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委託授權 » 體系最高管理者授權書

體系最高管理者授權書

發布時間: 2021-07-22 02:12:05

❶ 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都包含了什麼

一:公司具體的條件:

1、 承擔武器裝備論證、研製、生產、維修任務的單位或是與之配套的整機、部件、組件、器件和材料生產單位或是為武器裝備進行試驗、貯存、和工程試驗的組織;

2、 有固定科研生產場所、檢驗檢測手段和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3、 申請單位必須向軍方提供過產品,且軍代表室對提供的產品進行評價,最後現場審核時應有軍品生產或現場。

4、 公司繳納社保人員:總經理,管理者,國軍標內審員(至少2名),技術研發負責人,技術,業務負責人等所有和軍口接觸的人員(成立相關小組)

5、 按GJB9001B-2009標准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且運行了三個月並有相關記錄

(這些根據認證公司的要求各有不同)

二:認證流程

1、 公司先期成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小組,可從質量、技術、生產等部門抽調,也可指定專門部門人員負責,明確這些人員的職責和許可權。

2、 對各類人員進行GJB9001B-2009標准培訓。各類人員包括:公司領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小組、各部門負責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內審員等。

3、 內審員培訓:最好委託具備培訓能力機構或審核認證機構進行。一般培訓10人左右即可,內審員考試合格,由培訓機構頒發「資格證書」,由公司最高管理者簽發「內審員授權書」。

4、 依據GJB9001C-2017標准結合公司的實際編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及相關體系文件。

1) 編制前先確定公司機構設置,並依據GJB9001C-2017標准結合實際進行質量職能分配。

2) 接下來確定公司質量方針,結合實際建立公司質量目標。

3) 開始編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及相關體系文件。

4) 對《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及相關體系文件進行評審。

5) 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審批《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及相關體系文件。

5、 列印並下發《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及相關體系文件

6、 學習貫徹《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及相關體系文件。國軍標體系開始實際運行,實際運行期間可以補充作業文件、記錄等三、四級文件。

7、 內部審核:按下列幾個方面參照標准具體執行。

1) 確定目的和范圍

2) 內審時間

3) 內審組織

4) 內審程序

8、 管理評審:按下列幾個方面參照標准具體執行。

1) 會議時間

2) 管理評審計劃

3) 輸入:管理評審會議資料准備

4) 管理評審會議

5) 輸出

9、 實施認證

1) 填寫《認證申請書》、《認證合同書》

2) 選擇認證機構:新時代、軍友、天一正等(新時代為軍方機構,因為近年來已軍隊停止有償服務,所以新時代已不單獨對外發證。)

3) 按認證機構反饋信息,策劃和實施認證現場審核前准備工作及現場審核後針對不合格項的整改工作。

10、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❷ 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職責都有

你好!最高管理者應主持制定企業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策劃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職責是:
1、最高管理者應向企業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並予以滿足。
2、最高管理者應確保企業內的職責、許可權得到規定。
3、最高管理者應確保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資源的獲得和適宜。
4、最高管理者應確保企業內建立適當的溝通過程,以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5、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實施管理評審,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包括評價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保持質量管理評審的記錄
6、最高管理者應指定管理者代表並明確其職責和許可權。

❸ 面對第三方審核(包括體系審核、認證審核等)如何應對各位審核專家的提問,特別是現有狀況不易解決的問題

給你一篇教材,請慢慢閱讀,取其需要吧:
第十章 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與制度建設
由於會計信息系統軟體的功能不完善,覆蓋范圍狹小,傳統會計體系打破而新的系統體系又未建立起來,形成新系統的缺口或斷鏈,甚至是個別軟體還存在信息陷阱。在這破舊立新的轉折時期,把會計控制系統建設擺在優先位置,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
會計信息系統軟體功能的豐富、性能的提高、體系日臻完善是需要逐步解決的。但是,迫切需要提高認識,加以解決的是下面四個問題:一是會計信息系統中的會計控制問題;二是會計作息系統的檔案管理系統;三是會計工作運行管理機制問題,包括,安全體系、運行管理、軟體硬體的維護等。解決上述三方面問題是學習本章的目的。這些也是擺在政府會計主管部門,企業、業界的會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急迫的大事。

