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後得到回報的例子
1. 因為善良而獲得意外收獲的例子
小學課本上有一課叫七顆鑽石,小姑娘因為幫助別人獲得了善的回報。一位姑娘和她的母親出於愛心而讓出了如生命般珍貴的水,她們的愛心升騰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鑽石般奪目的星座。
2. "當你付出一份善良時,回報你的往往超出一份」的事例
我願以我的一生經歷回答此題,我是共和國的同令人,六六年初中畢業恰逢文革,家庭被補劃地主成分,父母被戴分子帽子,之後十多年被折磨凌辱實世所罕見(本人的博客有大量憶憶錄),剛成年的我當時難以接受,但父母親「官打民不羞,父打子不羞」的諄諄教化反使我在以後多少坎坷中反心境泰然,逆來順受,更有我成家後的家境,除生活極度困難外,老父親出身清貧但少時從軍十八年(十二歲入馮玉祥創辦童子軍團後一直跟隨馮部)老母親和當時不嫌棄我的媳婦亦都出身名門,傳統的三綱五常在我家尤為體現,家務大小,出入禮節.…總之事無巨細,老母親家教幾至苛刻,我是兒,本該承受,但我深怕媳婦承受不了,可以說我兩口真是處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中,憑心說,當時內憂都與老母親有關,但我妻子深明「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之理,同樣不怨不躁,七六年生長子,八一年生次子,八四年又生小女。尤其生了長子以後幾年裡,家內環境使我幾乎難以支承,妻子還是不怨不悔,相夫教子,至八二年,時年四十四歲的老母親突患中風,(弟兄三人我為老大,老二少時因家窮未曾念書,老三從軍剛走,後家安在外面)我倆一直侍奉住院治療月余後,回家每天去醫院扎針治療兩月余,使其恢復到自已能下床走路,之後三十多年裡老母親的最好壯態是起居能自理,老三一家在外,老二基本沒管,我也忙於生計,妻子差不多每年給老娘要添置新衣,給自已買金耳環時還給老娘買了一對。直到老娘八十歲過世前的月余,侍俸相當周全,老娘去世是也是我和老伴,小女一直在側,包括安埋老母所需老伴從未靠過幾個弟弟。
自我感覺老伴一生的付出,相當 人是難以接受,但我現在才意識到得到的回報已遠大於付出;三個孩子從小到大(老伴的家教相當嚴勵)我從未費過丁點口舌,也從未給我招惹過丁點事非,老大以重點高中的全班第二名考入南京某軍校,現從職北京總參某處,老二師范類學院畢業現從職某縣高中,小女硬是我怕老來無倚沒讓高考,但其生活也算過得去。雖前半生砍坷受盡,但至此,我已知足矣,細想來,古人所傳「虧者福也」真不無哲理,能接受吃虧更要融會貫通儒家的傳統道德准則。
3. 關於有付出才有回報的名人事例
關於有付出才有回報的名人事例如下:
1、史泰龍被拒1849次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當他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再清楚不過了。他根據自己認真畫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一一拜訪。
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在第二輪的拜訪中,拒絕他的仍是500家。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
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史泰龍在先後共計1849次碰壁面前,沒有打退堂鼓,繼續堅持不懈,終於在第1850次獲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證明了那句哲理:「失敗乃成功之母」。
2、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
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3、伽利略好奇善問: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
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體比重等理論。
4、愛迪生研究電燈
1878年9月,愛迪生開始研究電燈,但由於愛迪生經濟問題不得不尋找經濟資助,於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為實驗提供經濟資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幾個股東,他們願意出錢資助愛迪生研究電燈。但愛迪生屢屢失敗,很快用完了五萬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東的信念開始搖動,愛迪生苦苦勸誘,股東們決定再拿五萬美元資助愛迪生。
1879年10月21日,電燈研製成功,他為此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進行試驗,連續用了45個小時之後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這種電燈有「高阻力白熾燈」、「碳化棉絲燈」多種名稱,用碳化棉絲製成。
1880年,愛迪生派遣助手和專家們在世界各地尋找適用的竹子,有六千種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絲最為實用,可持續點亮一千多個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這種燈稱之為「碳化竹絲燈」。
5、霍金重病仍不放棄學習
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
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 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
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4. 關於善舉應得到回報的例子
善舉的回報
