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門店推廣 » pmg推廣

pmg推廣

發布時間: 2021-10-20 13:38:16

① 誰有 三國群英傳Online CDKey

http://hi..com/lynpt
喜歡三國不容錯過。

② 哪裡鑒定第一套紙幣權威機構

紙幣評級機構有PMG、PCGS等。
1、NGC是美國1987年開始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開辦了一家評級機構,PMG是簡稱,公司名是叫NGC,NGC是評級金銀幣和硬幣,PMG是紙幣是在2005年成立的。也是全球首家紙幣評級封裝機構, 直到2008年在香港一拍賣會上,拍賣中國第二版人民幣的綠叄圓和紅伍圓。65分和66分的,一張竟然搶到了13萬港幣,出價的有不少是外國人,那是價格算是天價成交的。
然後香港幣商和收藏家開始研究什麼叫PMG評級幣了,原來PMG評級幣在國外很盛行,看分數買賣,不用說賣家,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續香港拍賣出了好價錢後,在中國誠軒,嘉德拍賣,陸續取得了好價錢成交《當時也是行情飛漲時期》,在中國大陸2009開始瘋狂起飛,66分的黑一元都過萬元一張!
2、PCGS為專業錢幣分級服務公司
美國的著名專門針對硬幣進行鑒定、分級、評分的公司。鑒定過的硬幣會被裝入一個密封的小盒子並被標記分數以及編號。其會員能夠通過網路系統根據編號查詢相關信息。
分級的標准一般為:
為了適應美國硬幣交易中不斷追求高品級的需要,美國錢幣協會於20世紀70年代制定了《美國錢幣協會美國硬幣評級正式標准》(0ficial ANA Grading Stan dards for United States Coins,OAGS)。此標准由布雷塞特(Ken Bresett)及科索夫(A.Kosoff)編寫,並已多次修訂出版。目前,這一分級方法正在美國逐步推廣,但現尚未得到國際上的普通認可。
這一標準的特點是首先將幣面品級分為三檔:精製品、未流通品、流通品。然後在每品後綴有一定數字(3-70)以表示其品級高低。這一標准出籠後,由於較為明確合理,且市場買賣雙方均有迫切統一標準的要求,所以很快為大家所接受。目前美國出版的書刊已全部採用該標准,其他英語國家錢幣界亦普遍引用,非英語國家則參照後制定盡量接近的品相評級系統。

③ 觀點與展望,第 8 部分: IBM 架構師為何以及如何成為了架構師

引言:雜家還是博學家?閱讀「觀點與展望」專欄所有文章第1 部分: 選擇 SOA 的原因和時機第2 部分: 如何將業務需求轉轉換為 IT 要求?第3 部分: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 IT 體系結構技能,如何學習?第4 部分: 如果剛剛開始採用 SOA,最好將哪些軟體作為服務實現?第5 部分: 什麼是 IT 管理,為什麼應該對其加以注意?第6 部分: 定義最重要的 IT 體系結構問題第7 部分: 當今開發人員面臨的最有影響力的趨勢有哪些?更多...長大後,您想干什麼?雖然我已經工作了很長時間了(已經到了不願意公開自己的工作年限的地步了),我仍然在考慮這個問題。或許您也是這樣。事實上,如果您和我一樣是生育高峰期出生的,您可能將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給出各種不同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極不情願地被推入退休隊伍中為止。 本月我們將詢問專家組一個類似的問題(不過我們將問的是他們的過去,而不是他們對將來的看法):為什麼您覺得 IT 體系結構方面的工作適合您,為了成為架構師,您走過了什麼樣的路?正如您將看到的,IBM 技術帶頭人也經歷了同樣的心路歷程。事實上,他們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始終都在積極地嘗試獲得新的經驗和知識。或許這使得他們有些像雜家, Grady Booch 就使用這個詞來描述自己,而這又被 Merriam Webster 定義為「閑人」或「不安分的人」。(此處並不是說「不誠實或沒用的人」。)更可能的是,這使他們成為博學家(即 Merriam Webster 所說的「具有各方面知識」的人)。他們日子過得似乎都不錯!