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选择风险因素与评价方法研究
㈠ 急求5篇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方法与评价”的论文,谢谢了。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 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借助敏捷制造战略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3. 绿色供应链。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由于公众、法规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压力,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供应链流程,把环境问题融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供应链的设计。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cts);反应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边际利润高、需求不稳定的革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cts)。
5. 供应链伙伴选择。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能力的协同,来有效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的伙伴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加工能力、运输距离、企业信誉、批量柔性、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大多数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定性的或实证的,考虑经济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适用。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成三类: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统计/概率方法。
6. 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VMI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该方法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可消除供应链上的需求变异和放大现象。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7. 供应链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EDI、基于Internet、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8. 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供应链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和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应链建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法、近似方法、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设计方法一般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和求解问题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盖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模型存在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另外模型考虑随机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于供应链多级库存问题,研究在考虑多级库存情况下建立库存控制策略及确定控制参数,该方法在降低库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相当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稳随机因素的存在、忽视了生产和运输问题等。基于仿真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全面的供应链模型,由于不存在数学求解上的问题,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包括结构上的和参数上的随机性,比较适于评价现有策略。
供应链的设计/供应链伙伴选择应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吧
㈡ 企业采购过程中,如何控制由于供应商选择不当导致的采购物资次价高的风险
这个情况你可以选择招投标,通过招投标进行的话,会很少的避免因为供应商选择不当导致的价格虚高。
㈢ 请教英文高手标题"Y 公司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研究"怎么翻译
Supplier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Y company
㈣ 供应商的风险考评都应该考虑哪些方面怎样获得这些资讯
由于供应商的内外部环境或核心企业合作关系的不确定性,供应商的选择往往具有回一定的风险性。答供应商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商内部环境、供应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供应商与采购企业的协作情况。因此供应商的风险考评应从这三大方面考虑。具体可参考《供应商选择风险因素与评价方法研究》。
㈤ 如何选择供应商swot和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Political Factors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 1. 政治环境是否稳定? PEST分析法
2. 国家政策是否会改变法律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监管并收取更多的赋税? 3. 政府所持的市场道德标准是什么? 4. 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5. 政府是否关注文化与宗教? 6. 政府是否与其他组织签订过贸易协定,例如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ASEAN)等?
Economic Factors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 1. 利率。 2. 通货膨胀率与人均就业率。 3. 人均GDP的长远预期等。
Sociocultural Factors 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1. 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是什么? 2. 这个国家的人对于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如何? 3. 语言障碍是否会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 4. 消费者有多少空闲时间? 5. 这个国家的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分别是什么? 6. 这个国家的人长寿吗?老年阶层富裕吗? 7. 这个国家的人对于环保问题是如何看待的?
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 1. 科技是否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并提高了质量? 2. 科技是否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例如网上银行、新一代手机等? 3. 科技是如何改变分销渠道的,例如网络书店、机票、拍卖等? 4. 科技是否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渠道,例如Banner广告条、CRM软件等?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SWOT分析基本步骤为: (1)分析企业的内部优势、弱点既可以相对企业目标而言的,也可以相对竞争对手而言的。 (2)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可能来自于与竞争无关的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力量与因素变化,或二者兼有,但关键性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应予以确认。 (3)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战略。 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 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弱点——威胁(WT)组合。 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例如良好的产品市场前景、供应商规模扩大和竞争对手有财务危机等外部条件,配以企业市场份额提高等内在优势可成为企业收购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条件。 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存在外部机会,但由于企业存在一些内部弱点而妨碍其利用机会,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弱点。