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和微世界加盟條件
⑴ 我想開個時尚包包店,不知哪些牌子的包包好一點,成本大概多少還有就是,請問做加盟品牌好嗎
首選班卡奴全國連鎖皮具專賣店
班卡奴品牌皮具高貴的品質為什麼能做到價格不貴呢?我相信這肯定也是眾多消費者都想知道的奧妙所在。在班卡奴皮具市場部總監劉德利先生做出了詳細的解答:
班卡奴皮具包之所以能做到「高貴不貴」,主要原因是在國內生產,採取集團化大宗采購原材料、標准化集約化生產、大物流快速配送體系,節約了大量的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都大大地減少了,在國內生產有充足的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另外班卡奴皮具品牌在中國的發展走的是一條發展代理商和專營店的加盟連鎖之路,總部採取的一站式供貨政策,既減少了供貨的中間環節,使經銷商能有較大的利潤空間,而且能夠做到用較低的價位確保班卡奴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市場的制高點。
⑵ 在中型SUV中,比亞迪唐DM-i是否要比漢蘭達更香
隨著中國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許多消費者在選擇時有更清晰的令人耳目一新,畢竟新能源汽車可以立即獲得綠卡。今天,小編會比較豐田哈姆蘭德DM看他們是否有所不同。
比亞迪唐Dm對比豐田高地人,比賽
在外表方面,豐田Handa-Dalang仍然如此優雅,中等,其消費者集團近35歲。相比之下,唐DM的模型設計應該略微贏。自從使用Drogan臉部設計語言以來,唐DM的形狀甚至更為德國汽車的風格,空氣耐用,無論你是二十個年輕人,還是五個叔叔60歲,沒有意義唐DM中的中等SUV。換句話說,唐德姆的消費者群體比掌聲更廣泛。
唐達姆和漢蘭達的原因主要與這兩款汽車的價格範圍相比,這兩輛高度重疊,也是相同的中間SUV。兩輛汽車相對兩輛汽車真的是必要的。如果你看看品牌,嘴巴的話語以及價值,豐田漢納納絕對不是雙邊的。如果你不關心這個,你可能希望嘗試唐dm旅行。經過測試後,我相信你會喜歡它。
⑶ 唐朝時期的吃貨也非常多,因為爭吃什麼和別的國家打了7年的仗
東北的大米很好吃,早在唐代,東北已經成為種植大米的地區了。但是當時的東北不屬於唐朝,而是屬於渤海國。唐朝時期的吃貨也很可怕,就是為了吃大米和另外一個國家硬是打了7年的仗。
於是唐朝和震國王成了你死我活的敵對關系。震國王為了鞏固他的政權,不但立即派遣使者和突厥結盟,而且還和南面的幾個國家之間進行周旋,成為了東北的一大新興勢力。為了能夠吃上大米,唐朝跟渤海又打了7年多的仗,但是並沒有得到什麼便宜。
一直到705年新皇帝復位以後,兩個國家的局勢才有所緩解。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繼位以後的713年,渤海國的大米才再次向唐王朝進貢,也重新出現了宮廷的餐桌之上。
⑷ 鄭州雲南天祥石鍋魚,現面向社會徵集,加盟擴大經營方案或合作意向,好點子好主意均可
現代人喜新厭舊,餐飲時尚一年數變,現在一種時尚的新吃法吸引了不少人,那就是「桑拿飄香石鍋魚」。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長沙湘江河畔,有一家小店擅長做一道「石鍋魚」,風味獨特。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時,在這家小店嘗了這道菜,感覺味道鮮美無比,龍顏大悅,故欣然提筆將這道菜賦名為「石鍋魚」。
乾隆石鍋魚是石鍋系列菜餚的代表作,在民間流傳已久。其製作方法很是獨特:採用西藏雪山石雕琢的容器,富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在文火慢燉的過程中,礦物質等營養滲透到魚湯中,不僅味道鮮美,關鍵是有益於人體健康,所以這個石鍋並非只是好看。將魚放在石鍋內烹煎,然後,再加上各式佐料及滋補葯材,這樣,經過一番復雜的烹調工序的操作流程之後,一鍋「石鍋魚」便誕生了。當用石鍋烹制的「石鍋魚」端上桌來時,一定會令你垂涎三尺。
關於「石鍋魚」的來歷,還有一段典故。相傳,石鍋魚為唐玄宗開元年間,御廚高紇告老還鄉,閑居洞庭湖畔時自創的家常菜餚。「傳香閣」承前人之技,集百味之長,推出了口味獨特、獨一無二的石鍋魚,反響不俗。魚,是水中靈傑,高營養低脂肪,石鍋魚選用肉質鮮嫩的淡水魚為主料,口感鮮嫩幼滑,其味香醇、微辣,外形飽滿,色澤瑰麗,那紅通通的湯汁,還有其他有營養的佐料,就這樣引發你旺盛的食慾,令人慾罷不能。
石鍋魚不僅味道鮮美,名字也頗有傳奇的風味,人稱桑拿飄香石鍋魚。桑拿飄香石鍋魚分四個品種:草魚、鰱魚、鯉魚,這些魚樣樣肉質、味道鮮美,話不多說,趕快來細細品嘗吧。
如果要用三個字來形容石鍋魚的話,那就非「鮮」、「嫩」、「滑」三字莫屬了,桑拿飄香石鍋魚很好的抓住了這三點的精華,也因此很好的抓住了各位食客的味覺。每一口的魚肉都會讓你感受到無比的鮮美,回味無窮,而選擇細嫩且少刺的雄魚更能暢快的享受不用擔心魚刺的困擾。整鍋石鍋魚光看樣子就讓人垂簾三尺,吃起來更是沒得說,細嫩的肉質、鮮美的湯汁,大家可別小看了這湯汁,這可是經過十餘種中草葯熬制而成,色、香、味、美渾然一體,讓人吃出美味、吃出健康。
品嘗完石鍋魚之後,搭配幾樣特色新疏菜也不錯哦。
⑸ 加盟左鄰右舍要多少錢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賞析:
李白懷才見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詩篇中多歌頌太陽和詠月之作。太陽是自然界中光明絢麗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純潔的象徵。尤其是明月,清新、明麗、寧靜、溫柔,因而詩人和它相親相近。在這首詩中,詩人還進一步把明月引為知己,對月抒懷。詩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達一種孤獨寂寥的思想感情。這種孤寂之情無法驅遣,於是詩人以奇特的想像,生動的描寫,把明月作為知音,相邀對飲。同時還異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類,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隨,好象並不是獨酌,但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這就更加突出了詩人的孤獨感,正如孫洙所說:「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復推勘,愈形其獨。」(《唐詩三百首》卷一)因為世少相知,詩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為伴,向月而高歌,對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悶。結聯進而要和明月、身影永遠結成忘情好友,將來在邈遠的碧空中相見遨遊。這表現了詩人對污濁現實的強烈不滿,在孤獨中嚮往自由和光明。 這首五言古詩,構思新穎,想像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詩中別具神韻的佳作。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賞析:
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他的創作實踐中,十分注意向漢魏六朝的民歌學習,從中獲得豐富的養料,充實和發展自己的創作,這首《子夜吳歌》就是詩人向民歌學習而又有所創造的例證。 《子夜吳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寫少女熱烈深摯地憶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現非常真誠纏綿,李白正是掌握住了這種表達感情的特點,在本詩中成功地描寫了閨中思婦那種難以驅遣的愁思。「長安」兩句寫景,為抒情創造環境氣氛。皎潔的月光照射著長安城,出現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時隨著颯颯秋風,傳來此伏彼起的搗衣聲。搗衣含蘊著思婦對徵人的誠摯情意。「秋風」兩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對遠方丈夫的憶念,更增加她的愁懷。「不盡」既是秋風陣陣,也是情思的悠長不斷。這不斷的情思又總是飛向遠方,是那樣執著,一往情深。最後兩句思婦直接傾訴自己的願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邊疆,返回家園和親人團聚,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同情。這首民歌氣味很濃的樂府詩,樸素自然,流麗婉轉,真切感人。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賞析: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曾說自己早年東游揚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可見李白是一位輕財重義,交遊極廣的詩人。這次,當他即將離開金陵,前往揚州時,朋友相送,在餞別的酒度上,李白寫了這首詩,作為臨別紀念。這些來相送的「金陵子弟」,不過是些年輕的朋友,彼此雖意氣相投,但在政治理想上未必一致,因此這首詩就很不好寫。說多了虛詞,沒有實際內容,只能流於淺薄、空泛。然而朋友相處,一旦分離,總是令人留戀的。現在如此寫來,恰到好處,它真誠地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重。詩的開頭兩句,就寫得很歡暢、豪爽,形象生動,意境豐美。暮春三月,楊花飛舞,金陵酒肆,吳姬勸嘗。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無論是「欲行」還是「不行」的人,都是興奮的、愉快的。所以接下去的兩句,用敘述的語言,簡潔、明了地總寫一筆惜別的熱烈場面。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點,也表明了朋友之間的美好情意。於是最後兩句,以設問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貼切而自然地抒發了這離情別意的深切: 請朋友們不妨問一問啊, 向東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 我們惜別的情意和它相比, 究竟是誰短啊又誰長? 如此作結,不僅形象生動,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余韻悠然。全詩語言清新流利,具有質朴的民歌風味,是李白詩中的名篇。 謝榛說:「太白《金陵留別》詩:『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妙在結語。」(《四溟詩話》)
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賞析:
《行路難》共三首,是李白天寶三年(744)因遭讒毀而離開長安時作的。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在這首詩中,以滿腔的悲憤,深深的感嘆著世路的艱難,從而抒發了他久久郁積於心的痛苦和憂傷。一向嗜酒成癖的詩人,面對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進了,「玉盤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劍四顧,心意茫然。雖然壯志猶在,但是啊,欲渡黃河,冰已塞川;將登太行,雪又滿山。人生世路,竟是這樣難以逾越的艱難險阻。道路縱然如此崎嶇,詩人也並沒有就此意冷心灰,還是希望將來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伊尹見商湯那樣,做出一番宏偉的事業。可是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這是怎樣撕裂人心的一聲吶喊。它深刻地揭示了一個有抱負的詩人,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時代,是怎樣的欲罷不能而又前路茫茫啊。最後兩句,雖然是以豪邁的氣概,寫出了對美好理想的憧憬,但這畢竟只是一種渺茫的希望。現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構成了這首詩的基調,它支配著詩人在難以平靜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劇地起伏跳盪,發出了巨大的轟鳴,形成了一種波瀾壯闊的雄偉氣勢,扣人心弦。 這首詩語言高華,但又自然明暢,音節高亢,但又抑揚宛轉。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許多色彩濃重的字眼,化成了一個個鮮明突出的形象,如「金樽」、「玉盤」、「冰川」、「雪山」「碧溪」、「紅日」、「雲帆」「滄海」,把詩人的感情映襯得更加熾熱而強烈。悲歌慷慨,於抑鬱中沖出了奔放不羈的豪情,這正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的特點和感人力量。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宮女怨情的詩。在封建社會里,皇帝「後宮佳麗三千」,該有多少無辜的少女,長年被幽閉在深宮之中,度著那凄涼的歲月,遭受那難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殘啊。李白在這首詩中,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她們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詩的開頭兩句,寫這位宮女久久佇立階前,以致夜露浸濕了她的羅襪,冰涼冰涼的,這才把她驚醒。一個「侵」字,把宮女凝思忘情的痴呆形象,生動地烘託了出來。在這寂靜的深夜裡,這位宮女在凝思什麼?一個孤獨的少女,她該凝思什麼,又能凝思什麼啊。無限憂傷、抑鬱和苦悶的心情,通過這十個字所描繪的形象,鮮明地表現了出來。當她意識到夜露侵肌,轉身返回室內的時候,室內也同樣是冰涼冰涼的。「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放下簾子,是為了擋住寒氣的侵襲,可是透過疏簾,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著,又該增添多少愁緒啊。她在那裡獃獃地望著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這里沒有正面著一怨字,而是通過形象本身的細節描寫,抒發了宮女的深深怨情,正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任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賞析:
《清平調詞》三首,是李白於天寶初年入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李白到長安後,受到玄宗非常的禮遇。玄宗曾親自「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李陽冰《草堂集序》)。把李白置於翰林院,賜以天馬駒,宮中宴會,玄宗巡遊,都讓李白陪侍左右,真是直上青雲。李白對唐玄宗的禮遇,以及當時的生活也是感到滿意的,所以寫了一些思想內容貧乏,歌詠宮廷生活的詩篇。這三首《清平調辭》,就是玄宗和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李白奉命而作。 第一首是贊頌楊貴妃的美麗。起句連用兩個比喻,一比楊貴妃的服飾,一比她的容貌姣美。通過兩個貼切的比喻就把楊貴妃的形象勾畫出來。次句進一步用牡丹花帶露顏色更鮮艷,來形容楊貴的艷麗和光彩照人。第三句筆鋒一轉贊頌象楊貴妃那樣的麗質和姿容,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見到。結句更一層說明楊貴妃有如「瑤台」仙女,只應在皎潔的月光下於「瑤台」中相遇。全詩以妥貼的比喻,奇妙的想像竭力描繪、歌頌楊貴妃之美。 第二首寫楊貴妃因貌美而得寵。