對於希望成為 IT 架構師的普通人,這可能會使他們望而卻步。那麼,究竟在 IT 領域中工作的哪些人如此有創造力而同時又過得這樣快樂呢?但他們每個人都是很久以前從普通人開始一步步做起的。他們並不是一下子就獲得了成為 IT 架構師的所有技能,他們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並深入各種不同領域才得到了所需的技能。設計方面也是如此。其他人則是在嘗試了其他角色後才選擇這個職業。考慮到我們的專家組成員對新鮮事務的好奇心,我忍不住認為這可能並不是他們中的任何人的最終歸宿。如果我們要討論的是他們以後的職業生涯,我想會發現他們在將來承擔起新的任務、對新的挑戰發起攻擊。我們都經歷了很長的成長過程,但我認為他們有可能還會繼續這個過程。因此,如果下次問他們這個問題也會非常有意義:「長大後,您想干什麼?」讓我們拭目以待吧。developerWorks Architecture 團隊——Paul Dreyfus,編輯 developerWorks [email protected]回頁首放下清高,親近現實任何方面都能推動架構師的工作:客戶、他的團隊、體系結構、小故障和各種問題。我認為體系結構更多的是一種態度、完美地建起軟體「大廈」的熱情,但現實卻往往使得這不那麼完美。不過,追求完美的想法與現實之間的平衡會讓架構師保持一定的清醒態度,因為他必須向客戶交付一個正常運行且性能良好的系統。回憶:我看到自己參加會議、在白板上畫圖、處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在團隊的幫助下,我嘗試利用過去所積累的知識在問題領域中的各種力量和約束之間求得平衡。模式?或許吧。我喜歡體會團隊活力在周圍流動的那種感覺——每一分鍾,我都能在同事仔細描述各種情況的細枝末葉時獲得啟發和學到新的東西:為什麼這個情況略有不同,因而必須修改模式,以處理實際情況。編寫代碼的日子:編寫代碼是孤獨的探尋過程。這個探尋過程同時也是永不停止的。有時候還沒有回報。找到錯誤,會得到表揚。如果最終的交付內容/版本中沒有錯誤,則不會提到這些代碼中的重要性和您在其中投入的精力!我喜歡編程——不過現在很少進行此類工作了,僅在學術中需要時才會做這樣的工作。處理項目時,我已不再進行代碼編寫工作了。香港,1980 年:我開始使用 BASIC 和 Fortran 進行編程。我非常喜歡編程。轉眼到了 1995 年,我開始進行 Java�6�4 編程,享受介面實現和鬆散耦合所帶來的純粹樂趣。但應該如何設計系統結構呢?即使獲得了最好的運行代碼,仍然需要一個能夠承受非功能需求沖擊的結構。因此,您需要能夠對各種相互沖突的約束進行權衡,在重復考慮當前情況的細微差異的前提下進行決策。 我比較認可「模式生成體系結構」這樣的學術流派。從藍圖(一組基本模式)開始,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擴展和自定義。這就在最佳實踐和現實具有特定的無名品質(QWAN,Quality Without a Name)之間獲得了最佳的平衡點,這一點我非常喜歡。我喜歡自己的架構師工作。 :)回頁首和雜家一起旅行 並不是我決定要做一名架構師,而是我從事的工作所涉及的內容正是我們目前所稱的體系結構方面的東西。開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甚至到現在也是如此),我們並不進行「體系結構設計」。我們只編寫程序,其中的任何體系結構都是意外出現的。我在14 歲時編寫了第一個程序(使用的是 Fortran,當然我對於良好的設計所知並不多,體系結構方面懂的就更少了)。上大學時(最初在 Air Force Academy,後來在 Santa Barbara 的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我遇到了當時形成了深度設計的早期理念的很多人:David Parnas、Mary Shaw、Tony Hoare、Edsger Dijkstra 等。剛剛二十歲出頭的時候,我擔任過一些相當大(甚至按照今天的標准也可以這么說)的實時分布式系統的項目工程師和項目經理的角色,為美國軍事航天項目提供支持。 1982 年退役後,我加入剛剛創建的 Rational�0�3,參與了 Ada 項目的大量工作。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奔走於美國各地,與合同客戶和軍隊協作,以幫助他們應用軟體工程的最佳實踐以及這個新興的語言。 