例如,若企业弱点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和生产能力不够,从成本角度看,前者会导致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单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点会导致一些附加费用。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前提下,企业可利用供应商扩大规模、新技术设备降价、竞争对手财务危机等机会,实现纵向整合战略,重构企业价值链,以保证原材料供应,同时可考虑购置生产线来克服生产能力不足及设备老化等缺点。通过克服这些弱点,企业可能进一步利用各种外部机会,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如竞争对手利用新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给企业很大成本压力;同时材料供应紧张,其价格可能上涨;消费者要求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还要支付高额环保成本;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成本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之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熟练的技术工人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另外,开发新技术产品也是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是最具潜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时它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回避外部威胁影响。 弱点——威胁(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当企业存在内忧外患时,往往面临生存危机,降低成本也许成为改变劣势的主要措施。当企业成本状况恶化,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能力不够,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且设备老化,使企业在成本方面难以有大作为,这时将迫使企业采取目标聚集战略或差异化战略,以回避成本方面的劣势,并回避成本原因带来的威胁。SWOT分析运用于企业成本战略分析可发挥企业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弱点,回避风险,获取或维护成本优势,将企业成本控制战略建立在对内外部因素分析及对竞争势态的判断等基础上。而若要充分认识企业的优势、机会、弱点及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风险;价值链分析和标杆分析等均等为其提供方法与途径。
㈥ 对供方进行评价和选择是体系运行的什么阶段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供应商的选择和供应商的评估是供应商管理中的两个很重内要的步骤容。供应商的选择,主要是指粗略地对现有的供应商和准备发展的供应商进行大致的选择,把显然不符合标准的供应商排除在外。现在对供应商的挑选则要关注以下几个事项:一是要由工艺设计部门在设计过程中提出;二是参照历史数据资料的提示;三是对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看供应商在供应链里是否处于关键节点上;四是充分利用公共网络上的信息,在公共网络上寻找优秀的供应商。供应商选择有四个基本条件,即技术、质量、价格、交货。此外,还要关注供应商的系统。供应商的评估分为进入评估、维持评估和淘汰评估三个阶段:--进入评估。这主要是根据对供应商的潜在价值和风险的分析,来确定供应商将来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维持评估。首先要看供应商本身体系运行的情况。其次是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其三是财务管理能力的考察。其四是合作绩效评估,即维持评估的最后阶段。--淘汰评估。这从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通过绩效评估;二是通过潜力评估。
㈦ 如何选择评价管理供应商标准与评估流程
采购商选择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控制双方关系风险和制定动态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是中国采购商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随着采购额占销售收入比例的不断增长,采购逐渐成为决定电子制造商成败的关键因素。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作为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正成为企业间最热门的话题。
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量化的指标来客观地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呢?基本思路是:阶段性连续评价、网络化管理、关键点控制和动态学习过程。这些思路体现在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上。
1建立供应商阶段性评价体系
采取阶段连续性评价的方式,将供应商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商进入评价、运行评价、供应商问题辅导、改进评价及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几个方面。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入围资格的选择,而且是一个连续的可累计的选择过程。
建立供应商进入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七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对以上各项的满意程度按照从不具备要求到完全符合要求且结果令人满意,分为5个分数段(0分~100分区间),根据各分项要素计算平均得分。如80分以上为体系合格供应商,50分以下为体系不合格供应商,7950为需讨论视具体情况再定的持续考核供应商。合格的供应商进入公司级的**L维护体系。
建立供应商运行评价体系,则一般采取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比的方法。采取QSTP加权标准,即供货质量Quality(35%评分比重)、供货服务Service(25%评分比重)、技术考核Technology(10%评分比重)、价格Price(30%评分比重)。根据有关业绩的跟踪记录,按照季度对供应商的业绩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年度考核则按照供应商进入**L体系的时间进行全面的评价。
供应商问题的辅导和改进工作,是通过专项专组辅导和结果跟踪的方法实现的。采购中心设有货源开发组,根据所负责采购物料特性把货源开发组员分为几个小组,如板卡组、机械外设组、器件组、包装组等,该小组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供应商进行辅导和跟进。
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是通过供应商的进入和过程管理,对供应商的合作战略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采购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由专门的商务组分析讨论,确定有关建立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评估,提交专门的战略小组进行分析。伙伴关系不是一个全方位、全功能的通用策略,而是一个选择性战略。是否实施伙伴关系和什么时间实施要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成本分析。
阶段性评价体系的特点是流程透明化和操作公开化,所有流程的建立、修订和发布都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保证相对的稳定性。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以减少主观干扰因素。
2体现网络化管理
网络化管理主要是指在管理组织架构配合方面,将不同的信息点连接成网的管理方法。多事业部环境下的采购平台,需要满足不同事业部的采购需求,需求的差异性必须统一在一个更高适应性的统一体系内。对新供应商的认证,应由公司级的质量部门和采购中心负责供应商体系的审核;而对于产品相关的差异性需求则应由各事业部的质量处和研发处提出明确的要求。
建立一个评审小组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小组成员由采购中心、公司质量部、事业部质量部的供应商管理工程师组成,包括研发工程师、相关专家顾问、质检人员、生产人员等。
评审小组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独立于单个事业部,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网络化的管理也体现在业务的客观性和流程的执行监督方面。监督机制体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加强操作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和制度化。可以通过成立业务管理委员会,采用ISO9000的审核办法,检查采购中心内部各项业务的流程遵守情况。
3关键点控制的四项原则
关键点控制包括门当户对原则、半数比例原则、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和供应链战略原则。
门当户对原则体现的是一种对等管理思想,它和“近朱者赤”的合作理论并不矛盾。在非垄断性货源的供应市场上,由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深入程度不同,应该优先考虑规模、层次相当的供应商。不一定行业老大就一定是首选的供应商,如果双方规模差异过大,采购比例在供应商总产值中比例过小,则采购商往往在生产排期、售后服务、*性和谈判力量对比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
