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招商引资
㈠ 王军的任免信息
2015年03月06日,克拉玛依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会议经过表决:决定接受王军辞去市政府副市长职务的请求。
2015年02月15日下午,克拉玛依市政府召开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地方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常态下全市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发展工作。市委常委王军主持会议。
㈡ 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前景如何
克拉玛依是一座工业城市,是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而形成和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业城市。从这个城市诞生之日起,她就是一个走在新中国工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先行者。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克拉玛依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由工业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重大转折——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摆在了她面前。
面对新的时代课题,克拉玛依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崭新的发展战略:打造一个以石油石化经济为主导,现代农业、旅游业、第三产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在做大做强做精石油石化产业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水土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启动农业综合开发和旅游业开发,逐步形成以石油石化经济为主导,现代化农业、旅游业、新兴第三产业等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建设新疆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北疆区域中心城市,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在新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世纪的“克拉玛依战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显示了克拉玛依追求和谐发展的大智慧。
克拉玛依是一个靠资源起家的城市,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克拉玛依已经形成了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化下游产品加工为一体,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较为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可以说,克拉玛依的发展,是我国工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它的历史和现实优势。克拉玛依提出,到2010年力争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基本形成现代化大油气田格局;到2015年力争实现年产原油1500万吨以上、天然气100亿立方米,实现大油田向大油气田转变的历史性跨越。这样的发展目标,完全符合克拉玛依的实际。在此基础上,克拉玛依提出要在成为国家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基础上,整体带动石化下游产业、石化关联产业及与之配套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的战略目标,超前规划并启动了克拉玛依石油石化工业园区建设,投入巨资,加快石化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园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为克拉玛依石油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这是一座现代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城市。它不仅包括工业现代化,还包括农业、服务业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城市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村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各项社会事业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现代化……在发展石油石化主导产业的同时,克拉玛依提出了以改善荒漠生态环境为主,按照资源充分利用、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模式,发展以林草业为主的生态节水农业、种植业、养牛业、特种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高科技、现代化农业的思路,通过滚动开发和招商引资,建立了“开发区管委会+专家+农户”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克拉玛依把旅游业确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并明确了将克拉玛依市建成以石油文化、干旱区荒漠景观为旅游资源依托,以魔鬼城、石油城、荒漠自然保护区、观光农业等为主导产品,具有新疆西部特色的旅游区的定位。这样一种发展思路,避免了产业格局的单一,有利于各个产业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克拉玛依走向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丰富了城市的内涵,提升了城市的品质。
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今天,资源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拓展。石油、天然气、土地、水等有形资源是宝贵的资源,而文化、品牌、特色、生活方式等无形资源,同样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有形资源总是有限的,而无形资源的潜力却是无穷的。新世纪的“克拉玛依战略”,正是把有形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结合了起来,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发展的内涵之中,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了“油城”人的发展理性与智慧。
新世纪的“克拉玛依战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克拉玛依率先奔向全面现代化的崭新构想,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完成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需要克拉玛依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更需要调动和利用各个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需要以非凡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善于借势、借力,形成合力,推进这一伟大进程。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克拉玛依近年来把招商引资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投入巨大财力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公用服务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在这次 “克拉玛依——2008投资环境与合作项目推介会”上,广大客商踊跃投资的实际行动,正是对克拉玛依发展思路的一种充分肯定,同时也展现了广大客商对克拉玛依未来发展的信心。
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
㈢ 新疆克拉玛依要建国际汽车城吗
克拉玛依国际汽车城将拔地而起
投资57亿 预计8至10年建成
预计未来8至10年内,一座集“汽车相关服务、旅游、娱乐、休闲、低碳社区”为一体的现代汽车城将拔地而起并投入运营。
6月18日,克拉玛依富国国际汽车城开发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国际汽车城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国际汽车城预计10年基本建成
克拉玛依国际汽车城项目由富国国际(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占地面积71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占地26.41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亿元,要建品牌4S公园一部分、机电市场、汽修汽配市场、物流仓储中心等。
据克拉玛依富国国际汽车城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王卓渊介绍,该汽车城位于市中心城区环城东路、石化大道、217国道及胜利路围合区域,是今年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汽车城项目共分五期建设,包括以汽车服务为主导的品牌4S区、公交集散维修养护中心、汽车休闲娱乐区、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培训中心、商业配套设施、湿地生态公园和生态住宅区等,预计10年左右基本建成。
产业示范城面向国内外市场
据了解,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迎宾路以西现有一个汽车销售4S区域,区域内集中了十余家中端大众汽车品牌。
自2011年起,有部分高端汽车品牌提出在克拉玛依市设立销售中心的想法,销售客户将面向我国西北及中亚地区。但是,由于克拉玛依市现有的汽车销售4S区域仅能提供汽车销售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高端汽车品牌设立销售中心的想法。
为拓展克拉玛依市汽车展销及后续服务相关产业链,提升城市商业、文化、旅游等服务功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克拉玛依市规划部门邀请了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参照阿联酋阿布扎比汽车世界以及沈阳高力汽博城的成功案例,为我市设计了《汽车城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今年初,该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了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并将该汽车城定位为国际汽车服务产业示范城,汽车城将为顾客提供新车展示、展销、金融商业、保险、汽车美容等一站式服务。
同时,该汽车城具有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集聚国际品牌服务企业,融汇国际规划开发理念三大特质,并将以汽车展销为核心产业,重点发展汽修汽配、专业服务、文化旅游以及生态休闲四大产业。
汽车相关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大
王卓渊说,现在,汽车消费正成为与房地产消费并驾齐驱的一大消费产业,而克拉玛依经济实力较强且地处新疆北疆地区核心位置,目前无论私家车的增长速度还是人均拥有汽车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这几年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长,克拉玛依汽修汽配及机电市场也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王卓渊表示,目前由于受软硬件设施及服务的限制,汽车产业的提升受到很大的限制,正是看到这些发展潜力及优势,富国集团最终决定在克拉玛依投资,全力打造国际汽车城
㈣ 谁给我找一个:寻找克拉玛依石油发展史、家乡变化史等并撰写成演讲稿的作文~~谢谢,急啊!
