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店鋪加盟 » 堯乎爾火鍋連鎖店

堯乎爾火鍋連鎖店

發布時間: 2021-10-30 14:26:03

Ⅰ 姓鍾的多是哪一少數民族

姓鍾的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後裔伯夷的後代。

1、源於羌族和吐谷渾部落等,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西漢甘肅臨洮的鍾羌,以族名漢字音譯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執政時期,有羌族人內附,北魏孝文帝特賜其姓鍾氏,全名為鍾豈。其後裔子孫世代為鍾氏至今。

秦漢以後,北方部落逐漸強大,不斷南侵擴張,到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連年不斷,中原政權頻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進入中原,中原百姓南遷東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渾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鍾姓。

2、源於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少數民族中鍾氏最多的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後裔伯夷的後代。傳說,畲族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氏(盤庚)、藍氏(藍光輝)、雷氏,一女名叫龍郎公主。

後來,有一個叫鍾志深的漢族青年入贅,與龍郎公主結婚,因而由漢族改為畲族,並將漢姓鍾氏帶入畲族,鍾志深遂成為畲族鍾氏的始祖。 隋朝嶺南臨賀的俚人有鍾姓,臨賀大概在今廣西鍾山和賀州地區。畲族鍾姓的先民,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漢化程度較高。

畲族鍾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閩、浙、贛、粵、桂數省之地。

3、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鍾吉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撫順(今遼寧撫順)、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nggi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鍾吉氏所冠漢姓即為鍾氏。

4、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宗佳氏,亦稱周佳氏,或音譯作鍾吉氏,滿語拼音為Jo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河(今黑龍江上游或嫩江一帶),後多冠漢姓為鍾氏、周氏等。

⑵.滿族覺羅氏,滿語為Gioro Hala,後有冠漢姓為鍾氏者。

5、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鍾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鍾里氏、鍾拉氏。後在名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省改為單字漢姓鍾氏,世代相傳至今。

6、源於裕固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裕固族,起源於唐朝時期游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的丁零、公元四世紀的鐵勒和居住在色欏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回紇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該民族曾稱自稱為「撒里維吾爾」。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其本民族的意願,確定以同明朝時期的稱謂「堯呼爾」諧音相近的「裕固」(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民族稱謂。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肅省建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裕固族鍾氏,源出賀郎格家部落鍾鄂勒氏族,世居甘肅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漢姓為鍾氏。

(1)堯乎爾火鍋連鎖店擴展閱讀

當代鍾姓的人口約624萬,排在中國第56位,大約佔中國人口的0.35%。在中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四川、廣西四省區,大約占鍾姓總人口的65%。其次在湖南、福建、重慶、浙江,這四省市的鍾姓又佔了19%。廣東居住了鍾姓總人口的26%,為鍾姓第一大省。

中國形成了兩廣、湘贛閩、川渝三個鍾姓聚集中心區。在600年間,鍾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南、四川遷移成為主流。在粵桂瓊、贛閩、浙江南端、湖南大部、貴州東南、湖北東南端、四川東南、黑龍江與內蒙古北段交界地區,

鍾姓一般占當地人口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區可達2.5%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3%,居住了大約64%的鍾姓人群。

在雲南東部、川貴大部、重慶、湖南北部、湖北中部;安徽南部、浙江大部、江蘇南端、上海、台灣,鍾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3%一0.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3.2%,居住了大約22%的鍾姓人群。

Ⅱ 裕固族是怎樣的一個名族(詳細)