首句以帶露香艷的牡丹花來比楊貴妃,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好象楊貴妃受玄宗寵幸一樣。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會的夢境,來襯托楊貴妃被玄宗寵愛之深。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夢中歡會,而現實中的楊貴妃則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最後兩句又用趙飛燕受寵於漢成帝和楊貴妃相比,贊美楊貴妃遠勝趙飛燕。這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既頌揚了楊貴妃,又突出了她備受恩寵。 第三首正面寫玄宗對楊貴妃的無比寵愛。首句寫玄宗和楊貴妃共賞牡丹,但詩人突出玄宗對名花和有「傾國」之美的楊貴妃的歡愛,同時還包含著只有「名花」才能和楊貴妃相配,只有「傾國」之色的楊貴妃才配得到玄宗寵幸之意。次句明確點出唐玄宗面對「名花」和「傾國」佳麗的歡悅愜意。第三句具體敘寫只有名花與美人,能消除唐玄宗的春愁春恨。結句寫賞牡丹的地點和唐玄宗倚著闌干欣賞的神態。 這三首詩反復歌詠楊貴妃的美麗和唐玄宗的宮廷生活,雖寫得雍容華貴,但實際上表現了李白這一時期作為宮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採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作於出翰林之後。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後,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於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於懷,所以在詩的最後發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並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於超脫現實,更便於發揮他的想像和誇張的才能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雲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嚮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台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嚮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對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誇說它「勢拔五嶽掩赤城」,比五嶽還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雲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該說是李白平生所經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誇大了的影子。
接著展現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於雲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彷彿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製的木屐,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過的石徑——青去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於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於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栗、驚動,煙、水、青雲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成一體,形成統一的氛圍。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里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這奇異的境界,已經使人夠驚駭的了,但詩人並未到此止步,而詩境卻由奇異而轉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洞天福地,於此出現。「雲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於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麼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像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台、銀台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里除了有他長期漫遊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像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於一般遊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並非真正依託於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於現實。神遊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於在驚悸中返回現實。夢境破滅後,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後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於名山仙境的嚮往,是出之於對權貴的抗爭,它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間」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詞出之於東晉的陶淵明,他由於不願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於這樣想、敢於這樣說的人並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因為韻法與思想程序有參差,這首詩不宜按韻法來分段。現在我們按思想程序把它 分成三段:第一段是開頭四韻十句,這是全詩的引言。第二段從「湖月照我影」到「失 向來之煙霞」共五韻二十八句。這是全詩的主體,描寫整個夢境,直到夢醒。以下是第 三段,二韻七句,敘述夢游之後的感想,總結了這個夢,作為向東魯朋友告別的話。 李白在好幾首詩中,嚮往於蓬萊仙界,希望煉成金丹,吞服之後,飄然成仙,跨鶴 騎鹿,遠離人世,遨遊於神仙洞府。但在這首詩中,一開頭就否定了瀛洲仙島的存在。 他說:航海客人談到瀛洲仙島,都說是在渺茫的煙波之中,實在是難以找得到的地方。 可是,越人談起天姥山,盡管它是隱現於雲霓明滅之中,卻是有可能看見的。這四句是 全詩的引言,說明作此詩的最初動機。「瀛洲」只是用來作為陪襯,但卻無意中說出了 作者對煉丹修仙的真正認識。「信難求」這個「信」字用得十分堅決,根本否定了海外 仙山的存在,也從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然則,李白的一切遊仙詩,可知都不是出於 他的本心。連同其他一切歌詠酒和女人的詩,都是他的浪漫主義的外衣。杜甫懷念李白 的詩說:「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見》)已把 李白當時的情況告訴我們了。他是「佯狂」,假裝瘋瘋癲癲。他這種偽裝行為,在杜甫 看來,是很可哀憐的。因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說出「世人皆 欲殺」,這也不是一般的誇張寫法。可以想見,當時一定有許多人憎惡或妒忌李白,或 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對李白的行為即使不很贊同, 但對李白的天才卻是佩服的,所以他說「吾意獨憐才」。 第三韻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說天姥山的高峻。它高過五嶽,掩蔽赤城。赤城是天台山 的別名。天台山已經很高了,對著天姥山,卻好像向東南傾倒的樣子。四萬八千丈,當 然是藝術誇張,珠穆朗瑪峰也只有八千八百四十多公尺高,因為聽了越人的宣傳,我就 想去看看。誰知當夜就在夢中飛渡鏡湖(在今紹興),再東南行,到達了天姥山。「吳 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復詞偏義,主要是「夢越」,為了湊成一句七言詩,加了一個 「吳」字。
