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策划 » 信息与舆情策划

信息与舆情策划

发布时间: 2021-11-07 20:13:09

❶ 舆情应对机制方案

原则①:快

网络舆论的传播极其迅速,在各种谣言和幕后推动下,往往能达到爆炸性传播效果,一般来说,舆论发生72小时后,是高风险期的谣言,可以称之为黄金72小时的谣言传播,尤其是24小时后的舆论传播,因为事件的真相往往难以辨认,传播各种版本的有价值的时间差的谣言,如果官员允许传播谣言,不想或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么进入被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舆论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可能性,所以根据不打不准备战的原则,只有在舆论发生后才有必要提前准备舆情应对方案,只有在舆论发生后才第一次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反应,如果第一次不能作出反应,就有必要作出必要的解释,尽可能让网民对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尽量减少谣言传播的空间。

原则②:稳

舆情应对的“快”是为了“稳”,但如果仅仅着眼于“快”则未必能达到“稳”的目的。为了实现稳定的目标,我们必须面对网民的关切,对网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作出权威性的解释,如果因调查等原因暂时不能解释,尽可能避免粗暴、忽视网民的声音,甚至采取官僚、简单和残酷的反应。然而,如果公众舆论不能作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反应,最好不要作出反应,否则,不要达到预期的稳定目的,相反,它很可能加剧气候变暖。

在关注网络舆论时,要为“稳定”而“稳定”,要尊重事实,要记住“为了取悦一些网民的“民意”而放弃原则。只有理性、客观的舆情应对态度才能赢得网民最广泛的认可和理解,从而达到谣言粉碎机的目的,一个恰到好处的舆情应对往往能够最大程度的限制谣言发酵的空间。

原则③:准

为了达到“稳”的目的,舆情应对还必须要“准”,只有有针对性的舆情应对才能服众。舆情的应对应该着眼于还原事实真相,真相拥有压倒一切的力量,一切谣言在真相面前都将不攻自破。相反,如果为了稳定而盲目地,甚至网民的一些合理问题被当作谣言,放弃准原则,那么,除了其可信度受到严重损害之外,还会在更大程度上激起网民,最终成为自己造成的。

原则④:狠

现在的舆情应对在还原事情经过的基础上,大多是为了回应流传在网络空间的各种版本的谣言,但是,不能仅仅着眼于澄清事实,驳斥谣言,还应该本着对谣言“零容忍”的态度,对制造、传播谣言的人给予必要的处罚,对那些影响极其恶劣的造谣传谣者更应该从重从快的处罚,一个字,必须要“狠”。

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对造谣传谣者及时有力的惩处,只有真正做到对谣言“露头就打”,才能真正体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如果对造谣传谣者失之于“狠”,只会助长造谣传谣者的气焰,让他们变本加厉,从而导致网络谣言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恶毒。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平时对造谣传谣者不下“重”手,不下“狠”手,那么,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那只能下“死”手了。因此,为了尽量避免“死”手的局面,平时必须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以法律为基准,严厉处罚散布谣言的人。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散布谣言的人自身保护。

❷ 互联网舆情应对一般采取什么方案

好的方案你可以去文军官网看看,真的很不错。

❸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之间有何异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意义何在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1. 信息是新闻的来源 新闻来自于信息

  2. 2.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3. 3.新闻真实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坚持新闻真实,必须准确把握真实性的内涵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的新闻真实,既包括具体事实真实,也包括总体真实。具体真实是总体真实的基础,总体真实是具体真实的本质体现。

  4.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报道客观、公正、准确、全面。马克思指出:“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始终是在形成的过程中,在报刊上永远也不会有终结的东西”;

  5. 二.马克思十分强调每一件新闻事实的真实性,重视每一篇新闻报道的真实程度。在维护新闻整体真实的同时,更注意新闻的具体真实。在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报刊”、判断“好报刊”与“坏报刊”的标准时,马克思提出衡量标准是看“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6.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精神产品生产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一些媒体的记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淡漠,经济利益强调得多,社会责任顾及得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甚至将基本事实的真实、具体情节的真实抛到脑后;