我一直是個雜家,出現在科學所指引的地方。我逐漸發現商業領域的很多組織開始邀請我幫助他們進行類似的工作,因此我開始偏離 Rational 的核心業務,將我的精力投入到這個更大的領域中。也大約在這段時間,我撰寫了第一篇有關面向對象的設計的論文,並開始編寫我自己的第三本書(與此主題相關)——其中所有內容不過是對我通過這些項目得到的經驗的總結。我還與 Bjarne Stroustrup 進行了合作(他是 C++ 的發明者,我們甚至還一起去參加了全國性的巡迴演講),因為我們發現他的語言設計方法和我的系統設計方法非常相似。 在那段時間里,我仍然進行編程工作:我使用 ObjectPascal(在 Mac 平台上)編寫了 Rational Rose 的原型,並採用 Smalltalk(PC 平台上)編寫了第二個更為完整的版本。Dave Stevenson 和我是第一個 Rational 建模產品的架構師(採用 C++ 編寫;這對 Rational 是一項突破,因為之前的所有產品都是使用 Ada 完成的)。這些產品進入市場後,我再次承擔起作為架構師和體系結構指導人的角色,為我們的一系列最大的客戶服務。在此期間,我受到 Philippe Kruchten 的工作的很大影響;他領導進行了早期的流程設計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他還是 Canadian Air Traffic Control System 的首席架構師之一。他也參與了有關體系結構描述的 IEEE 標准方面的工作。 我在嘗試讓人們記住,「SOA」中的「A」表示「體系結構」。 ——Grady Booch 最近這些年,Kent Beck 和我組織了名為 Hillside Group 的模式研討會;這個研討會今天仍然是模式文化的重心。我是 World Wide Institute of Software Architects (WWISA) 的最早成員之一,同時也是後來成立的 American Institute of Software Architects (AISA) 的第一批成員之一,這兩個組織都致力於發展軟體體系結構實踐。這段時間里,隨著 Rational 的業務全面納入 IBM 中,我也回到了我原來進行的體系結構方面的工作。我不僅對 IT 體系結構感興趣,而且也對軟體密集型系統的每個領域的體系結構原則感興趣。體系結構方面仍然有很多東西我們不知道——它所代表的東西、它所不能代表的東西、如何最好地表示它、體系結構級別存在何種模式等等。因此,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通過實踐和研究來進行學習。在實踐方面,我仍然繼續擔任我們客戶(甚至也包括尚不是我們客戶的組織)的架構師兼體系結構指導人的角色。在研究領域,我正在編寫 Handbook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該書的目標是確定各種有意義的軟體密集型系統的體系結構。我與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SEI) 的體系結構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合作。同時,我也非常密切地關注著 Murray Cantor 在系統工程方面的進展。我在嘗試幫助人們記住,「SOA」 中的「A」表示「體系結構」,另外還參與了一些新興商業和行業體系結構標准方面的工作。我仍然在進行編程工作(大部分時間都是用 Java),但我想自己現在終於知道了如何設計我所編程的系統的體系結構。回頁首度過非歐幾里得惡夢當時是我學生生涯的倒數第二個學期。我在堆滿研究論文、翻開的書籍和無數的潦草筆記的書桌上埋頭苦讀,並考慮我的畢業論文的命題。我被這個抽象的幾何模型困擾著,試圖說明其對計算圖形的潛在影響。我成天看不同維度形狀的視圖、准平面和 N 維空間的抽象數學變化,都有些頭大了。在此過程中,我清楚地發現自己處於這樣一個十字路口:理論計算機科學(學術方向)或應用計算機科學(計算機行業從業)。我非常果斷地選擇了後者,畢業後加入了一家在《財富》雜志排行 10 強的銀行。我在此銀行中擔任助理咨詢師,我所屬的團隊負責設計廣泛分布於全球范圍內的信用證解決方案。我全面接觸了正式軟體開發生命周期方法、經過業界檢驗的工程原則、軟體產品堆棧和大量商業銀行領域的概念。