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策劃 » 新聞策劃步驟

新聞策劃步驟

發布時間: 2021-11-13 23:47:56

1. 新聞報道策劃的策劃技巧

指從發現新聞報道線索、確定報道選題到收集與分析各方面相關材料、確定報道效果目標的一段時間,這是報道策劃的預備階段。
發現新聞線索是產生報道選題的前提。報道者獲得新聞線索的途徑很多,如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讀者在來信來電來訪中提供、報社的領導者或社會其他部門提供、編輯在其他媒介的報道中發現,等等。編輯記者每天獲得的新聞線索是大量的,需要根據新聞選擇的標准對這些線索作出分z析判斷,篩選出適合進行報道的線索進行采訪調查。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適合採訪調查的新聞線索,也並非都需要進行新聞報道策劃。需要編輯策劃的只是那些內容重要、意義重大、應該進行由表及裡的「線型」深度報道,或者由此及彼的「網狀」廣度報道的新聞。這種報道不是一兩篇稿件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兩個記者單槍匹馬所能勝任的,需要精心籌劃,多方合作,以成龍配套的新聞報道來實現。
一旦發現值得進行新聞報道策劃的重要新聞線索以後,策劃者首先要圍繞這一線索廣泛收集各類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
1.報道客體的信息。如報道一個重大事件,就需要了解有關這一事件的背景情況、進展勢態、各方面對事件的反應、有關專家對事態發展的分析預測、與此事件有關的其他事件及人物的情況、歷史上的類似事件的情況、其他地區類似事件的情況,等等。報道策劃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報道客體的相關信息,才能對其本質和意義有更為准確的把握,從而決定報道如何進行。
2.報道接受者的信息。如讀者對這新聞線索是否已經有所了解,他們對此選題的獲知需求點究竟在哪裡,已知事件的讀者對事件的反應、有關專家對事態發展的分析預測、有關領導者對事件的態度和對策等。這些信息有助於策劃者把握受眾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策劃報道,而且這些信息有一部分可能直接成為報道的內容。
3.報道競爭者的信息。如對一些意義重大、媒介普遍會加以報道的選題,要設法了解其他新聞媒介的報道方案,弄清其報道的規模會有多大、可能選擇什麼報道方式等,這樣才能針對競爭對手的行動,採取相應的對策,在報道中揚長避短,出奇制勝。
信息是決策的依據,策劃前期收集與分析相關信息對於策劃至關重要。一些重視報道策劃的新聞媒介,甚至有專門的人員從事這類信息收集與分析的工作,並且在機制上予以保證。
收集與分析有關信息,一方面是為了對選題作進一步的推敲,必要時作出修正和調整,另一方面還為了確定報道效果目標。所謂報道效果目標,是報道者根據報道策劃前期所掌握的信息,在對新聞報道可能取得的社會效果的預測的基礎上所希求達到的目標。報道效果目標,為報道策劃指明了方向,報道方案的設計將圍繞實現這一目標來進行。
報道效果目標與報紙的社會功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新聞媒介具有傳播信息、政治宣傳、普及教育、輿論監督、社會服務、文化娛樂等多方面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都要通過具體的新聞報道來實現,因此報道效果目標也相應呈多元化的形態。如通過報道宣傳某種政策、觀念或主張;通過批評報道揭露社會弊端,促進問題的解決;通過追蹤報道傳播最新信息、監視社會環境;通過活動策劃與新聞報道的結合,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娛樂,或進行道德教育、解決社會問題,或塑造報紙形象,擴大社會影響等。具體到一次新聞報道策劃,其報道效果目標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復合的,即同時具有若干目標。報道效果目標可因報道選題不同而不同。一般說來,報道選題越重要,報道效果目標往往也越高。報道效果目標規定了報道策劃的方向,從而規定了報道規模、報道方式與表現形式,報道策劃方案是依據報道效果目標而設計的。 指根據報道效果目標,對報道進程、報道方式、表現形式大膽設想.最終形成系統的報道設計方案的這一階段。這是報道策劃的核心階段。