她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名女生,名字叫漢納·班德絲,十九歲,被查出患了神經膠質瘤。這是一種很危險的疾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手術。為了盡快籌集到高昂的醫療費用,她決定向費城的一位富翁求助。
這種想法產生之後,她就給那位富翁發了一封求助信,問他是否願意資助7萬美元,讓她去做手術,從而活下去,並實現自己的夢想。
信發出之後,她後悔了。她想這是在以災難的名義向別人要挾,寧願死去都不應該這樣做。要是富翁真的匯錢來,她也要把它退回去,因為她覺得這是在綁架。
三天過去了,富翁沒有回信,她的心輕鬆了許多。她想那個信箱也許根本就不是富翁的,或者是但早已作廢了。就在她慶幸富翁沒有收到她的求助信時,一封簡訊傳入她的郵箱:據我所知,猶他州有一家慈善基金會,專門資助神經膠質瘤患者,不妨向他們遞一份申請,下面是基金會的地址。
這封信是從那位富翁的信箱里發出的。她讀後,想,真是慶幸!他沒有大發慈悲,要是他真的答應了,就是救了我的命,也救不了我的靈魂,因為這錢是以我的疾病要挾來的。她一邊慶幸,一邊抱著試試的心理,給那家基金會發了一封信。猶他州果然有這么一家機構,並且願意給她提供幫助。
漢納的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她得救了。康復出院後,她覺得有必要對那家慈善基金會表示感謝一下。休假期間,她去了一趟猶他州,可是踏遍了猶他州的每一條街道,她都沒有找到那家慈善基金會。那一刻,她感動得流下了熱淚,明白了那位富翁的善心,這善心不僅挽救了她的生命,也挽救了她的心靈。
大學畢業後,漢納·班德絲沒有離開紐約,她找了一份工作,在世貿中心九十七層的一家金融機構上班。2001年9月11日,兩架飛機撞向大樓,大樓倒塌。但在那危險的時刻,一份經營資料的拷貝傳回總部。這份資料很有價值,如果消失,會給公司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這是「9·11事件」中,唯一一個這么做,並且做到了的人,她的名字叫漢納·班德絲。這家金融機構是那位富翁在紐約的一家分支機構。
她用忠誠和責任回報了一個隱秘的善舉;同時也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善意是會傳遞的;並且傳到最後,也會回到你的身邊。
他們做人的品質,讓人深深感動。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5. 關於付出後得到的回報的名人事跡
1、張海迪
身殘志堅、拼搏進取的女青年張海迪
她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為一代中國青年的楷模,被譽為「中國的『保爾』」。
張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濟南,成長於莘縣。中共黨員。
5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歷程。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又自學了大學英語,還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16萬字的外文著作和資料;另外還自學了十幾種醫學書籍和醫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了對社會能有所貢獻貢獻,她曾給農村的孩子當過老師,還曾用學到的醫學知識和針灸技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她還用學過的無線電技術,在山東省莘縣廣播局做無線電修理工。
1983年5月,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張海迪學習,鄧小平、葉劍英等老一代革命家為張海迪題詞。此後,張海迪的名字傳遍全國各地,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全國典型。
2、史泰龍
他被拒1849次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當他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再清楚不過了。他根據自己認真畫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一一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拒絕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3、海倫凱勒
克服自身又聾又啞堅持學習,最終成為教育學家。
6. 善良會得到回報作文素材
素材一: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了
。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他走啊走,腿已經邁不開了。就在這時,腳碰到了一個硬梆梆的東西,扒開雪一看,竟是一個快凍死的人。登山者犯難了:是繼續向前,還是停下來援救這個陌生人?在心靈深處翻江倒海之後,他毅然作出決定:脫下手套,給那個人按摩。最後,兩人互相攙扶,走出了困境。
素材二:
一天,天空烏雲密布,不久後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因為腿部的殘疾,一位年邁的乞丐來不及避雨,只能看著如注的大雨嘆息不已。就在這時,在老乞丐的頭上,出現了一把紫色的雨傘,老人疑惑地抬起頭,看到一位女孩正微笑著看著自己,為自己撐傘-------可不要以為這是電視上播放的公益廣告,這是發生在江蘇省蘇州市的真實一幕。這位為老乞丐撐傘的女孩,也被網友們親切地成為「最美女孩」。也許,她並不擁有多麼美麗的容貌,但是她的心靈,一定是最美最美的。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善舉,但是卻折射出了人心的善良,詮釋了這個平凡的女孩的最最善良的心靈。當我看到這一則報道時,也從心底里敬佩這一位女孩,從這位女孩的身上散發出來一股無限美好的魅力,這,就是善良的魅力。這種魅力,溫暖人心,讓許許多多人們為之動容.
