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投資
A. 全國民營投資促進中心是個什麼組織
全國民營投資促進中心是發改委中國投資協會民營投資專業委員會直屬機構,專門為民營企業提供投融資需求的服務部門。
B. 民營投資佔51%國有投資佔49%成立的有限公司是什麼性質企業
當股權發生變化,民企的股權>50%取得控股權,企業性質發生改變,也即改內制。
相關容法律法規如下:
企業改制:根據企業國有資產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企業改制包括:⑴國有獨資企業改為國有獨資公司;⑵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改為國有資本控股公司或者非國有資本控股公司;⑶國有資本控股公司改為非國有資本控股公司。
C. 民營資本的產業投資
高技術產業涵蓋產品研發和生產的全過程,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的動機不同,資本實力和技術水平各異,導致其投資高技術產業的時機也不盡相同。
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的時機以及選擇的投資模式與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的動機和高技術產業的風險收益是緊密相連的。具體來說,如果民營資本出於提升傳統產業、延伸產業鏈的動機投資高技術產業,並且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和研發投入的實力,會選擇在種子階段投資,或通過購買專利技術等途徑在初創階段投資。在這一階段投資,民營資本可以根據原傳統產業生產產品和技術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研發高技術或購買專利技術。其投資高技術產業的模式可以視情況分別選擇技術創業驅動模式(即以創立高技術企業、實現自有技術產業化為導向,用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果回收期初投資,最終實現資本收益),或發展相關高技術業務為導向模式、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需求模式等。
如果民營資本出於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動機投資高技術產業,鑒於種子和初創階段的高風險和低收益特徵,則會更傾向於通過直接股權投資或證券投資的方式在高技術產業的成長和成熟階段投資,或者通過投資風險基金,在初創階段投資。投資模式可以視情況分別採用以多元化經營為導向的投資模式、以風險基金為中介的模式等。
如果民營資本出於獲取高技術產業增值收益的動機投資高技術產業,鑒於高技術產業在擴張階段風險最低、收益最高,更多的民營資本會傾向於在這一階段投資。投資模式可以視情況採用投資高技術企業證券模式、投資高技術產品流通模式等。
就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產業選擇而言,截止到2004年,民營資本產業選擇偏好非常明顯,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產業。按照產值計算,僅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和電子計算機與辦公設備製造業兩個行業就集中了全部民營資本的80.31%,而且有進一步集中的趨勢。在生物醫葯行業和航空航天器製造業的投入比例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電子信息產業相對於生物醫葯和航空航天器製造業而言,具有技術比較成熟、市場前景看好、增值潛力大、附加值高、單項投資規模較小等更適合民營資本投資的特點。 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而單個民營資本自身的實力往往無法滿足高技術產業投資的需求,因此,籌資就成為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首先遇到的、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目前,投資高技術產業的民營資本聚集的渠道主要有:自有資金、申請銀行貸款、吸引風險投資、發行股票、發行企業債券和爭取政府資金支持等。
1.自有資金
自有資金一直是我國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據統計,目前我國投資高技術產業的民營資本中,約75%來自於自有資金,其中35%的資金來源於法人股東,30%的資金來源於自然人股東。自有資金主要是指民營資本的內源融資,即將留存收益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民營資本取得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國有控股、外資、民營資本形態「三足鼎立」格局中最富有實力和活力的一支力量。許多民營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甚至成為本行業的龍頭企業,如IT行業的聯想、華為,飼料加工業的東方希望集團等。特別是在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帶,民營資本在當地經濟增長中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就各種融資方式來看,內源融資不需要實際對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同時,由於資金來源於企業內部,不會發生融資費用,因此,內源融資的成本要遠遠低於外源融資,是企業首選的一種融資方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的大小取決於企業的盈利能力、凈資產規模和投資者預期等因素。
一般來講,只有當內源融資無法滿足企業資金需要時,企業才會轉向外源融資。特別是在民營資本涉足高技術產業的初期,由於信用程度不高、生產技術不成熟、產品發展前景不明朗等原因,企業很難通過發行股票、申請商業銀行貸款等外源融資方式籌集資金,自有資金往往是其唯一的選擇。國外稱這一階段的投資為「3F」投資 (即企業在初創階段資金來源只能依靠Family, Friend, Fools),這也說明了自有資金是解決高技術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渠道。即使企業進入了平穩發展期,其內部的資金積累、資本實力的加強仍然是企業發展最堅實的基礎。
