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策划 » 科技投入与回报

科技投入与回报

发布时间: 2021-11-12 04:35:39

① 中国政府的科技资金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资金的投入比例应当是越来越大 才能适应经济势头 促进经济发展

个人之见

② 什么是科技投入

所谓的“科技投入”是支持开展科技活动的投入,也是生产性的投入。根据我国国情,科技活动的全部内容应包括:研究与发展活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活动、科技服务活动三大部分。其中研究和发展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活动包括设计与试制、小批试制、工业性试验等;科技服务活动包括计量、标准、统计等。

③ 科技投入

优化科技投入配置是一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各国关于科技投入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投入规模、投入强度、投入结构等方面。

(一)投入规模

R&D投入是测度国家R&D规模、评价国家R&D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各国R&D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美、日、德、韩等国始终保持较高的投入量。进入新世纪,我国的R&D投入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虽然我国在R&D投入总额上逐渐增多,2011年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投入还是不足。

(二)投入强度

投入强度是指R&D与GDP之比,不仅是测度一个国家R&D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连丽,2006)。美、日、德、法、韩等发达国家R&D投入占GDP的比例大都保持在2%以上,日本超过3%,以色列甚至超过4%。高水平的R&D经费投入强度是这些国家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国的R&D投入强度自2002年开始已超过1%,2011年达到1.84%,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首位,但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明显偏低。反映出我国主要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高生产资料投入的粗放型方式为主,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有待加强(李鹏,2009)。

(三)投入结构

在R&D经费的来源上,发达国家以企业为主要力量,大多数发达国家企业R&D经费占全部R&D的比重都在60%以上。2011年,我国的R&D经费支出总额中来自企业的资金占73.4%,企业成为我国R&D活动资金的投入主体,我国实现了由政府企业双主型向企业主体型的转变。在R&D经费的使用结构上,发达国家企业所用的比例在70%左右,我国近年来的比例也和这些国家相近。

R&D活动按属性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3类R&D活动的投入比例,在各个国家因为国情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在各国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差别,但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的稳定。现阶段一般为:基础研究12%~20%,应用研究20%~25%,试验开发为50%~70%。我国2011年基础研究经费在全国R&D经费支出总额中的比重仅为4.7%,而多数发达国家都在10%以上。应用研究所占比重为11.8%,比2010年回落了0.9个百分点,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也分别低6个百分点和1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所占比重偏低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原创性的研究较少,企业在自主创新投入上目光尚不够高远。

④ 国内外科技投入机制比较与评价

(一)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机制进行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

图2-7 各国R&D按研究类型分布情况

1.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投入是科技投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1%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投入目标。2003年,美国联邦政府科技投入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120.47亿美元,增幅达8.6%,占政府总预算的5.2%,相当于2003 财政年度GDP的1%(杨梅,2008)。日本于2001年提出第二个科技基本计划:保证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1%,争取5年时间研发总投入达到24万亿日元(陈少晖,2010)。

企业逐渐成为科技投入的投资主体。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投资高于政府投资10个百分点以上(杨梅,2008),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力度,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高投入与高回报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效刺激了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祝健,柴宇平,2006)。

由于科技的研究与开发风险性较高,一般银行对于提供贷款方面限制很多。为此,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提供政府信贷、信贷担保,建立专门的科技信贷银行,发行高新技术债券等金融措施筹集资金(杨梅,2008)。另外,风险投资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和规避风险的有效性应运而生,为社会资金进入高科技产业架起了一座桥梁,推动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在美国共有约1000家风险投资公司,它们的资金主要投向高科技企业(祝健,柴宇平,2006)。

此外,大学的科技投入、海外投资、个人投资等也都是科技投入的广泛来源。

2.投资方向战略化

科技投入要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合理规划。美国科技投入的目标是,强调全面领先,保持在所有科学知识前沿的领先地位;德国强调发展尖端技术,确定了4个投入目标,即原始创新的目标、全国均衡发展的目标、高技术领先的目标、技术尖端的目标;日本和韩国强调发展产业共性技术;印度与巴西则强调局部领先,资金主要流向工业领域。