有了這些經驗,我大膽地來到瑞士,為多家銀行提供咨詢服務,指導他們解決多個領域的技術問題(如進行電子文檔存檔,以實現異類數據集成)。瑞士人對精工和質量方面的關注是非常有遠見的,而他們對採用新興技術的渴望讓我有機會接觸各種創新產品。……他們允許我對應用程序層進行分析,並能夠直接研究 OS 內核和基礎硬體的基本細節。 ——Sanjay Bose 到此時,我已非常深入地了解了銀行業務,並加入了一個全球性 SI 的研發部門,重新回到我最擅長的領域。在這里,他們允許我對應用程序層進行分析,並能夠直接研究 OS 內核和基礎硬體的基本細節。我對 UNIX SVR4 進行了修改——調整引導和調度演算法、優化設備驅動程序、調整事件和中斷處理、對機器代碼進行反向工程、研究前輩(Ritchie、Thompson、Joy)編寫的組件、使其識別 x86 和 RISC 處理器內部指令、處理後來出現的新興微內核和實時操作系統。從中獲得的經驗鞏固了我對解決方案和應用程序實際 如何運行的認識。隨後進入 .COM 時代,全世界都開始更多地接觸面向對象的概念,而我也不希望被這個潮流拋在腦後。因此,我開始擔任一家新成立的公司的首席工程師,該公司當時正在研發用於解決異類企業數據源的實時集成的產品。我負責設計和構建核心運行時基礎設施、元數據管理和數據訪問框架。這個公司真的是一個 OO 新兵訓練營。我的同事(大部分都剛剛畢業)都具有完全的 OO 意識——我甚至懷疑他們將 Gang-of-Four 的書作為早餐!我很快便成了 OO 的信徒,對 OO 設計、模式和技術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 Java 以及早期 J2EE 了如指掌。除了核心產品體系結構外,我還承擔其他一些任務:客戶銷售、提供 UI 工具和人為因素方面的培訓、生成安裝二進制文件、排除客戶部署的故障等等。 很快我開始渴望感受大公司的那種節奏,隨後加入 IBM。最初我有些擔心自己會迷失在藍色巨人懷抱中,但很快發現 IBM 的運作方式就像帶保護傘的 VC,充滿了主人翁意識和創新。我最初是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產品的一名開發人員,進行的是系統管理和 EJB 容器組件方面的工作。之後,我加入了 IBM Research 的一個孵化項目 NextWeb,為 Web 服務建議和創建綜合框架,包括「on-the-glass」服務。由此引出了各種臨時標准,並最後定型為 OASIS WSRP TC。同時,我還負責設計 WebSphere Portal Server 中的一些組件的體系結構,以將這些孵化技術投入實際應用。到此時,我掌握了 Web 服務和初期 SOA 的要點。我開始為 IBM 戰略業務合作夥伴提供技術指導,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我們的中間件投資組合,從而更好地完成他們的重要產品功能。隨著 SOA 技術不斷成熟,我的這些服務范圍開始擴展到大型 IBM 客戶和相關的適配器方面——共享技術策略、指導他們進行體系結構試點項目以及將他們的問題轉給我們的軟體產品團隊。目前,我的工作重點已經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負責將全球客戶活動中發現的關鍵差距和問題反映到 IBM 軟體投資組合和解決方案資產中,從而幫助推動 IBM 軟體部的 SOA 需求策略的發展。我非常幸運,能夠親身經歷 IT 的諸多方面,正如前面提到的,還通過這些經歷磨練了我的基本學習技能。就今天而言,如果在處理技術理念僵局或應付要命的競選活動(是的,在 IBM 也有這樣的活動)讓我感覺到自己的精力不足,為了重新打起精神,我只需要從書架上取下我的畢業論文看看就能辦到。回頁首確定重要的技術細節我之所以認為 IT 體系結構是我的正確選擇,是因為這個技術領域是讓我最為痴迷的領域(現在仍然如此)。這種專業性驅使我在沒有任何時間期限時開展研究工作,也正是這個因素讓我錯過吃飯時間,因為我捨不得暫時停止閱讀有關新技術的資料。我非常喜歡將很多不同的觀點組合為一個具有內聚力的交付內容,嘗試將似乎不相關的東西形成一個更為相關的解決方案。體系結構強調確定很多不同技術細節的挑戰,這包括對項目的成敗非常關鍵的細節,也包括對滿足涉眾的需求有直接影響的細節。 在我職業生涯之初,擔任的是開發人員的工作,工作重點在較大的軟體工程中非常具體的元素;這通常意味著主要在實現階段參與相關工作,而在體系結構設計期間卻涉及的不多。