分布於甘肅的少數民族。約1.2萬人(1990年)。為回紇後裔之一。用東部裕固語、西部裕固語,無文字,通漢語文。信藏傳佛教。未婚女子有帶頭面的習俗。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崇尚騎馬和射箭
裕固族自稱「堯呼爾」。據史籍記載,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稱為" 黃頭回紇",元稱"撒里畏吾,明稱"撒里畏兀兒",清稱"錫喇偉古爾"。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裕固族。 元、明時稱 裕固族——歷史
「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兒」,現代稱「錫喇偉古爾」、「西喇古兒黃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曾稱「撒里維吾爾」。1953年經本族代表協商,確定以同「堯呼爾」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族稱。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裕固族人口數為13719。
裕固族現在使用三種語言:一種是西部裕固語(也稱堯呼爾語),主要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西部的裕固族群眾使用;一種是東部裕固語(也稱恩格爾語),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東部的群眾使用 裕固族郵票;再一種就是漢語。裕固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漢語、漢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際的工具。
裕固族主要從事畜牧業,信奉喇嘛教。在風俗習慣 上近似藏族。
裕固族居住區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的狹長地帶,草原遼闊,草質優良,是裕固族從事畜牧業的天然牧場。蔽天蓋日的原始森林,生息著許多珍貴的野生植物。在祁連山中還蘊藏著豐富的礦藏,其中,裕固族生產的玉石最為著名。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Ⅲ 杜姓在全國人口排多少位它的來歷是什麼