克拉玛依:世纪油田的百年梦想
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特有问题,随着国务院日前通过的《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变得迫切起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持续发展的问题,正在被许多资源尚充沛城市当做未来发展的首要选择。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资源型城市390座,其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
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名字来自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它也是我国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新疆克拉玛依市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据了解,自2002年建成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5年多来,克拉玛依油田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3.7亿吨、273.8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6249.6万吨、天然气143.2亿立方米;累计加工原油4339.1万吨、生产乙烯132.8万吨。
截至2007年12月24日,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197.4万吨,实现了连续27年增长。
然而,历经半个多世纪开发,作为初期开发主力的砾岩油藏已进入高采出程度和中高含水的开发阶段,老区原油产量递减逐年加快,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此,新疆油田公司于2007年初开始实施“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工程”,以保证原油产量连续增长。勘探难、储量不足,开发难、稳产不易等问题日渐突出。
石油,作为克拉玛依市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结构中长期保持着“一产独大”的地位,从而导致关于“油尽城亡”的集体忧患和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探讨、实践始终不曾停歇。再丰富的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届时,30余万人口的城市要何去何从,油城人在寻找答案。
不可复制的“一产独大”
当资源枯竭后,一座城市的往昔辉煌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沉重的包袱,摆脱发展困境成为难堪的抉择。这一窘境成为所有资源型城市的镜鉴。
新疆是中国石油资源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资料显示,新疆蕴藏着209亿吨石油资源和近1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均占中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1/4左右。2006年,新疆提出到2010年力争油气当量达到6000万吨的目标,加上哈萨克斯坦每年输送的2000万吨原油,将新疆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产油省区。2007年9月,中央为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确立了新目标,到2020年将新疆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
第二产业“一产独大”,在第二产业中又是石油石化产业“一产独大”,这是克拉玛依的经济特色,但也不难看出其中蕴藏的风险。
克拉玛依市副市长赵武生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源型城市无法回避能否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然而克拉玛依的“一产独大”有其特殊性和现实要求。据国家组织的资源评价表明,准噶尔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当量为100亿吨。目前盆地的石油探明率约为1/4,天然气探明率不到1/30。现在一年采出的油气当量约为1500万吨,如果将来每年采出2000万吨,那么100年才20亿吨,即使考虑到勘探、开发等技术因素,从100亿吨资源量中开采出1/5还是比较客观的。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准噶尔盆地还蕴藏着大量的煤层气,目前新疆油田公司正着手准备煤层气的开采。“所以就目前探明储量看,克拉玛依油田还可以再活100年。”
不同资源造成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除了自身的勘探开采,克拉玛依还利用了哈萨克斯坦产的原油,将之输送到独山子炼油厂。凭借着强大的炼化能力和技术,克拉玛依不仅用克拉玛依油田的油,将来还可以用塔里木油田的油,中亚五国的油,俄罗斯的油……
“把克拉玛依迅速建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油石化基地,这是落实中央把新疆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目标的具体体现。”赵武生说。只有建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石化基地,才能占领产业制高点,集聚其他地方的油气、资金、人才和技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可能了。
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价值
资源型城市基于自身状况,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调整结构,通过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主要有优势延伸、优势互补、优势组合等几种模式。其中优势延伸模式是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现有产业优势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势。克拉玛依走的正是一条多元发展、适度开发、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价值的发展之路。
赵武生认为,资源型城市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资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初期要利用石油、天然气,将来可利用的资源除了石油、天然气,还有就是靠石油石化产业聚集起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石油石化产业的附加值高,石油石化产业的蛋糕做得越大、越好,其他产业的发展条件就越优,城市经济发展才会越来越健康。
持多元化发展战略,同时鼓励其他非矿产业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已成为广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共识。有专家认为,目前最现实的做法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即延长资源产品的深加工链,拉长资源产业链条,油城应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及石化产品深加工业。
200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曾表示,新疆正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构筑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新疆能源战略基地建设将为建成全国重要能源战略基地打下良好基础。未来5年,新疆将最大限度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推动新疆石油化学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建设新疆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塔里木和吐哈四大石化基地。
“十一五”期间,克拉玛依将积极实施“121工程”,即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亿吨、新建原油生产能力200万吨,油田老区自然递减降低1个百分点,到2010年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探明率达到25.73%,天然气资源探明率达到8.03%。克拉玛依市市长徐卫喜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目标就是创建世纪油田,承担起中国石油发展西部最现实的战略接替区的责任。
延伸石油石化产业链
从2002年至2006年,克拉玛依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8%,经济总量继续位居自治区各地州市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4.4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9.6万元,连续位居全国各城市前列。
著名的《克拉玛依之歌》歌词中描绘的人迹罕至的荒凉贫瘠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克拉玛依市已经成为一座矗立在戈壁滩上的繁荣城市,正在建设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油石化基地。
如果说准噶尔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给克拉玛依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一道相对稳固的保障,那么以雄厚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大规模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使克拉玛依由特大型石油石化基地向特大型能源基地转化,则为油城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新疆煤炭预测储量为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资源相当丰富。2006年,全疆煤炭产量仅为4300万吨,煤炭探明率很低,开发潜力巨大。而克拉玛依西边的塔城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资源量为2082.75亿吨,其中埋深不足600米的资源量有367.64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3.3亿吨。
