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融資意識
一、首先,養成合理消費習慣
現在很多人不考慮家庭,也不考慮收入來源,使用透支或者其他種消費方式,來為未來經濟買單。還有一些人,都是左手進右手出,其實這都是不可取的。個人需要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不良的消費習慣,會讓自己兩手空空。作為投資者,首先就是要養成合理的消費習慣,樹立良好的勤儉意識,應該把錢花在需要花的地方。
二、合理規劃、保持長期理財
在不影響基本生活情況下儲蓄少部分資金作為投資,當投資本金積累到一點程度時,要懂得讓"錢滾錢",能更快達到復利效果,賺錢更輕松!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選擇一些理財渠道進行理財。對於投資者來說,像房易貸這樣收益可達14%P2P理財產品就較為合適,門檻低,並且投資過後還可以通過債權轉讓隨時提現。
同時,對於投資者來說,最好養成記賬的習慣,並定期檢討理財計劃的適宜性,真正將理財規劃落實到生活當中,確立目標並堅持下去。
三、增加對自我成長支出
現在經濟發展迅速,知識更新頻率很快,很多對於不少投資者來說,並沒有來自家庭、孩子教育的生活壓力。如此,一定要有意識的的職業做規劃,對於職業規劃有用的技能,要抓緊時間掌握技能,為將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打下基礎,這也是一種長遠投資。
綜上所述,投資理財對於大家來說並是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要想改變自身的生活狀態,讓其變得越來越好,理財是必然之路。培養投資理財意識、從小事做起、增加對自我的成長的投入,相信未來的你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Ⅱ 如何才能做好融資.
● 企業融資上市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 准備不足,倉促上陣。
1.缺乏認識。被逼無奈,對融資主體、上市地點、國際規則、審 計准備、成本構成、時間周期、資金用途、信息披露義務等方面沒有充分考慮。
2.缺乏資源。缺少戰略投資者資源,缺乏價值挖掘手段,影響融資成效,缺乏國際性戰略夥伴的支持。
3.缺乏規劃。缺乏產業整合能力和戰略發展規劃,不能將籌資與引進技術、改善管理和產業合作結合起來,沒有發展後勁,影響再融資計劃。
4.缺乏策略。盲目改制,才草率重組,時間長,成本高,效果差,使得重組後的公司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新調整,延誤時機,也增加融資上市成本。
二、不懂規則,缺乏科學。
1.盲目追求資產規模。貪大求全,多元發展,資產收益低下,盈利能力不高,沒有投資價值。
2.強調主觀願望,不懂境外融資規則。過分看重股權比例,主觀願意借貸合作,不了解股權融資的利弊分析。
3.缺乏學習規則的機會和動力。注重多方談判,缺少專心學習,隨著時間推移而境外融資業務能力沒有長進。
4.缺乏投資機構資源和有效渠道。上當受騙走彎路很多,總結經驗很少,真正原因是沒有投資合作資源。
● 如何全面准備境外融資?
(一)影響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
1.客觀上:最大障礙是「融資難」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2.主觀上:缺少必要的融資常識、渠道資源和策略支持。
(二)為何樹立境外融資上市策略
1.引進寶貴資金,增強競爭實力
2.增加融資渠道,長期持續收益
3.開展資本運營,實現跨越成長
4.改善管理模式,激勵骨幹員工
5.全面促進發展,永保企業活力
●為何確定境外融資上市?
(一)境內融資上市
渠道少、資金少、策略支持少、門檻高、程序多、時間長、效率低、制度不完善、結構不合理、再融資困難多等,使得企業「融資難」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這是制約中國企業發展的根本障礙。
(二)境外融資上市
1.投資資源多,規則簡潔明確;
2.沒有行政審批和人為干擾,成本可控;
3.市場化操作,上市時間和融資效果可以預期;
4.上市團隊專業配合,高度敬業,周期短,效率高;
5.股權完全可以流通,實現激勵機制;
6.提升企業國際地位,容易得到中外政府的雙重支持。
●如何把握融資上市時機?
(一)自身因素
1.企業面臨競爭挑戰;
2.需求資金和提升管理的因素;
3.准確預測全年的經營指標,滿足融資上市條件;
4.經過審核的財務數據,不得超過規定的期限。
(二)市場因素
1.如何體現自身的投資價值;
2.同類企業在股票市場的表現分析;
3.根據行業周期,應避免市場預期不佳。
● 如何選擇融資上市地點?