我當時所進行的設計工作主要是「小型」設計,通常屬於一個應用程序中的工作。隨著我職業生涯的發展,我越來越認識到,即使通過非常嫻熟的技能創建了軟體構建塊,但如果基本理解和體系結構不正確,項目成功的幾率也將大打折扣。因此我開始主動尋找能讓我更多參與此類活動的項目。這讓我傾向於喜歡發現解決方案的總體概貌。一段時間後,我開始在項目進行期間擔任架構師的角色。以後的故事您都知道啦 :) 回頁首從FORTRAN 開始我倒是希望自己對職業生涯以及整個人生都有所計劃,但我必須承認並非如此。我女朋友和我曾就自由意志進行過討論。她認為存在自由。而我認為我們是非常非常復雜的圖靈機,完全由輸入信息序列定義。因此,我可能不應該來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每個人都知道我將如何回答。我的圖靈機進入了一個狀態,迫使我自然而無休止地鑽研任意主題。我上大學前沒有見過計算機(准確地說是大二才首次看到計算機)。是的,我有些落後。實際上,我都是在那之後很久才首次看見計算機的。我在大二時見到了計算機終端。我當時學習了 FORTRAN,才發現以下事實:我真的很喜歡編寫程序。我真的很擅長編程。無論如何,我現在並不確定自己是否仍然對此很擅長。我仍然喜歡我工作的技術方面的東西:調整代碼、編寫小段 PHP、討論一些設計選擇、考慮重要的下一步工作。我定期到現場視察,花上一整天時間對項目進行檢查,並與項目人員進行討論。現場人員說,盡管會受時差的影響而且每天工作時間很長,我似乎從來不覺得累。他們想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這樣的日子是我工作中最有意思的日子,我非常喜歡。我對它們的喜愛程度超過了對咖啡的喜愛。 正是這個原因讓我覺得 IT 是我的正確選擇。那麼,我走過的路是什麼樣的呢?我不斷地探索新問題(現在也是如此)。我所走過的路似乎是最具挑戰,也是最有趣的。回頁首基於廣泛 IT 領域實踐經驗的堅實基礎我之所以選擇 IT 體系結構,有很多與 Bobby 相同的原因。我最開始負責維護其他人編寫的代碼。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要維護的代碼,除了編寫者本人外,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夠理解。(至少那些希望理解這些代碼的人無法理解。)為了更好地了解代碼所進行的各方面工作,我要重寫代碼,以便能夠更好地了解系統如何工作。我發現(我的經理和其他更為資深的軟體工程師也發現了這一點)自己能夠很好地重寫軟體,從而更便於其他人在我之後進行維護。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技能不斷提升,所接觸的項目范圍也越來越廣泛,我經常發現所處理的軟體存在功能重復(或功能非常相近)。我會重新設計此類冗餘功能,以使其包含在應用程序內的可重用模塊中,從而減少要維護的代碼量,降低出現錯誤的潛在可能性。此時我發現自己希望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應用這些技能。我想知道我所處理的所有這些應用程序如何一起工作。我想正是在此時我決定要成為一個 IT 架構師。為了最終達到我的目標,我接觸了諸多 IT 領域的東西,包括 QA 測試和操作。我還在一個替換 ERP 系統的部署中扮演過主要角色:這項工作要求對舊 ERP 系統與對其依賴的外圍應用程序(或反過來)間的所有介面進行全面的檢查。 所有這些經驗促成了我的 IT 體系結構技能的形成。我當然很同意 Bobby 的觀點,為了成為高效率的 IT 架構師,務必通過操作、維護、測試和部署軟體獲得足夠的經驗,從而形成堅實的基礎。回頁首所有層次的溝通是此領域成功的關鍵我成為架構師所走的路可能與大多數人都不一樣,因為我大學學的是數學專業,在高中和大學都編寫過很多簡單的計算機程序。大學畢業後,我加入了一家大型零售企業,學習使用各種技術構建商業應用程序。我掌握了很多編程語言和技術,並在後來擔任過團隊負責人、設計師和教師的職位。之後,我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決定轉行,因此去上了一所法律學校。從法律學校畢業後,我驚訝地發現很多大公司(不是律師事務所)在招聘應屆法律專業畢業生。