2003年底,克拉玛依石化园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并全方位开展了石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全市累计新建地方石化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约27.3亿元,目前到位资金近18.7亿元。园区的发展为延伸石油石化产业链,做强做大精细化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县是自治区三大盐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湖盐资源,已探明的储量为18.4亿吨。依托周边资源优势,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思路更加明晰——今后,克拉玛依市将建成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在进一步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及其下游项目。
据赵武生介绍,2007年年初克拉玛依市已就共同发展煤、盐化工产业问题与塔城地区达成框架协议。在年初召开的市政府全体会议上,明确把煤、盐化工产业列为该市可持续发展的接续产业。
为此,克拉玛依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即力争2020年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克拉玛依建设成新疆重点新型工业化城市;确保油田原油产量规模继续位居中石油前列、西部第一等;本世纪头20年中的前10年打牢基础,后10年加快发展。
为了实现宏伟目标,克拉玛依重点突出了石化下游产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接续位置:为正在建设的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依托克拉玛依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油、气、煤、盐等特色优势资源,独山子石化、克拉玛依石化大扩建的聚集效应,以及石化大项目提供的原料、技术、设备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综合石化产业,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石化产业链,全力打造聚集程度高、专业分工配套、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
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不仅解决了世纪油田的存续和发展问题,也为油城克拉玛依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奠定了基础。(张林)
㈤ 新疆有那些城市!拜托各位大神
新疆 地级市: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县级市: 新疆吐鲁番市 新疆哈密市 新疆昌吉市 新疆阜康市 新疆米泉市 新疆博乐市 新疆库尔勒市 新疆阿克苏市 新疆阿图什市 新疆喀什市 新疆和田市 新疆奎屯市 新疆伊宁市 新疆塔城市 新疆乌苏市 新疆阿勒泰市 新疆石河子市 新疆阿拉尔市
㈥ 土地资源管理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自治区国土总面积16648.97万公顷(24.97亿亩)。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5 年末各类土地面积为:农用地6306.07 万公顷(9.4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88%;建设用地122.07万公顷(1831.0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3%;未利用地10220.83万公顷(15.33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39%。
与2000年相比,农用地面积增加11.28万公顷(169.22万亩),建设用地增加10.20万公顷(152.97万亩),土地利用率较2000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自治区2005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对比情况见表2-1。自治区2005年底土地利用现状构成见图2-1。
图2-1 2005年低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图
表2-1 2005年与2000年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对比情况表 单位:万公顷
二、耕地增减变动情况
“十五”期间,全区共计增加耕地18.17 万公顷(272.49 万亩)。增加来源为:土地整理 4045.91 公顷(6.07 万亩),开发10.81万公顷(162.08 万亩),复垦2040.37 公顷(3.06 万亩);农业结构调整6.75 万公顷(101.28 万亩)。自治区“十五”期间各年耕地增加情况见图2-2。
“十五”期间,全区共计减少耕地28.23 万公顷(423.40 万亩)。减少的原因:建设占用1.19 万公顷(17.80 万亩),生态退耕14.45 万公顷(216.73 万亩),农业结构调整 12.16 万公顷(182.47万亩),自然灾害损毁及其他4287.91 公顷(6.43 万亩)。自治区“十五”期间各年耕地减少情况见图2-3。耕地减少构成见图2-4。
图2-2“十五”期间自治区各年耕地增加情况对比图
“十五”期间,全区耕地净减少10.06万公顷(150.97万亩)。不考虑农业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占用耕地,全区耕地应增加15.95万公顷(248.23 万亩)。自治区“十五”期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见表2-2、图2-5。
三、基本农田保护
“十五”期间,我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令及规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力度逐年加大。
图2-3“十五”期间自治区各年耕地减少情况图
图2-4“十五”期间自治区耕地减少构成图
落实最严格的保护耕地制度,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积极促进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了自治区《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管理办法》、《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
表2-2“十五”期间自治区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表
图2-5“十五”期间自治区耕地变动情况图
认真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基本情况为:全区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342.58 万公顷(5138.7 万亩),实际划定基本农田面积为352.78万公顷(5291.7万亩)。共划定基本农田12.37 万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3.45 万个,有922 个乡镇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档案。截至2005年底,全区基本农田实际保护面积353.26万公顷(5298.90 万亩),保护率达到了86.94%。2005 年底自治区基本农田面积分布概况见图2-6。
图2-6 2005年底自治区基本农田面积分布图
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十五”期间,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区利用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开发整理土地增加耕地11.41万公顷(171.21万亩),为全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为全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争取国家土地开发整理投资项目和自治区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共79个,项目资金总预算3.21 亿元,建设规模2.61 万公顷(39.09万亩),新增耕地9498公顷(14.25万亩)。其中,于2005年启动了伊犁河谷南岸干渠灌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先导工程。
(一)国家和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安排及管理情况
(1)“十五”期间,争取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2个(含2000年2个项目),建设规模1.63万公顷(24.52万亩),规划新增耕地6629公顷(9.94万亩),下达项目资金预算2.06亿元(见附表4)。
(2)2003年,启动使用自治区收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截至2005 年底,自治区批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7 个,建设规模9712.2 公顷(14.57 万亩),规划新增耕地2869.1 公顷(4.30 万亩),下达项目资金预算1.15 亿元(见附表4)。
(3)为严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组织有自治区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及新疆大学等部门专家组成的检查组,分期对施工的项目进行实地检查。
(二)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先导工程实施情况
为落实国家《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 〈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5〕 104号文),组织编制了《伊犁河谷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申报了伊犁河谷南岸干渠灌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先导工程,建设总规模2.51 万公顷(37.61 万亩),项目预算5.08亿元。2005年,启动了先导工程的前期工作。
五、建设用地审批
“十五”期间,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了用地预审和报批服务,保障了新农村建设用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其中,奎—赛高等级公路、“西气东输(新疆段)”、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精伊霍铁路、克拉玛依、库尔勒及那拉提机场建设,吉林台一级电站、恰甫其海水利枢纽、“500水库”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报经国务院批准。全区共批准建设用地6.19万公顷(92.87万亩),其中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1.85 万公顷(27.71 万亩),农用地中耕地 9633.46 公顷(14.45万亩),农用地转用量和占用耕地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内。“十五”期间自治区农用地转用计划执行情况见表2-3。
表2-3“十五”期间自治区农用地转用计划执行情况
在批准用地中:
(1)国务院批准用地3.29万公顷(49.40万亩),其中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1.07 万公顷(16.01 万亩),转用的农用地中耕地5467.27公顷(8.20万亩);
