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授權書
Ⅰ 五常是哪五常
五常一般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俄羅斯聯邦(俄羅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
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及原則,安理會負有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是唯一有權採取強制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其中五大國有安理會否決權。
(1)五常授權書擴展閱讀
宗旨任務
安理會在接到一項威脅和平的投訴時,通常採取的第一個行動是建議當事方嘗試以和平手段達成協議。安理會可以:提出達成此種協議的原則;在某些情況下進行調查和調解;派遣訪問團;任命特使;請秘書長進行斡旋,以實現爭端的和平解決。
當爭端導致敵對行動時,安理會首要關注的是盡快制止敵對行動。在這種情況下,安理會可以:發出有助於防止沖突升級的停火指示;派遣軍事觀察員或維持和平部隊,幫助減少緊張程度,隔離敵對部隊,並建立可尋求和平解決問題的安寧環境。
除此之外,安理會還可選擇各種強制執行措施,包括:經濟制裁、軍火禁運、金融懲罰和限制以及旅行禁令;斷絕外交關系;封鎖;乃至集體軍事行動。
Ⅱ 「五常」是什麼意思
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孔子最早提出「仁、義、禮」,孟子擴充提出「仁、義、禮、智」,後董仲舒再次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2)五常授權書擴展閱讀
朱熹「三綱五常」
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名教觀念最初也始於孔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為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導審察名號,教化萬民。西漢武帝時,把符合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范等立為名分,定為名目,號為名節,制為功名,用它對百姓進行教化。
稱「以名為教」。其內容主要就是三綱五常。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展開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認為名教出於自然;
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晉郭象則認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後,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起到了一定的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際關系的作用。示例:可是像我這樣出身名門,幼讀詩書,對聖人三綱五常之教,不敢稍忘。
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物《三字經》里也明確寫道:「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由此亦可見「三綱五常」做為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標准於儒家思想的發揚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Ⅲ 五常市土地確權結束了嗎
農村土確權登記需要准備材料:1、土詳查形土權屬協議書、認定書、民政府達土權屬爭議處理決定;2、城鎮籍調查資料;3、民政府關於建設用批准文件;4、土讓合同;5、土利用現狀調查資料;6、民政府頒發房產證明;7、新立雙簽訂土、山林等權屬或界線協議;8、危改、安居計劃聯建房合同公證書;9、院判決:使用土事實情況占侵佔善意惡意期暫等10、身份證戶口本原件
Ⅳ 五常是指什麼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出處:《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准則。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范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系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系: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起到了一定的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際關系的作用。
Ⅳ 黑龍江省五常市市長叫什麼名字
五常市現任市長是辛敏超。簡歷如下:
辛敏超,男,漢族,黑龍江省樺南縣人,1963年6月出生,研究生學歷,1981年8月參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共五常市委副書記、市長。
1981年8月-1984年10月 依蘭縣水產科技術員
1984年10月-1990年12月依蘭團縣委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辦公室主任
1990年12月-1994年3月 依蘭縣演武基鄉副鄉長
1994年3月-1996年5月 依蘭縣演武基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1996年5月-1998年2月 依蘭縣演武基鄉黨委書記
1998年2月-2000年6月 依蘭縣迎蘭鄉黨委書記
2000年6月-2005年4月 依蘭縣政府副縣長
2005年4月-2006年11月 巴彥縣政府副縣長
2006年11月-2011年5月 巴彥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
2011年5月-2011年12月 五常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11年12月-現在五常市市委副書記、市長。
工作分工:負責全市經濟工作,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財政局、發展改革局、審計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編委辦工作。
Ⅵ 五常大米鷹標怎麼申請多少錢
帶著商標注冊申請書,及樣式說明到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商廣股,由他們向市裡和省級商廣負則單位提交,再轉到北京,由北京商標廣告局負責評審。
Ⅶ 三綱五常出自於哪本書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准則。
出處:
《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
《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智、信也。」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同時用於一處,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范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系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系: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三綱五常觀念,為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它們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封建家族的族譜中,起著規范、禁錮人們思想、行為的作用。2000多年來,它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國民性。當然,這種思想在一定時期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際關系的作用。
(說明:樓上FinnyIvy的回答雖然還可以,但是對三綱的出處未註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將三綱和五常用於一起時的出處;另外,本題並未提及名教的概念,可是作者卻畫蛇添足,在搜索答案時一並復制粘貼上去了)
Ⅷ 五常趙鵬判決書
2014年以後的生效判決可以在最高院的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2014年以前的判決需要到做出判決的法院查詢。
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正式實施。該司法解釋明確,最高法在互聯網設立中國裁判文書網,統一公布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中西部地區基層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時間進度由高級人民法院決定,並報最高法備案。
中國裁判文書網:http://www.court.gov.cn/zgcpwsw/
Ⅸ 為什麼五常有一票否決權
1、羅斯福總統提出了的常任理事國為戰後四大警察國家,即美蘇中英。後來在英國的堅持下,增加了法國,這五個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的決議有一票否決權。一票否決權是當時籌建聯合國之時,蘇聯發明的,而美英則是堅持常任理事國多數一致原則。
2、蘇聯當時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的共產國家,認為自己政治上比較孤立,所以就要求這項否決權,就是為了給自己在政治上不被孤立圍攻的一個護身符。
3、很明顯這五個國家在當時都為二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和有著相對其他國家絕對優勢的力量,所以可以直接推動這項決議的通過。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權利可以說是這五個國家的先輩用鮮血換來的,是當之無愧的。
(9)五常授權書擴展閱讀: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為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還有中國。
1944年,聯合國成立會議上,參加各國同意美、蘇、中、英、自由法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當時,聯合國憲章規定:『』凡非程序性決議案,必須得到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至少9票以上贊成,並且5個常任理事國中沒有任何一國投反對票才能通過『』,這就是五常『』行使否決權『』的由來。
聯合國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否決權的五常國家是蘇聯:1946年2月16日,蘇聯在敘、黎問題的一次表決中使用了否決權。
五常的缺席和棄權不視為使用否決權:朝鮮戰爭,正是由於蘇聯代表的缺席,聯合國通過決議派遣聯合國軍入朝,以至於剛剛建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被迫應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血肉之軀為新中國打出了近七十年的大和平環境。
在否決權的使用歷史上,蘇聯(俄羅斯)使用了129次;美國使用了83次;英國使用了32次;法國使用了18次;兔子最少,只用了13次:關於敘利亞的問題,中國使用了4次;說明中國在中東的布局非常慎重。當然,世界各國對於五大社團領袖獨霸核制裁權和否決權非常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