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推廣教育
1. 農業推廣的主要模式和發展趨勢
現階段農業推廣體制和發展趨勢
農業發展靠科技,科技轉化靠推廣。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農業推廣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另外一方面,合理的農業推廣的體制(模式)對於發揮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業推廣體制是國家為開展農業推廣工作所採取的組織制度,其內容包括農業推廣機構的組織形式與管理方式。它反映了國家開展農業推廣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政策目標,對農業推廣工作進行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採取的具體措施。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業推廣體制也不斷發展和完善。到今天,農業推廣模式在每個國家都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也可能不完全相同。下面就不同農業推廣模式做簡單介紹:
一、現階段農業推廣的主要模式
1.常規農業推廣(傳遞服務)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存在於發展中國家。其目標是增產增收;其對象是全體農民,但往往選擇一些類群的農戶作為聯系戶、示範戶;一般是在政府農業部門領導下設立推廣機構;主要採用直接面向個人的推廣方法,對農民進行宣傳、培訓、示範和指導等活動;推廣人員充當教育者和信息的傳播者。
2.培訓與訪問相結合模式
這是一種試圖將常規推廣模式進行改革,並提高推廣效益的推廣組織形式。這種方式正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引入和應用。
3.教育、科研、推廣"三位一體"的合作農業推廣體制
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國,其特點是:推廣的組織體系健全,聯邦、州、縣和自願者在人員、項目活動中合作默契,推廣的內容豐富、經費充足、人員精幹.它通過立法,在聯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之間建立協作項目的資助,並由州內的一所或幾所農業大學來組織執行推廣任務,其特徵是合作關系。
4.商品發展與生產系統
在這種模式下,推廣工作是同投入供應、技術引進及其他農業服務相聯系的。這種系統的目標主要是發展單項商品,對技術開發、技術傳播、市場銷售都有周密安排。其對象一般只限於這種商品產區內的農民。通常是由為生產某一商品而設立的獨立的、半自主的專業公司來為農民提供有關的研究、推廣、投入供應及其它市場信息服務。
5.項目帶動推廣模式,即通過重大項目的支持,將信貸、水利、農業等部門整合在一起,為農戶開展系列化推廣服務。
這是在某一特定地理區域內組織有關影響農業發展的專題項目合作,共同促進當地的農業生產發展。這些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往往是缺乏合作或投入,因而需要該方式。
6.綜合鄉村發展計劃
這種模式反映了一種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鄉村發展概念。它依據計劃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確定的目標。主要內容包括:引進技術以提高農業產量和增加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尤其是激發農民的自信心和創造精神;發展衛生、交通及基礎教育等方面的目標。
7.農作系統開發方式,即以農戶(農場)為綜合整體,開發系統技術,使農戶取得綜合效益。
這一方式的目的是向推廣人員提供專為滿足當地耕作條件及農戶的需要和利益而進行研究的成果。實地人員一般專業化程度很高。計劃是通過研究和推廣人員的互助合作以及同當地農民的合作來實現的。農作系統開發方式的特點是要求在推廣人員與科研人員之間建立一種合作的夥伴關系,要求他們一起深入農村,進行農作系統的分析研究,充分了解農戶或農場的需要,把農戶或農場視為一個綜合系統。
8.農民或生產者自我組織的服務模式
這種模式在法國、丹麥、瑞典、芬蘭、日本及我國台灣省等地都是核心的推廣組織模式。例如日本政府和農協雙軌推廣制,其推廣工作的范圍很廣,主要涉及農業生產指導及農家生活指導,在全國從上到下各級都建立相應的組織,提供多元化的咨詢服務。