會計控制,是從會計人微言輕定理生產經營的工具產生而產生,伴隨會計發展而發展;一部會計發展完善的歷史,也是會計控制的發展完善的歷史。隨著社會化的大生產的發展,企業由個體的地域型企業發展為全國型、跨國公司,會計管理出了國,會計控制進入國際范圍。隨同會計的國際化,會計控制規范也日趨國際化;特別是20世紀計算機網路技術、信息技術的大發展,Internet/Intranet把世界上的各個精兵信息管理系統連接成了一個世界范圍的可以信息交換的國際互聯網路;它打破了企業的傳統疆域、傳統數據交換模式,改變了交易流程的時、空、距離觀,這使會計工作、會計控制不得不站到國際化的、Internet/Intranet國際互聯網路的環境下去構築會計工作控制體系,實施會計控制。
一、企業內部控制概述
1. 企業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體系
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隨著內部控制理論而發展起來的。較精闢的概念有兩個,一是,「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保護資產,檢查會計數據正確性和可靠性,提高經濟
效益,促進貫徹執行既定的管理政策,而在內部所採取的組織規劃和一系列相互協調的方法和措施」。二是,影響最大最具有權威性的是:COSO提出的《內部控制
整體框架》報告,它開創性地提出了一套內部控制整體框架體系。報告中提出的觀點,超越了以往內部控制理論界的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控制結構等理論,它幾乎成了各國公認標准。
內部控制整體框架。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該報告核心的內容是內部控制的定義、目標和要素。
內部控制的概念。報告認為,內部控制是由董事、管理層及其他人員在公司內進行的,旨在為經營的有效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適用法律法規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這里有三層含義:
一是,內部控制是為了確保組織的最高層(董事會、經理會)、管理層及其他人員參與到整個機構的動作過程中,以實現單位組織經營目標。
二是,上述人員為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而所謂的可靠性則指財務報告的一致性、可比性以及選擇適當的會計處理方法。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也是為實現單位組織目標。
三是,上述人員的動作過程要提供適用的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規性的合理保證。
綜合上述兩種說法的共性,可以將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定義為:內部控制是企業為實現經營目標,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高效率運行,保護企業資源的安全完整,確保財務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可靠性、一致性,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貫徹執行既定的管理政策,而在企業內聞所採取的組織規劃和一系列相互協調的方法、措施、程序的總稱。
2.內部控制的要素
為了實現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下列5個方面的要素支持:控制環境(Control Environ-ment)、風險評估(Riskassessment)、控制活動(ControlActivities)、信息與交流(1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和監測(Monitoring)。
控制環境,包括最高管理層的完整性、道德觀念、能力、管理哲學、經營風格和董事會的關注、指導。其特徵是先明確定義機構的目標和政策,再以戰略計劃和預算過程進行支持;然後,清晰定義利於劃分職責和匯報路徑的組織結構,確立基於合理年度風險評估的風險接受政策;最後,向員工澄清有效控制和審計體系的必要性以及執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時,高級領導層需對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的執行作出承諾。
風險評估,是指在既定的經營目標下分析並減少風險。這一環節是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獨特之處。通過對經營目標的風險預測分析和評價,對未來執行過程中可能的出現風險、開銷、危害等早有防範,降低損失。
控制活動,它是指確保最高管理層到一般管理者管理指令得以實施的政策、程序及實施過程。它包括它們的批准、授權;業務事件、確認計量、數據稽核,會計分錄審核;處理流程核實(包括內部控制模型);檢查業績;風險披露限制;職責劃分;生產安全。制定控製程序的原則有:避免由「相關人:亡」組成的集團從頭到尾控制某個操作或交易。堅持相悖業務不能一個人兼,任何會計事件不能一人處理的原則。
信息與交流,是經營管理的信息的不斷掌握、處理、交流與反饋的動態過程。它是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生命線,為管理層監督各項活動和在必要時採取糾正措施提供了保證。內控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依據環境,制定措施,信息反饋,進行糾錯,如此不斷改進的過程;是一個循環提高、螺旋上升的無止境過程。同時,內部控制,是受成本效益原則的約束。
監測,是指對內部控制等評估,貫穿於經營活動之中,具有獨立性。監測的實施途徑可以是內部審計,也可以是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前者的實施人是獨立的職能部門,而後者是由管理部門和員工完成的。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就控制系統的風險和操作情況向管理層提供獨立保證並幫助管理層有效地腥行責任。它是控制系統的監督機制。員工是生產經營活的管理者,也是內部控制機制的實施者,受控制者;他們的主動實施和按照控制要求去做,並時時對自己的行動做出評價,對異常做出限制和調整,這是最重要的監測。
為適應經濟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防範經濟風險的需要,我國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規文件:《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獨立審汁具體准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審汁風險》、《會計法》、《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一一貨幣資金(試行)》、《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等。特別是新《會計法》中提出了我國內部會計控制的法理依據,{會計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應當符合下列要求:(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上述4個「應當明確」盡管在字面上沒有出現內部控制的提法,但其所規定的職責分離、授權批准、相互制約、監督檢查等制度卻體現了內部控制的核心和精髓,反映了內部控制的基本理念。這些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奠定了理論與實務基礎。
二、內部會計控制概述
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最重要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內部控制中處於核心地位。同時,內部會計控制是實現會計管理職能的主要手段,也是企業激勵、調動部門積極性,抑制、協調負面因素的重要杠桿。
如何實現內部會計控制,首先,要准確掌握內部會計控制的含義;其次,要界定內部會汁控制的目標、原則;第三,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第四,針對控制目標、環境,過程特點採取的內部會計控制方法。
1.內部會計控制的概念
