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資集團農家樂連鎖店新農村建設顯身手
⑴ 新疆農二師24團新農村建設部電話是多少
你可打當地114電話查詢新疆農二師24團新農村建設部的電話號碼。望採納。
⑵ 什麼是新農村
新農村
所謂"新農村"應該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新農村的范疇。
1、「新房舍」就是農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體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徵。他批評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部分農村出現的"農民豪宅",看起來繁富講究,其實有土地和資源浪費之嫌。在建設新民居時要加強管理、統一規劃、廣泛採用節約的新技術。
2、「新設施」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體",往往成為制約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基礎"瓶頸"。
3、「新環境」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像農村的生活垃圾區、污水溝、廁所、畜禽住所應按照衛生標准規劃和建設。這也正是我國農村和發達國家農村的主要差距。
4、「新農民」有了新的設施和環境遠遠不夠,關鍵要有具備現代化素質的新農民,即"四有農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在農村教育、農民培訓和文化道德建設上,我國農村要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農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沒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5、「新風尚」就是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像浙江一些富裕農村大修豪華墳墓等現象就不符合"新風尚"的要求。
新農村之所以「新」意義在於:
1、生產發展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2、生活寬裕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加強扶貧開發工作。
3、鄉風文明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扶持農村業余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創建活動。
4、村容整潔 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
5、管理民主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
新農村與新民居
1、新民居是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築符號。
中國農民的傳統,有的錢,首先要蓋房,因而民居的建設水平往往成為一個地方富裕程度的外在體現之一。在新農村的建設中,經過統一規劃而以全新面貌出現的新民居,將成為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築符號。
2、新民居是現代民居文化與農業文化的全新展示空間。
民居不僅僅是一個居住和進行日常活動的空間場所,它同時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想像力、文化意識和精神價值,是居住文化與農業文化的體現。新民居的建設是建設農民的新民居,將傳統文化內涵融入現代建築手段中,將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3、新民居有望成為農村旅遊的重要接待設施與景觀組成部分。
民居,顧名思義,指老百姓居住的房子。在構成旅遊活動食、住、行、游、購、娛的基本要素中,住、食、游、娛是農村旅遊中可以在民居空間中進行的主體內容。人們常說的「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這樣的「農家樂」等就是以民居為主要遊憩空間而進行農村旅遊的具體體現。民居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在新民居的改造與建設中,保存並很好體現出來的傳統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內涵也能夠成為農村旅遊中的重要景觀組成部分。
新農村建設案例:鄯善縣蒲昌村新農村
2007年底,受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縣委、縣政府的邀請,著名旅遊規劃策劃機構——北京綠維規劃設計院承接了鄯善縣蒲昌村新農村建設的改造工程,負責整個項目的方案設計及後期的施工監理工作。 蒲昌村位於城市郊區北部,緊鄰AAAA級旅遊景區庫木塔格沙漠,是城市、景區、鄉村的交匯節點,非常適合於開發旅遊。
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有關專家經過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確定的設計手法和目標是:用獨特的地域性語言展示城市的歷史淵源和人文景觀、用原生態的建造手法塑造獨一無二的城市形象和旅遊品牌、用真心為農的設計理念詮釋新農村建設的精髓、用多樣化的生活情景體現城市的活力和生命的傳承。
1.用獨特的地域性語言展示城市的歷史淵源和人文景觀----打造「樓蘭古村」
「鄯善」縣大家一定感到很陌生,但提到「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樓蘭」古城我想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樓蘭」姑娘的傳說幾近家喻戶曉,「樓蘭」城更是每個旅行者心中的「聖地」。在兩千多年前的一場戰役中,「樓蘭」國被「且末」所滅,「樓蘭」國從此灰飛煙滅,當時的一部分樓蘭人就遷移到了今日的鄯善地區。所以充分反映鄯善和樓蘭的淵源,充分利用樓蘭的神秘和滄桑打造鄯善的厚重與醇美的人文景觀是進行主題定位的不二首選。
2.用原生態的建造手法塑造獨一無二的城市形象和旅遊品牌----建設「生土村落」
通過反復的選擇和比較,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有關專家最終確定用極具當地特色的建造手法--生土建築的形式作為主要的建造工藝,此種工藝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當地較為貧困的地區還能發現這種建築形式。他具有極強的地域特徵和形式美感,同時恢復和挖掘這種幾近絕跡的建築樣式也是最好的旅遊價值所在,為今後旅遊品牌的建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用真心為農的設計理念詮釋新農村建設的精髓----民俗街區與民俗客棧。
⑶ 我們都在談新農村建設,那到底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有啥關系
一般來說,鄉村旅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城市居民為目標的一種休閑旅遊形式,筆者認為,鄉村旅遊不應該局限在農民身上,而是以鄉村田園風光為依託,與當地農民生產生活、鄉風民俗和諧相融的多種旅遊形式,其經營者可以是農民,也可以是集體和企業。
鄉村旅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緊密的聯系――新農村的「新」主要體現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五個方面上,而這些方面都和鄉村旅遊關系密切。如圖所示。
總得來說,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東風能夠極大地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鄉村旅遊的發展又能更好的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和互動,能夠形成新農村建設一種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模式,即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綠維創景)
⑷ 新疆西部方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新疆西部方略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更多電話
