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讲座内容
1. 农村一层老房要加一层是违规吗,由于村里人在做的时候知道就一直没说,请问这个责任应该谁付……
关于金寨县白塔畈乡板栗产业现状的调查
刘 璐
(经济技术学院 06级 网络工程)
摘 要:本文是关于金寨县白塔畈乡板栗产业现有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对如何继续筑固其经济支柱产业位置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金寨县白塔畈乡 板栗 经济支柱产业
“白塔畈乡今年板栗丰产丰收,各大小板栗市场,一挑挑板栗送到市场,一车车红栗运向远方。近年来,白塔畈乡将改造荒山、发展板栗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栗农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开山植栗,实行科学管理,使栗园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发展到4余万亩,挂果板栗达120万株,仅今年盛产板栗就达340余万公斤,为农增收近1000万元,板栗已成为当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六安新闻网(2006-9-1)
此次调查是以白塔畈乡为考察对象,其中主要考察了七个行政村的板栗种植情况,分别为:山茶花村、项冲村、九树村、白大村、马窑村、半个店村、东楼村。
一、板栗产业的现有经济地位
金寨板栗产量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白塔畈乡位于金寨县东北部,享有“金寨板栗第一乡”之美誉。全乡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4.3万人。其中有山场9.3万亩,地势平缓以丘陵为主,土壤肥沃,地处高寒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为四到五百米,适宜种植板栗。经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可挂果板栗约为:3.9万亩
产量约为:350斤/亩
近几年市价:3元/公斤
总产量:682.5万公斤
总产值:2047.5万元
人均收入:476.16元
平均家庭收入(四口之家):1904.64元
由此可知近年来板栗的产量比06年翻了一番,收入也相应增加一倍。同时经调查得到另一组数据如下:
平均家庭支出:生活开支+人际交往:3000元/年·户
子女上学+种植、养殖生产投入:2000~3000元/年·户
其他费用:1000~2000元/年·户
总支出:6000~8000元/年·户
平均家庭收入:板栗收入约占:30%
水稻等其他作物、禽畜养殖收入约占:35%
外出务工收入约占:35%
由以上数据可知,近几年板栗带来的收入在增长,但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其收入只占当地居民总收入的30%,并且由于其他因素,板栗产业出现了人力、物力、资金的流失现象,这严重影响到板栗能否继续作为金寨县白塔畈乡的经济支柱产业的存在。能过此次调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二、简析板栗产业经济地位下降原因
1、缺乏技术资金支持。
(1)新技术新病情上传下达不通畅。白塔畈乡从事板栗种植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现有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是种植板栗初期所掌握的,以及栗农自身在实践中累积而来。然而近几年栗农花费在栗树上的用药费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原来100元/亩增长到现在200元/亩,而且还在增长。各村委会尝试开展技术讲座,由于不能通知到位,没有实际作用而流于形式,以至于活动无法开展,关于板栗的最新科技无法及时传达给栗农,栗农也不能向有关部门单位反映板栗最新状况。
(2)无公共冷藏设备,采摘后不能及时预冷保鲜。板栗表面虽有一层厚厚的刺包裹着,里面的果实在采摘后却极易霉变,受虫害侵袭,所以栗农在采摘果实去壳后急于找商贩出售,从而使板栗价格无保障。
(3)板栗种植无资金补助。自2004年起国家实行各顶惠农政策,发展地区特色农业,板栗作为金寨县一大特色农产品却没有资金支持,无法调动栗农种植生产积极性,近几年留守白塔畈乡继续从事板栗种植的多为老人、妇女和身体欠佳的成年人。
2、市场压价销路不畅。
(1)商贩借机压价,销售无保障。由于板栗自身贮存有困难,当地无冷藏保鲜技术和场所,板栗必须及时摘果及时销售。当地板栗销售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十年前初产栗子高达20元/公斤,近几年由4元/公斤降至3元/公斤,甚至更低。分析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商贩一路压低价格,同时也由当年产量决定。栗农普遍反映:再低也得卖,不然栗子全坏了。从而导致板栗价格无保障,销售十分被动。
(2)无单位进村收购,形不成销售竞争机制。白塔畈乡当地板栗多直接出售给村中商贩,部分栗农会运往板栗销售市场,当地有二家食品加工工厂也参与收购,但需求量不大。所以板栗上市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无法形成销售竞争机制,栗农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3、旧产业旧模式不适应新要求。
(1)板栗产业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开支大幅度增加,然而人们的收入情况基本维持不变或略微增加,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伴随着板栗产量的增长,板栗的市场价格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这部分提高却赶不上消费水平的提高。
(2)板栗产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原来因开辟荒山从而提高白塔畈乡板栗总产量,现已达到饱和状态。未来几年白塔畈乡将很难再因提高产栗面积,提高产量,从而增加栗农收入。
(3)劳动力流失,支柱产业地位不复存在。随着打工热的到来,白塔畈乡也存在人口大量外流,本地发展力薄弱现象。由于板栗产业不再满足当地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白塔畈乡大部分劳动力都流向城市,留下的大部分是为老人、妇女和孩子,板栗林的种植和管理同样也受这股“热流”的影响而倍受打击。种植技术无人接传,将来大面积的板栗林面临着被荒废的可能。
三、对于如何筑固板栗产业经济支柱地位的几点意见
1、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确保惠农资金及时到位。
(1)建立通畅的上传下达渠道,定期在板栗种植、嫁接、施肥、收获等特殊时期开展知识讲座,保证内容实效有用,确保栗农通知到位,及时反映栗农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2)政府筹资建立多处冷库为栗农提供板栗冷藏保鲜设备和场所,从实处保障栗农利益;
(3)申请专项惠农资金,对栗农进行种植、用药补助,资金要及时发放到每位栗农手中,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
2、开辟招商引资专线,解决市场供过于求现象。
(1)政府引线吸引外地单位进乡进村收购,扩大市场竞争力,从而保障板栗销售价格,同时政府要从宏观调控角度掌握板栗价格,维护栗农利益;
(2)开辟招商引资专线,吸引外地企业进乡投资,不仅可以解决板栗销路问题,而且可以提供一部分工作岗位,将劳动力回流,同时带动板栗产业发展。
3、开辟板栗深加工领域,打出自家招牌。
开拓深加工领域,挖掘板栗潜在经济价值,将板栗从粗加工转向深加工发展,从以往只出售生栗子改为带加工栗子粉等营养品。总结以前板栗深加工失败原因,重整旗鼓打出自家招牌产品,向外地甚至国外市场进发。
4、结合旅游业发展,带动板栗销售产业。
金寨是旅游胜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映生辉。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开辟农家乐市场,以旅游带动板栗的名声及销售,发展各种板栗特色纪念品,食品等当地特产。从而刺激市场需求,解决部分板栗销路,同时吸引外商进乡投资。
2. 求一篇1500字的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小子,自己写啊!!关于环保的啊,有实践才有发言权啊!!
