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招商引资的做法
㈠ 谁有政府招商好点子
最好做成工业园区,主题清晰,政策优惠,然后再推广,现在没有任何回主题,说白了答就是一块地而已,那么优势?
重工业?轻工业?传统材料?新材料?食品工业?废品回收工业?it业?
先根据周边的县市工业分布情况做分析,然后订立主题。再搞好税务优惠,这样自然就有人来。
杭州不是搞了游戏软件园么,现在全国it业谁不知道的?
所以先定位
㈡ 宁波高新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如何
1、招商引资要全面清理优惠政策!
本届中央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出台的文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了2014年的国发62号文。在这份文件中,国务院严令说明一些税收等优惠政策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甚至可能违反我国对外承诺,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并要求各地切实规范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事实上,关于清理招商优惠政策,在2014年20号文中,国务院为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就要求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实行优惠政策招商的行为,但62号文力度之大态度之强硬超乎了各地的想象,是招商引资的一个分水岭。
在随后的2015年5月,国务院又下发了25号文,暂缓实施62号文中的相关规定,当时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25号文只是一个死缓。事实上,这两年招商引资中,各地也逐步认识到了招商优惠政策的局限性和危险性,而开始更加自觉通过提升服务,创新方式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这一点来说,因为62号文及其这一系列相关文件,促使全国招商引资从使用优惠政策的传统招商时代迈进了注重服务与创新的新型招商时代。
2、大力倡导专业化招商和产业链招商!
招商引资已经从传统的粗放招商阶段过渡到了精准招商阶段,那种大水漫灌式招商也必须转向滴灌式精耕细作。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4号),要求各地节俭务实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倡以产业规划为指导的专业化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各类招商引资平台,创新联合引资、互荐引资、发布招商信息方式,建立招商服务网络,共同办好各类招商推介活动。
我们还注意到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5号文件中,要明确要求各地强化“补链”招商,促进产业横向耦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此提高造园区的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
㈢ 宁波地区经济的特点
宁波地区经济特点主要是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宁波借助“互联网+” 制造向智造转型,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新经济新动能是推动宁波经济的重要抓手。然而宁波的传统制造业曾面临低水平竞争、产能过剩困境,在激烈的“价格战”中突围,向高附加值的领域纵深前行,成为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选题。
在借助电子商务成新经济“代表作”,园区计划打造成与上海前滩、深圳前海齐头并进的“前洋”高地,未来五年,园区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以上,招引、集聚企业2000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翻两番。
(3)宁波招商引资的做法扩展阅读:
在宁波市工商联在提案中提出了产品供需错位、新旧产业失衡、发展动能不强、发展信心不足、发展环境欠佳等五方面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高质量供给新体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环境三大建议。
针对打造高质量供给新体系的建议,宁波已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培育品牌,已有222家企业、318个产品入选“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重点培育梯队,数量居全省前茅。
针对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建议,目前正通过“四个加快”开展工作,即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加快布局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加快使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宁波大力发展“新经济” 培育“新动能”
人民网-宁波推动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时代
㈣ 宁波与宁波港未来的发展如何
一、宁波港近年来的发展战略
1、发挥港口规模效应,加快港口码头建设。众所周知,宁波港地理位置、港口条件优越,具备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优势。在硬件建设上,一是高起点建设深水港区,拓展码头的长度、宽度和港区的整体布局,积极筹建四、五期集装箱码头及堆场和多用途码头等;二是参与筹建梅山岛港口建设,发挥联动效应。2、进行各公司间的航线调整,加快新航线的开辟力度。与世界一流的航海运输业合作,根据进出口区域重心的转移开辟新的航线。到2007年,宁波港口集装箱运输已经构筑起内贸线、内支线、近洋航线、国际远洋干线四个层次的国际海上运输网。3、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国内外资金,为港口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今年,宁波港集团已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积极争取上市。
二、宁波港发展对宁波经济的拉动作用
主要体现在:一、带动了大批航海运输、船代货代等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这对调整我市经济重心,优化产业结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二、成为招商引资的核心动力和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大大提升了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已基本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生产、加工、营销、配送等一系列产业链。把港口建设与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紧密地结合起来。宁波港发展也由此成为宁波及周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向标”和“晴雨表”。
三、宁波港发展对宁波财政税收收入的贡献度
近年,宁波港经济继续实现较快增长,并将良好的生产经营业绩转化为优异的经济效益,实现营业收入与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宁波港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与集装箱呑吐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和17%,累计实现地方税收11亿多,首次突破10亿大关,同比增长100%以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作出了贡献。
㈤ 发展宁波经济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宁波市一季度个体私营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总量仍保持在高位运行,企业规模继续做大做强,投入仍然十分看好。但与此同时,一季度企业新开业量下降,注(吊)销企业对数量增长起到负面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宁波市私营企业发展。个私经济整体发展良好。