(2)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用地2.90万公顷(43.47万亩),其中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7807.92 公顷(11.71 万亩),转用的农用地中耕地4199.16公顷(6.25万亩)。自治区“十五”期间建设用地审批情况见表2-4。
表2-4“十五”期间自治区建设用地审批情况表 单位:公顷
在建设用地审批中,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强度以及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控制建设项目用地面积。与此同时,为减少建设用地对耕地占用的压力,对建设用地实行分类管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提高了建设用地的集约化水平和有效供给能力。
六、土地征收工作
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健全征地程序的有关政策,规范征地范围和征地程序;认真落实“征用土地方案公告”、“征用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和征地听证制度,让农民有更多的知情权,防范征地中损害农民合法权益问题的发生。同时结合自治区实际,着手制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补偿标准;并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系,着手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使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得到有效保障。
“十五”期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征收集体土地3555.83 公顷(5.33万亩),征收总费用7.91 亿元,安置失地农民1.14 万人。其中2005年批准征地450.31公顷(6754.7亩),其中农用地312.91公顷。农用地中耕地224.65 公顷(3369.8 亩),征收总费用2.49亿元,安置失地农民3408人(见附表6)。
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
“十五”期间,自治区累计收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79 亿元。其中,上缴中央金库 9379.65 万元,自治区金库8564.85万元。见表2-5。
表2-5“十五”期间自治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情况表 单位:万元
八、土地市场
(一)加快推进土地有形市场的建设
遵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治区土地市场建设的通知》(新政发 〔2002〕 21号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与自治区监察厅共同协商确定乌鲁木齐市、昌吉市、伊宁市、库尔勒市等4个市作为土地有形市场的建设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土地有形市场的建设。截至2005 年底,全区有42 个市、县(市)、2 个口岸建立了土地交易大厅,见表2-6。有59个市、县(市)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见表2-7。
表2-6 自治区已建立土地交易大厅的市、县(口岸)名单
(二)加强土地资产管理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增强服务意识,支持自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十五”期间先后完成了自治区电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家大型企业重组改制的土地资产评估处置工作;完成了新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第一汽车厂等自治区区属企事业单位的土地资产处置和土地估价报告备案工作。
表2-7 自治区已建立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地州(市)、县(市、口岸)名单
“十五”期间,自治区区属改制企业处置土地资产共计49 家,涉及土地517宗,面积9470.2公顷(14.21万亩),涉及土地资产71.42 亿元,见表2-8。对盘活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土地资产效益,支持国有企业增资减负和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规范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2003年8月13日,成立了自治区土地估价师协会。2005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自治区土地估价行业管理的通知》(新国土资发 〔2005〕 123号),明确了土地估价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与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责分工,规范了土地估价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
表2-8“十五”期间自治区区属国有企业改制土地资产处置情况表
截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土地评估机构52个。其中,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业的 12 个,自治区范围内从业的 12 个,地(州、市)、县(市)范围内从业的28个。全区注册土地评估师255 名。见表2-9。
表2-9“十五”期间自治区土地评估机构及人员情况表
(四)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
为规范土地有偿使用管理行为,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 〈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 的通知》(新政发〔2001〕 43号),国土资源厅制定了《关于全疆部分城市协议租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租金标准的通知》(新国土资发 〔2002〕237号)和《关于做好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告的通知》(新国土资发 〔2005〕 248 号)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效地推进了自治区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
“十五”期间,全区共出让土地2.72 万宗,出让总面积1.36万公顷(20.42万亩),出让价款达87.02 亿元。为贯彻《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推进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先后出台了《自治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实施细则》(新国土资发〔2002〕 104号)、《自治区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监督管理办法》(新国土资发 〔2005〕 165 号)等文件,进一步规范管理土地市场行为,极大地加大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力度,其中,2003~2005 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共出让土地2738宗,出让面积1621.97公顷(2.43万亩),出让价款30.99亿元,分别占同期出让总面积和总价款的 18.01%和 44%。见表2-10。
“十五”期间,随着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土地的需求强烈,土地出让面积逐年加大。其中,北疆地区土地出让面积6683.3公顷(10.02 万亩),占全疆的 49.1%;土地出让价款62.12亿元,占全疆的71.39%;“十五”期间,自治区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招、拍、挂”土地出让价款占土地出让总价款的比例由2003 年的40.2%提高到2005 年50%,提高了9.8 个百分点。其中,北疆地区土地“招、拍、挂”出让面积794.7 公顷,占此期间全疆土地出让面积的49%,土地“招、拍、挂”出让价款 19.95 亿元,占此期间全疆土地出让价款的64.4%(见附表7)。“十五”期间,土地出让单位价格情况,见图2-7、图2-8。
表2-10“十五”期间自治区国有土地出让情况表
2003~2005 年国有土地出让中,工矿仓储用地占出让土地总面积的56.3%,商业服务用地占出让土地总面积的24%,出让住宅用地占出让土地总面积的18.4%。
2003~2005 年国有土地出让价款中,工矿仓储用地占出让土地总价款的28.8%,商业服务用地占出让土地总价款的41.7%,住宅用地占出让土地总价款的28.5%。2003~2005 年国有土地出让按用地类型分见表2-11,2003~2005年国有土地出让单价按用地类型分见图2-9。
图2-7“十五”期间自治区土地出让单位价格对比图
图2-8“十五”期间各地州市土地出让单位价格对比图
表2-11 2003~2005年自治区国有土地出让按用地类型分一览表
图2-9 2003~2005年自治区国有土地出让单价按用地类型分对比图
九、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
2003 年 2 月起,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自治区制订了《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方案》(新政办 〔2003〕 21号)和《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督查方案》(新国土资发 〔2003〕 76 号),对自治区的治理整顿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于2003 年5 月,分别在库尔勒市和奎屯市召开南、北疆片区会议,派出17 个督查组,分赴全疆14 个地(州、市)的60 多个县(市),对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于2003 年8 月下旬,配合国务院5 部委联合督查组对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7 个地州市的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进行了督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有效遏制了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
(2)对自治区原有33 个开发区(园区)进行清理,撤销14个开发区(园区),核减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面积共计9671.42 公顷(14.51 万亩),开发区(园区)用地管理逐步规范。
(3)对《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实施前遗留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清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了登记,并向社会公布了结果,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进一步规范。