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指出,「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這里,內部會計控制的定義隱含了大目標——實現單位組織經營目標;隱含了企業等內部會計控制的組織制度等說法,因為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部分,隱含了整體對局部的控制。只闡述了兩層,第一層含意是具體目標: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第二層含意: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這里指出了實現內部會計控制的途徑、手段。
深刻理解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中揭示的會計控制的概念,應當包括:
(1)內部會計控制實現的大目標就是企業的經營目標,具體目標是大目標在這具體部門的分目標,實現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是保證總目標實現的重要條件。
(2)內部會計控制要有組織制度條文和職、責、權的授權書。內部會計控制是授權於企業最高當局(董事會或經理會),受控於最高當局,按照財政、稅務等法規、企業規章辦事的管理層,處於國家、投資者、企業職工三方利益的直接矛盾的焦點,要使其能擔負重任,必須有組織和制度條文保證,否則,難以實行。這個精神適用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職能的各級執行人員。
(3)明確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內部會計控制的概念中,提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的控制目標。這個目標至少包括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三層意思。
(4)實現內部會計控制需要制定達到控制目標的若干規章制度、執行措施、執行程序、執行途徑、執行方法等。這些制度、方法措施、程序是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具體保證措施。
(5)實現內部會計控制是一個長期反復提高的過程。內部會計控制是實現控制具體目標,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手段,執行規范是隨經營目標實現的一個連續過程;同時,由於執行環境會不斷變化,具體控制規范需要不斷的修改、完善,執行的方法、程序等需要不斷的修訂完善。所以說,實現內部會計控制是一個長期反復改善的過程,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
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和原則
(1)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如,卜所述,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目標包括三個方面:
①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這是職業的工作質量目標。在實施會計行為、完成會汁任務時,做到會計行為規范,合法合規;所提供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它包括提供的數據資料能如實地計量確認、記錄反映完整的業務事件;處理方法得當,並按照規范的格式(電子數字/紙質有形數字)保存和輸出。同時還包括,提供的會計信息是標準的,使用中理解一致,不產生異義;提供的會計信息是及時的,以保持會計信息時效性、有用性。
②堵漏洞、除隱患保護單位資產安全完整。通過會計工作過程、信息反映、資源變化的動態分析,及時發現漏洞、隱患,予以反映監督、糾正,達到堵塞漏洞、消除隱患,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單位財產安全、完整目的。
③依法律、規范和企業規定進行會計工作,保證國家和企業法規的貫徹執行。同時,單位的、企業的經濟事件,絕大部分會在財會部門有反映有記錄;財會人員雖然管不了多少,但反映、稽查、監督作用的能力強、機會多,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有較強的監督作用。
(2)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原則。基本原則有五條:
①法規性原則。內部會計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以及單位的實際情況。
②有效性原則。內部會計控制的制度、方法、措施和程序,應堅持按照控制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並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單位業務職能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使其經濟有效。
③全面控制原則。內部會計控制應當涵蓋到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各項經濟業務及相關崗位,並應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同時,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所有人員,任何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會計控制的權力,都要接受別人或組織的控制與監督。
④相互制約原則。內部會計控制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機構、崗位的合理設置及其職責許可權的合理劃分,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⑤內部會計控制應當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以合理的控製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3.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
根據我們的國情實際和經濟有效原則,當前內部會計控制的主要內容是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對外投資、工程項目、采購與付款、籌資、銷售與收款、成本費用、擔保等九個方面經濟業務的會計控制。在企業會計信息系統軟體中要優先解決。
(1)建立嚴格貨幣資金收支、保管的授權批准制度。單位的貨幣資金收支和保管業務,應當嚴格按照授權批准許可權,辦理貨幣資金收支、保管業務。崗位設置、人員職能分工堅持不相容崗位應當分離,相關機構和人員應當相互制約,確保貨幣資金的安全。
(2)建立健全實物資產管理的崗位責任制度。對實物資產的驗收入庫、領用、發出、盤點、保管及處置等關鍵環節要進行控制,設立資產收、付、存和移動的交驗、記錄、簽字制度,防止各種實物資產被盜、毀損和流失。
(3)建立規范的對外投資決策機制和程序。企業要實行重大投資決策集體審議聯簽制,一般投資決策授權負責制,調整投資由原決策者審批決定等責任制度,加強投資項目立項、評估、決策、實施、投資處置等環節的會計控制,嚴格控制投資風險。
(4)建立規范的工程項目決策、監督、授權機制。嚴格按照工程項目決策程序,明確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建立工程項目投資決策的責任制度,加強工程項目的預算、投招標、質量管理等環節的會計控制,防止決策失誤及工程發包、承包、施工、驗收等過程中的舞弊行為。
(5)建立健全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崗位責任制及會計控製程序。企業應當合理設置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機構和崗位,認真執行采購與付款的會計控製程序,加強請購、審批、合同訂立、采購、驗收、付款等環節的會計控制,堵塞采購環節的漏洞,減少採購風險。
(6)建立籌資活動的會計控制機制。企業應加強對籌資活動的會計控制,合理確定籌資規模和籌資結構、選擇籌資方式,降低資金成本,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確保籌措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7)建立商品銷售、結算上的會計控制機制。企業應當充分發揮會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加強銷售合同訂立、商品發出和賬款回收的會計控制,避免或減少壞賬損失。
