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融資紅線
㈠ 恆大拋售166億資產引發熱議,公司目前的境況如何
2021年8月31日,中國恆大發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26.9億元,同比下降16.5%;凈利潤104.99億元,同比下降28.87%。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虧損41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恆大利潤下降與打折賣房有關,恆大自去年2月開始推行「網上賣房」及持續多次推出階段性特大優惠措施,藉此大力促銷刺激收回現金流。
藉助大規模降價促銷,恆大得以快速回籠資金,數據顯示,恆大有息負債較去年3月底下降約3000億元,凈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實現一條紅線變綠。此外,為緩解流動性壓力,截至8月27日,恆大處置了包括恆騰網路、盛京銀行、恆大冰泉、深圳高新投和5個地產項目等股權,合計出售總代價166億元。
「以價換量」賣房降負債
數據顯示,恆大汽車上半年營收69.2億元,同比增長53.5%;虧損48.22億元,較2020年同期虧損擴大96.25%。恆大解釋,陷入虧損主要因為健康業務毛利減少,另外,正處於拓展系能源汽車業務的投入階段,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市場推廣費用及研發投入增加。
據透露,截至目前,恆大收購核心技術及研發費用已達271億元,在去年末249 億元的龐大基礎上再度加碼。據了解,目前恆馳1、恆馳3、恆馳5、恆馳6、恆馳7五款車正進行夏季測試並已接近收官,恆馳處於量產沖刺階段,這意味著,堅持自主設計與正向研發的恆大汽車,能否俘獲用戶與市場,答案將很快揭曉。
㈡ 恆大先全國「七折」賣房,後「0元購」商鋪,許家印為何這么缺錢
「折扣促銷」一直是恆大最獨特的「標簽」。為了顯示出搶占房地產市場的決心,恆大集團董事會主席徐家印於9月6日晚上親自主持了集團營銷會議,並宣布從9月7日至10月8日,恆大全國樓盤全線7折。許家印終於放大招了,恆大「全國七折賣房」,傳遞什麼信號?
華創證券認為,計息債務的減少取決於房地產公司自身現金流的改善,因此償債規模可以超過新的規模。但是對於長期依賴杠桿的房地產公司而言,短期內解決債務更加困難。因此,在現階段,房地產公司可能更傾向於債務的庫存管理。對於恆大而言,在內部尋求新的動力並大力追求具有高客戶回報率的增長道路,因為其核心戰略是高回報模式。
㈢ 中國恆大出讓恆大汽車2.33%股權,募資106億港元,是否將有大動作
毫無疑問,此次中國恆大肯定將有大動作
中國恆大出讓恆大汽車2.33%股權,募資106億港元5月13日,中國恆大售出2.6億股恆大汽車,融資106億港元,為這位頭頂“三條紅線”的開發商增資。公告稱,此次出售的股份約占恆大汽車公告日已發行股份的2.66%。截至公告日,恆大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共持有恆大汽車67.64%的股份。
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恆大仍將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在過去的一年裡,恆大的股價飆升了600%以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恆大一定能夠在中國市場闖出一片新天地。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㈣ 「三道紅線」試點房企再遭監管:拿地金額受限有房企已超標
深處監管深水區的房地產行業隱現著新信號。
據市場消息,被納入「三道紅線」試點的幾十家重點房企,已被監管部門要求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這一比例限制不僅包括房企在公開市場拿地,還包括通過收並購方式獲地的支出。
「這不是一個新政策。」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從去年參加過「三道紅線」相關座談會的一位房企人士處獲悉,去年「三道紅線」監管政策推出後,監管層就提出重點監管「買地金額超年度銷售額40%」房企,之後通過動態監管,要求重點房企每月報送相關監測數據。
「現在每月上報的監測表中還要報送拿地信息,包括拿地額在銷售額中佔比。」該房企人士稱。
「三道紅線」首批試點企業的一位人士表示,「現在都是以收定支,房企大都是這么做的。」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監管思路並不意外,近日高層已不斷釋放出加強房地產融資端監管信號。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指出,「要牢牢抓住房地產金融這個關鍵,嚴格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和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
這日,住建部相關領導亦表示,「下一步還將加強房地產金融管控,完善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加強住房、土地和金融信貸政策協調」。
一系列「負面」消息下,7月26日,房地產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多隻地產股下挫。
