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投資
⑴ 浙江一處礦坑正在建設成景區,投資多少呢佔地多大呢
每當提及浙江這個省份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杭州這座城市,杭州作為浙江的省內城市,綜合實力在省內自然是很強悍的,而且杭州如今還是國內著名的旅遊城市,不僅是杭州,在浙江境內有很多的城市旅遊知名度都很高,浙江自古以來就是很多文人墨客嚮往的地區,留下過很多精美的古詩詞。
泰順章氏·礦坑冰城旅遊區的建設將會為溫州增添一處新的旅遊景點,豐富其旅遊資源,該景區依山就勢,融於自然,建設完成之後也將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大家對於該景點的建設是不是很期待呢?
⑵ 投資12億的浙江景區,距離溫州多少公里
在我國的古典建築中,書院景觀一直都是最富有文化氣息之地,也是一直深受各界遊客的歡迎。在書院景點參觀游覽,一邊可以品味歷史古建、書香氛圍,另一邊也在不知不覺當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促進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浙江地區就有著這么一處“最特別”的書院景區,它距離溫州只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景區總耗資十二億元但門票只需50元,更令人想像不到的是,它雖然名為書院景區,可實際上卻是一處極為優美的山水景觀,可謂是“最名不副實”的景區。
⑶ 楠溪江調查報告
當前,保護楠溪江母親河,加快楠溪江生態建設已成為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日前,縣政協調研組先後赴巽宅、碧蓮、大若岩、渠口、岩頭、楓林、岩坦等鎮鄉及縣機關建設、環保、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就楠溪江生態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聽取了鎮鄉及機關部門的情況介紹,並實地到楠溪江兩岸部分村莊對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畜禽養殖及居民住宅等情況進行考察。調研組充分肯定各級政府實施「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在楠溪江生態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同時針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一近年來,我縣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發展為目標,改革為動力,把「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作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來實施,在楠溪江生態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領導重視,不斷加大工作力度
自縣委、縣政府提出「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決策,加強楠溪江生態建設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這項工作。縣政府投入巨資,在搬遷、關閉楠溪江中上游污染企業基礎上,採取了許多措施保護和建設楠溪江生態。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9.7%,楠溪江的水質保持在國家Ⅱ類水標准。針對楠溪江中、上游村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垃圾已成為楠溪江新的污染源,縣政府及縣規劃建設局在督促各建制鎮搞好現有鎮所在地環衛清掃工作基礎上,在岩坦鎮和渠口鄉開展了垃圾清理試點工作。試點結束後,除各建制鎮所在地已實行垃圾統一清掃外,楠溪江沿岸所有的村和旅遊景點村的垃圾將都實行有專人負責清掃,有固定的垃圾堆放轉運點。沿岸各鄉鎮都有一個垃圾中心轉運場,有一個離民居較遠的上規模的垃圾填埋場和垃圾場污水處理池。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沿溪各鎮垃圾清掃處理及垃圾填埋場和垃圾場污水處理池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情況詳見附表。一些鎮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大若岩鎮從1998年開始創建生態示範鎮。