素材三: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這樣的人,他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名叫李高令。他不但態度和藹,服務周到。還對人們噓寒問暖。有人看到下水道被掀開了,就繞道而行,他卻停下來蓋上;有過路的老人行動不方便,他就下車去攙扶;有人患急病住院沒帶錢,他悄悄付上;有人故意刁難別人,他上前制止。……默默地獻上一副熾熱的心腸。
素材四:
他被人們所稱贊,是因為他那顆樂於助人而又善良的心,使他施以愛心,不求回報。我一定要向他學習這種善良的精神。這種善良難道不能解開人們心中的煩惱,內心的束縛嗎?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經歷了太多的錘煉之後,我們在學會堅強的同時也逐漸變得冷漠起來。我們匆匆地在人潮洶涌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與一切和自己不相關的人與事擦肩而過,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各自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處世哲學,而不願再牽掛別人的任何困苦。於是,眼看著那顆曾經晶瑩的善良之心在紅塵碧紅之中慢慢被塵土侵蝕包裹,而後結成厚厚的繭,於是,我又不得不負載著這顆結繭的沉重的心孤獨地在冷漠中艱難跋涉……
另外還有 妙言回答:
素材(一)
「善良是一桌永恆的宴席」,不錯,善良造就人心的魅力。
當證嚴法師用平和的語調闡述深刻的哲理時,她的眼中散發出一種魅力,那是對生活的態度:時懷感恩。若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又怎能將生活參悟的如此透徹?若沒有一顆愛人的心,她又怎能散發出內在的魅力?善良的魅力無處不在,因為善良,才有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動人詩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出自肺腑的高歌,來自善良的心靈;稼軒低吟「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那是悲憫的情懷,那是善良的魅力。善良,就是人心中的那道金光,不時閃現,魅力無限。
人心的魅力,在於對自己心靈的堅守。
梭羅曾有言:「清晨是我醒來的時刻,我的心中自有一片黎明。」湖畔的木屋,黎明的飛鳥,悠遠的晚鍾,詩意的生活,自由的心靈,只為堅守,堅守那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那是一種孤獨而逍遙的魅力。餘光中因為對心靈的堅守,才有了「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的魅力。」這魅力不含矯揉不參做作。屈子畢生對心靈的堅守,化成一曲永不消逝的離騷。堅守住清澈的心靈,又何嘗不是一種魅力,就如同一杯清茗,飄逸似雲,淡雅如風。
人心的魅力來自於對他人的博愛。
戰亂之中,是誰,點亮不滅的燈盞?是誰,喚來寒夜的溫暖?是誰,奏響博愛的旋律?是她,南丁格爾,「士兵們的守護神」,她開創了護士的先河,她的魅力源於她的博愛;聖雄甘地,在轟轟烈烈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豎起了正義的旗幟,吹響了博愛的號角,他用對和平的期盼與對他人的博愛塑造了不朽的豐碑。他們的魅力似星辰閃耀,純凈而廣袤。
有一片風景,稱作善良;有一顆心靈,堅守方顯魅力;有一種魅力,來自博愛。追問。。。。還有么??這個我貌似在網上看過 回答夜,靜靜的,抬頭望著那星星,想起一路遇到過的那些人,一張張清晰或模糊的臉龐,像雷電一樣一閃而過,然而,總能讓人從他們身上尋覓到深深的感動和同情......從他們艱難的步履中我們體會到他們大多是不幸福的,每當想起這些人和事,我們仍會默默的落下淚來。
我讀到了一則小故事。講述了一場暴風雨過後,成千上萬條魚被卷到一個海灘上,一個小男孩每撿到一條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厭其煩地撿著。一位恰好路過的老人對他說:「你一天也撿不了幾條,為什麼還要撿呢?」小男孩一邊撿一邊說道:「起碼我撿到的魚。它們得到了新的生命。」老人聽了小孩的回答而感到了,幫小男孩一起撿魚。小男孩是善良的。
還要一則故事,相信大家在小時候都聽過吧《農夫與蛇》。講述一個農夫在寒冷冬天看見一條蛇凍僵了,覺得很可憐,就把它拾起來小心翼翼放入自己懷里,用暖熱的身體溫暖著它。那蛇蘇醒過來,立即恢復了本性,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恩人一口,使他受了致命創傷。農夫臨死時痛悔地說:「我的善良最終害死了自己呀。」這就是現在生活中常看到的現象,所謂「人善受人欺,馬善被人騎。」 有人說:「人有時候不是被對方的強大嚇到,而是被自己的柔軟和仁慈擊敗。當心底善良的那根弦被撥響,你的行為舉動與你想要堅持的結果可能會背道而馳,但結論是,你只能無奈的去接受現狀,而眼睜睜地看著目標離自己越來越遠,卻再也無能為力。 那有人要說了:「既然,善良會使我們受到傷害,甚至會使我們丟棄生命,那我們還有善良干嗎啊,不是害了自己嗎?」如果試想這世界沒有了善良,那會變成什麼樣?每樣東西,每樣感情都有它的好與壞,重要的是怎麼去利用它了。善良,生命對生命的同情,多麼普通的品質,今天彷彿了稀有之物。善良是區分好人與壞人最初界限,也是最後界限。讓每個人的精神沃土上,播下善良的種子,收獲善良的果實。
素材(二)
「風送花香紅滿地,雨滋春樹碧連天。」是的,世界很美,不僅是因為有春的煙波畫船,有夏的朝雲暮卷!,有秋的雲霞絢爛,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為有善良的滋潤,有關愛的呵護,有理解的支撐,有祝福的陪伴。