新聞報道策劃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而且這種創造性的勞動通常是以一兩人為主、更多的人參與進行的。報道思路是設計報道方案所依循的思考途徑,報道思路的形成有一個由醞釀期向明朗期過渡的過程。醞釀期是沉思和多方假設的階段,策劃者在此時對所收集的資料、信息在頭腦中進行加工處理,尋找報道的突破口,不斷從正面、反面去進行各種假設,並讓這些假設在頭腦中反復地組合、交叉、撞擊和滲透,不斷地否定、選擇,形成新的假設和創意。這一階段的心理狀態呈現多種思維狀態的交替,思考強度大,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內心困惑出現。明朗期則是頓悟和突破階段,最終找到了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策劃者經過長期醞釀,創造的火花猛然爆發,靈感、直覺等非邏輯思維往往起決定作用。這一階段的心理狀態是高度興奮的,豁然開朗的頓悟,突如其來的成功,往往使策劃者自己感到驚愕和快慰。
1991年底,《經濟日報》頭版刊登一條通訊《馬上就辦》,報道遼寧省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實行「馬上就辦」制度,在讀者中引起關注。也有讀者來信表示懷疑。有一位讀者直接在報紙上批字;「我不信,吹牛吧?」把報紙寄到了報社。針對這一情況,該報一位年輕編輯想出一個巧妙的連續報道方案,一舉獲得成功。這位編輯後來寫文章回顧這段經歷:
……《馬上就辦》寫得不凡。當時我正值夜班,得以先讀為快,讀後頓覺振奮。振奮之餘,我不免有所懷疑:「真的這么好嗎?」姑且心存一疑。
緊張的夜班工作告一段落,只等出大樣了。此時,我們請求老范(總編輯范敬宜)談談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采訪軼事。諸如從廢稿堆里抬出一版頭條,從采訪冷遇中引出大新聞,從夜宿鄉政府不聞電話聲中悟出農村生活變化等等,老范娓娓而敘,聽起來頗堪玩味,很是過癮。
說也巧,兩天後我見到了那封後來成為「秘訪」 由頭的來信,立即想起老范所說的軼事,隱隱覺得其中隱藏著大新聞。可那是什麼呢?請龐廷福(駐站記者)再訪「馬上就辦」……總社派記者暗訪,連同記者來信一起刊登?…?這都不失為新聞,但總嫌其形式不新,新聞味不夠濃烈。
這一天,我時不時記掛著這件事情。當晚,在同老范聊天中,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可否請這位讀者同記者一起去暗訪呢?一種瓜熟蒂落的喜悅、沖動。我試探著把設想說了出來……
這段經歷生動地說明了報道思路形成的過程。由一封讀者來信引出對一個報道選題的思索,先是冥思苦想的醞釀期,然後是豁然開朗的明朗期。一個富有新意的報道思路就這樣形成了,由此產生了比較成形的報道方案。這個方案又得到了總編輯的進一步補充,他建議這位編輯帶著讀者到鞍山市政府采訪時不要暴露真實身份,而以辦事者的身份實地體驗一下「馬上就辦」是實是虛,還對這一報道的其他細節問題作了詳細指導。於是,就有了報社記者和讀者一塊「秘訪」的不凡之舉,報道從內容到形式都一下抓住了讀者。《秘訪「馬上就辦」》刊出後,有讀者來信寫道:「……我佩服你們敢於請讀者一起進行『秘訪』的膽識和魄力,也贊賞你們的求實精神和讀者觀念。不過,我想知道,如果『秘訪』的見聞不是《馬上就辦》所報道的那樣,你們會不會如實報道?」可見,讀者感興趣的不僅是報道方式,而且對實質性的內容更為關注。這種疑慮編輯在策劃報道時實際上早已有所考慮並做了兩種准備,正是為了達到有充分說服力的報道效果目標,才策劃「秘訪」這樣大膽而新穎的連續報道。
報道方案是報道思路的系統化、具體化產物,它將報道思路中的所有細節有條理地明確表述出來。重要選題的報道策劃一般還要形成文字稿,在報社內部向有關的報道參與人員公布,並聽取他們的意見做進一步修正。報道策劃方案的具體內容前文已經專門論及,主要包括;報道選題、報道範圍與重心、報道規模、發稿計劃、報道方式、報道的表現形式、報道力量配置與報道機制等。
在策劃重要報道活動時,經常需要設計多套報道設計方案,以便從中比較選擇。如 1997年元旦,上海《文匯報》國際新聞版策劃節日報道時,產生了三個報道設計方案。先想到的兩個方案,一個是搞畫刊,請幾位名家創作一組以1996年重大國際新聞為題材的漫畫。一個是出照片,版面以一幅世界地圖為中心,四周配上簡要文字說明的照片,再用箭頭將照片和新聞發生地,即地圖上的某一點聯起來。這兩個方案經討論研究都有問題:前一個方案的問題在於短時間內不太容易找到十來幅內容和形式都能令人滿意的作品,如果漫畫不「漫」,味道缺乏,或者「漫」 出邊界,弄巧成拙,都不好。後一方案的問題在於按報社當時的技術條件還達不到設計要求,也只能放棄。最後被選擇採用的是第三個方案,搞一組「外國人過新年」的專題報道,請駐外記者們走上街頭,從送舊迎新的角度觀察駐在國的方方面面,寫成800字左右的小特寫發回報社,組合成專版。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實施以後取得了很好的報道效果。⑩報道設計方案的優選,是報道策劃核心階段中的重要一步,這一決策關系整個報道的成敗。應該以什麼標准來優選設計方案呢?一般情況下主要考慮兩方面:
第一,對候選方案的效果進行預測,與報道效果目標兩相對照,選擇最接近效果目標的方案。對於那些效果預測不能肯定的方案,需要謹慎對待。
