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策划 » 佛教不求回报

佛教不求回报

发布时间: 2021-11-17 18:02:14

① 佛教说的没有私心是不是对人付出极大的感情

不是 简直是两回事 无私心 是修行无我的开始 就是凡事都是为了他人做的 没有自己考虑 完全的付出 不求回报 也有层次差别的
修下士者,利己利他。修中士者,利他利己。修上士者,舍己利他。

② 佛普度众生不求回报,何必回向来增自己果报呢

回向不是你说的这样,要加强学习,以免贻笑大方。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回向,又作转向、施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兹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
1.回事向理
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
2.回因向果
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无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
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4.回小向大
将自觉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
善根福德虽少,以欢喜心大回向,善摄一切众生。
6.回劣向胜
将随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无上菩提。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怨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怨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么行门,做什么功德,皆应回向。
依佛法而言,‘回向’可分为三种:
1、回‘自’向‘他’
即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众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并非只属于自己所有,而实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开自己的心胸与气度,同时学习菩萨念念‘利益众生’的伟大精神。
2、回‘事’向‘理’
即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于不生不灭真如法界的‘理’体。由于真如法界的理体是普遍平等而无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将所修种种事相功德,一旦回向到法界理体中,并且真正做到‘三轮体空’,即‘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广大,而如虚空界一样的无穷无尽了。
3、回‘因’向‘果’
即将‘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无上的佛果。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诸恶莫作是因,岁岁平安是果’及‘众善奉行是因,万事如意是果’,是世间因果。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认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胜无比的果报。 回向既然这么重要,我们一般最常使用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以及回向西方净土的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我们要真正了解其回向文的意义—即将自己所修的种种功德,全部贡献出来,与法界众生同享,不存一己之私,如此不但使诸功德得到保障,亦可使功德加以扩大,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功不唐捐’也。是以修学佛法的同修,实应学普贤菩萨发广大心:‘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以期利益一切众生,使他们能究竟离苦得乐。
总之,我们将所修功德,不论回向众生或回向理体,并不是将功德作废,而是将功德遍施法界众生,使众生常得安乐,而我们自己也将因众生的安乐而得到安乐。由上可知,回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们实应将我们所修的布施、诵经、念佛、行善等的功德,统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期与法界众生共成佛道,同证菩提。

③ 不计希望,不求回报,不谈过去,不畏将来,淡然自处,阿弥陀佛🙏这句话怎么会

作人处世要看得开,着眼未来,不计较过去和眼前得失。

④ 佛法做好事不求回报但还是有了回报就等于求了回报解脱就是回报那是否可以

佛法做好事的目的是为了忘我,如果带着要有回报的目的,也就丢掉了忘我的根本目的。如果做好事的目的是为了回报,那做好事就沦为一种交换手段,也就不能称为做好事了。谁到市场里付了钱买回东西,也都不会认为这是在做好事是不?就是这个道理。
而不求回报,回报却不请自来,这种不是交换手段的回报在佛法中被称为福报。如果因为做了很多好事都是做完就忘掉它,真正做到了忘我而最终去掉了我执甚至法执,就离解脱不远了。能够解脱才是学佛的真回报,这种回报在佛家被称为功德。

⑤ 佛教关于付出不求回报的解释

在佛教里,付出也叫布施。布施分为两种,一种是清净布施,一种是不清净布施。如求回报则属于后者。不清净布施有福报,但如美食杂毒,虽得好味,终必有害。所以,大乘佛教教导菩萨,布施时应观三体轮空,即,施者,受者,施物皆空,为最上布施。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1]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⑥ 达真堪布说要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是我却在想如果说赚不到钱的话该如何解决生存问题之类的问题啊

出家人吃不了多少。过午不食。有些出家人。有自己的工作。或者别人的救济这些。所以

⑦ 佛教中评判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不执着是指对于善行不求回报不起大欢喜心,对于恶行不起嗔心行,是自

不可以打着办好事的幌子去做坏事,这是最根本的,其它的只要你让世界感受到你的善意和爱就是最具体的了

⑧ 佛教是伪善吗

不是,我们就不说其他多的,那世界三大宗教来说说

就说一点

佛教诞生至今2500多年来,没有因为佛教发生过一场战争!
为什么?因为佛教的根本戒律就是——不杀生!因为慈悲。
佛教在历史上是非常清白的,这稍微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
不需要复杂的争论就可以给予肯定的答案。
所以,佛教的慈悲和善良是真实不虚的。

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呢?

历史上为了争夺耶路撒冷,十字军东征,回教和基督教(广义)杀来杀去
当他们诛杀异教徒时,手起刀落以上帝的名义,以真主的名义
那是多么的伪善,残酷和灭绝人性
所以,历史学家在记录这段历史时说:充分说明了这两个宗教的伪善和欺骗。

⑨ 佛家有云:做了好事如果说出来,所积的功德都化于无,请问原话是什么

原话是什么不清楚,但意思并不完全准确。

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做好事,叫做“积阴德”,功德很大,但是为了扬名、为了求回报所做的好事,即便说出来了,也不是功德都化于无,功德照样有,和自己所做的好事等价,一般能比较快得到回报,但好报享完也就没了。

佛家是很提倡“积阴德”,但实在做不到,“积阳德”也行,比不愿做善事或做坏事强,总之一个原则,能做好事,还是尽量做吧。

⑩ 阿弥陀佛,是付出不求回报,舍己为人或者思维想法和常人不同,能看得更远的人。请问师兄这是不是愚蠢

这不是愚蠢,这是智慧。

热点内容
重百超市供应商系统 发布:2021-11-27 07:59:12 浏览:259
成都瓦尔塔蓄电池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9 浏览:828
宁波办公用品供应商 发布:2021-11-27 07:59:05 浏览:753
广州人人店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3 浏览:49
旺旺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59 浏览:362
三折门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20 浏览: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7 浏览:728
木旯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5 浏览:464
供应商开发年度总结 发布:2021-11-27 07:58:07 浏览:578
汤臣钙片代理人是谁 发布:2021-11-27 07:56:27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