茶文化推广
Ⅰ 论述如何继承、发扬和推广中国茶文化
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中国也正在缔造和谐社会。与世界和平与和谐社会相一致,中华茶文化的作用显得格外突出。在历史上,中国茶文化曾经载誉着和谐社会的使命,羽化于山川异域,慧泽于民俗风情,让无数人从茶的“和谐”中得到熏陶。茶成了传播中华文明及其礼仪规范的媒介。在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宏大工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茶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建设和谐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推动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促进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茶的沟通能力会更加明显。在这个意义上说,茶是和谐社会的文明通道。
一、茶文化与文明修养
从功能上讲,茶具有健身怡神、醒脑开智的功效,经常饮茶可使人神采焕发;茶还具有明目养颜、涵养神思的作用,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民间有“食怡养身,歌怡养心,茶怡养筋”的说法,这实际上是调养家的养生格言。经过数千年的实践证明,茶叶本身具有抗衰老、抗幅射、抗癌症、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益神智、美容颜等一系列保健功效。经常饮茶,能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况且,茶是一种大众饮料,人们在日常饮用中即可达到保健效果。加大茶的饮用量,减少其它酒类饮料、碳酸饮料和化合饮料的饮用量,将会有效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果我们从人的身体感受方面来观察饮茶活动,会发现茶本身含有兴奋因子,但这种兴奋因子不会使人失去理智,相反,还会使人更加明睿。这是茶在物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人们饮茶,可以体验茶的平和作用,怒者气有所消,厉者声有所减,心情烦闷者能够得到舒缓,情绪波动者可以调解而静化。学界曾有“快日明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煎茶”的联语,反映出文人儒士的修养情调;又有“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的诗咏,体现出饮茶者知识境界。这说明茶对人的精神有调节作用。中国自古流传的品茶、点茶的操作模式,从烹茶和茶艺的结合中增加饮茶者的感受。比如说点茶,内容很丰富,早在宋代蔡襄的《茶录》中,已将点茶技艺分为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茶等程序,每道程序都讲究心境的平和。唐代人煮茶已有 “三沸水”之说:一沸,“沸如鱼目,微微有声”;二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水在刚三沸时就要烹茶;再煮,“水老,不可食也。”(见《茶经?五之煮》)。南宋罗大经认为,点茶应该用“嫩”的沸水,“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鹤林玉露?茶瓶汤侯》)。因此,他主张在水沸后,将汤瓶拿离炉火,等停止沸腾后,再冲泡茶粉。这样才能使“汤适中而茶味甘”。正式点茶时,先将适量茶粉用沸水调和成膏,再添加沸水,边添边用茶匙击拂,使茶汤表面泛起一层浓厚的泡沫(即沫饽),能较长时间凝住在杯盏内壁不动,则为成功。人们之所以这样用心地对待饮茶,完全是在追求茶的感染力。
在不同的地区,中国人有着不同的饮茶风习。北京茶人注重民俗风味和文化格调,他们在茶室中不但摆设茶品茶点,还增加曲艺、戏剧和综艺的表演;在一些茶事中,还有人引入了禅茶模式,利用佛光禅韵来烘托饮茶情调,给人以度身世外、净化心灵的感觉。北京茶馆业主喜欢营造静心品茗的气氛。上海在饮茶风格方面更显 “精致”,不但对茶叶本身相当挑剔,而且讲究茶舍茶具,海派饮茶“精致”融入到茶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之中,就像上海女孩一样秀美。广东人所说的饮茶还包括吃点心和聊天的意思,他们理解的“茶”,其范围要比外省为广。由于经商成风,人们喜欢到茶楼谈生意,茶楼便成了生意圈中的一个联络点和接待处,一般说来,广东大茶楼都修得很气派,要想在广东加大茶文化的力度,恐怕还要讲究一点排场。然而不管你从哪一个角度看,任何地区的茶文化都是和谐的、文明的。
中国茶文化的和谐氛围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中国儒家文化熏陶下才培养得如此和谐。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国社会上进行了千年滋育,而且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上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无论从哪一个切入点进入中国文化,都离不开孔子思想的感染。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实际上,中国茶始终感悟着孔子思想的的精髓,只要我们穿透茶生活的时空隧道,就一定会发现,饮茶本身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无数细胞,孔子倡导的“仁”的博爱准则和“礼”的行为规范,与饮茶活动中所体现的感情交流与礼节文明是那样天人合一,以至于所有饮茶的中国人都能无形地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陶熏。孔子之“道”已经穿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位。因此,我们倡议,用“孔子茶道”来充实中国茶文化,强调茶之有“道”为孔子之“道”,我们于此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冠名权,更是一种思想理念的张扬。就算孔子当时未饮茶,中国茶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也从未脱离过先哲定义的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茶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感情与先哲智慧,同时也让孔子思想在另一个领域内获得释放。在茶文化方面多宣扬孔子,应该是一个主渠道,同时也加强文明修养的一个好方法。