第二,對候選方案的實施條件進行分析,與報社內部現有的條件兩相對照,選擇兩者最接近的方案。對於那些報社不具備實施條件(含人力、財力、技術設備、管理水平、時間等)的方案,一般不宜採用。 指從報道策劃方案付諸實施到報道結束這一過程中,根據報道進展情況不斷修正原先的設計方案的這一段時間。
報道策劃與報道實施是傳播過程中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報道策劃不能脫離報道實施來進行。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策劃者必須隨時接受實施中的信息反饋,據此調整原先的策劃方案,形成「策劃??實施??再策劃??再實施」 這樣一個多次循環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報道效果必須以能夠有效地控制報道為保障。所以,新聞報道策劃在報道實施之前先期運作,形成設計方案;在報道實施過程中,報道策劃仍然與報道同步推進,一方面接受反饋,一方面修正方案,直至報道結束。
在報道進行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前期策劃中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如報道客體發生變化,報道的外部條件發生變化,讀者對報道的態度發生變化,等等。策劃者要掌握這些變化,在報道實施過程中適時修正方案,就需要建立信息反饋機制,主動地、全面地、及時地接受各方面的信息。策劃者要接受的信息反饋主要包括:
1.報道者的反饋
記者、通訊員和作者是采訪報道的直接操作者,他們對實際情況的掌握最多最細,對報道的效果也獲知最快。他們既是報道的參與者,又是報紙和社會間溝通的橋梁。一個報道能否按原計劃推進下去,報道者的感覺往往是最靈敏的。而且,由於報道者對報紙。對讀者、對報道對象的情況都比較熟悉,他們常能對報道的調整和補充提出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如 1988年《經濟日報》開展過一場關於「三角六」的討論,起因是雞西市公共汽車公司的一名售票員被發現「貪污」 了三角六分票款而受處分。此事在處理過程中引起了一場爭論。有人認為,從嚴格企業管理講,處分有理;也有人認為,貪污三萬六的還未法辦,三角六算什麼?但最後省里領導還是認為應該處分。記者就此寫了一篇報道。當初,這篇報道是決定作為頭條發的,未想還沒發出,報社內部突然發生爭議。編前會上,大家把總編輯已經批準的這個頭條否決了。過了幾天,這個被「斃」掉的稿子又突然出現在2版頭條。總編輯不禁發問:這條新聞不能上頭版,為什麼能上2版?於是,編前會上又引出一場爭論,辯論雙方各執一理,互不相讓。據此,報道策劃者調整了原先的報道方案,將報社內部的這場爭論公諸報端,以引出社會討論,推進報道深度。《一篇在本報編輯部引起爭議的報道》見報後,果然引起廣泛關注,讀者紛紛參與討論,報道取得較好的效果。由此可見,報道策劃者應注意接受報道者的意見反饋,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報道順利進展。
2.報道對象的反饋
被采訪者、被報道者是報道的當事人,他們能不能接受報道,能不能給予配合,在報道進行過程中有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和觀點,都直接影響下一步報道的進行。因此,在報道中了解他們的情況至關重要。如 1998年 5月《解放日報》2版策劃了一個新專欄「與下崗兄弟姐妹同行」。原先的報道方案是采訪一批下崗再就業的先進人物,連續刊登體驗式新聞。但是,記者在與原先確定的報道對象相約采訪時,發現他們的社會活動極其繁忙。其中一位抱歉地對記者說:「這個星期全排.滿了,星期一某某電視台采訪,星期二某某電台……」這時,策劃者感覺到原先的方案必須修正,否則步人後塵,難有新意。於是,他們決定將目光轉向那些最普通的、具有代表性的下崗再就業職工,寫他們的生活經歷和心理感受。結果,這組報道以獨特的定位和鮮活生動的內容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在報道過程中,應被報道者要求而調整報道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如表揚性報道,被表揚者有顧慮,要求省略某些原定的報道內容。批評性報道,被批評者提出報道內容不實,或報道中說的情況已經有了變化;問題性報道,被采訪者提出反映的問題得到一點解決,或更進一步惡化等等。這些變化都是調整報道的重要依據。
3.有關部門和主管單位的反饋