善良,不是容顏的閉月羞花,不是舉止的溫文爾雅,不是財富的腰纏萬貫;更不是權勢的叱吒風雲。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乾涸枯竭時的點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時的一句點化,是沉迷無助時的一把攙扶。真正的善良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真誠的同情與憐惜,無私的關愛與祝福。真正的善良,無須剪紅刻翠,無須粉黛雕飾,它本身就是人們內心最原始的一種純朴的純潔的感情精華。
素材(三)
善良的人心靈就像一泓清水,它可以給一個人洗凈任何的煩愁;像一棵白樺樹,那般潔白質朴;像蒼松一般,那麼地挺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白玉一般純潔。李高令便是一個這樣的人。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這樣的人,他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名叫李高令。他不但態度和藹,服務周到。還對人們噓寒問暖。有人看到下水道被掀開了,就繞道而行,他卻停下來蓋上;有過路的老人行動不方便,他就下車去攙扶;有人患急病住院沒帶錢,他悄悄付上;有人故意刁難別人,他上前制止。……默默地獻上一副熾熱的心腸。
為了激勵自己多做好事,他特意在車窗上鑲上雷鋒那笑容可掬的肖像,旁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自我激勵的格言:「每一個人都有偶像,那是一顆心中的太陽。若問我駕車駛向何方,我正追隨雷鋒走過的路。」
他被人們所稱贊,是因為他那顆樂於助人而又善良的心,使他施以愛心,不求回報。我一定要向他學習這種善良的精神。這種善良難道不能解開人們心中的煩惱,內心的束縛嗎?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經歷了太多的錘煉之後,我們在學會堅強的同時也逐漸變得冷漠起來。我們匆匆地在人潮洶涌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與一切和自己不相關的人與事擦肩而過,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各自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處世哲學,而不願再牽掛別人的任何困苦。於是,眼看著那顆曾經晶瑩的善良之心在紅塵碧紅之中慢慢被塵土侵蝕包裹,而後結成厚厚的繭,於是,我又不得不負載著這顆結繭的沉重的心孤獨地在冷漠中艱難跋涉……
當歲月的風塵將皺紋刻上人們的額頭,將雪鬢遷上人們的青絲,當我們不知不覺地在孤獨與冷漠中逐漸老去時,在夕陽殘照下,剝去心靈的堅冰,去打開心靈的一隅時,才忽而發覺沒有了善良,沒有了那顆原本容易受感動的心,而只剩下麻木的乾枯的軀殼和永無止境的疲勞與困頓。
善良,是人生大廈的基礎,是人性品質中的瑰麗珍品。擁有善良的人才會懂得去感激,去回報,才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才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才會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執著,才會有「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的堅韌和那份「寵辱不驚,閑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氣度與胸懷。
善良的人,即使沒有巍峨高山的冷峻與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實與穩健;即使沒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絢麗,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潔與典雅。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廟堂之高來兼濟天下,也可以處江湖之遠獨善其身。擁有善良,就擁有了生命的方向,即使在物慾橫流燈紅酒綠中穿梭,也會永遠來去從容,兩袖清風。
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詮釋,它是寒風中的一隻火把,失意處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絲愛撫,無助時的一點支援。把善良給別人,也給自己,那麼人類將與日月同輝;留一份善良給世界,那麼世界將與星宇同壽。珍愛善良,擁有善良,灑播善良,那麼,你將會開一樹燦爛的紅花,既使自己美麗,也使別人溫暖。
素材(四)
有位哲人曾說過:做人的極致是達到平淡無奇、心如止水。
