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策劃 » 扎染的策劃

扎染的策劃

發布時間: 2021-11-15 14:39:15

㈠ 扎染的方法和步驟分別是

步驟如下:

1、染前處理,退漿目的是除支漿料,可用鹼液、氧化劑或澱粉酶等葯劑加水沸煮布料退漿。精煉目的是除去纖維上的天然雜質及殘留漿料,用燒鹼加水沸煮。漂白用於除去色素及殘留雜質,常用次氯酸鈉或氧化氫加水沸煮。用電熨斗將漂洗過的布熨平以備描繪圖案及捆紮用。

2、 捆紮染色,將已設計好的圖案紋樣用畫粉在布上做記號或用繪稿液描上,然後捆紮或縫結布料。完成後浸入水中濕透,取出稍晾,待不滴水後放入已備好的染液中或浸染或煮染一定時間,然後用清水沖洗、晾乾。

3、染後處理,晾後的捆所物可在不完全乾透時解開扎結處,並用熨斗趁潮濕熨平整即可。

扎結的技法:

1、捆紮法:捆紮法是將織物按照預先的設想,或揪起一點,或順成長條,或做各種折疊處理後,用綿連或麻繩捆紮。

2、折疊扎法:是扎染中應用最廣泛的技法,對折疊後的織物捆紮染色後成為對稱的單獨圖案紋樣;一正一反多次折疊後可製成兩方連續圖案紋樣。

3、平針縫絞法:平針縫絞法可形成現狀紋樣,可組成條紋,可製作花型、葉形。用打針穿線,延設計好的圖案在織物上均勻縫平後拉緊。這是一種方便自由的方法,可以充分表現設計者的創作意圖。

4、卷針縫絞法:利用針與布的卷縫可得到斜線的點狀紋樣。

5、打結扎法:打結扎法是將織物作對角、折疊、不同方式折曲後自身打結抽緊,產生阻斷染液滲入的作用。打結的方式有:四角打結、斜打結、任意部位打結等。

㈡ 扎染的工藝流程有哪些

扎染的主要流程
扎染工藝的主要工序有扎結和浸染兩部分。扎結就是利用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的組合,而染色就是利用顏料對織物進行染色,這時,扎結的地方仍保持原來的顏色,同時也形成了不同的試樣和花紋,深淺不均、層次豐富。扎染多為藍白兩種顏色,營造出清新淡雅的平和之感,與青花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扎花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選好後,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折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後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扎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織物被扎的愈緊、愈牢、防染效果愈好。
扎染用的布料過去完全採用白族自家手工織的較粗的白棉土布,現在土布已較少,主要用工業機織生白布、包裝布等布料,吸水性強,質地柔軟。先由民間美術設計人員根據民間傳統和市場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創作,畫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蠟紙在生白布上印下設計好的圖案,再由婦女將布領去,用細致的手工按圖案縫上,再送到扎染廠或各家染坊。

(二)浸染
浸染,即將紮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溫煮熱染,經一定時間後撈出晾乾,然後再將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復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層,即「青出於藍」。縫了線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紋圖案,又因為人們在縫扎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樣,其藝術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後,最後撈出放入清水將多餘的染料漂除,晾乾後拆去纈結,將「疙瘩」挑開,熨平整,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現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其餘部分成深藍色,即是「地」,便出現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來,至此,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它既可以染成帶有規則紋樣的普通扎染織物;又可以染出表現具象圖案的復雜構圖及多種絢麗色彩的精美工藝品,稚拙古樸,新穎別致。
扎染取材廣泛,常以當地的山川風物作為創作素材,其圖案或蒼山彩雲,或洱海浪花,或塔蔭蝶影,或神話傳說,或民族風情,或花鳥魚蟲,妙趣天成,千姿百態。在浸染過程中,由於花紋的邊界受到藍靛溶液的浸潤,圖案產生自然暈紋,青里帶翠,凝重素雅,薄如煙霧,輕若蟬翅,似夢似幻,若隱若現,韻味別致。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拙趣。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主要染料來自蒼山上生長的寥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尤其是板藍根。以前用來染布的板藍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屬多年生草本,開粉色小花,後來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種植,好的可長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間收割下來,先將之泡出水,注到木製的大染缸里,摻一些石灰或工業鹼,就可以用來染布。