地 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人民路139號新宏信大廈2109室
郵 編:
電 話:
郵 箱:
網 址:
⑸ 尋甸縣財政局給北大營新農村建設摘農家樂
北大營村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北古城鎮陸良營村民委員會,屬於壩區,位於鎮西北邊,距離村委會1公里,距離鎮5公里。國土面積3.28平方公里,海拔1540米,年平均氣溫16.5 ℃,年降水量917.5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
⑹ 誰有2009年 新疆烏魯木齊米東區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拜託了,急用
米東區成立於2007年8月1日,副廳級建制,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烏昌黨委實施烏昌經濟一體化的「試驗田」和「啟動區」,是確定規劃的首府烏魯木齊城市副中心、全疆最大的製造業基地核心區、全疆重要的化工工業城、全疆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烏魯木齊市綠色食品基地和重要的人居生態新區。
實施烏昌經濟一體化給米東新區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米東區黨委和政府牢牢抓住這個機遇,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把米東區建成新疆首府的副中心、新疆現代製造業基地核心區、烏魯木齊國際商貿中心現代物流區這個發展定位,團結和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銳意進取、奮力拚搏,開創了全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五年來,取得的較好的成績。米東區 (一)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2007年米東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8.24億元,年均遞增18.1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1564.9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4440美元,年均遞增18.72%。其中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完成6.01億元、66.71億元和25.52億元,年均分別遞增7.95%、19.8%和19.87%,一二三產的比重達到6.1∶67.9∶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157.13億元。五年共實施國家出資項目94項,總投資15.98億元,落實國家補助資金9.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2002年的1.59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5.92億元,年均遞增30%。 (二)農業經濟穩步發展,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果。2007年全區農業總產值預計達到8.55億元,年均遞增6.83%。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面落實糧食直補政策,糧食總播面積23.16萬畝,其中優質水稻種植面積8.4萬畝;蔬菜種植面積6.1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400萬平方米。畜牧業長足發展。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牲畜出欄預計達到154.24萬頭(只),年均遞增14.57%。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11萬畝、產品17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成效顯著。五年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人。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國家、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到5家,農業合作組織和涉農協會發展到8個;訂單種植面積達到11.33萬畝;「米全」牌大米遠銷中亞和東南亞。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本級財政投入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4829萬元,編制完成20個示範村的建設規劃,鐵廠溝集鎮小區、人民莊子村等新農村示範點開工建設;新建和維修13個村辦公場所;更新機井81眼,新修防滲渠38.5公里,實施農業高效節水面積5000畝,實施中低產田改造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1項;加大農村防病改水工作力度,解決了43個村5.26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投入1.2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13公里,通村油路率達到98.8%,比2002年提高23.8個百分點。穩步實施農村戶用沼氣項目,建成沼氣池859座,建池戶每年戶均節省開支450元。深入開展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和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農牧區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和諧氛圍日益濃厚。 (三)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工業經濟實現新突破。2007年全區工業總產值預計達到315億元,年均遞增23.6%。米東區化工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先後被批准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化工工業園建設累計投資4億多元,完成園區總體規劃編制,組織實施一、二期3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成「六縱七橫」50公里道路,給排水、供電、通訊、天然氣等設施基本達到企業入駐條件;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總面積189平方公里,一期24公里道路開工建設。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帶動戰略成效明顯。化工、建材、機械製造、煤炭、農副產品加工、造紙包裝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07年預計完成產值284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90%。年產值上千萬元的工業企業由2002年的64家增加到113家,其中,上億元的企業由2002年的12家增加到22家。強化企業融資服務工作,企業融資方式實現多元化,中泰化學股份公司股票順利掛牌上市。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效,五年引進項目623個,到位資金91.12億元。烏石化三聚氰胺、華泰重化工一期、廣匯雷沃拖拉機、廣匯福田專用車等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烏石化大芳烴、大化肥、華泰重化工二期、華凌現代肉類加工等項目進展順利。 (四)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城鄉經濟煥發新活力。新建改建華隆美特商業街、烏石化農貿市場和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範園等一批市場建設項目,規范和完善了鄉鎮集貿市場;實施完成太平渠火車站項目;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成家佳樂連鎖店80家。農家樂鄉村旅遊點發展到224家,創自治區鄉村旅遊百強示範點3個,新疆鄉村旅遊發源地峽門子被命名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農家樂民俗旅遊基地初步形成。2007年,旅遊經營收入預計達到2.76億元。清真餐飲業品牌效應不斷擴大,11種菜品和小吃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華名小吃」,50種菜品和小吃被自治區行業協會命名為「新疆名小吃」。五年完成房地產開發面積120萬平方米,改善了城鄉居民的住房條件和城市人居環境。金融、信息、會計、法律服務、電子商務、咨詢等現代服務業有了新發展。