做人需要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來學習。在成長的路上或是人生發展、衰落的任何時刻,都需要不斷地去校正自己的言行舉止,把自已以善美的心姿融入到生活中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舞台上,贏得社會、生活、他人的信賴和贊譽。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用純凈的心靈去感受父母的身傳言教,耳染目濡種種關於人的行為。當然父母的教育是最好的榜樣,是他們把做人的善良、寬容與對生活的愛,一點點的浸染到了我們全部的身心;及至上了學,又得到老師們關於做人更深層次的教育,讓我們讀懂了做人的道理,處事的哲學。這一階段對我們整個的人生都大有裨益,因為知識讓我們有了做人的資本、和識別行為的是非的能力,也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人生的真善美,什麼是人生的假丑惡……人生的目標與做人相互結合在一起才有了美好的希望。當我們參加了工作,真正走上了社會,耳聞目睹了人的全部生活本真。處人與立世其實很不簡單,僅僅以自己一顆善良的心去溫暖它人,其實也不盡然。因為美與丑共存,假與真並在,這時的做人真的很無奈,人的自私的一面,都齊齊地會展露在你的面前。太多的時候不得不讓我們為了生存左右逢圓迎合而變得世故、精練、圓滑,其實這才是做人中為了適應生存環境的生活、社會的無奈之舉。
有時候,做人也讓我們頗費思量,誠如哲人所言,做人的極致是平淡,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人,因各人的慾望、認識、思維、道德、修養等自身素質的不同,言行也不盡相同,可謂:人以群聚,物以類分,就很能代表和體現這一點。
生活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會做人,但做人有時候卻讓我們在生活中永遠也讀不盡懂它。這就要我們一生都要學做人,並且仍是要做到善良與平淡才是最真。
素材(五)
善良的人總是快樂,感恩的人總是知足。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敵人。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當挫折、失敗來臨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如果我們時時能用感恩的心來看這個世間,則會覺得這個世間很可愛、很富有!樹上小鳥的輕唱,太陽無私的光明與熱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會令你感到心曠神怡。「我的手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誰能想到這段豁達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餘年的高位癱瘓的殘疾人——世界科學巨匠霍金。命運之神對霍金,在常人看來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動的手指,一個能思維的大腦……這些都讓他感到滿足,並對生活充滿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實而快樂的。
對生活、對世界、對身邊熟悉和陌生的人、對我們的朋友和對手,真的要感謝他們給了我們這樣一份精彩的生活。真誠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讓我們得到錘煉;它是一個課堂,讓我們學會了刻苦、忍耐、淡泊和寬容;它是一塊「試金石」,使我們體味真正的友誼,真正的朋友,體味一個冷暖人生;它是一筆財富,經歷了它,會讓我們精神富有,終生享用。逆境礪煉心志,教會我們體味真誠,體味人生,讓我們心存感恩,在人生的道路上風雨兼程。其實,幸福的感覺不是由處境和外在的條件決定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感恩的心。想想我們得到過的愛,哪怕它並不多;想想親人、朋友,甚至是不相乾的人為我們做過的事,哪怕它只是舉手之勞;想想早晨撲面而來的清新的空氣,想想拂過我們額前發絲的調皮的風兒……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感謝生活?讓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吧,有了它,你會平和面對動盪不安,積極應付挫折困難,於寒冬里感受到暖意,在風雨中體會到幸福。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他仍是個貧窮的人;懂得感恩並知恩報恩,才是天下最富有和最快樂的。
還有開頭和結尾,一起:
「風送花香紅滿地,雨滋春樹碧連天。」是的,世界很美,不僅是因為有春的煙波畫船,有夏的朝雲暮卷!,有秋的雲霞絢爛,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為有善良的滋潤,有關愛的呵護,有理解的支撐,有祝福的陪伴。
結尾:
善良,不是容顏的閉月羞花,不是舉止的溫文爾雅,不是財富的腰纏萬貫;更不是權勢的叱吒風雲。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乾涸枯竭時的點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時的一句點化,是沉迷無助時的一把攙扶。真正的善良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真誠的同情與憐惜,無私的關愛與祝福。真正的善良,無須剪紅刻翠,無須粉黛雕飾,它本身就是人們內心最原始的一種純朴的純潔的感情精華。
7. 行善需要回報的例子
中國有句俗語:「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是,現在的人們卻常常得到了付出,卻實際並沒有回報。如果是認為不知該怎麼回報,那其實就根本沒有理解這個詞語。
付出與回報應是相互的,有付出才有回報。當你看見你的父母為你的學費、生活……而四處奔波,努力工作時;當你看見你的父母為你做飯、整理房間、洗衣服……而腰酸背疼,辛苦勞累時;當你看見你的老師為你仔細批改作業、認真備課……而忙至深夜,鬢添白絲時。你想過回報了嗎?
