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決策記錄
❶ 問:長期投資決策中用現金流量與財務報表中的現金流量一樣嗎
長期投資決策中用現金流量與財務報表中的現金流量不一樣。前者是對項目現金流量的預計,反映某個項目在整個計算期(一般在一年以上)的現金流量,主要用於投資決策。後者是企業實際發生的現金流量的記錄,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半年、一季或一個月)內現金流量情況,主要用於對外公布財務成果。
❷ 企業項目投資決策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以下為前十項投資決策考慮因素:
1. 企業家自身具有支撐期持續奮斗的稟賦;
2. 企業家非常熟悉本企業的目標市場;
3. 在5-10年內至少能獲得10倍的回報;
4. 企業家的背景證明其具有很強的領導能力;
5. 對風險的評估和反應良好;
6. 投資具有流動性;
7. 可觀的市場增長前景;
8. 與風險企業有關的歷史記錄良好;
9. 對企業的表述清楚明了;
10. 具有財產保全措施。
❸ 財務人員如何參與投資決策
(一)組織財務人員對本企業經濟活動進行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是財務工作的最基本任務。記錄經濟業務,核算經濟活動過程,提供會計信息。既運用財會專門的方法,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如實記錄和反映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方面的增減變動情況。會計核算必須有憑有據。會計憑證(如發票、收據等)是記錄經濟業務的發生和完成情況,明確經濟責任的重要證據。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財務主管要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範本企業財會基礎工作,制定財務會計制度,確保企業如實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財會信息要真實、完整、准確。
(二)組織財務人員對本企業經濟活動實行會計監督
財務人員在反映經濟活動內容提供財務信息的過程中,應以國家經濟法規以及企業規章制度為依據,對經濟業務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和合理性實行監督。財務主管要落實財務部門崗位職責和人員分工,領導財務人員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財經方針政策,遵守會計法有關規定,嚴格按照本企業會計制度和其他有關規定,加強財務管理,防範和制止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會計監督主要是通過會計核算監督和制度監督完成。會計核算監督主要依賴於會計核算職能的發揮,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特別是財務主管為會計核算監督的責任主體;制度監督則主要依賴於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企業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財務主管應協助企業負責人建立或完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防止工作舞弊,保護企業財產安全。
(三)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專業參謀作用
財務主管要充分利用財務資料,以會計、統計、估計、分析、及數理等方法進行全面財務分析,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專業參謀信息,確保企業在投資方面不出現重大失誤。在這里財務主管不僅要分析單獨的項目投資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更重要的是站在企業全局的角度進行宏觀分析,要具有把握全局的能力,使企業在短期內及應可預見的未來不出現嚴重財務危機。財務主管要從會計和經濟法、稅法的角度,審查或參與擬訂重要的經濟合同和經濟協議,維護企業的利益。
(四)幫助企業解決管理問題
一個優秀的財務主管最重要的素質是對企業運營有很好的理解,具有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財務主管要利用財務數據的分析,找出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善經營管理的建議和措施,進一步挖掘提高經濟效益的潛力,提高資金使用效果,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按照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實現良性運行。
(五)對企業稅收進行整體的策劃和管理,按時交納各種稅金及有效實施稅務風險控制
一個出色的財務主管要靈活掌握國家各種稅收政策,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合理避稅,減輕企業稅收負擔,降低成本,為企業謀取最大利潤。財務主管要根據稅法、會計法及有關財經政策為企業進行節稅策劃,採用「非違法」的手段進行避稅策劃,並且企業賬目要清楚,納稅申報要正確,交納稅額要及時、足額,在稅務檢查過程中不會出現任何稅收方面的漏洞,即在稅收方面沒有任何風險或極小可以忽略不計的風險。
❹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的議事規則有哪些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的議事規則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人員組成
第三章職責許可權
第四章會議的召開與通知
第五章議事與表決程序
第六章會議決議和會議記錄
第七章附則
網頁鏈接相信參考資料地址
❺ 風險投資決策考慮因素有哪些
風險投資方在作投來資決策前,自更關注與風險企業自身的情況;而項目融資的投資方除關注與項目投資的自身情況外,對於項目之外的多種因素,如通訊聯絡、政治環境、國家和主權風險、貨幣和外匯風險等也較為關注。具體來說,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有以下幾點:
a、企業家自身是否具有製成及持續奮斗的懍賦;
b、企業家是否非常熟悉本企業的目標市場;
c、在5—10年內是否至少能獲得10倍的回報;
d、企業家的背景是否證明其具有很強的領導能力;
e、對風險的評估和反應是否良好;