㈢ 扎染的方法和步驟

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扎布料或衣片, 根據設計圖案的效果。

放入染液中,綁扎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的一種印花方法。也可將成形的服裝直接扎染。

分串扎和撮扎兩種方式。前者圖案猶如露珠點點、文靜典雅,後者圖案色彩對比強烈、活潑清新。一般可用來做較為寬松服裝、圍巾等。多選用絲綢面料。

都是用的植物染料染制而成,2 扎染的掉色與洗滌: 扎染跟蠟染一樣。

因此掉色是其的缺點同時也是特點,但是也不怕洗的因為手摸上去掉下來的顏色是浮色,洗一次晾乾以後,洗掉了上面的浮色,花跟底看起來更加的清晰美麗,同時,摸上去,也不會弄的滿手都是看到這里,有朋友不禁在嘀咕,既然如此,為什麼賣家不幹脆先洗一遍再出售呢?也這么想過,但是行家告訴我掉色是鑒別扎染是否用的植物染料的一個標准哦,大家聞聞,沒有洗過的扎染蠟染成品,還有淡淡的草木味道的哦。

放點鹽或者醋, 洗的時候。

泡 20 分鍾,然後再洗,這樣掉色比較少些,也可以用洗衣粉等洗滌劑洗,也可以機洗,不過要注意幾點:

1 不要跟別的物品洗,免得染到別的織物;

2 晾曬的時候,翻過來陰干,防止風吹雨淋,以免褪色。

3 有毛邊的不要機洗,免得破壞了毛邊。

㈣ 扎染的歷史

扎染起源說,目前有兩種,一說是起源於秦漢時期(小編還沒有查到出土實物);一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新疆阿斯塔納第六區一號墓出土的織物看出,類似如今自貢扎染圖案中的方勝。出土的織物扎染技術成熟,已用於婦女的服飾。

至唐代,中國的衣冠鼎盛朝代,人們格外關注配飾裝配及面料圖案的繁復,作為其中面料紋樣貢獻之一的唐代扎染,技藝精湛、品種豐富。

唐三彩、繪畫、壁畫以及詩歌詞賦等藝術對扎染的記錄和贊美之詞,女詩人薛濤在她的《海棠溪》里寫道:「春教風景駐仙霞,水面魚身花總帶花,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沙」,不吝辭藻。

在唐代流傳於今的多幅卷軸畫中,都能看到很多美麗的扎染服裝。如唐代畫家張萱的《搗練圖》,尤為出眾。「搗練」是古代女性最常見的勞作之一,搗洗煮過的熟絹,搗衣縫制多在秋季,此圖描繪了唐代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

畫中婦女的下裳(chang)是典型的捆綁而成的大圓圈紋,上衣圖案可能為先扎染,並在扎染留白處施以刺綉圖案。

除此之外,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貴婦、騎士等人物的衣著,也反映出了唐代高超的染纈藝術。

五代十國時期,扎染仍然沿襲唐代的繁盛。《陶谷清異錄》中記錄:「顯德中創尊重纈,淡墨體,花深黃。二部郎陳昌達,好緣飾,家貧,貨琴劍做纈帳一具。」一位活生生的對扎染帳子近乎癲狂的窮書生活靈活現呈現在我們眼前,古人對扎染的喜愛之情,超出我們的預想。

至宋代,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庶民百姓都穿著扎染品的服飾,室內傢具飾品等無處不見扎染藝術品。顧閎中繪制的《韓熙載夜宴圖》,女子上衣和床圍上的大圓點紋,是典型的扎染技藝。

物極必反。宋史《與服志》載天聖二年詔令:「在京土庶不得衣黑褐色地白花服並藍黃紫地撮暈花樣,婦女不得將白色褐色毛段並淡色匹帛製造衣服,令開封府限十日斷絕。」耗費工時和人力的扎染,在天聖二年,逐漸淡出面料紋樣的舞台。