中國企業境外融資上市通常可以選擇香港、新加坡、美國、日本、英國等地,但要考慮如下因素:
1.戰略投資者來源;
2.上市標准和再融資條件;
3.投資者基礎決定發行效果;
4.股票流通性;
5.上市估值與募集資金多寡;
6.法定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7.上市費用和維持費用;
8.文化背景差異和企業/行業認同度。
● 如何評估融資上市風險?
1.政策風險:企業境外融資上市要符合中國外商投資產業政策
2.財務風險:中國企業提供的財務資料必須真實、完整、有效
3.決策風險:按照市場規定決策,堅定信心,減少人為干擾因素
● 如何選擇投資機構和專業機構?
1.投資機構要熟悉中國產業發展和企業特點
2.專業機構能為企業設計最佳的全面解決方案
3.可以積極協調、促進各機構之間的分工合作關系
4.全面幫助企業快捷高效、安全實現融資上市目標
考慮因素:
1.投資策略是否相同;
2.專業經驗和專業人才情況;
3.對中國企業及所在行業的熟悉程度;
4.感覺是否良好,工作是否具有全面服務意識。
●如何提高融資上市效率?
1.建立總協調人、財務顧問機制,全面做好准備。
2.開展管理層輔導,製作全面方案,取得全力支持。
3.整合產業資源,提升融資策略,挖掘企業投資價值。
4.代表企業利益,提供所有合作資源,開展團隊工作。
5.妥善地解決企業遇到的各種程序性非程序性問題。
●如何控制融資上市成本?
1.協助企業做好全部前期准備工作,降低其他專業機構的市場開發成本,減少專業機構不必要的工作量;
2.熟悉行業慣例和工作水準,選擇合適的投資者、律師、會計師、主理銀行和證券包銷商等機構進場工作;
3.明確個專業機構的職責范圍,防止出現「職責空白」和「重復工作、重復代價」問題;
4.做好時間周期計劃和成本控制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縮短融資周期,保障正常的生產經營不受影響;
5.特殊經驗和技術安排。
■結 論
中國企業家只有樹立融資上市策略,才有可能把企業打造成為行業龍頭,坐享霸主地位。
中國企業只有在財務顧問的幫助下,才有可能選擇合適的投資者和資本市場融資上市。
中國企業只有在專業財務顧問的幫助下,才能更好地防範風險,完成融資上市的任務目標。
通過前一時期溝通、接觸,10月16、17日兩天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哈爾濱分行金融部經理白書波、王玲應邀來我市開展工作,進行銀企對接。兩天來,他們首先對晟凱塑料製品有限公司、萬意達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元豐輪胎有限公司、亞東無紡布有限公司、鑫隆玻璃製品有限公司、鮑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土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華泰公司等八戶企業以及紅崗區的橡膠園區、玻璃園區等地進行實地的考察走訪;然後又與市經委領導、區經濟計劃局領導及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從而更加密切了銀行與企業的關系,增進了解,銀行和企業均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合作。
通過走訪,我市經濟發展環境、企業規模、項目質量給浦發行領導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下一步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Ⅲ 新常態下如何做好平台融資的實踐與思考
(一)結合平台定位,明確轉型發展方向
制定平台轉型發展戰略。融資平台要在總結歷史經驗和客觀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立足當前實際,著眼未來發展,制定過渡時期的發展戰略,確定發展定位和使命願景,明確一定時期的發展方向。
繼續推進城市開發建設。一般來說,城市開發建設是各地平台的主業,也是核心競爭優勢。在轉型過渡期間,基於繼續獲得地方政府支持以及自身轉型需要,平台首先要繼續堅持城市開發建設的目標任務。一是繼續做好當地政府交辦的任務,取得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為轉型贏得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在此期間,要培育形成可復制、模塊化的城市開發建設能力,為「走出去」參與市場化競爭奠定基礎。
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把資產運營管理作為重要任務之一,科學高效運營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國有資產,健全管理體系,拓寬經營思路,創新經營模式,不斷提升國有資產運營管理能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例如西城集團制定了2014-2018年五年發展戰略,戰略明確提出西城集團的發展定位為:以城市開發建設和資產運營管理為核心,培育發展優勢產業,建設有實力、可持續的現代企業集團。