但是,自有資金數量有限,往往不能滿足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的資金需求,只能起到項目啟動和輔助的作用。只有籌集到足夠的外源資本,才能滿足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的資本需求。
2. 銀行貸款
到目前為止,我國企業獲得外部資金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商業銀行貸款。據統計,截至2005年7月,我國各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到198171億元,而累計通過發行股票融資的只有11314.08億元,企業通過其他渠道籌集的資金更少。另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8月的調查,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
但總體來說,民營資本通過申請銀行貸款投資高技術產業的數量還不大,比例還小,渠道有待拓寬。反觀西方發達國家,為了鼓勵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政府部門都出台了各種優惠政策和提供擔保支持,建立了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例如,日本早在1937年就成立了旨在支持中小高技術企業的東京都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協會,美國和日本政府對小企業銀行貸款的擔保比例都在80%以上,荷蘭也達到50%。
3. 風險投資
高技術產業具有高收益和高風險並存的鮮明特點,如果項目開發成功,投資者會取得豐厚的回報,否則可能血本無歸。而風險投資機制就是針對高技術產業的這個特點發展起來的一個有創新的融資體系。
隨著居民金融資產的增加,我國居民的金融資產也擺脫了沿襲幾十年的單一銀行存款模式,投資渠道在不斷拓寬,但仍主要以銀行存款、購買國債和股票投資三種方式為主。
據統計,截止到2002年6月底,我國城市居民家庭戶均人民幣金融資產中,戶均存款5.12萬元,以69.4%的絕對優勢居於首位,戶均A股股票金額為0.74萬元,佔10%,戶均國債0.32萬元,占 4.4%,這三項資產合計占人民幣金融資產的83.8%。因此,如何引導和吸納民間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是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4. 發行股票
目前,可供民營高技術企業直接融資的市場包括主板市場(上海)、中小企業板市場(深圳)和海外資本市場。
根據我國《公司法》所規定的上市公司條款,企業申請上市發行股票、公開募集資金,要達到以下條件:(1)股本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2)向社會公眾發行的股份不低於總股份的25%(總股本超過4億元的,不低於15%),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低於總股份的35%,也不得低於3000 萬元股份;(3)近三年盈利,且預期利潤率達到同期銀行存款利潤率,國有企業改制的可連續計算(最初規定連續三年凈資產利潤率不低於10%);(4)凈資產在總資產中不低於30%,除特殊情況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不高於20%。
5. 發行債券
債券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對許多處於發展初期的高技術企業至關重要。在相對完善的歐美證券市場中,企業債券的規模甚至超過了股票市場。
我國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的融資渠道狹窄,主要資金來源是自有資金,銀行信貸投入所佔比例很小,股票市場直接籌資難度很大,債券市場還沒有放開,風險投資尚處在起步階段。這種狀況制約著民營資本投資高技術產業的力度和積極性。 就目前而言,投資高技術產業的民營資本的退出渠道主要有股票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和收購兼並等。
1. 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是資本退出的最理想渠道,一旦被投資企業公開上市,其股票就可以在股票市場上自由流通買賣。投資者如果認為已經獲得了預期的投資回報,便可以把股票賣出,回收投資和豐厚的回報,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這也是國外通行的做法。
2. 產權交易市場
股票市場雖然是高技術產業投資最理想的退出渠道,但是,能夠上市發行股票的企業、特別是民營高技術企業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投入於非上市民營高技術公司的投資只能通過其他途徑退出,目前各地的產權交易市場和技術交易市場就是可選擇的途徑。
3. 收購兼並
另外一種高技術產業投資退出的方式是資助企業被兼並或收買。並購是當今世界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力的經營方式,是企業資本運營的高級形態。從微觀層面看,並購可以使企業獲取規模效益、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取得競爭優勢、降低進入新行業和市場的障礙。
D. 中國的十大民營企業有哪些
中國第五大民企:碧桂園控股集團。
眾所周知,總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是中國最大的新型城鎮化住宅開發商,也是我國實力最強的地產企業之一。在過去的2019年,碧桂園集團實現了4859億的營收。
這些年來,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已經把掌舵集團的大權交給了女兒楊惠妍,集團業務包含物業發展、建安、裝修、物業管理、物業投資、酒店開發和管理,以及現代農業、機器人。
