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宗主國
『壹』 何謂「宗主國」
1封建時代宗主國是古代地域性的大國,對周遍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些國家(也就是附庸國)對其稱臣,周期性地向宗主國納貢,而宗主國對其附庸國提供保護和貿易等承諾.可以理解為一種區域性的,不平等的聯盟關系.
舉例說明:古代中國對朝鮮(整個朝鮮半島不同時期的國家,比如高苟麗)就是這類關系
蒙古對於殘余日耳曼人各部(當時其主要聚居在東歐)也類似此類關系,不過根本沒什麼保護,最後把日耳曼人趕到了神聖羅馬帝國,促進了其消亡.
2近代宗主國對殖民地和附屬國的政治統治
宗主國對殖民地和附屬國的政治統治,從控制海關、航運等開始,一直到最後剝奪殖民地和附屬國的主權,都是為了加深和鞏固對殖民地和附屬國的剝削和壓迫。所以,宗主國對殖民地和附屬國之間是一種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這種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關系是帝國主義強國推行殖民統治的具體表現。
歷史上有不同社會性質的宗主國,即奴隸制度的、封建制度的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前兩者對殖民地的剝削,主要使用超經濟力量即暴力。後者對殖民地和附屬國的剝削,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主要也是使用暴力;其後隨著產業革命的進行,主要是使用經濟力量,暴力或政治力量則用於加深和鞏固這種剝削;到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壟斷的經濟力量。 資本主義宗主國都是先進的工業國,受其剝削的殖民地和附屬國,都是落後的農業國。前者使用經濟力量剝削後者,主要是通過工業品和農產品相交換或以工業製品同初級產品相交換的經濟渠道進行的。其他的經濟渠道,如貨幣關系、資本關系,其他的力量,即壟斷的經濟力量以及政治力量,都要以上述經濟關系為基礎。 世界劃分成以工業為主體的宗主國和以農業為主體的殖民地、附屬國,同產業革命有著密切的聯系。產業革命一方面使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品便宜,農產品昂貴;另一方面要為便宜的工業品開拓國外市場並將其變成原料產地。於是一種和機器生產中心相適應的國際分工產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為主要從事農業的地區,以服務於另一部分主要從事工業的地區。前者有些就成為殖民地和附屬國。後者有些則成為宗主國。 19世紀80年代以來,各資本主義大國競相掠奪殖民地,到1914年,英、俄、法、德、美、日六個最大的資本主義強國佔有的殖民地領土達6500萬平方公里。英國是最早發生產業革命的國家,曾經是「世界工廠」,與此相適應,它也曾經是最大的宗主國,擁有的殖民地最多。 通過商品交換進行剝削,是宗主國剝削殖民地和附屬國的最一般的基礎。這就是處在有利條件下的宗主國,以較少的勞動交換殖民地和附屬國較多的勞動。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宗主國以高於價值的價格出售工業製品給殖民地和附屬國,以低於價值的價格向殖民地和附屬國購買初級產品,並極力擴大這兩種價格的差距;要殖民地和附屬國實行依附性的貨幣制度如金匯兌本位制,參加貨幣集團;向殖民地和附屬國輸出資本,等等,使殖民地和附屬國成為它們的原料基地、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通過這些辦法加深對殖民地和附屬國的剝削,以攫取壟斷利潤。
『貳』 為什麼前殖民地大多對自己的宗主國都沒有仇恨
近代史上,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歐洲列強曾經殖民全世界,他們在各殖民地掠奪財富,製造戰亂,作威作福,把殖民地當成了供養宗主國的奶牛。
二戰後,列強實力衰落,絕大多數的殖民地都獲得了獨立。但有一點卻非常奇怪,多數前殖民地國家都不太仇恨前宗主國,甚至對宗主國比較崇拜。
印第安人在世界上影響已經非常小,他們恨不恨白人已經無關緊要,外界也很難聽到他們的聲音。
當然也並非所謂被列強欺負的民族都不恨他們,比如很多中東穆斯林國家就比較恨列強,曾是半殖民地的中國對列強們也比較恨,尤其是對日俄兩國。
『叄』 《馬關條約》日本取得了什麼特權對華經濟侵略主要手段有何變化條款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對日本而言,通過《馬關條約》得到巨額賠款和台灣等戰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的進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唯一的新興資本主義強國。另外,日本為了對抗俄國,湔雪三國干涉之恥,一方面提出「卧薪嘗膽」的口號,重新開啟十年擴軍計劃;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開始了東亞地區新一輪的爭霸。
