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率低于资本回报率
❶ 关于计算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率的问题
1 经济增长率=7.5%*0.4+3%*0.6=4.8%
2 全要素增长率=9.5%-4.8%=4.7%
保证正确,及时采纳!
❷ 资本收益率为什么大于经济增长率
三年的增长率是分别计算出当年和三年前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出增长率后开三次方根
❸ 为什么皮凯蒂认为资本回报率总是高于经济增长率
托马斯•皮凯蒂(ThomasPiketty)所著《21世纪的资本》(CapitalintheTwenty-FirstCentury)在西方社会引发左右派经济学者激烈辩论。但令人遗憾的是,辩论的双方似乎都忘记了这个世界除了美国与欧洲,还有中国、印度、非洲、及其它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正如马克思当年预测的那样已经越来越遍布全球。今天已经不可能只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及富裕西方国家的有限数据与经验,就能准确合理地概括当今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样,今天也很难找到全球顶级富豪可以完全离开中国、印度及非洲而获得及维持其财富。中国的读者,特别是能够影响决策的精英,如果不能独立思考,有可能被这场辩论误导。皮凯蒂从税收数据发现,富裕国家的财富不均程度已重返一百年前的高水平——虽然《金融时报》的调查及其他学者对这个结论有些争议(编者注: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质疑皮凯蒂的理由》、《皮凯蒂错在哪里?》)。皮凯蒂认为这是由于资本的回报率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进而推断资本主义有导致收入及财富不均不断加剧的铁律,并建议全球各国对富裕人士征收超高遗产税来解决财富不均问题。他的分析及建议与当今富裕国家的社会情绪及政策争议焦点十分吻合,其著作在东西方都炙手可热,但我认为应该将他的研究至于更广阔的全球发展背景当中去理解及评估。为什么发达国家资本的回报率会长期高于其增长率?如果没有新兴市场的超高投资回报率,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不可能长期高于其经济增长率。美国及欧洲的许多跨国公司正因为投资在中国及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获得超高资本回报率。而中国及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愿意支付跨国公司超高的投资回报,因为这些投资可以引进许多技术及无法量化、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经济及社会效应,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直接提高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收入,还间接地通过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重估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创造了财富。真正的不平等在哪里?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世界上最明显及最大的不平等来自于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模式不同。市场经济、法治及自由开放导致国富民强,而计划经济、独裁人治、无政府主义、封闭锁国导致国家落后百姓平穷。二次大战后,由于亚洲地区在市场化改革、法治建设、国家管治能力及融入全球经济方面的迅速进步,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和财富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并有不断趋同的势头。
❹ 实际GDP增速一直低于潜在GDP增长率,说明了什么
实际智商一直低于潜在智商!Just
a
joke!
潜在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在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潜在GDP,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在正常强度下,充分利用其生产资源能够生产出的GDP。实际GDP是用基年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GDP。
经济学讲充分就业时的实际GDP水平就是潜在GDP。我们不可能充分就业,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实际GDP小于潜在GDP。如果实际
GDP大于潜在
GDP,则经济高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非财政货币政策影响下的通胀压力)。
潜在GDP是由资本投入和技术水平决定的,增长的趋势比较稳定;实际GDP则随商业周期而波动。
❺ 1.200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10%,总产值约占世界GDP的4%。为什么会这样接下来我们
世界银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内容提要:论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调整中国GDP数据的原因、方法和结果,系统地阐述了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统计体系和价格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以事实为依据,利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对世行的调整方法进行了逐项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这种调整方法已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世行不应再调整中国GDP数据的基本观点。