「重點盯三個維度」
2020年8月底,住建部、央行在京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指出,為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設置「三道紅線」。參與此次座談會的12家房企成為首批試點企業,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發展、新城控股、中海地產、華僑城、綠地控股、華潤置地和陽光城。
2020年最後一天,有關部門再次召開關於「三道紅線」座談會,表示將對試點企業擴圍,數量可能會從12家擴大到30家。恆大、融創、陽光城、碧桂園、萬科5家企業參加了第二次座談會,此外還新增了華夏幸福、金茂、世茂、招商蛇口、龍湖等房企。
「三道紅線」下,房企紛紛將「零踩線」、降負債列為頭等大事。但同時,不斷有市場人士擔心,融資新規雖能有效控制企業表內財務杠桿,但房企仍有可能通過表外負債方式獲得外部資金;此外,房企採用聯合營模式的大部分重要信息並未公開披露,有可能加大市場評估開發企業真實信用指標的難度。
尤其在首批集中供地中,開發商多「馬甲」拿地、利用收購並躲避監管的現象不斷被媒體曝出,部分頭部房企激進拿地的情況也引發監管層注意,監管開始升級。
據一位券商人士透露,今年監管部門對於「三道紅線」試點房企重點盯上了三個維度,一是當年累計權益拿地金額不能超過累計權益銷售額的40%;二是過去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不能連續為負;三是每月上報商票數據。
就在6月30日,央行等監管部門將商票數據納入監控范圍,要求房企將商票數據隨「三道紅線」監測數據每月上報。現在,拿地數據也被納入房企每月須上報的監測報表中。
40%拿地金額佔比上限,在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大大限制了房企運用財務杠桿和高周轉來做大規模回轉空間,對於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的負面影響也是必然的,但總體而言有利於房企財務運行與現金流回歸到安全穩健區間。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該政策對熱點城市影響比較大。開發商拿地開始回歸熱點城市,特別是龍頭開發商對「兩個集中」供地模式下熱點地塊爭奪非常激烈。部分開發商還有做大規模動力,有些企業沖千億、沖萬億企業積極性很高,對這部分企業影響也比較大。
這些房企上半年拿地銷售比已超40%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注意到,根據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上限,2021年上半年拿地30強房企中,有12家已經過線。
一類是「零踩線」央企國企隊,它們資金充裕,成為此輪拿地主力,如招商蛇口、華潤置地、越秀地產、建發房產。
上半年國企央企中拿地最為激進的是越秀地產。根據克而瑞數據,前6個月越秀地產實現銷售收入487億元,卻豪擲436億元用於拿地,拿地銷售比高達89.5%。
4月26-27日,在廣州的集中供地中,越秀地產一次拿下8幅地塊,拿地金額為171.97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黑馬」。
2021年越秀地產銷售目標為1122億元,以此計算,其全年拿地金額上限應為448.8億元,這也意味著即使完成全年業績目標,下半年不再拿一塊地,越秀拿地銷售比依然超標。
在幾個月前的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越秀地產地產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林峰透露,公司今年計劃買地金額將達到520億元以上,繼續保持較大投資力度。
建發房產、招商蛇口以及華潤置地上半年拿地銷售比分別為70.6%、50.9%和50.2%,亦均超標。
上半年,建發房產實現銷售收入934億元,新增土地價值659.2億元,拿地銷售比高達70.6%。且建發房產頻繁高溢價拿地、奪地王,其去年才突破千億元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建發房產在去年也頻繁高溢價拿地,此前也曾多次拿下「地王」。在追求規模的同時,建發房產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建發房產沒有單獨上市,但以建發股份數據來看,2020年建發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凈額97億元,同比降低13.34%。2021年一季度,建發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大幅下降162.3%至-407.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0.6%。
一位房企人士稱,此次監管層再度明確累計權益拿地金額不能超過累計權益銷售額的40%,預計這些企業後期會適當降低拿地力度,以達到40%標准。
另一類則是不惜冒著「踩線」風險,也要沖刺規模的房企,這部分佔了多數,如卓越集團(拿地銷售比93.8%)、綠城中國(65%)、中駿集團(57.9%)、中交房地產(52.1%)、新希望地產(52.6%)、融信集團(45.3%)、雅居樂(45%)等。