當代杜姓的人口將近520萬,列為全國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

起源
氏族崇拜
杜本是一種樹木的名,也稱甘棠,即杜梨,屬古代的陝西長安地區生長一種杜梨枝,是神農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長栽培的樹,已經成為該氏族的社樹,即神樹。這支氏族崇拜杜梨樹為氏族的原始圖騰,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國家後稱杜城,最終形成國和姓,這應該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杜陵杜氏
源於祁姓,出自帝堯裔孫劉累之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黃帝的二十五子之一有個叫祁的,堯姓伊祁,杜氏源於祁姓,是帝堯的後代。堯除承繼祖輩姬姓外,又因其母慶都(居於今河南淮陽的有鋒氏族部落之女)在祁地伊長孺家生下他,故又以地名「祁」為姓。中國古史傳說的「帝」都有氏號,如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等。堯的氏族部落善於農耕和燒制陶器,又曾以唐(今河北唐縣)、陶(今山東定陶)地為部落居住地,遂被人們尊稱為陶唐氏,故有帝堯陶唐氏之稱號,亦單稱為「唐堯」。陶唐氏的後裔曾建國於劉。當時夏後氏的六世孫孔甲為夏王,他好方鬼神。傳說天降雌、雄二龍,孔甲不會養,陶唐氏的裔孫劉累就向豢龍氏學擾龍。豢龍氏畜龍以事帝舜,因而被賜姓。而劉累因為學擾龍而事孔甲,也被賜姓為御龍氏。到西周時,劉累的後代建唐國,人稱唐杜氏。後周成王把唐國滅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國國君遷到杜,稱為杜伯。周宣王時,杜國又被滅,作為周大夫的杜伯也無罪而被殺害。杜伯的子孫大多投奔其它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為姓氏了。當時,杜伯之子隰叔逃奔晉國,後仕晉為士師之官。其子孫遂為士氏,後食邑於范,又為范氏。杜氏、士氏、范氏三氏同宗同源。春秋初年,唐杜國被秦國所滅。公元前687年,秦武公置杜縣,治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的東南部。西漢元康六年(公元前65年),因漢宣帝築陵於該地,遂改名為杜陵。
據有關史料所證,杜陵杜氏族人的世居地,在今陝西長安縣東少陵原東南端一帶,此地因世居杜氏貴族,故而在唐朝時期便在該地設置「杜曲」地名。後又因其南設杜固地名,後世便稱杜曲為北杜,杜固為南杜,兩社之杜氏族人史稱杜氏正宗,為杜氏家族的主要組成部分。該支杜氏正確讀音作dù(ㄉㄨˋ)。
羋姓杜氏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君主杜敖,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君主名叫熊艱,號稱杜敖,亦稱堵敖、庄敖。據史籍《史記·楚世家》中記載:「武王卒師中而兵罷。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文王二年,伐申,過鄧,鄧人曰『楚王易取』,鄧侯不許也。六年,伐蔡,虜蔡哀侯以歸,已而釋之。楚強,陵江漢間小國,小國皆畏之。十一年,齊桓公始覇,楚亦始大。十二年,伐鄧,滅之。十三年卒。子囏立,是為杜敖。杜敖五年,欲殺其弟熊惲,惲奔隨,與隨襲弒杜敖,代立。」在楚杜敖熊艱被弒後,其族人後裔分散避難,有以先王稱號為姓氏者,稱杜氏、或稱堵氏,後統稱為杜氏,世代相傳至今。
羋姓杜氏源出杜敖(堵敖),其「杜」、「堵」的讀音皆作tú(ㄊㄨˊ),今音讀作dù(ㄉㄨˋ)亦可。
獨孤渾氏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北魏王朝時期有鮮卑拓拔部獨孤渾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記載,南北朝時北魏政權有獨孤渾氏,為鮮卑拓拔部的氏族部落之一。鮮卑獨孤渾氏,排在鮮卑貴族一百一十姓之末,是代北地區鮮卑族代國舊部。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過程中,獨孤渾氏大多改為漢姓杜氏、獨氏、獨孤氏,逐漸融入漢族,是為河南洛陽杜氏。該支杜氏正確讀音作dù(ㄉㄨˋ)。
姬姓杜康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時期的釀酒發明者杜康,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世本》記載,杜氏是黃帝時期的釀酒發明人杜康的後代。相傳,杜康原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黃帝建立部落聯盟後,經過神農氏嘗百草,辨五穀,開始耕地種糧食。黃帝命杜康管理生產糧食,杜康很負責任。另外一種傳說是:杜康又名少康,夏王朝時期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第五位國王,據史籍《史記·夏本紀》及其他歷史文獻記載,在夏王朝第四位國王帝相在位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政變,帝相被殺。那時帝相的妻子後緡氏已身懷有孕,逃到娘家「虞」這個地方,生下了兒子,因希望他能像爺爺仲康一樣有所作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為生,帶的飯食掛在樹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時間後,少康發現掛在樹上的剩飯變了味,產生的汁水竟甘美異常,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反復地研究思索,終於發現了自然發酵的原理,遂有意識地進行效仿,並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從而奠定了杜康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為「杜康酒」。在杜康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杜氏。如果杜康是杜氏的得姓始祖,那麼杜氏至少也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該支杜氏正確讀音作dù(ㄉㄨˋ)。