被報道者的上級、報紙的主管部門和有關領導人員經常會在報道進行過程中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這也能成為報道調整的原因。如1991年《經濟日報》在報道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的「三角債」問題時,最初的設計是以大連起重機廠為典型,對其欠債情況和還債行為進行追蹤報道,再由點到面,促使與大連起重機廠有債務關系的企業共同解決問題。然而,在報道進行了一個階段以後,國務院下達指示,要以遼寧為主在東北開展清欠工作,三百餘家重點企業被確定為試點單位,並要求新聞報道加強配合。報社原定的報道方案顯然不能滿足上級領導部門的這一要求,因為只把著眼點放在一個大連起重機廠是有局限性的。於是,策劃者及時對方案作了調整,《「三角債」追蹤報道》欄目開始超出原計劃的范圍,進入第二階段,連續刊登系列述評,從深層次剖析「三角債」 形成的原因,並開始刊登記者跟隨討債組采寫的見聞,使報道的深度和廣度都超出了報道初期。
4.讀者的反饋
報道是否成功,讀者的反應是重要的衡量標准。如果報道在進行過程中沒有引起讀者的關注,或得到不好的評價,就說明報道的實際效果與報道效果目標之間有很大差距。因此,報道一旦開始,策劃者就應密切注意讀者的反應,並據此隨時修正報道方案。在現代傳播活動中,讀者的反饋除了作為決策的依據,還有更進一步的意義,即讀者意見本身就能成為報道客體。如 1997年《經濟日報》的「關廣梅現象」報道,構成整個報道主體內容的,有相當大一部分就是讀者的來信來稿。 以上各方面的信息反饋,是報道策劃在報道實施過程中持續進行的重要依據。根據各方面反饋的信息,策劃者一般可對原先的報道方案作下列各種修正:
1.修正報道思路
這是報道策劃中最大的調整。報道思路的改變意味著對報道選題的重新認識,並且相應地要改變報道範圍和重心、報道規模、報道方法等。由於這幾乎是對原來報道策劃的全盤否定,所以實際工作中採用並不多,除非確實遇到與原來設想大相徑庭的情況,或遇到無法抗拒的阻力。它同時也說明,原來的報道策劃不適合實際要求,不現實,在最初設計中有很大的疏忽和漏洞,考慮不慎重,不細致。如 1988年,曾有一家報紙組織過一場《如何看待收人差距》的討論式報道。當時,經濟改革還不成熟,嚴重的分配不公是人們議論紛紛大發牢騷的熱門話題。這個報道披露了小車司機和公共汽車司機、醫院醫生和賓館醫生等的收入差距,立即在讀者中引起反響。然而,報道只進行了兩期就停下來了,原因是分配不公問題雖在社會上嚴重存在,也和「群眾脈搏」貼得很近,但它涉及到體制、政策、部門、企業的方方面面,在實際工作中一時還沒法解決;從當時中央精神看,對於這類前進中出現的問題,一時也不可能拿出成型的方案和措施,所以,在宣傳報道中也不宜強化。此外,關於大城市的房改、交通等問題,也出現過報道上操之過急的情況,於解決問題無益,還激化了矛盾。後來,客觀條件成熟了,這類報道再抓起來,效果就比較好。
報道思路的改變,可能是全盤推翻正在進行的報道。也可能是改變原來的報道選題,如由報道A主題轉為報道B主題;還可以是報道態度的變化,如由褒或貶變為中性的討論,等等。
2.調整報道內容
在不變更報道思路的前提下補充或壓縮報道內容,改變原來的發稿計劃,這也是對報道計劃較大的調整。如《經濟日報》的「三角債」報道,原定報道內容主要是圍繞大連起重機廠的欠人和人欠債務情況及還債情況進行追蹤報道,使讀者從中看到「三角債」問題的嚴重性和復雜性,促進問題的解決。但由於中央對清理「三角債」有了新的部署,外部條件發生了變化,原定的報道內容就不能勝任新的要求,這樣,在基本依照原報道思路的基礎上,擴大了報道範圍,增加了新的報道內容。可見,報道內容的調整,是報道的預期目標有了改變使然。目標一改變,報道面與報道重點也隨之改變,就必須調整原來的發稿計劃。
3.調整報道規模
通過延長或縮短報道時間,增加或減少報道篇幅,提高或降低報道的版面地位等手段,改變報道的陣勢和力度。調整報道規模常常是隨調整報道內容而來。如「三角債」報道的內容調整後,就只有延長報道時間,增加報道篇幅,提高版面地位。原定只有10組稿件,後來實際見報的欄頭就達到26次,各類報道60多篇,一版頭條就有十多篇。
4.改變報道方式
指變更報道的組織方式,使報道取得好的效果。前面我們說過幾種報道組織方式,它們在實際運用中並不相互排斥,能夠組合運用,並能由一種報道方式轉變到另一種報道方式。報道方式的改變,是根據報道思路的修正和報道內容的調整而來的。如前面所談的《經濟日報》關於「三角六」的討論,原來的設計是刊登記者采寫的新聞,後來這條新聞在報社內兩度引起爭議,才促使新的報道思路逐漸明朗,變客觀報道為組織討論,這樣,討論式就成了這個報道調整後的形式。
5.調整報道力量與報道機制
改變原定的報道人員部署、資金和技術設備的配置,建立新的報道機制等。這個調整是由報道內容和報道規模的調整而來的。如《經濟日報》的「三角債」報道,本來是由工交部、記者部一同策劃和操作的,後來報道規模擴大了,參與這個報道的人員也不斷增多,評論部、財貿部、遼寧記者站、上海記者站、北京記者站、吉林記者站、廣東記者站、安徽記者站、山西記者站等等,共有十幾個部門的記者投入了這場報道戰役,才使報道面大大擴展,報道聲勢大大加強。
總之,新聞報道策劃與新聞報道實施是並駕齊驅、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在報道進行的過程中,策劃者需要自始至終接受反饋,並據此隨時修正報道方案,從而有效地控制報道活動,促使報道盡可能實現效果目標。