  7. 四.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该贯穿新闻实践的始终,体现在具体的新闻采写、编辑、出版过程中。有些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处理时政新闻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采写、编辑、送审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能够高度重视、把关较严,基本杜绝了虚假新闻的产生。相比之下,对其他报道如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报道要求较松,结果这些领域的虚假新闻不时出现;

  8. 所以,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性,在新闻工作中正确对待新闻的真实性,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9. 4.一是要牢牢把握政治导向,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0. 二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及时搞好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动的宣传;

  11. 三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发展的新气象、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举措,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四是要全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变为群众的行动,要增强时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又要准确反映人民意愿,表达人民的心声,表达民意,反映民情。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新闻传媒不仅要以上述第一种方式对待舆情,而且要大力倡导和推进肩负反映民意重任的社会成员真实地反映舆情。《瞭望》杂志在2007年两会召开之时载文指出:“有的代表和委员在发言中习惯性地说套话和空话,或者是对实际情况调查研究不够,说不出新话;或者是对自身的职责理解不到位,履行不到位,对群众的声音、愿望、要求漠不关心,说不出群众的心里话。空话和套话,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不利于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反而有可能在具体政策制定和执行时因为对实情号脉不准而流于空泛、产生漏洞和疏忽,这已屡有前鉴。”⑧这是对代表、委员的期许,而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新闻传媒自身在反映舆情方面的积极态度。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宣传,指的是“阐述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争取特定对象达到既定目的的活动方式,在阶段社会里,通常是一定的党派、团体进行政治思想斗争的重要手段。”

❹ 新闻与信息,舆论,宣传的关系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1.信息是新闻的来源 新闻来自于信息
2.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3.新闻真实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坚持新闻真实,必须准确把握真实性的内涵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的新闻真实,既包括具体事实真实,也包括总体真实。具体真实是总体真实的基础,总体真实是具体真实的本质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报道客观、公正、准确、全面。马克思指出:“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始终是在形成的过程中,在报刊上永远也不会有终结的东西”;
二.马克思十分强调每一件新闻事实的真实性,重视每一篇新闻报道的真实程度。在维护新闻整体真实的同时,更注意新闻的具体真实。在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报刊”、判断“好报刊”与“坏报刊”的标准时,马克思提出衡量标准是看“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精神产品生产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一些媒体的记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淡漠,经济利益强调得多,社会责任顾及得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甚至将基本事实的真实、具体情节的真实抛到脑后;
四.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该贯穿新闻实践的始终,体现在具体的新闻采写、编辑、出版过程中。有些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处理时政新闻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采写、编辑、送审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能够高度重视、把关较严,基本杜绝了虚假新闻的产生。相比之下,对其他报道如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报道要求较松,结果这些领域的虚假新闻不时出现;
所以,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性,在新闻工作中正确对待新闻的真实性,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4.一是要牢牢把握政治导向,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及时搞好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动的宣传;
三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发展的新气象、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举措,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四是要全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变为群众的行动,要增强时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又要准确反映人民意愿,表达人民的心声,表达民意,反映民情。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新闻传媒不仅要以上述第一种方式对待舆情,而且要大力倡导和推进肩负反映民意重任的社会成员真实地反映舆情。《瞭望》杂志在2007年两会召开之时载文指出:“有的代表和委员在发言中习惯性地说套话和空话,或者是对实际情况调查研究不够,说不出新话;或者是对自身的职责理解不到位,履行不到位,对群众的声音、愿望、要求漠不关心,说不出群众的心里话。空话和套话,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不利于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反而有可能在具体政策制定和执行时因为对实情号脉不准而流于空泛、产生漏洞和疏忽,这已屡有前鉴。”⑧这是对代表、委员的期许,而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新闻传媒自身在反映舆情方面的积极态度。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宣传,指的是“阐述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争取特定对象达到既定目的的活动方式,在阶段社会里,通常是一定的党派、团体进行政治思想斗争的重要手段。”

❺ 如何做好舆情信息工作

想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网络舆情和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一样,都应实行属地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采取“谁运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安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要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具体分管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同时确定一名同志为舆情信息员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每天或每周按部门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针对各部门的情况,提供简单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及时向各职能部门进行反馈。

