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融资红线
㈠ 恒大抛售166亿资产引发热议,公司目前的境况如何
2021年8月31日,中国恒大发布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26.9亿元,同比下降16.5%;净利润104.99亿元,同比下降28.87%。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亏损41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恒大利润下降与打折卖房有关,恒大自去年2月开始推行“网上卖房”及持续多次推出阶段性特大优惠措施,借此大力促销刺激收回现金流。
借助大规模降价促销,恒大得以快速回笼资金,数据显示,恒大有息负债较去年3月底下降约3000亿元,净负债率已降至100%以下,实现一条红线变绿。此外,为缓解流动性压力,截至8月27日,恒大处置了包括恒腾网络、盛京银行、恒大冰泉、深圳高新投和5个地产项目等股权,合计出售总代价166亿元。
“以价换量”卖房降负债
数据显示,恒大汽车上半年营收69.2亿元,同比增长53.5%;亏损48.22亿元,较2020年同期亏损扩大96.25%。恒大解释,陷入亏损主要因为健康业务毛利减少,另外,正处于拓展系能源汽车业务的投入阶段,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市场推广费用及研发投入增加。
据透露,截至目前,恒大收购核心技术及研发费用已达271亿元,在去年末249 亿元的庞大基础上再度加码。据了解,目前恒驰1、恒驰3、恒驰5、恒驰6、恒驰7五款车正进行夏季测试并已接近收官,恒驰处于量产冲刺阶段,这意味着,坚持自主设计与正向研发的恒大汽车,能否俘获用户与市场,答案将很快揭晓。
㈡ 恒大先全国“七折”卖房,后“0元购”商铺,许家印为何这么缺钱
“折扣促销”一直是恒大最独特的“标签”。为了显示出抢占房地产市场的决心,恒大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家印于9月6日晚上亲自主持了集团营销会议,并宣布从9月7日至10月8日,恒大全国楼盘全线7折。许家印终于放大招了,恒大“全国七折卖房”,传递什么信号?
华创证券认为,计息债务的减少取决于房地产公司自身现金流的改善,因此偿债规模可以超过新的规模。但是对于长期依赖杠杆的房地产公司而言,短期内解决债务更加困难。因此,在现阶段,房地产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债务的库存管理。对于恒大而言,在内部寻求新的动力并大力追求具有高客户回报率的增长道路,因为其核心战略是高回报模式。
㈢ 中国恒大出让恒大汽车2.33%股权,募资106亿港元,是否将有大动作
毫无疑问,此次中国恒大肯定将有大动作
中国恒大出让恒大汽车2.33%股权,募资106亿港元5月13日,中国恒大售出2.6亿股恒大汽车,融资106亿港元,为这位头顶“三条红线”的开发商增资。公告称,此次出售的股份约占恒大汽车公告日已发行股份的2.66%。截至公告日,恒大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共持有恒大汽车67.64%的股份。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恒大仍将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在过去的一年里,恒大的股价飙升了600%以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恒大一定能够在中国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内容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㈣ “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再遭监管:拿地金额受限有房企已超标
深处监管深水区的房地产行业隐现着新信号。
据市场消息,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已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这一比例限制不仅包括房企在公开市场拿地,还包括通过收并购方式获地的支出。
“这不是一个新政策。”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去年参加过“三道红线”相关座谈会的一位房企人士处获悉,去年“三道红线”监管政策推出后,监管层就提出重点监管“买地金额超年度销售额40%”房企,之后通过动态监管,要求重点房企每月报送相关监测数据。
“现在每月上报的监测表中还要报送拿地信息,包括拿地额在销售额中占比。”该房企人士称。
“三道红线”首批试点企业的一位人士表示,“现在都是以收定支,房企大都是这么做的。”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监管思路并不意外,近日高层已不断释放出加强房地产融资端监管信号。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指出,“要牢牢抓住房地产金融这个关键,严格房地产企业‘三线四档’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这日,住建部相关领导亦表示,“下一步还将加强房地产金融管控,完善房地产企业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加强住房、土地和金融信贷政策协调”。
一系列“负面”消息下,7月26日,房地产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多只地产股下挫。
“重点盯三个维度”
