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库存局限性
Ⅰ 谈谈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具体运作,即供应商如何实现对库存的管理。
1制定安全库存标准,也就是最低库存数量。与使用部门密切配合,保持良好的信息畅通的关系。2库存管理人员或叫仓库保管员要有良好的素质,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为被雇佣单位效力,尽心尽责。
3随时随地跟踪,及时统计,及时发出库存信息。
Ⅱ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传统库存控制有哪些局限性
1. 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2. 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好坏应该由用户来评价,或者用对用户的反应能力来评价。但是,对用户的服务的理解与定义各不相同,导致对用户服务水平的差异。
3. 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
4. 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5. 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供应链运作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订货提前期、货物运输状况、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的时间、运输时间、需求的变化等。
6. 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7. 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协调的目的是使满足一定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可以无缝地、流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步调一致,形成更为合理的供需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8. 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
Ⅲ 供应商管理库存有什么概念简介
VMI全称VendorManaged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库存。它是一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运作模式,本质上,它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成单级库存管理问题,相对于按照传统用户发出订单进行补货的传统做法。VMI是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即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需求信息,供货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
近年来,为了降低库存成本,整合供应链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一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特别是在零售行业中,,零售商长期以来饱受“长鞭效应”的苦恼,长期以来销售某种产品,为了保证产品销售的连续性,零售商一直独自管理产品库存,单独承担库存成本,而产品一直由几家供应商负责供应,为了保证自己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和加强企业间合作程度,同时降低成本,抑制“长鞭效应”,重新整合企业资源,零售商决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供应链战略来进行企业之间的联盟。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体现在战略层次上包括采取哪种供应商管理库存形式,选定某一个供应商作为自己实施的合作伙伴,制定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以及供应的目标。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阶段是最为重要和复杂的。它主要体现在战术层次上,包括适应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组织机构的变革,买方企业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共同组建一个工作团队,设立一些新的职能部门,以及整个供应商管理库存是如何具体运作的。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评估,根据双方企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之前制定的目标,确定一些经济指标,对实施前后作一个对比,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就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达不到就返回到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阶段,进行改进和完善,直至通过再进入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全面实施阶段。
Ⅳ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优点是什么如何实现它的难点是什么
关于VMI,下面的问题是必须要回答的:
A. VMI实施中的具体细节问题:
- MIN/MAX(最低/最高库存)的MIN是否就是订货点?
- MAX的标准是什么? 双方协议规定?
- 如何控制VMI库存的库龄?
- 供应商补货的频率是如何确定的?
- VMI与所谓的“寄存销售”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B. VMI对供应商的好处到底是什么?
- 供应商生产可以实现均衡?
- 降低供应商库存?
- 降低供应商总物流成本?
- 其他好处?
- 如何实现?
C. 实施VMI到底有哪些瓶颈问题?
- 人们的意识问题?
- 运营模式问题?
- 信息技术跟不上?
- 信息技术投资过大?
- 其他问题? 如海关问题(保税物料)? 运输距离问题?
- 支持VMI模式的主流ERP有哪些? 是否有外挂的专业VMI或SCM软件?
D. 实施了VMI就能够降低整个供需链的整体库存水平?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 为什么汽车行业的零部件厂商对VMI怨声载道?
- 汽车厂商对零部件厂商的帮助不够? 应该如何帮助?
- 传统的库存控制技术,如MRP/订货点/EOQ等如何与VMI结合?
- 供应商的供应商如何降低库存?
E. 目前EMS行业的VMI实施情况如何(科泰/旭电/伟创利/捷普科技/富士康)?
- 供应商做VMI的比例是多少?
- 具体困难是什么?
F. 实施VMI的弊端是什么?
- 对客户有什么弊端?
- 对供应商有什么弊端?
G. VMI的设施问题
- 实施VMI是否一定需要第三方物流管理(如LSP HUB)?
