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融资信托
⑴ 为什么需要通过信托来融资
每个公司的融资结构不一样。有的公司只需要从银行拿钱就够了。有的公司除了从银行借钱以外,还需要通过信托公司,资管公司来融钱。具体的原因是一个公司今年需要50亿。最多能承受7%的利息。那么这家公司有可能从银行拿了40亿。6%利息的钱。另外10亿可以从信托公司拿,就算8%的利息。公司也能承受。
⑵ 信托融资的信托模式
随着国家货币紧缩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难问题。在保证经济增长,促进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加强对广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是关键的一环。
因我国金融体制的固有原因,在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市场上,信贷配给广泛存在,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积累和私人或民间借贷依然是其融资的主要来源。在制度壁垒和结构失衡的双重制约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另辟蹊径,而信托,无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信托法》第二条:“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通俗地讲,信托是一种“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财产管理制度形式,即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向社会投资者发行信托计划产品,为需要资金的企业募集资金,信托公司将其募集资金投入到需要资金的企业,需要资金的企业再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到相应的项目中,由其产生的利润(现金流)支付投资者信托本金及其红利(利息)。根据《信托法》第七条规定“设立信托,必须有确定的信托财产,并且该信托财产必须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本法所称财产包括合法的财产权利。” 与其他融资方式比较,信托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融资速度快。信托产品筹资周期较短,与银行和证券的评估、审核等流程所花时间成本相比,信托融资时间由委托人和受托人自主商定即可,发行速度快,短的不到三个月。
二是融资可控性强。我国法律要求设立信托之时,信托财产必须与受托人和委托人的自有资产相分离。这使得信托资产与融资企业的整体信用以及破产风险相分离,具有局部信用保证和风险控制机制。银行信贷和证券发行都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其信用风险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来防范控制。
三是融资规模符合中小企业需求。信托融资的规模往往很有限,这一特点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吻合。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小,对融通资金的需求量也很有限。因此资金募集的水平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对应,信托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也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⑶ 信托融资的三大隐忧
信托业发展存三大隐忧
信托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已经取得的发展和成绩能否持续、稳固。
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的变化,信托机构如何发挥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和制度优势,适时改变信托经营管理策略,充分发挥功能优势、丰富信托新产品、提高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投融资创新服务水平,将成为当下信托机构必须面对的现实:一方面,庞大的存量信托资产需要稳健管理,这将考验信托机构的后期管理能力和风险缓冲能力;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优势业务日渐式微的大背景下,培植新业务以带动增量的信托资产,也是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
其次,理财市场大瓜分,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信托行业正统的业务优势将难以维持延续下去。
最后,信托配套法规制度的缺失,监管方式的“一律”原则,被认为依然是信托创新发展的瓶颈与门槛。
⑷ 信托融资具体有哪些特点
一是具有功能跨度大的优势,信托兼具融资与投资功能;又有资源整合功能:有机连接货币、资本、产业三大市场;此外还具有财产管理功能:为各类机构、企业、自然人提供多种资产管理和增值服务。
二是信托资金运用具有广泛性、多元性、融合性及创新性,既可以向企业贷款,又可进行股权投资,还可进行财务顾问、并购等投行业务;涉及国企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
三是信托与其他融资方式有很强的优势互补及联动经营能力,信托业务与银行、证券、保险及担保等机构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四是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相区别,具有破产隔离功能。
此外,通过贷款或股权形式,信托也可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在目前的信托融资中,有大量的基础设施信托,为政府、企业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⑸ 信托融资到底是怎么回事
信托融资,简单的说就是你有有价资产,比如房、车,采矿权、股票甚至艺术品、古董等内等能在公容开市场买卖的资产,但是缺现金,银行不肯借给你,那么你就只好承受更高的成本,找信托公司借,大约在10-20%左右。除非你想要股票配资1000万起外,如果你要借的钱少于5000万,就不用费事找信托公司了。再简单的说就是你想投资于哪个项目,但是自己资金不够,而且银行也不有贷给你的时候,这时信托就能够派上用场了,当然,信托的投资额一向都是很大的,起点100万起吧。
⑹ 银行降息降准对信托有什么影响