拿地銷售比最高的是卓越集團,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683億元,新增土地價值640.6億元,拿地銷售比高達93.8%。
上半年,卓越集團在北京狂攬四幅地。其中,5月11日,卓越聯合體拿下的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地塊和東小口地塊,未來地塊售價上限為6.3萬元/平方米,但該地塊競拍後樓面價已經高達5.32萬元/平方米,中間只有不到1萬元價差。
據媒體報道,2020年11月,卓越集團高層在內部會議上提出,兩三年內希望能做到行業TOP20。除了規模訴求,沖刺香港IPO也是卓越兇猛拿地的一個重要原因。
綠城中國今年上半年拿地888億元,占當期銷售額比重為65%。2020年,綠城就在土地市場頻頻拿地,對於規模拓展野心可見一斑。有分析稱,綠城中國優勢是第一大股東中交集團央企的信用背書,為其在資本市場融資提供便利。
截至2020年底,綠城中國凈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分別為66%和2,已符合監管要求;但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為71%,仍「踩中」一道紅線。拿地銷售比超過40%的雅居樂,同樣「踩中」一道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拿地銷售比達52.1%的中交地產已腳踩「三道紅線」。數據顯示,其2020年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3.4%,超出70%的紅線值;凈負債率為296.4%,同比上升146.2%。
相比之下,之前一些參加過「三道紅線」座談會的標桿房企則從拿地百強榜上「消失」了。債務壓力下,為達到國家對「三道紅線」要求,他們不得不收縮拿地,甚至通過降價促銷、甩賣資產等方式來改善財務狀況。
無論是在某指院還是克而瑞發布的上半年拿地百強榜中,中國恆大均未能上榜,進入榜單的最低門檻是37億元。這意味著中國恆大2021年上半年在土地市場上幾無收獲。
去年剛剛跨過3000億元銷售規模的世茂,上半年拿地金額也不過74.8億元,與其過去幾年高擴儲的態勢畫風變化略大。此外,中南置地、陽光城、雅居樂和佳兆業等房企上半年拿地規模也明顯降速。
分析人士預計,(40%拿地銷售比)政策落地後,預計第二批集中供地熱度會降低,整體土地溢價率會走低。
㈤ 如何給恆大籌資
可以通過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給恆大籌資。債權融資就是借債,由開發企業向別人借貸,最常見的就是向銀行貸款,實踐中銀行一般會要求開發企業或第三人為貸款提供擔保,比如開發企業將建設項目向銀行抵押作為還款的擔保:開發企業將開發項目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國有土地使用權連同在建工程向貸款銀行抵押,貸款銀行在抵押登記手續辦理完畢並取得他項權證後,按照工程的施工進度發放貸款,並對開發企業的資金使用進行監管。
對於上市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講,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發行可轉債的形式融資,該種融資具有股權和債權融資的雙重性質。 股權融資是指開發企業新發行股權換取新股東的資本金投入,可以將其分為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
拓展資料:
一、恆大資金鏈的斷裂,也往往歸咎於年初推行的限制開發商融資「三條紅線」新政。實際上,恆大的房地產板塊始終在賺錢,而且利潤率也不低。根源在於恆大自身的運營和管理出了問題,盲目擴張,無序管理,大而不強,只投不賺,攤子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海航的教訓早已擺在前面,空有開疆拓土的豪氣與膽氣,實則缺少內涵支撐,不倒才怪。這種病叫土豪企業的帝王病,內心過度膨脹,以為無所不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啥項目都想干,什麼錢都想賺,走到哪都想有自己的產業。步子邁太大,扯不到蛋,也會掙斷腰帶。對恆大來說,房地產上的成功離不開許家印的能力本事,但至少還有幾分運氣在裡面。
二、最新公告披露,恆大已聘任華利安諾基(中國)及鍾港資本為聯席財務顧問,作為緩解困局的智囊。這兩家機構來頭都不小,華利安諾基(Houlihan Lokey) 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國際投資銀行,在兼並收購、資本市場、公允性意見及估值和財務重整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華利安諾基已連續5年被路孚特評選為美國並購顧問第一名,2020年,其處理的不良債務和破產重組交易量,高居同類機構之首。
㈥ 恆大緊急辟謠資產重組事項,到底發生了什麼
早在今年1月31日,恆大已經將第一批和第二批戰略投資者700億股權投資增資協議中約定的實現重組上市期限延期一年,與第三批戰略投資者的700億股權增資一起,將期限延長至2021年1月31日。這1400億元戰略投資也是恆大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引進股權融資。
恆大與這批投資人簽訂的協議中,要保證在2018年至2020年凈利潤分別為500億、550億、600億,三年合計約1650億元。
