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融资报告
『壹』 2015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难在哪
巴黎气候大会难在哪?
将全球气候的命运寄托在一次会议上,显然不现实。一方面,对待气候变化,各国在科学上和政治上还存在明显的局限;另一方面,196个缔约方形成的文本只能是最大公约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国家与小岛国,欧洲与非洲,发展阶段不一,执行气候协议的定位不一,能力不一,使命不一。因此,巴黎气候协议只是全球在气候治理路上的一个新起点。
截至北京时间12月11日下午16时记者发稿时,全球196个缔约方仍没能达成新协议。
其实,不管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怎样的协议,“巴黎只是个重要契机,但之后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切就像澳大利亚乐施会首席执行长所说的,巴黎谈判的意义在于设立新的“长期目标”。那么,如果满分是10分,巴黎气候大会能够打几分呢?
排放目标有约束力吗?
减少碳排放量一直都是焦点,问题是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排放大国各自承担多少。
工业化国家关于限制排放目标的责任早已在《京都议定书》中被提及,这次的重点放在“有约束力”这点上,所谓“有约束力”,指的是明确的法律语言,能够以此对缔约国家承担相应责任进行监督的权利。相较于之前就已经有过相关承诺的国家,新兴国家的排放计划是巴黎会议的主要商讨对象,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
有分析指出,中国之所以举足轻重不仅因为它是碳排放大户,也因为它同时是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新兴国家,是介于传统“北南”鸿沟的重要桥梁。
中国一直在推动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今年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为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注入了正能量。中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目标的惟一的发展中国家。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中国的努力评述道,现在的中国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的国家,却又是在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投入最大的国家,现时改革的速度和决心比其它国家都大。
资金援助可实现吗?
融资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考验着各国的信心和耐心。
一直以来,由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缓解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做法被广泛接受,然而实际兑现模糊且随意。这一现状能否改变将成为衡量巴黎气候大会成色的关键: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保证可以被透明地执行;到2020年不低于每年1000亿美元的援助;伴有其他不改变现有发展援助分配的气候资金。
气候资金主要用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此前的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华沙会议确定了“长期资金”目标:发达国家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并保持执行的透明度。然而,兑现承诺却显得异常艰难,今年10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气候融资报告显示,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提供的公共和私人资金在2014年有618亿美元,与承诺的1000亿美元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还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此质疑,认为实际上连618亿美元也没有达到。
不但没有兑现承诺,欧盟和美国还提出,除工业化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应参与出资。
对此,中方认为,发达国家应兑现此前的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并于2020年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同时鼓励发展中国家自愿提供资金。此外,也可通过企业、基金会、发展中国家内部基金等不同渠道,把资金的蛋糕做大。
行动路线清晰吗?
行动力度是巴黎气候协议谈判中的一项关键议题。中国和法国在11月初发表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表示,中法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盘点实现经议定长期目标的总体进展”。在巴黎,关于“力度”的争论在于究竟把全球温度上升的限制目标设定为2摄氏度还是1.5摄氏度。
不久前,“把温度控制在2度以内”还是各国广泛认同的谈判前提,德国办公区的也赫然写着“把温度控制在2度以内”的宣传口号。然而,谈判开始不久后,欧盟和小岛国开始频繁推介“温控1.5度”的目标,随后美国也加入其中,和他们一起成立一个名为“更高目标”的集团,并呼吁其他国家加入,这一度成为谈判的最大变数。
无论是2度还是1.5度,实现“把温度控制在2度以内”或是“温控1.5度”的清晰路线图和具体操作指导意见才是未来协议生效时最重要的内容。
虽然喊出更有雄心的新目标,发达国家如何兑现旧的“欠账”的问题目前依然没有解决的迹象。巴黎大会之前,代表发展中国家的G77+中国集团就明确指出,现有文本里并没有就发达国家兑现气候资金承诺做出足够安排,全球升温红线归根结底还是绕不开资金问题。
『贰』 2010 11 29-12 1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城市坎昆举行并通过两项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坚持了什么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叁』 世界上有一次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大会是哪一年举行的,在哪里,它首次提出了什么
