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牛奶供应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 如何建立供应商标准化评价体系
采购商选择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控制双方关系风险和制定动态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是中国采购商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
随着采购额占销售收入比例的不断增长,采购逐渐成为决定电子制造商成败的关键因素。
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作为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正成为企业间最热门题。
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量化的指标来客观地评价和选择供应商。
基本思路是:阶段性连续评价、网络化管理、关键点控制和动态学习过程。
这些思路体现在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上。
1建立供应商阶段性评价体系采取阶段连续性评价的方式,将供应商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商进入评价、运行评价、供应商问题辅导、改进评价及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几个方面。
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入围资格的选择,而且是一个连续的可累计的选择过程。
建立供应商进入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七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
对以上各项的满意程度按照从不具备要求到完全符合要求且结果令人满意,分为5个分数段(0分——100分区间),根据各分项要素计算平均得分。
如80分以上为体系合格供应商,50分以下为体系不合格供应商,7950为需讨论视具体情况再定的持续考核供应商。
合格的供应商进入公司级的**L维护体系。
建立供应商运行评价体系,则一般采取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比的方法。
采取QSTP加权标准,即供货质量Quality(35%评分比重)、供货服务Service(25%评分比重)、技术考核Technology(10%评分比重)、价格Price(30%评分比重)。
根据有关业绩的跟踪记录,按照季度对供应商的业绩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年度考核则按照供应商进入**L体系的时间进行全面的评价。
供应商问题的辅导和改进工作,是通过专项专组辅导和结果跟踪的方法实现的。
采购中心设有货源开发组,根据所负责采购物料特性把货源开发组员分为几个小组,如板卡组、机械外设组、器件组、包装组等,该小组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供应商进行辅导和跟进。
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是通过供应商的进入和过程管理,对供应商的合作战略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
采购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由专门的商务组分析讨论,确定有关建立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评估,提交专门的战略小组进行分析。
伙伴关系不是一个全方位、全功能的通用策略,而是一个选择性战略。
是否实施伙伴关系和什么时间实施要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成本分析。
阶段性评价体系的特点是流程透明化和操作公开化,所有流程的建立、修订和发布都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保证相对的稳定性。
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以减少主观干扰因素。
2体现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主要是指在管理组织架构配合方面,将不同的信息点连接成网的管理方法。
多事业部环境下的采购平台,需要满足不同事业部的采购需求,需求的差异性必须统一在一个更高适应性的统一体系内。
对新供应商的认证,应由公司级的质量部门和采购中心负责供应商体系的审核;
而对于产品相关的差异性需求则应由各事业部的质量处和研发处提出明确的要求。
建立一个评审小组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
小组成员由采购中心、公司质量部、事业部质量部的供应商管理工程师组成,包括研发工程师、相关专家顾问、质检人员、生产人员等。
评审小组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独立于单个事业部,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网络化的管理也体现在业务的客观性和流程的执行监督方面。
监督机制体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加强操作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和制度化。
可以通过成立业务管理委员会,采用ISO9000的审核办法,检查采购中心内部各项业务的流程遵守情况。
3关键点控制的四项原则关键点控制包括门当户对原则、半数比例原则、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和供应链战略原则。
门当户对原则体现的是一种对等管理思想,它和“近朱者赤”的合作理论并不矛盾。
在非垄断性货源的供应市场上,由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深入程度不同,应该优先考虑规模、层次相当的供应商。
不一定行业老大就一定是首选的供应商,如果双方规模差异过大,采购比例在供应商总产值中比例过小,则采购商往往在生产排期、售后服务、*性和谈判力量对比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
从供应商风险评估的角度,半数原则要求购买数量不能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
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采购商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不仅如此,采购商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
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指实际供货的供应商数量不应该太多,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最好保持在2——3家,有主次供应商之分。
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果,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采购商与供应商建立信任、合作、开放**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通过分析现在的产品需求、产品的类型和特征,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
对于公开和充分竞争的供应商市场,可以采取多家比价,控制数量和择优入围的原则。
而在只有几家供应商可供选择的有限竞争的市场和垄断货源的独家供应市场,采购商则需要采取战略合作的原则,以获得更好的品质、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更好的排程和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支持。
对于实施战略性长期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可以签订“一揽子协议/合同”。
在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之后,还要根据需求的变化确认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也要相应地变化。
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战略管理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仔细分析和处理近期和长期目标、短期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采购商从长远目标和长远利益出发,可能会选择某些表面上看似苛刻、昂贵的供应商,但实际上这是放弃了短期利益,主动选择了一个由优秀元素组成的供应链。