二、農業推廣體制發展主要趨勢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民經濟實力的增強,在未來的50--100年內,農業推廣仍然以轉化科技成果為主要目標,其發展趨勢是:推廣工作的目標由增加產量向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中心轉移,並逐步發展到把農村、農業、農民生產的發展與生活的改善作為農業推廣的總目標;推廣工作的內容由產中服務向產前、產後服務縱深拓寬,並逐步發展成為農業推廣咨詢服務,即除去農業外,還包括農民所需要的其它生產、生活領域,如社會、經濟、市場、管理、信貸、家政、法律、文化等,從而更多地重視在農村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推廣服務的對象不再只是農民,而應當是全體農村人民推廣的策略方式,由自上而下行政指令驅動式向以由下而上自願參與咨詢式為主並輔以其它模式過渡;推廣的組織體系進一步向多元化綜合型方向發展,民間推廣組織力量將不斷加強;推廣的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溝通將成為農業推廣咨詢的基本方法,計算機及大眾傳媒將被廣泛應用。(陳良玉,高啟傑)
當然,根據不同地區農業生產潛力、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及產業結構不同,針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的,在不同地區應因地制宜地確定不同模式使理論。再者,根據各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在不同地區應因地制宜地確定以某種具體模式為主,輔以其它多種模式按一定程序分類型確定推廣的組合模式模式。
總之,不管未來社會如何發展,農業推廣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農業推廣體制也將呈現以下特徵:
1.推廣要素的多元化。農業領導機構、農業科研機關、農業院校、農業技術推廣單位、農民(農場主)等都將成為推廣的相關參與者,起內容涉及除去農業外,還包括農民所需要的其它生產、生活領域,如社會、經濟、市場、管理、信貸、家政、法律、文化等
2.推廣模式的復雜化。單一的推廣模式不再適合越來越復雜的農業經濟社會,這就要求各種推廣模式進行優化組合,共同發揮作用
3.農業院校、農業科研單位將繼續發揮其原動力的作用。
4.計算機網路技術將在農業推廣中廣泛應用。
德國的農業信息服務主要通過三種類型的計算機網路來實施。一是各州植保局開發和運營的電於數據管理系統(EDV),二是郵電系統開發經營的電視屏幕文本顯示服務系統(BTX),用戶須購買 BTX主機和鍵盤,將其與電視、電話連接,即可通過郵局的通訊網路,獲得農業信息服務和農作物病蟲測報信息服務。三是德國農林生物研究中心開發建設的植保文獻資料庫系統(PHYTOMED)、農葯殘留資料庫 INTERPRET、害蟲管理資料庫等,大多以科隆市的德國計算中心的大型計算機作為宿主機,德國計算中心的大型計算機存儲了德國各行各業的數百個資料庫,其中農業方面的資料庫30多個。
凡與德國計算中心的大型計算機聯網的微型計算機用戶或大型計算機終端用戶,如農業領導機構、農業科研機關、農業院校、農業技術推廣單位、配備了計算機的農場主等等,都可通過國家郵電通訊網路系統,與德國計算中心的大型計算機聯接,購買了資料庫訪問通行字的用戶,可隨時查詢資料庫中的內客,經當場測試,無論全國哪個地方,聯機接通後,一般僅需 l一3秒的等待時間,查詢結果可以在顯示屏上顯示,也可以在列印機上列印查詢結果。(李 遠,孟曉宏)
5.對於高新技術的推廣可以採用有償服務的信息咨詢模式、技術轉讓模式、高新技術開發、技術輻射模式,完善相應的技術市場和市場機制,(如目前採用的「公司加農戶」、「民間組織加農戶」的多元化組織模式,或者類似於「公司加協會聯農戶」式的各種組合模式,這些模式的服務方式的多樣化且不斷增加有償服務方式,逐步形成城郊型、外向型、市場化、產業化的農業新格局。)(陳良玉,高啟傑)
美國所有的推廣體系都是商業化的,唯獨農業推廣體系是絕對不向農民要一分錢的。因為農民是一個弱勢群體,受自然力不可預測因素的影響特別大,一旦遇到災害就很難有自救的能力,最需要外界的幫助。(楊映輝)
但是在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下,這一格局可能會回發生變化。
6.政府在農業推廣的地位將在有償服務開展後一段時間削弱。
參考文獻:
〔1〕陳良玉,高啟傑.優化農業推廣模式 發展農業推廣事業
〔2〕武英耀,張改清--美國合作農業推廣體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李 遠,孟曉宏.美國合作農業推廣體制
〔4〕李 遠,孟曉宏.日本雙軌農業推廣體系
〔5〕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國外農業推廣[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15-16.