3. 招商引资的招商方式
近些年,电脑网络迅猛发展,国内外稍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展网上招商引资,不仅有可能,而且招商引资的成本极低,只要方法运用得当,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以商引商
区县对引进的客商企业,一定要做到每引进一个就要全力服务好,使其真正感到投资环境好、各项服务好,这些客商对这里就会有一个好的影响,通过他们对其他客商现场说法,是招商引资中最好的活“广告”,比别的招商方式都好 招商引资报告不仅仅为融投资双方充分认识投资项目的投资价值与风险,更重要的是通过充分评估项目优势、资源,加速企业或项目法人拥有的人才、技术、市场、项目经营权等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本的有机融合,对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重要的融投资决策参考依据。
报告撰写需要具备的条件
丰富的客户资源,对接全球客户,能够针对当地的特点,提供丰富的投资者资源。
丰富的产业研究经验。完整的产业数据库,对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价值具有准确的认识,从而能够为园区提供准确的产业定位。
丰富的项目投资服务经验。拥有咨询资格,可以为投资项目出具立项可行性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等,因此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项目前期投资服务。 做一个优秀的招商人员,应该做到:
1、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有主动、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3、在招商洽谈中,充分体现“灵活”。
4、加强对项目谈判的组织准备工作。
5、尊重外商的一些通常做法和习惯。
6、善于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7、高度重视信息的搜集和分析。
8、熟悉不同类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
9 、了解项目产品的前后产业链、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
10、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实事求是。
招商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各地招商引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仅仅靠土地优惠、政策优惠、热情招待已经不能得到投资人的认可。投资人开始明显关注所投资地区的执政软环境和政府人员的专业能力。政府招商引资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够建减少资人对项目考察的成本和对极大的提高决策效率。
各地招商局已经开始重视专业招商引资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具有十多年行业研究经验的黄静博士联合国内众多专家制定了基于胜任力的“招商引资统筹师”职业标准。为各自招商局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考核人才提供了标准。各地招商局培训部门、党校、专业培训机构还开设了专门课程。从政策法规、招商方法、金融知识、招商工具、网络招商引资、网络协同工作、客户资源管理、招商引资商务礼仪、谈判技巧等多个方面的都有专业课程都有专业课程。
招商引资人才的培训已经从简单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训,提升到了职业化、专业化、技能量化、工具专业化的水平,已经从单一专家报告会讲座的形式发展到各个专业角度由不同的专家集中授课,按照“招商引资统筹师”职业标准完整授课、现场模拟训练,并颁发“招商引资统筹师”“网络营销”“融资规划师”等证书。 蚌埠市上桥街基础设施良好,规划控制面积4平方公里用于商业发展用地。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让开发商利润丰厚。上桥已有西南中心水路陆路交通等优越性数百年历史,距蚌埠机场30公里。土地量大、经济条件好、土地价钱便宜、劳动力密集等多方优势资源,可以打造国际级淮河乐园与国家级农场游乐园。姚山乡有大型湖泊3座,可开发观光休闲与露营世外桃源惬意。姚山乡现有民营企业65家,个体工商户500多家;上桥有大型超市3家。
1、鳗鲡池野生游乐园 水域面积30万平米 主要以船舶、露营、烧烤等大型生态乐园 投资约5000万元; 2.荆山湖农场游乐园 土地面积10万亩 主要以体验农业生活、模拟QQ农场等主题乐园 投资约 2亿元;
3、芡河湖螃蟹游乐园 水域面积30万平米 主要以船舶、烧烤、捕捉薇一体的大型神态乐园 投资约 6000万元;
4、上桥街道整体开发 面积4平方公里 主要以购物、酒店、娱乐城为一体的建筑裙楼 投资约50亿元;
5、茨淮新河与淮河沿岸沙滩水上乐园开发 面积25万平米 主要以辅助购物中心的周边环境工程 投资约2亿元;
6、西湖开发区 主要用于物流、贸易、交通换乘等用途,规划中的沿淮铁路将再次设站或规划中的轻轨一号线延伸至此。
4. 对如何做好招商引资企业帮办服务工作的新思考
帮办服务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软环境的实力体现,更是实现地区间差别竞争的一张王牌。为更好地践行七个怎么办对重特大项目落户帮办的新思考,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帮办服务体系,创新帮办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客商投资的软环境,促进泗阳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为全县建成全面小康,跨入全国百强中心目标的早日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一、我县帮办服务工作的现状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的战略思想,着力招引大项目、服务大项目,各帮办服务人员坚持采用五位一体的帮办服务模式,深度拓展精细化、个性化和主动性、创新性的两化两性服务内涵,使得帮办服务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1、领导对帮办服务越来越重视。
随着招商引资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各单位对所引进的大项目均专门成立帮办服务领导小组,或是精心挑选帮办服务人员,力求促使项目早签约、早落户、早建设、早投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少领导经常亲自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去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的早日投产达效建言献策;对所派出的帮办人员定期召开汇报会,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建设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并商讨解决对策。由于帮办人员长期在企业工作,有的单位在生活和交通方面给予他们相应照顾。2、客商对帮办服务越来越满意。
帮办服务口号喊的再好,关键能否持久地落实到位。在泗阳高速发展的这五年里,帮办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断增多,广度和深度都有增无减,帮办体系渐趋完善。此外,帮办人员与本职工作脱钩,从项目落户开始实施企业终生制帮办服务。绝大多数帮办人员一直坚持在帮办服务岗位多年,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办服务中,帮助企业老板管理事务、协助做好办证、矛盾处理、市场行情分析等相关工作,受到客商们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先后荣获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县等荣誉称号。3、帮办人员对帮办服务越来越用心。
帮办人员在对企业帮办服务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帮办人员都能为企业提供项目相关证件办理、厂房建设和招工等方面服务。对投资客商提出的要求,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办的立即办,难办的协商办,不能办的变通办,现在他们每天必做 三查三帮,撰写工作日志,帮办人员工作越来越深入。
二、我县帮办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县的帮办服务工作都是全市的金字招牌,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1、帮办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是缺乏精细化。帮办服务工作的层次较低,很难为企业提供贴心的、全方位的精细化服务;二是主动性不够。不少帮办人员需要在领导的催促下完成帮办服务规定的工作,缺乏主动性;三是创新性不足。有些帮办人员严格按照服务规定的要求落实工作,缺乏创新性。四是缺少个性化。部分帮办服务人员没有相关专业本领、知识面较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2、帮办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我们的帮办服务仅仅局限于上传下达、联络服务、关系相处等方面,做的好一点,也只是在办证、用工、矛盾调处等方面予以服务,但是很少帮办人员能为企业在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良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办过程也是招商信息搜集和整理的过程,然而,极少人员能通过帮办服务平台树立以商招商的服务理念。3、帮办考核体系需要进一步规范
目前,我县对帮办服务工作考核仅局限于督查办每月一督查一通报,而忽视对帮办人员所属单位的考核,部分单位没有发挥对帮办人员应有的督促和指导作用,同时也存在考核办法执行不到位或不能有效落实的问题,缺少对帮办人员有效监管,针对这些不足,帮办服务考核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三、对做好我县帮办服务工作的建议
为更好地服务招商大局,围绕县委提出招引大项目,服务大项目的总体要求,坚持服务就是生产力,效率就是生命力的帮办理念,不断优化帮办服务的质量。
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帮办水平
在不断深化的招商形势面前,要想出色地做好帮办工作,关键就在于能否适应招商引资新形势。鉴于良莠不齐的帮办素质和不断深化的招商形势之间的矛盾,帮办服务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迫在眉睫。
个人素质方面,侧重于责任主题教育,严格倡导县委提出的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敬业比水平更重要的敬业精神。通过讲座、观摩和民主测评等形式,对帮办人员进行责任主题教育,使他们增强帮办服务的责任心和敬业水平。
业务能力方面,主要是指跟从事帮办企业相关的业务知识学习。举办帮办服务培训班,增强帮办人员在经济、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对帮办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相对熟悉,以便在适当时候为帮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帮办人员要深刻掌握泗阳的区位、资源、金融服务、产业配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进一步突破帮办服务的局限性,树立帮办员也是招商员的观念,培养与投资商的感情,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投资环境的优越性,提高以商招商的效率。
务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建立帮办服务培训体系,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努力践行两化两性服务要求,持续提升帮办服务水平。2、拓展帮办领域,深化服务内涵
随着招商工作的不断深化,相配套的服务也该应时而变,帮办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帮办服务外延需要进一步拓展。