2. 怎樣進行新聞策劃

新聞策劃從實施的角度來說,主要有以下7個步驟:
(一)市場分析
要做一個新聞策劃,必須先對策劃對象所在行業及相關 新聞策劃基本階段
情況有個深入的了解,比如行業的歷史,行業的現狀,行業發展的新特點,相關的法律配套等。了解得越詳細,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點。
(二)確定宣傳目標
對新聞策劃來說,主要需要確定的是宣傳的范圍和宣傳的目標人群。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宣傳目標影響著後面新聞點的策劃、媒體的選擇和預算的編制等步驟。 比如宣傳范圍只是地域性的,那麼就不一定非策劃出轟動全國的新聞事件了,媒體也只需選擇地方性媒體就可以了,預算也會比做全國性宣傳低得多。 再比如宣傳是針對年輕白領的,那麼策劃的新聞事件必須能吸引他們的關注,媒體也應針對性地選擇白領媒體。
(三)策劃「新聞點」
這一步,需要策劃出能達到宣傳目標的「新聞點」。 如何找到「新聞點」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下面將會介紹尋找「新聞 新聞策劃的階段與內容
點」的基本模式和「借勢」、「造勢」兩大基本方法。
(四)選擇媒體
新聞策劃都是通過媒體的傳播來完成的,因此媒體的選擇非常重要。 一般根據產品的特性和宣傳目標來選擇媒體,比如大眾產品,應選擇大眾媒體;如果客戶目標是女性,則應選擇女性媒體;專業化的產品,應選擇專業化的媒體,像計算機產品,最好選擇計算機專業媒體和大眾媒體中的計算機版面;而市場在全國的,則應選擇全國性媒體。
(五)編制預算
做一次宣傳,當然要衡量投入產出比,對預算做到心中有數。 廣告投放通常採用兩種預算方法,1、銷售百分比法:以銷售額的某個百分比,比如3%,作為廣告宣傳費用;2、競爭對比法:以主要競爭對手的大致費用來決定自己的廣告預算。 但新聞策劃和廣告投放在費用上很不同,廣告費用主要包括廣告製作和媒體投放的費用,而新聞策劃則主要是新聞事件的實施費用,優秀的新聞策劃只需要少量的甚至不需要媒體費用。 因此,新聞策劃費用很難像廣告投放那樣在今年就可以計劃好明年的投放量。新聞策劃不同個案的實施費用往往會根據具體的策劃而有所不同,因此應採用「目標任務法」來預算。 所謂「目標任務法」,就是先確定一個新聞策劃的目標,然後估算出要達到這一目標所需的費用,包括新聞事件實施費用和新聞發布費用,這兩項費用相加就是一次新聞策劃的總費用。
(六)策劃的實施和控制
這是新聞策劃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再精妙的策劃,也需要通過媒體進行傳達。如果媒體不配合,新聞策劃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還有,現在不少媒體已出現「排他性」傾向,就是一條新聞如果其他媒體(尤其是 新聞策劃各環節具體內容與步驟
競爭媒體)已經刊播了,就不再採用。這為新聞策劃所需要達到的「大規模轟炸」效果製造了難度。 這一情況下,需要策劃人有很強的媒體運作和控制能力。 在美國,有一個與此相關的「守門人」概念。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現已得到美國大眾傳播學者的普遍認同。學者們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在向公眾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起著過濾的作用。拿新聞來說,通訊社決定發布的新聞只佔已發生的重要新聞的百分之一,而讀者最後從報紙上看到的新聞又只佔通訊社發布的新聞的百分之一、二。主管這種過濾工作的記者和編輯,就是大眾傳播媒介的守門人。企業發出的信息,只有順利通過守門人這一關,才能經媒介流向公眾。 因此如何通過媒體「守門人」這一關,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課題。 早在1997年,作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贏海威在內部刊物《瀛海威人》上,刊載一篇題為《如何與媒體打交道》的短文: 「……與媒體記者打交道應當盡量了解各個媒體的特點、每個記者的脾氣稟性 新聞策劃各環節具體內容與步驟
、他們的需求和特長。報紙和雜志有區別,電台與電視台不同,大眾報刊與專業媒體又不同,專業媒體中信息類與電腦類又特點各異,中央級媒體與一般類媒體更要有所側重。針對各種類的記者也要有不同的策略,年輕與年長、有版和無版、科技類、文化類、教育類、社會新聞類等等都要有針對性地打交道。善於寫評論的與善於寫長篇報道的,在我們提供資料及公關活動時要使其各盡其長,各得其所。同時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動結交—些記者朋友,記者中也有噱頭,記者朋友面可以寬泛,各種媒體都可以,但要選擇對公司最能發揮作用,願意理解瀛海威思想和闡發思想的人……」 還有一家大公司在進駐上海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出了一篇《上海媒體概述與公關策略》的調查報告,在對上海媒體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媒體的特點作了詳細分析後,提出了進行新聞策劃的「具體對策和機會」:「首先,大局上抓住關節點。恰恰因為上海媒體管的死,所以宣傳主管部門的權力非常大。抓住這個節點,所有工作相應會順利很多。平時注意和宣傳主管部門實力官員建立關系,多多交流,對於企業危機公關有決定意義。上海媒體領導相當聽話,只要主管部門打招呼,毫無折扣執行。另外,企業大的宣傳活動,可以考慮請宣傳主管部門參與,事半功倍。其次,研究不同媒體特點,分別對待。比如對於申江這樣的周報,主要提供的就是產品特別是時尚 新聞策劃各環節具體內容與步驟
產品類信息。其他幾張周報和周刊,側重人物性的新聞。公關公司統一式新聞稿肯定是不行的。再次,研究公司新聞中的『上海因素』。發掘公司新聞中,與上海有關的,可能對上海造成影響的新聞要素。……」 除了像贏海威和這家大公司倡導的「公關」模式外,現在還有一種更高明的「新聞誘惑」辦法,就是不是企業去找媒體,而是想辦法讓媒體主動來求企業。 比如有家企業急於放出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消息,但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往往並不急於找某一個媒體,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出蛛絲馬跡,使目標媒體的目標記者(一般是比較勤奮的知名記者)主動找他,然後做出千分不高興、萬分不情願的樣子,遮遮掩掩、欲語還休,並在采訪中一再強調「這個事件太敏感,最好不要寫」,「這句話可能會引起業內震動,無論如何不要指明是我說的」等等…… 這樣做,反而更容易引起媒體的重視,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七)策劃效果衡量
對策劃效果進行有效評估,有助於判斷整個策劃成功與否,也能對下一次策劃 新聞策劃各環節具體內容與步驟