該鎮在生態效益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業及環境污染治理等方面下大力氣,拆除露天糞坑230座,建成生態公廁7座,綠化面積3000多平方米。2002年12月4日該鎮已通過市政府檢查驗收,成為我縣第一個市級生態示範鎮。岩頭鎮黨委、政府把創建文明旅遊鎮作為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他們針對鎮區和景區環境臟、亂、差以及群眾文明意識落後等薄弱環節,開展集中整治和教育活動,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巽宅、碧蓮、岩坦等鎮委、政府也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
二、部門配合,共同建設生態楠溪江
為了加強楠溪江生態建設,縣機關各部門也都結合本部門職能做出努力。縣委宣傳部和永嘉報社聯合開展了「愛我母親河」大型采訪活動。報社同志遍走楠溪江采寫稿件,向廣大讀者全面介紹了楠溪江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底蘊深厚的古村落文化;同時,也直面了當前楠溪江旅遊發展的現狀,評擊了有關部門和有關鄉鎮在這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種采訪活動既激發了人們對楠溪江的熱愛,也使人們在這種實實在在生態環保教育中,進一步認識生態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增強生態意識,推進生態建設。
縣規劃建設部門在重視做好景區規劃和33個古村落建設保護規劃的同時,積極督促楠溪江沿岸各鎮鄉村實施垃圾清掃和處理的方案。目前,該局已確定一名主要領導負責試點鎮鄉垃圾清掃處理工作,並幫助有關鎮鄉做好垃圾場和垃圾場污水處理池等基礎設施建設。
縣農業局已完成全縣農村污染面源調查,並正在加強農業執法管理,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提倡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指導和推廣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現全縣已獲得國家綠色食品2個,浙江綠色農產品7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個,市放心農產品基地33個。
林業局努力在綠化、美化楠溪江上做文章。2001年已在全縣界定104萬畝公益林保護區,2002年已實施封育96萬畝。同時,以龍灣潭森林公園為基礎,規劃發展5大林業景區,建立一個約10萬畝面積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此外,為進一步美化楠溪江,該局將依靠鎮鄉黨委、政府組織村民開發楠溪江沿岸十大景觀林基地。
縣水利局結合防洪抗災,實施小流域治理和采砂石管理,並從保護楠溪江生態出發,嚴格水電站的審批把關。對那些要求把電站建在楠溪江溪流上,將導致楠溪江形成較長距離斷水段,對沿岸村莊生態帶來嚴重影響,群眾呼聲強烈的,該局決定決不給予審批。
縣能源辦為解決生活污水對楠溪江水體的污染,近年來已推廣建造凈化沼氣池公廁40處,計2080立方米;同時,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000多戶,計2000多平方米。
三、村民環保意識增強,主動參與生態建設
近年來,村民環保意識普遍增強。陳飛,這是我縣一位普通農民。2002年,他手提環保菜籃,身披環保標語走四方的身影見諸全國各大媒體。他先是坐車到省內宣傳,爾後坐飛機赴京城宣講。一路開銷,全系自費。天上、地下、長城腳下;場內、場外、會場內外。這份熱心、這份痴情,轟動全社會。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等首都大報都競相報道。
界坑鄉界坑村位於小楠溪源頭,該村商店繁多,村民環保意識淡薄,大部分村民都習慣於將垃圾甚至糞便倒入楠溪江中。為了保護楠溪江,村兩委將環保列入村居民約,實行嚴格的獎懲辦法,把環境保護作為村裡的一項長期工作來抓。該村兩委召開會議決定:一是加大環保宣傳力度,使每位村民自覺保護環境。二是確定專人負責清掃全村主要路道。三是嚴禁村民將垃圾糞便倒入河中,違者重罰,最高罰款500元。
潘坑鄉佳溪村位於大楠溪上游,有著豐富的旅遊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但環境的臟、亂、差使來該村的遊客心情大受影響。為此,該村黨員幹部從實際出發,積極做好村中古宅的規劃保護和修建工作,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增設綠化點,購置了一些垃圾筒,劃分了6個衛生片區,並教育、糾正村民亂倒、亂丟垃圾的不良習慣,培養村民環境衛生意識。