首先,在生活和心理上给予帮办服务。由于投资商初到泗阳投资发展,举目无亲,对泗阳只有感性的认识,衣食住行都需要慢慢适应,帮办人员应该积极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和心理上的指导,不能让投资商产生划地为牢的无奈感,使他们尽快融入泗阳地方文化,成为泗阳人。
其次,帮办服务工作应该拓展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帮办指导。因为地区间工的素质存在差异,企业老板不能很好适应对当地工人的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帮办人员从常规帮办工作拓展到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帮办,提供政策法规范围内的便利。
第三,帮办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现有企业的帮办,也要着眼于招引外来企业。帮办人员跟客商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多,便于获取更多投资信息,通过提升帮办服务水平,树立帮办服务对外形象,提升泗阳对外服务知名度,提高以商招商的成功率,也能为地区发展方向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3、优化考核体系,务求帮办实效
考核体系是保障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考核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招商成效。
近年来,随着招商工作的持续推进,帮办服务考核办法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古语云:顺时应势,以变应变。在新环境、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调整考核办法,构筑更加符合当前帮办服务的考核体系,以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此外,在考核办法的实施上,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到位,持续推进落实,对帮办人员和帮办单位实行不定期、不定时考核,务求考出实绩,促使帮办服务工作在考核办法的强力保障下取得更大实效。
注:招商引资企业帮办服务文中简称帮办服务
作者:经济考核中心刘杰
5. 村干部工作方法讲座(之五) 村干部如何招商引资
收藏推荐 为官一任,富民一方村干部要想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招商引资是一个重要渠道。有了雄厚的工商业支撑,就能反哺农业,泽被全村,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粉意营造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基础条件.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商人的“磁场”,村干部务必着意营造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作好环境铺垫。广东省饶平县钱东镇上浮山村党支部书记何喜光就是这样的有心人) 1983年,带着满身的硝烟、刚从云南前线光荣退伍的何喜光下海经商,10年的商海沉浮,历练出敏锐的商业头脑。1992年,何喜光被村里的老支书相中,老支书认为他是一个很不错的苗子,考虑到村里的未来,有心培养他当接班人。上浮山村地处落后地区,是国道“林围”这些地名,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集市,只要在观念上注入一些新时代的元素,这种商业细胞就会很快被激活起来。何喜光认为,要让上浮山富起来,村委的首要任务就要俐沙子这些工作。那时村工业经济几乎一片空白,基础差,想发展是件不容易的事。
6. 砀山招商引资 政策
砀山县通过产业带动、招商网络、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加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截至6月底,全县正式签约总投资额超过50万元的招商项目70个,协议引进资金15.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8亿元。
转变思路与创新方式齐头并进。这个县从思想观念更新入手,努力创新招商方式,切实提高招商成效,把2007年确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出台了《砀山县招商引资突破年实施意见》、《关于重奖工业招商项目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选派了20名干部到广德挂职锻炼,并先后派出了37个小分队赴浙江、苏南等地区招商。
全民招商与全民创业双轮齐驱。该县精选了招商区域和强化招商力量,在浙、苏、沪等地区设立招商联络处,分别组建果蔬、板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产业招商组,每组由县委和县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具体负责相关项目的洽谈、落户、协调、帮办,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招商。这个县还鼓励机关干部、能人创办、领办、帮办企业,以全民创业推动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硬环境与软环境同步打造。一是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同时抓好城西民营工业集中区、薛楼板材工业园、金利工业园、道南纺织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在县内工业基础较好的李庄镇等沿国、省道乡镇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手改建国省道,改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承载水平。三是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坚持做到制度完善,执法规范,收费统管和惩处有力。
请进来与走出去双管齐下。砀山邀请了江苏邳州市、浙江丽水市党政领导来砀为全县干部举行招商引资专题讲座。6月15日至19日,县四大班子部分领导、县直12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到浙江金华、温州、台州、绍兴四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招商推介活动,邀请了270多家企业进行洽谈,实地考察了15家企业,与8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
引进项目与服务企业两手并抓。该县一改过去只重视招商引资,忽视长期服务入驻企业的问题,实行双向考核,注重对落地项目和入驻企业服务情况的考核。凡是已签约项目,实行引进人跟踪服务,资金到位和开工建设后方可列为兑现奖金项目。凡开工建设项目或建成投产的项目,由引进单位或指定的责任单位长期跟踪服务,随时解决问题。凡因工作失职、措施不力等造成在建项目搁浅,或导致入驻外来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或被迫外迁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7. 关于北京民俗文化的文章
老北京的生活
去年五月北京之行,见到侄子祖火奎,他马上递过来这本一九九○年新出版的“老”书。我说它老,是因为这三十三万言的新书,其内容可是三四十年代的旧文章,而且说的是比三四十年代更老的老北京的生活。拿起来先扫瞄一番,使我备觉亲切。尤其里面插图都是线条素描,又简单又写实,无论人或物,都在那几笔特写中见其真实。这是侄子在书刚出版,就特为叔婶买的。
本书的作者是金受申,我和何凡都很知道的一位专写掌故、民俗的老北京作者。我想在台湾的老北京一定对作者金受申也不陌生。这本书是专写老北京习俗、掌故、风物集辑而成。我记得早年在北京看见过他,是位瘦瘦穿着长袍的人。本书内记载他的简历是一九○六~一九六八,终年不过六十二岁,在这年头儿看起来,去世的似嫌早了点儿。
金受申先生原都是在各报刊拉杂写有关北京的民俗、掌故等小文章,后来在一九三八年,《立言画刊》(周刊)的创办人金达志请他为该刊写一专栏题名“北京通”,他欣然允诺。专栏一开,他一口气就写了两百多篇,这岂是一般作家所能做到的?原来金受申是满族人,生于清末,所以他能凭记忆、观察、研究,把个清末民初的生活种种写得淋漓尽致。更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是他所写各篇,内容不但实在、有趣,而且每事的来历都记实道来,不是胡诌的,他自己也曾为文说:
……北京的风俗物事,一事有一事的趣味,一事有一事的来历,小小的一个玩物也有很深微长远的历史。我写“北京通”的目的,并不是炫曝我如何通,只是想用一种趣味化的文字,描写北京的实际状,我的目标是记实,我的手段是勤问、勤记。记这类旧事,一方面给过来人一种系恋,一方面把过去的北京风俗,前人所未记载,不见文人笔墨的事故,记下来保存。
我所以特把金受申这段话摘录下来,就是觉得他的做法给今日的采访记事者看看,也还有其意义,现在,有多少人能有这种认真的态度呢!本书的篇章是写在三四十年代,可是直等到他一九六八年过世,又过了二十一年的一九八九年,他们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才感觉其对研究北京的历史和民俗的重要,而整理了这批珍贵的史料,编辑出版。距离他写作开始的一九三八年,已有半个世纪了。这半个世纪,北京的生活有没有改变?改变了多少?我翻阅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兴趣和感受。
书中可以说整个写的是民间生活,我看看篇题,倒也都知道,无论四季生活、婚丧礼俗、吃喝玩乐、百业杂陈,以及下层社会剪影等等,我虽未身临体验,却是看过听说过。尤其看那一百五十六幅插图,每一幅都说明了它的真实性,这些图也是不可抹灭的资产,因为你如叫现在一代的人(即使是在北京的画家),恐怕也画不出来。他不但不可能用记忆来画,就是找那实际的物件和人物举动姿势,也无法传神。许多我看了都会引起我的回忆和会心微笑。
例如“大酒缸”,这个北京特有的生活形态(可不是台北的酒廊啊!),我时常在街巷道旁干货店的柜台旁一角看见。北京的干货店大都是山西人经营,这店旁一角的大酒缸,可真是有一个桌子大的大酒缸,上面盖着大圆木盖,就算是桌面。三两好友,或者独自个儿,坐在桌旁饮起酒来,酒壶是锡制的,桌上摆着就酒的小碟中,无非是花生米、拌白菜、煮毛豆之类现成的。据说这里只供应“白干儿”酒(高粱酒也),应时的酒菜比如黄花鱼、醉蟹、鲜藕等等也应时准备,但都是冷食而非现炒的,因为它不是餐馆。但是店铺门外两旁,则一定有些推车摊子等的寄生营业,专现做热菜,如爆炒牛羊肉、炖黄花鱼等。但是要知道,下大酒缸都是“老爷们儿”的生活,女人可没有下大酒缸的。或曰那么你林海音怎么知道这么多?我是从小整天上学上街都看见,听也听说过,而且金受申这篇两千多字的文章更是写得详细有趣。
我又记起一事,那就是当我在北平世新读书时,校址在西四丰盛胡同,那里有一个横胡同口,就有一家杂货店里有大酒缸,而那对面两旁还有羊肉床子、水果、烧饼等所谓寄生营业店铺。我们同学常常在下课后到这儿来买刚出炉的热烧饼,夹上刚烧好的烧羊肉,然后就一杯冰凉的酸梅汤,旁边则是几个大男人围坐着在大酒缸旁饮酒哪!所以我一掀开“大酒缸”这页,一眼看见素描图,就别提多么眼熟亲切了。
作者的勤记、勤问,使他的这本四百多页、二百篇文、一百五六十幅插画,都是那么认真仔细的散文记述。可惜的是书成他却早已看不见,只留给后人无限的思念和欣赏。更重要的是他所留下的,是无价的民俗生活记录的财产。我特选了几幅插图刊印于此,也可使读者欣赏这些素描图的有趣可爱。
写至此,我忽然又随手找出一本存书,那是在台湾的一位写国剧和北平事务的作者陈鸿年的著作《故都风物》。这本书也是在作者去世(一九六五)后的一九七○年由正中书局出版,书中也列了二百多篇故都风物,但他写的不如金受申之详尽,这恐怕是独身居台湾,勤记则有,勤问则就没那么方便吧!有许多篇两人都写到同一事物,对照着看,颇是有趣。但两人都太早过世,令人惋惜不已,按说这种作家也该算是我们国家的国宝级啊!
--------------------------------------------------------------------
我介绍一些书籍吧:
序号 书名
1 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
2 京都名刹——雍和
3 雍和宫
4 社会科学文集
5 东城区规划志
6 党旗下的风采
7 东城妇女风采录
8 创建之路
9 北京东城工商文集
10 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史料
11 餐饮业经营管理艺术探索
12 北京市东城区小学校特色校集锦
13 丁香之路
14 北京名胜古迹与爱国主义教育