⑺ 浙江新農村建設具體情況
黨的十六大以來,浙江大力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方略,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統籌城鄉興「三農」的政策,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機制,充分發揮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對「三農」的帶動作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速。 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335元,連續22年居於全國各省區首位;農村全面小康的實現度達到68.1%,也居全國各省區之首。
一、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農業增長方式加快轉變
把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線。做大做強蔬菜、茶葉、果品、畜牧、水產養殖、竹木、花卉苗木、蠶桑、食用菌、中葯材等十大優勢主導產業。目前,這十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0%以上,畝均收入超過了1500元。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著力打造特色農業的強縣強鎮,進一步提升農業的塊狀經濟發展水平。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的優化配置。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1000多家農業企業、50多萬農戶在省外經營種養業,建成各類基地2000萬畝左右。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努力開拓國外市場,加快外向型農業發展,農副產品出口保持持續較快增長的態勢。2006年,全省農副產品出口額60.2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103.7%。
把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作為建設農業的緊迫任務。率先頒布《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分散農戶的市場談判地位。積極構建「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經營體系,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2006年底,全省共有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11066個,帶動農戶780萬戶,建成產業化基地1828萬畝,其中,農業龍頭企業5049家,銷售收入1106億元,28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達3915家,帶動農戶211萬戶;農產品行業協會50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65個;產業化帶動農戶472.26萬戶。針對單個合作社服務能力和服務范圍的不足,大力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著力構建現代農業服務平台,加快組建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供銷合作社為依託、農村信用合作社為後盾、政府部門公共服務和管理為保障的服務聯合體。今年全省在18個縣市開展試點。
把培育現代生產主體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環節。積極推進市場化土地流轉和企業化規模經營,到2006年底,全省耕地流轉面積357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5.0%;實行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0畝以上)耕地面積246.3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0.3%,規模經營種養大戶23.4萬戶。引導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過去五年每年投入農業的工商資本在120億元以上。加大對農業創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從2006年起對就讀大中專院校農業種養專業類學生實行免交學雜費的政策,2007年又擴大到園藝類的花卉、果樹、蔬菜等專業,鼓勵他們學成後在現代農業領域創業。
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強大支撐。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和服務平台建設,實施農業生物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十大農業科技專項,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6%以上。啟動實施「百萬農民信箱」工程,2006年底注冊用戶達到136萬戶。加快推進農業標准化步伐,農業標准化推廣面積達到1249.2萬畝。針對欠發達地區基層農業科技力量薄弱的問題,從2003年起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並於2005年向全省推廣,實現鄉鄉都有科技特派員,促進了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和完善首席專家、推廣教授、科技特派員和責任農技員制度,積極組建由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推廣組織、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多方參與的區域性專業性和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業科技推廣組織。
把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有效保障。先後啟動實施標准農田建設、千庫保安、千萬畝十億方節水、百萬畝標准魚塘改造和標准漁港建設等工程,農業的生產條件和防災抗災能力大大增強。全面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補償標准提高到12元/畝。加快推進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累計已經建成標准農田1430萬畝,連續10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二、大力發展區域特色塊狀經濟,縣域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
做大做強特色塊狀經濟。以縣城和中心鎮為依託,以特色產業為支撐,把鄉鎮企業、專業市場、工業園區和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形成了工業化支撐城鎮化、城鎮化提升工業化的發展格局,特色塊狀經濟為農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和就業門路。鄉村企業蓬勃發展,經營管理機制日趨規范,技術創新和競爭能力不斷提高。2006年,全省共有各類鄉村企業113萬家,從業人員1300萬人,實現增加值7366億元,佔全省生產總值的47%。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到35.28萬家,其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44萬家,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涌現出了一批農產品名牌產品和知名商標。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超過80%。