第二段,全詩的主體,描寫夢游天姥山的所見所遇。文辭光怪離奇,顯然是繼承了 楚辭的藝術傳統。作者告訴我們:他飛過鏡湖,到了剡溪(今嵊縣),看到了南朝大詩 人謝靈運游宿過的地方。湖泊里有淥波盪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他也仿效謝靈運,腳 下趿著為游山而特製的木屐,登上了高山①,迷。從此一路過去,到了天姥山。走在半 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聽到天雞的啼聲。經過了許多崎嶇曲折的山路之後,正在迷 途之間,天色忽已暝暮。這時聽到的是像熊咆龍吟的瀑布之聲,看到的是雨雲和煙水。 這種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別說旅客為之驚心動魄,就是林木和峰巒,也要覺得戰栗。這 時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跡,崖壁上的石門開了。其中別有一個天地,別有一群人物。他 看到許多霓裳風馬的「雲之君」和鸞鳳駕車、虎豹奏樂的「仙之人」,不覺嚇了一跳, 驀然醒來,只看到自己的枕席;而剛才所見的一切雲山景物都消失了。
「雲之君」是神,「仙之人」是仙人,合起來就是神仙。李白愛好修道求仙,為什 么遇到這許多神仙,非但並不高興,反而驚慌起來呢?這一驚慌,使他的游興大受打擊, 在驚醒之後,便勾引起深深的感慨,甚至長嘆起來。於是接下去產生了第三段。
就全篇詩意來看,第三段才是真正的主體,因為作者把主題思想放在這一段里。但 是在這第三段的七句中,我們可以找到兩個概念。一個是「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 東流水」。意思是說:人世間一切快樂的事都像做了一個美夢,一下子像水一般流失了。 這是一種消極的世界觀,對人生的態度是虛無主義的。另一個概念是「安能摧眉折腰事 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一個不為權貴所屈的詩人,從趨炎附勢的社會中脫逃出 來以後的誓言,它反映一種積極的世界觀,一種反抗精神。這兩種思想顯然是不同路, 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卻把它們寫在一起。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到底哪一個是作者 的主題呢? 當然,從來沒有一個讀者只看見作者這一個思想而無視於另一個思想。但在二者的 輕重之間,或說因果之間,看法稍有不同,就可能從這首詩得到不同的體會。作《唐詩 解》的唐汝詢是偏重於前一種思想的。他說: 將之天姥,託言夢游以見世事皆虛幻也。……於是魂魄動而驚起,乃嘆曰:「此枕 席間豈復有向來之煙霞哉?」乃知世間行樂,亦如此夢耳。古來萬事,亦豈有在者乎? 皆如流水之不返矣。我今別君而去,未知何時可還。且放白鹿於山間,歸而乘之以遍訪 名山,安能屈身權貴,使不得豁我之襟懷乎? 這樣講法,就意味著作者基於他的消極的世界觀而不屑阿附權貴,因為這也是一種虛幻的事情。詩中所謂「世間行樂亦如此」,這個「此」字,就應當體會為上面二句所 表現的夢境空虛。
李白——《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亦即詩人游覽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有感於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越王勾踐於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卧薪嘗膽,誓報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詩寫的就是這件事。
詩歌不是歷史小說,絕句又不同於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以後的兩個鏡頭。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容。二、三兩句分寫戰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雪了恥,戰士都凱旋了;由於戰事已經結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託了出來。越王回國以後,躊躇滿志,不但耀武揚威,而且荒淫逸樂起來,於是,花朵兒一般的美人,就占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春殿」的「春」字,應上「如花」,並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寫這一點,就把越王將過去的卧薪嘗膽的往事丟得乾乾凈凈表達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是多麼繁盛、美好、熱鬧、歡樂,然而結句突然一轉,將上面所寫的一切一筆勾消。過去曾經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在還有什麼呢?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過去的統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
詩篇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一般地說,直接描寫某種環境,是比較難於突出的,而通過對比,則獲致的效果往往能夠大大地加強。所以,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凄涼,就更覺凄涼之可嘆。如此詩前面所寫過去的繁華與後面所寫現在的冷落,對照極為強烈,前面寫得愈著力,後面轉得也就愈有力。為了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詩人對這篇詩的藝術結構也作出了不同於一般七絕的安排。一般的七絕,轉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不是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他讓我們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
⑹ 開一家洗衣店大概要投資多少錢
作為一個比較具有投資前景的行業,乾洗行業被很多投資者所看好。那麼,現在投資一家洗衣店成本有多大?下面,UCC國際洗衣為你詳細介紹一下。
一、加盟形式更節約成本
目前大部分開乾洗店的投資者都會選擇加盟的形式,因為他們深知乾洗店加盟的成本低,風險也更低。而對於一些投資新手來說,沒有接觸過洗衣行業,一看到「加盟」的字眼就聯想到高昂的加盟費用。其實,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加盟店並不比自營店的費用高。
二、乾洗店加盟屬於一次性投資