总之,茶对于人民生活的保健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人的个性修养是行之有效的。在和谐的环境里,茶自然会成为文明的调合剂。
二、茶文化与人际关系
人们饮茶之际,可以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跨越隔阂的交流气氛。茶的那种平和清淡的自然秉性会与人们追求和谐的要求息息相通。人际关系可以因茶而生缘,因茶而更加融洽。社会上的茶室大多是宁静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了祥和安逸的交流环境。记得一首当代《茶室铭》有云:“斯是茶室,唯茗德馨。龙井西湖绿,观音碧螺春。普洱兴鸿儒,往来聚嘉宾。可以健身心,侃茶经。仰清泉之润耳,仰国门之昌隆。敬茶神明!”来到茶室,谁都不会惹是生非。茶在人际交往的连接带上具有其他媒介所没有的润滑作用。俗话说“以茶会友”,其中就体现着交际的功能。
与之相比,酒虽然是用途更广的饮料,文化寓意也很深远,然而酒给人的刺激力过分强烈,不知有多少人因酗酒而闹事,酗酒而伤身,但从未听说过饮茶而引起的负面作用。这说明酒与茶在人际关系方面具有不一样的行为取向,二者之间区别甚大。“茶为韵清常注盏,酒因气烈再添杯”,这句联语也反映出两种饮品的不同作用。
围绕着饮茶中的人际关系,我国茶界创造出饮茶的交际艺术,这种艺术与饮酒相比,具有更高雅的文化境界。饮酒者一般在兴奋中相互沟通,而饮茶则在平静中享受交往的乐趣。中国过去流行的“斗茶”就是一种交流活动。尽管有人把斗茶活动称为“茗战”,带有比赛性质,但仍属于心灵沟通的交往,并非单独的争强好胜。宋人唐庚《斗茶记》所记:“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的做法就充满着乐趣。范成大《题张氏新亭》诗有云:“烦将炼火炊香饭,更引长泉煮斗茶。”宋代斗茶,除比试茶汤的色泽之外,还要比试沫饽的多少和停留在怀盏内壁时间的长短,而“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格调甚高。过去斗茶,人们总要相约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虽较输赢,却无争夺。这种斗茶,只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不会引起纠纷。
茶文化中的游艺活动很多,这些活动大都能够活跃人际关系。宋人陶谷《荈茗录》说:“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指的也是烹茶游艺。杨诚斋写有《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表述了烹茶游艺的无穷乐趣:“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着善幻。纷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紫薇山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汉鼎难调要公理,策勋茗碗非公事。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传纳子。”由此可见,无论你开展什么样的茶文化活动,收获的都是和谐。
提倡和谐文化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氛围基础,而茶文化可以构建这种氛围。应该看到,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文明修养的差异,各阶层之间人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无论你怎样调节,都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没有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用茶文化去引导人们自我修养和人际沟通,可起到调解和整合的功能。茶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培育感情,从而生成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操和兼顾他人的处事准则,以至于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能够互谅互让。如果我们把茶的交际功能扩大,一定能够产生和谐的效果。
三、茶文化给社会带来和谐理念
茶还能够传递社会理念,并与古老的文明传统相吻合,通过哲理的感悟,轻轻地融入当代人的心灵。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在赋于人们“节俭、淡泊、朴素、廉洁”等人格思想的同时,处处与中国哲学思想交融。比如说,中国孔子茶道就是我国茶文化的承传方式,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吸收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精华,充满了智慧的思辩,沉积了厚重的道德伦理和人文追求,它通过茶的滋润来打动人心,并用一个“和”字来释放传统哲学思想理念。当人们通过孔子茶来感悟社会的时候,心情会显得格外稳定,表现出更多的亲和力。