(4)全区历年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费8194.8 万元,已于2004年底,全部补偿到位。
(5)2005年5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 〔2005〕 304 号文件,函告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通过国务院组织的验收。”国土资源部分5 批公告了我区通过审核的19个保留开发区。见表2-12。
表2-12 国土资源部审核的自治区各类开发区一览表
十、土地执法监察
“十五”期间,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坚持“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大宣传教育和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强化执法手段,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促使我区土地执法秩序进一步得到好转,立案查办、涉及土地和占用耕地的案件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通过两年开展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各种制约措施逐步完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使土地违法案件逐年减少。
“十五”期间,全区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859 件,涉及土地面积4275.9公顷(6.4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39 公顷(5085 亩)。拆除违法构筑物204.23 万平方米,收回土地900.44 公顷(1.35万亩),罚没款550.27万元。给予责任人党纪处分13 人,行政处分10人,刑事案件移交3 人,行政处罚2 人。对7 起典型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并公开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十五”期间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见附表8。2005年自治区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与2001年对比,见图2-10。
按照《自治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制度、规定的通知》(新国土资发 〔2001〕 85号)中动态巡查的要求,2003~2005 年,全区在动态巡查中发现土地违法2948 件,涉及土地面积4197.73 公顷(6.3万亩),其中耕地146.4公顷(2196亩),制止违法行为1892件,涉及土地面积2096.95 公顷(3.14 万亩),其中,耕地58.19公顷(872.8亩),罚没款1993.93万元。
十一、土地纠纷调解处理工作
截至2005年底,全区14个地州(市)和49个县(市)设有处理土地纠纷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26名,基本形成了从自治区到地(州、市)、县(市)三级纠纷调查处理机构网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人口的日益增长和土地供需矛盾的加剧,我区因开发引起的土地权属纠纷、征地纠纷和各类土地权属争议,呈现出增多的态势。各级土地纠纷调解处理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本着依法、公正、公平的原则,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2-10 2005年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与2001年对比图
(一)土地纠纷调处情况
“十五”期间,全区各级土地纠纷调处部门共调解、处理各类土地纠纷5585件,涉及土地面积达25.96 万公顷(389.5 万亩),其中,按调处方式分:调解3880 件,涉及土地面积7.02 万公顷(105.2万亩);处理1705件,涉及土地面积18.95 万公顷(284.2万亩)。调解处理的纠纷中,国有土地使用权争议2855件,占纠纷总数的 51.1%;集体土地使用权争议 2096 件,占纠纷总数的37.5%;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279 件,占纠纷总数的5%;国有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355件,占纠纷总数的6.1%。按土地纠纷类型划分:土地纠纷4610件,草场纠纷497件,林地纠纷27件,矿产纠纷23件,水域纠纷15件,其他纠纷413件。见表2-13及图2-11。
表2-13 自治区“十五”期间土地纠纷调解处理情况表 单位:件
图2-11“十五”期间自治区调处的土地纠纷构成图
(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国有土地的确权工作
“十五”期间,加大了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国有土地的确权划界工作的力度,根据《自治区关于对兵团单位的使用的国有土地进行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新证发 〔1995〕 84 号)和《自治区对兵团使用的国有土地进行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细则》(新政发 〔1996〕 111 号),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有利生产、协商解决”和“统一领导县(团)为单位,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为全面开展确权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0年4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确权做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自治区和兵团领导与各地州(市)及兵团各师领导签订了确权工作责任书,明确了责任,规定了完成工作的时限,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确权工作。截至2005 年年底,全区已完成156 个农牧团场的土地确权工作,占需确权农牧团场总数的89.6%。
十二、土地管理基础工作
(一)规范地籍管理工作
“十五”期间,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登记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住房用地登记发证办法》等规章及政策性文件,促进了地籍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1)土地使用权发证。“十五”期间,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16.99万本,为发证总数的36.7%;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42.1万本,为发证总数的46.1%;集体土地所有权初始登记发证4478 万本,为发证总数的55.9%;城镇住房用地发证39.3万本,发证率为 36.3%;国有农场土地调查确权登记率达83%。
(2)截至2005年底,完成了全区各县(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
(二)土地资源调查
(1)完成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坡耕地调查、沙化危害耕地调查等国土资源调查任务。
(2)截至2005 年底,克拉玛依市和25 个县(市)完成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见表2-14。
表2-14 自治区已完成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市、县名单
(3)截至 2005 年底,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51 个县(市)、霍尔果斯口岸、准东石油基地完成了城镇地籍调查工作。见表2-15。
(4)城镇闲置和空闲建设用地调查
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对城镇规划区范围内闲置和空闲存量建设用地进行了专项调查。截至2004 年底,全区闲置和空闲存量建设用地1074宗,面积4722.2 公顷(7.08 万亩),见附表8。为进一步分析全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制定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及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5)开展了乌鲁木齐市以及昌吉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喀什市4个重要城市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为政府建立国土资源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有40个县(市)利用卫星数据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开展了克拉玛依市土地利用数据库拓展应用试点工作。
表2-15 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市、县名单
(三)地价管理和农用地定级估价
截至2005年底,全区各县(市)都已完成了城镇基准地价的评估工作;有20个市、县(市)分别完成了城镇基准地价的更新和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开展,为加强土地市场价格的调控和管理,保护交易者和国家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制定地价管理政策与制度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理论依据。
(1)完成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市、县(市)有: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呼图壁县、库尔勒市、焉耆县、轮台县、奎屯市、尼勒克县、吐鲁番市、鄯善县、阿克苏市、库车县、新和县、阿瓦提县、喀什市。
(2)完成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的市、县(市)有:克拉玛依市、阜康市、乌苏市、哈密市、焉耆县、和硕县、和静县、喀什市、库尔勒市、鄯善县、米泉市、新源县、沙湾县、轮台县、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博湖县、玛纳斯县、阿克苏市。
㈦ 新疆塔城沙湾县邮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城地区 沙湾县 832100
沙湾县,是塔城地区的东大门,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归塔城地区管辖,东接石河子市,南依和静县,西邻奎屯市、独山子区,北连克拉玛依市。沙湾县辖区面积1.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6435人(2012年),由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30个民族组成,辖9镇、3乡、5个农牧林场和2个管理处,250个村队。
沙湾县先后荣获科技进步、文化体育、民政双拥等20多个国家级先进县称号,基层组织建设、招商引资、就业再就业等30多个自治区级先进县称号,蝉联八届自治区文明县、两届中国文明县城。