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阶段中,基础研究阶段由于较高的风险性以及外部性,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支持。此外,基础研究的特殊性还需要科技投入的长期性以及集中性,这样才能较好地保证项目顺利进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即使像日本、韩国这样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引进为发端的国家,也开始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并把自主创新作为争夺未来产业高地的重要武器(陈少晖,2010)。

在研究领域方面,科技投入也应该依据国家战略而有不同侧重。2001年日本政府科技投入预算中,生命科学投入增长16.7%,环境科学投入增长18.7%;美国先后把新型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列为战略技术,其超强、超前的投入对美国科技的全面领先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印度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以软件技术为战略技术、软件产业为战略产业,对发展本国经济起到了龙头作用(杨梅,2008);从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政府科技投入分布上看,在非国防领域,其资助重点是医疗保健和环保,这两个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政府研发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陈少晖,2010)。

3.注重成果转化

近年来,发达国家不仅十分重视科技投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而且也十分重视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二者的联系,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从而更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实现良性循环(廖添土,2007)。

4.立法保障

发达国家注重通过立法保障科技投入。美国《小企业投资法》帮助小企业获得补充的股东资本和长期贷款资金,《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联邦技术转让法》等立法,都激励着中小企业R&D的投入(李松涛等,2000)。英国政府实施“对创新方式的资助计划”,通过《企业扩展计划法》等立法,对科技研发在税收上给以优惠。法国于1983年制定的《技术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制度》明确规定:凡R&D投资比上年增加的企业,可免缴投资额25%的企业所得税;1985年通过的《特种投资贷款法令》,要求政府以低息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研发。意大利《扶植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法》明确规定: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创新投资,均可享受优惠(杜伟等,2004)。

5.政策支持

政府采取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对科技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比如,对风险投资、研究开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少征税等。此外,美国等国家规定了研究开发所用的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以免征房地产等税。韩国税法还鼓励科技成果转让,转让或租赁专利、技术或新工艺所得收入可减免所得税(杨梅,2008)。有的国家为鼓励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使用国产技术,还开征了技术开发专项税。如1986年,印度政府对企业界引进国外技术征收占引进费用5%的税,并用这项税收建立创业投资基金,促进和加速国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陈少晖,2010)。

(二)我国科技投入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科技投入情况进行分析,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技投入机制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明确的战略

虽然我国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但并没有清晰的科技投入战略,对于不同科技投入主体、不同科技投入客体、研究类型等方面的比例也并未有明确的范围,重大科技项目投入在国家发展规划中也没有较为确定的渠道(贾康,2006)。

2.科技投入强度弱

近年来我国R&D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仅为美国的9.57%(廖添土,2008)。R&D/GDP值象征一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投入强度,是进行科技投入强度国际比较时普遍采用的指标。经济发达国家投入强度均在2%~3%(程文欣,刘敏,2007),2005年我国R&D强度为1.34%,而瑞典的R&D强度达到4.25%,是我国的3倍多(廖添土,2008)。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R&D强度仍处于较低位置。

3.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完善

发达国家R&D经费的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我国2009年的 R&D经费来源中,有71.7%来自于企业,与发达国家基本相当,但政府的R&D投入比重相比较欧美老牌发达国家而言相对偏低。此外,我国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仅占到4.8%,远低于其他国家。我国R&D经费来源渠道还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拓展。

4.人力投入不足

从相对量上来看,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的人数基本在100~120人之间,我国2009年只有40人,不仅远远落后于这些发达国家,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5.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低

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标志(李博,2009)。我国基础研究科技投入不足,2009年基础研究的投入只占总投入的4.7%,其他国家这一比重都保持在15%以上,我国的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廖添土,2008)。

6.科技产出转化率低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仅为3%左右,转化速度也较慢(高思中,2006),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研究部门之间自成体系,缺乏总体的规划,导致重复建设很多;研究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科技和经济联系不紧密,导致成果研发和成果应用分离,科研成果无法进入应用领域,从而无法实现经济价值。此外,科技投入在使用过程中实行的是粗放绩效考评,问责机制薄弱。

⑤ 企业科技投入与研发费用有什么区别

企业在研发无形资产的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区别对待:对于研究阶段产生的费用进行费用化处理;对于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允许资本化。

新会计准则:无形资产核算新增加“研发支出”一级科目, 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三、研发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二)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应当比照上述(一)规定进行处理。
(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期末,企业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⑥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投入有何不同