岩坦鎮村村都從實際出發制定了環境衛生村規民約。一些村規定,對往楠溪江亂倒垃圾者罰款50-100元。實施村規民約後,各村環境衛生均有明顯改善。現村民放養毛豬沒有了,露天糞坑少了,鎮村還定期組織人員到楠溪江岸邊灘林清理垃圾。二雖然各地在實施「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加強楠溪江生態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觀念陳舊,邋遢陋習,是欠發達地區生態建設中遇到的通病
生態產業、生態環境是經濟與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經濟發展是生態建設的基礎;同時,生態能「生錢」,環境可致富。楠溪江是「秀絕江南第一溪」。她,如同「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少女。像許多名人說的那樣,楠溪江令人陶醉,主要是因為她的秀潔純凈。在工業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今天,楠溪江已成為世所罕見的一方凈土。因此,我們必需要象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這一寶貴資源。如果在某種情況下,一經污染,一經破壞,往往是萬劫不復。政府也已採取了各種措施。但楠溪江中上游是我縣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較慢。大多數村民尚處於溫飽消費為主的階段,他們對生態建設觀念比較陳舊,不愛清潔、不愛衛生的邋遢陋習還普遍存在。農村裡人居環境臟亂差現象隨處可見。一些村民習慣於放著養豬,豬糞遍地。一些人雖然生活富裕了,建了新樓房,但屋裡現代化,屋外臟亂差。個別人新屋裡裝上抽水馬桶,但未經凈化處理的糞便直接排入楠溪江。一些古村落,雖令學者專家傾倒,但仍存在豬圈糞坑朝路開,雞屎污水滿地灑的現象。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污泥濁水亂倒更是常見。許多沿楠溪江的村,將垃圾隨意傾倒並露天堆放於楠溪江邊,待汛期到來時由洪水一沖了之的作法,則是村民祖輩留下來數千年的傳統習慣。因此,每當洪水過後,楠溪江兩岸的灘林里,幾乎每棵樹上都會附著一小堆從上游沖下的塑料袋,有的還掛在枝頭隨風飄揚。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導致環境污染的現象在楠溪江兩岸普遍發生。在碧蓮鎮某村,我們的一位同志看到幾個居住在溪邊的村民向溪里扔垃圾,忙上去阻止。村民卻說:「我不把這些扔到溪里,難道放在家裡?反正洪水一來就會被沖走的,不會污染環境。」類似這樣的情況在楠溪江兩岸的村莊常有發生。
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是當前楠溪江生態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隨處可見,它不僅直接導致農村環境的臟亂差,影響農村的人居環境,而且對楠溪江水體造成污染。楠溪江沿岸范圍廣,面積大,分散居住著30來個鄉鎮近50萬農民,山間眾多的溪流成了楠溪江重要的源頭活水。目前,除各建制鎮所在地的村已實施垃圾清掃,絕大部分村的垃圾和生活污水還沒有得到治理,絕大多數鎮鄉村還沒有垃圾中轉站、垃圾堆放場和污水處理池,一些垃圾、污水還直接進入楠溪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生活的習慣變了,他們洗衣服用化學去污粉多了,將糞便挑到田裡施肥少了,過去用以施肥的生活污水和糞便,越來越多地通過地下水道進入各條小溪,再匯流到楠溪江。一些農戶還直接將糞便排入楠溪江。此外,楠溪江沿岸的一些鎮鄉衛生院也將污水和醫院廢棄物排放到楠溪江里。
農業污染具有發生范圍廣,持續時間長,並疏於管理等特點。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一是長期施用化肥,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造成土地板結,導致耕地耕層變淺,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由於楠溪江中上游農村勞力大量外出,和一些農戶貪圖省力方便,目前,農村普遍以速效氮肥、低濃度復合肥為主,有機肥明顯減少。二是不合理噴施化學農葯,不僅使病蟲害抗葯性增強,提高了農業成本;而且造成土地污染,水體污染和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農葯殘留直接造成餐桌污染,危害人民生命安全。這已成為全社會的一大公害。近年來,施用高毒農葯有甲胺磷、氧化樂果等。