中國第四大民企:恆力集團。
2020年,華為第五年蟬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冠軍,2019年營業收入為8588.33億元。
不得不說近幾年來,華為在科技領域取得的突破有目共睹,今後更是有望成為世界手機領域的第一巨頭。
E. 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有什麼政策要求
中國政府一直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從目前來看,對外投資的政回策並不分民答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是一視同仁的。為了解決有可能影響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殘留,商務部牽頭對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歧視性政策進行了清理。2004年5月,商務部和全國工商聯建立了促進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常設機制。去年我們召開了一次關於民營企業的會議,吳儀副總理親自出席,給民營企業以很大的鼓勵。近期,商務部等四部委下發了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指導意見,提出總的原則是一切企業一律平等,而且給民營企業更多的重視。
在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過程當中,現在大家一提問就要求了解有什麼政策,實際上這不是主要問題。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給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創造比較好的內部和外部條件,推行對外投資的便利化,同時保護我們的利益。
F. 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出爐,前十名是誰
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出爐,前十名依次是華為、蘇寧、正威、恆力、碧桂園、恆大、聯想、國美、萬科、浙江吉利。
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10日於北京舉行。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在會上發布,華為、蘇寧、正威列前三甲。其中,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突破8000億元人民幣,蟬聯民營企業500強榜首、製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首。
(6)中國民營投資擴展閱讀
全國工商聯主席致辭:
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上,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在致辭中表示,去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經貿摩擦影響不斷顯現等困難,廣大民營企業家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升企業質量效益、優化企業規模結構、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就,實現新突破。
面對今年以來國際國內復雜形勢,高雲龍寄語廣大民營企業家: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勇於推動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加大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積極調動員工創造力,用好用活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
G. 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出爐了
是的,9月10日,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在北京發布,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蘇寧控股集團、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位列前三甲。其中,共有12家重慶民營企業上榜。
據全國工商聯披露,今年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突破200億元;營業收入超三千億元的企業規模繼續增長;民營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總額達到30.17萬億元,增長5.85%。資產總額為36.96萬億元,增長6.78%。稅後凈利潤1.39萬億元,增長8.06%。
(7)中國民營投資擴展閱讀:
榜單顯示:
上榜的12家重慶民營企業分別為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慶華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中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小康控股有限公司、重慶財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中科控股有限公司、重慶協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華南物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博賽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新鷗鵬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宗申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涉及房地產、汽車製造業、批發業等領域。