研发经费投入是指费用化的部分。
科技投入包括研发经费投入,同时还应包括资本化部分。

⑦ 投入与回报作文

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只管付出,不望回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对人性心理的一种扭曲。 其实,就人的心理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报,而且付出的越多,回报的期望值也就越高。当然,这种付出和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果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的话,至少人的心理是会失衡的。至于那些曾经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却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就一定是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了。前者以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显示自己的大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说出自己付出不望回报的话,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报的酸溜溜的潜在心理,这就好比为爱付出了很多,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自己不渴望爱的回报一样,毕竟苍白的言语难以遮掩不平的心灵。我想,这只不过是难以得到回报或根本得不到回报时的一种说辞而已,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试想,如果上述表白出自真心的话,那么,当其得到爱的回报时,他是否还会再向对方说出——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但并不希望得到你的回报,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愿的,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原因而给我爱的回报,这一点还是请你考虑清楚的话呢?我猜想,面对这种情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欣喜若狂以外,都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因为,毕竟付出了爱就总想得到爱的回报。由此可见,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回报的。至于后者——那些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即便心理素质再高,恐怕也是由于付出不过九牛一毛或者只是自认为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的原因,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吧。这就好比给老弱病残让座,给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样,当为而为罢了,自然是不求回报的了。如若他的付出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那么,他也会产生渴望回报的情结的。其实,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回报,譬如:帮助别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感谢,为别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回报等等。既然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态表现,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彼此的这种心理需求,使我们彼此都能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做,于人于己皆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想想看,如果别人为自己付出了,而且自己又心知肚明,可就是无动于衷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往往是会产生一种负疚感的,而且这种负疚感的折磨恐怕是不会亚于心理失衡的。所以,能给别人的付出以回报的话,最好就给予别人回报;如果不能给予回报,最好就不要接受别人的付出,或许这样的拒绝会对别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小伤害总比以后可能造成的大伤害要强得多吧。过去,我们常常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甚至还提出了“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道德准则,这都没有错,因为这种道德准则其实就是人的一般心理需要,至于是否“涌泉相报”,这似乎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至少该有“报”的表示。“报”了,我心坦然;“报”了,彼心平和。当然,这种“报”指的是积极意义上的回报,与“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无关。 总之,就常人的心态而言,如果在付出的时候能少一点回报的期望,多一点“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得到回报的时候少一点对等的要求,多一点满足的情感。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活得更加开心快乐!

⑧ 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为什么会成负相关

A试题分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生产者可以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为其商品降价提供空间,A正确;个别劳动生产率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BD错误;个别企业缩短的是个别劳动时间,C错误。

⑨ 企业科技投入占产值的百分比有要求吗

不同类型企业,比例不同。

  1. 商业企业,很少。

  2. 制造业,10%

  3. 高技术企业,10~30%。

⑩ 我国科技投入机制

(一)概况

我国科技投入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是科研开发的唯一资金来源。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过渡阶段,中国逐步迈向市场化,政府逐步削减财政科技支出,同时鼓励企业和民间机构投入科技创新。20世纪90年代,政府科研经费、企业自筹资金二者的比重基本维持在30%和40%左右,企业与政府投入互为补充。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孙劭方,2009;严四容等,2008)。

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是保障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国家科学研究机构正常运行、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手段。从“一五”到“七五”时期,我国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1%上升到4.8%;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对科技的发展更加重视,科技资金投入的总量始终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近年来,我国还通过了“973”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一系列科技计划以及政策措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廖添土,2008)。

从科技经费筹集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科技经费为2346.7亿元,2008年经费额度已达9123.8亿元(表2-1 ,图2-1),是2000年的4倍,平均每年约增长32%。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以及金融机构贷款都是科技经费筹集的主要渠道(图2-2),其中,企业资金是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2008年企业资金比重达到69.8%。

表2-1 2000~2008年我国科技经费筹集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2-1 2000~2008年我国科技经费筹集情况