(8)建立成本費用控制系統,做好成本費用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制定成本費用標准,分解成本費用指標,控製成本費用差異,考核成本費用指標的完成情況,落實獎罰措施,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9)建立加強對擔保業務的會計控製程序。企業應當嚴格執行擔保業務的控製程序,控制擔保行為,加強對擔保合同訂立的管理,及時了解和掌握被擔保人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防範潛在的風險,避免或減少可能發生的損失。
上面介紹的內部會計控制的目的、原則、內容,它們既可以應用於手工會計系統,同樣適用於電子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但是,如何實現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卻有了很大的差別。
三、內部會計控制方法
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很多,現在簡單介紹以下幾個:
1.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不相容職務主要是授權批准、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按照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這些崗位及人員,明確職責許可權,形成相互制約機制。
2.授權批准控制。要求單位明確規定涉及會汁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準的范圍、許可權、程序、責任等內容,單位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
3.會計系統控制。要求單位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4.預算控制。要求單位加強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准,規范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採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
預算內資金業務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限額以上實行集體審批,嚴格控制無預算資金支出。
5.財產保全控制。要求單位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對財產的直接接觸,採取定期盤點、財產記錄、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
6.風險控制。要求單位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識別、風險預警、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控制。
7.內部報告控制。要求單位建立和完善內部報告制度,全面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8.電子信息技術控制。要求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同時,要加強對財務會計電子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數據輸入與輸出,文件儲存與保管、網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上述內部會計控制的一般化方法,其原則都適用於會計信息系統,但具體實現技術式、方法、有很大差別。
四、會計信息系統及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
目前我國會計信息系統及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可以分為四種情況。
1.處於單機數據處理階段,功能上僅能完成會計的記賬憑證數據採集、賬務處理、常規財務報告的編制、賬表資料的列印輸出、查詢輸出等。與各業務系統無在線聯系。目前這樣單位占電算化單位,從個數說是多數。
處於該階段的系統,在內部會計控制上,只是模擬了傳統會計審核對制單的簡單控制,殊不知,這對單式錄入,單線程處理的會計信息系統已經失去了手工復式記賬的控制監督作用。對處理流程中可能發生的侵犯,還處於盲目迷信不出問題階段,而無防範。會計系統工作流程、崗位設置、人員職能分工、相互制約控制,雖然有口令級控制,但因為認識不足,存在相互調用等情況,系統本身沒有更好的措施;致使口令級控制形同虛設,控製作用甚微。特別是將會計業務范圍上移到記賬憑證製做錄入作起點,拋棄了原始憑證作為記明細賬的依據,使會計工作失去了對業務事件的及時控制時機,造成了業務過程的失控。內部會計控制的漏洞多多。
2.處於初級網路財務會計信息系統階段,功能上除了完成會計的記賬憑證數據採集、賬務處理、常規財務報告的編制、賬表資料的列印輸出、查詢輸出外,擴大到簡單的統計分析、預測決策的輔助、關聯查詢,具有較豐富的輸出展現形式等。與各業務系統有了在線聯系,但,是單向聯系狀態,很少或不存在網路數據的共享。目前這樣單位占網路電算化單位的大多數。
處於該階段的系統,在內部會計控制上,只是在技術上實現了網路化,在內部會計控制上沒有大進展,只是各會計崗位的工作結果能處於財務主管、總會計師、財務總監的監督下,內部會計控制有所加強。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系統還未啟動。
3.處於企業網路級的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子系統。功能上除完成會計的記賬憑證數據採集、賬務處理、常規財務報告的編制、賬表資料的列印輸出、查
詢輸出外,擴大到統計分析、預測決策的輔助、關聯查詢,具有較豐富的輸出展現形式等,有了與各業務系統的內在數據關聯,實現了有控制的網路數據的共享。
處於該階段的會計信息系統,在內部會計控制建設上,具備了建立企業級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條件,但是認識不足,缺乏理論指導,缺乏立法支持、缺乏實踐借鑒,仍處於探索階段。
像這樣的單位應該積極探索,建立覆蓋企業會計全部過程的、適應網路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擔負起內部會計控制的任務,實現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同時,也為全國企業創造借鑒的經驗。
4.實現了Internet/Intranet級互聯網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實行了全國、世界范圍的集中式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支持電子商務和企業ERP系統,實現了一體化無紙化企業經營管理信息系統。這種高級形式還只是個別的試驗品,還有許多問題待解決。還只能說是一個正在發育期的嬰兒,是一個飛速成長的未來用戶群體。
處於該階段的會計信息系統,面對的是全球開放的、激烈競爭的、會計風險更多更復雜的大環境,要求有功能更加強大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然而,更是「缺乏理論、缺乏立法、缺乏借鑒」的三缺狀態。
綜合上述,現在會計信息系統中有的一點會計控制功能,基本上是按照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原則要求,利用電子技術,加密技術,結合企業信息化的實際環境,實現內部會計控制的簡單功能。例如,會計信息系統中,只採用了手工會計復式記賬系統的制證與審核,而且往往僅限於數據採集階段,對於以後的可能的修改根本沒有防範措施,對於系統內外數據的一致性問題、會計信息系統數據和業務數據的關聯核校問題等、電子檔案信息一致性、共享問題、系統安全管理,防止會計風險等,基本上無系統考慮,更無系統解決方案。上述現狀,基本上不適應目前的會計信息系統要求。
面對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當前狀態,內部會計控制雖然已經制定了部分法規,也正在試行、正在探索。但是,如何在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中試行,如何變成實現內部會計控制功能的軟體和現行各級層的會計信息系統軟體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大課題,恐怕比實現電算化會計還艱難。