(二)規范資本運作,嚴格防範債務風險
投資決策科學審慎。平台要建立集中管控、分級審批、預算管理、陽光公開的預算管理制度,嚴格實行預算管理;建立投資決策機制,在現有「三重一大」議事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平台實際對投資方向、投資數額限定等進行明確規定。
融資渠道多元合規。要建立多元化、結構化的融資渠道,多措並舉,確保資金安全和資金鏈安全。要把合規放在首位,建立專門的法務部門和監察審計部門,對各類融資進行內部審計;聘請專業的中介機構,定期不定期對融資運作進行外部審計。
政府債務安全可控。投融資平台要未雨綢繆,對未來一定階段的到期債務科學制定還款計劃,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同時,根據當地城市發展需要,結合自身債務情況,合理確定融資規模,及時報當地主管部門審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平台承擔的公益性項目或業務,要積極協調當地政府,明確資金來源。近幾年西城集團在做好風險控制的前提下,積極推行了預算管理制度,在市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合理確定年度投融資規模,同時加強與銀行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重點進行了直接融資的有益探索,成功發行了企業債、中期票據、海外債等,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有力規避了各類金融風險。
(三)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構建經營「防火牆」。首先,進一步理順和政府的關系,在新的發展階段,要積極協調政府按照購買服務等合規程序操作;其次,要盡快解決投融資平台在當地與其他國有企業等之間的互保問題,逐步斬斷風險鏈條;最後,要合理確定平台內部的公司層階,避免管理失控,引發連鎖反應。
提升財務管控水平。投融資平台的本質即為投資融資,核心業務即為資本運作。財務管控水平總體要完成從「會計核算型」向「管理+服務+監督型」轉變,力爭建成「決策支持型」財務團隊,為平台各項經營管理決策提供重要支撐。同時,建立科學完善的資金結算中心,必要時可組建成立財務公司。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在投融資平台本部層面,以資本結構為基礎,構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黨委會、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所屬子公司經營例會、職工代表大會等決策機制和會議制度,同時健全監事會體系和紀檢工作體系,為平台發展築起堅固防線,全面提升投融資平台的決策水平和執行效率;在所屬子公司層面,以股權結構為基礎,通過人力資源統管、高管人員派出、財務委派、定期審計、組織架構審核、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加強所屬企業管控,有效行使出資人權利,維護平台合法權益。例如濟南西城集團結合自身實際,實行了以黨委會、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以及子公司例會為主體的決策治理體系。黨委會決策由誰干,董事會決策干什麼,總經理辦公會和子公司例會作為執行層確定怎麼干。
(四)強化資產整合,奠定轉型發展基礎
加強與政府溝通協調。當前,平台公司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現有資產的確權劃轉,實現資產與資金的良性循環,必要時可通過資產證券化直接融資。
加強資產優化重組。各平台公司要明確專職單位將分散在各個板塊的資產進行集中管理和優化重組,提升整體運營效益。例如濟南西城集團成立了企業管理部和資產運營公司,企業管理部負責資產監管、完善確權手續,資產運營公司負責集團所有物業資產的運營管理。
提升資產經營收益。廣泛借鑒資產經營管理的先進經驗,創新經營思路,在確保出租收益穩定提升的同時,大力發展相關領域的主力公司,孵化新興產業,打造經營專業、模式多樣、效益突出的綜合性資產管理運營集團公司,努力在各自優勢行業形成自主性品牌。
(五)完善約束機制,激發隊伍整體活力
健全人力資源體系。要堅持「德為先,能為本」的用人理念,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幹部隊伍。平台的員工隊伍要實現由建設者向建設者和經營者兼具的總體轉型,形成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和職位結構合理,核心骨幹隊伍穩定,後備人才梯隊充足的優勢人力資源;改變不適應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傳統行政人事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用人機制,在薪酬、績效、培訓、招聘等人力資源模塊中構建科學、健全的管理制度體系。