2013年,沙湾县完成生产总值112.3亿元,比2012年增长16.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2亿元,比2012年增长22.1%;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62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600元。
㈧ 2008年克拉玛依社会经济与人口特点
答:
一、综合
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六百亿元大关。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1亿元(现价,全口径,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01.5亿元,增长10.3 %,第三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4:91:8.6。
二、农业
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有关精神和我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民增收保持良好势头。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2.17亿元,下降7.1%;林业产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98.9%;畜牧业产值2.1亿元,增长18.4%;渔业产值652万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3亿元,下降22.2%。
全年各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860公顷,比上年下降7.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9公顷,增长4.5%;棉花播种面积8320公顷,下降12.4%;蔬菜播种面积174公顷,增长189%;瓜果类播种面积下降12.7%;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增长8.5%。
表一 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牲畜存出栏情况
单位:吨、万头、万只
指标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507 31.6
其中:小麦 124 -63
玉米 1383 70.7
棉花 13229 -12.4
蔬菜 6223 130.5
瓜果 4636 14.5
肉类 7826 14.8
禽蛋 920 9.7
牛奶 6022 14.8
水产品 660 4.4
牲畜存栏头数 13.67 6.1
其中:大畜 0.77 -1.3
猪 7.66 10.7
羊 5.26 2.3
牲畜出栏头数 12.28 5.7
由于上半年油价高位运行的惯性因素,加上我市中央驻市石油企业采取一系列增产措施,努力克服国际油价下跌的不利影响,石油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181.2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0.9亿元,比上年下降18.3 %;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0.2亿元,增长10.3%。产销衔接好,产销率为99.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原油产量1222.5万吨,天然气产量34.2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17.9%;乙烯产量25.9万吨,比上年增长8.1%;原油加工量944.8万吨,比上年增长6.8%。四大类产品产量累计653.9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其中汽油产量120.8万吨,比上年增长4.5%;柴油产量446.5万吨,比上年增长3.9%;煤油产量26.8万吨,比上年增长27.6%;润滑油产量59.7万吨,比上年增长2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实现利税390.2亿元,增长12.0%。
地方工业在石油、石化主业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政府加强对地方重点企业的扶持,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尤其是困难改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促进地方工业稳步增长与社会和谐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5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1%。产品销售率为96.5%,产销衔接较好。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利税7.4亿元,同比下降7.1%。
四、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减小。全年累计完成各项投资236.78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其中中央完成投资204.68亿元,比上年下降19.2%;地方投资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中央驻市企业投资下降是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已基本完工,全年投资额同比下降41.3%。
新疆油田公司第一个千亿立方米整装气田—克拉美丽气田竣工投产,成为继呼图壁气田、盆5气田、玛河气田之后建成投产的第四个整装气田。
招商引资快速发展。全市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05个,落实到位资金23.36亿元,增长16.5%,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3个。
房地产投资投资增幅上升明显。2008年是我市的“关注民生年”,为切实解决居民买房难的问题,政府加大了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力度,带动全市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3%。全市房屋建设施工面积11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竣工房屋面积3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0.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
全市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0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5.8%,竣工产值为32.75亿元,增长1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2.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5%;竣工房屋面积40.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3%。
五、邮电和旅游
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605.7万元,比上年增长10%。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3339万元,比上年增长8.3%。
表二 2008年邮政、电信业务量完成情况
单位:万件、万次、万元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国内函件 64 -5.9
包裹 7.2 4.3
特快专递 14.1 7.1
长途电话 2228.7 -10.8
邮政储蓄 79491 7.5
旅游经济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客源市场,游客接待量稳步增长,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年末我市有星级饭店19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9家、二星级6家),旅行社16家,初具接待规模的旅游景区16家,“农家乐”21家,度假村11家,冬季滑雪场4家、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6家,旅游餐饮住宿娱乐单位64家,旅游企业发展到157家,企业总量居全疆第二位;全年接待游客76.1万人次,增长13%;旅游总收入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世界魔鬼城顺利通过自治区的初检和国家的验收,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接待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依托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坚持生态农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推进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完善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和增幅再创新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提高3.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3%。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个百分点。市场热点商品继续旺销,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零售情况看,吃、穿、用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2%、20.2%和12%。汽车销售继续呈现较强的需求能力,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9.8%。汽车类增长带动的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持续走高,同比增长30.5%。
住宿和餐饮行业快速发展,餐饮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经营水平稳步提高。此外,假日游、会展等商务活动的增加及价格上涨,也带动我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持续较快增长。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增幅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
2008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8.5%,比2005年上涨17.8%。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引发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分类消费品价格看,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比上年上涨19.8%,推动物价上升6.34个百分点。涨幅仅次于食品的是烟酒及用品,比上年上涨6.8%。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医疗保健类、文娱用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4.3%、1.9%、3.5%、1%和3.7%,交通通讯类同比下降0.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8.3%。