(二)、建立技术保障机制

网络技术手段是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一个有效措施,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网管的全天候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运用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论坛、博客、播客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各个网站和互联网运营商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技术保障措施,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三)、建立日常工作机制

1、网络信息发布

“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不经过审查。”一位传媒研究者称,“一方面,这可以让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同时,由于鱼龙混杂,你无法分辨它的真假。而对那些年轻的网民来说,情绪非常容易被煽动。” 正是如此,网站一定要严把信息发布关,要建立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核制度,规范信息审核流程,实行专人负责。网站开办的BBS论坛、博客、播客等交互栏目,必须实行“实名注册”并落实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先审后贴制度。

2、网络舆情引导

网络舆情引导就是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动向,通过网络信息评论员进行网络舆论导向,发挥“舆论领袖”的积极作用,对日常舆情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开展即时性评论,及时跟帖批驳反面声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帖、跟帖发表引导性评论,发布正面观点。根据传播学规律,“舆论领袖”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尤其当网络出现海量信息时,网民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依据。

乐思舆情: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各版主还要严格审核有关信息,对恶意信息立即删除,对情绪偏激的帖子作缓冲处理。在把关中,切忌简单粗暴地删帖,要注重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艺术,使网民产生理性和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从而形成网上正面言论强势。

❻ 当前舆情信息工作的几点要求

当前舆情信息工作的几点要求。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1) 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使舆情趋于复杂化。国内出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利益集团、贪污腐败与人民群众矛盾日趋尖锐,住房、医疗、教育等与群众休戚相关的切身利益矛盾突出,极端宗教、三股势力不断制造影响稳定的事端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周边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国际势力在东海、南海及其周边制造争端,试图阻碍我国稳定与发展的势头。
(2) 网络的虚拟化、即时性、传播快的特点,使其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和首选平台。智能终端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载体,智能终端的便携性使广大网民产生了依赖性,接近于全员参与的网民群体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舆情也向着更为复杂的方向发展。
(3) 新技术的发展导致舆情监测管理难度越来越大。2014年以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等已渗透到各领域,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更是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热点,并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由于标准不统一,存在技术壁垒,相关法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使其监管难度加大。

(4) 民族语言文字工具欠缺。大多数舆情监测工具仅提供中文,少数提供英文版本,对于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办的网站、论坛、微博等则缺少支持,对这类网站乃至境外网站的监测存在较大困难甚至疏漏。
3做好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建立舆情预警和信息动态发布机制。着力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做到网络舆情早收集、早发现、早反馈,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已知事实、真相,正面引导舆情走向,充分发挥舆情信息主导作用,主动抵销负面影响,而不是采取“灭火式”被动补救。
二是借助类似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系统搭建舆情预警机制平台,建立舆情搜集、举报、研判机制。通过多措施、多渠道,建立和完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舆情监督、举报作用,广泛收集舆情信息,建立舆情分级、分类和动态分析研判工作机制;重视“意见领袖”,坚持正面引导,重点监控,依法处置的原则,规范舆情分析、舆情引导、舆情调控工作程序,准确引导和把握舆情走向。
三是建立和完善舆情联动机制。加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间和主流媒体间沟通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构建顺畅、高效、全方位的网络舆情应对联动机制。
(1) 加强舆情监管队伍建设和培训。舆情监管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要求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面广、能够正确把握政策、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综合性较强工作能力,舆情工作经验积累和理论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完善人才培训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才能正确把握舆情监管主动权。
(2) 加快完善舆情监测技术手段建设。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日趋普及壮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舆情监管手段必须快速适应新技术潮流。尤其是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作为新型社交平台的微信,是个私密性很强的平台,其朋友圈信息分享成为了一个公民围观平台,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应该迅速成为舆情监管的重点对象。
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舆情监管工作有利畅达民意、政民互动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有利于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公信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有得于社会创新发展。

如何写好舆情信息的几点想法,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可以提供“实时舆情”数据,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
“爱”,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
“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
“忧”,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败问题,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
“思”,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不成功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
“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五中全会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

❼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舆情管理的内容:

1.舆论监测:这也是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前提,主要指的是对互联网上公众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测,实时全面的掌握与己相关的网络舆论动态。