強化目標約束。在完成上級主管部門政府性考核指標的前提下,要根據平台公司的實際情況和市場化經營要求,科學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制定自身考核方案。要積極參考平台各業務板塊的市場化指標和佔用母公司資源情況,合理制定發展目標。例如濟南西城集團業務涵蓋金融投資、城市開發建設、資產運營、健康、文化和旅遊六大板塊,由於各業務板塊發展模式不一,西城集團主要參考各自板塊市場平均利潤率、各板塊佔用集團資金資源情況等確定的考核指標。
全面評價成效。結合平台公司機構設置,明確承擔考核任務的責任單位,嚴格按照考核方案進行業績評價。平台公司要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發放、幹部崗位調整等掛鉤,真正發揮考核激勵約束作用和導向作用,為平台轉型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六)增強市場意識,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企業管理實現制度化。要注意搞好制度設計,重點要著眼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要根據投融資平台實際確定合理的管理幅度和層次,用制度來管人管事管錢管權,讓權力和決策在制度框架內陽光運作,以制度為抓手提昇平台管理水平。
業務流程實現規范化。投融資平台要根據自身的政府背景和市場化運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平台內部各項工作流程,明確職責許可權和任務分工,做到確保責權利的統一。
經營決策實現科學化。主要是決策要科學,科學決策關鍵要樹立科學的理念,明確科學的思路、制定科學的程序,要加強研究論證,加強民主協商。
(七)主動溝通協調,積極爭取政府支持
搶抓新型城鎮化機遇。目前,新型城鎮化及相關政策導向為城市的開發建設指明了目標方向,新型城鎮化不再單純追求規模與空間的擴張,要求平台要堅持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功能配套為著力點,打造生態、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片區。
搶抓國企改革機遇。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大幕的拉開,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指引下,國企改革在產權層面、經營層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投融資平台應圍繞國企改革方向,拓寬合作思路,擴大自主經營權,利用國有資本撬動社會資本,可考慮選擇與知名上市房地產開發公司、大型商業管理運營公司等業務關聯度高、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大企業集團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逐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例如,在濟南西客站片區,西城集團先後與恆大集團、中建八局、上海綠地、山東高速等實力企業組建了合作公司,直接參與土地二級開發和城市建設。
搶抓推進PPP運作模式機遇。順應當前國家大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方面的形勢,將積極參與PPP和企業自身的轉型發展二者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從最初履行政府出資方職責、獲取股權收益向作為社會資本方投資運營區域開發項目的角色過渡和轉變。例如濟南西城集團正在推進的西部會展中心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是濟南市規模最大的會展中心,已經納入濟南市首批PPP運作示範項目,同時也是濟南西城集團的首個PPP運作項目。目前濟南市政府已初步確定由濟南西城集團作為社會資本方負責投資運營。通過深入溝通交流,取得政府大力支持,深度參與PPP運作,將使西城集團進一步提高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水平。
綜上所述,近些年,各類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公司為城市開發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積累了不容忽視的風險和問題。在經濟新常態下,平台公司面臨中央監管措施不斷加強和自身債務不斷膨脹的雙重壓力,為保證健康可持續發展,更好的發揮積極作用,平台一方面要加強業務模式創新,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充分抓住市場機遇,加強與政府的溝通協調,轉變思路觀念,拓展外部市場,實現真正的轉型發展。
Ⅳ 怎樣提高金融意識
論文,給10分,太低了哈,
呵呵,
論文題目就是《 怎樣提高金融意識》嗎?你點歌啊,還是我們隨意唱 啊?
2006.11.7日:開玩笑,給你找了一份,閱閱如何,合適否?