積極培育「中心鎮」。充分發揮中心鎮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企業集中和產業集聚,提升縣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全省共有268個鎮進入全國千強鎮行列。新城鎮成為農民務工經商的廣闊天地,這兩年每年新增轉移農業勞動力50萬人,農村勞動力非農化水平達到70%以上,全省城市化率達56.5%。2006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中心鎮培育工程,重點培育200個左右有區位優勢和特色產業支撐的中心鎮,進一步優化城鄉人口和生產力的空間布局,使之成為農村經濟的增長極、農村人口的集聚點和公共事業服務中心。目前已經啟動141個中心鎮的建設試點。
積極發展「農家樂」和來料加工等二三產業。順應城鎮消費升級的趨勢,發揮農村山水景觀、農耕文明、人文歷史等優勢,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業,把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等鄉村休閑旅遊業作為新產業,引導農民和村集體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發展農村第三產業。2006年,全省累計發展「農家樂」休閑旅遊村(點)2084個,經營農戶14678戶,直接從業人員72557人,營業收入24.6億元。同時,針對廣大農村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村富餘婦女勞動力多的特點,積極發展來料加工業,開辟了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鼓勵農民創新創業。全省共有個體工商戶接近180萬戶,從業人員364.8多萬人;私營企業40萬戶。個體私營經濟約佔GDP的60%。省外、國外經商創業人員400萬左右,投資總額已超過1萬億元,其規模相當於2005年浙江全省的GDP總量。這些務工經商人員絕大多數都是農民,他們為浙江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三、深入推進「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農民就業增收能力不斷提高
2004年,省委、省政府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計劃到「十一五」末,全省培訓100萬現代農民,新增轉移就業400萬農民,提高500萬農民工的就業技能。近年來又根據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要求,轉變培訓思路、提高培訓標准、改進培訓方式,推進農民培訓由適應性培訓向戰略性培訓轉變。到2006年底,全省已培訓農村勞動力640.9萬人,培訓後實現轉移就業的178.8萬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培訓農民59.5萬人,轉移就業培訓資格證書發證率達到74.61%。
圍繞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發展服務業,開展農業剩餘勞動力培訓、加快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督促企業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計提培訓經費用於農民工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的穩定性。圍繞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培訓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經營者、合作社社長,使他們成為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主體。圍繞發展「農家樂」休閑旅遊業,重點培訓「4050」農民,擴大中老年農民就業。採取政府發放培訓券、企業訂單培訓等辦法,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加強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覆蓋面,對未升入大中專院校的農民子女開展6個月至1年的職業技能培訓,使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扶貧助學行動計劃」,對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免收學雜費。全面實行就業政策、失業登記、勞動力市場、就業服務和勞動用工管理的城鄉「五統一」統籌就業制度和農民工無「證卡」就業制度,推動勞動就業服務網路延伸到鄉鎮,為農民提供有效就業信息中介服務。實施百萬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大力培養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計劃到「十一五」末,全省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100萬人。
四、大力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農村環境面貌和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變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決策,計劃用5年時間整治10000個村,並把其中的1000個村建成全面小康示範村,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加快建設規劃科學、環境整潔、設施配套、服務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適的農村新社區。加大各級財政對村莊整治建設的投入,至2006年底,全省累計投入村莊整治建設資金555.61億元,各級政府投入佔到1/3。注意把「萬里清水河道」、「千萬農民飲用水」、「鄉村康莊」、「生態富民家園」、「百萬農戶生活污水凈化沼氣」等工程與「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配套實施,形成了城鄉統籌建設和各方協同建設的局面,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五、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
大力推進城鄉教育均衡化。2005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農村中小學食宿改造」、「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面」、「愛心營養餐」),計劃三年內投入資金32億元,全面提高農村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2006年秋季起,全省城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全部免收學雜費,513萬名中小學生免交了學雜費;對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免收學雜費。深入實施「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劃,兩年內全省將安排專項財政資金10.2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農村公共衛生服務。2005年,省委、省政府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路,把鄉鎮衛生院改造成為社區服務中心,把村衛生室改造成為社區服務站。目前,有1751萬名農民享受了免費體檢,12項公共衛生服務達標率達到80.6%。建立農村社區責任醫生制度,加快培養社區全科醫生。實行農民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健康體檢制度。
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實施「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工程」,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發展民間自辦文化,深入推進文化下鄉。2005年起,還開展「雙萬結對共建文明」活動。今年上半年,各地組織開展種文化百村賽活動,豐富了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養了一大批不走的農村文化能手。