我們都知道,乾洗店加盟從本質上來考慮是屬於一次性投入的,這一次性投入完全是用於購買乾洗設備,而相應的技術培訓、開業策劃、乾洗設備配送、帶店指導等等各個方面都是加盟總部免費提供,後期也不需要再有額外的投入。
三、乾洗店規模的選擇
乾洗店規模的選擇也是影響乾洗店成本的重要因素,乾洗店規模會影響店鋪的租金,裝修費用以及設備的配置等。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開乾洗店的成本是很低的,是大部分中小投資者都能承擔得起的。選擇UCC國際洗衣加盟有節約成本的作用,UCC加盟,而且投資者在後期的經營中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將投資創業的成本降低了不少。
⑺ 從F3到二代唐 比亞迪造車16年都經歷了什麼
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晚,進化快,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傳奇故事,也造就一些企業,正蓄力沖向世界。其中,比亞迪一直是一個很有話題性的品牌,不管是電池大佬的出身、F3的熱銷,還是不忍直視的「工程師設計」和迪粉的狂熱,抑或「542」性能追求帶來的爭議,比亞迪從來關注在線,自帶熱度。
從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77%股份進軍汽車行業算起,比亞迪造車之路已經走過16個年頭,從靠「分析大量數據」模仿起家,到銷量急劇增長、品質問題爆發、經銷商退網,以及後來的迪粉真愛,再到龍顏上線,並打入20萬+市場,成為越來越多精英用戶的選擇,比亞迪到底經歷了什麼?又學到了什麼?一起來扒一扒。
小結:
16年對於一個汽車企業來說,是很短的歷史,賓士造車超過130年,福特117年,豐田63年,更何況自主品牌是在中國工業發展落後西方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比亞迪在這16年間,進步很快。走得太快,難免犯錯遇到問題,值得肯定的是,比亞迪在解決問題,不斷改善的路上,反應很快,調整到位後再次沖高。相比迅速膨脹,波段式成長的結果更可期。
2019年比亞迪汽車銷量45.12萬輛,居全年自主品牌銷量排行第五。新能源仍然是比亞迪堅定不移的方向,其電池對外開放後將使整體業務更健康,有望抵銷補貼退坡帶來的財力沖擊。與此同時比亞迪相比早幾年更重視仍然是市場大頭的燃油車發展,這是一個更成熟的體系化表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唐DM主打電動方面,但為何還會配備汽油加油口
比亞迪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獨樹一幟,相對於同級別的新能源汽車,除了特斯拉外,比亞迪新能源的各項技術,無人能敵。不過,如果說論新能源汽車的車型布局,比亞迪新能源當屬世界第一,車型布局比較廣泛,小到微型純電動車,大到中型高性能SUV。
我們在純電動行駛下,如果說電池剩餘電量達到這個標准後,這時就會自動啟動發動機,來帶動BSG發電機發電,而在發電過程中,依然可以在純電模式下行駛,當車速在60km/h以下時,BSG的發電量大於行車電耗,而在車速大於60km/h時,BSG的發電量就不夠用了,這時行車電腦會調用驅動電機來輔助BSG發電,這就是增程式模式,期間汽車的油耗會在2L左右,比較省油,所以說唐DM是不會存在電池沒電的情況。
⑼ 唐朝的對外開放是怎樣的
「盛唐氣象」的出現,與當時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是分不開的。所謂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就是既有經濟貿易的往來,也有文化思想的交流,還有政治領域的接觸。隋唐的封建文明中,包含有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的貢獻,隋唐的封建文明,又對當時與之交往的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人類文明的相互吸納與共同進步史上,隋唐的對外開放,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在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保存有大量的陵墓石刻。除了石碑、華表、飛馬、朱雀(駝鳥)、石馬、石獅等外,還有61個(現存60個)「蕃酋石像」。從文獻記載中可以得知,他們都是當時我國西、南一帶各國的首領,因與唐朝關系密切,前來參加唐高宗葬禮。武則天為了紀念這件大事,予以刻石記功。由於年代久遠,石質風化,這些石像頭部已毀,背後的文字也磨滅不清,但從服飾上可看出少數民族特點,大都身穿緊袖衣,腰束寬頻,足蹬皮靴,體形雄偉,生動有力。明朝的劉伯溫曾作詩道:「蕃王儼侍立層層,天馬排行勢欲騰。」對盛唐的雕刻藝術大加贊譽。而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盛唐時期的對外開放,氣魄是何等宏大,影響是多麼深遠。
隋唐時期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繁榮,邊境的相對安寧和陸海路線的開通,國內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對外開放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
一個民族和國家、地區的對外開放,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既要吸引人,又要使人進得來,住得下。而隋唐時期的封建社會,在這些方面,條件是具備的。
與秦漢時期一樣,隋唐都是統一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在絕大多數時候,國內社會是穩定的,沒有出覡過很大的動亂和公開分裂的現象。在統一、穩定的前提下,國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包括制度文明),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些我們在前面的諸章中,曾從不同的角度作過介紹,是從歷史發展的縱向來看的。從橫向看,當隋文帝楊堅建立隋王朝時,中國的封建社會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而當時西歐的封建制度才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其他各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時期,更晚於西歐,如拜占庭帝國是從7世紀,也就是中國的隋末唐初開始走向封建社會的;阿拉伯帝國是在7世紀後期,即中國唐高宗以後才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印度是在5~7世紀即中國南北朝到唐前期形成封建制度的;朝鮮、日本也是在7世紀中期,即中國唐高宗時進入封建社會的。這就是說,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國家剛剛進入或者正在進入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的隋唐王朝已是成熟的封建社會了,處於世界歷史的先導地位。這不能不對世界各國尤其是鄰近國家和地區,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與國內的統一、強大、繁榮相應的,是這一時期的對外關系也較和睦。隋唐時期,雖然也時有對外用兵,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發生沖突的情況,但在大多數時期,邊境是安寧的,國際間的交通路線,也是暢通的,甚至可以說是四通八達的。
當時在西北方面,是陸路往來。陸路方面,通往中亞、西亞和歐洲的路線,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又有三條大道,即北道、中道、南道。北道是循天山北路,從敦煌出發經伊吾(今哈蜜)、蒲類海(今巴里坤)、西突厥可汗庭(今巴爾喀什湖南部),轉東羅馬,出地中海。中道是走天山南路的北道,由敦煌起程往高昌(今吐魯番一帶)、焉耆(今焉耆)、龜茲(今庫車)、疏勒,越蔥嶺而達波斯。南道是走天山南路的南道,從敦煌經鄯善、於闐(今和闐),過蔥嶺及吐火羅至北婆羅國(今北印度)。