對提高全民金融意識的思考
鮑靜海
對提高全民金融意識的思考鮑靜海順應時代潮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論斷的提出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的發展方向。這不僅要求金融業積極發揮核心作用,同時還要求公眾的金融意識能夠進一步得到提高。只有公眾具備了良好的金融意識,金融市場乃至全社會的發展才能是有序的、安全的和穩健的。金融意識屬於經濟范疇,是集理財意識、投資意識、風險意識及信用意識為一體的統一意識流。其特徵是人們的意識與貨幣相聯系。它的形成源於人們通過金融市場進行資產交換而取得的利潤。
一、理財意識的增強有利於公眾真正從金融行業受益
近年來,「個人理財」或「個人財務策劃」等逐漸成為我國銀行業流行的概念。新名詞的誕生有其適當的金融環境。個人理財服務是由專業理財人員通過明確個人客戶的理財目標,分析客戶的生活、財務現狀,幫助客戶制定出可以實現理財目標的方案或建議的一種綜合金融服務,是全方位、分層次、個性化的服務。優秀的理財服務能使公眾增強理財意識,加強對金融行業的認知度和忠誠度。過去,公眾缺乏理財意識,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個人理財成為必要。2004年9月光大銀行首家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 計劃」,隨後,其他各家銀行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人民幣理財業務。合理享受理財服務成為公眾需求。老百姓可以利用個人理財服務,使錢生錢,增加收入來源,充分利用自有資金,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寬裕,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理財方案,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但對於不斷進入銀行間市場的理財資金來說,可供投資的金融產品還太少,而且,目前國內大部分銀行把理財業務作為儲蓄業務的替代品放在表內管理的業務模式和定位上,長此以往,將會隱藏很大的風險。一是同儲蓄產品密切相關帶有一定的高息攬儲傾向;二是表內管理不利於風險控制和信息披露;三是不利於把理財業務發展為商業銀行獨立的主流業務。比照國際成功經驗,正確進行產品定位是人民幣理財業務發展過程中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因此,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風險應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公眾提高識別能力成為提高理財意識的關鍵所在。
二、投資意識是公眾金融意識的核心基礎
在金融意識中,投資意識處於核心地位,這是因為發展市場經濟需要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只有公眾踴躍投資,使其資本社會化,市場經濟才可能發達。同時,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直接融資。它既不是政府融資,也非銀行融資,而是通過金融市場從企業特別是社會公眾那裡融資。如果沒有公眾的積極投資,直接融資將是一句空話。另外,居民的儲蓄傾向、消費傾向、投資傾向等變化會決定投資結構的合理化程度。只有公眾具有較強的投資意識,才能營造出正常、合理的投資氛圍,真正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並隨時向高效率部門和企業轉移。它與理財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理財是戰略,所注重的是資產的布局。投資是戰術,是理財規劃的具體執行,是戰略的運用,它僅僅只是理財的一個部門而已,其各項運作都要服從於理財的總體戰略。我國居民對金融投資的選擇還是存在嚴重的單一性的。比如,對銀行存款、證券投資、保險理財、持有現金的比率調查中,銀行存款一項佔比在60% 以上,其次是保險28% 左右,證券10% 左右,現金2% 左右。這說明我國居民的投資形式很集中,主要是選擇銀行存款這一傳統理財方式。我國居民對證券市場認知不足,風險偏好不強是制約居民不願選擇證券投資等其它投資工具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長期的國有機制下生存,許多的企業家已習慣於政府公務員式的思維與待遇。無論是考核、升遷、還是薪酬獎金,自己的實際貢獻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回報,企業家們的能力與創新沒能合理的轉化為企業的資本,投資意識淡薄。企業的投資意識作為金融意識的最高境界,在企業上市、並購、證券交易與買賣以及資產管理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威力⋯⋯諸此種種。一個企業家或是一個普通公眾不可能像訓練有素的投資家那樣了解企業的價值,但是具有一定的投資意識,將會使得企業家知道如何得心應手的去區別、利用投資家的服務。
三、風險意識關系著金融意識的前進方向
風險意識在整個金融意識體系中既有挑戰的特徵,又有防禦的特徵。金融資產特別是其中的權益工具其最大特點就是收益的不確定性。預期收益越高,其風險就越大。沒有挑戰未知的膽量,也就根本做不出冒風險投資。在主客觀方面風險意識的防禦能力差表現在:1.企業防禦能力差,金融詐騙活動猖獗。近年來,高科技、電子化在金融業的導入,使銀行結算效率成倍提高,但是企業在享受銀行現代化結算工具諸多好處的同時,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時刻窺視著企業財產,利用高科技手段,偽造各種銀行結算憑證,大肆進行詐騙活動,企業稍不留意就會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當前犯罪分子的慣用手段,主要有利用簽發空頭支票和要素不全支票進行誘導詐騙、利用銀行承兌匯票進行詐騙、利用假銀行匯票和假銀行本票進行詐騙等。應當看到,當前一些社會不法之徒的犯罪氣焰非常囂張,犯罪手段也更加專業化、科技化,這些犯罪分子偽造的銀行票據,足以達到亂真的程度,企業在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識和沒有及時進行銀行咨詢的情況下,很難辨別真偽。2.金融風險意識差,決策失誤頻繁發生。國家審計署審計報告表明:2002年1月至11月共查處違法違規問題金額達2000億元,其中大都因決策失誤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嚴重。2002年審計機關審計查出由於違規擔保、投資和借款等,已給國家造成72.3億元損失。另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壞賬率在5% 左右,2002年至少有150億美元海關欠款的風險和成本。根據中國的入世承諾,2004年底國內所有企業都將自動擁有進出口權,屆時,外貿經營權的完全放開,國際貿易的地域將由以前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和特區轉向內地,轉向地市級下面的公司和企業,轉向缺乏外資經驗的地區和企業,損失有擴大的趨勢。如欲少受騙、不受騙,就應當認清騙子的欺詐手段,增強金融意識。這在客觀上也要求投資者從穩健性出發,對經濟走向、市場走勢做出明晰的洞察,進而形成比較合理的投資決策、投資組合和投資結構,以避免其投資被風險吞沒。只有具備了風險意識,金融市場的投資者才有可能既如願以償的取得理想的投資收益,又最大限度地及時規避金融風險。