15 情系东城
16 光辉的事业(1994)
17 光辉的事业(1996)
18 托起明天的太阳
19 为了孩子 为了明天
20 人类灵魂工程师赞
21 圆中华现代教育之梦
22 肝胆相照育新人
23 家教指导行动家长经验谈
24 京城雷锋孙茂芳
25 王府井大观
26 心碑
27 时传祥的传人
28 光耀神州一团火
29 赵家熹先生书法作品选
30 琐记清宫
31 紫禁城之变
32 可爱的东城 (上卷)
33 可爱的东城 (下卷)
34 王府井
35 隆福漫笔
36 隆福春秋
37 梅阡
38 夏淳
39 朱琳
40 刁光覃
41 演员于是之
42 明朝十八帝
43 北京文物胜迹大全 东城区卷
44 紫禁城 The Forbidden City
45 北京地坛史料
46 食苑集萃——北京东城美食
47 康乐食苑
48 瑞珍厚清真食苑
49 今日王府井
50 北京东城年鉴(1996)
51 北京东城年鉴(1997)
52 建首善 育新人
53 十年磨一剑
54 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
55 北京东城文物建筑
56 雍和宫的奥秘
57 趣谈老北京
58 燕都说故
59 田汉
60 北京市场大观
61 祖国丛书 老舍
62 记萧乾
63 祖国丛书 茅盾
64 北京饭店史闻
65 故宫大观
66 雍和宫漫录
67 驰名京华的老字号
68 杂谈老北京
69 故宫旧闻轶话
70 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
71 北京史话6 杂谈老北京
72 京华漫忆
73 北京名胜古迹
74 北京老字号
75 北京历史漫步
76 北京药店大全
77 吃在北京
78 茅盾年谱
79 点滴人生
80 北京名胜楹联
81 北京名胜楹联辑注
82 京城之旅
83 回忆中华书局 上
84 回忆中华书局 下
85 浪迹天涯 萧乾传
86 冰心传
87 冰心传
88 我与萧乾
89 人生采访者 萧乾
90 老舍年谱
91 老舍年谱
92 京城谜事
93 京城幸事
94 北京饭店
95 故宫盗宝案真相
96 故宫宝卷
97 故宫新语
98 故宫轶事
99 今日北京 市区卷
100 礼仪常规
101 北京史苑 第二辑
102 漫谈寺院文化 ——游览寺庙指南
103 北京风物传说故事选
104 商业英模谱
105 话说北京城丛书 京城婚事
106 话说北京城丛书 京城憾事
107 北京乡土史话
108 北京史话3 北京风情杂谈
109 北京史话2 老北京庙会
110 燕都旧事
111 北京英烈传I
112 北京文史资料精华 商海沉浮
113 北京文史资料精华 杏坛忆旧
114 北京英烈传2
115 北京五十年纪实
116 北京革命遗址史话
117 漫游神州
118 老北京写照
119 北京往事谈
120 北京风物传说
121 北京风物志
122 北平地下党斗争史料
123 北京工商史话
124 老北京风情记趣
125 京华风物
126 北京旧事
127 神州轶闻录
128 神州轶闻录
129 京都古迹大观
130 老北京的商市
131 中国著名的寺庙宫观与教堂
132 昔日北京大观
133 北京特产风味指南
134 中国的老字号 上册
135 中国的老字号 下册
136 神州轶闻录
137 老北京的风情
138 北京史苑 第三辑
139 话说北京
140 老北京人的生活
141 基督教与北京教堂文化
142 北京特味食品老店
143 全国公共图书馆概况
144 中国教育群英谱
145 中国教育群英谱
146 北京庙会旧俗
147 中国省市图书馆概况
148 特色图书馆论
149 故都三百六十行
150 北京文史资料精华 文苑撷英
151 老北京的生活
152 清代王爷坟
153 墨林史话
154 外八庙碑文注译
155 避暑山庄碑文释译
156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
157 夕阳刍稿
158 北京地名典
159 北京漫步老街
160 趣谈老北京
161 中华世纪行
162 解放战争时期 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
163 京城胡同留真
164 京城琐谈 街巷 戏园
165 京城琐谈 陵墓 园林
166 故宫
167 故宫钟表馆导引
168 故宫导引
169 故宫珍宝
170 北京风光
171 北京十大名胜
172 北京博物馆年鉴 1912-1987
173 北京博物馆年鉴 1988-1991
174 北京博物馆年鉴 1992-1994
175 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176 北京传统节令风俗和歌舞
177 清代皇帝像
178 清代后妃像
179 清东陵史话
180 清代院画
181 首都名院名医
182 雍和宫Palace of Harmony
183 宫女谈往录
184 清宫史丛书 塞外汗王宫
185 滋补菜肴200例
186 实用艺术菜谱大全
187 珍珠史话
188 成功者的思维
189 明清皇室
190 博物馆藏品保管
191 城市区街经济的开拓与发展
192 真情曲
193 佛教与北京寺庙文化
194 欣欣向荣的北京
195 今日世界妇女
196 党建优秀论文选
197 逊清皇室轶事
198 光绪顺天府志 第一册—第十六册
199 书目答问补正
200 明清稀见史籍叙录
201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索引
202 著者别号书录考
203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上 增补本
204 千字文综述
205 同名异书汇录
206 同书异名汇录 上
207 同书异名汇录 下
208 北京市情讲座
209 中国劳动服务公司
210 十年回顾——十九城区工商局长座谈会创立十周年纪念 (1985——1994)
211 知行集
1 北京五中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册 1928-1988
2 北京五十四中建校四十周年纪念册 1955-1995
3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校庆纪念 1864-1955-1995
4 北京第二十七中学(孔德学校)北京第一六九中学(延安中学)建校八十周年纪念 1917-1997
5 美哉壮哉我育英 北京二十五中建校一百二十六周年纪念 1864-1990
6 燕京大学建筑一览
7 中央戏剧学院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8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纪念画册 CAMS PUMC commemorative pictorial
9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纪念画册 1956-1996 1917-1997
10 中央戏剧学院
11 北京国子监
12 北京市东城区成人教育沿革 1949-1995
13 十年回顾——北京市东城区成人教育巡礼
14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5 北京市历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1960-1990
16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5
17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6
18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4
19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3
20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0
21 同仁奖 九七香港回归征文汇编
22 北京地安门中学九十周年校庆纪念册 1902-1992
23 北京二中校庆纪念册
24 东城区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文件选编
25 东城区教育局教研科研中心德育研究室成立十周年 1983-1993
26 东城区教育学会第七届年会“桃李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 优秀论文选
27 北京东城教育学会十周年纪念集
28 关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自查报告
29 北京东城教育资料汇编
30 前进中的东城普教事业
31 沃土育新苗
32 前进中的东教十年
33 论素质教育
34 ’97北京科技周活动指南
35 纪念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四十周年 1952-1992
36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之友联谊会纪念册
37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四十五周年纪念专刊1952-1997
38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介
39 古都翰香
40 革命诗抄
41 茅盾研究
42 东城区体育志
43 中英对照餐厅服务常用语
44 东城体育四十年 1958-1998
45 东城医药 合订本
46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简介
47 中山公园
48 文丞相祠简介
49 文天祥祠材料
50 北京钟鼓楼资料汇编
51 钟鼓楼
52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1997年鉴
53 东城区医药资料汇编
54 医林新秀
55 北京中医医院
56 北京协和医院
57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6
58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5
59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年鉴 1994
60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年鉴1993
61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2
62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1
63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0
64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89
65 东城区计划生育工作资料汇编
66 北京概要
67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论文与著作题录汇编1991-1995
68 中华书局图书要录
69 北京商业
70 东城区园林绿化四十年
71 研究与实践
72 (正)北京市情讲座
73 东城地方革命史话
74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街道简史
75 北京风光集
76 茅盾简介
77 体育工作资料汇编
78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一辑
79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二辑
80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三辑
81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四辑
82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五辑
83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六辑
84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七辑
85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八辑
86 首都图书馆 捌拾年 1913-1993
87 北京文化史资料选集 首都图书馆馆史
88 首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事业
89 首都图书馆 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90 赤子忠魂千古留
91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论文集
92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
93 活跃的社区文化细胞——记北京东城区群众性文艺组织
94 东城明珠
95 当代北京人民保险
96 北京新东安市场
97 庆祝北京市百货大楼成立四十周年
98 红都志稿
99 东城区文化馆资料汇编
100 东城区文化巡礼