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在全國率先建立覆蓋城鄉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6年,全省共有農村低保對象53.98萬人,平均低保標准每月149.65元,實現了應保盡保。率先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以來新增的被征地農民實行「即征即保」,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234萬名被征地農民納入保障,其中196萬名被征地農民參加了基本生活保障,有88萬人已按月領取基本生活保障或養老金。2003年率先開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全省87個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全部建立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2936萬人,參合率達86%,人均籌資水平達到81元。推進職工社會保險向農民工覆蓋。2006年底,農民工參加工傷險145萬人,參加醫療保險200萬人。完善農村「五保」對象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制度。2006年底,全省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92.4%,年人均集中供養標准5005元。
六、積極創新農村民主形成,農村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積極創新農村基層民主形式。推進村務公開的內容、形式和程序「三到位」,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託代理制、電算化和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全面實行村委會直選,創造村級民主懇談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廣泛參與的民主形式,推行村幹部「雙述雙評」、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民主監督辦法,大力推進村務決策和管理民主化,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積極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大力推廣新時期「楓橋經驗」,探索依靠農民群眾,加強農村社會管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有效機制。
大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著力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廉政文化進農村。開展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努力提高基層幹部的素質。實施集體經濟薄弱村辦公場所建設,做到全省村村都有活動場所。
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積極探索資源開發、資產管理、資本經營、社區服務等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子。針對城市化推進中城郊村集體資產管理和分配出現的新問題,積極穩妥地推行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保障農民享有的集體資產權益。目前全省700多個村完成了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省財政每年拿出6000萬元專項資金,對經濟薄弱村村級組織運轉和村幹部報酬進行補助。
全面建立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從2004年起連續三年從省、市、縣、鄉鎮四級機關抽調機關幹部,為全省每個行政村派駐1名農村工作指導員,履行村情民意調研、政策法規宣傳、富民強村服務、矛盾糾紛化解、民主制度規范、組織建設督導等六方面職責。積極推進鄉鎮農村工作指導員專職化,60%的鄉鎮建立了專職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
七、大力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欠發達地區加速發展
大力推進下山搬遷脫貧。省政府每年都把下山搬遷5萬人作為政府承諾的十件實事之一。把下山脫貧與工業化、城市化結合起來,以高山遠山區域、重點水庫庫區、地質災害隱患區域的整體搬遷為重點,依託縣城、中心鎮和工業功能區建設下山移民小區,促進下山農民進城落戶、轉產轉業,實現易地致富。推進整村搬遷,加快下山脫貧小區建設,對搬遷村莊的交通、水利、通訊等項目資金應轉用於下山脫貧小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以小戶型、農民公寓、廉租房等方式,降低搬遷成本,促進低收入農戶搬遷。2003-2006年,欠發達地區共下山搬遷農戶8.2萬戶、29.71萬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完成下山移民3.93萬人。
促進低收入農民轉移就業。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部門協作、企業參與」的方式,加強對欠發達地區的農民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就業致富。2003-2006年,欠發達地區共培訓農民244萬人次,40.3萬農民通過培訓實現了轉移就業。開展低收入農戶普查,建立低收入農戶檔案,推行「一戶一策一幹部」的針對性扶貧。鼓勵企業定向招收農村低保戶勞動力,符合條件的企業享受促進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政策。
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充分發揮欠發達地區的比較優勢,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從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選派科技人員到欠發達鄉鎮任職,2003-2006年,共到位專項資金3184萬元,實施科技項目665項,引進新品種新技術2474個,為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積極利用欠發達地區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優美的生態資源,扶持發展來料加工業和休閑旅遊業,促進農民增收。僅2006年一年,211鄉鎮年規模型來料加工企業吸收勞動力7.2萬人,發放加工費2.2億元。
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和結對幫扶的力度。發揮「省管縣」的財政體制優勢,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特色產業培育的財政扶持力度。「十五」時期,省級財政用於支持欠發達地區及海島地區的支出累計達336億元,年均增長17.7%。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加強區域協作,引導發達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組織欠發達地區勞動力向發達地區轉移。
八、不斷深化城鄉配套的體制改革,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機制加快建立
切實加大對「三農」的投入。今年全省2/3的新增財力要用於民生問題。2006年,全省各級財政對「三農」的投入達到373.5億元,比上年增長19.9%。今年,全省財政預算內「三農」投入預計達417.6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農村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支出成為財政投入的重點。加大對鄉鎮尤其欠發達鄉鎮的轉移支付,提高基層政權的運轉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
