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策划 » 孔子回报恩德

孔子回报恩德

发布时间: 2021-11-09 21:29:57

『壹』 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怎么直

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

或曰:“以德报银,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读解】

《老子》第六十三章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报怨以德就是以德报怨,用恩德回报怨恨。最典型最极端的说法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说的,你在我左脸上打了一记耳光,我不仅不还手,不躲避,反而再送上右脸让你打一记耳光。或者用我们中国的说法,就是唾面自干。《新唐书·娄师德传》记载,当娄师德的弟弟要到代州去做官时,他教导弟弟要学会忍耐。弟弟说:“这没问题,比如说有人向我脸上吐口水,我把它擦掉就是。”可娄师德却说:“擦掉也不对,因为这样还是会显露出你对他的做法不满,所以,应该让它自己在脸上干掉。”这样的修养功夫就是以德报怨,一般人真是很难做到。同时,我们也看到,孔圣人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他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有人提出的这个问题,但却很艺术地说,以德报怨,那又用什么去报德呢?所以他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要用正直的行为去回报别人的怨恨,用恩德去回报别人的恩德。所谓用正直的行为去回报别人的怨恨,那就并不排除对那些恶意怨恨的反击,善恶是非还是应当恩怨分明。总而言之是“投桃报李”或“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而不是一味地送来顺受,不讲是非原则地以德报怨。
当然,圣人也并不主张以怨报怨。你不仁,我不义;你打我一举,我踢你一脚。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无休无止地斗下去, 那也就没有意思了。

『贰』 论语中孔子说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

以直报怨的意思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2)孔子回报恩德扩展阅读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寓意:

善与恶、德与怨,是人类有了价值判断之后的概念。善与恶,性质相反,一正一负;通常谈及的善恶,判断标准是明确的,即总体而论的、伦理的;具体说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为善,对人类社会有害的为恶。

对于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响,内心不存贪嗔痴,用真诚心。正直的原动力是真诚。对于别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

『叁』 解释;以德报怨何如子约:和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 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肆』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翻译1

这句话的意思是: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出处:《论语·宪问篇》

所谓以直报怨,就是在对待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时,以直道而行。分析他们为什么对自己不好,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而如果是对方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讨好别人,事情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就行了。

(4)孔子回报恩德扩展阅读:

孔子所提倡的“以直报怨”,是用公正的、直率的、光明磊落的方法,正确面对那些对自己不满或有抱怨的人。既不能冤冤相报,也不能姑息养奸。《礼记·檀弓上》记载了一段孔子和弟子子夏的对话。

子夏问孔子:“心里怀着杀害父母的深仇大恨,该怎么办?”孔子说:“要时刻记着这仇,磨炼自己的心智,睡在草苫上,头枕着盾牌,不去朝廷做官,与仇人不共戴天。在市集或朝堂之上遇到他,不必回家取兵器,要立即与之决斗。”

子夏又问:“那么心里怀着杀兄弟的仇要怎么办?”孔子回答:“不和仇人待在同一个国家中做官。如果奉君命出使仇人所在的国家,遇到仇人也不决斗。”子夏又问:“那么怀着杀堂兄弟的仇要怎么办?”孔子回答道:“不带头为死者报仇,如果死者家人去报仇的话,就拿起兵器跟在后面。”

在这里,孔子讲的就是“以直报怨”,如果对方冒犯自己,对自己造成严重损害,那么就不能一味忍让,忍让会让对方觉得我们好欺负,会变本加厉地欺负自己。

『伍』 孔子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正直和报恩的重要信

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而是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版问》载:“或曰:‘以德报权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向孔子请教,以恩德去回报仇怨,怎么样?孔子反问如果报答仇怨要用恩德,那么,受人恩惠之德又将何以报之?可见,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

『陆』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翻译

标准答案来了
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

或曰:“以德报银,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读解】

《老子》第六十三章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报怨以德就是以德报怨,用恩德回报怨恨。最典型最极端的说法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说的,你在我左脸上打了一记耳光,我不仅不还手,不躲避,反而再送上右脸让你打一记耳光。或者用我们中国的说法,就是唾面自干。《新唐书·娄师德传》记载,当娄师德的弟弟要到代州去做官时,他教导弟弟要学会忍耐。弟弟说:“这没问题,比如说有人向我脸上吐口水,我把它擦掉就是。”可娄师德却说:“擦掉也不对,因为这样还是会显露出你对他的做法不满,所以,应该让它自己在脸上干掉。”这样的修养功夫就是以德报怨,一般人真是很难做到。同时,我们也看到,孔圣人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他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有人提出的这个问题,但却很艺术地说,以德报怨,那又用什么去报德呢?所以他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要用正直的行为去回报别人的怨恨,用恩德去回报别人的恩德。所谓用正直的行为去回报别人的怨恨,那就并不排除对那些恶意怨恨的反击,善恶是非还是应当恩怨分明。总而言之是“投桃报李”或“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而不是一味地送来顺受,不讲是非原则地以德报怨。
当然,圣人也并不主张以怨报怨。你不仁,我不义;你打我一举,我踢你一脚。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无休无止地斗下去, 那也就没有意思了。

『柒』 救人不求回报的孔子名言

【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回德。”——出自答:孔子《论语》
【译文】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捌』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释义

有人问孔子:“用感激来回报怨,怎么样?” 孔子回答:“怎么回报恩德?用正直报答怨,用恩惠报答德。” 直:(zhí)<形>正直。
德:(dé),第一个德<动>感激;第二个德<名>恩德,恩惠。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对于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响,内心不存贪嗔痴,用真诚心。正直的原动力是真诚。对于别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
直的意思是跟宽厚的心量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来让他们觉悟。直,不管从古汉语还是从现代语中,都跟法律、惩戒是没有直接的关系。法律的惩戒是一种手段,需要有足够的真诚心,和足够的心量和足够的智慧来运用。也就是,直是与纯净纯善的内心是一个涵义,而表露出来的行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法律而其中之一。假如法律沦为以怨报怨的工具,则正义不存,黑白颠倒,人心沦丧。“以直报怨”最需要的是有足够的道德修养为基础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和产生巨大的作用。
直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否则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那样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法律和刑法的使用是法家所提倡,在这种提倡外在压制的形式下,往往忽视了每个人都有一个纯净纯善的本性,犹如乌云遮日,被障碍住的是人性。所以儒释道三家皆提倡人性的恢复,善恶皆有因,然后根本都是善的。所以“以直抱怨”在于让迷惑犯错的人忏悔、醒悟,更体现了大慈大悲之心。“以德报德”,更需要用很感激的内心感恩给我们恩惠的人、事、物。

『玖』 孔子的经典名言加上解释

一、 以德报怨
或曰:“以得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报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夫子教导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人们通常把“以德报怨”后边那段话省略了。整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用恩德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用公正、坦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可见,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主张明辨是非的;孔子的这句话为什么时候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报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报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

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候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从原句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在讨论诗、礼、乐这三个方面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却为何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掌握不了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生生地变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

『拾』 孔子关于回报的名言

【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专以德报德。”属——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热点内容
重百超市供应商系统 发布:2021-11-27 07:59:12 浏览:259
成都瓦尔塔蓄电池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9 浏览:828
宁波办公用品供应商 发布:2021-11-27 07:59:05 浏览:753
广州人人店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3 浏览:49
旺旺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59 浏览:362
三折门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20 浏览: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7 浏览:728
木旯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5 浏览:464
供应商开发年度总结 发布:2021-11-27 07:58:07 浏览:578
汤臣钙片代理人是谁 发布:2021-11-27 07:56:27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