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策劃 » 招商引資創新舉措

招商引資創新舉措

發布時間: 2021-11-17 07:42:49

Ⅰ 結合新農村建設談談如何招商引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應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點。

Ⅱ 學習山東經驗 進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土地管理為國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能力

(2005年8月20日)

2005年6月1日~9日,由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政協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區副主席宋愛榮率領的新疆黨政代表團,在山東省、河南省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先後到山東、河南學習考察。我作為代表團的成員,通過幾天的學習和考察,耳聞目睹了山東省和河南省的大發展、大變化。特別是山東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上呈現出高速度、跨越式和超常規的發展局面,以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優勢運用到位,把潛力挖掘到位,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位,全力以赴發展經濟的干勁給人以深刻印象。此次學習考察,使我進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差距,堅定了信心。我要認真學習山東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創造的寶貴經驗和做法,尤其要借鑒山東省國土資源部門正確處理土地利用和保護的經驗和舉措,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我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山東省土地管理工作的特點

(一)認識到位,思想解放

黨的十六大以來,山東省委連續在全省各地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新的形勢下,要想在發展上不落後,首先在思想上不能落伍,要加快發展,關鍵看思想觀念、看機制運作、看措施落實,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形成集聚效應,創造發展奇跡。山東省國土資源部門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正確處理土地利用和保護的關系,做到既不「撞車」違規操作,又不「剎車」等待觀望,更不「誤車」坐失良機。2004年建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收入達256億元,特別是在提供用地保障上,開拓思路,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勇於實踐,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

(二)通過土地市場治理整頓,變壓力為動力,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山東省認真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對近幾年出台的不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政策的489個文件予以廢止和修改;對省、市、縣(市、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農用地轉用審批、建設用地供應審批、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確權發證、土地執法監察、財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真進行了糾正和處理。全省共撤銷各類開發區739個,保留各類開發區251個,核減了3/4;處理相關責任人員1000多名;對先上車後買票的違規用地,進行了查處,補辦了用地手續,使佔用地總量一半的違規用地完善了手續。在補辦用地手續中,實行補辦用地手續的不佔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政策。借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的東風,變壓力為動力,解決了多年遺留的問題和矛盾,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三)靈活掌握政策,及時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民經濟快速的發展,山東省也和全國一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問題日漸突出,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呼聲高漲。山東省及濟南市、青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國務院批准實施後,根據國家規定,沒有進行過調整,但其他市、縣(市、區)、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山東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關於「規劃的調整必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的規定,進行了調整。按照《國務院關於做好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4〕12號)「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改由縣、市人民政府申請,報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後,仍由設區的市審批」的規定,山東省規劃的調整主要是調整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因為建設項目大部分落實在鄉鎮。在規劃調整中,主要做法是調整布局和用地方向,多個項目集中,一並調整,原則上不突破建設用地總規模。

截至2004年4月,山東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至2010年建設佔用耕地指標已經用完。國家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下達後,採取用計劃指標替代規劃指標的辦法,相應調整土地利用規劃,保證了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實施。同時,對於經國土資源部同意批準的城市規劃大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也視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四)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切實保護失地農民利益

山東省政府於2004年制定並公布了各縣(市、區)耕地最低年產值標准,補償倍數不低於法定倍數的16倍。一些市針對因征地降低生活水平的,建立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經費由財政解決。在城市規劃區內征地,積極推行「區片綜合價」(僅含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制度,合理確定不同區位的征地綜合補償標准。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還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通知》(魯國土資發〔2005〕7 1號),在進一步落實貨幣安置、農業安置等措施的基礎上,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農民。逐步建立「經濟補償、社會保障、就業服務」三位一體的新模式,實現征地與勞動力安置、建立社會失業和養老保險制度同步進行。對有長期穩定收益的項目用地,可以以土地補償費入股或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可以採用留地安置的辦法,按規劃用途預留一定比例的國有土地,確定給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用於發展第二、第三產業。

(五)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促進招商引資工作

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儲備、統一配置、統一管理」的原則,建立「政府投資、儲備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機制。由政府調控土地市場,及時保障建設項目的土地供應。縮短項目落地的時間,項目一到就可落地,而不是常規的選址、征地。有些暫無項目的耕地繼續由農民耕種,有項目及時收回。極大的方便了招商引資工作。如濟南市2004年投入40億元進行土地收購儲備。青島市對308國道兩側的土地全部進行了儲備。威海市通過紅線儲備、協議儲備、實物儲備等多種方式,逐步將企業搬遷騰出的土地、政府收回的違法用地、經營性用地及其他依法可以收回的土地,全部納入政府土地儲備。

(六)盤活存量用地,節約集約用地

針對用地空間比較小、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緊張、建設項目用地多的實際,加大挖潛力度,積極盤活存量土地;一是認真開展了存量建設用地的清理,向存量建設用地要發展空間。2004年以來,青島市共清出678宗存量建設用地,面積5萬余畝,近期可挖潛利用近l萬畝。二是「海、陸、空」並進,即:填海造地、整理復墾折抵建設用地、建多層廠房提高利用率。通過上述措施,解決了國家下達的計劃指標只有18萬畝、實際用地達40萬畝的困難,保障了土地供應。三是因地制宜發展多層、高層建築,嚴格控制建平房、圈大院、搞「花園式工廠」、建設寬馬路、大廣場。山東省人民政府明確要求新增建設項目用地必須符合國家和山東省產業政策;劃分區域強化投資強度,土地投資強度標准為不低於100萬元/畝,同時規定,固定資產投資小於500萬元的項目,原則上不單獨供地。

(七)加大土地整理復墾力度,解決各業用地矛盾

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的整理,節約用地,促進土地資源的集約和合理利用;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農村居民點的合理布局、適當集中;通過對農村居民點和其他閑置存量建設用地進行整理的耕地面積,等量置換為建設佔用耕地的規劃和計劃指標,用於農村居民點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鎮建設,以緩解用地供需矛盾。兗州市大力推進「合村並點」,全面實施「小村並大村,四百變一百」工程,力爭利用15~20年時間,將全市400個多個行政村合並建設成100個中心村,預計可節約土地4萬多畝。

(八)新增用地向工業傾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在招商引資中,山東省看重的是企業落地後增加的稅收、就業的機會、帶動的消費和科技的進步等對國民經濟發展拉動的長期效益。特別對工業項目用地,採取傾斜的供地政策,在工業項目用地上全部採用協議方式。並根據各地財政的實際情況,予以補貼或返還。對經營性項目用地,原則上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但對具有帶動作用和凝聚效應的經營性項目用地,在有意向投資者後,則以掛牌方式供地為主。

在征地工作中,為減輕企業負擔,由政府埋單,是山東省的一大特點,如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由政府繳納、耕地開墾費、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由財政補貼。具體實施中,政府只收取評估地價的20%出讓金,主要用於繳納新增建設用地費。

威海市提出了「只要你來干,手續我來辦」的服務理念,投資者確定項目後,由市招商局和服務中心代理企業辦理落地的所有手續,受到客商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山東省開展了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試點工作。集體建設用地依法由地級市人民政府審批,只進行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審批,而不征為國有。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時,多採用租賃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的形式。這樣,不但有利於企業及時落地,也有利於農民集體長期穩定地增加收入,化減了征地補償安置的困難和矛盾。如企業要求取得土地使用權,5年後可申請征為國有,並辦理出讓手續。

(九)項目向開發區集中,形成凝聚效益

近幾年,山東結合中央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整合優勢園區,集中連片開發,充分發揮重點園區的帶動輻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是開發區科學選址,合理布局,主要選擇荒山荒灘搞建設。如威海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榮成經濟開發區、乳山銀灘旅遊度假區90%以上的用地是沿海灘塗,避免了佔用大量耕地。二是採取資源共享的辦法,積極引導鄉鎮招商引資項目到依法設立的開發區和城市工業區集中。如乳山市出台了園區招商的「飛地政策」,即不論哪個鄉(鎮)引進的項目落戶開發區,便實行稅收「五五分成」,調動了各鄉(鎮)招商引資的積極性,節省了大量基礎設施投入,達到了集約用地的目的。

(十)夯實基礎,為科學管理奠定基礎

高效、科學的國土管理必須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山東省下大力氣開展土地管理基礎工作。投資上億元建設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及時更新基準地價,開展農地分等定級,完善電子政務建設。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研、規劃設計也取得豐碩成果,山東省2004年上繳國家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32億元,通過扎實的基礎工作,落實整理項目,爭取了全部上繳經費的返還。

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山東省積極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准備工作,完成了規劃實施評價和8個專題的研究工作,爭取省財政安排規劃修編經費660萬元(已落實,不含規劃資料庫和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費用),各市、縣(市、區)的規劃修編准備工作正在積極進行。通過下大力氣夯實基礎工作,為科學決策、管理和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鞏固成績,學習先進,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促進我區土地管理工作

與山東省比較,在土地管理工作方面,我們也有我們的特點,學習山東省的長處和經驗,取長補短,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所以,有必要對我們的工作進行一次回顧,和山東的工作進行一次比較。努力做好結合的文章,抓好落實的工作,實實在在地將我們在山東省學到的經驗落實到新疆的發展中。

(一)自治區土地管理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的土地管理工作自2000年8月國土資源廳成立以來,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受到國土資源部的肯定,為實現自治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是積極開展土地調查、評價、規劃和科學研究等基礎業務工作,奠定了土地管理的基礎。完成了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通過對新疆後備土地資源及坡耕地、沙化耕地的調查,查清我區2030年以前有水源保證的可開墾後備資源4978萬畝,摸清了新疆土地資源家底,為自治區和國家提供了翔實可靠的數據;組織編制完成了自治區、地(州、市)、縣(市)、鄉(鎮)四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等專項規劃,宏觀調控作用進一步增強;開展了農用地分等定級工作,及時更新城鎮基準地價;加強基本農田保護,使全區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85%以上。

二是正確處理土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努力保障土地供應,為自治區經濟發展服務。按產業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的要求,積極為自治區能源、水利、交通、電力、城市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重點項目以及符合供地條件的建設項目提供用地保障和優質服務;開展了存量建設用地資源普查的工作,查清了全區城鎮閑置土地、空閑地和批而未用的土地7.08萬畝;制訂了鼓勵盤活存量土地和集約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減少各項建設對耕地的佔用。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比例不斷提高,2000年土地使用權有償收入7.23億元,2004年達到25.365億元;增強服務意識,制定優惠政策,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促進了國有企業結構和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優化。

三是加強征地管理,嚴格執法監察。切實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健全征地程序,依法加強征地管理,完善征地補償安置辦法;拓寬征地安置途徑,落實征地制度改革措施;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費分配使用的監管,防範征地中損害農民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嚴格土地執法監察,加強動態巡查,預防和制止土地違法發生,及時查處土地違法案件。

四是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制定配套政策和優惠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在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中,核減違規設立的開發區(園區)13個;違規干預和插手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的現象得到遏制,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得到了糾正和解決;自治區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已通過國務院的初步驗收;抓法制建設,初步形成了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為核心的地方性國土資源管理的法規體系,為自治區國土資源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提供了法律保障;為鼓勵國內外投資者參與新疆的開發建設,新疆國土資源廳起草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西部大開發土地使用和礦產資源優惠政策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見》,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已轉發各地執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荒山綠化優惠政策,使烏魯木齊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在農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等方面,採取靈活優惠政策,促進了新疆優勢產業特別是林果業的發展。如,喀什地區1999年還只有60萬畝林果,到現在林果面積已經擴展到253萬畝。

五是抓機遇,積極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在科學規劃的基礎是,積極組織開展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研、規劃設計、預算編制,2000~2003年,自治區申報國家項目55個,總規模15327公頃,總投資21190.18萬元,到位資金9157.415萬元;2003~2004年,申報自治區項目28個,總規模7171公頃,總投資9344.01萬元,到位資金8589萬元;2005年1~4月,申報國家投資項目43個,總規模37124.34公頃,總投資61427.22萬元。特別是完成了伊犁南岸大渠灌區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為啟動國家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奠定了基礎。在全國耕地面積逐年銳減的情況下,2001~2004年自治區耕地增加157.76萬畝。