在東南方面,主要是海路。與大食、波斯及南海(印度洋)諸國的商路,都從廣州出發,主要經過真臘占不勞山(今越南東200裏海島)、海峽(今馬六甲海峽)、羅越國(今泰國)、佛逝國(今蘇門答臘南部)、訶陵(今爪哇)、哥谷羅國(今蘇門答臘東北部)、獅子國(今斯里蘭卡)、莫來國(今印度西南海岸)、拔風日國(今孟買),再西行到弗利刺河(今幼發拉底河)而達末羅國(今巴拉斯)。通往日本的航線,有南北兩路。北路從登州出海,過渤海海口,沿遼東半島及朝鮮半島到達新羅再轉日本;南路從揚州或明州(今浙江寧波)出發,橫渡東海經值嘉島(今五島列島)而達博多灣。
這一時期國內的基礎設施也成就斐然,有利於商業貿易活動的開展和對外交往的進行。
作為內外商貿、文化等交流活動的主要載體的城市,建設成就舉世矚目。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都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城市,不僅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壯麗,而且結構、布局合理,便於工商業的經營和對外交流活動的開展。揚州、廣州、泉州、明州等城市的發展也很迅速,既是有名的商業城市。又是當時的國際港口。其中廣州是當時全國第一大港,也是世界大港之一,每天平均有11隻船舶到達,一年約4000餘只,唐政府在廣州還設有「蕃坊」,專門居住外國商人;設置蕃長、都蕃長等官員,專門管理蕃商事務。都蕃長由蕃商自己推舉,經唐政府任命,都蕃長除了管理蕃商事務外,還協助唐政府招徠外商。
國內的水陸交通也很暢通。水路方面,當時的各主要河流都可以通航。隋朝修建的大運河,更是把南北水路聯接一起,十分便利航運。當時從長安經渭河入黃河到東都洛陽,經永濟渠可北達幽州(今北京一帶),洛陽東南由通濟渠可南達揚州及東南各州。另一路由長安經藍田到商州(今陝西商州市)200里山路過後,可從商州利用丹江、漢水到達長江,由長江順湘江南下,經靈渠(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桂江、珠江到廣州。陸路方面,更是四通八達。
當時國內的主要通訊設施——郵驛,也是空前發達。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疆地區,大致是每30里設一個驛站。全國有驛站1600多處,服役人員約5萬人左右。郵驛分為陸驛、水驛和水陸兼辦3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驛田。傳遞速度很快。緊急事情,驛馬一天傳遞300里以上,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今北京)起兵反唐,當時唐明皇正在陝西臨潼的華清宮和楊貴妃玩樂,兩地相隔3000里,6天之內唐明皇就接到了這個緊急情況,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里,這在當時是驚人的!唐朝詩人岑參有一首描寫驛騎的詩說,「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把驛騎比作流星,恰到好處。後代小說戲曲中常說「流星飛馬來報、」「流星探馬報到」,就是由此而來。
古人射龍恢弘大度,不懼往來,是這一時期對外開放的基本特徵。它的具體表現是,既有經濟貿易往來,又有文化意識的交往,還有政治方面的接觸,充分體現出當時統治者的自信與開明。
隋唐時期的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所謂全方位,就是既有經濟貿易往來。又有文化意識的交流,還有政治方面的吸納。這在封建時代,的確是空前的,充分體現出統治者的自信與開明。
經濟的往來以官方的貿易為主。隋朝在京城建國門外設有「四方館」,管理對外貿易,主管東方的稱「東夷使者」,北方稱「北狄使者」。唐朝則除了設有管理陸上貿易的機構外,還在廣州設置市舶使,檢查出港商船,同時也管理唐朝開往國外的商船,檢查貨物,徵收關稅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海關機構。為了促進對外貿易,隋唐政府對外國商人採取優待,如隋煬帝時對來到京城的四方外商,從吃、住、行、玩等各個方面予以優待,雖含有誇耀自己的意思,但在客觀上也有利於對外商貿活動的開展。唐朝也曾多次頒發詔令,讓各地妥善處理外商來華事宜,如適當降低關稅,給予交通往來的方便,並在廣州、揚州、明州、登州、泉州、楚州、長安等地設置「蕃坊」,聽任外商居留,在法律上予以優待。這一時期的出口商品主要是各種絲織品、陶瓷、茶葉、紙張等,進口商品主要是珍珠、寶石、香料、葯品、犀角、象牙等。在官方貿易中,進口商品多以「朝貢」的形式,出口商品多以「回賜」形式進行,均帶有一定的優惠性質。對外貿易的國家和地區,則擴大到亞洲、歐洲以及非洲的一部分地區。
在官方貿易的同時,民間貿易也很頻繁。如黑衣大食(今阿拉伯部分地區)除了多次向唐朝派遣使節外,民間商業往來也不可勝數,當時長安的西市,是黑衣大食商人的聚集地帶。廣州及東南沿海地區,還有許多從海路來的大食商人,有暫住的,也有久居的,有的還在中國成家立業。波斯(今伊朗)、新羅(今朝鮮)、日本、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地區)、林邑(今越南)、真臘(今柬埔寨)等鄰近國家的民間商業貿易,更是常不間斷。
文化交流方面更為廣泛。以宗教特別是佛教為紐帶的相互交往,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佛教產生於印度,西漢末傳入中國。東漢以後,統治階級逐漸意識到它有利於維護其統治地位的一面,從而加以提倡,使其日益發展,到南北朝時,已非常盛行。隋唐時期佛教更加興盛,一方面,中國的一些學者到印度等地去學習佛教,取回並翻譯佛教經典;另一方面,朝鮮、日本等國的僧人又到中國來學習佛經。一方面,印度等國僧人來中國傳經佈道;另一方面,中國僧人也到朝鮮、日本、印度等地講經傳法,互相往來,切磋交流。
作為文化交流的載體,這一時期來中國的各種留學生人數很多。其名目有「遣隋使」、「遣唐使」、「學問僧」等等。如新羅,僅開成五年(840年)留學生和其他人員一次由中國返回的就有105人。日本,在唐朝前後派遣了19次遣唐使,最多的一次達600多人,都挑選博通經史、嫻熟文藝和熟悉唐朝情況的人擔任,遣唐使的隨行人員中,還有一些醫師、陰陽師、樂師等,是為了進一步深造和求解疑難而被派來中國的。
以宗教傳播為主要紐帶,以留學生為載體的隋唐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內容極為豐富。既有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方面的傳播,又有語言、文學、文史、典籍、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體育、雜技、天文、歷法、算學、醫學、律令、官制,乃至服飾、飲食、居室、禮儀等各個方面的相互學習、交流與影響。科學發明在這一時期也得到相互交流與及時傳播。如醫學方面,這一時期天竺的外科手術、整骨科、眼科等,已傳入中國,並產生了較大影響;中國的中醫又傳播於日本和朝鮮,切脈術和一些重要醫書還傳到了中亞和西亞,影響了阿拉伯醫學。中國在這一時期發明的雕版印刷術,先傳到朝鮮,唐末五代又傳到了日本,以後又傳到越南和歐洲,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文化傳播事業。公元751年,唐將高仙芝在怛邏斯戰役中為大食所敗,中國的戰俘把造紙術傳人撒馬爾罕,此後,又由中亞傳入阿拉伯國家,紡織技術,制陶技術,煉丹術和火葯,也在唐代傳到國外。
除了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往來外,隋唐時期中外政治吸納也在進行之中,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在來中國的留學生中,有許多人學習中國的律令和典章制度,有的還參加中國的科舉考試,他們學成後回國,多任高官顯職,並根據唐朝法制改革本國的禮儀和法律,摹仿中國的行政體制立制設官,試用中國的科舉制考選官員。這在當時的新羅(朝鮮)表現得最為明顯。