〔6〕吳俊.我國農業推廣體制研究
〔7〕.馬曉嵐訪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教授楊秀生: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科學時報.2006-03-02
〔8〕楊映輝.農業推廣的國際比較.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9〕李 遠,孟曉宏,德國計算機網路技術應用於農業
〔9〕佚名.關於加強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議.中國網2006-03-02
2. 簡述農業推廣教育對象的學習特點
這個我也不清楚,以下是在網路上面查到的。
最主要以農民為對象,以推廣工作、農村開發和農民需要的內容為教材,以開發農民智力、提高農民素質、改進農業技術、發展農業生產、繁榮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為目標的一種農民教育形式。
3. 如何進行農業推廣
如何進行農業推廣
1、引導三資資本進入我省農業技術推廣領域;
2、對各類農業技術推廣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
3、以新的理念指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一、農村經濟發展呼喚職業教育
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是我國最重要的問題。黨中央一再強調,始終不要忘記這個問題。而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關鍵是把農村的經濟搞起來,使農民能致富,提高農業產量,滿足國家需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後,廣大農村率先改革,生產力空前解放,農業投入大幅度增加,使農村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一躍而上了一個 新台階。然而,從1985年開始,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卻相繼出現了連續幾年大幅度減產或徘徊的局面。之所以如 此,關鍵原因在於農業基礎不穩,特別是科技落後,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中低產田改造進度緩慢。現實使人們 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農村經濟的飛躍,農村經濟要上新台階,必須著力加強對科學技術的依靠。鑒此,廣大 農村堅定地加快了科技體制改革,使專業人才匱乏和農村勞動力吸收科技能力差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但這僅是解決了燃眉之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有大批能開發和推廣科學技術的專門人才,有一支能接 受科技成果的素質較高的農村勞動大軍,這就需要扎扎實實地抓好人才培養工作。前些年,農村初、高中學生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校沒有學到一技之長,回鄉後長時間無法適應工作需要,難以發揮應有作用,造成 了人才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這種現象與農村經濟發展迫切需要人才的狀況形成了非常現實的矛盾。要解決好 這一矛盾,唯一途徑就是通過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
瑞士是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政府有一個非常嚴格的規定,凡是經營農場的,都必須接受相當於我們中等水平的教育,拿不到證書者沒有資格當農民,並將取消其私有財產繼承權。如果我們也達到這個程度,農業 生產的變化將是巨大的。目前,我國農業還不很發達,農民有強烈的致富要求,他們最需要科技,需要致富本 領。我們政府的責任就是培養出真正熱心農業、具有專業技術、能夠開發致富、為農業經濟做貢獻的新型農民 。所以說,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發展的關鍵在人才,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在職業 教育;誰重視了職業教育,誰就贏得了農村經濟建設的人才,贏得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明天。
二、職業教育的出路在於深化改革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農村職業教育有了較大發展,但目前仍未從根本上擺脫普通教育辦學模式的束縛,不能有效地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應做好四方面努力:
一是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發展職業教育,首先要解決培養什麼人的問題。要改變那種按照固定崗位培養就業人員的傳統觀念,旗幟鮮明地宣布,我們的辦學宗旨就是培養新型農民,給學生以回到農村創業致富的本 領。我們要通過努力,讓新一代農民成為推廣先進科技、發展現代化農業和勞動致富的生力軍,推動農村經濟 發展。