四、信用意識增強可以為金融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
金融活動的正常開展,需要以良好的社會信用為基礎。誠實守信是金融生存發展的生命。當前,社會信用環境問題已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產生了諸多危害。如信用喪失嚴重影響投資和消費,表現在欺詐、賴賬等失信行為泛濫,特別是企業和個人信用意識淡薄,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十分嚴重,導致銀企關系扭曲,各類經濟主體難以形成以契約為基礎的信用關系,阻礙了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因此,加強全社會的信用文化建設刻不容緩。要發揮好金融文化的導向作用,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信用文化建設,充分利用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的查詢功能防範金融風險,積極探索建立企業和個人誠信制度,逐步促進社會信用體系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五、強化公眾的金融意識有助於中國金融平穩發展
發揮政府在培育居民金融意識方面的職能作用,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居民抵抗金融風險的能力。政府是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管理者和調節者,要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對不同人群進行必要的金融知識教育。電台、電視台及各種報刊均可以開設金融知識講座,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提高民眾的金融意識,可以為居民金融意識的培育創造必要的體制條件和良好的社會條件。繼續推進經濟體制的深層次改革,減少行政干預,為培育居民的金融意識提供最佳的市場環境;擴大民間投資范圍,為民間資本提供足夠的行業信息,以便其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只有民間資本准入領域擴大了,居民更多的參與市場競爭,擴大活力空間,居民金融意識才有其成長的沃土。另一方面,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人,不可能不接觸金融及金融工具,因此,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學習,培養自己的金融意識。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發表於《河北金融》 2006第2期
Ⅳ 什麼叫融資為什麼企業要增資增資有什麼好處
融資就是取得資金,一般分為兩個途徑:借款和股權融資。其目的是解決企專業的資金不足。屬
增資就是增加註冊資本,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所有者出資、資本公積轉增資本。作用:可以改善企業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更方便的向外界融資
Ⅵ 中小企業融資意識薄弱有何對策
我干銀行已經20年,一直以來金融機構都是採用保證(信用、抵押、質押)方式來約束企業的信譽,其實,我歸結就一點,增加企業主的違約成本,如果你是想寫論文,我幫你歸結幾點提綱:
1、建立健全的信息咨詢系統;
2、掌控借款人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固定資產、流動資產、朋友親戚、下遊客戶等;
3、監督企業經營現金流。
Ⅶ 中小企業如何增強融資能力
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僅是一種國內現象,也是一種國際現象。部分原因在於中小企業存續期不穩定,信用水平較低,管理制度不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引起的;另一方面在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過度審慎經營,即使對部分業績優良,有創新技術的企業存仍在信用歧視,以及資本市場體系不健全與市場制度不完善。在當前金融危機的陰霾下,整體經濟形勢下滑導致外需不振,內需疲軟,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經受了嚴峻考驗。政府當局審時度勢,制定並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優化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鼓勵自主創新等。以上政策的實施,資本投入是關鍵。但現階段,中小企業融資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筆者認為,中小企業可以採取如下方式增強其自身的融資能力: 第一,居安思危,廣挖洞,深積糧。在經濟形勢健康,自身經營狀況穩健時期,在投資者可以接受的條件下,加強盈餘公積,減少利潤分配,不要把利潤全部吃光。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有其自身的特點:單筆資金小、周轉速度快、融資需求急。因此,若企業有充足的資金留存,對項目的資金需求或應對突發事件都有較大的彈性,可以靈活地度過資金需求困境。中小企業依靠內部融資,有利於降低財務風險,促進企業的穩健經營,形成良性循環發展。 第二,創新貸款方式。銀行貸款面臨的主要是信用風險,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水平較低,缺少或缺乏不動產抵押物,相比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成為銀行貸款的窪地。一方面,企業要規范公司治理,增強自身素質,給金融機構樹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利用股權、專利技術、無形資產、票據及其它動產進行質押或抵押貸款。另一方面,雖然政府出台了金融促發展的政策,大型商業銀行設立了中小企業信貸營業部,但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可謂雷聲大,雨點小,中小企業並沒有得到多少實惠。