六是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幹部隊伍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完成了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幹部培訓工作,尤其是少數民族幹部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大;2004年作風建設在自治區8個被評議的部門中名列第一,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通過開展「文明處室創建」、「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創建「青年文明號」等一系列活動,幹部職工的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有了明顯提高,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

(二)學習山東經驗,促進我區土地管理工作的建議

縱觀山東省經濟快速發展,得益於歷屆山東省委思想觀念的解放,持之以恆、全力以赴抓經濟建設的落實。通過2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意識深入人心,從而形成合力。各級政府在抓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是層層要求土地上有什麼優惠政策,而是充分認識到土地既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更是政府所要經營的主要資產,將土地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高度重視,積極主動,依照法律程序辦事。通過經營城市、經營土地,改善投資環境,使以地聚財、以地生財落在實處,增加了財政收入,也推動了招商引資。

通過學習考察,我深刻感覺到山東省各級幹部思想解放,勇於實踐,創新務實的工作精神。與山東省相比,我們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在觀念和認識方面,許多地方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土地管理工作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思路不清、認識不到位,缺少敢於實踐、敢於超越的氣魄和勇氣。二是在靈活運用政策方面,自治區已經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西部大開發土地使用和礦產資源優惠政策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見》等政策,但許多地方對文件學習不夠、領會不深,沒有用足、用活、用到位。三是在服務意識方面,在國家已經三令五申明確土地管理審批許可權和程序的情況下,許多地方政府還在要求分權。投資環境的改善不是靠審批權的下放,招商引資需要的是良好的資源和環境,只有提高服務水平和行政效能,才形成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學習山東省的經驗,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最根本的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落實中央宏觀調控的政策,把改革、發展、穩定緊密聯系起來,搶抓機遇。增強機遇意識、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1.認真落實國務院28號文件,積極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

國務院28號文件是今後一個時期土地管理的綱領性文件,在理解和執行政策上、要結合自治區實際,體現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精神,既要認真嚴肅,也要思想解放。對28號文件要深刻領會,全面把握.實事求是的制定出符合新疆實際的辦法。要著眼於運用政策去推動工作和事業的發展。對具體問題的處理要著眼於發展的全局,採取更加靈活方式和方法。在土地供應上,要充分發揮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優勢;在建設用地上,在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於新疆發展的,就支持、保護和扶持。

2.依法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調整

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適時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管理上,既要嚴格執行規劃,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也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實事求是的依法進行調整,使規劃服務於自治區經濟發展的大局。在目前自治區級、地(市)級、縣(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還未正式開展的情況下,對沒有突破規劃目標的,可以對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局部調整由縣(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地區行署或州、市人民政府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由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審批。對經國土資源部同意批準的城市規劃大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可視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解決因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而影響項目落地的問題。

3.充分利用新疆未利用土地多的優勢,招商引資

結合我區實際,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見的通知》(新政辦發〔2004〕9號),對荒山荒地、綠化用地、退耕還林還草用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用地、畜牧業發展用地、農牧民開展民俗旅遊項目和發展服務業用地、企業(轉制科研機構)改制用地及招商引資項目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的優惠政策,為充分合理利用資源提供政策保證和支持。

盡快出台《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的用地意見》,制定具體優惠措施,支持自治區的工業發展。

4.繼續做好失地農民的安置補償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在新疆尤為重要。要加強征地工作管理,進一步做好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償工作,切實維護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安置補償基數和標准應及時調整,盡可能採取高限,必要時政府可以從財政收入中予以補貼。目前,征地安置補償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政府的領導下,加強與民政、社會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安置失地農民的途徑可以採取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

5.進一步推行土地收購儲備工作

土地收購儲備工作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加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機構,加大土地儲備力度。根據城鎮規劃建設需要,結合融資還貸能力,合理確定儲備土地的資金投入、規模和周期。要結合實際,從政府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確定一定的比例充實土地收購儲備資金,專項用於土地收購儲備。對存量建設用地也納人土地儲備的范圍,建立「政府投資,儲備中心存地,客商用地」的機制,對工業用地可採取集中連片的儲備形式,形成「地等項目」的格局,確保招商引資項目用地的及時供給。

6.用活政策,支持項目建設

對經營性項目用地,堅持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按市場方式進行配置;對工業生產型項目的用地,仍以協議供地。在工業項目用地協議出讓中,根據評估地價,明確政府收益比例,使政府收益能夠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相關直接費用。其餘涉及征地的相關費用,由用地單位按規定支付給農民集體和政府有關部門。能夠給予財政補貼或減免的,可由當地政府研究決定。

7.統籌規劃,加強開發區建設

自治區已通過國務院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驗收,開發區清理工作已基本結束。對開發區建設應當加強研究論證,在切實保護基本農田的前提下,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強開發區建設和管理,形成一批項目向開發區集中,產業關聯,具有凝聚效應和帶動作用的產業聚集區。

8.加大基礎工作投入,提高工作水平

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下大力氣開展土地管理基礎工作,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盡快完成65個縣(市)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基本農田的調整奠定基礎;及時更新基準地價,盡快應用農地分等定級成果,完善電子政務建設。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新疆是我國耕地後備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西部生態建設也需要加大土地開發整理的力度。因此,需要做好項目實施的准備工作,編制科學的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做好項目可研、規劃設計、預算,充實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庫,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為新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土地保障。

自治區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肩負著國土資源管理、評價、規劃、利用和保護工作,是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部門。我們要堅決按照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圍繞經濟建設這個大局,努力提高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為促進自治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發揮各級的推動作用。在開發利用國土資源中,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改革開放這個大局,既要依法行政、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把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找准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堅持一手抓保護,一手抓保障,在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新疆土地資源的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用足、用好、用活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上下功夫,使這些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加大合理開發利用的力度,確保建設用地的供應,發揮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赴山東省學習考察報告,原載《新疆國土資源》2005年第5期)

Ⅲ 張家口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實施新舉措: 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把創新發展舉措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的有效手段,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著力推進,重點突破,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實力、活力和競爭力。
(一)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構築發展支撐。堅定不移地加快項目建設,保持投資較快增長。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年計劃投資674.1億元,實施基礎設施項目67項。加快推進京新二期、張涿、張承、張石三期高速公路續建工程,加快啟動張承二期、京新三期、京蔚、二秦、京尚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年內新增通車里程116公里,繼續保持在全省的領先地位。推進實施京張城際、張唐、張大城際、藍張、張呼等鐵路建設,確保京張城際、張唐、藍張3條鐵路開工建設。力爭軍民合用機場上半年開工。年內投資9.5億元,完善三大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達到「十通一平」標准。加快生產性項目建設。圍繞我市「4+3」產業,全年計劃實施生產性項目214項,投資1261.3億元。重點推進一批具有戰略帶動作用的工業項目,積極爭取三一風電、中煤機煤礦機械、宣工工程裝備製造、盛華北方氯鹼化工列入全省重大產業支撐項目。實施好工業經濟 「8331工程」和「雙百工程」,調強存量,調優增量。抓好節能減排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率先發展低碳經濟。著力推進中國昊華集團宣化有限公司、河北天寶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節能項目,確保全年節能50萬噸標准煤。推進城市集中供熱、應張天然氣、煤氣管網改造等項目。加快中水回用擴建工程和縣級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進度。加強主要流域水環境治理,進一步提高環境質量水平。
(二)加強城鎮建設力度,完善發展載體。立足彰顯歷史之韻、傳承文化之魂、營造山水之秀、展示現代之氣,不斷使城市上水平、出品位、生財富。年內計劃完成城建投資750億元,其中主城區467億元。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按照 「提升舊城區,完善高新區,建設新城區,開發洋河南區」的思路,推進中心城區南移,形成組團式建設、一體化發展、同城化管理的格局。加大城市開發力度。著力實現由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共同提高轉變;由房地產開發為主,向房地產和消費服務設施同步推進轉變;由拆建結合向以建為主轉變。推進孤石公園、平湖公園、城投大廈、華北天然氣結算中心大樓等15項大型公共設施工程建設。實施怡安街、張垣新城、尚峰國際和山中城等16個重點區域改造項目,加快五一廣場綜合改造等城市核心服務區建設。加快16個城中村改造,力爭全面完成改造任務。繼續推進15個棚戶區改建。完成13個舊小區改善。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強河道綜合治理,推進洋河治理、清水河上游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明湖生態公園建設等工程,啟動西沙河、東沙河和王家寨河清淤疏浚工程。加快城區路網建設,重點實施光中街、經二路、繞城高速路等工程;加快對超期服役供氣管網的改造;對主城區所有小街巷,實施路面硬化、給排水改造和照明工程;繼續推進跨河橋梁和互通立交橋建設。實施供氣供熱供水工程,年內完成149公里供氣管線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增集中供熱面積87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0%以上;啟動北水源水處理工藝升級改造項目,進一步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推進城市環境建設。實施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小西溝蓄水工程,年內完成清水河上游214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務。推進草帽山地質災害治理示範工程,實現科學規劃、市場運作和綜合開發。繼續抓好「增綠添彩」工程,實施220平方公里的生態涵養區治理,年內綠化荒山荒坡33.2萬畝。加快清水河和洋河兩岸、「九縱六橫」道路綠化,新建改建公園游園5個,新增綠地155.6萬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到35%,綠化覆蓋率達到40%,積極申報國家級園林城市。完成路燈智能化監控系統工程建設,實現對中心城區所有道路、橋梁的亮化設施監控全覆蓋,進一步完善提升清水河兩岸等主要區域和城區周邊山體亮化建設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管理機制,配備先進的城市管理設施,加快推進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和城管數字化平台建設。增加公交車輛,完善公交線路,確保公交車達到每萬人10標台,公交車路線覆蓋率達到省目標要求。突出抓好污染、衛生、建築、廣告、市場、道路六方面整治工程。不斷加大土地整理和儲備力度,確保建設用地的有序供應。強化市民素質教育,增強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意識,營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濃厚氛圍。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按照「城區擴展、縣城擴容、中心鎮擴張、中心村擴大」的思路,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加快以縣城為重點的城鎮建設,突出特色、完善規劃、提升品位、健全功能,促進產業向縣城集聚,項目向縣城集結,人口向縣城集中。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繼續推進農村新民居示範工程,抓好160個新民居重點村建設,加大「空心村」治理,加快「中心村」建設,完善農村道路、電網、通信、用水、沼氣等基礎設施,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勤勞的張家口人民一定能夠續寫城鎮面貌大變樣的壯麗篇章!
(三)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鞏固發展基礎。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促進農業穩定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發展特色農業。繼續實施農業提質增效工程,年內新增葡萄11萬畝、脫毒馬鈴薯20萬畝、張雜谷60萬畝、甜菜10萬畝,杏扁嫁接改造10萬畝,優質錯季蔬菜穩定在100萬畝,鮮奶產量達到130萬噸。提升旱作農業,加大高效耐旱作物和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高效耐旱作物面積達到500萬畝。主攻節水農業,重點推廣膜下滴灌、微灌等節水技術,年內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3萬畝,總面積達到267萬畝。發展設施農業,年內設施蔬菜達到13萬畝,奶牛規模養殖達到100%。壯大龍型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年內完成投資45億元。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年內新增市級龍頭企業30家、省級3家,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0.5%。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年內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個,切實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強化生態基礎。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12平方公里。加快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等林業生態工程,年內完成93萬畝。推進雲州、常峪口、太平庄等18座水庫除險加固。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116公里,完成農村公路「村村通」規劃目標任務。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重點解決全市2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完善增收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涉農資金,創新農業項目管理機制,引導社會、民間和外資資本進入農村經濟各個領域。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年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新增12萬人次,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積極探索村級財富積累機制,年內試點村覆蓋面達到50%。
(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增強發展動力。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統籌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戰略性重組,全面完成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鼓勵農民依法自願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實施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整合以土地為主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和林場、牧場、水庫等資源,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規范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扶持通泰和城投集團做大做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領域。進一步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文化體制等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與京津晉蒙以及台灣地區的深度對接,實施「主動融入大北京」戰略,推進與北京的全方位對接,在基礎設施、產業轉移、市場建設、金融機構、文化教育、人才科技等方面加強合作。積極推進與世界500強、全國500強、行業30強的戰略合作。發揮總部經濟的帶動效應,吸引大公司大集團總部向我市集聚布局,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和中直單位到我市建立培訓中心、檢測中心、研發基地。轉變招商方式,組建張家口「招商中心」和專業隊伍,開展「4+3」產業專題招商活動。加強與國家級行業協會的聯系,掌握行業內大集團、大企業情況,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舉辦好冀台經貿洽談會,積極組團參加上海世博會、香港經貿洽談會等大型活動,推進招商引資的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激活市場主體,推動全民創業,提高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加大對成長型民營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資金、土地、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推進市縣聯保和擔保機構整合,年內擔保資本金規模達到5億元。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設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落實對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創新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運作模式,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抵押物不足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建設,確保每個產業集聚區和每個縣區設立一個創業輔導基地。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工程,加大科技投入,落實企業科技研發投入抵扣所得稅政策和技改專項資金,鼓勵和支持企業創建科技研發平台,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年內力爭使「國家級礦山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在我市掛牌,爭取20家中小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加快提升農業生產科技水平,重點推廣30項現代農業科技實用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鼓勵創造發明,挖掘本地智力資源,發揮鄉土人才作用。積極推進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加強我市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特別是與京津的科技合作,通過委託研究、合作開發、中試、共建研發中心等方式,引進人才、智力和技術,建設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五)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提供發展保障。充分把握國家政策機遇,切實加強財政金融工作,加大對經濟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做好財政工作。認真研究國家財政資金的投放領域和重點,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和各級扶持資金、補貼資金,鼓勵引導社會性投資。堅持把培植財源放在重要位置,強化稅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優化縣級財稅結構,加強後續財源培育。厲行節儉,保障重點,優先確保公教人員工資和機關正常運轉,優先保證社保和民生支出。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做好財政體制省管縣改革,提高各級財政的保障能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瞄準國家信貸資金投向,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積極爭取各類貸款和專項建設資金,確保經濟建設的信貸需求。引進中信、民生等域外金融機構和實力財團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延伸服務。加大對重點企業的上市培育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債券及其它金融產品籌集資金,探索發行地方債券,提高直接融資在融資中的比重。整合配置優勢資源,進一步擴大資本金規模,形成更加科學順暢的「融資—投資—還款」體制機制,實現項目融資的創新突破。精心謀劃和包裝項目,加大爭跑力度,確保新爭取的中央投資數額處於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以敢為人先的勇氣開拓創新,以鍥而不舍的作風真抓實干,不斷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使命、無愧於人民的新業績!