本文发表在《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银行派代表团对中国统计体系进行考察之后,发表了一篇考察报告:《转换中的中国统计体系》。报告认为,中国统计体系虽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调查范围、调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调查范围仍主要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调查方法仍以传统的全面行政报表为主;中国价格体制虽然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着传统价格体制的许多本质特征,许多产品的价格仍然处于政府控制之中。这些情况导致中国官方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数据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发表了一篇专题报告:《中国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报告为依据,对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向上调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国人均GNP数据是在其调整后的中国1992年GDP(注1)总量数据和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率数据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国1992-1997年人均GNP数据远大于中国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数。本文阐述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致性调整、范围调整和估价调整,综合调整比率为34.3%。其中一致性调整和范围调整是关于统计体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调整,估价调整是关于价格体制的影响所做的调整。
世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情况简要概括在表1中:
表1: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调整项目 调整幅度 对GDP的影响(%)
自产自用的粮食 上调20% +0.8
存货增加 下调1/3 -1.6
福利服务 10%企业劳动力从事福利服务 +1.6
亏损补贴 补贴视作政府最终支出 +0.8
一致性调整合计 +1.6
粮食产出 上调10% +0.9
蔬菜产出 上调30% +2.3
农村工业产出 上调10-15% +0.6
农村服务业产出 上调50-60% +6.5
住房服务支出 上调40% +1.5
范围调整合计 11.7
住房服务 179.8% 1.5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p; 全部其他行业 -12.1%-43.0% 16.6
估价调整合计 18.3% 18.3
总计 34.3
注:1、农村工业包括农村煤炭开采业、纺织业、消费品制造业和其他工业
2、农村服务业包括人文服务业、原材料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3、全部其他行业包括粮食作物种植业、其他作物种植业、煤炭开采业、纺织业、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工业、人文服务业、原材料供应业、其他服务业
(一)一致性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一致性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世行认为,中国统计体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估价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它假定对这部分粮食进行一致性估价将使其价值增加20%,这种调整使GDP上升0.8%。
2、存货增加
世行认为,中国对不能销售或不能按计算产出时所采用的价格销售的产出存货增加的计算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它认为,一般来说,如果这些存货结转另一年,并最终被废弃或按大打折扣的价格销售,中国没有对GDP中的存货增加做相应的调整。因此,存货增加大于采用一致性估价所应有的价值量。世行因此将中国的存货增加调低1/3,导致GDP下降1.6%。
3、福利服务
世行认为,中国企业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将目前企业对职工提供的诸如住房、医疗等福利性服务市场化。这种改革的结果将导致GDP上升。世行假定有10%的劳动力从事相应的服务,并假定这些服务转向市场化。通过投入产出计算,这种假定使GDP 上升1.6%。
4、企业亏损补贴
中国统计规定,企业亏损补贴作为GDP的负项。世行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亏损是政府价格政策的结果。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补贴是对以优惠价格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补偿,统计上应当处理为政府的货物和服务购买和政府对相应接受者的分配,即不应当作为GDP的负项,而应当作为正项包括在政府最终支出中。世行对这种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结果使政府支出增加7%,导致GDP上升0.8%。
综合上述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1.6%。
(二)范围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范围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
世行认为,中国的耕地面积被低估了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与卫星测量的耕地面积相比);同时,样本产量可能被高估了,综合两方面因素,将中国的粮食产出调高10%,导致GDP上升0.9%
2、蔬菜
世行认为,中国蔬菜产出价值的计算没有反映单位面积的蔬菜实物产量随时间和收获周期而变化以及市场力量正在鼓励蔬菜的非旺季生产(此时价格较高)情况,同时,蔬菜耕地面积的测算也是不准确的。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世行将中国的蔬菜产出价值调高30%,导致GDP上升2.3%。
3、农村工业