❹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怎麼辦理

認證程序

申請

1.1.申請人提交一份正式的應由其授權代表簽署的申請書.申請書或其附件應包括:

1)申請方簡況,如組織的性質、名稱、地址、法律地位、以及有關人力和技術資源;

2)申請認證的覆蓋的產品或服務范圍;

3)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必要時提供資質證明、生產許可證復印件;

4)咨詢機構和咨詢人員名單;

5)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情況;

6)有關質量體系及活動的一般信息;

7)申請人同意遵守認證要求,提供評價所需要的信息;

8)對擬認證體系所適用的標准其他引用文件說明。

1.2.認證中心根據申請人的需要提供有關公開文件。

1.3.認證中心在收到申請方申請材料之日起,經合同評審以後30天內作出受理、不受理或改進後受理的決定,並通知委託方(受審核方)。以確保:

A.認證的各項要求規定明確,形成文件並得到理解;

B.認證中心與申請方之間在理解上的差異得到解決;

C.對於申請方申請的認證范圍,運作場所及一些特殊要求,如申請方使用的語言等,認證機構有能力實施認證;

D.必要時認證中心要求受審核方補充材料和說明。

1.4.雙方簽訂「質量體系認證合同」。

當某一特定的認證計劃或認證要求需要做出解釋時,由認證中心代表負責按認可機構承認的文件進行解釋,並向有關方面發布。

1.5.對收到的信息將用於現場審核評定的准備。認證中心承諾保密並妥善保管。

准備

2.1.在現場審核前,申請方的ISO9000標准建立的文件化質量體系,運行時間應達到3個月,至少提前2個月向認證中心提交質量手冊及所需相關文件。

2.2.認證中心准備組建審核組,指定專職審核員或審核組長作為正式審核的一部分進行質量手冊審查、審查以後填寫《質量手冊審查表》通知受審核方,並保存記錄。

2.3.認證中心應准備在文件審查通過以後,與受審核方協商確定審核日期並考慮必要的管理安排。在初次審核前,受審核方應至少提供一次內部質量審核和管理評審的實施記錄。

2.4.認證中心任命一個合格的審核組,確定審核組長、組成審核組代表認證中心實施現場審核。

A.審核組成員由國家注冊審核員擔任;