Ⅳ 北部灣招商引資最新辦法

北部灣招商引資最新辦法如下:

1、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類產業企業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自治區還可免徵地方部分企業所得稅,企業最低可享受9%的企業所得稅。

2、自用土地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自用房產的房產稅;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園區高新技術、輕工食品等工藝企業,以及物流、金融業、信息服務業、會展業、旅遊業、文化業、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衛生等服務企業可享受免徵。

3、部灣經濟區應當改革行政審批方式,下放行政審批許可權,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實行行政許可公開制度,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許可時限,推行集中許可、並聯許可等許可方式。

4、依法從嚴控制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設立,適時清理並逐步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標准。

5、部灣經濟區應當鼓勵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和民間資本參與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放寬市場准入,提供優質服務。

6、北部灣經濟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投資協調機制,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政策咨詢、投資手續辦理和投資糾紛投訴服務。


(4)招商引資創新舉措擴展閱讀

發展戰略

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經濟學家對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北部灣經濟

區的發展目標是: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建設成為我國沿海重要經濟增長區域,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自治區人民政府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在其職權范圍內可以制定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快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建設。

北部灣經濟區的主要任務是: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Ⅳ 湖南省政府出新招商政策,有什麼新亮點

一、創新招商引資舉措
1、明確招商引資主導產業。根據產業發展優勢及功能定位,明確各市州和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含省級,下同)的招商引資主導產業並統一對外發布,每兩年更新一次。每個市州和國家級開發園區確定1-2個主導產業,納入全省重點招商產業給予重點支持。支持各類資本投向《湖南省招商引資重點產業指導目錄》所確定的相關重點產業,推動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導鼓勵發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與零部件、食品、商貿物流、醫葯健康、森林康養、旅遊、種業等優勢特色產業和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創意、生物、信息、節能環保、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外商投資企業同等適用"湖南製造強省建設"相關政策措施。(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牽頭,省科技廳、省經信委、省農委、省林業廳、省旅發委、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放寬投資准入。鼓勵和支持外來投資企業參與我省在能源、交通、農業、水利、環保、林業、旅遊、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的PPP項目建設,參與我省各級政府發起設立的PPP項目融資支持基金。參與我省PPP項目的外來投資企業同等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有序吸引外資投向金融、保險、證券、融資租賃、商業保理、醫療、會計審計、建築設計、評級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各級國有企業參與多種形式的國際資本和技術合作。(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牽頭,省直各相關部門、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著力招大引強。按照我省"十三五"產業發展規劃與產業布局要求,積極對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500強企業以及戰略性龍頭企業,圍繞重點產業的關鍵鏈條、關鍵技術、關鍵環節,重點引進產業鏈、價值鏈上的高端項目,不斷實現產業鏈的"補鏈、增鏈、壯鏈",提高產業關聯度,促進產業集群加速形成。(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牽頭,省經信委、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強力推進湘商回歸。大力實施湘商總部回歸、產業回歸、資本回歸、社會公益回歸、市場渠道回歸、人才回歸、科技回歸等七大行動計劃,鼓勵、引導、推動廣大湘商回湘投資創業,提升湘商回歸對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鼓勵各市州依託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設立湘商產業園並研究出台相應政策措施。(省工商聯、省商務廳牽頭,省直各相關部門、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精準務實辦好重大招商活動。深度參與國家部委主辦的相關重大經貿活動,省級層面每年組織1-2次大型綜合性招商經貿活動,務實辦好"滬洽周"、"港洽周"、湘商大會、湘台經貿合作會等重大招商活動,提高精準度和實效性。支持市縣、園區圍繞主導產業精心組織特色專題產業鏈招商活動。(省商務廳牽頭,省發改委、省農委、省外事僑務辦、省台辦、省工商聯、省貿促會、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切實發揮開發區招商引資載體作用。各類開發區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招商引資承載能力。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大膽創新體制機制,以優化服務為核心,促進投資便利化,營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完善開發區財政管理體制,各市州、縣市區可按本級許可權合理確定開發區地方財政收入(包括地方稅收)劃分辦法,扶持開發區建設和產業發展。支持園區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建設特色園區、國際合作園區、飛地園區。培育一批具有招商引資核心競爭力的開放示範園區,並在調區擴區、升級國家級園區等方面給予支持。(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牽頭,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大力實施"芙蓉計劃",在平台建設、人才管理、待遇分配、創業基金、服務保障等方面先試先行,將湖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人才集聚區和人才高地。(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為外籍投資人員和高層次人才來湘提供出入境便利措施。重大外資項目的外方代表、外籍高層次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滿18周歲未婚子女可申請有效期不超過5年、停留期不超過180天的R字多次簽證或者居留期不超過5年的居留證件;對符合條件的外籍高層次人才,不受60周歲年齡限制,可簽發3-5年有效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和工作類居留許可。貫徹落實永久居留身份證便利化制度,為外籍投資、創新創業人員和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資格和使用永久居留身份證件提供便利。(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吸引外來投資者在湘設立研發、技術、財務管理、采購和大數據等功能性機構。大力推動和實施產、學、研合作工程,建設院士工作站、技術研究院、科技產業園等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制定專項政策吸引各類高端人才來湘進行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鼓勵外來資金投向科技中介、創新孵化器、生產中心、技術交易市場等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建設。積極推進省部、省校、省院合作,爭取國家科技項目、創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工程支持,建設一批科研試驗基地和科研成果轉化項目,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發展創新型經濟。對當年營業收入或對本地區經濟發展貢獻前50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按規定對其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獎勵。(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牽頭,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創新招商方式。市縣和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要結合本地實際,針對性、高密度、高頻度、全方位地開展專題招商推介和項目對接活動。鼓勵各地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委託招商,大力開展駐點招商和以商招商。藉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平台,構建QQ群、微信群、APP等立體式招商信息平台,實現網路化、高效化招商。強化項目前期基礎工作,建立嚴格、科學、規范的省級重點招商項目開發程序。從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市場前景和財務分析等專業化角度提高項目開發質量。建立健全省級重點招商項目開發質量評價體系,著力提高招商項目的年度簽約率,切實推進項目落地。(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招商引資政策
9、支持各地制定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支持地方各級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在法定許可權范圍內制定出台具有創新性、可操作性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實行"一事一議",享受的具體政策在雙方簽訂的投資協議中予以明確;支持其對成功引進重大項目的中介機構和個人(不含國家公職人員)予以獎勵。(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逐步擴大開放型經濟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招商引資。支持各級政府統籌各類專項資金,建立完善並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平台作用,採取投資入股、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研發補助、設備補貼、物流補貼、培訓資助、社保補貼、租金補貼、廠房代建、貢獻獎勵、人才獎勵等方式,對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予以支持。(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落實稅收支持政策。對國家鼓勵發展的外商投資項目進口設備,在符合規定的范圍內,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積極落實國家對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城市和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經認定的技術先進性外商投資服務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規定的外資研發中心進口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其采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省財政廳牽頭,省國稅局、省地稅局、長沙海關、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強化用地保障。對投資《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類項目、《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中屬於我省優勢產業的項目和《湖南省招商引資重點產業指導目錄》中的產業項目優先供應土地,對符合條件的工業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以下簡稱《標准》)的70%執行;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外的國有未利用地,且土地前期開發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業項目用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價格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標准》的15%執行;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國有未利用地,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標准》的50%執行。省級重大簽約招商項目所需用地計劃由省級優先保障,對符合產業規劃的重大產業項目,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充分保障項目合理用地需求。鼓勵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靈活多樣的供地方式,降低外來投資企業用地成本。工業用地可先以"招拍掛"方式租賃取得,並明確約定正式投產後轉為出讓建設用地的條件,土地租賃者可按照基本建設報建程序,憑租賃合同等國土資源部門的用地批准手續辦理工程報建手續,達到約定的受讓條件後,簽訂出讓合同,轉為出讓建設用地。鼓勵各地以工業用地在法定最高出讓年期內縮短出讓年期等方式實行彈性出讓。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企業利用現有工業用地提高容積率的,不增收土地出讓價款。允許項目所在地市縣和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為企業代為建設標准廠房及配套基礎設施,一定期限內免費供企業使用。(省國土資源廳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規范涉企收費行為,落實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支持各地對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及創新型項目所涉及的城鎮建設等行政事業性收費給予獎補,法律法規規定專款專用的除外。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園區,經過審批後,可以實施養老保險繳費費率過渡試點政策。優先保障重大產業項目的水、電、氣等生產要素需求,積極爭取更多的園區進入國家增量配電試點;支持園區用戶積極參與電力市場直接交易。支持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重大和重點產業項目進行適當物流補助。(省發改委牽頭,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人防辦、省電力公司、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園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支持外來投資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拓展財政政策與金融工具聯動范圍,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加大金融機構對外來投資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融資模式,在風險可控范圍內適當延長授信期限,設置更加靈活的還款方式和符合法律規定的多種擔保方式。對通過深滬交易所、"新三板"湖南股權交易所發行私募債券的企業,省財政按規定給予貼息補助。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境外上市,對首發上市融資的,省級財政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費用補助。支持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依規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境外上市,在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享受與內資企業同樣的上市支持政策。支持外商投資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可轉換債券,運用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保障企業境內外融資需求。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引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通過股權融資方式緩解融資需求。(省政府金融辦、省財政廳牽頭,省發改委、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證監局、湖南銀監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持續改善投資環境
15、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推進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和取消妨礙公平競爭和開放的政策規定,促進內外資企業、大中小企業、國有民營資本公平競爭,各類投資主體一律依法平等進入,在資質許可、標准制定、政府采購、融資渠道、政策扶持等方面依法享受同等待遇。對轉移來湘的企業,其經原所在地省級認定的有效期內的相關資質,在我省無需重新申報,報有關部門備案後直接予以認定。積極推動外資醫院、民營醫院進入省內醫保體系。(省發改委牽頭,省直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嚴格依法行政,推進對外商投資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深入推廣復制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加快申報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投資領域的改革創新和先行先試,加快推行"多證合一",進一步促進投資便利化。構建網上"放管服"平台,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督檢查,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服務和監管保障制度,優化服務效能,加強跟蹤服務,鼓勵各地探索建立跨部門聯合執法監管模式。對重大項目實行全程代辦和專員負責制,全程協助企業辦理項目建設中的各項手續。健全外來投資企業投訴服務機制,充分發揮省開放型經濟投訴受理服務中心作用,積極妥善處理外來投資企業的投訴。(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牽頭,省直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打造誠信政府。制定實施《關於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對在招商引資、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不得以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等理由違約毀約,因違約毀約侵犯合法權益的,要承擔法律和經濟責任。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違約失信問題專項整治,及時糾正政府招商引資中的違約失信問題。(省發改委牽頭,省商務廳、省政府法制辦、省政府督查室、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8、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依法有效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和知識產權。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合作,引進國際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在我省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支持我省仲裁機構與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共建知識產權仲裁與調解分中心,構建知識產權仲裁調解機制。(省科技廳牽頭,省政府法制辦、省工商局、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在全省各級法院開展規范執行行為專項整治,重點治理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亂執行、執行不廉等突出問題,著力化解企業"執行難"問題。(省高級人民法院牽頭負責)
19、規范各類涉企檢查。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減少對企業的各項雙隨機檢查,要分類列出企業檢查清單,力爭利用一年時間,將企業雙隨機檢查項目壓縮至2016年的1/2以內。規范整治審批環節的中介機構服務。(省發改委牽頭,省編辦、省商務廳、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切實加強組織保障
20、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力度。充分發揮省發展開放型經濟領導小組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各級政府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菜單",高位對接、高層推動。省直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切實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實行省、市、縣政府領導定點聯系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制度,省領導定點聯系一批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項目所在地市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並掛牌聯系,實施"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全程跟蹤服務。(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牽頭,省直相關部門、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強化工作保障。積極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招商引資人才,建立健全培訓機制,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招商引資工作隊伍。提升招商引資活動出國(境)便利化,並在工作經費等方面予以保障。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招商引資工作良好氛圍。(省商務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外事僑務辦、省發改委、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2、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加重各級政府績效評估中的開放型經濟指標考核分量,重點評價招商引資在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方面作出的實際成效,對招商引資工作不力的市州、縣市區,由省發展開放型經濟領導小組負責人分別對其分管負責人和商務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對招商引資工作貢獻突出的集體和表現優秀、工作業績突出的個人進行通報表揚。探索建立招商引資容錯機制,鼓勵支持幹部敢於創新、勇於擔當。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培養、選拔幹部的重要陣地,把招商引資工作實績作為提拔使用幹部的重要參考。加大招商引資幹部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任(掛)職力度,加大對德才兼備、業績突出的招商引資幹部使用力度。(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牽頭,各市縣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級各部門、各省級以上開發園區管委會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根據本通知精神,因地制宜,出台差別化配套政策,在工作中主動作為,創造性抓好落實,並將貫徹落實情況及時報省發改委和省商務廳。