世行认为,村及村以下工业的产出被低估,因为相应企业通常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和不属于国家统计局直接管理的统计调查系统。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一定程度的偷漏税情况影响到产出的低估。某些迅速增长的农村工业,如建筑材料工业,高价格和高利润鼓励了产出的低估。利润低的行业,如煤炭开采业,也有低报的刺激,因为煤炭的自由市场价格较高。另外,世行也指出,为了夸大地方官员的政绩,农村工业也出现了高估产出的现象。综合上述因素,世行将中国农村工业产出调高10-15%,导致GDP上升0.6%。
4、农村服务业
世行认为,农村服务业,例如农村卡车和拖拉机运输服务业发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中国没有一套系统的测算方案;农村服务业统计基本上没有包括临时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农村人从事的服务活动,例如大量的个体维修店的修理人员、小贩、餐馆老板、理发师和家庭佣人,等等。考虑上述因素,世行将农村服务业产出调高50%-60%,导致GDP上升6.5%。
5、居民住房服务
世行认为,中国居民住房服务既存在范围方面的低估,也存在价格方面的低估。从范围方面讲,城市和农村住房服务统计都不完整。中国的住房服务价值是通过住房面积、造价和折旧率等资料推算出来的,但住房面积资料不完整,城市住房面积调查资料没有包括居住在城市里的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农村住房面积调查范围的不完整性更加突出。世行假定国家统计调查网络覆盖了中国所有住房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进而把中国的住房服务价值调高40%,导致GDP上升1.5%。
综合上述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11.7%。
(三)估价调整
世行认为,由于扭曲的价格体制和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中国工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其他行业,消费品制造业的回报率最高,服务业和煤炭行业的回报率最低,农业的回报率也比较低,中国进一步的价格改革将改变行业的营利状况。世行试图将各行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调整到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纺织行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很重要,世行在估价调整过程中,保持该行业的价格不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❻ 资本收益率为什么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
一、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居民收入来源于多种途径,居民拥有的劳动能力、资产、社会关系等的差异往往会带来收入的差异。以下作具体分析。1.劳动收入导致的差距造成居民之间在劳动收入方面出现差距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1)居民的劳动能力存在差别。居民的劳动能力并不相同,居民劳动能力的差别是现实中居民之间在劳动收入方面出现差距的重要原因。居民劳动能力的差别有的是由先天因素所决定的,由于遗传基因等的作用,使人们的体质、智商等在出生时就存在着差别,并且有些差别是后天因素所无法弥补的;有的是由后天因素所造成的,如生活条件、受教育条件的差别等,一般来说后天因素是造成居民劳动能力差别的主要原因。所以,劳动能力的差别所反映的是居民所处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差别,隐含着复杂的经济与社会背景。(2)居民向社会实际提供的社会承认的劳动量存在差别。居民获得劳动收入凭借的是其向社会实际提供的社会承认的劳动量,居民劳动能力的差别是造成居民劳动量差别的重要原因,不过,即使居民劳动能力相同,其提供的劳动量也会因为以下原因而出现差别:居民的劳动偏好不同。劳动能力相同,劳动偏好越强的居民,在工作机会相同的条件下,其提供的劳动量会越多,获得的劳动收入就越多,从而也就无法避免产生劳动收入的差别。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不同。即使居民的劳动偏好相同,但如果不同部门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不同,所能获得的劳动收入也会不同。由于不同部门或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总是存在差别的,从而也就无法避免劳动收入的差别。(3)各部门的垄断程度存在差别。一般来说,部门的垄断程度越高,越可抬高产品的价格,除垄断部门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外,垄断部门劳动者的工资也往往高于非垄断部门,且垄断程度越高,工资水平越高。调查表明,垄断行业的工资加非工资的收入大致相当于其它非垄断行业人均收入的5—10倍,如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这些行业。各部门垄断程度的差异也就成为造成居民劳动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2.居民资产收入导致的差距居民资产收入不仅存在差距,而且往往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有的居民能获得巨额的资产收入,而有的居民无任何资产收入。导致居民资产收入出现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1)居民拥有的资产数量存在差距。资产数量越多,所能获得的资产收入越多。通过资产的不断积累,进而造成“马太效应”下的收入差距扩大化。(2)居民拥有的资产种类等不同。资产种类等不同,资产收益率就不同,这样即使拥有相同数量的资产,所能获得的资产收入也会不同,资产收益率越高,获得的资产收入就越多,反之,则越少。资产种类结构的选择不只受居民个人投资能力的制约,也要受市场成长、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3.转移性收入导致的差距居民转移性收入来源于:1.居民所在单位的收入多少和福利偏好及福利政策;2.居民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伦理倾向。改革开放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条件下,地方财政转移支付造成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4.灰色收入导致的差距经济转轨期,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大量的灰色收入,而这成为形成收入差距严重扩大问题的主要因素,因而我们把灰色收入拿出来单独作说明。