f、投資是否具有流動性;
g、是否具有可觀的市場增長前景;
h、與風險企業有關的歷史記錄是否良好;
i、對企業的表達是否清楚明了;
j、是否具有財產保全措施。
❻ 建築工程投資控制的幾個階段分別是
建設項目全過程包括項目投資決策階段,設計准備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及維護運營階段,投資控制始終貫穿於其中,每一個階段和環節都離不開項目費用的控制。
全過程投資控制內容包括了項目各個階段所涉及的所有成本和費用(如前期的土地成本和動拆遷費用)。同時,項目保修期內的運營費用也應作為項目實施階段投資控制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來加以考慮。
(6)投資決策記錄擴展閱讀
要點:
1、項目實際成本不超過項目計劃投資。
2、應十分重視前期(設計開始前)和設計階段的投資控制工作。
3、以動態控制原理為指導進行投資計劃值與實際值的比較。
4、可採取組織、技術、經濟、合同措施。
5、有必要地進行計算機輔助投資控制。
❼ 管理會計關於長期投資決策的問題
變革與發展是當今社會生活的主旋律,財會學科與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這些年來財會學科的發展有一個明顯特點:每門課程的「外延」不斷擴張,以至於課程之間「邊界」越來越模糊;各門課程的「內涵」也處於經常變化與調整之中;從財會實踐層面分析,財會專業工作也在「管理整合」的浪潮中走向趨同或交叉。我們在感嘆這種快速變革與整合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應有的專業理性:一門管理科學或者一種管理活動如果沒有明確的「內涵」和清晰的「外延」,對於崇尚「權責到位、崗位明確、流程清晰」的管理科學來說這是個致命的問題。本文主要圍繞「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四門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的關系和實踐整合進行分析、探討。這里的「財務會計」從內容上又包括高校會計專業開設的「會計學原理(初級會計學)」、「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等相關內容.一、四門課程的獨立性與關聯性分析 (一)四門課程的獨立性分析 從產生歷史分析,財務會計的產生歷史比較悠久,自從帕喬利復式記賬法產生以來,具有500多年歷史發展過程。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從財務會計分離並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還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的事情。在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1FAC)年會上正式採用了「管理會計」這一專門詞彙,由此現代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根據1986年美國會計師協會下屬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管理會計公告1A》的定義:「管理會計是向管理當局提供用於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責任的履行所需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較為權威的對管理會計的界定。 一般認為,西方財務理論的獨立是以美國著名財務學者CREEN於1897年出版的《公司財務》為標志的。西方財務以股份公司為研究對象,著眼於不斷發達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西方經濟學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組織的變遷對企業財務的演進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產生與發展歷程分析,財會理論與學科的發展受到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委託代理理論的直接影響。但是財務會計主要受到理論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理論的影響;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主要受到各種數學模型、管理理論、組織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的影響;財務管理學與金融學、數理經濟學的關系密切。 從目前我國財會教育來說,教育部將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學並列列示在管理學中的工商管理學科下,可以理解為財務管理學與會計學並列在同一學科層次。會計學是一門經濟信息的計量、確認和報告的學科,會計所從事的是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匯總報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關者提供據以作出投資決策的信息;財務管理學是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直接對企業價值運動及其所體現的財務關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資預算、資本結構、股利政策的決策管理。 從四門課程所討論的內容以及目標上看均有所不同。財務管理與財務會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很明顯,在此不詳細討論,本文主要討論下面兩個方面的區別。 1,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差異。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這兩門課程的「交叉」、「重復」現象特別嚴重。從目前教學現狀分析,兩者的重復集中在:①資金時間價值與長期投資決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與經營杠桿分析;③存貨控制(EOQ模型)。 在處理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重復問題上,我們認為基本原則應該是管理會計側重於「技術」與「方法」,財務管理側重於決策時對技術與方法的「應用」。