杜蒯後裔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杜蒯,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杜」字作為植物解釋,是中原地區魯、楚國對某一類植物的稱謂,非晉、秦、衛國所據地區的稱謂。在晉、秦、衛國所據地區,「杜」就是牡宰,亦稱灶宰,通「屠」字;「蒯」就是一種專門屠宰犧牲的刀劍。杜蒯,是春秋時期晉、秦、衛諸國掌管膳食和祭祀犧牲的官吏,是官職稱謂,通稱宰夫。後來戰國時期的魏、趙、韓、秦諸國仍以「杜蒯」為內宮宰夫的官稱,歷史上著名的「杜蒯」有數人。在杜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省稱杜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杜氏正確讀音作tú(ㄊㄨˊ),今音讀作dù(ㄉㄨˋ)亦可。
蒙古族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杜爾根基特氏,亦稱德特齊特氏,世居英郭和羅(今俄羅斯托木斯克州)。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Detecit Hala。蒙古族、滿族杜爾根基特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杜氏、德氏。
蒙古族杜氏讀音作dù(ㄉㄨˋ)。
女真族
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徒單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女真族徒單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禿丹部落。宋、遼時期,女真族徒單氏部落與完顏部、烏濟赫部散居於珠河胡凱山一帶地區(今黑龍江尚志帽兒山)左近之地,後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成為金國女真諸部的中堅。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三年(宋理宗趙昀端平元年,大蒙古國木亦堅汗窩闊台六年,公元1234年)農歷1月,金國在蒙古與南宋兩國的聯合攻擊下滅亡,不少女真族人將姓氏改為漢姓以避兵禍,其中的大多數徒單氏族人退回烏喇(今吉林永吉)、蘇完(今吉林雙陽河流域)、黑龍江流域等地生息繁衍,後逐漸變稱為都善氏、圖克坦氏等,還有一些徒單氏族人取諧音漢字改為單字漢姓杜氏、單氏、都氏、圖氏等。
而後來的滿族都善氏、圖克坦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多冠漢姓為杜氏,讀音皆作dù(ㄉㄨˋ)。
滿族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德敦氏,滿語為Den Hala,漢義「站」,世居黑龍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杜氏、鄧氏等。
⑵.滿族杜魯穆氏,亦稱都嚕氏,滿語為Duru Hala,漢義「模樣」,世居長白山區、黑龍江流域。按後來俄羅斯學者史祿國的調查記錄,都嚕氏族為新、老滿洲共有的姓氏,後多冠漢姓為都氏、魯氏、杜氏等。
據俄羅斯學者史祿國在《滿族的社會組織》中記載:
⑴.滿族杜奇勒氏,滿語為Ducile Hala,這個氏族人口不多,也不知道這個姓氏的含義,世居愛琿地區(今黑龍江黑河),被俄國人稱為「杜切爾」,後來由於哥薩克對他們採取斬盡殺絕的血腥政策,以至於人口非常稀少,後多冠漢姓為杜氏、圖氏。
⑵.滿族杜朱氏,滿語為Duzu Hala,為新滿洲部族,人數不多,亦無分支,民國初年多改漢姓為杜氏、朱氏等。
滿族杜氏讀音皆作dù(ㄉㄨˋ)。
裕固族
源於裕固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裕固族,為隋、唐時期的回紇民族後裔之一,信奉藏傳佛教。未婚女子有帶頭面的習俗。裕固族近90%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的康樂、大河、明花、皇城區及馬蹄區的友愛鄉,其餘居住在酒泉市的黃泥堡裕固族鄉,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裕固族自稱「堯呼爾」,崇尚騎馬和射箭。據史籍記載,宋朝時期,裕固族先民被稱為「黃頭回紇」,元朝時期稱為「撒里畏吾」,明朝時期稱為「撒里畏兀兒」,清朝時期稱為「錫喇偉古爾」,民國時期稱為「錫喇偉古爾」、「西喇古兒黃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曾一度稱為「撒里維吾爾」。1953年經該民族代表協商,確定以同「堯呼爾」音相近的「裕固」為族稱。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一致稱為裕固族。裕固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漢語、漢文是裕固族共同進行書面文字交際的工具,通用三種語言:甘肅省南部裕固族自治縣西部的裕固族人使用西部裕固語(堯呼爾語),甘肅省南部裕固族自治縣東部的裕固族人使用東部裕固語(恩格爾語),裕固族人還通用漢語。清朝末期至民國初期,裕固族的杜曼氏改漢姓為杜氏,世代相傳至今。
裕固族杜氏讀音作dù(ㄉㄨˋ)。