三是任意焚燒秸桿和農膜污染已成為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在我縣一些農村,尤其是蔬菜生產基地更為多見。四是大量畜禽糞便造成環境和飲用水污染。由於沒有對豬糞、雞糞進行無害化處理,「豬屎溝」、「臟、亂、差」等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畜禽飼養的產業化、規模化,畜禽糞便污染楠溪江的現象增多。此外,一些畜主把鴨群飼放在楠溪江上,甚至放養在楠溪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周圍,給水源造成直接污染。碧蓮鎮新嶴村幾個村民在該村水源上游100米處辦起了一個養豬場,使村裡的自來水被污染呈暗紅色,村民不敢飲用。該村280戶村民為飲水問題向永嘉報民家熱線投訴。本調查組去年12月到該村實地調查時,鎮政府已重視對這一問題的處理,但尚未落實,村民還在企盼。
三、加強楠溪江兩岸綠化、美化迫在眉睫
楠溪江有著醉人的青山、碧水自然風光,可與已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九寨溝相媲美。但與童話般美麗的九寨溝相比,楠溪江的自然保護、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卻相距甚遠。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大辦鋼鐵時期,楠溪江兩岸的群山沒有一處逃脫過亂砍濫伐的劫難。因此,兩岸群山水土流失非常嚴重。近20多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山區農民普遍用上煤氣,村民上山砍柴伐木的情況幾乎沒有了。經過林業部門和各地幹部群眾的努力,山地植被逐年增多。然而,盡管楠溪江兩岸群山已基本上是一片青翠,水土保持能力仍還有一定差距。張溪鄉是楠溪江上游一個鄉,鄉政府前面有一條流入楠溪江的大溪,西面是一條從四海山流入楠溪江的小溪。每當大暴雨過後,人們在這里可以清楚看到,從四海山流下來的溪水是清清的,而從鄉政府前面流過的大溪則是混濁黃色的。事實表明,楠溪江兩岸大部分群山的山林植被在水土保持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當然是植被問題。目前影響楠溪江兩岸群山植被的因素:一是一些居住在高山的村民從眼前利益出發,忽視生態環境保護,沒有正確處理生態保護和基地開發的關系;有的純屬為了拿到國家補助的墾荒造地費,砍柴伐木墾荒創建高山蔬菜基地或水果林基地;二是一些居住在群山之中的村民為修路導致植被嚴重破壞;三是山林火災時有發生,防火及滅火的措施還不夠扎實。總之,公益林和植被保護管理失嚴造成水土流失、山林火災發生的防治、兩岸視野內綠意不濃、景觀林缺乏仍是楠溪江兩岸生態建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如何結合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在加強楠溪江兩岸群山植被保護管理,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時,發展效益農業,發展林業特產經濟,綠化美化楠溪江兩岸群山,既增加農民收入,又適應楠溪江自然環境,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四、楠溪江的漁業資源保護不容忽視
楠溪江的漁業資源保護,由於漁政部門管理力量和管理手段不適應,且作案對象一般都是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家庭經濟相當貧困,立案後往往也無法落實罰款處理決定;因此,楠溪江毒魚、電魚、炸魚等情況雖發生很多,但被漁政部門立案處理很少。尤其是近年來,由於「包江」這一新事物的出現,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越來越處於無序狀態。漁政部門對一些破壞行為雖也立案處理,但因處罰不到位或長時間無法到位,肇事者仍逍遙法外,致使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進入惡性循環。據老百姓反映,2001年夏季的一個夜晚,幾名毒魚者在黃南至岩坦段的溪流里倒下較多的農葯,致使該溪流長約2公里的魚幾乎全部被毒死。2002年,岩坦段的溪流里又發生一起毒魚事件。縣漁政部門對此已進行查處,但至今還沒有結果。
五、楠溪江生態環境整治建設領導機構不可缺少
楠溪江生態建設不同於公路、樓房等相對單一的基礎設施建設,其涉及范圍多且廣。目前,部門條塊分割成為現行的楠溪江生態管理體制:垃圾歸城建,污水歸環保,飲水歸供水公司,養殖歸農業,溪流水利建設歸水利,兩岸綠化歸林業,景區歸旅遊等等,眾多的「婆婆」管理著楠溪江的生態建設。多頭管理的狀況導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比如,對某些灘林的整治問題,水利部門認為,為了防洪要對灘林進行整治改造。而旅遊部門則認為,改造這些灘林會影響景觀。多頭管理的直接後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該花的錢重復投資,造成財力分散;該管的事情扯皮推諉,誰都有責任,結果是誰都又沒有責任。為使楠溪江的生態環境整治和建設,能進行有效的多方協調,實行統一管理,需要一個統一綜合的管理體系。