H. 中國民營企業的現狀
轉載
淺談中國民營企業的現狀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人們發現了一種非常明顯的現象:這就是工業的飛速發展。這是二十世紀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發展的標志。
現代工業起源於手工業。當手工業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的時候,出現了原始的半機械化手工業,隨著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出現了機械化的工業,而機械化工業的發展,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業。工業從原始的勞動力型向機械化轉變,並且勞動密集型的工業企業組建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機械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企業。
大工業化的發展,工業化從勞動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帶來了企業經營者經營和管理思想的轉變。工業的發展同樣也帶動了商業的發展。工業的批量生產,使原始的易貨貿易項真正的商業發展。因此工業的發展和商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由於西方現代工商業非常迅速,因此西方的現代工商業管理思想也相對比較先進,這也使得西方社會的現代工商業發展得更加快速。
中國,從十八世紀開始,有些思想比較開放的手工業主和商人開始學習西方的管理思想,引進其技術和設備,開始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民族工業迎來了第一個春天,大批有志之士,開始了他們實業救國的夢想,從而也帶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新中國建立以後,開展了一場振興民族工業為主的工業革命。後來隨著工業的國家化,使得中國的民營工商業基本消亡了。七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展,許多「不安現狀」的國人紛紛開始了投資辦廠、投資經商,久違的中國民營工商業從新出現在中國社會中。
在鄧小平等人的大力提倡下,中國的民營經濟、民營工商業有了大的發展,在社會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多。大批的工人和農民投資工商業,後來逐漸出現了全民潔商的情況
本文講這些,並不是想在這里探討講解中國的工業發展史,而是由此可以看到中國的民族工業的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們的思想根源。
現在,在整個國家經濟中民營工商業的規模應該說已經超過了國營工商業的投資規模,按道理在國民經濟比重中,民營工業的收益應該超過國營工商業。可是,實際情況卻是恰恰相反,為什麼哪?下面我們簡單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1. 民族工商業「返祖」現象
「全民皆商」造成了一種很大的聲勢,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大量的工人、農民、商人等在積累了一定量的資金以後,就忙不迭的進入了工商界,他們並沒有貯備好相應的技術資料、市場資料和現在的管理思想,他們只是憑借著對錢財的崇拜,憑借著在學校火災和人來往的言談話語中積累的指示,利用自己全面或者不全面的能力盲目的干起了他們並不擅長,並不十分了解的工商業。其結果是一少部分人憑借著自己的運氣、市場的適銷對路,很快發家致富,成為一人人談論的「一夜暴富」。而另外一大部分人有一些是很快經營失敗而倒閉,退出工商界,消亡在商海中。另一些人長期處於經營的不景氣,苦苦的在浩瀚無邊的商海中掙扎。
這是一種典型的「返祖」現象,他們的行為是用現代的技術、資金,用不合時宜的管理思想,用原始的手工業的管理思想去經營現代化的工商業,其結果不用多說就是失敗和消亡。
即使用少數一些人,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不及時的根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不更新自己的管理思想,他們在市場中也會被淘汰。
2. 民族工商業「盲從」現象嚴重,投資取向不合理
相當一部分人在進入工商界投資的時候,沒有進行充分的市場分析和調查,只是看到周邊的人由於經營「某某」產業而成功,他們很自然的、盲目的從眾,跟著別人進入了自己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行業。自己很有可能看找同行業的別人在大把大把的賺錢,而自己的投資泉遲遲不能收回,更有甚者會連根爛掉,這是一種典型的「盲從現象」,它是因為投資取向不合理而導致投資失敗。
3. 民族工商業管理思想落後
大部分中國民營企業者,他們的管理思想是保守的,他們還停留在原始工業時代,管理思想上還存在著封建殘余,用人唯親不放心任何外人,將它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企業看成是個人的產業事必躬親,把自己看成是這家企業的主人皇帝實施高高在上,等等。
其實,歸根究底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管理思想落後,他們還沒有從根本上接受現代工商業管理思想,雖然很多人在搞ISO9000認證,在搞各級各類的產品質量認證,各級各類的管理體系認證。但是從思想上來說,他們還沒有一個正確的現代工商業的管理思想,或者沒有完整的建立一套現代工商業管理思想,自己的思想深處還處處和現代的管理思想相抵觸。
4. 民族工商業者沒有和現代工商業發展趨勢接軌
我們的民營工商業者們,大部分沒有把振興民族經濟、振興民族工業作為首要任務,而是把賺錢放在首位,這本來沒有什麼錯誤,畢竟空洞的口號不能當飯吃,也不能只給工人發放空洞的口號作為工資。畢竟這已經不是政治至上的年代了。可是振興民族工業,並不是政治的需要而使我們生存的需要。