Ⅳ 鍾百家姓的歷史

鍾姓是個擁有人口較多的姓氏,在當今中國姓氏中居於第56位。鍾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為氏,是周朝樂官鍾師的後代。先秦時期的鍾姓人,主要居住在楚國境內,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帶,從漢代開始的以後一百年內,潁川長社一直是鍾氏的發展中心,晉代從中原入福建省共13人,其中有鍾姓,與此同時,鍾氏還有遷居今紹興的,南朝末、隋初有鍾士雄,曾當過南朝陳伏波將軍,史書中稱他為「嶺南酋帥」,南朝時嶺南的少數民族國也有人姓鍾。
鍾姓起源有:
起源一
(1)源自贏姓和姚姓。《辭源》載:「鍾儀之先,仕楚,以食邑為氏」。少昊贏姓後之後有鍾離國,西周初周公旦東征,鍾離國被迫南遷安徽,春秋時為楚國附屬,贏姓出現:根據姓氏典籍《姓纂》的記載,該支鍾姓是少昊的後裔,該支鍾姓源於嬴姓和姚姓,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因此被舜賜姓贏姓,贏姓出現,該支鍾姓祖先之嬴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且給舜給他的女婿伯益賜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住在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即以姚為姓。該支鍾姓以國為氏。鍾離國公元前518年被吳國所滅,後代以國為姓。
起源二
源於子姓,出自戰國時期宋國末代君王偃的三弟公子烈,屬於避禍改姓為氏。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楚、魏三國聯軍攻滅,公子烈奔至許州(今河南許昌)。為避禍,他以自己曾被封為「鍾邑大夫」改子姓為鍾氏世代繁衍至今。戴偃為宋戴公之後裔,戴公往上溯是宋國開國始祖微子啟之弟微仲衍。微子啟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紂的庶兄,分別是帝乙的長子和次子。從微子啟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堯的同父異母兄弟,即帝嚳的兒子。帝嚳的父親是嬌極,嬌極的父親是玄囂。玄囂的父親就是軒轅皇帝。
起源三
源於羋姓,楚公族鍾建封於鍾吾國,其後為鍾吾氏,後簡寫為鍾氏。東周時鍾吾子爵封地,建立「鍾吾國」,在今江蘇新沂市。宿遷為鍾吾子國,後歸附楚國。公元前512年鍾吾國被並入吳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國奪回。
起源四
源於羌族和吐谷渾部落等,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西漢甘肅臨洮的鍾羌,以族名漢字音譯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執政時期,有羌族人內附,北魏孝文帝特賜其姓鍾氏,全名為鍾豈。其後裔子孫世代為鍾氏至今。秦漢以後,北方部落逐漸強大,不斷南侵擴張,到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連年不斷,中原政權頻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進入中原,中原百姓南遷東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渾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鍾姓
起源五
源於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少數民族中鍾氏最多的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後裔伯夷的後代。傳說,畲族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氏(盤庚)、藍氏(藍光輝)、雷氏,一女名叫龍郎公主。後來,有一個叫鍾志深的漢族青年入贅,與龍郎公主結婚,因而由漢族改為畲族,並將漢姓鍾氏帶入畲族,鍾志深遂成為畲族鍾氏的始祖。隋朝嶺南臨賀的俚人有鍾姓,臨賀大概在今廣西鍾山和賀州地區。畲族鍾姓的先民,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漢化程度較高。
畲族鍾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閩、浙、贛、粵、桂數省之地。
起源六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鍾吉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撫順(今遼寧撫順)、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nggi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鍾吉氏所冠漢姓即為鍾氏。
起源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宗佳氏,亦稱周佳氏,或音譯作鍾吉氏,滿語拼音為Jo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河(今黑龍江上游或嫩江一帶),後多冠漢姓為鍾氏、周氏等。
⑵.滿族覺羅氏,滿語為Gioro Hala,後有冠漢姓為鍾氏者。
起源八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鍾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鍾里氏、鍾拉氏。後在名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省改為單字漢姓鍾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九
源於裕固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裕固族,起源於唐朝時期游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的丁零、公元四世紀的鐵勒和居住在色欏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回紇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該民族曾稱自稱為「撒里維吾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其本民族的意願,確定以同明朝時期的稱謂「堯呼爾」諧音相近的「裕固」(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民族稱謂。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肅省建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裕固族鍾氏,源出賀郎格家部落鍾鄂勒氏族,世居甘肅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漢姓為鍾氏。
起源十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在今白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鍾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十一
源於鍾離氏,屬於復姓改單姓。