(待续)4体系的维护供应商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根据行业、企业、产品需求和竞争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细化评价。
细化的标准本身就是一种灵活性的体现。
短期的竞争招标和长期的合同与战略供应商关系也可以并存。
学习型的组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
采购作为一种功能,它的发展与制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架构、管理阶段有关系。
需要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地调整有关采购方面的要求和策略,对于供应商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也亦然。
5供应商选择的十个原则总原则——全面、具体、客观原则:建立和使用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
系统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
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主次供应商之分。
供应链战略原则: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学习更新原则: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
2. 如何建立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目前企业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建立一个基于全新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下更加科学、易于操作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并讨论了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的组成及其含义
3. 如何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搜寻标准
供应商关系管理主要内容
一、供应商关系管理之供应关系建立
供应商关系建立的第一步是供应关系开发,一是现有供应商的关系开发,通过和现有供应商的合作,对彼此关系进行重新评估、维护、促进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双方关系越来越稳定紧密。另一种是新的潜在供应商关系的开发,即新供应商的开发、选择、详细的考察、分析、商务谈判、评估等活动转将潜在供应商变为正式供应商的过程。
供应关系开发流程:根据供应物资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开发流程。若是一般重要的物资,比如印刷件等可以简化开发流程,以性价比为导向。如果是选择和企业竞争优势、关键技术相关的重要物资,则应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估,慎重的选择。流程包括:
(1)寻找供应商: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供应商,比如网站等媒体、同行介绍、行业刊物、公开招标等;也可以从现有的供应商预选库中寻找潜在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初步评价和筛选。
(2)初选供应商:比如通过行业评价、向有意向的供应商发放调查问卷、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与供应商相关人员的交谈等途径尽可能的获得供应商的信息。
(3)实地考察供应商:对于重要物资的供应商,可以派遣采购人员先行考察,对供应商的现场、管理状况、设备状况、常规产品等有个初步的了解。
(4)评估供应商:组成评估团对有意向的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质量体系、技术要求的符合能力、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资料和现场的评估。
(5)商务谈判:与评估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过程包括①询价:向供应商发出图纸和技术规格、交付要求,月度年度用量等文件资料和样品。②供应商报价:
要求供应商提供书面的报价,并列出报价的明细表。③价格分析:通过对供应商提出的材料成本、加工费用、人工费、管理费、利润等进行分析,并通过货比三家的方法,判断供应商报价的合理性。④谈判:在价格、交期、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的与供应商谈判,签订试用协议。
(6)试订单:对评估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半年左右的小批量试单,进一步评估核实质量、价格、交期、服务等状况。
(7)正式建立供应关系:谈判成功,试单合格之后,发出供应邀请函正式接受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二、供应商关系管理之供应商选择评估
供应商的选择评估是整个采购体系的核心,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依据不同的伙伴关系战略地位而不同,着眼于短期导向的企业关心现在的选择及成果,追求单次市场交换的效率和单次获得的利润最大化,以“QCDS”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而需要长期合作的的供应商,是以后续一系列交易所带来的双方总利润最大化,包括削减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共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营收为导向,因此需要对其内部管理、财务状况、技术能力等综合状况进行评估。
质量:是采购物料的首要因素,最终会反映到企业的产品质量、总成本甚至品牌声誉,是衡量供应商的第一要素。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有一套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然后要确认其设备和工艺能力是否满足所购产品的要求。考察产品的质量不仅要从产品的检验入手,更要从供应商的内部去考察。采购产品的质量要符合生产所需,质量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合适的。
成本:零部件的成本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利润有明显的作用。成本不仅仅是指零部件的采购价格,还应包括零部件使用过程中和生命周期结束后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具体如购买、包装、装卸、运输、存贮等环节指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分为材料成本,定购成本,维持成本和缺料成本。总成本最低是短期交易所最求的目标。但基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不能一味的强调降低采购成本,应该用价值分析方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用双赢的价格来节约成本,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交付:供应商能否按照约定的交货期限和交货条件进行供货,直接影响采购方的生产连续性和生产效率。因此交货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按时交货的情况下,还得考虑采购方的库存,既要减少库存又要防止缺货停工的风险。另外,接受紧急订货能力也是考量供应商交付能力的因素。
服务:供应商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是采购方对供应商的一个普遍要求,供应商内部各作业环节,能很好的配合采购方的能力和态度。评价供应商的服务水平有以下几个指标:处理订单的速度和准确性,采购流程、生产流程、财务流程等顺畅有弹性,售前和售后的服务中其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能主动走访用户,听取改进意见,不断改进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
除了以上的必要因素需要考虑之外,选择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还需要考虑如下的因素:
供应商的内部管理:供应商的内部管理水平日后将影响供货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如果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也必将受到影响,可以从管理者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对生产工艺管理的严谨态度、设备的维护保养状况,内部员工的评价、同行的评价等可判断供应商的管理是否良好有序。