如果我们穿透茶生活的时空隧道,我们会发现,饮茶本身不但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无数细胞,而且携带着中国人的博爱准则,这与饮茶活动中所体现的感情交流与礼节文明是那样天人合一,以至于所有饮茶的中国人都能无形地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饮茶活动往往以自我修养为根基,展示出那种淡泊、宁静、高洁和朴素的心态,创造出与人为善的气氛与环境。围绕着饮茶,中国人启动过无数的文化智思,开展过各种各样的茶文化活动,使饮茶最终冲出了饮料的物质层面,转化成一种社会化的生活方式,而且进入了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的至上境界。
此外,在茶的饮用过程中,通过文化的加工和提炼,衍生了众多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积存了厚实的茶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享受饮茶品茗的乐趣时,更多地追求茶文化的深刻内含,这样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总94期)刊登过访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茶应成为“国饮” 》,文章中说:“新世纪以来,一种全球范围的对茶的重新认识给中国茶叶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提倡茶为国饮,让茶在服务人类健康、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已成为重要课题。何为‘国饮’,就是要通过推广,让饮茶不仅成为中国的一种民族习俗,而且在国际上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文章还从各个角度论证了茶为“国饮”的力点,分析了饮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最后总结说:“茶的内在价值吻合了新世纪人类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提倡国饮,是与倡导新生活、新价值观联系起来。……要通过茶内在精神的发掘,利用茶德来弘扬民族文化;要倡导以茶为礼,以茶待客,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要让茶的开发与新科技、新产业、新消费方式结合,树立品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让茶在新世纪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既然中国茶界已经把茶提升到“国饮”的高度,那么,这个“国饮”称号就理应给和谐社会灌输文明动力,起到“国饮”应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茶应该成为“国饮”,毕竟茶是中国人的第一饮品(无酒精饮品),况且中国又拥有着世界上茶消费群最多的人口,只是我们不能把“茶”这个世界上最圣洁最天然最有内涵的饮料仅仅放在物质消费的空间当中,我们还要把茶的全部文化能量贡献给人类社会,让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内都共享茶之芳芬。
中国茶文化虽历经千载沧桑,却历久弥新,在今天和谐社会的构造中,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为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和谐文化。我们都知道,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无论从人际关系方面讲,还是从人与自然方面讲,谁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可这样说,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氛围。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应该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这其中就要包括茶文化。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并且毫不夸张地说,茶文化带来和谐理念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将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人文环境、生成文明世界的过程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Ⅱ 怎样推广茶文化
前提是大家有多余的时间和金钱
茶文化的历史 茶的好处 茶文化的艺术
Ⅲ 怎么弘扬茶文化
如何弘扬和发展中国的茶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的茶文化有过不少繁荣,也有衰落。茶文化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成分,包含了很深的文化隐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那么,在现代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条件下,如何将茶文化的核心保存下来,如何弘扬和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呢?