二是將職業學校辦成技術服務的中心。要在學校建立科技試驗示範基地,成立技術咨詢服務隊,認真推廣技術,積極參與區域經濟開發。建立和完善「掛鄉鎮、聯廠村、扶農戶」制度,派專業骨幹教師擔任鄉鎮成教 中心校科技校長,與科技示範村、示範企業建立經常性聯系,對科技示範戶定期組織技術指導,或實行技術承 包,不僅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豐富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充分了解國內、國際農業科技新進 展,廣泛收集信息,盡可能地在學校裡面採用最先進的技術來進行試驗。在當前新技術不斷產生的形勢下,職 業學校要成為當地農村經濟建設的一個吸取、傳播、推廣新技術的重要基地。
三是改革辦學模式和教學方式。要做到「六個結合」,即長短學制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結合,集中時間教學與分散時間教學結合,文化教學與專業教學結合,理論教學與技術教學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 結合。要幫助學生制定家庭致富計劃,教師有目的地教,學生有目的地學。實行不同專業交叉教學,農、工、 商、教育一體化,培養學生一專多能。要放開「入口」,把嚴「出口」。在入學上可以放鬆一點,合格初中畢 業生均可入學,特別要重視招收立志回農村創業的「志願兵」。但在畢業關上要把緊,沒有真正掌握創業本領 和致富辦法的不能送出學校。
四是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特別是專業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和學校辦學的成敗。教師一定要有帶動學生致富的真本領,學校的技術實踐能量應該大於社會。經科教結合領導組織要經常關心教師隊 伍建設,在全社會選派優秀師資力量,也可聘請有實踐經濟的專業技術人員兼課。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把師資隊 伍建設作為關鍵性工作來對待,搞好內培外引。廣大教師應不斷學習和掌握國內外新技術和信息,充實和完善 自己,以高度的熱情和責任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政府必須加強對職業教育的宏觀調控
雖然職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與經濟聯系最為緊密,但它畢竟屬於人才教育,具有教育周期長和效益滯後的特點,很難成為投資的熱點,試圖完全由市場決定其投入,勢必導致投入的不足。同時,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 方面具有超前性特點,要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對教育戰略的要求,不但要有市場調節,還有賴於教育計劃的干預 ,防止人才資源的短缺。所以,科學的教育運行機制應當是既來源於社會需求的拉動,又要政府的推動。職業 教育作為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如果離開了政府的宏觀調控,就無法取得整體和長遠的社會效益。加強政 府宏觀調控,必須扎扎實實地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統籌規劃。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及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健全領導體 系,落實責任制,建立領導在職業學校兼職制度。要統籌研究發展規劃、學校布局、招生辦法、畢業生安排原 則、經費籌措渠道等重大問題,特別要定期對企業、鄉鎮、村莊和農戶的文化科技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及時調 整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種類齊全,初、中、高級相配套,穩定與急需相統一的專業體系。
二是政策導向。職業教育要健康發展,必須以相應的政策為導向。為了引導和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應全面深入地推進「綠色證書」制度的實施,今後農民凡承包和經營土地、林場、灘塗、礦山等必須具備相應資格 、憑證書從事生產經營。為了建立穩定的職教經費投入機制,應制定統一籌集職業教育經費的措施,開通必要 的經費渠道,如增加國撥經費,將職教經費納入徵收農村教育費附加,在全民及集體企事業單位統一籌集等。 為了提高職業學校在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可探討將職業高中或中專定為縣市級人才培訓基地、經科教結合示範 園,各類專業人才培訓計劃須經其論證,科教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要優先支持。為了支持學校勤工儉學事 業,要制定校辦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為了增強職業學校吸引力,使畢業生學有所用,要對職業學校畢業生優 先安排錄用。
三是經科教結合。經科教結合既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發展的根本出路。經科教結合發展職業教育的基本路子是大搞聯合辦學,即由聯辦單位進行人才預測,作招生計劃,提供教學設備和實習基地,保證 部分經費供應,由教育部門負責教育教學,既拓寬職業教育的辦學路子,又滿足聯辦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4. 如何全面理解農業推廣的概念和作用