如果在期限內沒有完成重組,投資者不再延期,將有權在限期屆滿前兩個月內,要求回購股權或者給予股權補償。
所以恆大的資產重組是必然的事情,距離戰略投資者的要求,期限只剩下4個月的時間,如果重組未能完成,恆大不僅要付出高額成本,還需要有足夠的錢回購股權,這才是目前恆大所面臨的頭等大事。
㈦ 15年恆大地產最近融資受限
因為模式過量啦,整頓
㈧ 恆大為什麼會負債
曾幾何時說起恆大,它可是國內房地產行業的龍頭老大之一,而且恆大集團在世界500強企業當中也是多年穩居榜中,其不僅是涉足地產行業,而且恆大的產業業務也是廣泛涉及新能源汽車製造小區物業等等多個核心業務,成為國內民營企業的翹楚之一。
房地產的開發一直都是奉行高杠桿的運營模式,該模式背後也是蘊藏著巨大的商業風險。如今的恆大在市場上已經面臨著巨大的經營窘境,如此龐大的負債金額,想必對於恆大而言必然形成巨大的危機挑戰,究竟恆大到最後是否能夠盡快走出困境,想必也是任重而道遠。
㈨ 恆大為什麼會欠1.9萬億
1、棚改紅利期結束,地產市場飽和
2016年中國啟動了新一輪的棚改,棚改全稱為棚戶區改造,將而言之就是將無法配套公共設施的 老破小小區進行改造,優化居住環境,帶動整體發展。過往棚改以實物分房安置為主,現金補償為輔。不過在這一輪棚改中,由於三四線城市地產庫存的積壓,國家為了化解潛在的行業行危機去庫存,這一輪棚改轉而推行現金補償,讓拆遷戶用現金補償款去買房。
但顯示並沒有完全按照預定的計劃發展,由於庫存的樓盤往往並不是消費者第一選擇,但由於三四線城市地產的供需不平衡,造成了在去庫存的過程中,房價反而出現了提升。
所以包括恆大在內的各大房企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轉而大量囤地加蓋期房,使得庫存沒有減少反而增多,雖然廣大房企迅速積累財富,但這種供給需求的不平衡的客觀現實是客觀存在。
一旦市場上沒有資金再來接盤,需求飽和,那麼擴張最瘋狂的,到最後的下場也一定是最慘的,恆這也就是恆大目前手握大量土地樓盤卻負債累累主要原因。
2、錯誤的估計行業發展,持續擴大規模
恆大認為,中國的地產市場發展仍不充分,市場是能夠消化掉日益增長的地產庫存,並不存在總量過剩的問題,中國房地場市場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但中央對於「房住不炒」的決心沒有絲毫放鬆,同時恆大遭遇了更多的外部沖擊
3、拿地-開發-銷售的高周轉業務模式
恆大在地產開發中使用的是拿地-開發-銷售的高周轉業務模式,這個模式需要巨量的周轉資金。在之前對於資本的補充恆大信心滿滿,對於上市融到巨資恆大非常有信心。但之後籌備四年的恆大借殼上市告吹,恆大股權融資的嘗試宣告失敗,同時銀行融資渠道恆大也遭受到了重創,在地產行業的「三條紅線」指標(1、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2、房企的凈負債率不得大於100%;3、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中恆大全中,無法擴張債務規模,直接造成了恆大難以繼續進行高周轉業務模式,進而直接造成了資金鏈的斷裂。
4、疫情的沖擊
疫情的沖擊造成恆大資金鏈的短缺,恆大不得不開始打折賣房力圖快速回籠資金,同時恆大在這一期間說服了大量的戰略投資者實行債轉股,在短期內給外界造成了恆大負債降低的現象。但到最後,雖然恆大把債務全部都通過換詞游戲完成了洗刷,但由於支付出去的大量「商票」得不到兌付,最終還是使得恆大的高額負債再也無法被掩蓋,至此恆大的1.9萬億負債才隨著各公司財務報表的公布暴露在大眾的視野里。
㈩ 恆大在銀行貸款多少錢
恆大銀行貸款涉及多家銀行(銀行貸款余額合計2323億元),其中民生銀行293億元、農業銀行242億元、浙商銀行107億元、光大銀行100億元、中國工商銀行94億元、中信銀行94億元。
一、恆大觸及住房融資政策的三條紅線:
過高的債務水平觸及了中央住房融資政策的三條紅線,這也是最致命的。如果恆大,土地收購擴張,如果資金短缺,可以繼續貸款給銀行或發行公司債券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但從去年9月開始,為了防範銀行的金融風險,央行對房企融資規定了三條紅線,對房企的負債率、現金流、凈負債都有一定的限制。此外,正是恆大近年的擴張,已經觸及了這三條監管紅線的標准。也就是說,一旦恆大,出現流動性問題,他的外部融資渠道將被完全關閉,除非它落在央行設定的三條監管紅線內。而且在短期內,恆大要達到中央銀行設定的融資標准,難度是相當大的。
二、恆大把錢花在哪裡了?
恆大賺的錢主要花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於恆大和許家印,的股東來說,有必要參與公司利潤分紅。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許家印從恆大股份分紅中至少獲利數百億。其次,恆大近年來一直在拓展多元化業務,如恆大地產、恆大冰泉和恆大汽車。多元化的業務擴張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勢在必行的,尤其是集團業務的發展,這本身就是企業為獲取更高利潤而做出的一種商業嘗試。然而,由於嘗試必然會失敗,近年來,恆大的多元化業務發展導致恆大損失了至少數百億元。此外,對恆大,來說,維持公司的日常運營是必要的。這包括全國各地恆大員工的工資投入和固定資產投入,而作為一個龐大的集團企業,固定資產投入本身就不低。
此外,今年在疫情和國家政策的共同壓力下,國內沒有一家房地產企業過得更好。眾多房地產企業的債務危機徹底爆發,迫使國內房地產企業盡快完成改革創新,尋找真正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