從中國方面看,第一,《馬關條約》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標志著歷時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的失敗,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為烏有,打破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的追求。第二,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華大規模輸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第三,甲午戰爭及《馬關條約》直接導致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
對朝鮮而言,《馬關條約》從法理上標志著中朝之間上千年的宗藩關系正式終結,朝鮮名義上獲得了獨立,實際上卻被日本控制。之後俄國勢力進入朝鮮,日本和俄國在朝鮮的爭奪日趨激烈,最終引發了1904年日俄戰爭。
對遠東局勢來說,《馬關條約》掀起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明顯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斗。
『肆』 二戰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為何退出了各自的殖民地
殖民地對宗主國的經濟利益,來源於三個方面,第一個簡單的稅收榨取,第二個不對等貿易,第三個是對宗主國資本和企業的,市場和投資保護,屏蔽來自其他國家的產品和投資。
一方面,由於獨立運動的興起,殖民地的政府稅收還抵不上用於鎮壓起義的軍費,所以單純的稅收榨取失效。
另一方面,二戰的最大獲得者是美國,美國的模式是自由的跨國資本,他要求所以的國家都對美國跨國公司開放市場和投資領域,宗主國的資本也只能和外國資本平等競爭。這樣殖民地對宗主國的貿易和資本保護的經濟利益就被取消了。
同時,美國公司的巨大科技和成本優勢,在門戶開放的情況下,使英法企業無利可圖,不對等貿易也就無法維持。
所以二戰以後,英法維持殖民地已經無利可圖了。
『伍』 英國現在的附屬國有哪些
截止2019年6月,屬於聯合王國(英國)建制的屬國有14塊,紐西蘭是主權國家,不是英國 附屬國 。
英國海外領土主權歸於英國,但並不屬於聯合王國建制的14塊海外領土,它們是大英帝國的殘余部分,部分領土經投票表決繼續成為英國領土,其餘領土則尚未取得完全獨立。
這14塊領土包括:
(5)投資宗主國擴展閱讀
19世紀時大不列顛帝國崛起,到1920年代達到巔峰,聯合王國擁有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包括人口數龐大的亞洲和非洲的各一部分,其中許多殖民地多是為商業或者戰略的因素而建立的。
19世紀末期,大量的殖民地僑民成立了自治國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並且在除政治、軍事和貿易外的所有領域皆實現了獨立。
這些自治僑民組成了加拿大(1867年)和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兩者以及其他更多的自治僑民領土在1920年代成為了自治領。
這些主權領土在西敏寺法令獲得通過後得到了完全的獨立。
『陸』 已衰落的「殖民宗主國」西班牙,葡萄牙的關系是怎樣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處伊比利亞半島。公元861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布葡萄牙脫離獨立,但西班牙卻不予承認,為此兩個國家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戰爭。直到公元1143年,西班牙才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國家。1494西班牙和葡萄牙簽訂《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條約規定,在西經41°到45°之間劃一分界線,凡在分界線以東新發現的土地屬葡萄牙勢力范圍,而以西新發現的土地則屬西班牙勢力范圍。這一分界線由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作保,稱「教皇子午線」。15和16世紀,雖然葡萄牙在海外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但他們卻於1580年再次被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率兵侵佔。葡萄牙直到1640年才擺脫了菲利普王朝的統治。因此,在葡萄牙人看來,他們的海上霸主地位之所以會墮落,也全是因為西班牙的緣故,是西班牙人將他們拖入戰爭,國家的財富也毀之殆盡。