Ⅵ 濮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35個重要文件都那些,

濮陽加快發展35個文件知識要點

35個文件分為意見、政策、辦法、機制四類。其中意見類19個,政策類5個,辦法類5個,機制類6個。

1.思想觀念、幹部做風、發展環境是決定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思想觀念是先導,思想解放、觀念創新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思路和出路,最終決定著發展水平和成效。幹部作風是保障,關系著人心向背,關系著黨的事業興衰成敗,一個地區幹部作風的優劣直接決定著推動工作的力度和效果。發展環境是關鍵,發展環境的好壞決定著對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吸引程度,決定著一個地區的競爭力和對外形象。(濮文〔2011〕6號)

2.持續開展「一創雙優」活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我市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創新工作機制、破解發展難題的迫切需要;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的迫切需要。(濮文〔2011〕6號)

3.工作機制是解決問題、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根本保證,是提高決策力、增強執行力、保證實現既定目標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徑。(濮文〔2011〕6號)

4.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是加快發展、趕超發展的決定因素。(濮文〔2011〕6號)

5.通過持續開展「一創雙優」活動,實現「三個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幹部作風、發展環境的進一步轉變。(濮文〔2011〕6號)

6.「八棄八揚」:摒棄重說輕做行為,弘揚親力親為之風;摒棄懶散拖拉行為,弘揚快捷高效之風;摒棄推諉扯皮行為,弘揚盡職盡責之風;摒棄湊合應付行為,弘揚創優爭先之風;摒棄吃拿卡要行為,弘揚清廉為民之風;摒棄奢侈享樂行為,弘揚艱苦創業之風;摒棄跑要說情行為,弘揚公正嚴明之風;摒棄追逐低俗行為,弘揚健康文明之風。(濮文〔2011〕6號)

7.「十破十立」:破除自我矮化、怨天尤人的思想,樹立事在人為的觀念;破除怕擔風險、不敢作為的思想,樹立勇於擔當的觀念;破除疏於運籌、量錢辦事的思想,樹立精於運作的觀念;破除消極依賴、坐等靠要的思想,樹立自立自強的觀念;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思想,樹立愛拼會贏的觀念;破除因循守舊、墨守陳規的思想,樹立敢為人先的觀念;破除自我封閉、狹隘保守的思想,樹立開放合作的觀念;破除無所用心、無所事事的思想,樹立超前謀劃的觀念;破除輕商抑商、欺商損商的思想,樹立引商安商的觀念;破除哥們義氣、團團伙伙的思想,樹立合力興濮的觀念。(濮文〔2011〕6號)

8.樹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意識。形成優質高效的行政環境、公正嚴明的司法環境、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濮文〔2011〕6號)

9.「一創雙優」活動的基本方法為:堅持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查擺、自我整改為主;堅持把學習教育貫穿始終、查擺問題貫穿始終、邊學邊查邊改貫穿始終;堅持集中教育與日常推進相結合;堅持與「創先爭優」活動、解決問題、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相結合。(濮文〔2011〕6號)

10.「一創雙優」活動每年按集中教育和日常推進兩個階段進行,第四季度開展集中教育,其餘三個季度日常推進。日常推進是對集中教育的拓展和持續,集中教育是對日常推進的深化和提升。(濮文〔2011〕6號)

11.集中教育階段的三個步驟:學習動員,提高認識,時間為15天;深入查擺,解決問題,時間為35天;完善制度,謀劃工作,時間為15天。(濮文〔2011〕6號)

12.日常推進階段要抓好集中教育階段查擺問題的整改,抓好學習教育和觀念創新,強力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著力抓好活動的督導指導。(濮文〔2011〕6號)

13.加快發展就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打破常規,實事求是地選擇本地最優發展路徑,以超常的付出和努力,實現快速發展、趕超發展。(濮發〔2011〕12號)

14.濮陽發展面臨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諸多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具有不斷提升的區位優勢、一定基礎的工業優勢、土沃糧豐的農業優勢、集「七城二獎」於一身的城市優勢、特色鮮明的文化優勢,更面臨一系列難得的發展機遇,國際和國內沿海地區產業加快向中西部轉移,為我們承接轉移、借力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產業機遇;國家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推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等,為我們爭取國家扶持、乘勢發展提供了政策機遇;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我市趕超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對濮陽發展寄予厚望,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全市上下人心思變、人心思干、人心思發展,凝聚成了強勁的發展合力,這種好趨勢、好態勢、好氣勢,是最重要也是最珍貴的發展機遇。(濮發〔2011〕12號)

15.發展思路和奮斗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方式為主線,以「四個重在」為實踐要領,以持續開展「一創雙優」活動為動力;牢牢把握中原經濟區重要出海通道、中原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圈銜接融合的前沿、省際交會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牢牢把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濮陽中心任務,牢牢把握突出加快發展、堅持統籌協調、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改善民生的發展理念;強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大力推進城鎮化,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抓好社會和諧穩定,力爭經濟發展速度兩年時間趕上全省平均水平,三年時間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五年時間進入全省先進行列。(濮發〔2011〕12號)

16.堅持項目帶動、工業支撐、特色主導、集聚發展,強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使之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一輪」。

樹立抓城市建設就是抓發展的理念,用市場經濟的觀念經營城市、按旅遊景區的標准建設城市、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管理城市,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力推進城鎮化,使之成為驅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一輪」。(濮發〔2011〕12號)

17.「十二五」期間,力爭我市新增5家以上上市企業。(濮發〔2011〕12號)

18.以提高產業承載能力為抓手,以進駐項目為重點,以培育支柱產業為支撐,以擴大經濟總量為主線,加快產業集聚區和專業園區建設。(濮發〔2011〕12號)

19.堅持以工哺農、以城帶鄉,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濮發〔2011〕12號)

20.圍繞提高農村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品質、增加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目標,按照集約化、產業化、標准化、品牌化和市場化的要求,重點推進畜牧業發展和設施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濮發〔2011〕12號)

21.堅持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開的原則,推進社會事業改革。(濮發〔2011〕12號)

22.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承接集群式和鏈式產業轉移,形成與周邊地區優勢互補、差異發展的格局,推動中原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銜接互動、融合共贏。(濮發〔2011〕12號)

23.設立濮范台改革開放實驗區,能夠帶動濮陽縣、范縣、台前三縣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實現脫貧致富。能夠成為新的區域增長極,拉動濮陽市及周邊地區較快發展。能夠發揮濮陽連接周邊經濟圈的銜接點和對接平台的作用。能夠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進一步增強發展後勁。(濮發〔2011〕12號)

24.創新招商方式,實行領導招商,以商招商,定向招商。

完善招商引資機制,創新招商引資考核辦法,把項目簽約和項目落地作為考核重點,嚴格獎懲,切實提高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和投產率。主動加強與國家部委、省直廳局的聯系,以獲得更多的政策性資金和發展信息,並將其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濮發〔2011〕12號)

25.堅持政府投資金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推進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重點打造好雜技文化、龍文化、孝道文化等,形成地域特色明顯、展現濮陽風貌、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旅遊品牌。(濮發〔2011〕12號)

26.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調動方面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協調一致抓發展的工作合力。(濮發〔2011〕12號)

27.必須持續開展「一創雙優」活動,堅持集中教育與日常推進相結合,常抓不懈,使之成為加快濮陽發展的總抓手。(濮發〔2011〕12號)

28.堅持「九講」「三帶頭」。廣大幹部要講學習、講團結、講誠信、講自律、講嚴管、講和諧、講實干、講效率、講奉獻;要堅持市委常委、市級領導幹部和各級各部門「一把手」帶頭,率先垂範,腳踏實地,親力親為。(濮發〔2011〕12號)

29.堅持正確的幹部導向,按照德才兼備標准和「五重五不簡單」要求,在加快發展的第一線、在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中識別幹部,以發展的需要選人、以發展的能力選人、以發展的實績選人,讓幹事創業的幹部得重用、讓碌碌無為的幹部讓位置、讓亂作為的幹部受懲戒,提升正氣,壓制邪氣,決不讓踏實肯乾的人吃虧,決不讓敢於擔當的人受氣,決不讓投機鑽營的人得利,真正把廣大幹部的注意力引導到想發展、謀發展、促發展上來。(濮發〔2011〕12號)

30.深化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監督管理,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覺規范從政行為,以良好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保證濮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濮發〔2011〕12號)

31.切實樹立「民主、公開、公道」的正確用人導向。(濮發〔2011〕14號)

32.科學發展考核位次列全市前三名的縣「區」,重點工作考核獲得綜合一等獎的市直部門,適當增加正副縣級領導幹部推薦名額。科學發展考核位次列全市最後一名的縣(區)、重點工作考核未獲獎的市直部門,領導班子年度考核被評為較差的縣(區)和市直部門,當年不得推薦正縣級黨政領導幹部人選,並減少副縣級領導幹部推薦名額,真正體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乾壞不一樣。(濮發〔2011〕14號)