从供应商风险评估的角度,半数原则要求购买数量不能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采购商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采购商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
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指实际供货的供应商数量不应该太多,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最好保持在2~3家,有主次供应商之分。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果,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采购商与供应商建立信任、合作、开放**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分析现在的产品需求、产品的类型和特征,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对于公开和充分竞争的供应商市场,可以采取多家比价,控制数量和择优入围的原则。
而在只有几家供应商可供选择的有限竞争的市场和垄断货源的独家供应市场,采购商则需要采取战略合作的原则,以获得更好的品质、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更好的排程和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支持。
对于实施战略性长期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可以签订“一揽子协议/合同”。在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之后,还要根据需求的变化确认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也要相应地变化。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战略管理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仔细分析和处理近期和长期目标、短期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采购商从长远目标和长远利益出发,可能会选择某些表面上看似苛刻、昂贵的供应商,但实际上这是放弃了短期利益,主动选择了一个由优秀元素组成的供应链。(待续)
4体系的维护
供应商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根据行业、企业、产品需求和竞争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细化评价。细化的标准本身就是一种灵活性的体现。短期的竞争招标和长期的合同与战略供应商关系也可以并存。
学习型的组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采购作为一种功能,它的发展与制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架构、管理阶段有关系。需要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地调整有关采购方面的要求和策略,对于供应商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也亦然。
5供应商选择的十个原则
总原则——全面、具体、客观原则:建立和使用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
系统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
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主次供应商之分。
供应链战略原则: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学习更新原则: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
㈧ 制造企业对供应商选择and评估的研究提纲
1.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首先分别讨论采购管理在制造企业的重要性,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在采购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得出研究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必要性。然后讨论现阶段制造企业中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流程和方法,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印证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大纲如下: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必要性与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2章 现代采购管理对制造型企业的重要作用
2.1采购定义、目标
2.2 新旧采购观念的比较
2.2.1传统采购模式及特点
2.2.2 现代采购模式及特点
2.3 采购管理在制造型企业的重要作用
第3章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在现代采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1 制造型企业采购特点及基本流程
3.1.1制造型企业采购特点
3.2.1制造型企业采购基本流程
3.2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在现代采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3 研究制造型企业中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必要性
第4章 制造型企业对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研究
4.1制造型企业对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研究的现状
4.2 国内外有关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理论研究
4.3 本文有关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观点
4.3.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原则
4.3.2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基本步骤
4.3.3供应商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4.3.4 供应商的综合评价
4.3.5供应商的选择
第5章 X公司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
5.1 X公司概况
5.1 X公司采购流程
5.3 供应商选择评估的模型选择及实例计算
第6章 总结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定性的选择分析方法;第二类为定量的选择分析方法;第三类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定性的选择分析方法往往依靠评价人的主观判断,这样要求评价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管理才能和对供应商的充分了解。而定量的分析方法就要取得评价供应商相关指标的量的特征值,也就是说要得到供应商背景的相关技术指标作为客观的评价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就要结合两者的优点,做到全面、有效的评价,这也是实现供应商选择客观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本文中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1.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被选供应商的综合权重及最终排名。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解决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步骤:
(1) 建立问题递阶层次结构;
(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 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
(4) 一致性检验;
(5) 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的近似求解;
2. 再利用线性规划法,结合计算出的各供应商权重系数,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供应商的产能,质量,价格等,出各供应商的最优采购量,使采购原料价值最大化,从而使企业取得更多效益。
但以上算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不能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决策问题。若要用更科学、更精确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并做出决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㈨ 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两个研究领域及成果是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评价是吗
您好!