狹義的農業推廣起源於英國劍橋的「推廣教育」和早期 美國大學的「農業推廣」 。 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通過適當的方式、 方法介紹給農民,使農民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並在生產中 應用,從而增加產量和經濟收入的活動。
廣義的農業推廣:在改進耕作方法和技術、 增加產品效益和收入、改善 農民生活水平和提高農村社 會教育水平方面,主要通過 教育來幫助農民的一種服務 或體系. 現代農業推廣學:把有用的信息傳遞給農 民(傳播過程),然後 幫助其獲得必要的知識、 技能和正確的觀點,以 便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 和技術(教育過程)的 過程(FAO,1984)。
現代農業推廣是在一個國家 實現農業現代化以後,農業 商品生產高度發達,往往是 非技術因素(如市場供求等) 成為農業生產和經營的限制 因素,而技術因素則退於次 要地位情況下的產物。 現代農業推廣是以「咨詢」 為主要特徵。
中國特色的農業推廣是應用農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知識,採取教育、咨詢、開發、服務等形式, 採用示範、培訓、技術指導等方法, 將農業新成果、新知識、新信息,擴散、普及、應用 到 「三農」中去,把潛在生產力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 力, 促進農業「三態」效益和人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一種 專門活動
5. 如何理解教材中農業推廣的定義。請舉例說明
廣義的農業推廣是以農村社會為范圍,以農民為對象的家庭農場或農家為中心,以農民實際需要為內容,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為最終目標的農村社會教育。現代的農業推廣是將有用的信息傳遞給人們,而且幫助這些人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正確觀點以便有效的利用這些信息和技術(教育過程)的一種動態過程。
包括農業推廣概論、農民行為的產生與改變、農業推廣溝通、創新的採用與擴散、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與轉化、農業推廣的基本方法與技能、農業推廣試驗與示範、農業推廣教育與培訓、農業推廣計劃與項目管理、農業推廣體系建設、農業推廣信息服務、農業推廣調查、農業推廣工作的評價等內容。同時,設置了簽訂農業技術承包合同、編制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農業推廣成果示範、農業推廣培訓演講、制訂農業推廣項目計劃、農業推廣項目總結、農業推廣現狀調查、農業推廣項目評價等實訓項目。
總結和概括了我國近幾年來農業推廣的新成果、新經驗,突出了實用性,加強了針對性,充分體現了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和時代特色。
6. 農業推廣的基本概念
1、狹義的農業推廣。基本的含義是:把大學和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通過適當專的方法介紹給農民屬,使農民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並且在生產中採用,從而增加其經濟收入。
2、廣義的農業推廣。這是西方發達國家廣為流轉的農業推廣概念,它已不單純地指推廣農業技術,還包括教育農民、組織農民以及改善農民實際生活等。
3、現代農業推廣。推廣工作是一個把有用信息傳遞給人們(傳播過程),然後幫助這些人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正確的觀點,以便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或技術(教育過程)的一種過程。
可以這樣說,狹義農業推廣以「技術指導」為主要特徵,廣義農業推廣以「教育」為主特徵。而現代農業推廣則以「咨詢」為主特徵。
7. 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推廣的區別
農業技術推廣是指通過試驗、示範、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把應專用於種植業、林業、畜屬牧業、漁業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普及應用於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的活動。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尊重農業勞動者的意願;因地制宜,經過試驗、示範;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扶持;實行科研單位、有關學校、推廣機構與群眾科技組織、科研人員、農業勞動者相結合;講求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廣義的農業推廣是以農村社會為范圍,以農民為對象的家庭農場或農家為中心,以農民實際需要為內容,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為最終目標的農村社會教育。現代的農業推廣是將有用的信息傳遞給人們,而且幫助這些人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正確觀點以便有效的利用這些信息和技術(教育過程)的一種動態過程。