巴黎气候大会难在哪?将全球气候的命运寄托在一次会议上,显然不现实。一方面,对待气候变化,各国在科学上和政治上还存在明显的局限;另一方面,196个缔约方形成的文本只能是最大公约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国家与小岛国,欧洲与非洲,发展阶段不一,执行气候协议的定位不一,能力不一,使命不一。因此,巴黎气候协议只是全球在气候治理路上的一个新起点。截至北京时间12月11日下午16时记者发稿时,全球196个缔约方仍没能达成新协议。其实,不管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怎样的协议,“巴黎只是个重要契机,但之后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切就像澳大利亚乐施会首席执行长所说的,巴黎谈判的意义在于设立新的“长期目标”。那么,如果满分是10分,巴黎气候大会能够打几分呢?排放目标有约束力吗?减少碳排放量一直都是焦点,问题是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排放大国各自承担多少。工业化国家关于限制排放目标的责任早已在《京都议定书》中被提及,这次的重点放在“有约束力”这点上,所谓“有约束力”,指的是明确的法律语言,能够以此对缔约国家承担相应责任进行监督的权利。相较于之前就已经有过相关承诺的国家,新兴国家的排放计划是巴黎会议的主要商讨对象,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有分析指出,中国之所以举足轻重不仅因为它是碳排放大户,也因为它同时是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新兴国家,是介于传统“北南”鸿沟的重要桥梁。中国一直在推动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今年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为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注入了正能量。中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目标的惟一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中国的努力评述道,现在的中国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的国家,却又是在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投入最大的国家,现时改革的速度和决心比其它国家都大。资金援助可实现吗?融资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考验着各国的信心和耐心。一直以来,由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缓解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做法被广泛接受,然而实际兑现模糊且随意。这一现状能否改变将成为衡量巴黎气候大会成色的关键: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保证可以被透明地执行;到2020年不低于每年1000亿美元的援助;伴有其他不改变现有发展援助分配的气候资金。气候资金主要用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此前的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华沙会议确定了“长期资金”目标:发达国家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并保持执行的透明度。然而,兑现承诺却显得异常艰难,今年10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气候融资报告显示,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提供的公共和私人资金在2014年有618亿美元,与承诺的1000亿美元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还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此质疑,认为实际上连618亿美元也没有达到。不但没有兑现承诺,欧盟和美国还提出,除工业化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应参与出资。对此,中方认为,发达国家应兑现此前的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并于2020年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同时鼓励发展中国家自愿提供资金。此外,也可通过企业、基金会、发展中国家内部基金等不同渠道,把资金的蛋糕做大。行动路线清晰吗?行动力度是巴黎气候协议谈判中的一项关键议题。中国和法国在11月初发表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表示,中法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盘点实现经议定长期目标的总体进展”。在巴黎,关于“力度”的争论在于究竟把全球温度上升的限制目标设定为2摄氏度还是1.5摄氏度。不久前,“把温度控制在2度以内”还是各国广泛认同的谈判前提,德国公区的也赫然写着“把温度控制在2度以内”的宣传口号。然而,谈判开始不久后,欧盟和小岛国开始频繁推介“温控1.5度”的目标,随后美国也加入其中,和他们一起成立一个名为“更高目标”的集团,并呼吁其他国家加入,这一度成为谈判的最大变数。无论是2度还是1.5度,实现“把温度控制在2度以内”或是“温控1.5度”的清晰路线图和具体操作指导意见才是未来协议生效时最重要的内容。虽然喊出更有雄心的新目标,发达国家如何兑现旧的“欠账”的问题目前依然没有解决的迹象。巴黎大会之前,代表发展中国家的G77+中国集团就明确指出,现有文本里并没有就发达国家兑现气候资金承诺做出足够安排,全球升温红线归根结底还是绕不开资金问题。
『肆』 非洲应怎样应对气候变化
有证据表明,非洲国家-例如加纳、埃塞俄比亚和南非-已经为他们自己的适应努力承诺了一些资源。
该报告中的国家案例分析发现到2029/2030年,如果按照还中度乐观增长情景,根据假设的情景,加纳将为适应融资承诺2.33亿美元,埃塞俄比亚2.48亿美元,南非9.61亿美元及多哥1820万美元。然而,即使非洲国家承诺增加本国资源投入,还是需要国际资金填补增大的气候适应缺口。目前的绿色气候基金和适应基金等多边和双边国际资金水平不足以填补缺口。
“因为挑战的艰巨性,应该继续深入探索筹集还没有被开发的国际、地区和国内资源的潜力和可行性,”施泰纳说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增加国际气候融资也许可以为适应提供充足的资金。但是即使这样,只有全面和有效的国家和地区政策计划、能力建设和治理的补充下资金实施才能达到充分的潜力。
报告还指出,推广有效的促成框架以加强私营部门参与适应活动也将为填补资金缺口作出重要贡献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