33.對確定的考察對象,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績、廉,注重考察工作實績。(濮發〔2011〕14號)

34.注重在縣(區)基層一線,在條件艱苦、困難較大、發展穩定、任務繁重的地方和部門選拔幹部;注重選拔在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幹部;注重選拔熟悉經濟工作,有專業特長,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優秀幹部;注重選拔默默無聞、扎實工作、不事張揚、不跑不要的優秀幹部。(濮發〔2011〕14號)

35.每年遴選30個以上(工業項目佔50%以上)的大項目,由市級領導分包推進。(濮文〔2011〕26號)

36.建立「三個一」推進機制: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市級領導、一個責任單位。(濮文〔2011〕26號)

37.市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行動態管理,每年根據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變動情況進行調整。(濮文〔2011〕27號)

38.加強和改進督查工作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黨委、政府決策落實的重要手段;是轉變工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途徑。(濮辦〔2011〕27號)

39.督查工作的主要任務:突出決策督查,確保政令暢通;強化重點督查,確保目標完成;狠抓專項查辦,確保督辦質量;關注民生民情,確保問題解決。(濮辦〔2011〕27號)

40.切實增強群眾意識、為民意識、服務意識,經常深入基層、深入實際,了解掌握真實情況,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力求把問題發現在基層,解決在基層。(濮辦〔2011〕27號)

41.各級各部門接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任務和領導指示件後,要在5個工作日內向督查局報告落實意見或結果,突發性事件要隨時上報。(濮辦〔2011〕27號)

42.加快發展小城鎮、做大做強中心鎮,引領農民向二、三產業就業轉移。(濮發〔2011〕6號)

43.解決困難的核心是加快發展。(濮發〔2011〕8號)

44.堅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項目落地,圍繞改造提升傳統戰略支撐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產業。以引進重大項目和產業集群項目為著力點,經搞好項目謀劃為基礎,以創新政策機制為保證,以加強投資環境為支撐,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提檔升級,努力實現招商引資工作新跨越。(濮發〔2011〕8號)

45.「十二五」期間,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工達到25%以上,累計利用外資總金額突破1000億元;引進世界500強企業不少於5家,引進國內500強企業不少於10家,招商引資工作進入全省先進行列。(濮發〔2011〕8號)

46.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切實強化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減少審批環節,下放審批許可權,為外來投資企業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服務。(濮發〔2011〕8號)

47.對在招商引資活動中簽約的項目,逐項目建立台賬,明確責任領導、進度安排和時間節點,加強跟蹤督導問效。(濮發〔2011〕8號)

48.加快工業發展是改變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落後現狀的迫切需要,是我市實現快速發展、趕超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濮陽的迫切需要。(濮發〔2011〕10號)

49.只有把發展工業確立為經濟發展的主戰略,突出工業在全局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才能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抓住加快發展的主動權。(濮發〔2011〕10號)

50.工業是強市之本,是實現我市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可靠保障。(濮發〔2011〕10號)

51.「十二五」期間,全市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60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濮發〔2011〕10號)

52.建立四大班子市級領導幹部聯系工業項目和重點企業制度,每位市級領導分包一個重點工業項目,聯系一戶重點企業。(濮發〔2011〕10號)

53.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堅持突出重點與統籌協調相結合。(濮發〔2011〕11號)

54.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是:通過3至5年的努力,使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市場體系進一步優化,文化產品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在全市形成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有濮陽特色和重要影響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濮發〔2011〕11號)

55.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是:大力發展雜技文化產業、龍文化產業、旅遊文化產業、廣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化創意業、體育休閑業、文博展覽業、網路信息業、藝術產業。(濮發〔2011〕11號)

56.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鼓勵社會資本發展文化產業;大力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完善文化市場體系;推動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拓展人才培養渠道;加強文化對外交流;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領導。(濮發〔2011〕11號)

57.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濮發〔2011〕11號)

58.政法綜治工作目標任務:社會大局持續穩定;服務經濟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社會建設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法治建設進一步加強。(濮發〔2011〕4號)

59.完善重大事項調查研究、集體決策制度和重大政策專家咨詢、公示、公開徵求意見制度,建立利益相關方參與協商機制。(濮發〔2011〕4號)

60.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創新,改進公共服務方式,簡化辦事程序,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為群眾和基層提供方便、快捷、優質服務。(濮發〔2011〕4號)

61.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健全行政決策程序,推進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濮發〔2011〕4號)

62.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加大對失職瀆職、不作為和亂作為的責任追究力度,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濮發〔2011〕4號)

63.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濮發〔2011〕5號)

64.以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目標,扎實推進「兩轉兩提」,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濮發〔2011〕5號)

65.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是治本之策。(濮發〔2011〕5號)

66.健全《濮陽市反腐倡廉建設工作制度》重點建立重點任務責任制、日常督查考核制和責任追究制。完善日常檢查考核辦法,建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台賬管理制度。(濮發〔2011〕5號)

67.改革是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動力。(濮發〔2011〕5號)

68.糾風整治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措施。(濮發〔2011〕5號)

69.查辦案件工作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是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監督收到實效的有力保證,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濮發〔2011〕5號)

70.新聞宣傳報道工作的總體要求: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重視發現、宣傳先進典型;加強突發公共事件和輿論熱點引導;加大網上正面宣傳力度;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完善新聞宣傳報道管理;建設一支高素質和新聞隊伍。(濮辦〔2011〕8號)

71.對市管領導幹部個人的宣傳,要經市委組織部審批。(濮辦〔2011〕8號)

72.市直各部門要求開設的專題、專欄,要以書面形式報市委宣傳部審批。(濮辦〔2011〕8號)

73.一類會議會期原則上為1-3天,二類會議會期最長為1天,三類會議會期最長為半天。(濮辦〔2011〕5號)

74.除一類會議外,其他會議均須按隸屬關系提前三天向市委辦公室或政府辦公室寫出請示,講明會議的名稱、主題、時間、地點、參會人員范圍等,交由市委辦公室或市政府辦公室審核,報經市委副書記和市委秘書長或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批准後方可召開。(濮辦〔2011〕5號)

75.一般性會議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領導講話不超過30分鍾,大型會議報告不超過1個小時。(濮辦〔2011〕5號)

76.發文應當注重實效,做到少而精;嚴格控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轉發的文件,減少黨政聯合行文;市委、市政府領導講話一般不以正式文件印發;嚴格控制簡報數量;提高文件和簡報的質量。(濮辦〔2011〕5號)

77.文件要提高針對性、時效性和指導性,經批准備案的簡報要做到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有措施。要短小精悍、簡潔明了,力戒空話套話。(濮辦〔2011〕5號)

78.報送市委、市政府的報告,一般不應超出3000字。(濮辦〔2011〕5號)

79.各單位、各部門向市委、市政府報請的請示、報告及代擬的需以市委、市政府名義下發的文件,要按程序報送市委辦公室或市政府辦公室,進行審簽運轉,不得直接報送市領導同志。(濮辦〔2011〕5號)

80.凡收到上級機關的來文或電報,有明確辦理時限的要立即呈送有關領導閱批。(濮辦〔2011〕5號)

81.為加強市級離退休幹部工作制訂的措施有:定期召開座談會;組織考察觀摩;重要活動邀請參加;重陽節和春節期間召開茶話會;春節前登門看望;市級領導幹部聯系市級離退休幹部。(濮辦〔2011〕21號)

82.為市本級爭取到的項目和資金,按爭取額的2%獎勵。為縣(區)爭取到的項目和資金,按爭取額的3‰獎勵。兩個部門聯合行文爭取的項目和資金,以主行文部門為主,獎勵資金按7:3分享;兩個部門就同一項目分別爭取申請的資金,獎勵資金按5:5分享;兩個以上部門爭取的項目和資金,獎勵資金由這些部門協商分配。(濮辦〔2011〕24號)

83.要充分發揮工業化在「三化」協調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濮辦〔2011〕17號)

84.在工業強市杯競賽活動中綜合排名前三位的縣(區),市委、市政府頒發「濮陽市工業發展先進縣(區)」獎牌,分別獎勵現金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工業經濟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符合幹部選拔任用條件的,優先提拔重用;連續兩年排名前三位的縣(區),對在工業經濟發展中做出較大貢獻的一名副縣級領導幹部和工業經濟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符合幹部選拔任用條件的,優先提拔重用。對排名末位的縣(區)予以通報批評;連續兩年排名末位的縣(區),對黨政正職進行誡勉談話,對有關幹部進行組織調整。(濮辦〔2011〕17號)

85.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快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我市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濮辦〔2011〕23號)

86.鼓勵文化產業、旅遊業與城市建設的密切結合,以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帶動城市建設。(濮辦〔2011〕23號)

87.履行領導幹部出訪事前申報制度。縣級以上黨政幹部出訪前,須向市外僑辦提出書面申請,由市外僑辦將書面申請送經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批准。不準個人找市領導簽批。正縣級以上幹部出訪,須經市委書記、市長和分管市級領導同意;副縣級幹部出訪,須經分管市級領導同意。(濮辦〔2011〕30號)

88.每個重大項目原則上由1名市委、市政府領導和人大主任、政協主席牽頭,1名人在副主任或政協副主席參加。

(濮文〔2011〕33號)

89.根據各鄉鎮辦財政收入狀況,對全市鄉鎮辦分三類進行考核。財政收入在1000萬元及以上的為第一類,1000萬元以下、400萬元以上的為第二類,400萬元以下的為第三類。(濮辦〔2011〕13號)

90.鄉鎮考核分為當年考核和三年累計考核。當年考核指標為4項:工業項目投資增速、服務業項目投資增速、財政收入增速和建築營業稅增幅。三年累計考核指標為3項:新增工業項目投資、服務業項目投資、財政收入。(濮辦〔2011〕13號)

91.每年對三個類別的鄉鎮辦分別考核,對每類排前二名的鄉鎮辦進行獎勵。另設若干晉位獎,對當年三類晉二類、二類晉一類的鄉鎮辦進行獎勵。(濮辦〔2011〕13號)

92.招商引資目標管理考核內容為:縣(區)考核新簽項目合同額,當年新簽項目落地率,外資實際到位額;承擔招商引資目標的市直單位考核招商引資基礎工作及招商項目簽約額;服務招商引資工作的市直單位考核依法辦事、公正廉潔、服務質量、辦事效率、工作成效等五項內容。(濮辦〔2011〕14號)

93.對縣(區)和承擔招商引資目標的市直單位的考核採取日常管理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濮辦〔2011〕14號)

94.對完成年度招商引資目標,綜合考核排位前三名的縣(區),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資工作先進縣區」榮譽稱號,分別獎勵現金30萬元、20萬元、10萬元。

對完成年度招商引資目標,綜合考核排位前三名的市直單位,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各獎勵現金5萬元。

對承擔招商引資服務工作,在年度評議中排位前三名的市直單位,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資服務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各獎勵現金3萬元。(濮辦〔2011〕14號)

95.每年從國家公職人員中評選出20名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個人,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資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各獎勵現金2000元。(濮辦〔2011〕14號)

96.對未完成招商引資目標,綜合考核排位最後一名的縣(區)、排位最後兩名的市直單位及年度評議位居最後兩名的服務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取消該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當年評選評優資格;連續兩年受到通報批評的,予以黃牌警告、並對其主要負責人誡勉談話。(濮辦〔2011〕14號)

97.工業強市杯競賽活動的競賽考核分為:季度督導,半年初評,年終總評。(濮辦〔2011〕18號)

98.重點項目建設年總評次年1月初進行,對前三名的產業集聚區給予重獎,對後兩名的產業集聚區給予通報批評。(濮辦〔2011〕19號)

99.用台賬推動工作,以台賬促進落實,對黨委政府重大決策事項和重要工作部署進行分解立項,明確責任單位、責任領導、責任人和完成時限,進一步規范工作程序,細化工作責任,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實效,保證落實質量,形成自上而下責任明確、自下而上層層負責的工作落實體系。(濮辦〔2011〕7號)