比如貨幣時間價值原理、資本預算的方法(如凈現值法、內涵報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貨控制模型這類知識應該列入管理會計課程中不變。在這些原理和方法基礎上,財務管理學來闡述證券估價、價值分析、資本預算的具體決策、財務風險分析和存貨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財務管理課程主要講授這些方法的財務上應用。 2.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差異。 這兩門課程的「交叉」最為嚴重,以至於有的西方專業教材中把它們合並在一起,統稱「成本管理會計」。我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中也是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合並在一起,統稱「財務成本管理」科目。我們的觀點是成本會計的內容應該是闡述各種成本計算方法,至於成本控制與分析則由管理會計課程完成。所以,我們也就主張成本會計必須與管理會計分離。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是明顯的,但是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在內容、標准、功能、信息流程上應該都是以成本會計為基礎,或者說,成本會計必須同時使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兩套標准與原則,並進行適當協調。比如產品成本計算中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為財務會計編制損益表,其結果也會制約資產負債表的結果。而變動成本法、標准成本法、定額成本法、作業成本法主要是作為管理會計的內部報表的基礎。當然變動成本、標准成本、作業成本最好要與財務會計的成本數據在分離的同時,還要關注它們的銜接。在同一資料庫中可以生成多種成本數據資料是成本會計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四門課程的關聯性分析 這四門學科可以認為是財務管理和會計的總和。也就是說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都是會計的范疇;而財務管理由於在本質、對象上均不同於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組成會計學的兩大分支,兩者分別負責對外、對內發布會計信息,同時兩者也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屬於第二層次。成本會計屬於第三層次,它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部門成本的多項信息,這些信息既為財務會計提供資料,又為:管理會計提供資料。 (三)關子學科發展趨勢的「展望」分析 針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會計造假案例的出現,改進財務報告的呼聲越:來越高,具體包括改革現有會計報告標准、內容、質量標准,要求:①淡化歷史成本、推行公允價值;②增加對未來財務預測信息的形成與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離公認會計原則;④首先關注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而不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這些主張必然導致財務會計傳統特徵的逐步喪失,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關於計量屬性,不能脫離財務會計的本質職能,「嚴格地說,只有初始確認時用於計量的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公允價值等才能稱為財務會計的一項完整的計量屬性。比如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由於不能作為初始計量屬性,它總是在歷史成本或現行成本的基礎加以應用,因此只能算一種攤配的方法。」(參見葛家澍《會計確認、計量與收入確認》2002年《會計論壇》第1輯) 關於報告內容,的確現行財務報告的計量主要限於貨幣度量,對於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資源、客戶、核心技術等就被排除在財務報表之外。另外財務會計的確認交易、事項的前提是它們必須是已經完成、至少是已經發生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始終以表內信息為核心,適當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報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關於財務會計確認屬性是屬於過去的交易、事項所帶來的結果,財務會計是面向過去,而不可能面向未來。一些人提議的增加財務預測的信息和內容,如募資投向、未來公司經營風險、盈利預測的信息,投資者也是需要的,這些信息的構成原理、分析方法應該由管理會計來完成。或者說加大管理會計部分披露的對象就可以,無需再通過改進現行財務會計來重復這個工作。 同時,有人認為,「投資者更關注企業價值的創造和增加,財務會計與財務報告無法直接計量和表現企業的價值,它們只能用盈餘和現金流量兩個會計信息間接地作為替代變數。」這里暫且不談「盈餘和現金流量」是「企業價值」的替代變數還是關鍵變數,公司價值是由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和必要報酬率決定的,而規劃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和貼現率是公司財務管理的任務,也就是說,不要把財務管理的任務強加到財務會計上,正如,在西方CPA(注冊會計師)和CFA(財務分析師)是兩種執業證書一樣。 二、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在實踐中的有效整合 前面我們重點分析了四門課程的獨立性,強調其差異化,這是為了教學的便利和學生對專業知識接收的邏輯遞進關系的一種安排。但是在實踐中可不能這樣涇渭分明。在實踐中我們最應該分析和討論的是其整合問題。 公司的使命就是創造價值,股東因追求價值而投資,經營者和員工必須為股東創造價值。財會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須定位於實現價值的增長,依據價值增長規則和規律,建立的以價值計量、評價、報告為基礎,以規劃價值目標和管理決策為手段,整合各種價值驅動因素和管理技術、梳理管理與業務過程的財會管理模式。 另外,財會價值管理和專業整合也充分體現在公司最高財會主管即財務總監職能的定和變化。