B.必要時聘請專業的技術專家協助審核;

C.審核組成員、專家姓名。

由認證中心提前通知受審核方並提醒受審核方對所指派審核員和專家是否有異議。如以上人員與受審核方可能發生利益沖突時,受審方有權要求更換人員,但必須徵得系認證中心的同意。

2.5.認證中心正式任命審核組,編制審核計劃,審核計劃和日期應得到受審核方的同意,必要時在編制審核計劃之前安排初訪受審核方,察看現場,了解特殊要求。

現場審核

審核依據受審核方選定的認證標准,在合同確定的產品范圍內審核受審核方的質量體系,主要程序為:

3.1.召開首次會議:

A.介紹審核組成員及分工;

B.明確審核目的,依據文件和范圍;

C.說明審核方式,確認審核計劃及需要澄清的問題。

3.2.實施現場審核.

收集證據對不符合項寫出不符合報告單.對不符合項類型評價的原則是:

A.嚴重不符合項主要指:質量體系與約定的質量體系標准或文件的要求不符;造成系統性區域性嚴重失效的不符合或可造成嚴重後果的不符合,可直接導致產品質量不合格;

B.輕微的(或一般的)不符合項主要指:孤立的人為錯誤;文件偶爾未被遵守造成後果不嚴重,對系統不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不符合等。

3.3.審核組編寫審核報告做出審核結論,其審核結論有三種情況:

1)沒有或僅有少量的一般不符合,可建議通過認證;

2)存在多個嚴重不符合,短期內不可能改正,則建議不予通過認證;

3)存在個別嚴重不符合,短期內可能改正,則建議推遲通過認證。

3.4.向受審核方通報審核情況、結論。

3.5.召開末次會議,宣讀審核報告,受審方對審核結果進行確認。

3.6.認證中心跟蹤受審方對不符合項採取糾正措施的效果。

認證批准

4.1.認證中心對審核結論進行審定、批准自現場審核後一個月內最遲不超過二個月通知受審核方,並納入認證後的監督管理。

4.2.認證中心負責認證合格後注冊登記頒發由認證中心總經理批準的認證證書,並在指定的出版物上公布質量體系認證注冊單位名錄。

公布和公告的范圍包括:認證合格企業名單及相應信息(產品范圍、質量保證模式標准、批准日期、證書編號等)。

4.3.對不能批准認證的企業,認證中心要給予正式通知,說明未能通過的理由,企業再次提出申請,至少需經6個月後才能受理。

由取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資格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於年度進行監督審核;