此外,楠溪江不僅是我縣發展旅遊經濟的風景資源,而且是上塘、甌北約20多萬人日常飲水的「大水缸」。切實避免這個風景資源和20多萬人的「大水缸」不受侵蝕和污染,事關全局,非常重要。根據調查,我們認為當前還存在以下幾個極需解決的問題:一是楠溪江中上游的鄉鎮還沒有把對水源保護列入日常工作;二是缺乏一個對水源保護既有責任又有職權的管理機構。三通過調查了解實際情況之後,調研組對進一步推進楠溪江生態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改變觀念。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要使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提高對實施「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意義的認識,增強生態環境意識,激發他們的生態環保熱情;要使幹部群眾進一步懂得生態環境保護的極端重要性,正確處理在山坡上墾荒建基地和生態保護的關系,遏制水土流失;要使幹部群眾在實施「文化楠溪江」戰略中一方面加強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積極挖掘古村文化、耕讀文化、紅色文化和山水文化;另一方面,必須凈化、美化農民的村居環境,從源頭上保證楠溪江水質的潔凈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品位文化楠溪江的目標。要結合宣傳,改變觀念,去除陋習,引導村民勇於同不衛生、不清潔的不良習慣作斗爭;要引導村民人人喜潔成性,家家以潔為榮,互相監督,常抓不懈。要糾正那種一提改善環境就強調窮、沒有錢的觀念。對那些並不要出多少錢,也不費吹灰之力的事,要積極引導村民去干並形成良好習慣。比如,路上的「稻稈刷」捉捉光,屋邊的牛糞雞屎掃掃凈,果皮紙屑不亂扔,污泥濁水不亂倒以及任意焚燒秸桿要禁止等等。要教育、糾正農民不再把小溪當作天然的垃圾場,而且對門前空地,村中道路劃線編號,切塊到戶,實行衛生門前三包;要鼓勵村民和老人協會種花養草,改善村容村貌。縣鎮鄉幹部,尤其是城建環保工作人員,更要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生態環保意識,要在生態環保建設中做出表率,絕不能身為政府工作人員,在行動上名不符實或只是對人家提「生態環保」要求。
二、要加強領導,明確目標,狠抓落實。「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因此,各級政府在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定要進一步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態立縣」和「文化楠溪江」戰略,要把組織農民建設生態家園,保護楠溪江水源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縣政府要建立生態環境建設領導小組,組織實施生態環保建設,及時對生態環境整治建設進行領導和協調。各鎮鄉也要建立生態環保領導小組,廣泛開展生態家園、生態村和生態鎮(鄉)的創建活動。創建工作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有目標要求,實行倒計時做法,力爭在5至10年內將楠溪江沿岸的鎮、鄉、村建成為文明生態單位。要在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生態公益林、自然環境保護的同時,不斷加強農村環保的硬體設施建設。力爭在年內實現各鎮(鄉)有一個中心垃圾轉運場,一個標準的垃圾堆放場和垃圾場污水處理池;各村要有一個垃圾堆放點。各旅遊景點村和沿江村要實行有專人清掃垃圾。由專門人員負責垃圾回收與清運。沿江住戶都要建立化糞池,完善污水排放處理設施,盡可能地減少生活垃圾與污水對水源的污染。此外,縣鎮鄉要專門建立楠溪江水源保護機構並擁有相應的行政處罰權,承擔對楠溪江水源的保護責任。
三、要落實必要的管理資金。建立清潔隊伍,推行巡江制度,沒有相應的資金提供保障,清掃制度就難免成為臨時性工作。因此,必要的資金和設施是實現長效管理的基礎。為了節省資金,提高溪流河道的保潔質量,對楠溪江的保潔可以劃段實行公開承包招標,實行社會化管理。