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現在,廣告的效果評估方法已經比較成熟,大學課堂上也出現了專門的《廣告效果評估》課程。但由於新聞策劃至今還沒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所以也還沒有一套完善的評估方法。 一般來說,新聞策劃的效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標准來衡量: a、刊登播出數量 在策劃實施後統計媒體刊登播出的新聞數量,看是否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 b、刊登播出質量 主要指篇幅、字數、播出時間長度、刊登的版面(是否頭版或其他重要版面)、播出的時間段(是否黃金時段、知名欄目)、企業和產品的名稱是否出現、產品性能是否介紹等。 c、市場反應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銷售業績,只需對策劃實施前後實際的市場銷售情況作出比較,就可以分析出策劃是否推動了銷售。二是看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是否提高,這需要在策劃前後各做一次問卷調查。 比如要了解某品牌的知名度可設計一個簡單的調查表:1、從未聽說過 2、僅僅聽說過 3、知道一點點 4、知道相當數量 5、非常熟悉。 如果策劃前大多數消費者回答時1和2,而策劃實施後則主要回答3和4,說明策劃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d、還可採用「比較法」 就是與其他競爭產品的市場表現進行比較,從而對新聞策劃的效果作出評估。
另一角度的5個步驟
一般來說,新聞策劃大體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主題
主題的選擇是整個新聞策劃的靈魂,是統率整個活動的思想紐帶和思想核心。主題的確立往往建立在掌握種種資料和整合種種資源的基礎上。一個新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重點,不同的角度會產生不同的方案,所以一般在討論後都要從多個方案中選擇並確定一個主題而不是多個。而確定這個主題的標准即是新聞價值的大小,即追求新聞價值的最大化。這里所形成的主題往往比較寬泛並有待於進一步細化;必須說明的是,在最初的討論時期,主題的寬泛有利於從多個層次展開新聞采訪活動。
2、體裁與風格
體裁關繫到報道的性質。可以選擇解釋性報道或是預測性報道、調查性報道的新聞體裁,也可以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對策性很強的研究報告,也可能策劃為整合報道或是連續報道、組合報道。 風格問題,關乎文章的外在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產生獨特的敘事修辭。通常,風格的策劃背後,多少會存在一個較為理想化的摹本——它或是本媒體的典範作品、或是一個存在於新聞人心靈深處的經典範例。在風格策劃的細致之處,甚至會涉及到像是否採用倒敘寫法,要不要「編者按」等等,如何對待日常用語、科學用語,重視講故事還是重視說服力這一類微觀問題。
3、單元結構
通常是指內在結構。結構必須堅實而穩固,與此同時,它應該由多個結構單元組合而成。往往每個結構單元代表了一個次主題。為了尋找到盡可能理想的單元組合,在策劃的這一階段,我們往往採取窮舉法進行無限制列舉,然後再通過篩選和歸納的方法得到一個真正科學、高效、具有閱讀價值的內在結構。
4、任務描述
這是一個對文章結構總體和每一個單元的任務作進一步細化的過程——使用一個長句子,具體可感的描述出:每一單元將會包括哪些內容?具體要采訪什麼?難點和重點是什麼?成稿後的面貌如何?等等。 對於職業新聞記者而言,任務的描述無異於是對於相關文本的工作量的描述。
5、分工與計時
具體分工包括:基於文本單元,或者采訪工作的不同側面,把采訪對象和采訪內容分配到每一個相關人員,提出注意事項。分工的策劃將會最終形成兩張表:任務人表和日程表,交與主持者和每個相關人員共享、掌握。 任務人表便於使參與者有章可循,主持者通過對任務人作必要的講解、認真的督促,為新聞活動保駕護航。日程表主要用於時間的控制,一般以時間進度表(倒計時)的方式來表現。時間的安排要合理,在考慮新聞同業競爭的同時也要留有餘地,一般來說:日程表上前面的時間進度較緊湊,後面可以留有時間餘地來調整。
新聞策劃五竅門
一、宏觀把握,微觀著手
對客觀事實的整體把握和具有高屋建瓴的認識,以開闊的思維去觀察和思考,並從實際做起。如南方周末2003年10月2日,以頭版推出振興東北特別報道,派出三路記者分赴遼、吉、黑,觀察和記錄下東北大地的期待與陣痛、負重與變革。從報紙的效益來講,是注意力經濟的客觀體現,從其作用和影響來講,則在大力倡導國家東北復興政策的同時,引導更多的人了解、關注東北的生存和發展。
二、挖掘新聞背後的新聞
新聞策劃若只滿足於表面的現象,即使范圍很廣,仍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既滿足不了讀者了解事情真相的需要,更不用說針砭時弊,倡導新風了。因此新聞策劃要善於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讓表面後的重要信息漏掉,只有指導思想明確,有計劃、有目的地深入挖掘,將百姓關心的報道層層做深,才能給讀者留下一個全面、深刻的印象。在中國361號潛艇失事後,南方周末卻進行了整體策劃、深入挖掘,以「濤聲悼忠魂」為主題,用《潛361:最後的出航》對潛艇事故整體報道,用《418艇:中國首次潛艇沉沒悲歌》對新中國歷史上首次潛艇遇難事件進行回顧,同時還請曾在潛艇上服過役的士兵和相關軍事專家就潛艇員日常生存和逃生技術進行講述,全面勾勒出中國潛艇的失事過程和潛艇員的生存狀態,給讀者留下一個清晰的印象。
三、新聞策劃內核的人文情懷
好的新聞策劃應當有憂患意識和人文情懷在裡面。 新聞策劃的人文情懷,更多的是關注當下社會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發展要求,新聞采訪學上有一個公式:平常人+不平常事=新聞。將新聞策劃的視點下移到普通民眾身上,挖掘平凡人不平凡的經歷,反映普通人的聲音。
四、橫向比較,將報道做廣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有比較,才能出真知,這一方法使所報道事實的發展演變,或事實做法上的錯與對在讀者眼中一目瞭然。如在南方周末創刊1000期的時候,以「春天,十九個瞬間」為總題,選取從1984年至2003年《南方周末》上登載過的文章,以具體事例勾勒出中國改革開放初到現在所走過的腳步,讓讀者在比較中認識改革開放在中國民眾生活中引起的變化,可以說是一個廣泛而獨特的新聞策劃。
五、新聞報道策劃的個性化
新聞策劃必須打破陳規,走出新路,如每年歲末推出的「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將那些對中國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納入大眾的視野,使人們進一步看到普通民眾在促進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3. 如何寫好一個新聞報道策劃