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 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借助敏捷制造战略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3. 绿色供应链。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由于公众、法规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压力,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供应链流程,把环境问题融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供应链的设计。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cts);反应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边际利润高、需求不稳定的革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cts)。
5. 供应链伙伴选择。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能力的协同,来有效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的伙伴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加工能力、运输距离、企业信誉、批量柔性、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大多数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定性的或实证的,考虑经济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适用。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成三类: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统计/概率方法。
6. 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VMI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该方法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可消除供应链上的需求变异和放大现象。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7. 供应链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EDI、基于Internet、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8. 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供应链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和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应链建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法、近似方法、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设计方法一般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和求解问题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盖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模型存在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另外模型考虑随机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于供应链多级库存问题,研究在考虑多级库存情况下建立库存控制策略及确定控制参数,该方法在降低库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相当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稳随机因素的存在、忽视了生产和运输问题等。基于仿真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全面的供应链模型,由于不存在数学求解上的问题,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包括结构上的和参数上的随机性,比较适于评价现有策略。
供应链的设计/供应链伙伴选择应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吧
㈩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什么因素最重要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最重要因素是 质量 技术 成本 交期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一、查看资格文件
首先看这个公司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法人单位,要查看他的营业执照(是否按期年检)、税务登记证(分国税和地税)、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看他的企业的资格,是否有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14001安全体系认证、特殊产品的生产许可证、荣誉证书、获奖证明、入网证明、国家相关部门的鉴定报告等,一般的供应商都应该具备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弄虚做假的也比较多,所以只是一个最基础的评价。
二、查看技术文件
一个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它的产品质量,但要内行看才行,可以看看它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质量保证措施、调试安排卡片以及各道工序的检验记录,这反映了一个企业实际运行的情况。
三、实地考察
百闻不如一见,眼见才能为实,所以实地考察一番才最可行。首先要看它的办公环境,是否整洁、井然有序,办公区域的划分是否合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否彬彬有礼,对问及的问题是否能快速而明确地做答;再看这的生产车间,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摆放是否合理,工人是否有闲谈或开小差的,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如何,机器设备的使用率如何,车间的环境和光线如何等等;再看它的检验设备,检验是保证产品合格的基础,检验设备是否满足要求,检验人员是否有相庆的资质,检验人员的素质如何(让他们亲自操作一下或问几个问题就可知道一个大概);最后看他的仓库,摆放是否混乱,通道是否通畅,标识是否清晰。
这一步的考察并没有一定之规,但要注意某些细节,细节往往能反映一个工厂的全貌。
四、供货体验
实际跟你打过一次交道后,你才会明白这个供货商是否可行,决定下次是否还要跟他们合作。要感觉如下几个问题:
1、供货质量:质量是否满足合同要求,是否在以次充好或打擦边球的情况(在标准的边界,不好判定合格与否)。
2、产品包装:包装是否坚固耐用,大小和重量是否合理,易于装卸搬运,易于计数,标记是否清晰,相似规格产品不易产生混淆。
3、交货期:在约定的交货期交货,不提前,更不能拖后,这是评判一个供应商诚信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
4、售后服务:服务很重要,看他们的的现场服务和培训方案是否可行,服务是否到位,是否随叫随到。
5、客户反应速度:这是反映一个供应商效率最主要的指标,对客户的要求和疑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答复(行或不行,是或否),这一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比较体会最深,比如我要一个民营企业发一件货,第一天说了,第二天货就到了;而让一个国有企业发一件货,答应的很好,但几天没有动静。
6、是否能为客户着想:合同中难免有漏洞,供应商如果可以用他们的经验、细心为你纠正一些错误或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将对你的工作打上一个双保验。
7、其它:按合同中双方约定的考核,是否落到了实处。
最后要记住,与供应商是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甲方乙方关系,所以你对供应商的各项要求也要合理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