二十世紀,隨著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各國各企業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和市場,進行了並且正在進行殘酷的斗爭,其斗爭的激烈程度已經呈現白熱化。這就要求我們民族共也形成強有力的集團優勢,形成產業優勢和地區優勢。倒退二十年我們的優勢是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可是如今中國的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優勢已經被印度和非洲所取代,我們不再有這一優勢,這就要求我們尋求新的優勢,製造新的優勢,使我們的民族工商業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和動力,使我們地民族工商業處於足夠的發展空間。振興民族工業發展我們的民族工業,使我們的民族工業在世界工商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培養我們自己的品牌,民族的品牌,培育我們自己的產業,自己優勢的產業。這樣才能在世界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使我們的民族工商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的子孫才會有工作,才會有飯吃。
現代世界工商業發展的趨勢是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我們的民族工商業者從已進入市場就應該學會生存,就應該符合世界發展的趨勢。順著世界工商業發展的趨勢而生,不應該逆著這種潮流而動。
上面這是簡單的分析了一下我國民族工商業存在的問題,我們面臨這樣很多問題,如何處置哪?如何將我們的劣勢變為優勢哪?這就是筆者要講的:農民怎樣才能變為資本家哪?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幾個概念:
農民:眾所周知就是一種地務農為生的人們。
企業家:以興辦企業,發展企業,經營企業為主要工作的人群。
資本家:以資本賺取資本,以資金投資各種工商業、工程項目和各類經濟活動的專業人群
農民當然和企業家、資本家的區別非常巨大。但是,如果說起企業家和資本家的區別,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得清楚。其實企業家和資本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他們絕對不是一類人。首先資本家投資各類經濟活動,而企業家只進行企業經營。其次,資本家局對不會只對工商企業負責,也不會只依靠一兩個工商企業,而企業家則決然相反。
我們的工商業者們,要想從農民變成企業家甚至是資本家,首先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 立項
仔細認真地進行市場調查,細心選擇項目,嚴把立項關。選擇一個有發展前途,適合自己的項目。
立項是一個企業能不能成功的第一步,一個項目的確定首先要搞好市場調查,當你准備進入某一行業,准備投資建廠的時候不要盲目地看到別人干什麼賺了錢,就去發展什麼。要進行從分的市場調查。仔細的調查一下市場的空間有多大,你能佔領市場上多大的份額,有沒有足夠的企業發展的市場空間。
立項的時候除了要搞一定的市場調查,還要結合當地的情況,摸清當地的資源情況,盡量的利用當地的資源。
另外,立項的時候還要考慮到當地的產業結構,盡量符合當地的產業結構,能與當地企業形成產業鏈條,但僅量不要重復。
2. 確定企業設計方案
企業一旦立項,接下來就是進行企業的設計方案。根據前期市場調查的基本情況,結合自己的資金情況,對企業的規模,選址,企業的設備、產量、產值、利潤、效益、市場佔有量、以及企業發展的規劃、市場開發的規劃,產品研製開發的規劃等等一一進行嚴格的計算和設計,嚴格進行企業建立和發展的規劃設計,形成企業建立可行性報告和企業發展和規劃報告。然後仔細研究,反復推敲加以確定。
3. 確定資源配置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確定企業的各種資源配置,資金,能源、設備、廠房、交通運輸、人力資源、市場資源、社會資源等應該合理的配置。
I. 中國民營企業
天啊!你這個問題很難懂!呵呵!所謂的民營和國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已,顧名思義就是國民自己擁有經營權,要是想要書面的就看下面的:
民營企業的概念
在經濟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是民營企業是民間私人投資、民間私人經營、民間私人享受投資收益、民間私人承擔經營風險的法人經濟實體。
另一種看法是指相對國營而言的企業,其按照其實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為國有民營和私有民營兩種類型。實行國有民營企業的產權歸國家所有,租賃者按市場經濟的要求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私有民營是指個體企業和私營企業。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以企業的資本來源和構成定義。企業的資本以民間資產(包括資金、動產和不動產)作為投資主體,即可稱之為「民營企業」。「民營」是具有強烈中國特色的詞彙,從狹義說,民間資產特指中國公民的私有財產,不包括國有資產和國外資產(境外所有者所擁有的資產)。因此,民營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除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從企業的經營權和控制權的角度看,含義小部分國有資產和(或)外商投資資產、但不具企業經營權和控制權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亦可稱之為「民營企業」。
我國民營企業界定從廣義上看,民營只與國有獨資企業相對,而與任何非國有獨資企業是相容的,包括國有持股和控股企業。因此,歸納民營企業的概念就是:非國有獨資企業均為民營企業。
從狹義的角度來看,「民營企業」僅指私營企業和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聯營企業。「私營企業」這個概念由於歷史原因不易擺脫歧視色彩,無論是私營企業的投資者、經營者、雇員或者有意推動私營企業發展的社會工作者,都傾向於使用中性的「民營企業」這個名稱,這就使「民營企業」在許多情況下成為私營企業的別稱,而本文也認同這種說法。本文的民營企業的界定主要是在於它的狹義的含義。