如果認為那是理所應當的就大錯特錯了。他們雖說有那份責任,但為什麼一定要對你那麼專注細心呢?如果那是因為他們愛你,那麼你不也應該有所回報么。如果只是付出愛,沒有回報愛,誰還會付出呢?這就好比那撒哈拉大沙漠里的沙子一樣,不管他們有多愛你,如果沒有回報,沙子總有一天還是會竭盡的。
當然,值得 們回報的遠遠不止這些,如果這些確實應該回報,那麼另有一些東西說不定 們想都不會想到。當有人借給你書或資料,當你與別人路過時他對你的微微一笑,當你去做客主人給你端茶,當你取得成功時別人為你鼓掌……這些 們或許早已習以為常了,並不覺得什麼,但是你想想,有人借給你東西,這是對你的信任;別人對你笑,這是對你禮貌;主人為你端茶,這是尊重你……
這些就是回報的范圍,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回報,不要急, 們可以換位想想。把自己假設為付出者,在這樣的條件下看看自己會怎麼想。其實他們所需的回報並不昂貴,並不是要什麼珠寶首飾,也不是要什麼金銀財寶,很多時候,只是要一句十分廉朴但是是出自你真心的「謝謝」。僅僅這兩個字。
其實,只需回報一個微笑,一個擁抱;回報一杯濃茶,一片溫暖;回報一份寬慰,一次心跳……就已足夠。回報,只需你懂得了,然後用心,就能輕而易舉地辦到。
中國有句俗話「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確,就連自然界中的動物無論在何時何地,也都知曉知恩圖報。
傳說在廣闊的深海里有一種魚,雌魚產仔後,眼睛會失明,不能再去尋找食物。在這期間如果沒有食物,雌魚就會餓死。為了母親不致餓死,那些剛出生的小魚,就成群結隊地游到母親的嘴裡,心甘情願地讓母親吃掉自己。其實,它們何嘗不知道是用生命在奉養自己的母親?可是,它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下去。一個月後,母親終於復明了。
在一個茂密的森林中,生活著一頭英俊的大象,它高大的身子像堵牆,它粗壯的四肢像四根木樁。有一天晚上,它出去散步,碰到一隻掉在陷阱里的老鼠向它求救。大象疑惑地說:「你怎麼會掉進陷阱里?」「一隻野貓追我,一不小心就掉進來了!」老鼠沮喪地回答。「好吧。」好心的大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陷阱,老鼠順利地爬了上來。「我要報答你!」站在大象的腳邊,老鼠大聲說。大象哈哈大笑著走了。有一天,大象被獵人網住了,准備第二天運走,它傷心極了。那隻老鼠聽說後,集合一大幫老鼠不停地啃網繩,終於在天亮之前救出了大象。
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書生和幾位同鄉進京應試。在一座破廟里歇息並拿出干糧來吃。正吃著,書生發現他的饅頭上有一隻小螞蟻,他輕輕地把它捏下來。同伴們都喊:「捏死它,偷吃我們的干糧!」書生搖了搖頭,輕輕地把它放在地上,對它說:「去吧,可憐的小螞蟻!」螞蟻停留了片刻,飛快地爬走了。考完後,書生突然想起,「主人」的「主」字少寫了一點,成了「王人」,氣得捶胸頓足,直呼今年無望矣。但榜發下來,這位書生卻高居榜首。原來小螞蟻知道這件事後趴在試卷上,主考官沒看出來。
自然界中的動物尚且懂得回報,可我們對待日日夜夜為我們無私奉獻的父母又是如何?父母的養育之恩深似海,可我們卻總是說著這樣的話:「等我長大了就……」或「等我有錢了就……」一切都取決於「等」。當然,我們還年輕,有等的資本和條件,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兒女要回報父母,現在就應該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可能只是晚上回家時給媽媽的一個笑臉,母親節時給媽媽的一束康乃馨,生日時送給媽媽的一句祝願,便會讓媽媽感到由衷的欣慰。
也許以後的人生路你會走得坎坎坷坷,但無論身處何境,都不會放棄一種美德——知恩圖報。
8. 因為善良而得到的回報有哪些著名事例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今山西運城市芮城縣東)耕耘種植,在雷澤(在今山西永濟市首陽鄉)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乾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晉國王祥___卧冰求鯉
舜的事跡,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9. 名人行善得到回報的事例
一、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在生病時,曾囑咐他的兒子魏顆,在他死後,把一個沒有生過兒子的妾嫁出去。後來武子病重了,又告訴魏顆,在自己死後讓他這個妾陪葬。
武子死了以後,魏顆覺得父親病危時的語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時的胡言亂語,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愛妾嫁出去了。
後來,魏顆領兵和秦國打仗,看見戰場上有個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結子,纏住秦軍的戰馬,使秦軍兵將紛紛墜馬,魏顆因此獲勝並俘虜了秦將杜回。當夜,魏顆做了個夢,夢見在戰場上結草的老人自稱是那位出嫁妾的父親,是用此來報答魏顆不把自己女兒拿來陪葬之恩的。