100.台賬實行動態管理,對年度需要增加的工作任務,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要及時納入台賬管理。(濮辦〔2011〕7號)

Ⅶ 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堅持以GDP為評價標准,大力抓招商引資。對嗎

不對,GDP並不是發展的評價標准。在發展的同時也要堅持對環境的保護,要綠色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人口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通過國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完成從「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轉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減輕資源環境壓力,改變區域發展不平衡,縮小城鄉差別。

(7)招商引資創新舉措擴展閱讀:

新發展理念主要措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Ⅷ 廣西加快發展工業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的措施有哪些

2010年1月27日,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南寧開幕。自治區主席馬飈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從廣西實際出發,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做優工業。從廣西實際出發,要把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戰略和主攻方向,全力貫徹實施做大做強做優工業的決定及40個配套文件,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打造14個千億元產業 培育和發展4個新興產業。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快「14+4」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產業優先發展。為此,將全力打造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葯製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14個千億元產業,培育和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等4個新興產業。
多舉措推動技術改造工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突出抓好總投資4290億元的2093個新建、續建工業項目建設。比如,組織實施150萬輛汽車、200萬台發動機、1600萬噸煉油、100萬噸燒鹼、1萬台挖掘機、「兩化融合」示範等18個技術改造工程。
此外,自治區層面將重點抓好上汽通用五菱中型轎車、東風柳汽景逸轎車、柳工工程機械液壓元件研發製造基地、中化橡膠桂林公司高級子午胎產業化、玉柴鑄造中心等一批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促進企業改造升級。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振興柳州、桂林、南寧、梧州、玉林等老工業基地。
推進廣西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一)深化思想認識,轉變觀念
各級各地區要形成以下共識:各產業集群不僅構成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空間構架,還常常是一國或一地競爭力之所在。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是提高國家和地區競爭力以應對全球化挑戰的重要政策措施。從發達地區發展產業集群的成功實踐來看,各級政府及部門應把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程序倒過來,即從支持「企業一產業」,變為支持「集群一產業一企業」。實際經驗也反復證明,產業不興旺,單個企業也不會有什麼像樣的發展前途。廣西產業集群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已引起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有的地方重視程度不夠,亟待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要求。
1.充分認識到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重大舉措。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區的奮斗目標是加快富民興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加快振興產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綜合實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經濟基礎。
2.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工業化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階段和必由之路,是我區加快發展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必須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動工業化,相互支撐,聯動推進,走適合廣西區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由工業化初級階段向中期階段邁進。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優勢產業,是實施工業化城鎮化核心戰略的應有之義。
3.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大戰略舉措。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唯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培育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才能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4.是擴大開放與合作的重要平台。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基礎在於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不斷提升經濟實力,擴張市場規模,才能進一步促進開放與合作。當前,廣西正面臨國內外多區域合作新興機遇,抓住機遇,獲取資源,發展自我,既是發展優勢產業群的客觀需要,也是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內在要求,只有發展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實力,才能進一步夯實開放與合作的基礎。
5.是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載體。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已成為新時期我國的基本國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據棄過去自我發展、自成一體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按照比較優勢原則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形成產業整體優勢,降低產業發展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構建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
6.是加快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支撐。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站在歷史的新起點.立足廣西,放眼泛北部灣,把廣西置於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戰略性決策。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開發,走出一條不同於我國一些地區以往的發展路子,最重要的就是要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地發展現代產業,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以支撐北部灣經濟區打造成為我國沿海發展新一極的宏偉目標。
7.是實現和提高我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當前,廣西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實力不強,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不大,優勢產業不強,產業集群遠沒有形成。壯大廣西經濟實力,必須著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大力培育各行業的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圍繞龍頭企業配套的中小企業,加快形成各類優勢產業集群,以增強優勢產業的國內外競爭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產業基礎。
8.有利於縣域經濟及農村城鎮化建設。中小企業集群是農村城鎮化的基礎,在中小企業集中發展的區域,由於企業問的互動及資源的共享,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增長極的極化效應,源源不斷吸引周邊區域的各種要素,從而使這一區域形成一個人口密集區。有利於加快農民身份的市民化,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和就業方式的非農化。
9.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一是中小企業集群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有效載體。二是產業集群的發展促進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從總體上看,農村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較好的縣域,有著較高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一般都要高出當地的平均水平。
(二)加強組織協調,強化公共服務
1.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在自治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由自治區發改委、經委、農業、科技、財政、國土資源、國資、金融、稅收、工商、商務、環保、統計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主席由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或常務副主席擔任。研究制定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長遠規劃和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困難、問題和政策,並加強督查。
2.編制發展規劃。由自治區發改委牽頭,會同自治區經委等相關部門編制全區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重點、措施和重點項目等。要強化規劃的指導作用,使產業集群規劃與當地建設規劃相銜接,並服從區域建設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為切人點,指導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及區域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引導相關聯行業企業向專業園區聚集,在全區形成較為合理的產業布局。
3.強化責任制。自治區發改委、經委等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相關責任,包括具體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實施、政策的制定,財稅優惠政策的落實、投資項目的落實、土地、工商登記等。減少行政審批程序,實行政務一站式服務,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同時加強有關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咨詢、信息發布、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切實做好各項服務工作,提高行政效能。
4.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減少集群發展的束縛,激發產業集群發展的活力。如創新財稅體制,激勵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發展「飛地」經濟、促進優勢產業集群,實行稅收分享,市場一體化,土地管理,投融資體制等。
5.構建公共服務平台。建立健全中介服務體系,積極發展信息、技術、金融、法律、設計、策劃、研發、咨詢、審計、會計、價格認證、專利認證,為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服務。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統籌規劃,圍繞優勢產業集群建立區域性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結合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推進專業市場的建設和升級,培育形成一批國際性、全國性的產品市場中心。推進質量監管、誠信監督、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加強價格協調,構建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積極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拉延產業鏈和拉近產業群
1.實施龍頭企業和名牌帶動戰略。支持龍頭企業重組、兼並、引進、收購,建立龍頭企業的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龍頭企業以及優秀企業家給予獎勵。制定龍頭企業的認定標准,重點支持一批產值高,帶動作用突出的龍頭企業發展,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傾斜,使之成為優勢產業集群的核心主體,發揮其在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中的龍頭作用,充分發揮集聚帶動效應,使之逐步衍生和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不斷通過創新立群、質量立群、信用立群和整體傳播,主動培育、優化和提升優勢產業集群整體形象,塑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與地區品牌相互輝映、互相促進。據分析,創出一個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地區品牌,是一個現代產業集群成功的重要標志。一個知名的地區品牌能創造出驚人的綜合價值,可以進一步促進行業企業的集聚,促進地方的招商引資,促進國內外采購者的進入。各級政府應利用業已形成的集群發展優勢和較高的知名度,通過加強區域經濟形象推廣,組織企業參加各種重要會展,為企業拓展商機的同時,打造自己的區域品牌。在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地方,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各優勢產業也需要行業范圍內、產業集群范圍內的這種產業鏈的延伸和整合。
2.整合龍頭企業,強化產業鏈建設。加速龍頭企業強強聯合與重組,打造產業集群的內核,充分發揮其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將配套件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在集群內培育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進而提高省內配套率。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改革與重組,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培育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依靠市場的力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通過產業鏈直接為投資者提供市場,提供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降低企業交易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提高資金回報率,吸引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產業集群,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出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貸款在產業鏈內循環可有效降低金融風險,因此打造產業鏈,會有效促進金融機構與產業集群的對接,使鏈上企業優先獲得信貸支持,有助於推動集群內中小企業的發展。
3.建立優勢產業下游產業發展鼓勵和補貼機制。廣西應積極爭取試行鋁土礦、水電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補償機制,政府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徵收水資源費,按不少於30%的比例安排用於優勢產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企業規定一定比例的利潤必須用於投資下游產業。承接優勢產業轉移項目所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自治區內各級所留成部分返還園區用於土地開發整治。對符合國家相關減免政策的可按規定辦理。
4.促進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自願的原則,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在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內設立園中園(配套中心)。凡優勢產業集群配套中心年配套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年配套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鼓勵產業集群核心企業將核心業務以外的業務剝離,衍生一批配套企業。凡我區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中配套企業(由核心企業業務剝離形成的配套企業)連續三年在國內同行業中綜合實力進入前十位或單個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進入前三位的,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提升重點園區
1.改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交通、通信、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產業集群的物流成本;提高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能源保障程度,完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供水條件和環保、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綠化、生活設施配套等;優化綜合運輸網路布局,提高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設施的通行速度和運能,創造更優的投資硬環境,從而提高優勢產業集群聚集區承接產業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把優勢產業集群打造成為我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和平台。
2.發展提升重點園區。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整合、優化、提升現有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使園區發展規劃與優勢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相銜接,合理確定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企業知名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發展提升一批產業集聚發展的重點園區和產業帶。
3.加強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支持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項目庫;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重大項目建設,把集群的項目納入自治區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范圍;大力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的項目,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對投資超過3000萬元以上的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經自治區政府批准後統一納入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簡化審批手續並享受有關項目建設費用減免優惠待遇,保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用地需要。優先保證產業集群重點企業煤、電、油、運等重要生產要素的供給。
4.建設專業市場。專業市場與產業發展有著內在的共生關系,專業市場的興旺能夠帶動產業的發展。各地要創造條件,圍繞特色產業辦市場,強化專業市場與特色產業的配套,通過市場建設加速產業集中,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市場空間。市場的建設與發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進手段,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擴大市場交易規模和輻射半徑,建立虛擬信息市場,發揮信息傳播作用,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
(五)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是壯大我區優勢產業集群的有效途徑。當前,國際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的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我國東部地區受勞動力、土地、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制約,部分產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轉移趨勢,這為我區加快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必須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意義,順應趨勢,搶抓機遇,以更積極的姿態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的各項工作,促進我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緊緊圍繞推進我區新型工業化,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承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我區經濟發展需要的產業為目標,以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為重點,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務環境、政策環境建設為保障,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擴大就業,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緊緊圍繞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目標,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為目標,注重產業鏈配套,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招商引資活動,重視技術、資金密集型重大項目的引進,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促進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一是努力拉長優勢產業的產業鏈,積極引進優勢產業上下游產品相關聯企業和項目,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二是拉近與優勢產業相配套的相關產業鏈,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大力延伸和拉長產業鏈。促使集群內各產品實現互補,資源實現綜合利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實現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三是提高招商引資的廣度和深度。要發揮已引進集群企業的帶動作用,組建引進企業協會、同鄉會,與發達省市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拉動對發達省市的招商引資;要重點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知名品牌和成長性好的企業;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利用本地的優勢條件有選擇性吸引關鍵性企業在本地落戶;要緊盯國內知名企業、院校和科研院所,採取風險投資、財政補貼等方式,引進技術、產品、項目和人才,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3.積極開拓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應適應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需要,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著眼於泛北部灣區域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調整,樹立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總體思路。積極引導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積極融入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大企業發展產品互補,中小企業發展配套加工,構築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與全球生產體系的有機聯系。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集聚能力
1.產業政策支持。一是將重點產業集群列為優先發展目錄,明確布局。切實做到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前期工作支持優先、投資項目審批優先、政府資金扶持優先、基礎設施配套優先、土地使用指標優先安排。二是規劃建設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作用,按區域協調發展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要求,推動現有產業集群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化。主要扶持建設包括支柱產業在內的若干個產業升級示範區.打造區域品牌,使產業升級示範區成為支柱產業的基地、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大發展的舞台、縣域經濟的主體、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主力,從而帶動產業集群更快更好地發展。
2.財稅政策支持。設立自治區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自治區時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採取貸款貼息、無償資助、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技術改造、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自治區財政安排的基本建設資金、技術改造資金和科技資金,要重點支持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前期工作、技術改造和技術研發。各市、縣政府也要結合實際,安排資金支持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建設。對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地方可以將已收取的土地使用費等部分或全部返回,對產業集群項目徵收經營性收費適當減免。切實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優勢產業集群企業加快發展。
3.金融政策支持。建立銀企合作機制。積極運用授信、上市、發債、基金、融資租賃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經營。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體系建設,做好對產業集群內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工作,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積極協調各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對國家和自治區立項的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對有效益、有還貸能力的企業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要優先安排、重點支持,對資信好的企業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額度,及時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協調服務,推進優勢產業集群內重點企業的培育、自導、推薦等上市工作。
4.土地政策支持。國土部門對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在項目土地使用指標上給予優先安排和保證,並優先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5.其他政策支持。對於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在項目的工商登記程序、通關包括檢驗檢疫邊檢等程序上提供便利。
(七)強化人才支撐,提高集群自主創新能力
1.加快人才隊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人才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有一大批有膽識、有才華的人才,這既包括管理團隊,又包括技術研發團隊,還包括營銷團隊,同時要有一支熟練的技師技工隊伍。根據產業集群發展的規劃和目標,充分利用我區的教育資源,培養適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所需要的管理、科研、財經、技工等各類人員,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條件。
2.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通過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人才引進、培育和開發利用工作力度,創新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的市場機制,創造人盡其才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環境。要大力加強基礎性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工作,為優勢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豐富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3.加快產學研相結合,鼓勵企業與院校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和進行技術、產品創新。加強政府引導,緊緊依靠區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科技成果和科研設備,共同攻關,加強企業創新和攻關能力,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為產業集群內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提升提供有效智力支持。
4.促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集群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培育和發展技術研發中心,扶持集群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產業化,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加強對企業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支持,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支持和鼓勵企業創建國際、國家以及自治區級知名產品品牌。
5.設立產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建設專項資金。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立集群內企業聯合建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避免各自為戰的浪費與集群內的同業內耗,形成良好健康的集群創新環境。企業問通過技術交流平台合作開發的關鍵性生產技術,經自治區科技部門鑒定後,可享受自治區級獎勵政策。
(八)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優勢產業集群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物質消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實現資源利用的再循環,從而實現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支持和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降低經濟發展帶給環境的危害。
2.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科技攻關力度,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將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支持和引導財政、信貸資金投向節能減排、技術進步等有利於增長方式轉變的領域,大力實施一批節能減排工程。
3.促進產業集群內三廢的綜合利用。把安全生產、文明生產和環境保護作為集群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堅持「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產業集群內「三廢」綜合利用,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九)改善軟硬環境,降低創業門檻
1.構築服務體系。2.拓寬信息通道。3.降低創業門檻。 4.轉變作風加強行政效能建設。
註:因為容量有限,最後一部分有刪減。希望對君有幫助!!!另外,廣西政府網站上還可以查到最原始的資料。