图2-2 2000~2008年我国科技经费筹集渠道

(二)我国研究与开发投入情况

1.投入总量

研究与开发(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R&D资源作为创新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我国R&D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为298.98亿美元,而美国2004年R&D经费投入总量为3125.35亿美元,两者相差2826.37亿美元,我国仅为美国的9.57%(廖添土,2008)。与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投入总量也处于较低水平。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国际上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从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大小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来看,国外总结出如下规律:①R&D/GDP在2.0%以上的都是经济发达且重视科技投入的国家。②R&D/GDP在1.0%~2.0%之间的国家有经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包括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发展中国家。③R&D/GDP在0.6%以上(含0.6%)且1%以下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④R&D/GDP在0.6%以下(不含0.6%)全是发展中国家,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R&D/GDP在0.1%~0.3%的极低水平。

该指标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实际上的可比性,根据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发展中、工业化和发达)与R&D/GDP对应关系来看,R&D/GDP达到1.5%大致意味着该国将站在工业化大门的门口(宋彧,宋锦,2007)。

从图2-3、表2-2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R&D/GDP从2000年开始,一直保持在1.0%以上,除2005年外,这一比值逐年上升,并于2008年达到1.5%以上,依据国外总结的规律,我国作为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阶段。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R&D强度仍处于较低位置。2005年我国R&D强度为1.34%,而瑞典的R&D强度最高,达到4.25%,是我国的3倍多。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基本相当,大约在2.0%~3.0%左右(廖添土,2008)。

表2-2 2000~2009年我国R&D经费占GDP的比重单位:%

资料来源:200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2-3 2000~2009年我国R&D经费占GDP的比重

2.人力投入

近10年来,我国R&D人员呈逐年上升趋势(表2-3)。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R&D人力资源投入已经居于世界前列。统计显示,2009年从事R&D的人数达到318.3万人,居世界第一位。

表2-3 2000~2009年我国R&D人力投入单位:万人·年

资料来源:200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但是从相对量上来看,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的人数比较来看,丹麦最高,达到164人;瑞典次之,达到158人;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也都基本在100~120人之间。我国2009年每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的人数只有40人,远远落后于这些发达国家(图2-4 ,表2-4)。

3.经费来源

发达国家R&D经费的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2008年,日本和韩国来源于企业的经费在全国经费中所占比重达到78.2%和72.9%,在各国中比重最高。我国2009年的R&D经费来源中,企业投入占71.7%,与发达国家基本相当(图2-5 ,表2-5)。由此可见,同发达国家一样,企业在我国R&D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表2-4 各国R&D人员投入情况

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图2-4 各国R&D人员投入情况

表2-5 各国R&D按经费来源分布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图2-5 各国R&D按经费来源分布情况

与此同时,在欧美老牌发达国家中,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政府科技投入比重基本上都在30%以上,仍然是R&D经费的重要来源。可见,尽管企业科技投入占据主体地位,但老牌发达国家仍十分重视政府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我国来源于政府的R&D投入比重是23.4%,相比较欧美老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仍然偏低(廖添土,2008)。

此外,我国2009年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仅占4.8%,远低于其他国家。可见,我国R&D经费来源渠道还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拓展。

4.经费支出

近10年来,R&D经费内部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0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为895.7亿元,2009年的经费为2000年的6.5倍,达到5791.9亿元(表2-6 ,图2 6),平均每年增幅为5.5%。

表2-6 2000~2009年我国R&D经费按研究类型内部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200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2-6 2000~2009年我国R&D经费按研究类型内部支出情况

R&D经费按照研究类型主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个渠道进行支出,其中试验发展费用占最大份额,应用研究次之,基础研究花费的R&D经费最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础研究不重要,相反,从图2-6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研究花费上升趋势最快,我国对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

但是,我国2009年基础研究的投入水平仍然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只有4.7%,与这一比重最高的捷克相差25%,还不到瑞士的1/5。其他国家这一比重也都保持在15%以上(图2-7,表2-7)。因此,我国的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表2-7 各国R&D按研究类型分布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热点内容
重百超市供应商系统 发布:2021-11-27 07:59:12 浏览:259
成都瓦尔塔蓄电池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9 浏览:828
宁波办公用品供应商 发布:2021-11-27 07:59:05 浏览:753
广州人人店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3 浏览:49
旺旺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59 浏览:362
三折门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20 浏览: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7 浏览:728
木旯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5 浏览:464
供应商开发年度总结 发布:2021-11-27 07:58:07 浏览:578
汤臣钙片代理人是谁 发布:2021-11-27 07:56:27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