8. 如何理解教材中農業推廣的定義
廣義的農業推廣是以農村社會為范圍,以農民為對象的家庭農場或農家為中心,以農民實際需版要為內容,以改善權農民生活質量為最終目標的農村社會教育。現代的農業推廣是將有用的信息傳遞給人們,而且幫助這些人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正確觀點以便有效的利用這些信息和技術(教育過程)的一種動態過程。
包括農業推廣概論、農民行為的產生與改變、農業推廣溝通、創新的採用與擴散、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與轉化、農業推廣的基本方法與技能、農業推廣試驗與示範、農業推廣教育與培訓、農業推廣計劃與項目管理、農業推廣體系建設、農業推廣信息服務、農業推廣調查、農業推廣工作的評價等內容。同時,設置了簽訂農業技術承包合同、編制農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農業推廣成果示範、農業推廣培訓演講、制訂農業推廣項目計劃、農業推廣項目總結、農業推廣現狀調查、農業推廣項目評價等實訓項目。
總結和概括了我國近幾年來農業推廣的新成果、新經驗,突出了實用性,加強了針對性,充分體現了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和時代特色。
9. 農業推廣學名詞解釋
廣義的農業推廣是以農村社會為范圍,以農民為對象的家庭農場或農家為中心,以農民實際需要為內容,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為最終目標的農村社會教育。現代的農業推廣是將有用的信息傳遞給人們,而且幫助這些人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正確觀點以便有效的利用這些信息和技術(教育過程)的一種動態過程。
現階段農業推廣體制和發展趨勢
農業發展靠科技,科技轉化靠推廣。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農業推廣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另外一方面,合理的農業推廣的體制(模式)對於發揮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業推廣體制是國家為開展農業推廣工作所採取的組織制度,其內容包括農業推廣機構的組織形式與管理方式。它反映了國家開展農業推廣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政策目標,對農業推廣工作進行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採取的具體措施。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業推廣體制也不斷發展和完善。到今天,農業推廣模式在每個國家都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也可能不完全相同。下面就不同農業推廣模式做簡單介紹:
一、現階段農業推廣的主要模式
1.常規農業推廣(傳遞服務)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存在於發展中國家。其目標是增產增收;其對象是全體農民,但往往選擇一些類群的農戶作為聯系戶、示範戶;一般是在政府農業部門領導下設立推廣機構;主要採用直接面向個人的推廣方法,對農民進行宣傳、培訓、示範和指導等活動;推廣人員充當教育者和信息的傳播者。
2.培訓與訪問相結合模式
這是一種試圖將常規推廣模式進行改革,並提高推廣效益的推廣組織形式。這種方式正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引入和應用。
3.教育、科研、推廣"三位一體"的合作農業推廣體制
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國,其特點是:推廣的組織體系健全,聯邦、州、縣和自願者在人員、項目活動中合作默契,推廣的內容豐富、經費充足、人員精幹.它通過立法,在聯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之間建立協作項目的資助,並由州內的一所或幾所農業大學來組織執行推廣任務,其特徵是合作關系。
4.商品發展與生產系統
在這種模式下,推廣工作是同投入供應、技術引進及其他農業服務相聯系的。這種系統的目標主要是發展單項商品,對技術開發、技術傳播、市場銷售都有周密安排。其對象一般只限於這種商品產區內的農民。通常是由為生產某一商品而設立的獨立的、半自主的專業公司來為農民提供有關的研究、推廣、投入供應及其它市場信息服務。
5.項目帶動推廣模式,即通過重大項目的支持,將信貸、水利、農業等部門整合在一起,為農戶開展系列化推廣服務。
這是在某一特定地理區域內組織有關影響農業發展的專題項目合作,共同促進當地的農業生產發展。這些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往往是缺乏合作或投入,因而需要該方式。
6.綜合鄉村發展計劃