2020年8月底,住建部、央行在京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会议指出,为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增长,设置“三道红线”。参与此次座谈会的12家房企成为首批试点企业,分别是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发展、新城控股、中海地产、华侨城、绿地控股、华润置地和阳光城。
2020年最后一天,有关部门再次召开关于“三道红线”座谈会,表示将对试点企业扩围,数量可能会从12家扩大到30家。恒大、融创、阳光城、碧桂园、万科5家企业参加了第二次座谈会,此外还新增了华夏幸福、金茂、世茂、招商蛇口、龙湖等房企。
“三道红线”下,房企纷纷将“零踩线”、降负债列为头等大事。但同时,不断有市场人士担心,融资新规虽能有效控制企业表内财务杠杆,但房企仍有可能通过表外负债方式获得外部资金;此外,房企采用联合营模式的大部分重要信息并未公开披露,有可能加大市场评估开发企业真实信用指标的难度。
尤其在首批集中供地中,开发商多“马甲”拿地、利用收购并躲避监管的现象不断被媒体曝出,部分头部房企激进拿地的情况也引发监管层注意,监管开始升级。
据一位券商人士透露,今年监管部门对于“三道红线”试点房企重点盯上了三个维度,一是当年累计权益拿地金额不能超过累计权益销售额的40%;二是过去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能连续为负;三是每月上报商票数据。
就在6月30日,央行等监管部门将商票数据纳入监控范围,要求房企将商票数据随“三道红线”监测数据每月上报。现在,拿地数据也被纳入房企每月须上报的监测报表中。
40%拿地金额占比上限,在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大大限制了房企运用财务杠杆和高周转来做大规模回转空间,对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的负面影响也是必然的,但总体而言有利于房企财务运行与现金流回归到安全稳健区间。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该政策对热点城市影响比较大。开发商拿地开始回归热点城市,特别是龙头开发商对“两个集中”供地模式下热点地块争夺非常激烈。部分开发商还有做大规模动力,有些企业冲千亿、冲万亿企业积极性很高,对这部分企业影响也比较大。
这些房企上半年拿地销售比已超40%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根据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上限,2021年上半年拿地30强房企中,有12家已经过线。
一类是“零踩线”央企国企队,它们资金充裕,成为此轮拿地主力,如招商蛇口、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建发房产。
上半年国企央企中拿地最为激进的是越秀地产。根据克而瑞数据,前6个月越秀地产实现销售收入487亿元,却豪掷436亿元用于拿地,拿地销售比高达89.5%。
4月26-27日,在广州的集中供地中,越秀地产一次拿下8幅地块,拿地金额为171.97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
2021年越秀地产销售目标为1122亿元,以此计算,其全年拿地金额上限应为448.8亿元,这也意味着即使完成全年业绩目标,下半年不再拿一块地,越秀拿地销售比依然超标。
在几个月前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越秀地产地产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林峰透露,公司今年计划买地金额将达到520亿元以上,继续保持较大投资力度。
建发房产、招商蛇口以及华润置地上半年拿地销售比分别为70.6%、50.9%和50.2%,亦均超标。
上半年,建发房产实现销售收入934亿元,新增土地价值659.2亿元,拿地销售比高达70.6%。且建发房产频繁高溢价拿地、夺地王,其去年才突破千亿元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建发房产在去年也频繁高溢价拿地,此前也曾多次拿下“地王”。在追求规模的同时,建发房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建发房产没有单独上市,但以建发股份数据来看,2020年建发股份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7亿元,同比降低13.34%。2021年一季度,建发股份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162.3%至-407.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0.6%。
一位房企人士称,此次监管层再度明确累计权益拿地金额不能超过累计权益销售额的40%,预计这些企业后期会适当降低拿地力度,以达到40%标准。
另一类则是不惜冒着“踩线”风险,也要冲刺规模的房企,这部分占了多数,如卓越集团(拿地销售比93.8%)、绿城中国(65%)、中骏集团(57.9%)、中交房地产(52.1%)、新希望地产(52.6%)、融信集团(45.3%)、雅居乐(45%)等。
拿地销售比最高的是卓越集团,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83亿元,新增土地价值640.6亿元,拿地销售比高达93.8%。
上半年,卓越集团在北京狂揽四幅地。其中,5月11日,卓越联合体拿下的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地块和东小口地块,未来地块售价上限为6.3万元/平方米,但该地块竞拍后楼面价已经高达5.32万元/平方米,中间只有不到1万元价差。