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日后交货履约的能力,进而影响采购方的生产,可通过供应商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来考察期拥有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以及一段时间内的销售业绩及成本费用情况。
技术能力: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也会要求供应商不断的研制新产品。作为供应商,想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想要与采购方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就不能局限与单一的生产功能上,应有自主研发能力,对新技术的应对适应能力,新产品的制造能力以及新生产工艺流程的适应能力等。
供应商的选择方法:供应商的选择方法有很多,采购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甄选,如招标法、比质比价法、层次分析法、直观判断法等等。
三、供应商关系管理之供应商绩效考核
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 是整个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的基础,是对一个阶段内双方合作成效的评估以及采购管理工作问题的反馈,又是下一次供应商关系调整的基础。
首先要制定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体系:不同物资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供应商,评价指标和也不尽相同,要制定一套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客观具体的评价,综合考虑供应商的发展阶段、业绩、管理状况、成本控制、技术水平等方面。评价体系稳定有效运行,制度公开透明科学合理,不同行业不同环境下的评价会有所差异,应灵活运作。
其次确定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标杆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应不断更新。组成评估团队、确定评估流程和评估内容,可以从质量、技术、交货、服务、成本等这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评估。对供应商进行多维度综合性绩效评估的要素和权重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物质的供应商类型而有所区别。
最后实施考核,对供应商绩效评估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双方通过开放的渠道,了解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持续不断的改进,也可提升彼此的关系。同时,供应商也可以向企业反馈信息,提出不同意见和看法,有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四、供应商关系管理之供应商激励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尤其是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供应商供货的时间、数量、以及质量等出现不稳定的状态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对下游的供货,因此提升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供应商激励策略便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激励是心理学的概念,概括的说,激励是主体通过某些手段或方法让激励客体在心里上处理兴奋和紧张状态,并且积极的采取行动,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实现激励主体预期想要达到的目标。
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从激励的广义范围可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正向强化,正向激励,使激励客体向激励目标进发,形成的一股激励力。
而负激励是负强化,是一种约束或者惩罚。具体的激励手段有如下几种:
(1)价格激励:为了供应链的平衡,各个企业的收益应尽量趋于合理均衡,因此价格对供应商的激励是显然的,不合理的价格会挫伤供应商的积极性,合理的价格有利于合作的稳定和顺畅。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不能一味的以低价格为准则,而应考察供应商的整体水平,在和现有供应商谈判时,也不能一味的压低价格,以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交付。压价越低,风险也越大,会导致供应商的逆向选择。因此使用价格激励要谨慎,既要考虑本企业的成本也要考虑对方的收益空间合理。
(2)订单激励:通常一个制造商的某类零部件拥有几个供应商,能获得更多的订单对供应商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对供应商进行订单激励时,需要衡量供应商的各方面能力比如产能、管理能力、人力资源是否能承受更多的订单,以免激励效果适得其反。
(3)商誉激励: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来自供应链内部或者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良好评价和声誉,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地位。
良好的声誉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因此利用各种条件为优秀的供应商在整个社会中创造良好的声誉,以及向其他企业推荐等,可以为其赢得更多的用户,对供应商来说是极大的激励。
(4)信任激励:企业间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企业减少成本、获得利润、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提是相互信任,才能维持长期合作。对供应商的信任可分为:①合同信任关系如供应商信守承诺,准时交货,产品质量满意,信誉良好等;①竞争信任关系:对供应商技术和管理方面竞争力的信任。①良好愿望信任关系:战略合作伙伴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相互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
(5)参与激励:让供应商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和共同投资也是一种激励,可以让供应商掌握全面的新产品的信息,有利于其新技术在供应链中的推广和市场开拓。另外,对供应商进行人才、设备、技术、培训方面的投资,从整体利益出发,共同研发,获得顾客化、差异化和技术领先的新产品,也能有效的激励供应商和制造商进行更好的合作。
(6)信息激励:在信息时代,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信息激励对供应商来说是间接的激励方式,但作用却不可低估。供应商若能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一方面可以为制作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能促进供应商自身的管理,比如减少库存,更合理的安排生产等。反之,制造商若能从供应商那里获得跟多的信息,则可以有效的防止逆向选择问题,同时也能了解到行业的相关信息。
(7)淘汰激励:淘汰激励是一种负激励也是一种危机激励机制,使所有合作企业都有危机感,激励其不断上进,从成本、质量、交货期等方面不断提高以达到制造商的期望。对与优秀供应商来说,淘汰弱者能使其获得更优秀的业绩,对业绩不达要求的供应商,为避免淘汰的危险更需要不断改进。如此优胜劣汰的激励才能使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五、供应商关系管理之供应商冲突管理
冲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社会现象,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Coser)是这样定 义冲突的:“冲突就是为了价值和对一定地位、权利、资源的争夺以及对立双方为使 对手受损或被消灭的斗争。”而供应链管理中,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冲突是由于相互依 赖且不对称的,这种组织关系导致了企业间地位和权力的不均衡,企业成员间也存在着各种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信息差异、认识差异、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差异,加之供应链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和外部环境因素,这些都是导致企业间冲突的原因。在激烈 的市场环境中,冲突有时候只是一点小摩擦,有些冲突会导致优胜劣汰,反而更能使企业保持活力,激发创新,使供应链保持更好的竞争力,而有些冲突,可能会影响到 企业的经营状况甚至是整个供应链的稳定顺畅运作。因此,有效的处理冲突,会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改善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若处理不当则会削弱供应链的竞争力。