這種模式反映了一種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鄉村發展概念。它依據計劃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確定的目標。主要內容包括:引進技術以提高農業產量和增加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尤其是激發農民的自信心和創造精神;發展衛生、交通及基礎教育等方面的目標。
7.農作系統開發方式,即以農戶(農場)為綜合整體,開發系統技術,使農戶取得綜合效益。
這一方式的目的是向推廣人員提供專為滿足當地耕作條件及農戶的需要和利益而進行研究的成果。實地人員一般專業化程度很高。計劃是通過研究和推廣人員的互助合作以及同當地農民的合作來實現的。農作系統開發方式的特點是要求在推廣人員與科研人員之間建立一種合作的夥伴關系,要求他們一起深入農村,進行農作系統的分析研究,充分了解農戶或農場的需要,把農戶或農場視為一個綜合系統。
8.農民或生產者自我組織的服務模式
這種模式在法國、丹麥、瑞典、芬蘭、日本及我國台灣省等地都是核心的推廣組織模式。例如日本政府和農協雙軌推廣制,其推廣工作的范圍很廣,主要涉及農業生產指導及農家生活指導,在全國從上到下各級都建立相應的組織,提供多元化的咨詢服務。
二、農業推廣體制發展主要趨勢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民經濟實力的增強,在未來的50--100年內,農業推廣仍然以轉化科技成果為主要目標,其發展趨勢是:推廣工作的目標由增加產量向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中心轉移,並逐步發展到把農村、農業、農民生產的發展與生活的改善作為農業推廣的總目標;推廣工作的內容由產中服務向產前、產後服務縱深拓寬,並逐步發展成為農業推廣咨詢服務,即除去農業外,還包括農民所需要的其它生產、生活領域,如社會、經濟、市場、管理、信貸、家政、法律、文化等,從而更多地重視在農村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推廣服務的對象不再只是農民,而應當是全體農村人民推廣的策略方式,由自上而下行政指令驅動式向以由下而上自願參與咨詢式為主並輔以其它模式過渡;推廣的組織體系進一步向多元化綜合型方向發展,民間推廣組織力量將不斷加強;推廣的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溝通將成為農業推廣咨詢的基本方法,計算機及大眾傳媒將被廣泛應用。(陳良玉,高啟傑)
當然,根據不同地區農業生產潛力、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及產業結構不同,針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的,在不同地區應因地制宜地確定不同模式使理論。再者,根據各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在不同地區應因地制宜地確定以某種具體模式為主,輔以其它多種模式按一定程序分類型確定推廣的組合模式模式。
總之,不管未來社會如何發展,農業推廣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農業推廣體制也將呈現以下特徵:
1.推廣要素的多元化。農業領導機構、農業科研機關、農業院校、農業技術推廣單位、農民(農場主)等都將成為推廣的相關參與者,起內容涉及除去農業外,還包括農民所需要的其它生產、生活領域,如社會、經濟、市場、管理、信貸、家政、法律、文化等
2.推廣模式的復雜化。單一的推廣模式不再適合越來越復雜的農業經濟社會,這就要求各種推廣模式進行優化組合,共同發揮作用
3.農業院校、農業科研單位將繼續發揮其原動力的作用。
4.計算機網路技術將在農業推廣中廣泛應用。
德國的農業信息服務主要通過三種類型的計算機網路來實施。一是各州植保局開發和運營的電於數據管理系統(EDV),二是郵電系統開發經營的電視屏幕文本顯示服務系統(BTX),用戶須購買 BTX主機和鍵盤,將其與電視、電話連接,即可通過郵局的通訊網路,獲得農業信息服務和農作物病蟲測報信息服務。三是德國農林生物研究中心開發建設的植保文獻資料庫系統(PHYTOMED)、農葯殘留資料庫 INTERPRET、害蟲管理資料庫等,大多以科隆市的德國計算中心的大型計算機作為宿主機,德國計算中心的大型計算機存儲了德國各行各業的數百個資料庫,其中農業方面的資料庫30多個。
凡與德國計算中心的大型計算機聯網的微型計算機用戶或大型計算機終端用戶,如農業領導機構、農業科研機關、農業院校、農業技術推廣單位、配備了計算機的農場主等等,都可通過國家郵電通訊網路系統,與德國計算中心的大型計算機聯接,購買了資料庫訪問通行字的用戶,可隨時查詢資料庫中的內客,經當場測試,無論全國哪個地方,聯機接通後,一般僅需 l一3秒的等待時間,查詢結果可以在顯示屏上顯示,也可以在列印機上列印查詢結果。(李 遠,孟曉宏)
5.對於高新技術的推廣可以採用有償服務的信息咨詢模式、技術轉讓模式、高新技術開發、技術輻射模式,完善相應的技術市場和市場機制,(如目前採用的「公司加農戶」、「民間組織加農戶」的多元化組織模式,或者類似於「公司加協會聯農戶」式的各種組合模式,這些模式的服務方式的多樣化且不斷增加有償服務方式,逐步形成城郊型、外向型、市場化、產業化的農業新格局。)(陳良玉,高啟傑)
美國所有的推廣體系都是商業化的,唯獨農業推廣體系是絕對不向農民要一分錢的。因為農民是一個弱勢群體,受自然力不可預測因素的影響特別大,一旦遇到災害就很難有自救的能力,最需要外界的幫助。(楊映輝)
但是在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下,這一格局可能會回發生變化。
6.政府在農業推廣的地位將在有償服務開展後一段時間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