Ⅳ 誰有裕固族的歌曲阿

民族概況
裕固族近90%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的康樂、大河、明花、皇城區及馬蹄區的友愛鄉,其餘居住在酒泉市的黃泥堡裕固族鄉。裕固族自稱「堯呼爾」。 1953年經本族代表協商,確定以同「堯呼爾」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族稱。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裕固族人口數為13719人。裕固族現在使用三種語言:一種是西部裕固語(也稱堯呼爾語),主要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西部的裕固族群眾使用;一種是東部裕固語(也稱恩格爾語),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東部的群眾使用;再一種就是漢語。裕固族沒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
社會經濟
解放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裕固族人民獲得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1954年成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黃泥堡裕固族鄉。1990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工農業總產值達6228萬元。農牧業發展成就巨大,通過牧草、畜種改良,興修水利,科學養畜,科學種田,農牧業基礎得到了改善,增強了發展後勁。工業從無到有,發展起來,一批工礦企業建成投產。中小學教育形成體系,衛生院(所)完備,為裕固族群眾提供了教育、醫療保障。
文化藝術
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雖然已經失傳,但是民間仍然保留著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包括神話、傳說、寓言、民歌、敘事詩、格言、諺語等。其民歌曲調獨特,內容多是表達勞動和愛情。裕固族人民人人會唱歌,歷史上曾有職業歌手。近年來,國內外都有人對裕固族民歌作深入研究,發現有些民歌如「搖籃曲」等,還完整地保留著2000年前匈奴民歌的曲調,這些曲調由匈奴人傳給了裕固人的祖先,代代相傳,一直傳到今天的裕固人。裕固族人還擅長造型藝術,主要是實用的工藝美術品。例如編織的各種口袋、毯子、馬韁繩等,他們在上面織出美麗的花紋、圖案,結構和彩色樸素大方。婦女還擅長刺綉,各種圖案形象生動,獨具特色。
衣著打扮
男子著高領左大襟長袍,系紅、藍色腰帶,戴圓平頂鍛鑲邊的白氈帽或禮帽,登高統長皮靴。明花區老人一般還外套馬蹄袖,左耳戴大耳環,腰系腰刀、小銅佛、鼻煙壺等飾品。女子一般穿高領長袍.外套短褂,束紅、紫、綠色腰帶,戴喇叭形紅纓帽,腳登長靴,未婚少女常訛5或7發辮,帽上加一圈綠色珠穗。已婚婦女常在胸前背後掛戴3條長帶形「頭面」,上用銀牌、珊瑚、彩珠等鑲成美麗圖案。
風俗習慣
裕固族牧民居住的方形帳房用6根或9根木桿支撐,周圍用褐氈搭蓋而成,別具特色。
裕固族人民的飲食與他們從事的畜牧業相適應,一般一日喝3次加炒麵的奶茶,吃一頓飯。主食是米、面和雜糧,副食是奶、肉。他們還喜歡飲燒酒,抽旱煙。禁吃大雁、魚,忌食尖嘴圓蹄的動物,如馬、驢、騾、狗和雞等
裕固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間嚴禁通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辦婚姻及帳房戴頭婚姻。帳房戴頭婚即女子成年時舉行戴頭儀式,在娘家可另豆帳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遺俗。喪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種形式。

敬茶是裕固族人待客的一個重要的禮節,裕固族人很重視喝茶。每天他們要喝3次酥油炒麵茶,茶中調入牛奶、酥油、炒麵、鹽等,只有晚上才吃一頓飯,而且吃得很簡單,以面片、米粥、烤饃饃為主。節日時吃油炸錁子、餃子和手抓羊肉。在草原上的篝火旁抓著大塊的羊肉啃起來時,人們就會體會到裕固族人熱情而略帶粗獷的性格和濃郁的草原風情。