针对不同的冲突种类和冲突特征,应采取不同的对应方法,制造商与供应商冲突的管理方法:
(1)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通常会有一些相互制约的因素,要正确的理解和信任。互相了解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建立统一的运作模式。
在管理模式、利润分配、财务稳定等方面保留一定的兼容性。
(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①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信息共享;②合作企业成员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定期互访沟通和意见反馈;③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彼此适当的授权。
(3)建立供应商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有助于增强相互合作关系,通过价格激励、订单激励、商誉激励等约束利益冲突,从根源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4)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抑制冲突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刁‘能更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益,避免制造商和供应商资源的重复投入。
4. 如何建立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综述
摘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论述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并从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激励措施等方面研究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调管理,从而确保真正实现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供应链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评价选择 协调管理 信息共享逆向选择
前言: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需求多样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使企业处于日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之中。企业仅靠自身已无力应对激烈的竞争,而应借助供应链的力量,整合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整体竞争力。因此,必须摈弃"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代之以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合作"。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应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即供应链中相互独立的上下游企业间基于信任和共同目标,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非正式长期协议关系。但由于供应链的成员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实体,他们的关系本质上仍然是委托代理关系,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这是困扰合作并可能导致合作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研究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和管理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及与传统关系的区别
(一)定义
供应链合作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又称为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指供应链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买方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达成的承诺或协议,其内容包括信息公开、分享和分担由于伙伴关系带来的利益和风险等。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在经历了传统关系阶段和自由竞争阶段后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其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基于物流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总成本太高,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目的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二)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区别
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就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环境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研究强调直接的、长期的合作,强调共同努力实现共有的计划和解决共同问题,强调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这与传统的关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流程,主要包括: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标准、评价和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建立和实施合作伙伴关系等。
(一)合作伙伴的主因素分析
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多目标的,包含许多可见和不可见的多层次因素。合作伙伴的业绩在今天对企业本身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
(二)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
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应该建立在总成本最小化、敏捷性强、风险最小化的原则之上。另外,利润的分配是否合理,文化和管理的兼容性,财务的稳定性,合作伙伴的能力和定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将影响到与合作方的长期合作,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就是建立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企业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对企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研究认为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对战略性供应商的抵御风险性进行评估,建立了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结合AHP的评价方法对于战略性供应商进行评价。