101 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集1996年度
102 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集1995年度
103 北京市东城区投资指南
104 《`96中国经济——北京》总第7期待
105 北京市东城区招商引资项目手册
106 北京投资指南
107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08 北京市东城区投资环境介绍(1992)
109 北京市东城区投资环境介绍
110 北京市东城区招商引资项目册1996
111 中国对外开放Open China
112 精神文明建设材料汇编
113 各类案件典型案例选编
114 东城区人民法院大事记
115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资料汇编(二)
116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资料汇编(一)
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解案例选编
118 保护消费者权益手册
119 工商法规讲义
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案
121 北京市东城区“三五”普法资料汇编
122 北京市东城区“二五”普法资料汇编
123 外经、外贸、外事活动礼仪须知手册
124 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展览会刊
125 东城群英谱
126 景山街道文明市民学校教材
127 爱国 敬业 奉献
128 魂系千秋业
129 魂系千秋业
130 魂系千秋业
131 “东城区青年文明讲师团”讲座教材汇编
132 劳模风采录
133 东城区老干部读书会论文选
134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选编(1988——1998)
135 东城区委理论学习参考 1990(1-4期)
136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8
137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7
138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6
139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5
140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4
141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3
142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2
143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1
144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0
145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89
146 东城区职工
8. 云浮有多久的历史了
唐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立云浮郡,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建置东安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称云浮县。1949年10月27日云浮县解放,1958年11月与新兴县合并称新云县,1959年4月新云县改称新兴县,1961年4月恢复云浮县建制。1992年9月,撤销云浮县建制,设立云浮市(县级)。1994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原县级云浮市升格为地级市。现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代管罗定市。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立云浮郡,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建置东安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称云浮县。1949年10月27日云浮县解放,1958年11月与新兴县合并称新云县,1959年4月新云县改称新兴县,1961年4月恢复云浮县建制。1992年9月,撤销云浮县建制,设立云浮市(县级)。1994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原县级云浮市升格为地级市。现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代管罗定市。
【位置、范围和面积】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市区距肇庆60公里,距广州160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广西梧州60海里。全市在北纬22°22´—23°19´,东经111°03´—112°31´的范围内。2005年全市总面积为777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4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36.24万亩。
【地貌】 云浮市地域地质上处于云开山脉隆起带之中部,由褶皱和断裂发育而成,境内峰峦叠嶂,丘陵起伏,形成奇特的岩溶地貌。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全市最高峰是位于罗定市与信宜市交界的龙须顶,海拔1327米。
【气候】 云浮市地处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6℃,年平均降水量1518mm,年平均日照1708小时。一年四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阴雨天气多,雨量少;夏季高温多雨,雷暴日数多;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干燥少雨,阳光充足。
【土地资源】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7779.1平方公里。其中,全市耕地面积187.48万亩,水田面积136.24万亩。在全市总面积中,山区面积占60.5%,丘陵面积占30.7%,是典型山区市。2005年,全市总人口263.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35万人,农业人口165.01万人,人均耕地0.712亩。
【矿产资源】 云浮市地域在地质上处于云开隆起带云中部,构造复杂,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是闻名全国的石材之乡,且享有“硫都”的美誉。现已发现的矿种有52种,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有23种。其中金属矿种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等;非金属矿种有:硅线石、白云岩、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石灰石、粘土、砂页岩、钾长石、矿泉水、地热和稀有矿种等。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持证矿山131个。
【水资源】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下游右岸,东经111°03′至112°19′,北纬22°22′至23°06′之间。地处亚热带以南,属南方水网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境内水力资源丰富,西江主干流从西向东在我市北部通过,南江、新兴江从南向北,分别在郁南县南江口和高要市的新江口流入西江。另外,还有黑河、建成河、罗镜河、围底河、泗纶河、集成河、共成河等28条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全市登记在册的中型水库12宗,小(一)型水库49宗、小(二)型水库159宗,总库容23295.19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总储量17.7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577毫米,实测年最大降雨为2620.8毫米。河流年均径流总量59.82亿立方米,过境客水2235亿立方米(含西江过境客水2227亿立方米)。因过境客水在我市的利用率很低,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径流资源不多。
全市78%—83%的降雨集中在4—9月份,由于雨量集中,山区易爆发山洪、丘陵地区涝积易成灾害,夏季台风暴雨破坏性较大,加上境内水土流失严重,河床升高,洪水冲刮力强,路途停留时间短和受西江洪水顶托,往往水灾为患。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季节降雨少,不少河流甚至出现断流。另外,我市各地降雨分布也不均匀,西南多,东北少,尤其是有些石灰岩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有“十年九旱”之称。
人口】 261.28万人
【民族】 云浮市少数民族人口8920人,族别29个(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资料),以散居为主,婚嫁、工作调动转入为多,人数较多的有壮族、苗族、蒙古族、侗族、瑶族等,主要分布在罗定市,人口比较集中的有罗定市加益镇双益、旺水两个村会。
2004年常住人口情况
单位:人
地区
总人口
总户数
男
女
非农业
人口
未落常
住人员
备注
合 计
2619639
741413
1368781
1250858
978797
35219
云城区
283221
82958
148024
135197
283221
1203
新兴县
451109
118954
229627
221482
157671
2315
郁南县
479016
139783
252926
226096
94918
0
云安县
308216
78946
158736
149480
76082
4866
罗定市
1098077
311222
579468
518526
366905
26835
2005年是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快速发展的一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和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构建和谐云浮总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协调服务,缓解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积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统筹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按2004年经济普查口径)2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2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72.24亿元,增长25.9 %;第三产业增加值64.82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7.31亿元,增长27.8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20.56 亿元,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222元,增长5.5%。