Ⅸ 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招商引資工作

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三種新觀念。一是進一步樹立外商內商都是客商的新服務觀。對一切到縣境內投資興業的,不論是外商還是內商,不論是投資大的還是投資少的,都要以誠相待,以禮相待,予以尊重、支持、保護,真正形成「親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氛圍。二是進一步樹立招商引資是推動發展的重要抓手的新發展觀。經濟發展是發展的核心內容,而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有效形式,對於我縣產業結構升級,吸引先進的治理經驗和技術,增加財政稅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有效彌補財政性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把它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抓手,不斷推動我縣招商引資工作向縱深發展。三是進一步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新經濟價值評價觀。外商來我縣投資主要的目的就是賺錢發財,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我們要樹立「雙贏」意識,不要患「紅眼病」、鼠目寸光,只考慮自我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影響外商企業的投資和發展。要以「你投資、我鋪路」的膽量招商,以「你賺錢、我保護」的氣量扶商,以「你困難、我幫助」的肚量安商,著力營造「八方悅來」的良好發展環境。
(二)進一步增強招商吸引力,把握四個關鍵點。一是提高預期收益。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實現利益最大化目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規律。因此,長寧要吸引投資者,最根本的是要有良好的市場預期收益,必須要具備與眾不同的比較優勢。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對投資者最有吸引力的是資源和區位優勢、低價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因此,我們要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我縣自然資源、交通區位、扶持政策等比較優勢,使長寧成為投資者的首選。二是優化服務環境。長寧縣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在抓好園區、城區等硬環境建設的同時,著力抓好軟環境建設。一方面,要通過召開不同規模的投資環境說明會、項目推介會和工業形勢分析會,有選擇的拜訪客商或邀請客商來我縣考察等形式加強宣傳推介,擴大長寧影響力,奠定長期招商的基礎。另一方面,實優質服務,整治投資環境,完善月通報、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督查督辦、掛點幫扶等各項制度,以實際行動營造濃厚的發展氛圍。三是凸顯地方優勢。商場如戰場,「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戰爭法則同樣適用於今天的招商引資。我們要在了解對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發揮我縣生態環境。在宣傳自己優勢的同時,還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定位目標時盡可能選擇可以「藏拙」的目標市場。針對投資者千差萬別,投資的需求也千差萬別的實際,我們要通過調查分析,尋找出投資群體中未被充分滿足的投資需求,或隨著形勢變化而變化的投資需求,根據本地的獨特優勢確定招商目標市場,以尋求新的招商合作機會。四是完善招商政策。進一步完善投資促進辦法,特別是要針對我縣醋酸纖維素、竹產業、食品加工、旅遊開發、養生養老等優勢產業項目,綜合考慮項目投資大小、投資強度、經濟貢獻、社會效益、企業業績等情況,更加科學合理地制定用地、財政、規費、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真正讓最優的投資促進政策與我縣自身的產業發展相適應,從而吸引優質企業投資,助推長寧優勢產業發展。
(三)適應開放新形勢,強化五項舉措。一是科學編制地方特色項目,強化產業導向。要進一步做好縣城功能定位、產業規劃,從戰略上形成有別於其他地區的特色,加快制定各鄉鎮和行業的產業規劃、產業導向,對於符合我縣產業規劃或鼓勵類項目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從而加大這類項目的引進力度,加快形成我縣產業特色的步伐,形成產業鏈。產業鏈形成和發展是最好的投資環境和招商手段。目前,我縣已初步形成了醋酸纖維、旅遊三產、酒類食品、竹類加工等支柱產業,招商引資應注重這些產業下游產品生產企業的引進。二是加強招商隊伍建設,提升招商工作能力。要選擇好人員,抓好培訓,制定激勵措施。首先,要做到「知己」。從投資者來說,其所關心的除了我縣的優惠政策、投資環境以外,還要看其擬投資企業與我縣產業的關聯度、產品的配套程度以及物流狀況等。因此,作為招商人員,應把吃透縣情作為一項基本功,對本縣現有的主導產業,哪些產品可以配套,哪些資源可供利用,哪些市場潛力有待挖掘,要爛熟於心,如數家珍,以便在招商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發達地區的相關企業予以重點關注,有效地捕捉商機,找准對接點。其次,應力求做到「知彼」。認真了解目標地的經濟發展動態、產業轉移動向、經濟社會狀況,尤其是對當地的重點目標企業及其主導產品、發展狀況、投資方向、機構設置、領導班子等情況了如指掌,甚至對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個人經歷、家庭背景、社會關系、愛好習慣等都要有所了解,找准結合點和突破口,以利於盡快打開招商工作局面。三是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創新招商引資方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成熟,必須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變政府主導為政府引導,形成政府推動,企業承辦,市場運作的招商引資機制。加強產業鏈招商。立足我縣現有企業發展需要,大力招引與其配套的上下游產業,或通過企業自身技改擴能,以增強產業集聚能力。突出重點,主攻大項目。引進一批產業鏈條長,關聯度大的項目,從而把產業生產的前端、後續企業引進來,形成以外引外的產業鏈招商。加強企業招商。要充分發揮我縣企業和傳統項目、傳統產業優勢,以企業為主體,積極吸引投資商與我縣企業進行嫁接改造、兼並重組、強強聯合,走以資本引資本,以企業引企業之路。加強中介招商。要選擇專業的投資中介咨詢機構,讓他們按照我縣產業定位和發展需求,在國內外廣泛尋求和組織客商來我縣考察投資,同時加強與發達地區商會、行業協會的聯系,借力將成熟的招商項目推向國內外投資市場,為我縣選擇最理想的合作夥伴和投資者。加強親情招商。各鄉鎮和部門要主動加強與長寧籍在外人員聯系,組建異地商會、同鄉會,利用他們的資源宣傳長寧,推介長寧,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四是落實好工作機制,兌現招商引資承諾。進一步抓好招商引資績效考核、項目實施代理、綠色通道服務、「一站式」辦理、招商引資政策兌現等制度的落實。適時開展招商企業評部門、評鄉鎮活動,以優質的服務贏得投資商的信任。突出項目管理,狠抓跟蹤落實。各鄉鎮和產業部門要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切實履行招商引資工作責任,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項目洽談、跟蹤促進、協議會商等招商活動。對新簽約的招商項目,特別是渝洽會、西博會簽約的省市督辦招商項目,要明確一名縣級領導幹部聯系督辦,落實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和鄉鎮全力配合,明確專人實行全程跟蹤服務的工作機制,切實解決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加強對投資服務的監督檢查。加大對外商投訴受理工作的力度,及時兌現招商優惠政策,讓客商親身感受到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法制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以實際行動塑造長寧誠信招商形象。五是打造承接產業平台,創造良好的招商環境。加快推進園區硬體建設,切實增強園區產業發展「硬實力」。要廣泛採取銀企合作,吸引民間資本投資籌多種手段全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努力推進產業集中,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不斷完善企業服務體系,盡快建立園區企業服務中心,為入園企業土地徵用、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項目備案、工程設計、融資擔保等提供服務,保證入園企業能夠真正享受到「一站式」服務,促進園區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意識,「少說不能辦、多說怎麼辦」,使優化投資「軟環境」產生硬效益。進一步加大對招商引資工作的問責力度和考核力度,對責任意識不強、工作不力且任務完成較差的鄉鎮和部門領導實行誡勉談話和責任追究,形成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圍。

