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海灣投資集團
① 中國在緩解海灣地區緊張的局勢中都做了哪些努力
海灣地區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緊張局勢,戰爭的可能性在上升,中國的也在為緩解海灣地區緊張的局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我想對海灣地區的態度就是非常的關鍵的。
中國有一半的石油進口來自那裡,中資機構在該地區也有大量的投資。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的形勢下,美國有可能在那裡主動做出對中國海外工程有威脅的行動,並以此向中國施壓,我想中國也會做出相應的措施的,中國一直的對外政策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現在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有影響的大國,一直就中東海灣地區局勢同地區國家以及世界上其他主要國家保持著溝通。中方在努力發揮作用,為維護中東海灣地區的和平穩定作出努力和貢獻。
② 中東海灣國家的Hammour fish,怎麼翻譯
非常抱歉,我的<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裡面沒有找到Hammour這個單詞.在<麥克米倫高階美語詞典>裡面也沒有找到這個詞語.金山詞霸裡面擁有許多專業的詞典,居然也找不到.利用網路、google的翻譯功能也找不到。但是我相信也許這個單詞是存在的,因為在goole裡面能夠發現有人在用這個片語。比如: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newwindow=1&client=aff-5566&channel=searchlink&hs=reR&affdom=5566.net&q=Hammour+fish&meta=
祝你好運!
③ 中東海灣共有幾個國家
中東包括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等國家和地區。
海灣國家通常包括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及阿聯酋7個國家。
④ 中東地區投資環境風險分析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氣輸出地區,這一地區的油氣儲量和產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2009年,中東地區的石油產量佔全世界的30.3%,達24.357百萬桶/天(BP,2010)。
2.3.1.1 沙烏地阿拉伯
沙特面積225萬km2,人口約2400萬。2009年沙特石油產量為9.7百萬桶/天,佔世界石油產量的12%(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目前,沙特政局基本穩定,受益於豐富的石油資源,經濟態勢良好。但有些國際恐怖組織可能滲透到了沙特國內。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已經86歲,在君主制下,政治權力的交替導致局勢不穩的可能性增大。
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石油出口給沙特帶來了豐富的貿易收入。
當前,沙特的經濟風險主要是:沙特經濟發展受到石油貿易的影響過大,國際油價起伏會直接影響沙特石油出口收入。除了石油天然氣工業,沙特其他行業的發展較為落後。盡管沙特提出要實現多元化的經濟結構,但是在當前的沙特經濟結構中,即使是非石油行業的建築業、製造業、運輸業等,依然主要以石油工業為導向。
外國公司進入沙特存在著諸多障礙,特別是在石油天然氣領域。沙特允許外國公司以投資者的身份注冊獨資公司,但中國公司按照規定辦理了注冊手續後,還必須有資質許可證,否則無權參加投標甚至無法購買標書。沙特對外國人,或是外國人與沙特人合夥的經營機構即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合夥人、承包商或商行等徵收所得稅。對沙特人或海灣國公民則只徵收2%左右的宗教稅而不徵收所得稅。由於沙特每年石油貿易收入豐厚,資金儲備充足,並不需要外國投資來滿足國內投資需要,所以沙特政府在吸引外資的積極性上弱於其他國家。
(2)勘探開發風險
在沙特,油氣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勘探、開發、運輸和銷售由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壟斷經營。沙特自然地理條件惡劣,境內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無常年流水的河流和湖泊。沙特國內可耕地少於國土面積的2%。在石油工業大規模發展之前,沙特基本沒有現代化的工業。
沙特在天然氣領域部分開放了開采後的加工和銷售。在尚未勘探的地區,對外資公司開放勘探、開發和生產領域,包括生產後的加工。而在石油領域,石油勘探、開采仍由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壟斷,不允許外國公司在石油勘探和生產領域投資及按投資比例獲取份額油。但外國公司通過資格預審後,可以參加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為業主的石油勘探和生產項目的投標。在石油加工領域,沙特向外資開放,允許外商合資或者獨資建立石油加工廠。
從當前來看,中國進入沙特國內油氣行業的可能方式有:①老油田提高採收率的工程技術服務合同;②天然氣領域的勘探與開發。
2.3.1.2 伊朗
伊朗面積163.6萬km2,人口約7000萬。2009年伊朗石油產量4.2百萬桶/天,佔世界總產量的5.3%(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制國家。最高宗教領袖為全國人民的領袖。總統是僅次於最高宗教領袖的國家領導人,現任總統內賈德於2005年6月當選,並在2009年6月連任成功。在政治上,內賈德堅持「維護伊斯蘭價值觀」的立場。在對外政策上,內賈德主張發展「公正的國際關系」。在核問題上,他強調伊朗擁有掌握和利用民用核技術的權利,同時表示,伊朗沒有研製核武器的企圖,並願意與歐盟通過真誠的對話來解決矛盾。