一、经济发展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05年,我市抗击西江百年一遇洪水取得胜利,农业在大灾之年夺得大丰收。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6.6%。粮食播种面积236.73万亩,总产量94.3万吨,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135个,增加20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增加了8个,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107.5亿元,带动农户17.9万户,户均增收4620元,比上年增加125元。石灰岩苦旱镇的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9家,其中新增8家;年销售收入4.2亿元,带动农户4687户。水果、蔬菜、花卉、蚕桑、药材等经济作物大面积丰收,畜牧、水产养殖业有较大发展。新建了罗定粤西泷州农产品交易中心(首期),举办了全市首届农产品交易会,新签了一批农林项目,投资额 8.1亿元。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成续显著,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5.21万亩,占年计划141.6%。有两个县(市)被推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后劲增强。
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230亿元(按2004年经济普查口径),增长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4.05亿元,增长28%。实现销售产值150.8亿元,增长28.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9.5% ,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力、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纺织、机械、电子、电池和凉果加工等产业继续集群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加快形成,其中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了65.3%和55.2%,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亮点。
项目建设势头较好。全市新上项目413个,投资总额为70.4亿元。其中2006年3月份前能投产规模以上企业133个,投资总额47.75亿元,可新增工业总产值70亿元。
项目储备增加。各种经贸、外经贸活动共签订经济合同、协议项目共88个,金额107.6亿元。驻珠三角联络处共引进项目19宗,投资额1.21亿美元。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取得较大成效,与佛山市共建都杨和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中新成工业园已动工建设。
推进云浮电厂三期、华润(云浮)电厂、抽水蓄能电站、粤泷电厂二期、云安电厂(A厂)、享达利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厂等重大能源项目的立项工作,启动了争取内河核电项目的相关工作。
(三)外经贸工作有新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市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6家,另有21个项目增资扩产。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4683.8万美元,增长28.7%;实际吸收外资金额3802.8万美元,增长79.6%。外贸进出口总额7.3亿美元,增长21.7%,其中出口总额4.31亿美元,增长23.1%。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04个,增加了14个。开通了云浮至深圳华南公共驳船快线,大大降低了进出口货物运输成本。
(四)县域、镇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有较大提高。云安、郁南、新兴和罗定市的财政综合增长率分别排在全省67个县(市)第4 位、第7 位、第 9位和第36位。全市镇(街)抓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镇域在建规模以上企业120多个,已成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增长点。
2005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45882户,增长12.1%,其中个体工商户44297户,增长11.8%,私营企业1585户,增长22.5%。个体从业人员9.86万人,增长17.2%,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3.45万人,增长17.8 %。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13.05亿元,同比增长18%,民营企业注册资金32.14亿元,同比增长29.5%。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达到56家,新增20 家。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工业产值和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市的60%和70%以上。
(五)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消费市场持续畅旺。
全市新增在建商贸服务业项目55个,总投资11.6亿元。全年接待旅客人数205.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6亿元,增长11.84%。房地产开发增加,并以小区建设为主体。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7.4亿元,比年初增长14.22%;贷款余额97.1亿元,比年初有所增长;市外金融机构向我市企业发放贷款22.2亿元。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活跃。城乡消费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17.8%。保险业、证券业稳健运行,电信、邮政和中介等业务稳步增长。
(六)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理想。
广梧高速公路二期控制性工程已动工,主体工程已获批复,已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建成了总长7.14公里的新世纪大道。水毁公路已全面修复,国省道、通镇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改造加快,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改造575公里。四围塘和都杨码头的前期工作继续推进。
全市共投入3.6亿元兴建和改造了一批水利工程。13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36宗水毁水利工程,以及61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紧进行。
市党校、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中级法院审判大楼、金山大道、三河洲小区,以及河滨西路立面改造等主要城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市区和各县城新建了一批城区主干道,大力度进行城市美化绿化;中心镇规划修编全面完成,151个在建项目,累计已完成投资13.86亿元,品位进一步提升。
(七)财税收入快速增长,政府财力逐步增强。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3亿元、增长24.7%。;支出23. 9亿元,增长20.5%。国税收入9.94亿元,增长21.4%;地税收入8.65亿元,增长24.6%。财政综合增长率排全省第4位。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改革,财政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强。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工作顺利开展,已有两家企业完成上市辅导期工作。成立了我市首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全市追收地方金融资产当年收回3254万元。成功盘活东街市场等国有资产,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国有企业纳税增长8.4%。
二、社会发展情况
(一)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规章,进一步规范政府运作。共制订实施规范性文件28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2件。有形建筑市场和有形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工程招标项目66宗,中标价2.29亿元,节约2639.13 万元。经营性用地和采矿权有偿出让全部实行公开交易。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招标采购药品1.27亿元,向群众让利2989万元;采购医疗设备2413.68万元,节约311.36万元。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纠正了违规行为。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件总数42521件。设立了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积极查处公路“三乱”行为,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行为6宗。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规案件 1779宗。考核认定了179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督,严厉打击了虚假违法广告和传销活动,整治了“黑网吧”等场所,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各项改革稳妥推进。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免征了农业税。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额拨款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实施部门预算,统一了公务员岗位津贴。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财政性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住房公积金归集和管理进一步完善。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城市公用事业和社区管理改革等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全市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共收社保费36752万元,增加1290万元。社保基金当期结余8349万元,历年累计结余6.26亿元。社保待遇有所提高,并按时足额发放,业务流程逐步规范。市、县两级劳动力市场实现与省联网,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就业岗位3.3万个。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巩固提高。2005全市参加新型合作医疗A档159.49万人,覆盖率为82.9%,排省内地级以上市前列;B档128.5万人,覆盖率为66.8% 。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助42693人次,合作医疗救助基金救助947人次。 完成了2006年度新型合作医疗的发动缴费工作,参加合作医疗164.5万人,覆盖率为91.4%。
继续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款对城乡贫困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技能培训。选送560人免费就读省、市技工学校接受学历教育;选送了66 名贫困户子女到省级技工学校勤工俭学培训班学习。全年举办农科知识讲座和短期技能培训班,参加人数分别为2.3万多人次。有23082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政策。