1.報道客體的信息。如報道一個重大事件,就需要了解有關這一事件的背景情況、目前進展勢態、各方面對事件的反應、有關專家對事態發展的分析預測、與此事件有關的其他事件及人物的情況、歷史上的類似事件的情況、其他地區類似事件的情況,等等。報道策劃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報道客體的相關信息,才能對其本質和意義有更為准確的把握,從而決定報道如何進行。

2.報道接受者的信息。如讀者對這新聞線索是否已經有所了解,他們對此選題的獲知需求點究竟在哪裡,已知事件的讀者對事件的反應、有關專家對事態發展的分析預測、有關領導者對事件的態度和對策等。這些信息有助於策劃者把握受眾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策劃報道,而且這些信息有一部分可能直接成為報道的內容。

3.報道競爭者的信息。如對一些意義重大、媒介普遍會加以報道的選題,要設法了解其他新聞媒介的報道方案,弄清其報道的規模會有多大、可能選擇什麼報道方式等,這樣才能針對競爭對手的行動,採取相應的對策,在報道中揚長避短,出奇制勝。

信息是決策的依據,策劃前期收集與分析相關信息對於策劃至關重要。一些重視報道策劃的新聞媒介,甚至有專門的人員從事這類信息收集與分析的工作,並且在機制上予以保證。

收集與分析有關信息,一方面是為了對選題作進一步的推敲,必要時作出修正和調整,另一方面還為了確定報道效果目標。所謂報道效果目標,是報道者根據報道策劃前期所掌握的信息,在對新聞報道可能取得的社會效果的預測的基礎上所希求達到的目標。報道效果目標,為報道策劃指明了方向,報道方案的設計將圍繞實現這一目標來進行。

報道效果目標與報紙的社會功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新聞媒介具有傳播信息、政治宣傳、普及教育、輿論監督、社會服務、文化娛樂等多方面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都要通過具體的新聞報道來實現,因此報道效果目標也相應呈多元化的形態。如通過報道宣傳某種政策、觀念或主張;通過批評報道揭露社會弊端,促進問題的解決;通過追蹤報道傳播最新信息、監視社會環境;通過活動策劃與新聞報道的結合,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娛樂,或進行道德教育、解決社會問題,或塑造報紙形象,擴大社會影響等。具體到一次新聞報道策劃,其報道效果目標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復合的,即同時具有若干目標。報道效果目標可因報道選題不同而不同。一般說來,報道選題越重要,報道效果目標往往也越高。報道效果目標規定了報道策劃的方向,從而規定了報道規模、報道方式與表現形式,報道策劃方案是依據報道效果目標而設計的。