當時在中國做官的外國人也很多。如隋煬帝時曾為江都通守的王世充是西域胡人。日本的阿倍仲麻呂留居中國50年,因「慕中國之風」,改名為晁衡,先後在中國任右補闕、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鎮南節度使、光祿大夫兼御史中丞等職。波斯被阿拉伯消滅後,其王子卑路斯來到唐朝,唐高宗拜他為右武衛將軍,中宗時又拜為左威衛將軍,後來死在唐朝。阿拉伯人李彥升,曾在唐時考中進士,為唐朝立過大功。歷任開府儀同三司、武威太守、河西節度使的高仙芝,是高麗人。另一高麗人王毛仲,也曾在唐朝當過輔國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並晉封霍國公。安息(在今烏茲別克境內)人李元諒,曾當過唐朝的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關防禦、鎮國軍節度使等。這些外國人在中國政府中任職,這在當時世界上是少有的。例如。日本的阿倍仲麻呂在唐朝當官,在唐朝看來是很尋常的事,而在當時日本,卻被作為罕有事跡大肆宣傳。
在這一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中,涌現出大量值得稱道的人物事跡。其中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在後世已是家喻戶曉;而鑒真和阿倍仲麻呂,也是人們稱贊的中日友好使者。
從《西遊記》問世以來,「西天取經」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西遊記》的內容是虛構的,只有其中的唐僧,確有其人,他就是玄奘。
玄奘原名陳禕,於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年)生於河南緱氏縣(今河南偃師)。13歲那年受剃度當了和尚,法名玄奘。他自幼聰明好學,出家以後,又在全國許多地方遍訪高僧,鑽研佛經。學得越深,疑問越多,為了了解經典的真義,尋求佛教的究竟,他決心到佛教「聖地」求法。於是,他注意向外國人學習天竺語文,籌集旅費,准備到「西天」取經。
貞觀元年(627年,一說貞觀三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抱著「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的決心,戰勝了沿途流沙雪山、嚴寒酷暑等種種障礙,經過現在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前蘇聯的中亞地區和阿富汗等國,終於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他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尼泊爾和印度北部,游學了3年,隨後來到當時印度的佛教學術中心那爛陀寺(今伽維城西北),學習《瑜伽師地論》。在那爛陀寺刻苦學習了5年以後,玄奘繼續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各地求學。經過5年左右,又回到那爛陀寺,在那裡主講《攝大乘論》,發表了重要的論文《會宗論》,並在辯論中駁倒了他的論敵。公元642年,戒日王為玄奘在曲女城(今印度卡諾吉城)舉行了一次佛教經學辯論大會,有五印度十八國國王和各派僧人數千人參加,在這次大會上,玄奘獲得了很高的榮譽。
玄奘在印度留學15年中,無時無刻不想念祖國。貞觀十七年(643年),他用大象和馬匹,馱著657部佛經及其他物品起程回國。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四日,平安回到唐朝首都長安。唐太宗聽說玄奘回來,派宰相房玄齡、大將軍侯英、長安令李乾佑等迎接,長安市民還在朱雀大街開了歡迎大會。
回到長安後,玄奘即組織專門機構翻譯佛經。20年中,共譯出佛經75部,1335卷。他還根據自己在旅途中的豐富見聞,寫成了《大唐西域記》一書,記載了我國新疆及原蘇聯中亞地區、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和錫蘭境內的138個古國的山川、物產、風俗、宗教和政治經濟情況,是研究這些國家和地區7世紀中葉歷史的重要文獻。他的另一個貢獻,就是把老子的《道德經》譯成梵文,介紹給印度。又把唐朝的《秦王破陣樂》介紹給印度,印度的戒日王了解到《秦王破陣樂》的來源後,決定派使臣到長安,與唐朝建立正式外交關系。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玄奘死於玉華寺。四月十四日,安葬在終南山下。在舉行葬禮時,長安周圍500里內。有數萬人來送葬,3萬餘人廬於墓旁,可見當時人們對玄奘是多麼愛戴。
在玄奘「西天取經」後不久,公元688年,鑒真出生在江蘇揚州江陰縣。鑒真俗姓淳於,14歲出家,曾在長安、洛陽兩京游學。他的活動以他所住持的揚州大明寺為中心,遍及淮南地區,威望很高。鑒真除了戒律以外,還學習鑽研建築和醫葯知識。他特別熱心社會活動,主持建寺80餘所,鑄像無數,還開慈悲院救濟貧民,給貧病的人親自煎葯。
天寶元年(742年),日本高僧榮睿和普照從長安來到揚州大明寺,拜謁鑒真大師。除了聽他宣講戒律以外,還希望取得他的支持,派幾位弟子東渡日本。鑒真答應了這一請求,但他的弟子們認為日本遠涉大海,不願東渡。鑒真庄嚴宣誓:「這是法事,不應顧惜生命。大家不願去,我去!」弟子深受感動,有20多人決心跟他一起東渡,但因為種種原因,5次東渡計劃均受到阻礙,未能成功。
天寶十一年(752年),日本遣唐使從長安回國途中,到揚州延光寺,拜會鑒真,敦請他繼續東渡日本。這時鑒真已66歲,且已雙目失明,揚州僧俗都挽留他,但他決心東渡傳戒。這一年的十一月十五日,鑒真率弟子們乘日本副使大伴古麻呂的船隻東渡,於天寶十四年(755年)二月四日,到達平城京(今日本的奈良市),受到天皇以下朝野人士的歡迎。
隨鑒真到達日本的25人中,有建築師、畫師、雕刻家,以及醫葯、刺綉、鑄寫等方面的人才,他們實際上是一個文化使節團。他們到達日本後,除宣傳戒教外,在建築、藝術、醫學等方面也對日本做出了很大貢獻。鑒真在日本領導創建的唐招提寺,其中的金堂、講堂和一些重要的經象法物,代表了我國盛唐時期建築雕刻的最高水平,是日本的藝術明珠,至今保存完好,視為國寶。鑒真又是醫學、葯物學專家,他給日本皇太後治癒了疑難病症,當時曾有《鑒真上人秘方》一書問世,據說就是他的處方記錄。當時日本葯物學初興,葯物真偽混雜,日本天皇下令「辨證」,鑒真雖然雙目失明,但他憑著自己的嗅覺,識別葯物品種,鑒定葯物性能,給日本古代葯物學奠定了基礎。據說現在日本東大寺傳的「奇效丸」,就是鑒真傳到日本去的。正因為如此,一直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日本的葯袋上,仍然畫著鑒真的圖像。
唐廣德元年(763)三月,鑒真開始患病,弟子們為他造了肖像,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唐招提寺開山堂,這就是日本的國寶「鑒真和尚坐像」。這年的五月六日,鑒真在招提寺逝世,終年76歲。
在這一時期的中日友好關系史上,還有一位傑出的人物,就是日本的著名學者阿倍仲麻呂。
阿倍仲麻呂公元689年生於日本本州大和。他自幼聰明好學,少年時代在本國度過。唐開元五年(717年)十月,他被選人唐朝留學,隨日本遣唐使來到中國長安。到達長安後,唐政府分配他到太學學習。這里的學生都是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太學的教師都是全國的知名學者,課程有《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等必修課,還有《孝經》、《說文》和時務策等,阿倍仲麻呂在太學經過9年的勤奮學習,不僅精通經典,而且善作詩賦,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強烈的愛慕之心,改名叫晁衡(一說叫「朝衡」)。