在接受招聘面試的過程中,我發現,在法律學校中學習的各種技能(例如,問題確定和沖突管理)對領導能力的各個方面都非常重要(前提是必須掌握這些技能)。此外,我記得在法律學校學習的第一年,一位教授曾指出,該校的目標實際上是僅僅教會我們三件事情:如何讀、如何寫以及如何思考。這些是我們的主要課程。在決定不從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後,我在一家咨詢公司謀得了一個職位。我後來離職,並首次加入了一家小型計算機公司(當時規模小)Tandem Computers。我在 Tandem 獲得了大量的經驗,讓我對各個公司如何購買各種先進技術以及如何使用技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在 Tandem 擔任過不同的角色,我擔任過指導咨詢師、程序員、軟體工程師和架構師的職責。我發現自己不僅需要進行設計和編碼,還需要幫助為解決方案確定恰當的技術,還必須考慮使用模式、服務質量,而且必須同時考慮以後的需求和目前的需求。我發現好的架構師都是善良的獨裁者,具有很強的技術、良好的寫作能力、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夠在各個層次進行溝通。我很喜歡這個新角色。我之所以加入 IBM,是因為我遇到了很多非常聰明的人,他們都在非常大的公司工作,與 CEO、CIO 交流,影響著技術方向,並負責設計主要解決方案(其成功對高級執行人員非常重要)的體系結構。我也希望成為這樣的人——現在我是了。回頁首當您不再進行編碼工作轉而將重點放在設計和集成上,會發生什麼我從事 IT 工作的頭五年,主要是在零售行業像打雜的一樣(不過仍然被稱為 DBA)設計和優化資料庫。當時是 20 世紀 80 年代初(是的,從我的年齡就能夠猜出來),但我仍然感到驚訝的是,重構包含幾百萬記錄的資料庫之類的簡單任務經常要花上 2 到 3 天時間。聯機重組和關系資料庫之類的東西當時還不流行!進入公司幾個月後,我詢問當時的上級,為什麼 CPU 大部分時間都是空閑的,還運行這么慢,他給的答案是「原本就是這樣的。我們只需要按照手冊中的過程進行操作就行了。這就是為什麼勞動節的這個周末加班的原因(譯者註:美國勞動節在 9 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方便您對問題進行修復。我們每年只有一次機會對資料庫進行重組(對於不熟悉資料庫的讀者,我解釋一下重組:重組通常用於對已經填充了信息的資料庫進行重新設計或重建),以便為應付聖誕節的購物高峰期做好准備。」 我升了職,我的老闆告訴我,他認為我以後會成為一名好的架構師(如此之類的說法)! ——Sridhar Iyengar 當時我剛剛走出學校的大門。我非常失望,發現自己所學的所有關於並行計算機科學理論並沒有在那個年代的計算機系統上得到利用——至少在我所知的資料庫系統上是如此。我的目標是設計一個並行版本的重組命令,從而不必在所有周末都在綠色屏幕(指綠色的單色顯示器)前度過。而正是這個使我開始進行資料庫設計、並行編程和多任務操作系統設計。當我將原來約兩天半的重組執行時間降低為約 7 個小時後,我升了職,我的老闆告訴我,他認為我以後會成為一名好的架構師(如此之類的說法)!很快,我成為了一家小咨詢公司(後來被一家更大的計算機供應商收購)的資料庫咨詢師,開始為很多客戶設計和調整資料庫。接下的五年左右,我在教客戶如何設計資料庫和應用程序,以最有效地使用 CPU 資源。這意味著要討論應用程序和資料庫體系結構——而這使我開始接觸 IT 體系結構。我最初以資料庫設計為核心的工作重點讓我開始探索實體關系模型(一項大部分資料庫設計人員仍然在使用的技術)。後來,在 80 年代末期,我開始研究語義建模(我當時認為這種技術非常不錯),後來又開始研究對象建模和對象資料庫。大約在這段時間,我首次接觸了「元數據」和「元資料庫存儲庫」——當時正是應用開發周期 (AD/Cycle) 的年代。數年後(也就是 90 年代中期),同時發生了一系列有意義的事件,建模語言(如 UML)、元數據語言(如 Meta-Object Facility、XML DTD 以及後來的 XML 模式)和中間件(如最初的 CORBA 和後來的 J2EE 、.NET 及 ESB)開始採用面向對象的方式,並最終發展為基於組件和面向服務的系統。從這期間的某個時段起,我的名片上開始出現「資料庫架構師」、「對象架構師」、「軟體架構師」、「首席架構師」之類的字樣。