Ⅵ 鍾姓的由來及發源地在那裡

起源一源於子姓,出自戰國時期宋國末代君王偃的三弟公子烈,屬於避禍改姓為氏,之後公子烈稱鍾烈,為鍾姓始祖。起源二源於贏姓,為復姓鍾離所改。出自周王朝時期伯益後人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發將遠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後人封在鍾離邑,後建有鍾離國,亦稱童鹿國,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子爵,國君稱鍾離子。子姓鍾氏(潁川鍾氏)和贏姓鍾離氏(九江鍾氏)以尋求一個共同的起源。起源三源於羋姓,楚公族鍾建封於鍾吾國,其後為鍾吾氏,後簡寫為鍾氏。東周時鍾吾子爵封地,建立「鍾吾國」,在今江蘇新沂市。宿遷為鍾吾子國,後歸附楚國。公元前512年鍾吾國被並入吳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國奪回。起源四源於羌族 和吐谷渾部落等,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西漢甘肅臨洮的鍾羌,以族名漢字音譯為姓。起源五源於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少數民族中鍾氏最多的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後裔伯夷的後代。傳說,畲族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氏(盤庚)、藍氏(藍光輝)、雷氏,一女名叫龍郎公主。後來,有一個叫鍾志深的漢族青年入贅,與龍郎公主結婚,因而由漢族改為畲族,並將漢姓鍾氏帶入畲族,鍾志深遂成為畲族鍾氏的始祖。 隋朝嶺南臨賀的俚人有鍾姓,臨賀大概在今廣西鍾山和賀州地區。畲族鍾姓的先民,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漢化程度較高。畲族鍾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閩、浙、贛、粵、桂數省之地。起源六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鍾吉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撫順(今遼寧撫順)、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nggi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鍾吉氏所冠漢姓即為鍾氏。起源七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⑴.滿族宗佳氏,亦稱周佳氏,或音譯作鍾吉氏,滿語拼音為Jo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河(今黑龍江上游或嫩江一帶),後多冠漢姓為鍾氏、周氏等。⑵.滿族覺羅氏,滿語為Gioro Hala,後有冠漢姓為鍾氏者。起源八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彝族鍾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鍾里氏、鍾拉氏。後在名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省改為單字漢姓鍾氏,世代相傳至今。起源九源於裕固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裕固族,起源於唐朝時期游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的丁零、公元四世紀的鐵勒和居住在色欏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回紇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該民族曾稱自稱為「撒里維吾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其本民族的意願,確定以同明朝時期的稱謂「堯呼爾」諧音相近的「裕固」(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民族稱謂。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肅省建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鍾氏,源出賀郎格家部落鍾鄂勒氏族,世居甘肅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漢姓為鍾氏。起源十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Ⅶ 少數民族名稱的來歷