目前,伊朗政治局勢相對穩定。
伊朗經濟同樣有較大的風險。國外經濟制裁是伊朗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受伊朗核問題的影響,許多公司終止了與伊朗的合作。伊朗經濟高度依賴石油,國際油價將對伊朗的財政收入產生較大的影響。雖然伊朗石油資源豐富,但是技術相對落後,煉油能力不足,是成品油的進口國。如果遭到國際封鎖,伊朗的經濟將會受到相當大的打擊。另外,伊朗國內經濟膨脹形勢嚴峻,消費者價格指數從2006年的11.7%,上升到了2008年4月的24.2%。
總體來看,伊朗政府非常希望外資進入。但是伊朗稅收體系復雜,外匯管理嚴格,在伊朗投資的政治經濟風險較高。
(2)勘探開發風險
伊朗的油氣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伊朗對外吸引投資的主要模式是「回購合同」(Buyback)。伊朗的回購合同主要有3種形式:油氣田開發的回購合同、勘探區塊的回購合同和勘探開發一體化的回購合同。在這種方式下,承包公司承擔所有投資,但可以回收投資和融資成本,並由國家支付報酬。回購合同的主要缺點有:第一,伊朗政府對承包商的采購活動有很多的監督與參與,審批環節多、流程長,采購效率低;第二,要求利用本地資源的比例較高,這類合同中規定,對本地資源利用要超過項目資本總成本的一定比例,在實際操作中困難很大。
2.3.1.3 伊拉克
伊拉克面積44.2萬km2,人口約2900萬。2009年,伊拉克的石油產量為2.5百萬桶/天,比2008年上漲了2.4%,佔世界石油產量的3.2%(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伊拉克安全局勢至今動盪不安。由於戰爭,伊拉克的石油設施受到嚴重破壞。伊拉克政治上最大的風險是,當美軍完全撤軍後,政府能否防止內戰的發生。伊拉克教派與種族沖突嚴重;失業率高;法制不健全,腐敗問題突出;各類利益集團的沖突往往趨於暴力化;北部地區的庫爾德分裂主義等。
除了安全問題,伊拉克的基礎設施落後,電力、自來水等設施都不完善。銀行業和法律方面存在很多嚴重的問題。
(2)勘探開發風險
伊拉克油氣資源極其豐富,勘探開發風險主要源自國內局勢。受安全局勢,以及資金與技術的制約,伊拉克石油行業復原緩慢。
伊拉克勘探開發風險還表現在,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庫爾德地方政府對石油資源歸屬與利益的分配存在嚴重分歧。
2.3.1.4 阿聯酋
阿聯酋面積8.4km2,人口約490萬。2009年,阿聯酋石油產量為2.6百萬桶/天,佔世界總產量的3.2%(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阿聯酋是鬆散的聯邦制國家。阿聯酋政局穩定,政策具備較強的連續性。阿聯酋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為主。阿聯酋歡迎外國投資者進入。
2009年11月26日,迪拜最大的國有投資公司迪拜世界(Du World)突然宣布延長6個月償付即將到期的約40億美元的伊斯蘭債券,並將在政府援助下進行高達59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盡管迪拜政府同時發表聲明稱其債務支持基金將會著手評估此次重組所需資金,但上述消息仍然極大觸發了全球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全球金融市場反應強烈。不過,市場在震驚後發現,迪拜債務危機規模有限,對阿聯酋及中東地區的影響不大,阿聯酋的財政狀況依然健康。阿聯酋經濟前景依舊看好。
阿聯酋沒有管理油氣行業的專門立法,每個酋長國都頒布了稅收法令,有各自的稅率。阿聯酋各個酋長國都採用礦區使用費/稅收制合同。除迪拜外,其他酋長國都有國家參股的要求,各酋長國的最高參股比例為60%。
(2)勘探開發風險
阿聯酋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油氣開發風險相對較小。
⑤ 中美日俄四個大國關系的現狀特點及未來發展的趨勢
當前的大國關系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總體穩定」保持。大國關系基本保持穩定,更富彈性.大國關系的戰略矛盾不會因為相互間有合作而消失,也不會因相互間的斗爭改變彼此合作的基本態勢,但合作中競爭的一面在加劇,借重中牽制的一面在發展。
二、「逐利競爭」激烈。各大國更加重視經濟外交,特別是圍繞著戰略資源、能源產地、能源通道的競爭加劇.俄烏天然氣之爭;俄反制美歐「顏色革命」;伊朗重煉濃縮鈾;中東海灣伊斯蘭極端化;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後面的經濟因素日益復雜。
三、「因時謀勢」多變。各國的戰略重點和關切並不相同,根據不同的利益需求組成不同的集團,中美印、中美日、美歐俄、中美俄等多組戰略三角關系復雜互動。美歐與俄結構性矛盾的一面漸趨明朗,俄對美歐關系處於守勢。美歐關系走出伊戰陰影,重趨協調與合作;美俄關系復雜面凸現;歐俄關系熱度下降,戰略互信下降。同時,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戰略需求增強;中歐關系穩步發展,但也面臨新問題。
四、「新老互動」明顯。中國、巴西、印度、南非等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影響擴大越來越成為影響大國關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變的重要因素。美重塑其全球同盟體系,加強對中、俄、印等新興經濟體的關注。中國實力增強,牽動國家關系新變化,主要大國對中國的戰略或策略側重增加。
五、「區域合作」活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區域合作進入加速發展新時期。東亞成為大國競爭及新一輪區域合作發展的重點,美日俄歐對亞洲區域合作予以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在亞洲區域合作及重大國際問題上的作用備受重視。各大國通過擴大地區融合,加強利益捆綁。
捆綁。