也正是這段時間,我被推舉到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OMG) 的「體系結構委員會」;這是一個行業標准組織,致力於推廣各種行業標准,如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CORBA)、統一建模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以及後來的模型驅動的體系結構(Model-Driven Architecture,MDA)。我想人們最終認為我是個「架構師」,是因為我幾年前開始不再編寫代碼,而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使系統一起工作——工具、應用程序和數據集成的世界。現在我需要考慮的是各個「體系結構」如何一起工作,如「如何將模型驅動的體系結構和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概念一起使用」。使用開放源代碼(主要是 Eclipse 和 Apache 項目)和開放標准(主要來自 W3C、PMG 和 OASIS)基於真實客戶場景設計一起工作的軟體工具是這段時間我在 IBM 作為架構師所進行的工作。我還要花時間為重要客戶提供協助,幫助他們定義體系結構和使用工具與中間件時的策略方向。我想我仍然是個架構師,因為我現在是 IBM 軟體部體系結構委員會指導委員會 (IBM Software Group Architecture Board Steering Committee)、IBM Eclipse 審查委員會 (IBM Eclipse Review Board) 和 OMG 體系結構委員會 (OMG Architecture Board) 的成員。 毫無疑問,我現在意氣風發,准備繼續在體系結構的賽場上馳騁幾年。也可以說,我現在對體系結構如醉如痴——特別與 IBM 內外這么多業內出色的架構師在一起時。 回頁首做每個方面的事情盡管我的職位中有架構師 三個字,但卻不從不敢對架構師這個稱呼感到理所當然。相反,我對 Kent Beck 所寫的關於極限編程 (Extreme Programming) 一段話更為贊同:不要強制性地要求團隊成員專業化,成為分析人員、架構師、程序員、測試人員和集成人員——每個 XP 程序員每天都會參與所有這些關鍵活動。能夠做各個方面的事情,這才是 IT 的樂趣所在。可以構思一個新想法、對其進行展開、向其他人展示、獲得反饋,然後對其進行改進。而且可以任何時間在任何地點做這樣的事情。其他哪種職業能讓您有這樣自由進行創新的機會呢?因此要尋找任何能夠培養所有這些技能的機會。不要不敢接觸任何新技術和編寫「Hello World」一類的簡單應用程序。始終有新東西值得學習和嘗試。回頁首全面理解問題我年輕的時候,經常對看起來似乎簡單的東西如何工作感到疑惑。為什麼我的自行車有這么多轉動的部件?為什麼自行車上有一個鏈子連到踏板上?如果將割草機的小電動機連接到自行車後面將發生什麼樣的情況?自行車會自己動嗎?騎自行車不捏把手下坡時,最好的做法是怎樣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正是充滿吸引力的體系結構世界之旅的開始。 和很多同事一樣,我並沒有成為架構師的想法。但和他們一樣,在我的 IT 領域的成長過程中,成為架構師的路似乎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我的職業生涯始於 80 年代末期,最開始在 IBM AIX 開發實驗室工作。我當時的體系結構概念全是關於 AIX 的速度/數據提供和功能。我並不理解自己作為 C 和 C++ UNIX 編碼人員和測試人員能如何幫助客戶實現和部署任務關鍵型應用程序。其中的很多應用程序都作為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催化劑或為其提供主要支持。離開AIX 開發實驗室後,我開始擔任與客戶協作的 IT 專家,嘗試實現客戶機-伺服器系統。我從事此工作後不久,.COM 熱潮開始了,而很多人稱為「Java 進化」的趨勢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換了公司後,我於 90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