一季度统计报表显示,目前宁波市共有私营企业8.58万家,投资者人数18.13万人,雇工124.67万人,注册资本122.84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78%、11.22%、12.83%、28.86%;个私企业完成总产值329.59亿元,销售总额(营业收入)214.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0%、8.11%、11.92%。个体工商户总量为24.91万户,从业人员46.69万人,注册资金89.4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43%、18.38%、11.21%;个体工商业完成总产值149.44亿元,销售总额(营业收入)159.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7%、6.88%、6.52%。私企注(吊)销总量仍较大。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宁波市新开业私营企业共0.37万家,投资者人数0.76万人,雇工2.65万人,注册资本41.30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54%、-18.18%、-37.43%、-14.79%。新开业个体工商户0.91万户,从业人员1.87万人,注册资金5.0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43%、-18.07%、-14.53%。与往年相比,注销量虽呈逐年递减,但数量仍然较大。从统计报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的私营企业注销虽较去年同期减少,但仍有777家注销和382家被工商部门吊销,也就是说在一季度新开业3户企业,就有1户企业退出市场主体。预计今年上半年,随着一年一度企业年检工作的展开,注(吊)销数还会继续增长,这对宁波市个私企业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竞争与技术成注(吊)销主因
目前,宁波市私营企业注销量呈现区域化发展。从私营企业注销分布区域来看,占有较强的工业发展的地区发展量大,注销量也较多。如宁波市的北部地区余姚、慈溪等地注销量位居全市前列,2006年注销量为1230户,占全市注销量的28.86%;其次为东部新城区,由于招商引资的扶持政策优势吸引了一部分企业,因此,注销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中仅鄞州、镇海、北仑开发区的注销数量就占全市注销量的28.66%。可见,导致这些区域注销量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区块的企业密度较大,竞争相对激烈,对于一些实力不足,缺乏竞争力的私营企业来说,生存举步维艰,不得不败下阵来。
另一方面,私营企业技术薄弱也是造成注销的一大原因。如占注销总量比例最大的制造工业,从2006年来看,注(吊)销数量为5914户,其中注销数为4263户。从注销的企业主体性质来看,主要是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较多。这些小规模企业数量众多,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就占80%以上,均属于弱势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小企业往往经营产品档次低,竞争力弱,缺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小家电、塑料制品、机械配件、小五金、燃具配件、模具、文具、服装、针织等生产加工制造业中的小企业占近60%之多。
银联信建议:
宁波市在私营制造业发展中,要减少企业注(吊)销的数量,保持健康稳步发展的势头,不能以过去低水平、小规模、高能耗的企业为发展对象,而必须站在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前沿。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必须要引进高起点的大型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政府要在招商引资中发挥作用,要着力发挥区域优势的特色,引进一批资本密集、技术领先、装备先进、管理现代的制造大工业;
其次,要紧紧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机遇,做好现有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尤其是扶持中小私营企业的发展,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挥资金和技术人才作用,形成新的制造业发展格局,促使私营制造业不断壮大,走品牌之路,向科技型发展。
银联信建议银行对于在这两点做的比较好的小私营企业,资金可以谨慎介入,对于那些企业技术薄弱,实力不足的小私营企业最好不要介入资金,避免造成损失
㈥ 如何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
努力建设幸福六安
刚刚闭幕的市三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的宏伟蓝图,是新一届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作出的郑重承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理念,顺应了全市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新期待。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感受,其内涵丰富,既涵盖物质生活,也涵盖精神生活。建设幸福六安,看似一句普通的愿景描绘,实际是一项以创造幸福为奋斗目标、以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以构建和谐为基本要求的重大举措,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建设幸福六安,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奋斗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纵观我党建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奋斗史。回顾六安建党以来的革命史,既是老区群众举党旗、听党话、跟党走的历程,也是老区各级党组织不懈追求人民幸福、始终为群众谋利益的过程。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硬道理。
建设幸福六安,符合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幸福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顾及最广大人民的需要,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归宿之一。只有以幸福为目标和导向的发展,才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六安,顺应了全市人民的新期盼。近年来,全市人民日益期待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不仅对就业、社保、看病、上学、住房等有着更高需要,而且对民主权利、公平正义、公共安全、文化生活等有着强烈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幸福感的提升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相适应,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各项工作置于建设幸福六安的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新的愿望和期待,在实力集聚、活力迸发、魅力彰显和社会安定和谐中,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建设幸福六安,关键在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在坚持科学发展中加速崛起进程。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义,盯紧跨越崛起的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夯实富民强市的物质基础。要着力改善文化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不断优化社会生活,让大家在生活中感觉到很舒服、很安全、很和谐。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在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追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受和社会认同,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的同步提升。
建设幸福六安意义深远,任重道远,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增强跨越崛起的坚定信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团结协作,共建共享,推进富民强市大业,努力把六安革命老区建设成发展新区、幸福乐园。我们坚信,经过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幸福六安宏伟目标一定能顺利实现,老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彰显幸福六安的魅力
核心提示:完成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需要全面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地彰显皖西革命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将六安打造成中部地区生态、文化名城。
完成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需要全面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地彰显皖西革命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将六安打造成中部地区生态、文化名城。