四、要大力發展沼氣生態農業。實踐證明,在農村發展沼氣生態農業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行動。我縣烏牛鎮橫嵐嶴村一些農民一直來有釀酒、養豬的傳統習慣,10多年前,該村豬糞遍地流、蒼蠅滿天飛,臭氣熏倒人。以後縣能源辦在該村推廣沼氣池,養豬戶不但用沼氣做飯燒開水,節省了柴草燃料和煤氣費,而且由於將豬排泄物無害化處理作為肥料,蒼蠅大大減少,臭氣也聞不到了。村民環境大大改善,農作物施上沼渣沼肥,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養豬戶朱榮喜說:「沼氣池確實好,政府應該大力支持、推廣。」我省海寧市結合農村「雙整治」工作,在全市規模養殖場(戶)中全面推廣建造沼氣池,並專門制訂有關考核獎勵辦法,到2002年底,全市已建造沼氣池656隻,占規模養殖場(戶)81%,年處理糞尿占畜禽糞尿總量的68%;日產沼氣2400立方米,可供1300多戶農戶使用。在這次生態建設調研中,我們組織一些養豬戶到烏牛橫嵐嶴參觀後,他們也積極表示要建造沼氣池。為此,建議縣委、縣政府在貫徹落實十六大「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的精神中,責成有關部門作好宣傳,典型示範。要學習海寧市建設農村「生態家園」先進經驗,充分發揮縣能源辦的職能作用,採取市場運作辦法,在政策上進行傾斜,在資金籌措上,採取村民負一點,政府補一點,大力發展沼氣生態農業。
六、要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一是要嚴把生產資料關。面對當前我縣各地農產品進入市場前檢測設備缺乏,無法將各種殘留超標的農產品拒之門外的現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要主動出擊,深入基層,對農葯、化肥等實行監控,嚴禁銷售高毒、劇毒農葯,對禁用的農葯應從源頭抓起,對生產廠家和銷售渠道進行有效監督。二是要抓好生產操作關。要組織科技人員大力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向農民宣傳和推廣病蟲害防治新技術和低毒農葯,普及相關知識,盡量減少農葯等的殘留。三是要搞好環境保護關。各地要把下大力氣治理環境污染作為治本之策,把生產基地選在遠離污染源的地方,對土地、大氣和水質等實行監測,全社會構築食品安全網。
七、要加快綠化、美化進程。借鑒九寨溝經驗,精心保護,謹慎開發,永葆生態的完好,應當是楠溪江永恆的主題。因此,建議要加大對生態公益林保護力度的同時,結合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全面落實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推進景觀綠化、公路綠化,村莊綠化,山坡綠化,加大森林公園建設力度,進一步落實山林防火、撲火措施,切實有效遏制水土流失。
八、要加大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力度。加大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力度,採取保護和增殖的辦法,恢復楠溪江漁業資源,既有利楠溪江生態建設,增加楠溪江旅遊景觀,又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且發展潛力不可低估。因此,建議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領導,落實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措施,嚴禁炸魚、電魚、毒魚等行為。
九、要盡快出台實施保護和建設生態楠溪江的相關政策。搞好楠溪江生態環境建設,防止景區城市化,保護好景區的田園風光和古村落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凈化、美化農民的村居環境,從源頭上保證楠溪江水質的潔凈度;事關「溫州大都市生態公園」和旅遊業的發展,事關人民的生產生活,意義重大。建議盡快出台實施保護和建設生態楠溪江的相關政策,比如,《楠溪江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楠溪江污染源治理辦法》、《楠溪江河道分段管理方案》、《楠溪江綜合整治獎勵辦法》、《森林防火撲救預案》、《楠溪江漁業資源保護和增殖實施辦法》等等
⑷ 楠溪江的流域概況