灰色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公共资金的流失,如财政拨款漏洞、预算外收费等;第二是金融腐败;第三是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中的寻租行为;第四是土地收益的流失;最后是垄断性行业的收入。通过国民经济研究所王小鲁研究员的测算,居民收入在2005年不是8万亿而是13万亿,差了4.8万亿,其中上述几项因素构成的灰色收入将近3万亿。上述原因中,我们发现,个体劳动能力差异是不足以形成当前近0.5的基尼系数的,而形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行业资源垄断及资产收入因素上。事实上,包括资源垄断行业劳动收入、资产收入等因素,均可以进入灰色收入因素行列中,而且毫无疑问的,灰色收入成为造成垄断行业劳动收入差距扩大、不公平资产积累形成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所以,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灰色收入问题成为关键。二、关于收入差距问题的几个困惑在讨论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化对策之前,我们不妨再看看这样几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困惑1:平均而言,增长率高的地区它的收入分配的差距反倒比较小,特别像浙江、福建、广东这些地方,而收入增长比较低的地区,恰恰收入分配的差距反倒比较大。困惑2:国有部门占比例越高的这些地区,收入的差距反倒越大,而不是越小。困惑3:我们总是期望着政府的转移支付来减少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我们发现政府花钱GDP比重越高的地方,基尼系数越大,也就是收入分配的差距越大。困惑4:平均而言,利润占GDP当中比重越高的地方,它的收入差距反倒越小,而利润占GDP比重越小的地方,收入差距越大。困惑5:平均而言,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收入差距反倒越小,而不是越大,三、针对收入差距问题的建议面对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化问题,我们往往会说收入差距大,需要进行收入再分配,给与低收入居民福利,这在很多情况下是必要的。比如农村的贫困人口看不起病、上不了学,我们免农业税、免农村孩子的学杂费、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以及农村合作医疗,这都是必要的。但是,靠再分配能否解决现在如此之大的收入差距?我认为不能。通过上面的分析,以及五个困惑,我们发现,收入差距问题与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事实上,寻租、腐败以及贪污这些非正常的渠道收入也正是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而造成的,不正当竞争造成最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太高。因而,我们认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关键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减少政府、政府政策和政府行为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建立健全透明机制,扩大民主化进程、让老百姓参与监督,因为,就算有再好的制度,但如果只是靠少数人执行,还是靠不住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全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或者政府的权利推进到像浙江这样一个省的水平,那么我们既可以保持高的增长率,同时又可以大大地减少我们收入的差距。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现在有大量的研究证明,现在个人的收入越来越与教育程度相关,教育程度越高的人他的收入增加得也就越快,如果我们政府想帮助那些低收入的人最好的法就是提高这些人的教育水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是必然存在的,而重要的是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合理化的收入差距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市场化程度越高,灰色收入等因素导致的过大收入差距就会被摒除,政府只需要通过合理的显性税收调节即可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
❼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中国经济增长率首次低于8%意味着什么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前三个季度GDP增长分别6.1%、7.1%、7.9%,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在外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了一揽子刺激内需的政策,投资快速增长,消费稳步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09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H)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均保持较低水平。从消费者物价指数来看,2009年2-10月CPI均为同比负增长。11月份,受翘尾因素和季节性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CPI实现年内的首次转正,同比增长0.6%。从生产者物价指数来看,受经济危机影响,1~6月份,PPI逐月下滑,降幅较大,从7月份开始,随着经济的回缓,市场需求上升,PPI触底回升,但仍低于CPI增幅。经济景气指数及经济增长预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是经济周期变化的晴雨表。2009年下半年,各类经济景气指数普遍提升、增长预期不断调高,经济回升势头强劲,中国从恢复性增长阶段进入稳态增长阶段。 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区间为9.6%~10.0%,在9.8%左右变化,变动幅度为0.2个百分点,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宏观经济出现高位粘性增长。