基于动态联盟的研究。动态联盟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利海大学(Lehigh)艾科卡研究所的专家和教授,首次提出了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概念。敏捷制造技术将"工厂集成"概念发展为动态联盟的概念,通过动态联盟,制造企业能够获得急需而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具备的资源,来增进制造企业的柔性。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又不能充分反映供应商的水平;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考虑到易与国内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较;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四)合理的选择
随着灰色系统方法、AHP/ DEA方法、价值工程法等方法相继提出,合作伙伴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关学者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影响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很多,层次复杂,而且选择的结果和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即有确定信息,又有不确定信息。
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的界定研究 : 企业要想成功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伙伴企业的选择是其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伙伴企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选择一个最佳合作伙伴的基础和依据。首先分析了现有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及其局限性和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与界定原则。在此基础上,运用"目标-系统"法构建了新的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多Agent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 。结合多Agent技术,通过对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多Agent技术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首先在对动态联盟伙伴选择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组织结构、Agent通用结构和Agent之间的通信模型,对通信过程中使用的KQML语言进行了适当的扩充以完成消息的处理,并利用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对系统的通信环境进行了详细设计,给出了消息的封装和解析的方法。利用Java类的概念设计了Agent的基类,并派生出五个具体的Agent类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分别为信息Agent、通信Agent、评价Agent、协商Agent和用户Agent。运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多个Agent对象在同一个系统环境中的运行。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现,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运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正确性,该系统可以满足一般的应用。 为了方便企业参与伙伴选择,设计开发了一个网络平台实现上述功能,该网站用于实现企业对招标信息和投标信息的发布、查询和修改以及对伙伴选择结果的查询。除此之外,通过该网站,还可以完成开始伙伴选择执行操作和合同确认操作等功能。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
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协调,只有和谐而稳定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在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阶段,需要进行期望和需求分析,供应链中的企业相互需要密切合作,相互之间要加强信息和相互提供技术交流和设计支持。在实施阶段,相互之间的信任最为重要,良好愿望、柔性,解决矛盾冲突的技能,业绩评价,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资源支持等都很重要。加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问题,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树立供应链全局观念,才能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的互惠双赢关系。
(一)建立信任监督机制
信任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管理不可回避的话题和难题。从信息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我们知道,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方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诱发机会主义倾向,导致对非拥有私人信息的委托方的逆向选择,当供应商不能提供制造商需要的产品品质,规格,而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制造商时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如何共享信息和避免逆向选择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重点。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spence(1972)首先提出了"信号传递"的概念,探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在劳动市场上,信息是不对称的。。经济学家通常所称的"信号传递"方式还包括:信誉、产品质量保证书等。从这一角度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在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
1.考察供应商过去的业绩和商誉。首先,核心企业应该对潜在的合作供应商其过去业绩做详细考察,这包括该供应商在财务、产品质量、成本、按时送货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情况。其次,通过供应商在市场上的商誉也可以获得供应商是否合格的信息。最后,具有良好口碑、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良好业绩的供应商,相对来讲,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供应商通过第三方认证。核心企业在挑选供应商合作伙伴时,要求供应商出示国际上具有权威性机构颁发的认证书,如国际标准组织(ISO)ISO 9000认证,该认证标准给出了企业在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方面管理的可靠性和质量标准。
3.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核心企业一开始就对潜在的合作伙伴(供应商)表明要建立长期业务关系,对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将给予奖励,如获得更多业务机会和财务、技术支持等。核心企业一旦发现有欺骗动机和行为的供应商,就立即取消与其的合作计划,并将供应商名单公布于众。
4.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企业高层管理者经营思想的更新是减小供应商逆向选择的根本途径。供应链节点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属于理性的"经济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企业经理人应当明白,要想获得自身利益,首先要为他人提供有用的产品或服务。供应商企业领导人的观念改变比受外界压力迫使其放弃机会主义行动更为有效,企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增强无疑是消除供应链逆向选择的重要途径。
5.政府积极参与并创造良好经济环境。政府及其法律机构在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罚,对机会主义行为有很大威慑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逐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搞好为供货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企业资质、资信情况的咨询服务,对查处有违法经营行为和商业失信的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