二、據古代神怪小說載:東漢楊寶在9歲時,從華陰山北捉了一隻受傷的黃雀,楊寶把它帶回家飼養,等傷好後把黃雀放了。
過後,楊寶夢見黃雀化作一個黃衣童子回來報恩,自稱是西王母的使者,並口銜4枚白環,說楊寶的子孫將來都會像白環一樣珍貴。後來,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和玄孫楊彪果然都飛黃騰達。
(9)善良後得到回報的例子擴展閱讀:
行善方法:
一、「與人為善」,這是講存心,要存一個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眾生。
二、「愛敬存心」,以真誠心愛一切眾生,愛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謹慎、細心,對人、對事、對物,愛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我們要幫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壞。此人是惡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們也要幫助他。不能對人要對事,此事對社會有好處,對大眾有好處,就應當幫助。人雖然不善,我們要常常輔導他,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成就。
四、「勸人為善」,特別勸導有能力、有機會的人,他們有能力、有機會行善,錯過非常可惜。沒有機會去創造機會,比較困難;創造機會也必須有創造機會的條件,否則也是做不到。所以認識機會,掌握機會,這是真正的智慧。
五、「救人危急」,人在有急難、危險之時,不論他是好人、惡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見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10. 善良使人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善良的人是不講報酬的。生活對於善行的回報,卻在我們身邊時刻發生著。
19世紀末的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夫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做事本分、樂於助人。有一天,他和妻子帶著7歲的兒子正在收拾農活,忽然聽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發出呼救的哭泣聲。他和妻子立即放下手中的農具,迅速跑到泥沼地邊,他們發現有一個男孩掉進了糞池裡,糞水已經淹到了孩子的胸口,眼看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要被吞沒了。他毫無顧忌地跳下去,奮力將那個男孩救起來。妻子趕快提來清水把孩子身上的污穢沖洗干凈,孩子脫離了生命危險。
沒多久,一位高雅的紳士駕著一輛華麗的馬車來到了弗萊明所住的農舍,他彬彬有禮地自我介紹說,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親,特地前來道謝的。他的太太從馬車上拿下來很多名貴的禮品,這位紳士表示要以優厚的禮金報答農夫對兒子的救命之恩。農夫不接受,他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我們這里的任何一個人遇到這種事都會這樣做的。」
正在他們互相推讓之際,一位農家少年突然從外面走進屋來。紳士瞥了一眼問道:「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高興地點點頭說:「正是。」紳士接著說道:「那好,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讓我們訂個協議吧,請允許我把你的兒子帶走,我要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他父親一樣善良,那麼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感到驕傲的人。」鑒於紳士的誠意,農夫只好答應了他的提議。
那個紳士便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丘吉爾非常講信譽,他不但把農夫的孩子送到學校讀書,而且一直供他到聖瑪利醫學院上學。
這個農夫的孩子不是別人,就是後來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1928年,弗萊明在實驗室研究葡萄球菌時,因為沒有蓋好儀器蓋子,致使樓上培養的青黴菌飄落到儀器中,奇跡發生了,因為青黴菌的到來,葡萄球菌竟然全部不見了。弗萊明經過進一步的試驗證實,青黴菌當中的「青黴素」是葡萄球菌的剋星,它能殺滅多種細菌。於是,第一種抗生素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後來又經過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學家錢恩的進一步研究完善,青黴菌於1941年開始用於臨床,並於1943年逐步加以推廣。