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恢复正常水平,与潜在GDP增长率日益接近,全年预计GDP增长率达到9.8%,内需增长动力比较充足。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2010年一季度增长速度为最高,接近11%,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影响这一趋势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2009年基数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基数较低,下半年基数较高;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的效应也将在2010年上半年得到充分的释放,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第三,投资消费结构将得到改善。2010年政府将继续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加上就业形势好转、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消费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超过17%。相对于2009年30%以上的较高增速来说,2010年投资增长幅度将有所降低。但由于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很大一部分是中长期的基础建设投资,具有较强的惯性,故判断2010年投资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4%以上。 第四,出口对经济增长出现持续的正向拉动。尽管贸易摩擦有日益激烈的迹象,但是我国的出口环境还是有明显改善。2010年进出口规模增幅大概在17%至18%之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持续的正拉动。由于出口退税、出口信贷、财政补贴等财税政策手段,2010年出口将进一步稳定,出口结构有所改善。 第五,物价水平出现温和上涨。2010年GDP增长率仍在潜在增长率以下,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物价总水平不会大幅回升。但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再加上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主动调整水价、油价等公共产品价格,也会直接加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根据本课题组的估算,预计2010年CPI增长4%以内,不会出现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❽ 为什么发达国家资本的回报率会长期高于其增长率
托马斯•皮凯蒂(ThomasPiketty)所著《21世纪的资本》(CapitalintheTwenty-FirstCentury)在西方社会引发左右派经济学者激烈辩论。但令人遗憾的是,辩论的双方似乎都忘记了这个世界除了美国与欧洲,还有中国、印度、非洲、及其它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正如马克思当年预测的那样已经越来越遍布全球。今天已经不可能只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及富裕西方国家的有限数据与经验,就能准确合理地概括当今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样,今天也很难找到全球顶级富豪可以完全离开中国、印度及非洲而获得及维持其财富。中国的读者,特别是能够影响决策的精英,如果不能独立思考,有可能被这场辩论误导。
皮凯蒂从税收数据发现,富裕国家的财富不均程度已重返一百年前的高水平——虽然《金融时报》的调查及其他学者对这个结论有些争议(编者注: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质疑皮凯蒂的理由》、《皮凯蒂错在哪里?》)。皮凯蒂认为这是由于资本的回报率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进而推断资本主义有导致收入及财富不均不断加剧的铁律,并建议全球各国对富裕人士征收超高遗产税来解决财富不均问题。他的分析及建议与当今富裕国家的社会情绪及政策争议焦点十分吻合,其著作在东西方都炙手可热,但我认为应该将他的研究至于更广阔的全球发展背景当中去理解及评估。
为什么发达国家资本的回报率会长期高于其增长率?如果没有新兴市场的超高投资回报率,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不可能长期高于其经济增长率。美国及欧洲的许多跨国公司正因为投资在中国及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获得超高资本回报率。而中国及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愿意支付跨国公司超高的投资回报,因为这些投资可以引进许多技术及无法量化、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经济及社会效应,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直接提高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收入,还间接地通过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重估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创造了财富。
真正的不平等在哪里?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世界上最明显及最大的不平等来自于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模式不同。市场经济、法治及自由开放导致国富民强,而计划经济、独裁人治、无政府主义、封闭锁国导致国家落后百姓平穷。二次大战后,由于亚洲地区在市场化改革、法治建设、国家管治能力及融入全球经济方面的迅速进步,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和财富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并有不断趋同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