各民族的族稱,有自稱和他稱兩大類情況。名稱是自己給自己取的叫自稱,如蒙古族、 土家族;名稱是由別的民族給起的叫他稱,比如漢族就是少數民族給起的名稱,因為漢朝很強盛,少數民族就把建立這個王朝的人稱為「漢族」,慢慢地漢族自己也接受了,便有了「 漢族」這個固定的稱呼。
各個民族的名稱大都有自己的來歷,許多都有特定的含義。這大致有以下幾類情況:
(1)居住地名稱的轉化
一個民族必須生存在一定的區域里,結為群體,共同取得生活資料,才能延綿種族並發 展進步。民族遷徙的事常有,但更多的情況是一個民族一旦選定了具體的生存空間,便要長期地生息下去,於是民族之名便和地區之名發生了聯系。
保安族原居住在青海種田放牧,明朝的時候,政府在這些保安人聚居區設置「保安站」 ,並修築「保安城」,天長日久,「保安」便由地名逐漸演化為族名。
「門巴」的意思是居住在門隅這個地方的人。「門隅」是藏語,意思是雅魯藏布江下游 的平原區。
「珞巴」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南方人」,因為他們居住在西藏南部地區。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廣西環江縣下南、水源一帶,這些地區歷史上稱作「茅難」、「冒難 」或「毛難」,民族因此得名為「毛難族」。毛難族80年代改稱為毛南族。
怒族名稱的來源則是因為居住在雲南怒江流域。
獨龍族是因居住在獨龍河畔而得名。
赫哲族的族稱來源於赫哲人的自稱「赫真」,意思是居住在「下游」或「東方」的人們 。因為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東北的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沿岸,以捕魚為生。
東鄉族主要因居住在河洲(今甘肅臨夏)的東鄉這個地方而得名。
(2)經濟生活的折射
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不僅要有具體的地域,而且要進行經濟活動。人和自然的相互作 用會形成一個民族的經濟生活的特點,特定的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不僅會成為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還會成為這個民族的外在特徵,轉化為這個民族的稱謂。
「鄂倫春」是鄂倫春族的自稱,有「使用馴鹿的人」和「居於山嶺的人」兩種含義。因 為馴化野鹿是鄂倫春族經濟生活的一個特點,也是他們的一大特長。
鄂溫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這正是他們生活環境的特點,茂密森林是他 們的家鄉。
「柯爾克孜」是自稱,有「山裡的游牧人」的意思。
佤族是自稱,有「山上人」的意思,他們的居住地是有名的阿佤山。
拉祜族把虎叫做「拉」,在火上把肉烤出香味叫「祜」。拉祜的意思合起來就是用火燒 烤虎肉。可見這個民族過去是勇敢的敢於獵虎的民族。
古代畲族人民搭棚在山上居住,刀耕火種,因而被稱為「畲」族。畲字包含「人示田」 的結構,本身有刀耕火種的意思,表示的是人和自然的關系,是人在墾荒種田。
(3)歷史生活的記錄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那些非同尋常的歷史有時融進了民族稱謂之中。
「哈薩克」的稱謂記錄著歷史的艱辛。哈薩克族在歷史上曾遭受別的部落的欺壓,為擺 脫奴役,他們向東遷移,回到故鄉,故而得名「哈薩克」,有「避難者」、「脫離者」或「 自由的人」、「戰士」的含義。
居住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縣基諾鄉的基諾族,自稱為「基諾」,意思是 「舅舅的後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從這個族稱中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母氏社會特點:母親處於支配地位,舅舅為大。
土家族歷史悠久,很早就定居在今湘鄂西地區。自稱「畢茲卡」,即本地人的意思。以 本地人自稱,所以族名叫「土家」族。
(4)民族意願的外化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追求與嚮往,這些追求和嚮往會表現在他們的行為之中,也會躍動 於心中,進而轉化為民族的稱謂。
蒙古族的族稱有「永恆的部族」的意思。
裕固族過去自稱「堯呼爾」、「西拉玉固兒」。1953年,根據本民族意願,取與「堯呼 爾」音近的「裕固」一詞作為民族的名稱,是「富裕、穩固」的意思。
「維吾爾」是民族的自稱,意思是「團結」、「聯合」。
彝族本來寫作「夷族」,50年代毛澤東主席提議把「夷」改作「彝」,並幽默地解釋 說,「彝」字里有「米」有「絲」,有吃有穿,多好哇。彝族人民贊成毛主席的意見,「夷 」因此改為「彝」。

Ⅷ 欲固族是個怎樣的民族

裕固族?
分布於甘肅的少數民族。約1.2萬人(1990年)。為回紇後裔之一。用東部裕固語、西部裕固語,無文字,通漢語文。信藏傳佛教。未婚女子有帶頭面的習俗。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崇尚騎馬和射箭
裕固族自稱「堯呼爾」。據史籍記載,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稱為" 黃頭回紇",元稱"撒里畏吾,明稱"撒里畏兀兒",清稱"錫喇偉古爾"。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裕固族。 元、明時稱 裕固族——歷史
「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兒」,現代稱「錫喇偉古爾」、「西喇古兒黃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曾稱「撒里維吾爾」。1953年經本族代表協商,確定以同「堯呼爾」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族稱。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裕固族人口數為13719。
裕固族現在使用三種語言:一種是西部裕固語(也稱堯呼爾語),主要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西部的裕固族群眾使用;一種是東部裕固語(也稱恩格爾語),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東部的群眾使用 裕固族郵票;再一種就是漢語。裕固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漢語、漢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際的工具。
裕固族主要從事畜牧業,信奉喇嘛教。在風俗習慣 上近似藏族。
裕固族居住區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的狹長地帶,草原遼闊,草質優良,是裕固族從事畜牧業的天然牧場。蔽天蓋日的原始森林,生息著許多珍貴的野生植物。在祁連山中還蘊藏著豐富的礦藏,其中,裕固族生產的玉石最為著名。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僅供參考,不喜勿噴,您的採納對我幫助很大,謝謝!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