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必须突出滨水、生态、文化特色,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生态名城。进一步提高建成区规划建设水平,依托市开发区、市示范园区、金安开发区,坚持大规划、大产业、大城区,积极承接合肥西向发展,着力建设以产业集聚为特点的东部新城;加快沿淠和淠西开发,建设“一河两岸”生态景观,着力建设以生态文化为特点的西部新区;推进向南跨路发展、向北循序拓展,逐步形成中心突出、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六安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大力实施旅游业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和红色旅游规划,促进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争创世界地质公园,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构筑以南部大别山生态与地质自然型、中部城市休闲型、北部古文化体验型为主导的三大旅游板块,着力打造绿、红、古、特等“大别山锦绣山湖多彩之旅”,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
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必须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促进创建工作常态化。争创国家园林、卫生、文明城市,是打造优美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百姓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既事关当前,又有利长远,要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把争创工作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改善发展环境的过程,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为新的起点,瞄准更高目标,进一步提升巩固创建成果,营造更加生态宜居的发展环境,把六安市争创国家园林、卫生、文明城市工作推向新阶段。
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必须坚持以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城镇,建设一批文明新镇、经济强镇。大力推动叶集和各县城关建设,形成以六安中心城区为中心,各县城关和叶集为次中心,重点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建成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的新型社区,让更多农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成果。
提升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老区的现代化魅力,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全面打造生态文化,着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要构建配套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提供更多适合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开展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要求,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文化园区建设,构建六安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地方文化品牌和知名文化产品。着力打造“百亿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寿州古城、金领欢乐世界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以霍山玉石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商务产业,以中国红色动漫教育基地等为代表的文化影视产业,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实力。
孙云飞书记在中共六安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摘要
9月16日上午,备受全市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六安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市行政中心大会堂隆重开幕。孙云飞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六安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推动科学发展 加速跨越崛起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共分六部分:
一、回顾2005年以来加快发展的奋进历程。
2005年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二届市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完成了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夺取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六年来,全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政治大局稳定和谐,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二、今后五年跨越崛起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六安正处在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推动转型的加速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要抢抓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肥经济圈建设、加快皖北及沿淮部分市县发展、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机遇,打好革命老区红色牌、优良生态绿色牌、丰富矿产金色牌、农副产品白色牌、人文厚重古色牌,奋力开创六安跨越崛起新局面。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强市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科技资本两翼发力,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实力六安、活力六安、魅力六安、和谐六安、幸福六安。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翻,总量进入全省前列、增速跻身全省上游人均指标不断前移,十二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部分指标力争提前实现;思想观念更加解放,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全民创业蔚然成风;青山绿水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中心城市滨水绿色等特色日益彰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六安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水平切实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状况全面改善。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民生工程全面加强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着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不断夯实富民强市的物质基础,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做大主导产业,筑牢发展平台,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城镇发展,强化基础建设,繁荣活跃三产。
四、致力构建和谐六安。
切实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改善民计民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创新社会管理。
五、奋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全面打造生态文化,着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构建和谐文化,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培育扶持文化产业,加快文化强市建设。
六、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推进富民强市大业提供坚强保证。要突出理论武装,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坚持求真务实,构建惩防体系,着力从思想信念上、基层组织、班子队伍、工作作风以及党风廉政上强化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