首先,弘扬和发展中国茶文化要突出民族特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宝藏,是发展当代中国茶文化的主要源泉。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必须突出民族特色,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
二、积极宣传, 大力倡导茶为国饮,传承茶精神, 弘扬茶文化。茶是全球公认的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种天然、营养、保健饮料。加之茶产于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绚丽灿烂博大精深。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喝茶的好处和中国的茶文化,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茶文化;通过文化宫、文化馆、文化专题演出、文化下乡等文化宣传阵地加强茶文化推广;还可举办茶文化知识专场讲座等。要大力倡导茶为国饮,“公家”要做好带头作用,把茶宴、茶会列入机关、事业和企业迎宾待客的礼遇。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文明的茶文化活动并创设良好的茶文化氛围。我国民族众多,饮茶风俗各异, 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因此, 首先应因地制宜, 建立反映当地特色的茶文化基地和场所, 使茶文化在祖国大地各处都有展示的场所。其次,可创办茶文化论坛,举办茶文化知识展览、茶艺表演等;举办以茶文化为题材的诗、书、画、印、联展出; 举行以品茗为主题的诗歌、书画创作等活动;举办“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茶王赛 ”、“ 茶艺表演大赛”等活动。以提高我国茶文化的社会影响,创设良好的茶文化氛围,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茶文化。
四、提倡生活茶艺,把茶文化向城乡、家庭和社区渗透。要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必须发动广大民众参与进来。茶文化可以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品茶知识, 学会泡茶技艺, 还可组建茶歌茶舞表演队, 举办家庭茶艺大赛等活动, 提倡 闲时泡壶茶 活动等。
五、培养青少年对茶的兴趣,使茶文化事业后继有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要靠他们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弘扬茶文化应从娃娃抓起。为此, 可以结合学校课程的改革, 把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中国茶文化艺术地、和谐地融化到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去,开展少儿茶艺,培养青少年对茶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学习茶德,体会饮茶精神, 陶冶情操, 升华爱国感情。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有助于培养10 年、20 年以后的茶消费群体, 开拓未来的市场, 使茶文化事业后继有人。
六、加强茶业人员的培养和建设。中国的茶文化弘扬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现在我国茶业相关人才比较紧缺,素质也不高。在茶楼里,多数员工并不具备茶文化和茶艺基础素质;外地客人有兴趣了解一下茶知识,多数也是一问三不知。因此国家和企业都应该重视对茶业人员的培养和建设,鼓励支持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举办茶业人才培训班等。
七、把茶文化实践应用于发展地区经济,鼓励发展茶产业,大力开发以茶为主的旅游产品。如观赏茶艺表演、品名茶、观看茶歌茶舞、观赏选购茶具、品尝茶餐茶菜、自己动手学制茶学泡茶、参观和考察茶文化遗迹等, 不仅会给国内外游客带来新鲜感、愉悦感,满足了游客探奇求知的心理 ,还弘扬和发展中国的茶文化。
八、加强茶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合作。我们要研究挖掘古代灿烂的茶文化并加以继承和创新,同时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国内外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要学会“ 拿来” 取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做到吸收、创新具备。
总之,弘扬和发展中国的茶文化的方式方法很多,最根本是要突出民族特色,还要有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要融合现代文明,使茶文化突出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特色。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应直接与茶业发展相连,注重人才培养建设和国内外交流合作等
Ⅳ 推广茶文化的方法有哪些
建站,写文章等等,比如茶语
Ⅳ 推广茶文化必要性
修习茶道来,弘扬国饮,正自兴国茶,强化道德,陶冶情操,
分很多文化
主要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在茶文化的内部结构上又分
物态,制度,行为,心态文化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知道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中国茶道有:
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明伦之礼。。。。。。。。。。
Ⅵ 如何在年轻人中推广和继续延续茶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品类繁多,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位居当今世界第一。茶富含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可以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灵草。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唐代刘贞亮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疬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十德”中包含有狭义和广义的茶艺。狭义的茶艺是沏茶的技艺、奉茶的礼仪,而广义的茶艺则包含司茶人的修养、品味。中华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它所传承的一是沏茶的技能,二是奉茶的礼节规范,三是个人修养。修炼出个人的品味与气质,才是对茶文化的最好诠释。茶因注入文化而生禅,所谓“茶禅一味”,进入的是“清、和、静、慧”的境界。茶激浊扬清,养身养心:于苦尽而甘来、平和而无争,于水静则清、人静则平,于开悟示觉、明慧而至无相的禅境。
相期以茶,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敬礼,以茶续缘。通过沏茶、赏茶、品茶、论茶来体验茶之香、茶之醇、茶之雅。品茶能修身养性,达到“清净恬澹”的境界,融合儒、释、道的“内省修行”的思想,使人起悟觉慧,是古茶人豁达、睿智、长寿。
茶有三大功能:一是解渴保健,二是欣赏品鉴,三是作为一种载体传承相关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观念的变迁,特别是中西文化的交融,茶已经成为世界性饮品。茶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当从茶文化教育抓起,茶文化的基础教育可以《茶经》诵读为始,茶的认知为线,茶艺技能训练为抓手,茶礼教化为本。通过这些,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种下一棵茶文化之树......