(三)合作伙伴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以及采用赠送股权等,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关系管理理论-关系营销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关系营销"的定义并不统一,Morgan和Hunt(1994年)认为尽管有多种定义,但没有一个定义能够适用于所有的领域,不过这些定义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将"关系"作为营销的中心,MH94将关系营销定义为:"指直接与建立、发展、保持成功的关系交换相关的所有营销行活动"。这一理论与传统的营销理论的不同在于,传统营销理论的建立是以"交易"为基础,强调竞争和短期行为。而关系营销是以"关系"为基础,强调了竞争中的合作和长期行为。关系营销的范畴包括了供应商市场、内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顾客市场和影响者市场六个方面,供应链关系的管理也可以视为关系营销的一部分。
互联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商业环境的复杂程度。只有正确的使用互联网并构建长期可靠的供应链关系,创造一个符合企业战略定位又使客户满意的供应链能力,企业才能在利润和客户满意两方面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当今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式下,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是高效的,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只有结合实际,真正采用双方长远双赢的利益模式,才能使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鹏,云庆夏.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博弈分析与评价选择[J].情报杂志,2005
2.胡万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J].市场周刊,200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美)Joel D.Wisner等,朱梓齐译.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陈慧.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类型和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8姚媛媛.机遇委托-代理理论的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
9马新安,张列平,冯芸.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选择[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04)
10王鹏. 基于多Agent的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系统[D]太原科技大学, 2007
11陈璇璇. 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研究[D]河海大学, 2007.
12龙怡. 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企业合作的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3汤世强.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治理结构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6.
14陈畴镛,徐龙光.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A]2006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15刘依. 基于可拓理论的制造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6陈甲华,邹树梁,刘兵,刘文君. 战略联盟协同效应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运用[J]商业研究, 2006,(01).
17凌丹,庄万玉. 基于可信度的动态联盟伙伴评价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02)
5. 怎么样进行供应商考察与评估 求流程
供应商考察与评估的流程如下: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要想建立基于信任、合作、开放性交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企业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产品的类型和特征,以此来确认客户的需求,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
2.建立选择的目标
企业必须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实际的目标。供应商评价和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本身也是企业自身的一次业务流程重构过程。
3.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复杂系统的不同属性的指标,是按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集合。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
1)供应商的业绩。
2)设备管理。
3)人力资源开发。
4)质量控制。
5)成本控制。
6)技术开发。
7)客户满意度。
8)交货协议。
4.建立评价小组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小组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这个小组的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为主。
5.供应商参与
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所以,企业应尽可能早地让供应商参与到评价的设计过程中来。
6.评价供应商
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生产运作等全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了。7.实施供应合作关系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或重新开始供应商评价选择。在重新选择供应商时,应给予原有供应商以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
6. 如何建立供应商考核评价体系
供 应 商 评 价 表
供应商名称
供应材料
评价记录
评价内容
评价记录
评价结果
1、样品检验合格否?
□合格□不合格
2、质量体系保证能力满足否?
□满足□不满足
3、供方生产规模能满足否?
月产量:
□满足□不满足
4、供方材料价格能满足否?
□满足□不满足
5、供方交货期能满足否?
交期: 天,
□满足□不满足
6、供方服务能满足否?
□满足□不满足
结论:
□ 合格 □要求供方改善□不合格
批准
7. 战略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有哪些
推荐的体系设置原则如下:
设定年销售额指标,高于指标的供应商才进行综合版评价。
评价的方面,包含权四个。
商务 - 由采购员评价,针对价格水平,信息公开程度,报价回复及时性等进行评价。
质量 - 由SQE评价,针对来料的KPI,抱怨的回复内容/及时性,质量问题发生后的配合度等进行评价。
物流 - 由下量产订单的人进行评价,针对交期符合程度,配合度等进行评价。
技术 - 由研发进行评价,针对供应商的设计能力,技术支持方面的能力/配合度等进行评价。
以上仅供参考。
8.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模板
你要的是什么产品/服务的供应商?每个行业标准不同。总之你可以找行业前三的几个企业都对比看看。
9. 怎样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
供应商评价体系:
1、经营资质及评价。
2、质量保证能力评价。专属
3、服务能力评价。
4、合同履行业绩评价。
5、生产能力评价。
6、产品质量符合性评价。
7、价格合理性评价。
8、财务状况评价。
9、遵纪守法状况评价 。
10、综合评价。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