Ⅹ 北海最新招商引資政策暫行辦法

第一條
根據《廣西招商引資激勵暫行辦法》,為進一步完善我市招商引資激勵機制,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激勵原則
(一)科學激勵的原則。遵循目標導向、公開公正、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正激勵與負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引入第三方評估,建立一套適應經濟新常態、科學有效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
(二)分類激勵的原則。區分激勵對象,分類制定招商引資激勵標准和措施,對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的單位給予激勵;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成功引進外來資金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給予物質獎勵。
(三)分級激勵的原則。由各級財政按比例進行激勵,具體為:
1.屬於自治區招商引資獎勵范圍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成功引進外來資金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對選址在我市城區、潿洲島旅遊區、各園區的招商引資項目,按自治區有關規定,自治區與市財政按照4:6的比例承擔獎勵資金;其中,市財政承擔的60%獎勵資金,由市財政與城區、潿洲島旅遊區、各園區按各承擔一半的原則分擔。市財政對選址在合浦的招商引資項目和招商引資中介機構不承擔獎勵資金。
2.不屬於自治區招商引資獎勵范圍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成功引進外來資金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對選址在各縣區、潿洲島旅遊區、各園區的招商引資項目,市財政與各縣區、潿洲島旅遊區、各園區按照4:6的比例承擔獎勵資金。
第三條
激勵對象
(一)承擔年度招商引資目標任務的各縣區政府、潿洲島旅遊區管委會及各園區管委會。
(二)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指符合《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15號)的有關規定,當年新引進區外境內總投資1
億元以上(含1 億元)、國(境)外合同外資1500 萬美元以上(含1500
萬美元)、對北海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的項目。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如有修訂,按新修訂版本執行。
(三)招商引資中介機構:指有正式登記注冊手續,從事招商引資活動的法人和非法人機構,包括企業、商會、協會、專業機構、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不含政府部門及自然人)。
第四條
強化招商引資目標績效考核激勵機制
(一)市政府對各縣區、潿洲島旅遊區、各園區招商引資工作實行專項考核,根據考核結果給予獎勵。
(二)市政府對年度招商引資績效考核排名前5名單位的獎勵為:
1.排名第一至第五名的,市財政分別獎勵:100萬元、80萬元、70萬元、60萬元、50萬元,補充招商引資工作經費。
2.對年度招商引資績效考核排名前5名的單位,優先安排、保障新建項目所需建設用地指標。
3.對年度招商引資績效考核排名前5名的單位,在市級專項建設資金支持領域,優先申報急需建設的重點項目。
(三)對招商引資績效考核連續
3 年排名前5
名的單位,在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和設立投資引導基金子基金方面按有關規定給予優先安排。
(四)市投資促進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投資促進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環境保護局、商務局、工商局、統計局、績效辦等成員單位組織實施各項招商引資激勵措施。
第五條
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激勵機制
(一)為探索市場化、專業化招商引資新模式,鼓勵與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合作,以代理招商、中介招商、委託招商等方式開展精準招商,市政府對落戶北海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成功引進外來投資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給予獎勵。
(二)凡申請獎勵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必須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項目符合本辦法規定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界定條件。
2.項目須為外來投資者獨資或控股項目,並在北海市內注冊登記為企業法人。
3.項目當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在1
億元以上或1500
萬美元以上,並已形成實收資本或固定資產。
4.項目當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已納入自治區招商引資統計信息系統。
5.不屬於房地產(含城市綜合體)、礦產資源采選項目。
6.沒有超出項目備案或核准文件規定的建設期限、項目合同規定的資金到位的最後期限的項目。
(三)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獎勵標准:按項目當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的0.5%給予項目業主一次性獎勵;項目資本金分批註入的,可累計計算最多不超過2
年;項目投資建設期較長的,在建設期內形成固定資產可累計計算最多不超過3 年;但單個項目獎勵資金最高不超過1000
萬元人民幣。
(四)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獎勵申報審核程序:
1.符合獎勵條件的項目業主按要求向項目所在地投資促進部門提出申請,提供相關的申報材料,經初審後報市投資促進局進行備案登記。
2.申報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獎勵,應提供下列資料:
(1)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獎勵申請表(原件)。
(2)引進資金的來源及投資人的確認證明材料(項目合同、投資協議、身份證明等)。
(3)項目背景材料。包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及批復、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及批復、土地證或用地審批批復文件等。
(4)引進資金證明材料:項目投資協議書或者項目審批文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應有銀行詢證函)、銀行進帳單、設備發票及設備入庫憑證、記帳憑證(進口設備有海關報關單及商檢部門提供的商品檢驗報告等);捐贈證明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其他證明材料;投資形成固定資產的應編制投入資產匯總表。
提供上述材料除註明原件外均為復印件,縣區、潿洲島旅遊區、各園區投資促進部門在對項目初審時要核對原件。
3.實行評審制度。市投資促進局對符合申請獎勵條件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進行備案登記,會同市投資促進委員會成員單位組織專家於每年4月份對上年度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進行評審,並根據評審結果,提出擬獎勵項目和單位。
4.實行公示制度。對經審核符合條件擬給予獎勵的項目單位,在市投資促進局網站予以公示,公示期7
天。公示無異議後,由市投資促進局按規定兌現獎勵資金。
第六條
完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激勵機制
(一)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獎勵條件
1.成功引進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並符合本辦法規定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申請獎勵條件。
2.成功引進經市或市級以上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招商引資項目。
3.不屬於房地產(含城市綜合體)、礦產資源采選項目。
(二)獎勵標准
1.對成功引進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按照經審核認定的招商引資到位資金,每1
億元給予1 萬元的一次性獎勵,但單個項目獎勵最高不超過100
萬元人民幣。
2.對成功引進列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戰略新興產業及經自治區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招商引資項目,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在500
萬元以上1000 萬元以下的,給予10
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按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的1%給予一次性獎勵,但單個項目獎勵最高不超過100
萬元人民幣。
3.凡納入過自治區招商引資獎勵范圍的項目和中介機構,市級不再納入獎勵范圍重復獎勵。
(三)項目資金到位認定
1.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認定,按照本辦法第五條有關規定執行。
2.高新技術企業招商引資項目,以貨幣出資的,須以現金匯入所投資企業(應為在北海市內注冊登記的企業法人)的開戶銀行賬戶並投入使用;以實物、知識產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的,須經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出資價值進行評估,且項目當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已納入自治區招商引資統計信息系統。
(四)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程序
1.招商引資中介機構應在所引項目於北海登記注冊之日前,憑以下材料領取並填寫《北海市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備案登記表》,辦理備案登記手續,逾期不予辦理。
(1)項目投資者出具的投資引薦委託書
(2)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復印件。
2.縣區、潿洲島旅遊區、各園區投資促進部門對招商引資中介機構資格條件進行初審,市投資促進局在收到備案登記材料10
個工作日內對符合條件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進行備案登記。
3.同一個項目只認定一個招商引資中介機構。
4.項目投資者不能以招商引資中介機構身份就自身投資的項目申請獎勵。
5.根據工作需要,市投資促進局可與符合條件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簽訂委託招商或代理招商協議,並直接進行備案登記。
(五)獎勵申報審核程序
1.實行獎勵申報制度。按照本辦法規定完成備案登記手續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在所引進項目達到本辦法規定要求後,可領取並填寫《北海市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獎勵申報表》,並由項目所在縣區、潿洲島旅遊區或園區投資促進部門進行初審後,提供以下材料報市投資促進局審定。
(1)《北海市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獎勵申報表》。
(2)項目批准文件(包括項目核准、備案文件、環保評估批復復印件等)。
(3)項目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及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4)項目實際到位資金證明(包括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出具的驗資報告)。
(5)項目投資者出具的投資引薦委託書。
(6)項目所在地投資促進部門對招商引資中介機構招商引資項目的確認函。
(7)招商引資中介機構法人代表有效身份證明復印件。
2.實行獎勵審核制度。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獎勵審核工作每年進行1
次,市投資促進局會同市投資促進委員會成員單位與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獎勵審核一並進行。
3.
實行公示制度。對擬獎勵的項目、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名單和金額在市投資促進局網站上進行公示,公示期7
天。公示無異議後,由市投資促進局按規定兌現獎勵資金。

第六條 附則
(一)投資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北海市產業發展規劃要求。
(二)對我市影響大、建設時間跨度長的特大項目,其獎勵條件和標准由市人民政府以個案確定。
(三)同一個企業或項目只認定一個引資者。如投資者委託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引資者,視為一個引資者團隊。引資者團隊申領獎金,不論人數多少,獎金總額不變,須書面委託其中一人辦理,獎金如何分配由引資者團隊自行商議。
(四)獎金含稅。
(五)違反本辦法騙取獎金者,由市招商促進局會同有關部門全部追回,並提請有關部門追究直接責任單位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六)本辦法適用於我市行政區劃范圍。
其意指:在北海投資項目必須有一名引資人引薦才能參與此辦法進行投資 (此辦法只針對引進廣西區外的資金,本地人不能參與) ,投資人再親自為北海招商引資三名投資者,再三名投資者各自引進三名投資者,依此類推,即形成一個引資團隊;每位投資者固定投入資金為7至10萬元人民幣,即參與效益分紅,按月返利,最大回報效益用北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連友農在杭州市2009國際友好城市市長峰會上的講話 「到了我們那裡,沒有不賺錢的,只是賺10倍還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問題。」 但每位新參與投資的必須得事先書面委託一位引資者作為你的擔保人,才能參與,這就是廣西政府特有的招商引資模式「百企入桂」。
2、 招商引資為何要啟用最新辦法
開發廣西北部灣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廣西是一個欠發達地區,改革三十多年來好像一直被遺忘了的角落,一直是以「窮」字來形容,其基礎設施落後,思想觀念落後,資金短缺等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而北部灣的開發在「十一五」期間,規劃投入1.5 萬億的資金,並在2010年建設好東盟自由貿易區。因此,國家在投入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給予了北部灣四大特權政策。
3、廣西北部灣區域優勢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指南寧、北海、欽洲和防城港四個市所轄區域范圍,同時包括廣西近海沿邊的玉林,崇左兩市的交通和物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北部灣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海路相連的區域,是雙向溝通華南與西南的結合部,是我國實現以東帶西,中東西共同發展新格局的重要連接點。是我國唯一的西部沿海地區,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我國走向東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門戶,是促進中國與東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橋梁和戰略樞紐。也是中國沿海城市最後尚未開發的區域。中共中央高瞻遠矚,從國家的大局出發,於2008年1月14日批准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2006--2020)》。至此歷時兩年的醞釀和准備有了結果。從此我國具有國際性區域的合作經濟區正式成立了,這標志著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位置。這個面積大約4.25萬平方公里,人口1255萬的現代經濟區是 目前中國最大的國際,國內多區域的合作經濟區
4、 發展前景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設立是我國對外更加開放的一個窗口, 它將是中國繼香港、深圳和上海浦東又一耀眼的國際商貿中心。 其發展的前景是很廣闊的。 並給予四大特權政策,即 對外交往、行政體制、金融制度創新權和土地管理改革等先行先試的權利, 以此為西部其他地區的開放、開發積累成功的經驗。西部地區包括十二個省份,分別是 西藏、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古、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
5、 招商引資對廣西區外投資者的保障辦法
前提是每位外來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前,要先通過一名引資人負責帶你詳細了解北海的投資環境及投資分析,在考察期間引資人有明確職責規定:由引資人承擔所有考察費用,並提供吃住,接待標准不得低於二星,並不得向投資人提出任何要求與條件;引資者要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如投資人中途申請退出投資資格,引資人要負責為投資人找到承接人接手,並辦理轉讓手續,投資資金如數一分不少退還。
第七條
獎勵兌現
(一)對年度招商引資績效考核排名前5名的單位,經市招商引資績效考評小組會議審定後,由市投資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將有關績效考核情況通知市財政局、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國土資源局收到市投資促進委員會辦公室通知文件後,於30個工作日內撥付獎勵資金、下達建設用地獎勵指標。
(二)對屬於自治區獎勵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市財政局接到兌現文件通知後,對由市本級財政承擔的獎勵經費,由市財政局撥付項目所在城區、潿洲島旅遊區財政局和各園區管委會,並督促所在城區、潿洲島旅遊區和園區落實本級所負擔經費後統一兌現。對屬於市級獎勵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公示後無異議的,市投資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在公示期結束後1周內通知市財政局兌現獎勵。市財政接到兌現文件通知後,對由市本級財政承擔的獎勵經費,由市財政局撥付至項目所在縣區、潿洲島旅遊區財政局和園區管委會,並督促項目所在縣區、潿洲島旅遊區、園區落實其本級所負擔經費後統一兌現,於40個工作日內將獎勵資金及時撥付給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業主或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獎金收入的應納稅款由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業主或招商引資中介機構自行依法繳納。
第八條
監督問責
(一)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執行各項財經紀律,在開展招商引資考核激勵工作中自覺接受審計機關、紀檢監察機關、人民群眾和輿論媒體的監督。
(二)市績效辦要將招商引資激勵措施落實情況納入年度機關績效考評和績效考評指標體系。
(三)對在年度招商引資績效考評中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北海市招商引資績效考評辦法(試行)》的規定嚴肅處理。
(四)對在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招商引資中介機構激勵中採取各種不正當手段騙取獎勵的,追回全部獎金,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九條
本辦法中所稱招商引資或外來投資,是按照《廣西區外境內招商引資統計制度》和《廣西利用外資全口徑統計辦法》,從自治區外、國(境)外引進的各類直接投資,包括以貨幣、實物、技術等作為投資,但不包括國家政策性貸款和政府直接投資。
第十條
對各級財政資金已獎勵過的項目不重復獎勵。同一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已經備案獎勵招商引資中介機構的,不再獎勵項目業主。
第十一條
由市投資促進委員會辦公室依據本辦法制定招商引資激勵的具體實施細則。
各縣區政府、潿洲島旅遊區管委會、各園區管委會可參照本辦法制定本轄區的招商引資激勵措施。
第十二條
本辦法由市投資促進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 月31
日;屆時將根據工作需要,制定正式激勵辦法或廢止本辦法。2005 年3 月29
日市人民政府印發的《北海市招商引資獎勵暫行辦法》(北政發〔2005〕12號)同時廢止。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