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均被統稱為民營企業。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業的資本組織形式來劃分企業類型的,主要有:國有獨資、國有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夥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等。按照上面對民營企業內涵的界定,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外,其他類型的企業中只要沒有國有資本,均屬民營企業
民營不等於私營,民營化也不能等於私有化。現在國外有部分學者把民營化等同於私有化,認為是同一概念,是不對的。我們完全可以按照其內涵和外延的不同而把二者區分清楚。
私營經濟是專指有僱傭勞動關系的經濟成分,即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私營企業。從法律上說,私營企業是指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而私有經濟,則是非公有制經濟,現實中它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三部分。
民營或民營經濟,則不是一個所有制概念。它是從經營層次上說的,指的是以民為經營主體的經濟。與民營或民營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只能是國營或官營。因此,只要不是國有國營或官辦的經濟,全都是民營或民營經濟。在民營經濟中,既包括全部私有制經濟,也包括除了國有國營以外的其它公有制經濟,例如鄉鎮企業,合作社經濟,以及社區所有制經濟,社團所有制經濟,基金會所有制經濟,等等。
所以,兩者完全不一樣,民營是從經營機制上說的,私營是從產權說的,後者受到相關法律保護,前者以前只是存在於學術理論上的說法,盡管實際運行中人們常說這個,但在工商部門是沒有民營的統計口徑的。只是在科技部門有民營科技企業的統計而已。國家近期才出台了相關政策保護和規範文件。從歷史上說,民營這個概念以後會消失,不具有法律地位,除非以後約定俗成,給它更嚴格的法律地位。正因為如此,我們國家現在在這個問題上才顯得混亂和模糊。
從狹義的角度來看,「民營企業」僅指私營企業和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聯營企業。「私營企業」這個概念由於歷史原因不易擺脫歧視色彩,無論是私營企業的投資者、經營者、雇員或者有意推動私營企業發展的社會工作者,都傾向於使用中性的「民營企業」這個名稱,這就使「民營企業」在許多情況下成為私營企業的別稱,而本文也認同這種說法。本文的民營企業的界定主要是在於它的狹義的含義。
「民營」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詞彙,它是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產生的,並且曾經非常流行。而現實卻很有諷刺意味,概念流行的民營企業,並沒有相應的法律地位。我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等,這些法律對相應的企業在各方面都做了具體的法律規定,基本上涵蓋了現階段我國各種類型的企業,但沒有「民營企業」。什麼是民營企業呢?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均被統稱為民營企業。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業的資本組織形式來劃分企業類型的,主要有:國有獨資、國有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夥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等。按照上面對民營企業內涵的界定,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外,其他類型的企業中只要沒有國有資本,均屬民營企業。
另說
2005年11月,單成繁先生撰寫並在《黨史縱橫》等刊物上發表了《「民營經濟」稱謂將約定俗成》一文,對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定義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單成繁先生為民營企業所做的定義是:
「民營企業」是由本國公民出資興辦或經營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經濟法人實體和非經濟法人實體,具有自行組建、自行籌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謀發展的特徵。
單成繁先生關於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探討的主要觀點如下:
關於「民營經濟」,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形成權威的、確定的定義,有關刊物或同仁的解釋也往往各有側重,不盡一致。但是它將約定俗成的趨勢應該是肯定的。
按照解字釋義的一般規則,目前人們對「民營經濟」有個普遍的理解和認同。這主要是人們對「民」的基本含義起碼有個相近的理解。「民」的本意具有「人民」、「庶民」、「民眾」的意思,它有別於君王、官吏和國家、社稷。所以,「民營經濟」可以粗略地理解為「非國家的、非官辦的經濟」,有人乾脆稱之為「老百姓辦的經濟」。
「民營經濟」的內涵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其焦點主要在於對集體性質的企業怎麼看。嚴格地說,我國集體企業的本質特徵是資產屬於本企業職工或本區域民眾共同所有,並由產權所有者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城鎮集體企業多屬於前一種情況,鄉鎮或村辦的集體企業多屬於後一種情況。從廣義上講,這兩種情況都屬於「民有」或「民營」。但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許多集體企業「官辦」的味道很足,有的被人們稱為「二全民」、「二國營」、「大集體」。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在對原有的公有制企業進行改制的時候,出現了「公有民營」的稱謂,這里所指的「公有」,既有「國有」的含義,也有「集體」的含義。這一界定把「民營」與「集體」分離開了,自然就縮小了「民營」的含義和范圍,這就是狹義的理解。