据媒体报道,2020年11月,卓越集团高层在内部会议上提出,两三年内希望能做到行业TOP20。除了规模诉求,冲刺香港IPO也是卓越凶猛拿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绿城中国今年上半年拿地888亿元,占当期销售额比重为65%。2020年,绿城就在土地市场频频拿地,对于规模拓展野心可见一斑。有分析称,绿城中国优势是第一大股东中交集团央企的信用背书,为其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便利。
截至2020年底,绿城中国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分别为66%和2,已符合监管要求;但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1%,仍“踩中”一道红线。拿地销售比超过40%的雅居乐,同样“踩中”一道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拿地销售比达52.1%的中交地产已脚踩“三道红线”。数据显示,其2020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4%,超出70%的红线值;净负债率为296.4%,同比上升146.2%。
相比之下,之前一些参加过“三道红线”座谈会的标杆房企则从拿地百强榜上“消失”了。债务压力下,为达到国家对“三道红线”要求,他们不得不收缩拿地,甚至通过降价促销、甩卖资产等方式来改善财务状况。
无论是在某指院还是克而瑞发布的上半年拿地百强榜中,中国恒大均未能上榜,进入榜单的最低门槛是37亿元。这意味着中国恒大2021年上半年在土地市场上几无收获。
去年刚刚跨过3000亿元销售规模的世茂,上半年拿地金额也不过74.8亿元,与其过去几年高扩储的态势画风变化略大。此外,中南置地、阳光城、雅居乐和佳兆业等房企上半年拿地规模也明显降速。
分析人士预计,(40%拿地销售比)政策落地后,预计第二批集中供地热度会降低,整体土地溢价率会走低。
㈤ 如何给恒大筹资
可以通过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给恒大筹资。债权融资就是借债,由开发企业向别人借贷,最常见的就是向银行贷款,实践中银行一般会要求开发企业或第三人为贷款提供担保,比如开发企业将建设项目向银行抵押作为还款的担保:开发企业将开发项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国有土地使用权连同在建工程向贷款银行抵押,贷款银行在抵押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并取得他项权证后,按照工程的施工进度发放贷款,并对开发企业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管。
对于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讲,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行可转债的形式融资,该种融资具有股权和债权融资的双重性质。 股权融资是指开发企业新发行股权换取新股东的资本金投入,可以将其分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
拓展资料:
一、恒大资金链的断裂,也往往归咎于年初推行的限制开发商融资“三条红线”新政。实际上,恒大的房地产板块始终在赚钱,而且利润率也不低。根源在于恒大自身的运营和管理出了问题,盲目扩张,无序管理,大而不强,只投不赚,摊子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海航的教训早已摆在前面,空有开疆拓土的豪气与胆气,实则缺少内涵支撑,不倒才怪。这种病叫土豪企业的帝王病,内心过度膨胀,以为无所不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啥项目都想干,什么钱都想赚,走到哪都想有自己的产业。步子迈太大,扯不到蛋,也会挣断腰带。对恒大来说,房地产上的成功离不开许家印的能力本事,但至少还有几分运气在里面。
二、最新公告披露,恒大已聘任华利安诺基(中国)及钟港资本为联席财务顾问,作为缓解困局的智囊。这两家机构来头都不小,华利安诺基(Houlihan Lokey)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投资银行,在兼并收购、资本市场、公允性意见及估值和财务重整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华利安诺基已连续5年被路孚特评选为美国并购顾问第一名,2020年,其处理的不良债务和破产重组交易量,高居同类机构之首。
㈥ 恒大紧急辟谣资产重组事项,到底发生了什么
早在今年1月31日,恒大已经将第一批和第二批战略投资者700亿股权投资增资协议中约定的实现重组上市期限延期一年,与第三批战略投资者的700亿股权增资一起,将期限延长至2021年1月31日。这1400亿元战略投资也是恒大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引进股权融资。
恒大与这批投资人签订的协议中,要保证在2018年至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500亿、550亿、600亿,三年合计约1650亿元。
如果在期限内没有完成重组,投资者不再延期,将有权在限期届满前两个月内,要求回购股权或者给予股权补偿。
所以恒大的资产重组是必然的事情,距离战略投资者的要求,期限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如果重组未能完成,恒大不仅要付出高额成本,还需要有足够的钱回购股权,这才是目前恒大所面临的头等大事。
㈦ 15年恒大地产最近融资受限
因为模式过量啦,整顿
㈧ 恒大为什么会负债
曾几何时说起恒大,它可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之一,而且恒大集团在世界500强企业当中也是多年稳居榜中,其不仅是涉足地产行业,而且恒大的产业业务也是广泛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小区物业等等多个核心业务,成为国内民营企业的翘楚之一。