政府可以仿照當年政策性銀行的設立,從宏觀全局的角度設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由相關行業的專家及銀行從業人員組成貸款審查小組,根據細分行業評估各貸款企業的風險水平,制定一套嚴格並有效的貸款審批體系。 第三,強化間接融資。間接融資可分為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經營穩健、業績良好的企業實施股權融資不僅可以增強自身資本,而且通過監管機構的監管和市場的約束可以降低經營中的風險。企業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資本來發展壯大,負債經營是企業經營的一個特點。只要企業的利潤率大於借入貸款的利率支出,就可以發揮貸款的財務杠桿效應,增加股東的權益。當前滬深股市a股市場上市的企業有1540家,相對於整個中國的企業只是冰山一角,固然這些上市企業大多是優秀企業。我國可以抓住有利時機完善中小企業板市場的各項制度,適時推出創業板市場,逐步形成各層次市場間有機聯系的股票市場體系。支持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兼並重組,加大對上市公司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的支持力度,減少不必要的審批環節,提升市場效率,不斷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加快建設股權交易市場,為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提供平台。擴大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穩步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加快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試點工作。
Ⅷ 如何評估和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
第一,完善擔保服務體系。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作為連接企業與銀行的信用橋梁,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高企業信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應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建立「一體兩翼三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第二,加強管理,提高擔保機構素質。制定行業准則和行業標准,引導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開展對擔保機構的資信評級和績效考核,加大對從業人員的多層次培訓,提高擔保機構資信水平和業務能力。拓展擔保功能,鼓勵擔保機構開展股權投資等創新業務,增強擔保機構實力。
第三,加大對擔保機構的財政支持力度。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高、收益低,社會效益高、自身的經濟利潤低,具有準公共產品性質。因此,要適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有條件的地方可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由財政對擔保機構按照實際擔保金額的一定比例給予風險補償,降低擔保機構經營風險。綜合利用營業稅減免、各項准備金稅前提取、資本金注入等扶持政策,提高擔保機構融資擔保能力。轉變財政投入方式,將財政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由直接投入企業向重點支持擔保體系建設上傾斜,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第四,擴大抵押擔保品范圍。一是簡化手續,降低費用,完善土地、房屋、設備等物權作為抵押擔保品的制度體系。二是鼓勵使用發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作為抵押擔保品。三是支持將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應收賬款、倉單等納入抵押品范疇。
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增強企業融資能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從根本上說還需要企業練好內功、提升素質。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改善和規范財務運行質量。要加大中小企業的培訓力度,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宏觀調控、產業政策、創業培訓、財務知識及信息化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要著力提高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有關部門要圍繞促進中小企業創業成長這一主題,積極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庫,對不同行業、規模的企業實施分類指導,有針對性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大企業、大集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依託大企業加快發展。
強誠信體系建設,改善中小企業信用環境。信用不足或缺失是影響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因素,中小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需求信息及風險信息收集難度大。因此,政府要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組織相關部門構建統一的中小企業社會徵信系統和運行機制,擴大徵信系統的覆蓋面和信用信息的採集面,盡可能詳細地提供企業納稅情況、企業及法定代表人個人銀行信用記錄、對外擔保、法律訴訟、履約情況等信息,增加企業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實用性和透明性,對企業自覺履約形成約束,增強企業誠信意識,提高融資能力。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違約中小企業的懲罰力度,堅決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失信行為,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環境和社會信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