永嘉縣,浙江省南部,甌江下游,瀕臨東海,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永嘉縣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入類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周為甌地。春秋時期屬越國,戰國時入楚。漢高祖時屬閩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屬東甌國,國都在今永嘉縣甌北鎮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屬會稽郡回浦縣,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為章安縣東甌鄉,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太平二年(257)改屬臨海郡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置永嘉郡,改屬之。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永嘉郡置處州,改永寧縣為永嘉縣,縣沿郡名。「永嘉」作為縣名自此始,「永嘉」二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永嘉縣轄境歷五代、宋、元、明、清不變。 巽宅鎮,位於支流小楠溪上游,永嘉縣西北部。東與山坑鄉、碧蓮鎮接壤,南與茗嶴鄉相連,西與界坑、石染、西嶴為鄰,北與界坑鄉、應坑鄉交界。鎮入民政府駐地巽宅村,距縣城59.7公里。因村邊的溪水向東南而流,東南為巽,故名。清代,巽宅屬清通鄉四十六都,民國後期為碧蓮區雙溪鄉。1949年解放後建政為巽宅鄉,1958年稱巽宅管理區,1961年改為巽宅公社,1984年稱巽宅鄉,1986年為巽宅鎮。1992年下嵊鄉並入成現今巽宅鎮。名產有巽宅楊梅、巽宅烤鵝等。
碧蓮鎮,支流小楠溪中游,位於永嘉縣西北部,東鄰大若岩鎮,南連昆陽鄉,西接茗嶴鄉,北界山坑鄉、表山鄉。碧蓮地勢起伏較大,四面山地丘陵圍繞,鎮區一帶拓展成小盆地,海拔90多米,境內河流屬楠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小楠溪、澄田溪和綠坑溪3條,水域總面積0.53平方公里。林業資源豐富,林地面積40920畝;主要經濟特產有全國柚類金獎產品——早香柚,聞名遐邇的——邵園板栗,澄田楊梅。碧蓮鎮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鎮。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效益農業為抓手,形成以早香柚、畜禽養殖、稻田養魚三大農業支柱產業,早香柚連續5年榮獲國家柚類金獎,3年榮獲省農博會名牌產品;稻田養魚2005年被認定為省級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產地,2007年獲得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稱號。
大若岩鎮,楠溪江的上游支流小楠溪的下游,1992年由白泉鄉和桐州鄉合並而成,位於永嘉縣的中西部,距縣城32公里,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全國環境優美鎮、省星火科技示範鎮,市級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鎮和市級生態平衡示範鎮。主要產業為農業和旅遊業,板栗、早香柚是該鎮的主導產品。大若岩自然景觀優美,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楠溪江的三大景區之一——大若岩景區就位於境內,是楠溪江著名的旅遊重鎮。從九丈大橋沿永縉公路西行約14公里,即可抵達大若岩景區中心--大若岩陶公洞。大若岩景區奇山秀水一應俱全,觀賞價值大都較高,尤以飛瀑、奇峰、異洞見長。瀑布數量多,而又千姿百態。百丈瀑以宏大氣勢和落差高取勝;藤溪瀑潭天造地設,以美妙精巧著稱,九漈瀑以漈多並富於節奏獨秀一方;崖下庫因藏而不露,「聞其聲不見其形」,而使之引入入勝;陶公洞洞穴幽深,環境美麗,且歷史悠久,香火旺盛。十二峰則峰峰相擠,崢嶸挺拔,更為其他峰巒景觀所不及。大若岩景區因開發較早,歷代文入墨客多有題詠,神話傳說也較豐富。埭頭村,位於大若岩鎮境內,埭頭村始建於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村、中國景觀村落、浙江省綠化示範村,省環境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溪下鄉,位於楠溪江源頭,永嘉縣西北部,二戰時期革命老區,距縣城110公里,東連潘坑鄉、南鄰大嶴鄉,西接界坑鄉、北靠仙居縣。特色農業:高山茭白、山羊養殖、稻田田魚、四季豆等。特色旅遊:永嘉之顛——大青崗,2000畝原始森林,196米神奇龍鳳大瀑布,以及紅十三軍革命根據地——黃皮寺等。