率先終結農民「皇糧國稅」。按照平等城鄉居民稅賦的要求,以增強農業市場競爭力為取向,自2001年率先停徵欠發達地區農業特產稅和屠宰稅起,從局部地區到全省范圍、從少數稅種到全部稅費、從「減調改穩」到全面停徵,率先邁出免除農業稅收的破冰之步,2005年全面停徵農業稅收,成為全國第一個終結農民「皇糧國稅」的省份。
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推進以改革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縣鄉財政體制和化解鄉鎮債務、建立村級組織運行機制為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增強鄉鎮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職能,基本消除農民負擔反彈的基礎。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建立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省財政對欠發達地區的免費義務教育實行全額轉移支付。加大對村級組織的財政扶持力度,省財政安排60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經濟薄弱村的村級組織運轉。
著力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農村新型合作金融體制基本建立,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信貸主力軍作用。針對農業種養大戶投入增多、風險增大的趨勢,2005年開展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的試點,首創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共保經營模式,2006年12個縣開展試點,今年又擴大到32個縣市。2006年推行政策性農房保險制度,至2007年2月,全省已有757.1萬戶農戶參保,參保率71.7%。支持和鼓勵創新信貸支農產品,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等方式,增加農村小額信用貸款供給。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在不斷增加公共財政對「三農」投入的同時,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開展萬家工商企業與村結對,以經濟顧問型、產業帶動型、合作開發型、直接參與型、公益捐助型等方式參與新農村。開展萬個城鎮文明單位與村結對。今年上半年,工商企業和社會各界資助新農村建設金額達到5.3億元。實現萬名科技人才送科技服務到農村,浙江大學、浙江工大、浙江林學院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紛紛與地方建立共建新農村。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民間慈善組織、企業家紛紛開展扶危濟困,弱勢群體得到及時救助。
⑻ 新農村建設究竟是怎麼回事
你了解一下新農村建設的十條理念:
新農村建設,規劃是龍頭。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生態、環境、農業、建築、科技和管理等諸多領域,是一項正在發展的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制定和實施新農村建設規劃應建立起十條理念。
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推進新農村建設,首先要發展生產力,務必要認真做好新農村的經濟發展規劃。為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要清晰,特點要突出,這就要求新農村建設規劃觀念要新、起點要高、質量要嚴。要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耕地保護和農田水利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做好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規劃,確保農業現代化替代傳統農業,確保農民增收,造就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穩定的工資性收入。
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強化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切實做好環境保護規劃。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要走適合國情的路子,實現環境優美、生態健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確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新農村建設首先必須做好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要加強對農村各種有害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和雜訊等「四害」的防治,切實搞好農村和農業的生態環境保護,為廣大農民創造清潔、舒適的生活生產環境。這是改善農民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努力處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完善社會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生產,確保農民增收是最為關鍵的問題,而文化、衛生、教育等社會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是服務於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素質、造就新型農民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在新農村的建設規劃中,各級政府應注意完善農村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以逐步改變落後的面貌。做新農村建設規劃時必須深入基層,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願,把規劃切實做到具有足夠的操作性和彈性,以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得到好處,取信於民。在建設新農村中,切忌搞群眾得不到實效的「形象工程」。一定要腳踏實地,抓緊解決農村中急需解決的就醫、上學、提高文化素質、完善基礎設施和改善環境衛生條件等社會公共設施問題,讓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取信於民,尊重群眾、動員群眾、依靠群眾、組織群眾、激勵群眾,才能同心協力地順利進行新農村建設。
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全面認識祖國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特別要重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民居建築文化,深入做好古村落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
我國傳統村莊聚落的規劃布局,十分重視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強調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在處理居住環境與自然環境關系時,先輩們注意巧妙地利用自然形成的「天趣」,以適應人們的居住、生產、貿易、文化交流、社群交往以及民族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同時,先輩們還重視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內在理性的邏輯安排,建築單體形式雖然千篇一律,但群體空間組合則千變萬化。如各地的一些著名古村落雖為人作,但自天開,形成了古樸典雅、秀麗恬靜、各具特色的村莊聚落,成為現今國內外旅遊者爭相觀光的景點。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必須努力做好歷史文化村落和歷史街區的保護規劃,繼承、發展傳統民居建築文化,延續其生命力,使其在建設新農村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五、強調城鄉差別和統籌發展