表三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比上年涨跌
居民消费价格 8.5
食品 19.8
其中:粮食 13.6
肉禽 32.3
蛋类 3.6
水产品 21.9
菜 16.8
烟酒类 6.8
衣着类 4.3
家庭设备及用品 1.9
医疗保健 3.5
交通和通讯工具 -0.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1.0
居住 3.7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地方财政各项收入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15亿元,比上年增收2.7亿元,增长7.3%。其中:增值税增长5.4%,营业税增长18.9%,企业所得税增长65.9%,个人所得税增长7.1%。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支出重点向社会和民生倾斜。地方财政各项支出48.54亿元,增长7.6%。其中:教育支出11.1亿元,增长21%;医疗卫生支出3.51亿元,增长2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2亿元,同比增长30.9%;环境保护2.49亿元,同比增长11%;农林水事务1.28亿元,同比增长33.9%。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存款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年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0.48亿元,比年初增加35.37亿元,增长12.4%。居民储蓄增幅较大。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5.99亿元,比年初增加35.7亿元,增长29.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49.8亿元,比年初增加0.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0.1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7.72亿元,比年初减少3.2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95419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财产险收入25720万元,寿险收入69699万元。赔款金额21423万元,增长76.1%。
八、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市局共有大中专院校2所,聋哑学校1所,普通中学21所,普通小学32所,幼儿园26所。
表四 2008年全市师生分布情况
单位:人
在校生 毕业生 招生 教职工 教师
大中专 5891 2406 1920 892 482
普通中学 24696 7296 8651 2555 2063
普通小学 26550 4411 4174 2118 1839
幼儿园 6689 1986 2054 867 321
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毕业合格率达到98%以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95%。高校招生考试取得好成绩。我市普通高考民汉综合上线率为85.1%,综合录取率为83.0%,比自治区平均录取率高出24%。教师学历合格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普及率等教育教学指标,都名列全疆各地、州(市)前茅。
在全市中小学中,已有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3所,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2所,自治区级“德育达标学校”4所。市级示范学校9所、规范化学校22所。在全市26所幼儿园中,已有市级示范性幼儿园6所、规范化幼儿园9所。
职工学历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考生1706人,有61人取得了自考毕业证。
加大科技兴市(区)实施力度,克拉玛依市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四个区全部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乌尔禾区首次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高新技术产品66个。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77家,资产总额达15亿元,总收入15亿元,综合实力继续列居全疆第三。民营科技企业三达公司被评为“自治区民营科技创新企业”。
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专利申请受理190项,专利申请授权187项。有15项优秀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励;受理申请评定(验收)的科技成果46项,其中39项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并被授予克拉玛依市科技进步奖。
九、环保、安全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取得好成绩,在全疆19个城市中名列第一。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我市环境质量名列前十。
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空气质量达到Ⅰ级(优)的天数有47天,Ⅱ级(良)的天数有313天,全年优良天数占总天数的98.4%,轻微污染以上天数有6天。地表水源白杨河水库、三坪水库、调节水库、阿依库勒水库、风城高库、艾里克湖和独山子一水源等地表水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百口泉地下水、独山子二水源、三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
中央驻市企业积极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清洁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2008年,新疆油田公司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行“数字油田、绿色油田、人文油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油田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存储率100%,工业污水回用率85%,形成了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积极开展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投资6700多万元,建成了80吨/小时酸性水汽提装置,使公司含硫污水处理跨上新的台阶;投资4800多万元的热电厂锅炉烟气脱硫项目开工建设;投资近500万元,完善了废水、废气的在线监测系统。独山子石化公司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安全生产取得一定成效。2008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231起,比上年下降8.4%;死亡63人,下降4.6%;受伤人数248人,下降14.2%,直接经济损失105.8万元,下降28.8%。其中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1人。各类伤亡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1049起,死亡人数61人,伤248人,直接经济损失80.6万元。在2008年自治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市取得984分的成绩,名列全疆第一。
十、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职工文化中心、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图书馆各一座,有专业和业余演出团体、业余艺术学校各一个,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一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1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82%;卫星地面站1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82%。
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15万人次,借阅书刊24.46万余册次,办理借阅证2351个,累计办理18762个;馆外设服务网点近20个。邮政局全年订阅报纸1195万份、杂志89万册。人均购书11册,位居全疆前列。
第九届水节投资推介会成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签约金额最多的一次,共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15.8亿元。
圆满完成第六届社区文艺展演大赛和第七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克拉玛依市第六届社区文艺展演大赛历时五个月,全市有900个作品参加了展演和比赛,117幅作品获奖。第七次百日广场文化竞赛活动,共有4个行政区、80个社区积极参与,全市活动总场次达到984场,参演群众达8.9万人次,观众人数达42.8万人次,极大地满足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诊所38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个;医疗机构全年共诊疗病人289万人次,住院病人治愈率63%,好转率34.2%。
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暨市民健康跑活动、第三届市民体育大会、市直机关第五届职工运动会,“迎奥运倒计时100天市民健步走”活动、 “迎奥运倒计时100天“千名老人健步行”活动。承办自治区体育竞赛项目3项,组织市局级体育竞赛活动26项,参与竞赛活动的职工群众近7000人;各区文体局举办体育竞赛活动73项,参与人数18000余人。我市运动员在自治区以上比赛中共获得52枚金牌、44枚银牌、21枚铜牌;疾人运动员在北京残奥会上获得1枚金牌,实现了我市在国际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人口
城市居民收支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根据城市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6.7元,比上年增长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951.3元,同比增长5.1%。食品价格上涨影响我市恩格尔系数上升,由上年的30%上升到33.0%。
表五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及增长速度
单位:元
支出额 比上年增长%
人均消费性支出 13951.3 5.1
其中:食品 4602.5 15.4