2.舆情分析:即针对监测到的舆情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如传播声量的大小、影响地域、传播途径、网民情感倾向、发展变化趋势等等,最终得到相关结论。

3.舆情应对:简言之,也就是针对舆情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舆情应对措施。如道歉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解决方案等等。

网络舆情管理的办法:

1.遵循“实时收集分析、迅速应对反馈、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正面导向、实现舆论满意、维护良好形象”的工作原则,借助舆情管理软件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动态,如识微商情监测系统,随时随地掌握最新舆情动向。

2.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然后再根据需要挑选其他普通成员。

3.为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舆情,由舆情管理员负责操作舆情管理软件,负责监测和上报,舆情监测范围应该覆盖社交媒体,博客,论坛,新闻站点,短视频等全网平台,在监测时段上,应该是7x24小时制,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跟帖等处置工作。

4.在监测到舆情后,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运用网络化语言,及时采用跟帖、撰写网络评论、微博等形式积极参与网上舆论,引导舆论焦点转向主流、正面上来,防止事态恶化。

5.对于负面舆情,必须给予必要的正面回应和正式答复,具体的不良信息可以采取与信息发布者沟通删除、与网站管理部门沟通删除、报请政府新闻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处理、报请当地公安机关网络监察处处理等等。

6.建立舆情管理工作台账,以便于对舆情处置情况进行督查督办;与外部媒体、新闻单位建立正常的业务关系,形成有效协作、沟通、交流机制,加强正面宣传报道等。

❽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怎么做

原来就是要很多工作人员,不断的了解各种途径的最新动态,再写作一些东西,引导发展。
不过现在再从网络发展迅猛以后,有了很多部门都在用一种叫舆情监控的软件(比如乐思舆情监控系统),这种软件的作用就是在第一时间大量来采集、汇总各种互联网上的信息,进于整理成很多报告。
具体的操作方法,一下也说不清楚,你可以去搜搜看,那些优秀的舆情监测解决方案应该都介绍的很详细。

❾ 如何认识和看待舆情工作

说起舆情,很多人对此充满了偏见和误解,有人将其看作是给政府打“小报告”,也有人将其视为“五毛”和“美分”。接下来,我将从我自己从事一年多舆情工作的感受出发,谈谈自己对舆情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预警预防—打造社会稳定的和谐之桥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具体到个人而言,面临的可能是诸多民生问题。通过舆情工作,提前收集群众的困惑甚至是抱怨,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可以避免问题堆积和民怨累积。而在重大负面舆情事件中,通过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也可避免负面事件进一步扩大,进行有效止损。在一些谣言和煽动性言论出现的时候,通过舆情监测进行实时跟踪发现,缩减其传播空间和范围,减少对社会秩序的搅扰。舆情本身是社会问题的投射,发现舆情、关注舆情本身就是关注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舆情工作的积极支撑。

舆论引导—实现特定目的的方法之桥

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理性的个体,但舆论事实上是可以被引导的。舆论既可以在理性的社会建构中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成为不良言论和特定目的的助推剂。如媒体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引导民众关注国家宏观叙事,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范围,舆论也可人刻意煽动、以达成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舆情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掌握在谁的手中,如何去使用。

综上来看,我认为对于舆情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有全面多维度的认识和理解。舆情的触及点可能是很小的民生问题,但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舆情。舆情工作应当是广义的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我看来,舆情工作也是有着很强的社会价值,往小了说,可以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往大了说关乎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作为舆情工作者,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责任第一、能力第二,唯有此,方能做好舆情工作。

❿ 舆情与舆情信息的区别求推荐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因变事项而引发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
推荐红麦聚信软件

热点内容
重百超市供应商系统 发布:2021-11-27 07:59:12 浏览:259
成都瓦尔塔蓄电池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9 浏览:828
宁波办公用品供应商 发布:2021-11-27 07:59:05 浏览:753
广州人人店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3 浏览:49
旺旺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59 浏览:362
三折门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20 浏览: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7 浏览:728
木旯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5 浏览:464
供应商开发年度总结 发布:2021-11-27 07:58:07 浏览:578
汤臣钙片代理人是谁 发布:2021-11-27 07:56:27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