三年復審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❺ 求ISO/TS16949審核要點的答案

本人咨詢過60多家汽車產品生產企業,其中TS16949體系認證50多家,在審核最高管理者時,很多的高層領導不知如何應對審核,依我多年的經驗,拿我04年咨詢的一個企業為例,介紹如下,供各位領導和咨詢界朋友參考. 最高管理者(董事長或總經理或決策層)的審核要點及答案1) 組織的質量方針是什麼?是如何制定出來的?制定的依據是什麼?有書面的質量方針嗎?是否溝通到組織的全體員工嗎?答:①質量方針:執行標准 全員責任 持續改進 顧客滿意。②通過征詢各部門意見,經過召開會議、討論、篩選出來。③制定依據了TS16949體系要求、顧客要求及公司實際和產品特性。④有,在《質量手冊》中。⑤將公司的質量方針組織了學習,車間有宣傳標語等。2) 組織的質量目標有哪些?是否包含組織總目標?各職能部門目標和各個層級的目標?制定質量目標的依據是什麼?目標是否可以測量?制定的質量目標是否在期限內達到?制定的質量目標是否符合顧客的期望?答:①組織的質量目標: 1、按ISO/TS16949:2002技術規范建立質量管理體系,2005年5月前通過第三方認證,並持續改進其有效性和效率;2、顧客滿意度>95%;3、2004年總成裝配交檢合格率99%,三年內每年提高0.2%。外部退返PPM400。 ②2004年度業務計劃中包括了質量目標。 ③有針對各部門的質量目標分解,質檢部每月監控目標的完成情況。 ④制訂質量目標依據去年的經營業績、產品質量情況、顧客的要求等。 ⑤能測量,每個目標都設目標值。 ⑥達到情況見《質量目標監控表》、具體細節看質檢部報表。 ⑦滿足顧客期望,我們的目標就是滿足顧客要求3) 目前質量目標的達成狀況如何?對於未來的質量目標是否採取了有效措施?答: ①達到情況見《質量目標監控表》②質量目標分解都有措施,見質量目標分解表4) 最高管理者是通過什麼方式把顧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規的要求溝通到組織的各個層次和全體員工的?我們是如何遵守這些法律法規的?答: ①通過會議、下發文件、通知等方式進行溝通 ②我們沒有不遵守的情況,公司對此非常重視,決不做違法的事情。5)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組織的資源需求?是否提供了適用的資源?答:①市場的變化、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的資源提出更高的要求,顧客對我們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們想辦法滿足,必要時向董事長提出資源需求。6)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是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式了解顧客的滿意度?對於顧客不滿意項是如何處理的?答:①沒有顧客就沒有市場,滿足顧客需求我們義不容辭。②通過進行顧客滿意度調查,直接登門服務,電話聯系等方式了解顧客滿意度,今年調查了2次,滿意度均在95%以上,96%和96.5%各一次。③顧客不滿意項及時採取糾正措施,在工作中特別關注,供銷部有詳細記錄。7) 顧客投訴如何處理?如果沒有發生顧客投訴,是否就意味著顧客滿意呢?答:①顧客投訴按《顧客信息處理辦法》進行處理,及時組織各部門進行分析,及時反饋顧客。②當然,顧客不斷地提高要求,我們也不斷地持續改進。8) 組織有哪些激勵員工的措施?最高管理者了解員工的滿意度嗎?答:①制訂了一份《2004年度員工激勵計劃》②8月份進行了一次員工滿意度調查,了解了員工關注的焦點問題及員工需求,並制訂了《員工滿意度改進計劃》9)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個部門的職能?如何分配各級管理人員權責?答:①《質量手冊》中對領導和中層幹部的職責進行了描述,並有授權書。②其它人員職責許可權在《各級人員質量職責》中進行規定。10)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理解持續改進?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續改進?是否有具體規劃?持續改進的有效性如何?答:①2004年度制定幾項持續改進措施,均有實施記錄,特別是車間布局及設施配置改進效果明顯,公司投資300多萬元。②2004年初有業務計劃,現在基本到位。11)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監控產品質量的?監控的結果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答:①安排兩個檢驗人員,每個月看質量月報,單位小,經常到車間看。②目前成品一次交檢合格率達到了100%,外部退返為500PPM。12)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監控員工工作績效?目前所採取的監控手段有效嗎?答:每個月看報告,經常和員工溝通。13)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監控員工的工作質量?又是如何提升員工的工作技能?答:①操作工技藝評定,技術人員技能評定等有效的評價了員工的技能②每年都制定有針對性的專項培訓,送外培訓、請老師培訓、自學等多種方式,以提升了員工的工作技能14) 組織是否制定了經營計劃?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經營計劃?質量目標是否包含在經營計劃中?答:①公司制定2004年度業務計劃、3年規劃。②各部長都知道,有部分內容是保密的。③業務計劃中包含了質量目標。15) 所有的生產過程、各個班組(包括白班與夜班),是否設置了質量控制人員?當出現重大質量事故時,負責質量的人員是否有停止生產的權力?負責質量的人員有沒有開具過生產停工單?最高管理者參與了嗎?答:①生產過程中由質檢部長王磊全面負責產品質量②當發生重大不合格時,有權停止生產並組織應急小組,對生產過程進行質量分析。③目前沒有出現重大質量事故,所以也沒有因這種事停產過。④最高管理者為應急小組組長。16) 當出現質量問題,該信息是否第一時間報告到有採取糾正措施權力的管理層?答: 公司很小,有問題全知道。17) 是否設置了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職責是什麼?管理者代表參與了哪些質量活動?答:①管理者代表楊樹恩,職責: 一、依照ISO/TS16949:2002《質量管理體系—汽車生產件及相關維修零件組織應用ISO9001:2002的特別要求》的技術規范,實施和保持、完善現行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質量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並由此推行質量改進計劃。 二、向最高管理者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業績和改進的需求,切實起到質量管理和最高管理者之間的橋梁作用。 三、在整個組織內部促進滿足顧客要求意識的形成,在各部門進行合作、控制和協調時,確保全員質量意識和滿意顧客要求意識的不斷提高。四、及時處理影響質量體系運行的有關問題,就質量體系有關事宜進行外部聯絡。②管理者代表參加了內審、管理評審、質量分析及各方面協調,包括審核老師吃、住、行等。18) 是否設置了顧客代表?顧客代表的職責是什麼?顧客代表是否參加了組織內一些質量會議或質量活動?顧客代表是否就選擇特殊特性、制定質量目標、實施糾正與預防措施、產品的設計等方面發表過自己的意見或建議?採納了嗎?答:①顧客代表康嵐,職責:一、 代表組織及時與顧客溝通,做好顧客滿意度調查工作,以驗證組織在交付產品過程中滿足顧客要求。二、 負責向最高管理者報告顧客需求信息,以切實起到組織與顧客之間的橋梁作用。三、 代表顧客的意願,在產品質量先期策劃工作中產品設計與開發時,確定特殊特性的選 擇和控制,以利於更好地滿足顧客。四、 在組織制訂質量目標和相關的培訓、糾正和預防措施過程中,代表顧客的意願發言。②顧客代表代表顧客參加所有的質量活動。19) 最高管理者是否認為需要定期開展管理評審?開展了管理評審嗎?評審了一些什麼內容?有無評審輸出,是否包括資源需求與改進建議?答:①管理評審有必要定期開展②2004年10月底進行了第一次管理評審③對所有部門所有過程體系所有要素進行了評審④評審輸出有管理評審報告,評審提出的資源需求和改進建議,均制定了整改計劃。20) 管理評審是否涵蓋本技術規范的所有要素?管理評審輸入是否包含了對質量方針、質量目標、顧客反饋、糾正與預防措施、內部審核、上一次管理評審、公司的重大變更、質量成本、現場的失效、改進的建議等?答:評審包括了質量體系所有要求及其業績趨勢,以上所述在管理評審資料中全能找到。21) 管理評審的輸出是否包括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改進和資源需求?答:管理評審的輸出對包括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有整改計劃、並逐步實施。22) 管理評審是否評價了這些失效對質量、安全和環境的影響和沖擊?答:如果產品有問題,對質量、安全、環境影響由技術部評價。23) 組織決定實施ISO/TS 16949的初衷是什麼?最高管理者在推行ISO/TS 16949時參與了哪些活動,遇到了哪些困惑的問題?答: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員工質量意識素質。總經理參加策劃、咨詢公司選擇、培訓、監督執行,參加方針、目標、業務計劃的制定,主持管理評審。24) 內部溝通順暢有效嗎?目前還存在哪些溝通不良的現象?是否有具體的措施?答:還行,公司所有員工比較聽話,主要是一些聾啞人,存在一些障礙,但是他們都識字,基本沒有太大問題。25) 組織是否有產品分包?分包活動是如何控制的?答:①外包過程有零部件的委外加工,工裝、模具製造的委外加工,監測器具的委外檢定,產品委外的檢驗和試驗②其控制按《外包過程管理規定》執行。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ISO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三層文件指的是哪三個文件