青黴素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原子彈和雷達相並列的第三個重大發明。青黴菌能夠治療多種疾病,自它發明以來,已經挽救的生命數以億計。弗萊明也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並被公認為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百位名人之一。
那個被農夫從糞池裡救起的孩子,也就是老丘吉爾的兒子,後來成為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二戰時期的盟軍領袖丘吉爾。二次大戰期間,已經當上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出訪非洲時,不幸罹患肺炎,生命垂危。緊急時刻,弗萊明從英國趕來,他用自己剛剛發明的青黴素治好了丘吉爾的病。丘吉爾緊緊握住弗萊明的手說:「謝謝你,是你們給了我兩次生命。」弗萊明微笑著回答:「不用客氣,第一次是我的父親救了你,但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任何人都沒有料到,一個農夫救起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這樣一件事,會改變這么多人的命運。而他們當事人,也在付出善良的同時,享受著命運的饋贈。
梅蘭芳能成為京劇大師,除了自身的天賦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後還有個特殊的智囊團。成員多是京城名流,因為酷愛京劇,自發組織起來,為他出謀劃策、創作劇本、聯系演出,出錢出力,事無巨細,幾乎無所不包。這些人都是梅蘭芳的超級「粉絲」,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梅黨」。
李宣倜便是「梅黨」中人。清末時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回國後任三品御前侍衛,人稱「三爺」。梅蘭芳出身貧寒,幼年喪父,跟隨祖母生活。他自幼入科班學藝,10歲起登台演出,自此嶄露頭角。李宣倜對梅蘭芳極為賞識,幫他修改過不少唱詞,還接濟過梅家,兩個人由此結下了一世情緣。
梅蘭芳15歲那年,不幸染上了白喉病,仍每日帶病堅持演出。當時的醫療水平可想而知,若治療不及時,白喉病會危及生命。李宣倜得知情況後,不由得心急如焚,馬上跑去梅家,找到梅蘭芳的祖母質問:「小孩都病得這么重了,干嗎還讓他登台演出,,這不是要孩子的命嗎?」祖母頓時淚下,嘆息道:「三爺,您有所不知,我們全家都靠這孩子每天唱戲賺的8吊錢來養活。他一天不唱,一家人就揭不開鍋,我也是迫不得已啊!」李宣倜當即吩咐:「那好,從明天起,你每天派人到我家去取8吊錢來,馬上送孩子去治病,治好了為止。」
對於貧病交加的梅家而言,這無異於雪中送炭,梅蘭芳的祖母大為感激,果然每天到李家去取8吊錢。全家的生活來源有了保障,梅蘭芳就不必再去演出,每天待在家裡安心養病。40天後,梅蘭芳病情痊癒,重新登台。李宣倜接濟梅家,完全是出於愛才心切,以他當時的顯赫地位,自然沒把這300多吊錢放在心上,但梅蘭芳卻對此番恩情終生不忘!
歲月沉浮,人生的際遇總是很難捉摸,更何況是在亂世之中。兩人在晚清時結識,經歷了清朝覆滅、民國建立,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梅蘭芳蓄須明志,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李宣倜卻在汪偽「南京國民政府」任職。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名滿天下時,李宣倜已淪為「漢奸」,妻離子散,窮困潦倒。他蝸居在上海的一間小公寓里,無依無靠,晚景凄涼。富貴時的朋友早已消散,別人對他唯恐避之不及,但梅蘭芳從不避嫌,不光每月資助他200元生活費,還經常派上海的弟子去陪他聊天解悶。梅蘭芳每次到上海演出,必先把李宣倜接來吃飯,依然畢恭畢敬,喊一聲「三爺」。
1961年,李宣倜病重,彌留之際,梅蘭芳侍奉床前,緊握住他乾枯的雙手,動情地說道:「三爺,您放心,身後之事,我一人承擔。」老人聞言,潸然淚下,不久之後安然辭世。他生前是「漢奸」,幾乎沒有朋友,身邊也沒有親人,全部後事均由梅蘭芳親力親為,操辦妥當。兩個月後,梅蘭芳也溘然長世。
後來,篆刻大師陳巨來在回憶錄中提起此事,感嘆「苟梅先死二月,則李屍臭矣!」陳巨來和梅蘭芳、李宣倜是同時代的人,與兩位當事人都有過交往,算是這段往事的見證人。他的話也許過於直白,卻更讓人對這段情義升起敬重。
梅李二人的情分,因賞識而起,以報恩而終,有始有終,像極了戲文里的故事,頗有些人生如戲的味道。李宣倜當年給梅家每天8吊錢時,斷然想不到日後之事,而梅蘭芳卻始終謹記在心,用一生來回報。民國是大師輩出的時代,卻獨有「梅黨」,足可見梅蘭芳的魅力所在。他留給世人的,不只是燦爛奪目的藝術,還有熠熠生輝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