(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全市新动工改造贫困户危房2408户,累计已达2991户。省、市、县330多个机关部门挂钩扶持300多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落实资金1980万元,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村委会新增52个。全市享受“低保”救济58007人,增加19957人,“低保”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22‰,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五保供养人数为15304人,增加了4753人。扩建改造了19间列入省“千间敬老福星工程”的敬老院。完成51所山区老区小学残危教学楼的改造。在全省率先解决了18万农民的饮水难问题,523户西江特大洪水房屋“全倒户”己全部重建了新居,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灾民得到妥善安置。完成16条水库移民村住房改造和食水工程建设任务。全市新建了300条生态文明村。23项西江水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开展,重污染企业全部实行在线监控,城区降尘量下降,已连续三年控制在省的标准以内。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专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残疾人康复受惠面进一步扩大。
(五)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组织实施了打击“双抢”、“双盗”和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恶性案件大幅度下降。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01宗,增加了289宗;打掉犯罪集团116个;命案破案率为91.9%,排全省及三类地区首位。全市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636件。落实领导信访包案责任制,完成省交办信访案件37宗、本市立案案件53宗;市县两级领导包案261宗,已办结249宗。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医药市场和学校的食品卫生得到有效整治。
(六)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新成立了华南理工大学云浮研究院。加大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增加了一批工程中心、技术创新专业镇、民营科技企业等创新载体。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保障得到了加强。
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所有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程,中学和中心小学装备了计算机室,并与互联网接通,开通了全市基础教育信息网。新建、扩建高中学校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增加学位5800个。高考取得历年最好成绩,上省专科A线人数增加了17%。大、中专、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组建了市技工学校,全市职业招生人数11684人,比上年增加13.1%。市职业技术学校筹建工作正在进行。
文化、体育等事业有新进步。相继建成健身广场等一批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城乡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举办了多场高品位文艺演出活动。《云浮市志》编修工作进展顺利,已有7部部门志编成出版。广播电视建成市至各县(市)光纤干线,实现了全市联网,部分县(市、区)实现了县(区)至镇的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参加第十届全运会获金牌1枚、银牌1枚、5项第4名;已取得计入省十二运金牌17枚,其中新增8.5枚。我市籍运动员苏丽慧参加全国、亚洲及世界级比赛,分别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女子曲棍球队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勇夺冠军。成功举办全市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
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市和各县(市、区)的疾控中心全面动工、改造了各地定点医院的传染病区,防控了非典、禽流情、狂犬病等疫情。加大了药品食品卫生监督和整治的力度,严厉打击了无牌无证行医等非法行医行为,医疗市场进一步规范。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工作得到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人口出生率10.98‰、人口自然增长率5.6‰,均完成省下达任务。实行了“节育奖”制度。加大国土资源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创建双拥先进市(县、区)工作有新进展。支援部队建设、安置退役士兵、解决随军家属就业,以及人防工程规划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按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和“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此外,物价、粮食、人事、民族、宗教、档案、武装、民兵预备役、信息产业、外事、侨务、台务、口岸、消防、保密、新闻出版、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工商联、文联、侨联、社科联、气象、经济发展研究以及驻外机构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9. 狮城——新加坡的资料
新加坡于1990年全面开放
地理: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通讯和旅游中心。它位于赤道以北 136.8公里,东经 103° 38′至东经 104°6′,北纬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岛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约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平方公里。本岛以外的其余岛屿,较大的有德光岛(24.4平方公里),乌敏岛(10.2平方公里)和圣淘沙岛(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过一条长堤及一座大桥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群岛的主岛也仅有一水之隔。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行即可抵达新加坡。
人口:新加坡有400万人口,其中77%是华人,14%是马来人,8%是印度人,1%是欧亚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马来渔民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但自从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来到并建立英国贸易中转站后,新加坡逐渐成为一块吸铁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移民和商人。为了给他们自己和家人寻觅更好的生活,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中东来到这里。尽管异族通婚早就开始了,但各个种族在融入新加坡这个整体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民族: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宗教:新加坡的多民族决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筑各式各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圆顶、哥特式教堂尖顶、带有神秘神像的兴都教寺庙以及中国寺庙。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犹太教以及拜火教。
誉称:狮城、购物天堂、花园城市
10.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给你发个我们这基层党建的调研报告,你可以参考下(我们内部的,地名我隐去了,你需要仔细修改下。)
XXX关于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
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在盟委的领导下,XX地区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机制载体创新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管理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XX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XXX现有基层党组织66个,其中,基层党委6个,分别为哈拉盖图农牧场党委、乌拉盖牧场党委、贺斯格乌拉牧场党委、巴音胡硕镇党委、公安党委和机关党委,有党总支3个,党支部57个。有党员1079名,其中,农牧民党员85名。
(二)今年以来党建工作总体进展情况
按照全盟“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提升年”主题活动的要求,以落实先进性教育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双链双推”、国有企业“五个一”、“三创一落实”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以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为核心,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教育培训上,XX地区党委从中心组学习入手,健全了学习培训、理论研究、缺席补课等制度,坚持每月安排两个集中学习日,安排专人备课,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表率。在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上,出台了《XXX干部教育培训办法》、《XXX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制度,并实行“一人一档”,引入考学、评学制度。同时,每年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专项培训经费,用于对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全方位培训,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干部走出去,参与招商引资,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多角度提高干部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近两年以来,XX地区先后组织60余人次,分别赴江苏华西、霍林郭勒市进行了学习考察,选派2名年轻科级后备干部到沈阳、温州进行为期一年的驻地招商。培训中,注重发挥党校为主体,组织、宣传、党校、就业、涉农涉牧部门多方参与的培训资源。年内,投入资金建成了藏书万册、面向全社会公开的图书阅览室和占地200平米的党员教育培训阵地;邀请区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5期,培训党员干部540人次;组织巡回宣讲15场次,培训1500余人次。