六、「多邊協調」日強。熱點問題繼續牽動大國關系,大國日益重視多邊機制在解決傳統、非傳統安全威脅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兩核一線」熱點問題的解決上,各主要大國更加註重外交和軟實力的作用,協調與合作不斷增加,手法也更趨靈活務實。協調、妥協、合作,將在一段時期內成為主要趨勢。
(5)中東海灣投資集團擴展閱讀:
當前的大國關系也產生了以下兩個趨勢性影響:
1、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
「多極」指的是世界上同時並存的3個或3個以上的這種力量。「多極化」則是用來描述國際格局從單極或兩極向多極演化的態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格局經歷冷戰時期美蘇對抗的兩極格局、蘇聯解體後短暫出現的單極主導或「一超多強」格局之後,當前正朝多極方向加速發展。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實力開始相對下降。
2.國際體系面臨變革
隨著國際力量對比特別是大國力量對比朝相對均衡方向發展,國際體系變革進入冷戰結束以來最深刻、最活躍的時期。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經濟機構中的投票權重新分配,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上升,在世界銀行投票權增加3.13%,從44.06%提升到47.19%。
⑥ 現在是中國人有錢,還是中東海灣國家的阿拉伯人有錢
不知道
⑦ 中東海灣戰爭是什麼
海灣戰爭(英文:Gulf War,阿拉伯文:حرب الخليج الثانية,波斯文:جنگ خلیج فارس),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於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進行的局部戰爭,同時也是人類戰爭史上現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軍費最多的一場戰爭。
海灣戰爭主要戰斗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海灣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它所展示的現代高科技條件下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眾多啟示。
⑧ 中東海灣戰爭是在哪一年
海灣戰爭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與科威特圍繞石油問題宣告破裂。 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很快佔領全境。 8月7日,美國軍隊開赴沙烏地阿拉伯。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巴格達,海灣戰爭爆發。 兩伊戰爭 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伊拉克戰爭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位克隱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主義為借口,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公然單方面決定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 伊拉克戰爭是一場引發爭議,遭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和民眾質疑和反對的戰爭。這場戰爭在整個世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帶給我們多方面的啟示和思考,包括政治、軍事、經濟、外交和文化等許多方面。研究這場戰爭,不僅可以擴大我們看待當今世界的視角,而且,也會使我們更深刻地領悟現實的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戰爭威脅,這對於我們解決紛紜復雜的各種問題和謀求發展不無意義。 黎以戰爭 黎巴嫩和以色列戰爭原因: 黎巴嫩真主黨歷來把以色列視為頭號敵人,而以色列也把它看作是眼中釘! 這是第五次中東戰爭的延續! 歷史上的黎以沖突 1968年12月28日,以武裝直升機襲擊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機場,炸毀了十多架黎民用飛機。 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陸海空三軍發動「利塔尼行動」,首次入侵黎巴嫩,直逼首都貝魯特,佔領了利塔尼河以南地區。 1982年6月初,以軍出動地面部隊、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大舉入侵黎巴嫩,佔領了黎南部地區,並將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趕出黎巴嫩。 1992年2月,以武裝直升飛機襲擊了黎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及其家屬乘坐的汽車,穆薩維及其家屬在襲擊中喪生。 1993年7月,為打擊黎真主黨和巴游擊隊有生力量,以軍對黎南部發動大規模的轟炸。150多人喪生,500多人受傷。 1996年4月,為報復真主黨武裝對以北部的火箭襲擊,以對黎南部地區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50多萬人淪為難民。 2000年初,為報復真主黨武裝的襲擊,以多次出動戰機對黎南部真主黨游擊隊的基地進行轟炸。2000年5月,以軍部隊撤離「安全區」,結束對黎南部22年的佔領。
⑨ 去沙特 塔布克或者是卡達這些中東海灣城市一年要多少
我是09年去的沙特,在哪20個月。我在那是一名定向鑽操作手,每月6000人民幣,我勸哥們別去,一是天氣熱,二是太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