要強調城鄉之間的差別和統籌發展,農村要現代化,但不能城市化。城鄉應有差別,應互相協調、和諧發展。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要展現有別於城市高大建築、寬暢道路、工廠學校、公園草坪和超大廣場等建設風格的傳統農村聚落、多樣化的辛寸庄、原生態的自然山水森林資源與農田水利等,將農村優美自然的田園風光、舒暢和諧的生態環境和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作為區域人民的共同財產,與城市居民共享。在此基礎上,通過互聯互通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創新,將城市的經濟活力和現代文明擴展到農村與農民共享。惟有這樣,才能城鄉互動,整個區域互補和諧發展。
六、協調新農村建設和農房建設的關系
要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和農房建設的關系,加強新農村住宅小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程,包括農業的發展、農村的文化衛生教育、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和農房建設等。人以宅為本,農房建設是富裕起來的農民改善人居環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部分。農民住宅不同於僅為生活服務的城市住宅,它具有農村生產、生活的雙重性,既是農民世代居住的安身之處,又是農民進行生產活動的生產資料之一,許多農民利用宅屋養殖畜禽和進行農副產品加工。因此,新農村建設要在改進農房的設計上下功夫,使其符合農村生活、生產的需要。這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但前些年,由於來自多方面的誤導,有些地方極其片面地把新農村建設理解為建新村、蓋新房,更為甚者竟然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一些地方領導把「幾十年不落後」當作時髦,甚至把農房稱為「別墅」。
一些媒體也把農民蓋「別墅」說成是農民富裕、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是「中國農村的明天」。這樣,使得一些地方不顧一切地動員農民群眾蓋新房,導致「幹部動員村民舉債建別墅」、「農民集體住別墅債台高築」等現象屢有出現,嚴重地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必須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可顧此失彼,忽左忽右。
七、開發富有文化特色的「鄉村游」
我國廣大農村以其貼近自然的優美環境、淳樸真誠的民情民俗、鮮明獨特的傳統風貌和豐富多彩的鄉土文化,深深地吸引著現代城裡人。因此,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鄉村游」和「農家樂」呈現出一浪高過一浪的熱潮。在這種熱潮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鄉村游」和「農家樂」是可以起到培植農村新經濟增長點、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城鄉交流的作用,但必須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和鄉土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保護生態環境發展農村經濟是主幹,而發展「鄉村游」和「農家樂」是其分枝。發展「鄉村游」和「農家樂」必須建立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上,不能單純地為旅遊而設,尤其是在北方,為了開展「鄉村游」和「農家樂」而修建專用的設施,一年僅能用上三個月,造成極大的浪費,更是應該引起警惕。一哄而上的「鄉村游」和「農家樂」很難保證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的損害,尤其是由於缺乏認識和進行科學的規劃,使得不少村落和村落中頗具風貌的景點屢遭破壞,更是值得高度重視。
總之,要慎重有序地開展「農家樂」,努力發展優秀鄉土文化、現代農業特色和展現生態文明的「鄉村游」。
八、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
新農村建設不排斥外部的支持,但更為根本的在於依靠自身的變革。更新觀念,因地制宜發展創新農業文化產業,才能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也才能找到發展農村經濟的根本出路。
九、強化耕地保護
加強耕地保護,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包括小城鎮)的發展,不論是進行何種形式開發,都必須加強耕地保護,切不能靠出賣耕地來致富,每一項開發項目都必須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效益,並為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創造條件。不能單純地開發,單純地追求容積率,應提高開發的水平,進行合理規劃。
十、發掘地方潛力,營造特色
要深刻地認識新農村建設(包括小城鎮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沒有統一的模式。各地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應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在學習典型經驗和示範中,應學習其精神實質,以科學的發展觀,發掘地方潛力,大膽創新,營造各具特色的和諧新農村。
如你所說的話,你們村的領導如果沒有把耕地的因素考慮進去,那麼完全違背了這十條理念的初衷,有巧立名目之嫌~
⑼ 新農村建設宣傳標語
來源蓮山課件 1、全市動員,全民參與,努力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2、弘揚「三創」精神,加快現代化新農村建設?
3、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4、加快新農村建設,全面實現「兩個率先」
5、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6、努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大家一條心 建設新農村
8、堅持工業化致富農民,城市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走新型「三農」發展之路
9、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
10、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11、統籌城鄉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
12、堅持多予少取放活 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13、工業反哺農業 城市帶動農村
14、不斷深化「三有工程」,鞏固完善「五道保障」
15、鼓勵農民創業,擴大農民就業,拓寬增收渠道,富裕農民生活
16、發展現代高效農業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17、加快發展循環農業 構建環境友好型農村
18、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9、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
20、推進農村科技創新 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21、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22、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23、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化農村「文明福萬家」主題教育活動
24、知榮辱 講正氣 樹新風 促和諧
25、搞好村莊規劃 改善農村面貌
26、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民素質,促進農業發展
27、建設新農村 倡導新生活
28、破除陳規陋習 倡導文明新風?
29、培育文明新風 構築和諧農村?