我們十分欣賞美國托馬斯。沃爾瑟等所著的《再造財務總裁》一書的基本觀點。本書從CFO總裁辦公室架構的實驗中,總結出來再造財務總裁五個深入發展CFO角色的步驟:商業夥伴、戰略組織、績效管理、戰略成本管理、過程與體系。本書提出了財務總裁辦公室「房式」圖(見文後)。企業經營已經向財會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一體化整合式和完善專業管理功能。財會管理要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有機地結合。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優秀的財務總監(CFO)對戰略規劃、組織結構和內部控制負有很大的責任。其中,CFO的基本職責是結合公司實際運營和管理要求,在公司內部建立起一套適合公司決策和價值管理的財務管理報告和預算系統。這個財務報告應該匯合理論上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各門課程的基本原則、基本標准,即用通用的會計標准進行財務報告,也能根據管理要求對各業務板塊、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進行過程監控和風險預警,建立一套統一的業績衡量標准。 而且在計算機和網路環境下,這種整合也變得十分便捷,並成為一種必然。在實踐中,計算機技術和網路的發展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持。
❽ 投資日誌的操作理由怎麼寫
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分為兩種,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宏觀的主要包括國家政策、戰爭霍亂、宏觀經濟等;微觀的主要是市場因素,公司內部、行業結構、投資者的心理等。下面具體講它們給股市帶來的影響: a.經濟因素 經濟周期,國家的財政狀況,金融環境,國際收支狀況,行業經濟地位的變化,國家匯率的調整,都將影響股價的沉浮。 經濟周期是由經濟運行內在矛盾引發的經濟波動,是一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股市直接受經濟狀況的影響,必然也會呈現一種周期性的波動。經濟衰退時,股市行情必然隨之疲軟下跌;經濟復甦繁榮時,股價也會上升或呈現堅挺的上漲走勢。根據以往的經驗,股票市場往往也是經濟狀況的晴雨表。 國家的財政狀況出現較大的通貨膨脹,股價就會下挫,而財政支出增加時,股價會上揚。 金融環境放鬆,市場資金充足,利率下降,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很多游資會從銀行轉向股市,股價往往會出現升勢;國家抽緊銀根,市場資金緊缺,利率上調,股價通常會下跌。 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刺激本國經濟增長,會促使股價上升;而出現巨額逆差時,會導致本國貨幣貶值,股票價格一般將下跌。 b.政治因素 國家的政策調整或改變,領導人更迭,國際政治風波頻仍,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較為重要的國家政權轉移,國家間發生戰事,某些國家發生勞資糾紛甚至罷工風潮等都經常導致股價波動。 c.公司自身因素 股票自身價值是決定股價最基本的因素,而這主要取決於發行公司的經營業績、資信水平以及連帶而來的股息紅利派發狀況、發展前景、股票預期收益水平等。 d.行業因素 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變更,行業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潛力,新興行業引來的沖擊等,以及上市公司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經營業績,經營狀況,資金組合的改變及領導層人事變動等都會影響相關股票的價格。 e.市場因素 投資者的動向,大戶的意向和操縱,公司間的合作或相互持股,信用交易和期貨交易的增減,投機者的套利行為,公司的增資方式和增資額度等,均可能對股價形成較大影響。 f.心理因素 投資人在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後產生心理狀態改變,往往導致情緒波動,判斷失誤,做出盲目追隨大戶、狂拋搶購行為,這往往也是引起股價狂跌暴漲的重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好多人都不知道炒股是在磨煉什麼?光知道賺錢,為了賺錢而賺錢,別的什麼也不悟。其實,股市是磨煉人最好的一個地方之一。在世上,多麼狂妄自是的人來到股市,面對市場總感覺市場的高深難測、難以琢磨,都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有多少知名的股評專家學者,面對市場,不知多少次碰壁,不知出現過多少次錯誤的預測、錯誤的認為和判斷。 其實炒股的真正目的應該是磨煉自己,如何使自己的判斷、認為與市場的運動的實際和市場運動的規律相結合,說得再簡單、再直接點,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操作與股票的上漲節拍相吻合,從而使你的認識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你若真正達到了這個相合的境界,你這個人肯定會被磨煉造就成為一個非常謙卑的人,非常有見識有智慧的人,非常有休養、有悟性的人,也是一個非常能放下自己的主觀認為的人,當然你也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這都是因為你掌握了規律之後上天對你的獎賞。否則,你若違背市場的運動規律,則必將受到規律的懲罰。 所以說:炒股並不是只單單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尋求探索市場的運動規律,最後達到與上漲的節拍相合。同時,也是一個修正自己錯誤認識、錯誤觀點的過程。是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風貌逐漸得到改觀的過程,當你達到此境界時,賺錢是自然而然的事,這叫「不賺而賺」,我沒有想賺錢,只想追求規律,上天卻因為你發現了規律,順應了規律,而獎賞給你那麼多錢。這是一件多麼輕松加愉快的事啊!相反,如果我們一入股市,就樹立了一個不正確的投資目的(理念)也就是出發點不對、目的存心不對,那我們就整天活在痛苦裡,活在盲從里,最終也不會取得什麼高的成果,因為我們的追求目標太低級了(僅僅是為了賺錢而矣),胸懷太狹隘了,追求的大方向錯了,這樣不但賺不到錢,還容易賠錢、傷了身體、傷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