「民」的含義還與「公民」、「國民」、「居民」、「民間」、「民族」等詞義相聯系,這些含義又往往與人們的居住場所、生活地域、國籍待遇、文化和政治類別等因素相聯系。按照這樣的含義,「民營經濟」又可以理解為,具有本國國籍的公民興辦或經營的經濟實體的總和。鑒於此,有人把目前我國境內經濟分為三大部分,即:國有經濟、外資經濟和民營經濟。(值得商榷的觀點: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同志《在中國首次民營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的演講》把民營經濟的范圍界定為:廣義的民營經濟是對除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統稱,包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集體企業、港澳台投資企業和外資投資企業。狹義的民營經濟則不包括含港澳台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
「民營」和「民有」也有區別。「民營」與經營方式相聯系,具有經營管理的屬性。「民有」與產權關系相聯系,具有產權歸屬的屬性。一般說來,「民營」的未必就是「民有」的,我國目前還存在「國有民營」的企業;而「民有」的絕大多數是「民營」的。換言之,「民營」包括的范圍要大於「民有」,所以用「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比用「民有經濟」和「民有企業」更為合適。
「民營經濟」與「民營企業」還有區別。「民營經濟」應該是民營意義上的各種經濟成分和要素的總和,「民營企業」是民營意義上的一種企業形態,是「民營經濟」的主體部分或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民營企業」之外,還有具有「民營經濟」屬性,而非以盈利為目的的、從事非經濟活動的、非企業的單位或部門。比如:一些從事社會福利、從事社會救助、從事慈善事業的民營單位或組織。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對「民營經濟」試做如下定義:民營經濟是以反映投資主體或經營主體為主要特徵的經濟成分,是在一個國度里由本國居民投資創辦、經營或控股經營的企業和事業單位經濟要素的總和。「民營企業」是由本國公民出資興辦或經營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經濟法人實體和非經濟法人實體,具有自行組建、自行籌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謀發展的特徵。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幾年來,為了及時了解民營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和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遼寧等省(區)市都對當地民營經濟運行情況建立了統計分析制度。比如,從2003年起,遼寧省對民營經濟的統計范圍是,不包括國有及國有控股、外商和港澳台商獨資及其控股的經濟組織,而前者之外的經濟組織都在統計范圍。即:它包括了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也包括鄉鎮企業的全部,還包括城鎮集體、股份合作制等等企業組織。這樣界定的實質等於換個角度給民營經濟下了定義。這一定義可以用排除法做簡捷表述——民營經濟是國有及國有控股、外資及外資控股之外的經濟成分的總和。
與遼寧不同,《中國改革》雜志2003年第9期《南海民營經濟的飛躍》介紹了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其中談到,該區2002年民營經濟總收入991.96億元,比1987年增長了78.1倍。其中談到「到90年代初,民營經濟總收入超過40億元,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三分天下』」。這「三分天下」的說法,事實上就是對民營經濟分類的一種說法,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J. 中國2018年民營經濟佔比多少
2012年以來,民間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已連續5年超過60%,最高時候達到65.4%;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目前民間投資的比重已經超過八成,民間投資已經成為投資的主力軍。 從促進產業發展看,民營企業機制靈活、貼近市場,在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技術創新、促進轉型升級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據統計,中國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 從吸納就業看,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生力軍是就業的主要承載主體。中國全國工商聯統計,城鎮就業中,民營經濟的佔比超過了80%,而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了90%。 從經濟的貢獻看,截至2017年底,中國民營企業的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了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47美元),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超過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