30、愛崗敬業勤勞富 精打細算聚財富 遵紀守法健康富 家庭和睦同心富 鄰里相親互相富
31、誠實守信,勤勞致富
32、好心總有好報,幫人就是幫己
33、扶貧幫困,患難相助
34、金鄉鄰,銀親眷;鄰居好,賽金寶
35、莫為小事爭,莫把閑言講
36、四季有花香,環境更優美
37、春耕不好害一春,育兒不嚴害一生
38、勤勞是幸福的右手,節儉是幸福的左手
39、反對邪教,遠離毒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宣傳標語
1、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2、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建設現代化新農村
3、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建和諧新農村
4、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
5、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6、堅持多予少取放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7、大家一條心,建設新農村
8、工業化致富農民,城市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
9、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
10、鼓勵農民創業,擴大農民就業,拓寬增收渠道,富裕農民生活
11、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12、加快發展循環農業,構建環境友好農村
13、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4、培育企業規模化,推進農業產業化
15、推進農村科技創新,實現農業產業經營
16、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
17、搞好村莊規劃,改善農村面貌
18、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民素質,促進農業發展
19、建設新農村,倡導新生活
20、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
21、培育文明新風,構築和諧農村
22、愛崗敬業勤勞富,精打細算聚財富,遵紀守法健康富,家庭和睦同心富,鄰里相親互相富
23、誠實守信,勤勞致富
24、好心總有好報,幫人就是幫己
25、扶貧幫困,患難相助
26、金鄉鄰,銀親眷;鄰居好,賽金寶
27、莫為小事爭,莫把閑言講
28、四季有花香,環境更優美
29、春耕不好害一春,育兒不嚴害一生
30、勤勞是幸福的右手,節儉是幸福的左手
31、反對邪教,遠離毒品
32、保持黨員先進性,建設和諧新農村
33、大力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積極推動新農村活動開展
34、為加快實現創建和諧新農村目標而努力奮斗
35、自覺實踐「三個代表」,加快新農村創建
36、創新農業運行機制,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37、增強創建意識,明確創建要求,實現創建目標
38、生態發展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
39、發展農村能源,構建和諧社會
40、大力發展農村能源,促進農村小康建設
41、發展沼氣,造福人類,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42、開發利用沼氣,促進可持續發展
43、推廣沼氣農業技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44、發展農村沼氣,建設生態家園
45、沼氣建成庭院美,炊煙遠去農家樂
46、加強農村沼氣建設,打造文明衛生庭園
47、美好家園大家建設,幸福生活自己創造
48、做文明村民,創美好家園
49、文明鋪設七彩路,小康進入萬家門
50、暖人心,促發展,展新貌
51、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
52、推進一體化,建設新農村
53、高奏文明曲,共走致富路
54、整合農業資源,開掘創新動力,創建和諧揚溪
55、全面提高農民素質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之策
56、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現代農民,樹立現代風尚
57、科學生產,文明生活
58、挖掘農業內部潛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59、珍惜生命,關愛女孩
60、傳播婚育新風,促進社會文明
61、落實村莊規劃,改善農村面貌
62、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63、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理順基層管理體制
64、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
65、講整潔,愛衛生,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66、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美好家園
67、科學規劃,全民發動,人人參與,加快發展
68、全心全意謀發展,全民創業興揚溪
69、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現代文明
70、倡導文明新風,塑造農村新貌
71、調動社會力量,加大農村投入,建設文明村鎮
7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
73、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址
74、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
75、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76、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77、大力發展農村衛生事業
78、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
79、沒有現代農業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農村
80、培育新人才,建設新農村
81、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82、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83、生產發展是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84、鄉風文明是新農村的精神要求
85、村容整潔是新農村的生態狀況
86、生活寬裕是新農村的核心目標
87、管理民主是新農村的根本保障
89、打造城鎮品牌,優化投資環境
90、加強環境綜合整治,促進社會協調發展
91、城鄉聯動,全民動員,整體推進,促進全鎮綜合環境上台階
92、改善環境,保護家園,凈化環境,打造魅力城鎮
93、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94、關心環境就是關心自己
95、保護環境光榮,污染環境可恥
96、人人是投資環境,人人是招商主體
97、招商引資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98、拓寬招商渠道,創新引資方法
99、營造環境親商扶商,優化服務富商安商
100、集中精力抓經濟,一心一意謀發展
101、朋友是財富,客商是資源,招引是橋梁
102、觀念的轉變是最大的轉變,觀念的進步是最大的進步
103、計劃經濟講級別,市場經濟講實力,招商引資講服務。
104、人人有職業,個個有技能,家家有物業。
105、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認認真真做事。
106、走千山萬水,吃千辛萬苦,說千言萬語,想千方百計,引千萬外資
107、轉變觀念是前提,抓住機遇是關鍵,搞好服務是保證,勇攀高峰是動力
108、外商投資的富地,商務成本的盆地,政府服務的高地
109、抓環境就是抓機遇,優化環境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110、你投資、我服務,你發展、我保護,你困難、我幫助,你發財、我鋪路
111、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都關招商引資
112、最優的政策,讓您開心;最優的環境,讓您安心;最優的服務,讓您稱心
113、大力招商引資,促進農業發展
114、招商引資引智,利國利民利己
115、人人創造軟環境,個個都是招商人
116、提供優質服務,爭創文明窗口
117、共建誠信社會,營造投資福地
118、眾志成城抓招商,一心一意促發展
119、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服務質量
120、優化環境,優質服務,優良形象
——責任編輯: ——信息來源:馬場鎮龍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