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作推廣傳唱
⑴ 古詩詞在當時的社會如何傳唱
一是文人的私人聚會交流
二是有書商整理出版 一般不用給稿酬
三是詩詞在古代都是有譜是曲來唱的 當流行歌那麼來就推廣了
四是有專門的皇家機構會進行「采風」工作。目的就是收錄集中民間的這些內容,所以傳世。
⑵ 千古傳唱的詩句有哪些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描寫春天的古詩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⑶ 宣傳海子詩傳,需要可行的推廣辦法
用心為詩人做傳,而不是為了私心或其他的私人目的,寫出來的傳記自然會是有深度的,這種好的傳記通過口口相傳的讀者效應宣傳,會比其他宣傳方法高端的多
⑷ 有沒有什麼經典傳唱,意味無窮的唐詩宋詞介紹給我,並且要很詳細的賞析
醉花陰【宋】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簡析】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後所寫,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
上片與秋涼情景。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雲愁永晝。」這「薄霧濃雲」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凄寂。次三句從夜間著筆,先點明節令:「佳節又重陽」。隨之,又從「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徵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下片寫重九感懷。首二句寫重九賞菊飲酒。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後」,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這兩句寫的是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間的關系來說,這下片寫的是結果。
早年,李清照過的是美滿的愛情生活與家庭生活。作為閨閣中的婦女,由於遭受封建社會的種種束縛,她們的活動范圍有限,生活閱歷也受到重重約束,即使象李清照這樣上層知識婦女,也毫無例外。因此,相對說來,他們對愛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體驗也更細膩一些。所以,當作者與丈夫分別之後,面對.單調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來抒寫自己的離愁別恨了。這首詞,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從字面上看,作者並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但這種感情在詞里卻無往而不在。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地運用了烘雲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並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東籬』,本來是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採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於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設問手法也是詞中值得注意的藝術特點之一。明茅映在《詞的》中說:人們「但知傳誦結語(指「人比黃花瘦」句),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魂』。」這話是很有見地的。「莫道」一句,實際上可以與賀鑄《青玉案》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帶有反詰與激問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環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論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物。
蘇軾 柳永 陸游 姜夔 李煜 岳飛 秦觀 趙佶 韋庄 晏殊 蔣捷 張炎 陳亮 王安石 周邦彥 歐陽修 吳文英 范仲淹 范成大 文天祥 黃庭堅 劉克庄 辛棄疾 李清照 晏幾道 元好問 王沂孫 史達祖 溫庭筠 馮延已 其它作者
⑸ 歐陽修詞作「風流」、卻廣為傳唱,這在禮法嚴明的古代,妥當嗎
趙匡胤
總結
宋代文化之繁榮,自有淵源,而歐翁涉獵頗多,文、政、史、哲無一不精,可謂士大夫之榜樣,也正是宋時的文化標桿之一。宋代文化的發展,有賴於官方的支持、經濟的進步和整體社會環境的影響,其繁榮通過詞可見一斑。
另外,宋代文化的繁榮和歐陽詞作的流傳是互為表裡的。除了上文所說宋代文化的全面繁榮和歐陽的優秀之外,隱而不發的核心,在於宋代對文化的包容。包容雅俗共賞,包容瓦舍勾欄、雜技演說,自然也包容對美的正確欣賞,而不至於淪落到以為做風流詞便斯文掃地的境地。於是「文物之盛,乃至於茲」。
參考文獻:
《兩宋文化史》
⑹ 古代詩人為了推廣自己寫的詩,會用哪些方法
隨著互聯網的到來,信息傳播的速度是非常快,並且每個人都會在互聯網上發表自己的一些作品,從而獲得一大批粉絲,但是,古代那些詩人在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之下是怎樣子傳播自己的作品的呢?古代那些大詩人為了推廣自己寫的詩,也是很拼的,因為對於他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首詩,更重要的是他們獲得朝廷重用的一個途徑,希望通過詩來獲得一些高官大臣的賞識。
第三,通過結識一些達官貴人來宣揚自己的作品。古代比較出名的一些詩人家世並不是非常的顯赫,通常是一些寒門子弟,而此時,想要自己的作品得到賞識,就只有將自己的作品寄給那些權貴之人,得到他們的欣賞之後,自然就名揚天下了。
⑺ 關於推廣古詩詞活動周的宣傳語
腹有詩書氣自華
⑻ 用流行歌曲推廣古詩詞。你認為這一舉措有意義嗎為什麼
有意義,畢竟古詩詞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可以藉此讓大家都重新開始了解古詩詞重視歷史,也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古詩詞。
⑼ 中央電視台經典都有哪些經典詩詞傳唱
《中國詩詞大會》CCTV-10
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
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