结论是,VMI不是随便玩的,VMI的一个大概的分析模型如下图13-8:
图13-8 VMI适用性分析模型
摘自程晓华《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
Ⅳ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风险有哪些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及库存寄售被证明是比较先进的库存管理办法。VMI由上游企业拥有和管理库存,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订计划,从而使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VMI也表现出了一些局限性。
首先表现在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协作水平有限;其次是YMI对于企业
间的信任要求较高;再次是VMI中的框架协议虽然是双方协定,但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决策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协商,难免造成失误;最后是VMI的实施减少7:库存总费用,但在VMI系统中,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意外损失不是由用户承担,而是由供应商承担。由此可见,VMI实际上是对传统库存控制策略进行“责任倒置”后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这无疑加大了供应商的风险。这些风险无疑对采购方推动供应商实施VMI造成巨大的阻力。
为了有效控制上述风险,VMI在应用过程中要和其他先进的库存控制方法配合使用,比如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和控制等。联合管理库存(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类似于VMI,供需双方在共享库存信息的基础上,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共同制订统一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将计划下达到各制造单元和销售单元执行。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与协调。JMI可以看做是VMI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通过共享库存信息联合制订统一的计划,有利于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增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另外,上述的第二和第三点主要都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合理的框架协议,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它们所产生的风险。
Ⅵ 供应商管理库存和联合管理库存的风险或坏处有哪些
联合库存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区别:联合库存管理是指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专是对供属应商的管理。联合库存管理是指供应链库存管理,是指将库存管理置于供应链之中,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为目的,从点到链、从链到
Ⅶ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优势和目标
采用
供应商管理库存
的办法优点是1、公司的
仓库管理
费用2、降低公司
库存量
的风险
目标就是我要材料或部件的时候供应商在指定的时间内能供货,契合实际的减低公司风险。
Ⅷ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与联合库有管理(JMI)模式异同点的比较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是供应链集成化运作情况下产生的库存决策代理模式.
它对于供应链优化方面起了很大的优化作用.
它是打破传统的各自为政和条块分割的库存管理状况,
是一种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合作性库存控制策略.
其定义为:
“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合作性策略,
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能性,
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
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vmi最大的优化作用,
不是单独针对用户或供应方来说的,
他最大优化功能是:
在供应链的大体环境下,
它起到了减少整个供应链的重复库存,
从而降低了供应链全局的最低成本,
改善资金流,
职责的重分配从而提高供应商的服务质量.
(这也是为什么在供应链出现之后,
才产生vmi概念来改进优化整个全局).
传统的库存管理,
是一个用户一个库存以保证自己的生产需求,
但现在,
一个vmi库存可提供多家同样产品需求的用户,
也就是说,
将多个用户的库存转变为一个vmi库存,
并进行统一集中专业性的管理.
这一转变对于整个供应链全局来说,
减少了重复库存成本,
优化了运行,
并取得同步化,
专业化的运作.
所以说,
vmi是一种很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
然而,
vmi实施必须要几个原则:
1.
合作性原则.
需要相互信任与信息相互透明,
用户和供应商间必须要很好的合作.
2.
互惠性原则.
共同减少库存,
减少成本.
3.
目标一致性原则.
职责分明,
双方受惠才可以保持良好健康的合作关系.
4.
连续改进原则.
jmi=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联合管理库存策略
jmi的出现,
是为了克服vmi系统的局限性和避免传统库存中的牛鞭效应而产生的.它是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供应商与用户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它拥有vmi所有的优化优点,
同时也帮vmi中的供应商解决了风险问题.
jmi的最大的
jmi的运行有两种模式.
1.
集中库存控制模式.
此处与vmi不同的是:
a.
仓库转移到用户企业的原材料仓库;
b.
由用户自行管理控制.
2.
无库存模式.
供应商和用户都不用做库存,
实行准时配送,
由供应商根据用户需求及时配送到用户生产线上.
Ⅸ 请问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优势是什么
优点:
1、供应链方面。减少供应链层次、减少管理费用、提升销售额、减内少人为数据容录入误差等。
2、供货方面。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资源利用率更高、与顾客沟通更直接高效、市场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库存降低、增加了提供品类管理及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等。
3、经销商方面。订货次数减少、库存成本降低、缺货情况减少、剩余减少。
4、终端客户。服务水平提高、缺货情况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