大約開元十六年(728年),阿倍仲麻呂擔任了唐朝左右春坊司經局的校書郎(從九品),專門校理圖書。次年,轉任「補闕」(從七品),這是皇帝身邊的諫官,職位雖然不高,但接觸中央高級官員的機會較多,是中央政府中的清貴官職。4年以後,他又擔任了儀王李燧的「友」(從五品下),職責是陪伴親王,並以封建道德教育親王。就在這個時期,大詩人李白應唐玄宗的邀請來到長安。擔任翰林供奉,是皇帝的文學詞章顧問侍從。李白在長安居住的兩年多時間里,除結識了賀知章等人外,還結識了阿倍仲麻呂。兩人經常在一起痛飲酣歌,高談闊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天寶年間,傳說阿倍仲麻呂在歸國途中的海上遇難,李白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寫詩悼念他的摯友:「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日本史籍中至今仍記載著這首詩。
阿倍仲麻呂在海上遇救後,又回到長安。任秘書監(國家圖書館館長,從三品)。這一時期,他又與王維等人結成密友。阿倍仲麻呂回國時,王維送他到海邊,寫下《送秘書晁監還日本》的五言詩:「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村扶桑外,主人孤舟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在詩句里,王維心隨神往地寫出阿倍仲麻呂東渡的艱險。充滿對摯友安危的深切關注和惜別之情。
阿倍仲麻呂在擔任唐政府官職,以及與中國文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兩國友誼交往的橋梁。他既是唐朝官員,又執行日本大使任務。每當日本遣唐使來到長安。他都主動協助使團。與唐政府接洽有關事務。比如,天寶十二年(753年),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到達長安後,阿倍仲麻呂即引領日本使團會見唐玄宗。會見後,唐玄宗令阿倍仲麻呂帶領使團參觀唐中央政府的府庫和三教殿等。由於阿倍仲麻呂的疏通,唐玄宗授予日本大使藤原清河「特進」(正二品散官),授予副使大伴古麻呂銀青光祿大夫、衛尉卿(從三品)。
大歷五年(770年),阿倍仲麻呂在中國辭世,終年72歲。
隋唐時期的對外開放,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隋唐的封建文明中,包含有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的貢獻。隋唐的封建文明又對當時與之交往的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人類文明的相互吸納與共同進步史上,隋唐的對外開放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隋唐時期的國門四開、不懼往來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對當時中國和世界的文明進步,都產生了積極的深遠的影響。
從中國方面而言,以佛教廣泛傳播為代表的思想文化領域,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從對外開放中吸納了許多新的有益的成分。
佛教既是宗教,也是哲學。佛教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傳播,對中國哲學思想領域的影響,是相當深刻的。這一時期的天台、法相、華嚴、禪宗等四大佛教宗派,程度不同地滲透到各個階層的思想意識之中,與中國傳統的統治思想之間,發生著錯綜復雜而又有些微妙的相互影響,總的來說,是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的成熟與完善的,這從當時絕大多數統治者對佛教的大力提倡中,就可以得到證明。當然,在某些時候,也會產生一些不利於社會穩定的副作用,並因之而受到統治者的排斥,甚至出現武力滅佛的事件,如唐武宗時期就是如此。但這只是短暫的插曲,沖突過後,是更廣泛的發展。到了宋代以後,有人感嘆,傳統的儒家思想只剩一副假面具,骨子裡完全是佛家思想了。
佛教的影響,主要是在思想意識領域,但又不止在思想意識領域,而是十分廣泛的。如文字方面,唐朝沙門守溫仿擬梵文字母體系,擇定了漢語的30個字母(後經宋人修訂為36個字母)。此外在大量經典翻譯中所新創的詞彙和成語,有數萬之多,雖然未必一一流行,但確有不少成為中國的新詞彙和新成語。在文章方面,當時佛教界所用的,通常是帶有白話性質的新文體,文章的組織結構,也隨佛經本身的組織結構而有新的類型,有人甚至認為,唐代的義疏之學,就是從佛典的疏鈔中學來的。文學體裁方面,起於隋唐、盛行於宋元明以後的傳奇小說等,顯然與佛教傳播中的「俗講」與「變文」有淵源關系。建築方面,隨著佛教的傳人,中國建築領域也出現了浮屠(梵文的音譯,意為「塔」)、石窟、佛寺等新的成分。舉世聞名的唐代大雁塔,就是唐高宗時期,為安存玄奘取回來的佛經而建造的。此外,在雕琢、印刷、繪畫等方面,也都因佛教的傳入而增添了一些新的成分或因素。
在學術藝術領域,這一時期天竺的數學、天文學傳入唐朝,唐代《開元占經》中就保留有天竺數學的數碼、圓弧的畫法、弧的正弦等知識;僧一行編制《大衍歷》時,就曾參考過天竺的《九執歷》。音樂、舞蹈方面。外國的音樂、舞蹈占相當比重,如隋煬帝制「九部樂」、唐太宗制「十部樂」,其中都有外國樂,安國(今烏茲別克的布哈拉)樂,康國(今烏茲別克的撒麻爾罕)樂,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醫葯學方面,天竺的外科手術、骨科、眼科等,阿拉伯傳人的大量新葯材品種,都對當時的中國醫葯學領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其他學術、藝術領域中,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外來因素的成分,堪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輝映,共同繁榮。
在經濟生活領域,一些新的動、植物品種引入中國。如印度的白茄、刀豆,尼泊爾的菠菜,地中海沿岸的萵苣,都於這一時期在中國種植成功。漢武帝時由西域傳來的葡萄,這一時期經過培育繁殖,已十分興盛。長安一帶的葡萄是「園種戶植,接蔭連架」。在原有的製糖技術基礎上,這一時期還從印度吸收了新的製糖技術,加工制出了白糖和冰糖。從西域引人大批優良馬種,進行繁殖雜交,使內地的馬種得到改良,體質健壯,外形優美。還利用雜交方法製造出新畜種——騾,更是畜種科學中的一大成就。除了新的動、植物品種的引進和加工方法的革新外,經濟生活中的居室、服飾、飲食等方面,也受到域外習俗的影響。如唐玄宗曾築「涼殿」,引水入室,以轉風扇,據傳說就是從佛菻(東羅馬)傳來的。唐朝宮人騎馬都戴「胡帽」,並影響到民間,還學習外國的化妝技術,白居易以詩形容「元和(唐憲宗年號)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波斯的三勒漿、龍膏酒以及西域的「胡餅」等,也傳入長安,當時曲江池一帶,開設不少波斯酒店,酒店裡還有外國女招待,著名詩人李白曾在這里醉酒吟詩。
與隋唐的封建文明中有當時世界上眾多國家、民族的貢獻相應的,是中國的封建文明,也對世界眾多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古代人物中國的一些重要的科學發明成果,在這一時期廣泛傳播到世界許多國家,對這些國家的技術進步與社會繁榮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天寶十年(751年)十月,唐將高仙芝率軍與阿拉伯軍在怛邏斯(今哈薩克江布爾)打仗,唐軍大敗,很多士兵被俘,其中有的是造紙工匠,阿拉伯就利
⑽ 關於聯合國世界財富聯盟財團
聯合國世界財富聯盟財團是聯合國總部(世界聯合基金會和世界和平委員會)批准成立的直屬聯合國世界總部管理的聯合國改革機構。 聯合國世界財富聯盟財團是目前迄今為此聯合國唯一可以對外贏利的世界機構。
聯合國世界財富聯盟財團主要是協助全球各大金主和銀主、世界各金融機構及項目公司完成自己的歷史任務,為人類造福。
為了聯合國世界財富聯盟財團更好的服務於各大項目機構和金融組織以及各國政府,聯合國總部特別批准成立五大聯合國世界機構組織,協助聯合國世界財富聯盟財團完成歷史賦予的聖神使命,為人類做出貢獻。
目前,聯合國世界財富聯盟財團的營業執照已經在全球各大金主和銀主那裡備案,世界各大金融機構、各大金主和銀主已經接到聯合國總部通知從海外趕到中國協助本財團的國際金融啟動和與中國金融機構的接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