但在矛盾的漩渦中,也存在著民族友好的閃亮之處。比如西班牙人認為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同種同根;兩個國家的人都喜歡鬥牛,唯一的區別是西班牙鬥牛士會把牛殺死在鬥牛場內,而葡萄牙鬥牛士卻僅將牛按倒在地即告勝利。
在經濟上,西班牙最近10年經濟飛速發展,而葡萄牙卻進展緩慢。目前,西班牙有數千個公司在葡萄牙境內開展業務,西班牙也是對葡萄牙投資最多的國家,而葡萄牙設立在西班牙境內的公司,卻不到對方的十分之一。葡萄牙原有「恐西症」
『柒』 香港回歸以來中國政府對香港貢獻的貢獻投資國什麼嗎香港每年還得向中國交很多錢吧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制港,高度自治。香港是個發達地區,自身經濟條件比較好,所以沒有必要由中央政府對其進行投資,香港也不必向中央政府納稅。
1、香港的回歸,改變了香港的殖民地地位。殖民地是宗主國的財產,但殖民地人民也同樣是宗主國的財產,卻不被認為是宗主國的公民。在此之前,香港受英國的殖民統治,而自身卻沒有自主權,香港人民也沒有國籍,也沒有公民權,在倫敦的英國議會沒有一個來自香港的代表,香港事務的最終決定權在英國政府。香港的最高行政、司法權力都在倫敦,而不是香港。回歸之後,香港人民獲得了與祖國大陸人民同等的權力,第一次獲得了公民權,香港人民可以派代表參加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全國人大的會議,而且中央授與了香港司法終審權。
2、在香港回歸之前,港英政府每年都要向英國政府上繳稅款,並承擔駐港英軍的部分費用。回歸之後,香港政府的收入,不再需要對外繳稅,也不再擔承駐軍費用,減少了香港政府和人民的負擔。
3、香港回歸,極大的促進了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系,一方面香港擺脫英國的控制,使香港與內地的聯系不再受外國勢力的干預,而成為一國的內部事務,香港人民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更方便的進出大陸,大陸人民可以更為方便的參與香港的經濟活動,活躍香港經濟。
4、香港是一個小經濟體,有著小經濟體所固有的經濟不穩定,抵禦經濟危機的能力差,回歸之後,香港成為大經濟體的組成部分,極大的增強了經濟抵禦風險的能力。
『捌』 印度王公把「野心」掩蓋在「忠心」之下,受到宗主國的「獨寵」嗎
印度土邦王公在宗主國殖民期間,受到了宗主國的“獨寵”,給予了王公很多實權,讓王公成了印度表面上的統治者,被宗主國稱之為印度“跳動的心臟”。印度王公能夠在印度各方勢力中受到宗主國英國殖民者的寵愛,主要是因為王公能夠幫助宗主國管理印度,使印度王公成了英國和印度自己的橋梁,是宗主國最忠誠的支持者,但“獨立權”才是印度王公最終的目的,在英國殖民者撤離印度時,印度王公才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國家。
宗主國藉助印度“王公”的勢力管理印度,並逐漸放權給印度王公,使印度王公擁有“政治權”
印度王公的興起主要來源於宗主國的統治,是宗主國給予了印度王公在印度的所有實權,但對於印度王公唯一的要求不得干涉政務,這也是對印度王公的控制。隨著王公在印度發展的勢力越來越大,建立了王公院,標志著印度王公的權勢正在崛起,宗主國統治時期即將結束。
印度土邦王公的所以榮譽和權力都是王公依靠自己的實力建立的,在社會中的影響力也是王公通過發展教育、建立學校、發展經濟和帶動社會進步而換來的。王公的以野心一直都在,只是一直掩蓋在忠心之下。印度土邦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人心和權勢,在社會的推動下和宗主國的幫助下,印度土邦王公的發展越來越好,也創造了印度最輝煌的時刻。
印度土邦王公在社會和宗主國的支持下,積極發展教育,帶動印度社會發展,盡管印度王公在開始就違背印度的發展規則,但在後來的發展中,印度王公依靠自己的實力換回了印度人民的支持,受到了印度人激烈的歡迎,印度土邦王公的政治制度沒有那麼嚴格,一切以發展教育和經濟為主。印度王公在戰亂中一直充當調和劑,希望可以把戰爭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協調印度和宗主國之間的關系,印度王公在宗主國統治者眼裡,是一個絲毫沒有殺傷力的土邦,但印度土邦王公的野心都掩蓋在忠心之下。
『玖』 中日甲午戰爭簽訂了什麼條約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