衣着 2232.5 16.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61.6 -29.3
医疗保健 1140.1 29.1
交通和通讯 1831.4 17.5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734.7 4.0
居住 627.6 -53.7
其他商品和服务 820.8 51.6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7197元,人均增收629元,比上年增长9.6%。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家用汽车、彩电、冰箱、空调、电脑拥有量分别为13.3辆、114.2台、100.4台、62.9台、 67.5台。
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2万人,新增扩面941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88万人,新增扩面1117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37万人,新增扩面533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56万人,新增扩面2157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65万人,新增扩面4115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538万元,为608名无业残疾人发放基本生活费152万元,并将246名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08张,收养各类人员9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95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786 万元。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全市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再就业3190人,其中:少数民族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103人,占实现就业总数的35%;女性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796人,占实现就业总数的56%。复转军人67人,国有企业失业人员184人,大中专毕业生935人,其他失业人员2004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
共有50904人参加了各类职业培训,其中:在岗职工培训40460人,就业再就业培训1496人,创业培训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931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年末,全市总人口(不含辖区内兵团人口)为386215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72746人,暂住人口为113469人。男性人口226607人,占58.7%,女性人口159608人,占41.3%。各区人口数分别为:独山子区112199人,克拉玛依区208259人,白碱滩区61796人,乌尔禾区3961人。在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67210人,占24.6%,汉族205536人, 占75.4%。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6‰。
㈨ 克拉玛依是怎样的一个城市
克拉玛依是一座工业城市,是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而形成和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业城市。从这个城市诞生之日起,她就是一个走在新中国工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先行者。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克拉玛依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由工业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重大转折——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摆在了她面前。
面对新的时代课题,克拉玛依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崭新的发展战略:打造一个以石油石化经济为主导,现代农业、旅游业、第三产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在做大做强做精石油石化产业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水土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启动农业综合开发和旅游业开发,逐步形成以石油石化经济为主导,现代化农业、旅游业、新兴第三产业等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建设新疆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北疆区域中心城市,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在新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世纪的“克拉玛依战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显示了克拉玛依追求和谐发展的大智慧。
克拉玛依是一个靠资源起家的城市,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克拉玛依已经形成了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化下游产品加工为一体,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较为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可以说,克拉玛依的发展,是我国工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它的历史和现实优势。克拉玛依提出,到2010年力争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基本形成现代化大油气田格局;到2015年力争实现年产原油1500万吨以上、天然气100亿立方米,实现大油田向大油气田转变的历史性跨越。这样的发展目标,完全符合克拉玛依的实际。在此基础上,克拉玛依提出要在成为国家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基础上,整体带动石化下游产业、石化关联产业及与之配套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的战略目标,超前规划并启动了克拉玛依石油石化工业园区建设,投入巨资,加快石化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园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为克拉玛依石油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这是一座现代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城市。它不仅包括工业现代化,还包括农业、服务业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城市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村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各项社会事业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现代化……在发展石油石化主导产业的同时,克拉玛依提出了以改善荒漠生态环境为主,按照资源充分利用、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模式,发展以林草业为主的生态节水农业、种植业、养牛业、特种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高科技、现代化农业的思路,通过滚动开发和招商引资,建立了“开发区管委会+专家+农户”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克拉玛依把旅游业确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并明确了将克拉玛依市建成以石油文化、干旱区荒漠景观为旅游资源依托,以魔鬼城、石油城、荒漠自然保护区、观光农业等为主导产品,具有新疆西部特色的旅游区的定位。这样一种发展思路,避免了产业格局的单一,有利于各个产业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克拉玛依走向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丰富了城市的内涵,提升了城市的品质。
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今天,资源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拓展。石油、天然气、土地、水等有形资源是宝贵的资源,而文化、品牌、特色、生活方式等无形资源,同样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有形资源总是有限的,而无形资源的潜力却是无穷的。新世纪的“克拉玛依战略”,正是把有形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结合了起来,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发展的内涵之中,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了“油城”人的发展理性与智慧。
新世纪的“克拉玛依战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克拉玛依率先奔向全面现代化的崭新构想,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完成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需要克拉玛依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更需要调动和利用各个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需要以非凡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善于借势、借力,形成合力,推进这一伟大进程。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克拉玛依近年来把招商引资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投入巨大财力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公用服务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在这次 “克拉玛依——2008投资环境与合作项目推介会”上,广大客商踊跃投资的实际行动,正是对克拉玛依发展思路的一种充分肯定,同时也展现了广大客商对克拉玛依未来发展的信心。
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