至元明清時期,只有局地的扎染有所發展,元代《碎金》一書中記載「壇纈、蜀纈、錦纈、撮纈、蠶兒纈」等花色品種。這其中,就有「蜀纈」,即蜀地扎染。由於蜀地扎染生產批量大、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得皇家賞識,因此有專門名目而載入史書。

從魏晉南北朝至元明清的歷史長河中,扎染作為面料圖案製作的方法之一,經歷了萌芽、發展、鼎盛、衰落、局地保留的各個階段,直至如今現存並較為出名的自貢扎染、雲南扎染、南通扎染等的傳統扎染技藝的流傳,都為當代扎染藝術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素材和藝術實踐環境,值得我們敬仰並珍惜。

(4)扎染的策劃擴展閱讀

扎染中各種捆紮技法的使用與多種染色技術結合,染成的圖案紋樣多變,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扎染在中國約有1500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實物是東晉年代的絞纈印花絹。

唐代扎染發展到鼎盛時期,貴族穿絞纈的服飾成為時尚。北宋時期因扎染製作復雜,耗費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從而導致扎染工藝衰落,以致消失。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

除中國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也有扎染手工藝。20世紀70年代,扎染成為流行的手工藝,廣泛應用於服裝、領帶、壁掛等。在同一織物上運用多次扎結、多次染色的工藝,可使傳統的扎染工藝由單色發展為多種色彩的效果。

㈤ 扎染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

扎染是我國優秀的民間手工藝,將扎染引入校園,既加速了手工藝的傳承,又拉近了學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距離,一舉兩得,本課在教學設計方面以動手實操,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操作步驟為主,思路清晰。

扎染的步驟:

1、浸濕布料,將布料放入臉盆用涼水浸濕,可以讓顏色滲透得更好。

2、扎,這是扎染關鍵性的一步,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扎多扎少,扎得越結實越密,顏色越少進入,越多留白,圖案比較清晰。

3、染色,在鍋中倒入能沒過布料的水,煮沸後戴上手套放入鹽和染料,再放入布料。

4、此時若布料已干,再沖一下涼水漫濕,一切就緒後調到小火繼續煮20分鍾左右。

5、每隔5分鍾將其翻一下,煮的火候依據個人喜好有所區別。

6、想要達到發舊的效果,時間短一點,想要鮮艷的效果煮得時間長一點。

7、洗浮色,清洗染好的布料,洗掉浮色,再打開繩結展開布料晾乾即可。

㈥ 扎染的起源與文化傳承是什麼

扎染有著悠久歷史,起源於黃河流域。

據記載,早在東晉,扎結防染的絞纈綢已經有大批生產。公元408年東晉時期的作品,扎染這種工藝早在東晉時期就已經成熟了。當時絞纈產品,有較簡單的小簇花樣,如蝴蝶、臘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圖案花樣,如白色小圓點的「魚子纈」,圓點稍大的「瑪瑙纈」,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纈」等。

在南北朝時,扎染產品被廣泛用於漢族婦女的衣著。唐代是我國古代文化鼎盛時期,絞纈的紡織品甚為流行、更為普遍,「青碧纈衣裙」成為唐代時尚的基本式樣。北宋時,絞纈產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區流行甚廣。

扎染「秦漢始有之」(工儀實錄),已有數千年歷史,這支古代染纈中的奇葩,一直以自己獨特而奇妙的美姿根深蒂固生長在人民中間,點綴、美化人民的生活。朴實無華,天然成趣的扎染這支古老的染纈奇葩,必將在中原大地重放光彩,更加絢麗。


(6)扎染的策劃擴展閱讀: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主要染料來自蒼山上生長的寥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尤其是板藍根。

以前用來染布的板藍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屬多年生草本,開粉色小花,後來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種植,好的可長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間收割下來,先將之泡出水,注到木製的大染缸里,摻一些石灰或工業鹼,就可以用來染布。

扎染的製作方法別具一格,舊籍生動地描述了古人製作扎染的工藝過程:「『擷』撮采線結之,而後染色。即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原色,余則入染矣,其色斑斕。」

扎染的主要步驟有畫刷圖案、絞扎、浸泡、染布、蒸煮、曬干、拆線、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兩道工序,技術關鍵是絞扎手法和染色技藝。染缸、染棒、曬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