一階文件就是管理手冊,二階文件是程序文件,主要講過程和流程。三階文件是作業指導書,講的是管理規范、操作方法。

三體系認證體系文件是組織依據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標准並結合組織的實際情況而編制的。文件規定了組織的方針目標,各項活動的運行准則。體系文件一經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權人批准發布,在組織內部的地位即已被確定,具有法規效力和強制的約束力。

(6)體系最高管理者授權書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標準的某些要求在組織里可能不存在,或由於工作分工等原因造成對標準的某些要求沒有或很少參與, 增加了對這些要求的理解難度,如很多人沒有8.4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的經歷。針對這些要求,在以後工作中可以慢慢努力理解並掌握。

在理解標准時,要使用定位理解的原則,如4.4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6質量管理體系策劃,8.1運行策劃和控制,再如6.3變更的策劃,8.2.4 產品和服務要求的更改,8.3.6 設計和開發更改,8.5.6更改控制 。

❼ TS16949體系的質量手冊是不是必須由最高管理者發布

質量手冊不是質量部門發布的嗎?最高管理者批准就行了吧。

❽ 管理者代表授權書4項責任是什麼

一、確保按標准要求建立、實施和保持體系;
二、確保向最高管理者報告體系業績和改進績效的需求;
三、確保在整個組織內提高滿足法律法規、顧客、相關方要求的意識;
四、負責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

❾ 最高管理者應賦予顧客代表哪些職責和許可權

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職責是:
1、最高管理者應向企業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並予以滿足。
2、最高管理者應確保企業內的職責、許可權得到規定。
3、最高管理者應確保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資源的獲得和適宜。
4、最高管理者應確保企業內建立適當的溝通過程,以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5、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實施管理評審,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包括評價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保持質量管理評審的記錄
6、最高管理者應指定管理者代表並明確其職責和許可權。

❿ 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者任命書怎樣寫

答: 為了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現任命 為本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者代表,全權負責有關質量管理體系相關事宜。

最高管理者:
2012-07-28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