降息让更多人不愿意把钱存放到银行,资金从银行流出后大部分还是会投放到各类的理财产品中。一般把资金投放到银行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更趋近稳健型,所以在挑选理财产品的时候也会更愿意挑选稳健型的理财产品,恰巧信托就比较符合这种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所以投资于信托产品的资金会增加,一方面会促进信托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信托产品的理财收益会下降。了解更多信托产品信息到投三六零平台。
⑺ 为什么定向融资工具是表内融资,信托资管是表外融资为什么定向融资计划能省去一定通道费修改
属不属于表内融资,主要要看这笔融资能不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面。省去通道费是确有其事。但是别以为没有通道费一定是个好事。信托,资管,私募作为通道,出问题了处置能力也强。没有通道了。出了问题需要你自己去找融资人的。催款力量就有限。当然,政府类的定融还是可以做的。毕竟政府直属的公司跑路和破产几率太小。
⑻ 怎样有效合理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打破刚性兑付,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关键一环。目前而言,社会存量债务规模巨大,如果不对僵尸债务进行清理,本息兑付对资金的需求压力将难以改变,资金利率下行将不可实现。此外,刚性兑付打破也有利于市场主体行为和投资者投资行为正常化。
当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已成为高层和市场参与主体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使得短期内实现该目标变得尤为困难。笔者认为,降息不是短期应有之策,而规范约束融资主体行为、打破刚性兑付以及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才是长远之计。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6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6%,虽然比2013年12月份下降了25bp左右,但依旧处于高位且下行幅度极为有限。造成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旺盛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监管约束的矛盾;二是融资主体财务软约束、利率不敏感以及资金资本化的特点明显。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20%以上,新增投资资金达7-8万亿元;地方政府受制于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2008年4万亿配套项目尚未完成,已经存在较大的融资缺口,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或已超过20万亿。由于存量债务导致本息兑付压力和新增投资资金缺口较大,社会融资需求保持旺盛。另一方面,我国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体,商业银行受存贷比约束和信贷规模控制,通过表内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融资需求。因此,融资主体不得不借道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进行表外融资,这无形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近两年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冲击以及外汇占款下降,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另外,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较为有限,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是主要的投资主体也是信贷获取能力最高的部门。这两个部门中,前者具有财务软约束以及利率不敏感的特点,由于债务规模大、且事权多,融资需求旺盛;大中国有企业往往资金充裕,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后并不进行实业投资,而是投资金融机构的高收益产品,使得资金出现空转的现象。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也使得资金向该部门聚集,相应挤压了其他部门的资金可得性。
面对以上的问题,今年以来,央行创新性地使用了再贷款、PSL和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为市场输血,但收效并不明显,7月数据显示经济企稳基础较弱,因此市场呼吁启动降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笔者认为,降息并非解决当前困境的良方,主要的判断依据依旧是上述两大主因。如果降息,依旧是资金可得性高的部门能获取资金,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难以解决。何况,低利率对房地产市场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冲动可能更为明显,这与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相悖。
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还需从约束融资主体行为、打破刚性兑付以及发展直接融资等途径入手。
需要约束的融资主体主要是信贷可得性较高且利率不敏感部门,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对地方政府,需加快市政债的发行,区分公益性和效益型项目,并加强预算考核,改变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要加强现金监管,防止出现资金空转套利行为;对房地产企业,要管理房价快速上涨预期,限制资金过度流入。
打破刚性兑付,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关键一环。目前而言,社会存量债务规模巨大,如果不对僵尸债务进行清理,本息兑付对资金的需求压力将难以改变,资金利率下行将不可实现。此外,刚性兑付打破也有利于市场主体行为和投资者投资行为正常化。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是解决社会融资需求旺盛与银行监管约束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有利于解决融资链条过长、不透明的缺陷。通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降低融资成本。
当然,随着外汇占款的下降,基础货币缺口扩大也需要央行加快转变货币操作思路,同时加快基准利率建设,以有效传导货币政策思路,有序引导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