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力度,改进了干部初始提名方式,年初,在XX地区范围内,首次采取不定向全员民主推荐形式提名科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并通过公开选拔形式选拔科级领导和后备干部,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做到了多渠道选贤任能。同时,通过实施县处级领导、直属科局、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基层制度,强化领导干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能力,通过落实日常跟踪考核,建立实绩登记簿制度等,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整体转变。
二是以机制载体创新为目标,全面加强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继续推行处级领导联系社区机关责任制和党建工作分析通报问责制,加大对城镇党建的帮扶指导力度。年内,将社区的办公经费由原来每年的3000元提高到5000元,将社区人员工资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并适当提高了社区人员在计生、就业保障服务方面的补助。为社区全部配备了电视、电脑、VCD等设备,通过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服务承诺、党员挂牌服务等一系列制度,强化了社区党支部的服务功能。同时,在2004年已实现每个社区200平米活动阵地的基础上,今年又为努日音化社区新建总面积750平方米的三层街面楼房。为具备条件的社区全部开通了远程教育,并利用网络举办远程培训7次,培训党员干部400余人次。机关党建工作主要以“三创一落实”活动为抓手,按照年初有目标、年终有结果的要求,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方面,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XX地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找”调查摸底工作,并采取“挂、靠、联、派、建”的方式,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年内,对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7个经济实体选派了13名党建指导员,并明确9名处级领导为联络员,负责指导、协调党务工作。对在XX地区周边的企业,如大青山肉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与经济局成立联合支部形式进行管理。对党员数量较多的锡林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初进行了摸底排查后,出台了组建党委工作方案。拟通过选举方式在该企业组建一级党委。预计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均可组建党组织。
三是以推动“两转双赢”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党建工作。结合镇、嘎查村班子换届工作,有计划地配强配齐了基层领导班子。在镇一级领导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配备35岁以下年龄干部2名。在嘎查村班子换届中,注重将“三向”培养对象选入班子,嘎查村党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0岁,较上届下降1岁,“两委”班子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名,占班子总数的72%。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配备率达到100%。注重基层阵地的改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今年投入10万元启动了乌兰哈达阵地建设,并通过财政预算10万元用于远程教育的前期投入。同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待遇,将嘎查村干部工资由每月200元提高到400元,办公经费由每年5000元提高到20000元,实行按季度拨付。每年还安排基层干部不少于两次的外出考察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今年4月,组织部分嘎查村干部赴通辽、吉林等地就日光温室、暖棚建设等进行了学习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与相关地区签订了5.8万只鹅雏的购买合同,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成功引进西门塔尔牛196头。至目前,嘎查村农牧民共投资266万元,引进西门塔尔牛458头、大鹅64000只,有力地推动和加快了走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养殖业的步伐。
注重强化农牧区党建的典型引导作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XX地区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统一规划、管理。今年以来,XX地区围绕服务大项目、黄牛改良、乌羊提纯复壮、生态移民等内容,选树典型示范户46户,捆绑投入扶持资金480万余元,并通过观摩互访、座谈交流及印发宣传册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在典型的带动下,目前,XX地区已有540名农牧民成功实现了转移或转产。
(三)党建工作问责制履行情况
深入落实旗县市(区)党委有关领导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目标,实行XX地区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场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嘎查村、分场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三级党组织”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完善了XX地区、场镇两级基层党委主要领导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目标,将责任目标细化、量化、逐级分解到相关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建立了处级领导、直属科局联系嘎查村、分场制度。目前,XX地区9名党政领导、32个直属科局及10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在9个嘎查村和16个牧业支部都建立了帮扶联系点。同时,健全和完善了领导小组例会、问责汇报、分析调研以及联席会议等制度。至目前,XX地区党委书记先后主持召开2次党委会、3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基层党建汇报会议,专题听取了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提升年、嘎查村活动阵地利用、基层领导班子教育培训管理、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汇报。并就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和经费等问题,形成了专题纪要,对近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此同时,建立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党委定期问责,组织部经常督查和场镇党委日常督促的逐级督查责任制,每年由XX地区党委组织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督查不少于4次。结合实绩考核和基层组织建设半年汇报,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点评。各基层党委结合推进重点工作,对所属嘎查村、分场进行日常督促。通过逐级督查,掌握实情,寻找差距,督促推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
二、当前XX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年龄老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本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党建与经济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合促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仍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
三是国营农牧场党建一直列入城镇党建工作范畴,按照城镇党建模式管理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上级对口资金来源极少。四是随着草牧场“双权一制”的落实,农牧民居住高度分散,如何提高活动阵地利用率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对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按照盟委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好党建责任制的落实,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为目标,强化党建机制载体创新,全面推动XX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XX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有效推进XX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在抓任务落实上,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机制,按照年初责任状,严格落实目标、分析、问责、通报四项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例会、联席会议的作用,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人员、经费、场地等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二是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在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嘎查领导班子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现场交流等多种途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政治、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尤其要注重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同时,采取公开选聘方式,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聘用工作,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三是在基度。年内,力争高标准完成努日音化社区和乌兰哈达阵地建设,并配备配齐各项设施,解决“有场地办事”的问题。对国营农牧场党组织,在切实抓好目标任务落实的同时,多方争取筹措资金,着力解决活动阵地缺乏和阵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并逐步理顺所属关系,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在机关党建方面,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力落实四个长效性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和党建意识,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