房地产的开发一直都是奉行高杠杆的运营模式,该模式背后也是蕴藏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如今的恒大在市场上已经面临着巨大的经营窘境,如此庞大的负债金额,想必对于恒大而言必然形成巨大的危机挑战,究竟恒大到最后是否能够尽快走出困境,想必也是任重而道远。
㈨ 恒大为什么会欠1.9万亿
1、棚改红利期结束,地产市场饱和
2016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棚改,棚改全称为棚户区改造,将而言之就是将无法配套公共设施的 老破小小区进行改造,优化居住环境,带动整体发展。过往棚改以实物分房安置为主,现金补偿为辅。不过在这一轮棚改中,由于三四线城市地产库存的积压,国家为了化解潜在的行业行危机去库存,这一轮棚改转而推行现金补偿,让拆迁户用现金补偿款去买房。
但显示并没有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发展,由于库存的楼盘往往并不是消费者第一选择,但由于三四线城市地产的供需不平衡,造成了在去库存的过程中,房价反而出现了提升。
所以包括恒大在内的各大房企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转而大量囤地加盖期房,使得库存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虽然广大房企迅速积累财富,但这种供给需求的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是客观存在。
一旦市场上没有资金再来接盘,需求饱和,那么扩张最疯狂的,到最后的下场也一定是最惨的,恒这也就是恒大目前手握大量土地楼盘却负债累累主要原因。
2、错误的估计行业发展,持续扩大规模
恒大认为,中国的地产市场发展仍不充分,市场是能够消化掉日益增长的地产库存,并不存在总量过剩的问题,中国房地场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中央对于“房住不炒”的决心没有丝毫放松,同时恒大遭遇了更多的外部冲击
3、拿地-开发-销售的高周转业务模式
恒大在地产开发中使用的是拿地-开发-销售的高周转业务模式,这个模式需要巨量的周转资金。在之前对于资本的补充恒大信心满满,对于上市融到巨资恒大非常有信心。但之后筹备四年的恒大借壳上市告吹,恒大股权融资的尝试宣告失败,同时银行融资渠道恒大也遭受到了重创,在地产行业的“三条红线”指标(1、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2、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3、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中恒大全中,无法扩张债务规模,直接造成了恒大难以继续进行高周转业务模式,进而直接造成了资金链的断裂。
4、疫情的冲击
疫情的冲击造成恒大资金链的短缺,恒大不得不开始打折卖房力图快速回笼资金,同时恒大在这一期间说服了大量的战略投资者实行债转股,在短期内给外界造成了恒大负债降低的现象。但到最后,虽然恒大把债务全部都通过换词游戏完成了洗刷,但由于支付出去的大量“商票”得不到兑付,最终还是使得恒大的高额负债再也无法被掩盖,至此恒大的1.9万亿负债才随着各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布暴露在大众的视野里。
㈩ 恒大在银行贷款多少钱
恒大银行贷款涉及多家银行(银行贷款余额合计2323亿元),其中民生银行293亿元、农业银行242亿元、浙商银行107亿元、光大银行10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94亿元、中信银行94亿元。
一、恒大触及住房融资政策的三条红线:
过高的债务水平触及了中央住房融资政策的三条红线,这也是最致命的。如果恒大,土地收购扩张,如果资金短缺,可以继续贷款给银行或发行公司债券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从去年9月开始,为了防范银行的金融风险,央行对房企融资规定了三条红线,对房企的负债率、现金流、净负债都有一定的限制。此外,正是恒大近年的扩张,已经触及了这三条监管红线的标准。也就是说,一旦恒大,出现流动性问题,他的外部融资渠道将被完全关闭,除非它落在央行设定的三条监管红线内。而且在短期内,恒大要达到中央银行设定的融资标准,难度是相当大的。
二、恒大把钱花在哪里了?
恒大赚的钱主要花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恒大和许家印,的股东来说,有必要参与公司利润分红。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许家印从恒大股份分红中至少获利数百亿。其次,恒大近年来一直在拓展多元化业务,如恒大地产、恒大冰泉和恒大汽车。多元化的业务扩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集团业务的发展,这本身就是企业为获取更高利润而做出的一种商业尝试。然而,由于尝试必然会失败,近年来,恒大的多元化业务发展导致恒大损失了至少数百亿元。此外,对恒大,来说,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是必要的。这包括全国各地恒大员工的工资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而作为一个庞大的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本身就不低。
此外,今年在疫情和国家政策的共同压力下,国内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过得更好。众多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彻底爆发,迫使国内房地产企业尽快完成改革创新,寻找真正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