为弘扬中华茶文化,前海未来教育研究院专家智库团队,通过调研、走访、收集、一线试点实验,研发出一套《中华茶文化中小学生读本》课程和资源包(读本由中国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资源包目前被深圳市社科院评为“深圳好课程”,在多所学校实践,均得到高度赞誉,深得学生喜爱,并备受家长关注。前海未来教育研究院肩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广茶文化课程进校园的使命,运用“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教育”,紧跟“一带一路”步伐,逐渐将中国传统文化从国内拓展至海外,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茶文化而做出努力和贡献。
Ⅶ 如何向国外推广茶文化
文化是依附在人类群体行为、日常事务、特定习俗等等的衍生品,只有先入口认同了中国的传统茶,才能推荐中国的茶文化。而所谓的茶文化,也不是中国独有的,日本、英国、法国都有茶文化。要向外国人推荐中国茶文化,可以先从寻找文化共鸣开始。从交流中,逐步输送信息,求同存异。
千万不可以一味地灌输所谓的“茶文化”,“文化”本就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也不要有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优越感,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去宣传、推送茶文化。
最浅显的方式往往是最令人接受的方式。
我对茶文化不太了解,但是既然作为一个文化,本身包含严肃性,历史性,和复杂性,如果开门见山,那外国人可能会望而却步。
如果想要广泛地吸引到外国人的目光,那为它铺一条浅显有趣的路我认为是最好的,先从娱乐性入手,在慢慢引导入其精髓。
参加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外国人的审美角度出发,既体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又将道具和环境的设计趋向简单,以便操作。
现在欧洲一些国家,茶馆比较流行,可见东方文化能够被外国人接受和喜欢,品中国茶正在成为全世界的时尚。我们要抓住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机遇,将中国茶文化作出一些提炼,提炼出能够让外国人接受的东西来,我们非常愿意为大家提供帮助和服务!
Ⅷ 茶文化营销的茶文化营销特征
茶文化营销具有鲜明的特征,和其他产品营销有较大区别。茶文化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其营销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演绎过程。 时下,市场上所出现的茶营销,算不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营销。
目前可分几类,看看市场的茶营销。一、茶叶营销
茶叶营销,茶叶虽然在中国历史悠久,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叶,没有走向品牌化,立顿的茶叶,来自世界各地,统一冠“立顿”之名,其营销手段非常娴熟,市场效应卓然。但是并非茶文化营销。属于商品营销范畴。还有一些茶叶销售顺便带上茶具茶文化宣传的一些营销模式,都各有自己的特征。
茶叶营销,除了一些品牌化的品牌,其他都是基本购销模式,不是完整的茶文化营销。属于茶文化营销大概念下的一个范畴,每一个商家的努力都在推动着茶文化营销的整体进步。二、茶具营销
普通茶具营销,做茶具营销必然套提及茶文化。目前市场上,没有太多从文化角度去推广茶文来推进茶具销售。“望溪”茶器,似乎在探索一条文化营销之路。其推广语“品吻青花·在乎经典”似乎是在诉求一种品茶的文化概念,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瓷器概念。
其他便是紫砂的推广,更是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属于茶文化营销范畴。因为均具备茶文化营销的特征。
市场上另外一些茶具,虽然也提及茶文化,但更多是把当作基本产品来推广,没有融合茶文化概念。比如恒福东道茶具,宜龙茶具,均是简单提及品茶之道,没有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茶馆
茶馆的运作包含茶文化营销所必需的所有特征,提供茶、茶具、饮茶环境、甚至煮泡方法等。但是目前国内市场专业的饮茶场所多为咖啡店、简餐店代营,有一些专业的茶具体验店,运作都是从基本的营销方法到简单的叠加,没有做到从文化到产品综合效应开发营销思路。一些香港茶餐厅,比如两岸咖啡、名典,其宣传的均非茶文化,其营销自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营销。
以上三类,均在做茶文化营销的努力,也许可以推动未来整体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各有其特征,各个又非完整的营销。茶文化营销的特征,从文化现象上来讲,茶文化营销必须包含必要的文化特征即饮茶、品茶、观茶、赏茶的行为过程中必须包含特有的文化特征,所以茶文化营销,营销的每一步行为上也必须有相应的文化信息对应。
Ⅸ 为什么要推广传播茶文化,意义何在
茶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茶叶市场的拓展。反过来说,茶叶市场的拓展也能使茶文化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因此,茶文化与茶叶市场是紧密联系的,相辅相成的。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随着茶馀的普及扩展,随着历史的脚步,中华茶文化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地不断传播于中华大地各族人民,并披择海外,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