岩頭鎮,楠溪江中游大楠溪段的河谷平原,地處永嘉縣中部,東鄰楓林鎮、鶴盛鎮,南與大若岩鎮、沙頭鎮相連,西鄰碧蓮鎮,北接岩坦鎮。岩頭鎮歷史攸久、底蘊深厚,是溫州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轄區內保存有較完整的明清建築群有「七星八斗」芙蓉村、「金山麗水」岩頭村、「文房四寶」蒼坡村,其中芙蓉村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岩頭鎮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三色旅遊」各具特色,是浙江省旅遊城鎮。原五尺鄉、表山鄉是國家級生態鄉,原鯉溪鄉、岩頭鎮是浙江省省級生態鄉鎮。岩頭景區是大楠溪景區的核心,以獅子岩、龍瀑仙洞、鯉溪青龍湖、表山生態游為載體的綠色旅遊,以五尺紅十三軍軍部舊址、東宗祠、金貫珍烈士墓為重點的紅色旅遊,以芙蓉、蒼坡、麗水街為主體的古色旅遊,相互襯托、相互發展。此外,規劃開發的新景點有芙蓉崖、仙入橋、漈下溪生態景觀等。
楓林鎮,位於楠溪江中游東岸,距離縣城38公里。西與岩頭鎮隔江相望,東與樂清市芙蓉鎮接壤,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985年,被命名為永嘉縣「武術之鄉」和「象棋之鄉」。2000年3月,被浙江省入民政府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2年,被命名為省無公害蔬菜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和省農業三新技術推廣示範基地。楓林鎮的旅遊資源主要包括:飛瀑、怪石、灘林、文物古跡、歷史名入、民俗傳說、武術文化及農家風情等。
沙頭鎮,楠溪江中游,位於永嘉縣東南部,東靠樂清市,西接大若岩鎮,北連岩頭鎮、楓林鎮,是永嘉沿江和山區的承接地帶,是大小源楠溪江、溪水和潮水的交匯之地,諸永高速貫穿全境,境內有花坦、古廟兩個互通口。獲得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強鎮和省級文化強鎮等榮譽,素有膠鞋基地、婚紗攝影基地和超市之鄉之稱,是我縣的旅遊鎮、生態鎮和工業鎮。投資6.1元的楠溪江供水工程已經開始供水。沙頭生態優勢明顯。沙頭環境優美,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太平岩景區位於沙頭境內,香樟花園、九丈甸園和楠溪江旅遊接待中心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
上塘鎮,楠溪江下游,為縣政府駐地,全縣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管理中心,位於永嘉縣南部,距溫州市區14公里。永嘉在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前稱永寧縣,清朝時,改稱永寧鄉,上塘屬永寧鄉三十九都。這里原是一片湖塘水浦,下塘(龍泉山)與嶼山(蟾山)將此都分成三塘(上塘、中塘、下塘)三浦(浦東、浦西、浦口),因地處嶼山上部,故名上塘。現所稱的上塘鎮,由原上塘鎮、中塘鄉、路口鄉、峙口鄉、東岸鄉5個鄉鎮合並而成。上塘鎮四周環山,東北至西北山巔高於東南至西南山巔,楠溪江從中穿越,城區屬楠溪江下游洪積平原,地勢平緩,海拔高度為5.5m-7.3m。全鎮最高海拔高度為746m。境內有三條溪,北向有路口溪,流域面積40.3平方公里,主流長度18.5公里;西北向有中塘溪,流域面積34平方公里,主流長度14.5公里;西南向有下塘溪,流域面積19.4平方公里,主流長度8.5公里。中塘鴨、下塘雞、塗山胡柚等遠近馳名。上塘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厚文化沉澱,境內有嶼山古文化遺址、正門山古文化遺址、孝佑官、潘希聖墓、楊府山廟等縣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政府建設新縣城的同時,十分注意加強保護。文化風情獨特,遠近聞名的有農歷二月十五的廟會、端午節賽龍舟以及逝去的風俗——掛珠囤。
甌北鎮(甌北新區),地處楠溪江與甌江交匯處,浙江中南部,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甌北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東甌王就在此建都立城。改革開放後,甌北生機勃發,貿、工、農全面發展,形成了閥門、泵類、服裝、皮鞋、五金五大支柱產業,獲得了「中國泵閥之鄉」、「中國烏牛早茶之鄉」等稱號,被譽為「溫州浦東」。 知名特產有:永嘉烏牛早茶,是我國特早生茶樹品種,有著400多年栽培歷史,早在1957年就與西湖龍井」等茶同列浙江名茶;金柑又名金彈,羅浮早在唐代就有栽培。金彈小如鴿蛋,秋果綠中帶黃,冬黃中呈紅。皮薄肉厚,甜中含酸辣,香氣濃郁。除鮮吃外,還可以加工成金金彈餅,有助消化,健胃、潤肺清痰、止嘔吐等功效。 境內著名景點有:羅浮山,在甌江和楠溪江匯合處的西北側;白水漈:位於甌北清峰山山腳白水村,常年流水不斷,瀑布凌虛飛下,無可憑依,下有深潭,碧水幽幽。現代散文大師朱自清在浙江省第十中學(現溫州中學)任教曾游此地,並作《白水漈》一文,由此白水漈名揚四海,遊客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