指根據報道效果目標,對報道進程、報道方式、表現形式大膽設想.最終形成系統的報道設計方案的這一階段。這是報道策劃的核心階段。

新聞報道策劃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而且這種創造性的勞動通常是以一兩人為主、更多的人參與進行的。報道思路是設計報道方案所依循的思考途徑,報道思路的形成有一個由醞釀期向明朗期過渡的過程。醞釀期是沉思和多方假設的階段,策劃者在此時對所收集的資料、信息在頭腦中進行加工處理,尋找報道的突破口,不斷從正面、反面去進行各種假設,並讓這些假設在頭腦中反復地組合、交叉、撞擊和滲透,不斷地否定、選擇,形成新的假設和創意。這一階段的心理狀態呈現多種思維狀態的交替,思考強度大,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內心困惑出現。明朗期則是頓悟和突破階段,最終找到了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策劃者經過長期醞釀,創造的火花猛然爆發,靈感、直覺等非邏輯思維往往起決定作用。這一階段的心理狀態是高度興奮的,豁然開朗的頓悟,突如其來的成功,往往使策劃者自己感到驚愕和快慰。

1991年底,《經濟日報》頭版刊登一條通訊《馬上就辦》,報道遼寧省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實行「馬上就辦」制度,在讀者中引起關注。也有讀者來信表示懷疑。有一位讀者直接在報紙上批字;「我不信,吹牛吧?」把報紙寄到了報社。針對這一情況,該報一位年輕編輯想出一個巧妙的連續報道方案,一舉獲得成功。這位編輯後來寫文章回顧這段經歷:

……《馬上就辦》寫得不凡。當時我正值夜班,得以先讀為快,讀後頓覺振奮。振奮之餘,我不免有所懷疑:「真的這么好嗎?」姑且心存一疑。

緊張的夜班工作告一段落,只等出大樣了。此時,我們請求老范(總編輯范敬宜)談談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采訪軼事。諸如從廢稿堆里抬出一版頭條,從采訪冷遇中引出大新聞,從夜宿鄉政府不聞電話聲中悟出農村生活變化等等,老范娓娓而敘,聽起來頗堪玩味,很是過癮。

說也巧,兩天後我見到了那封後來成為「秘訪」 由頭的來信,立即想起老范所說的軼事,隱隱覺得其中隱藏著大新聞。可那是什麼呢?請龐廷福(駐站記者)再訪「馬上就辦」……總社派記者暗訪,連同記者來信一起刊登?…?這都不失為新聞,但總嫌其形式不新,新聞味不夠濃烈。

這一天,我時不時記掛著這件事情。當晚,在同老范聊天中,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可否請這位讀者同記者一起去暗訪呢?一種瓜熟蒂落的喜悅、沖動。我試探著把設想說了出來……

這段經歷生動地說明了報道思路形成的過程。由一封讀者來信引出對一個報道選題的思索,先是冥思苦想的醞釀期,然後是豁然開朗的明朗期。一個富有新意的報道思路就這樣形成了,由此產生了比較成形的報道方案。這個方案又得到了總編輯的進一步補充,他建議這位編輯帶著讀者到鞍山市政府采訪時不要暴露真實身份,而以辦事者的身份實地體驗一下「馬上就辦」是實是虛,還對這一報道的其他細節問題作了詳細指導。於是,就有了報社記者和讀者一塊「秘訪」的不凡之舉,報道從內容到形式都一下抓住了讀者。《秘訪「馬上就辦」》刊出後,有讀者來信寫道:「……我佩服你們敢於請讀者一起進行『秘訪』的膽識和魄力,也贊賞你們的求實精神和讀者觀念。不過,我想知道,如果『秘訪』的見聞不是《馬上就辦》所報道的那樣,你們會不會如實報道?」可見,讀者感興趣的不僅是報道方式,而且對實質性的內容更為關注。這種疑慮編輯在策劃報道時實際上早已有所考慮並做了兩種准備,正是為了達到有充分說服力的報道效果目標,才策劃「秘訪」這樣大膽而新

新聞策劃:對於已經或即將發生的較為重大的新聞,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報道。新聞策劃是一家報紙的核心競爭力。

新聞策劃的鐵律:新聞策劃永遠追求創新,決不允許重復(要做「家」不能做「匠」);新聞策劃的目的,永遠是讀者的需求。

策劃之前要考慮讀者的心理,考慮到電子媒體的覆蓋,考慮到讀者最想了解什麼。變「告訴這個事情」,為「解釋這個事情」。

新聞策劃的功能:能夠最大限度的擴大新聞事實本身的影響;最大限度的實現編輯部的意圖。日常的、大量的、一般性的新聞題材,不需要新聞策劃,惟有較為重大、有開掘意義的新問題材,才值得費心費力的去策劃。標准有二:一是讀者意義,題材健康向上,讀者喜聞樂見。適宜於一般的、生活類的報刊和一部分都市報;二是社會意義,題材本身能夠深刻反映現實社會中的問題,揭示某種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現象,對社會的進步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新聞事件策劃,要有獨家特色,最高境界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過」。要求有激情,有境界。事件過後,讀者的記憶中只有你。多家競爭要有獨家特色。新聞現象策劃,一定是獨家的,最高境界是「眾人議論紛紛惟我道破天機」。做捅破窗戶紙的獨家。當你抓到後,做深、做透,不給對手留任何機會。

①正常情況下的策劃,明白在那裡的即將發生的新聞事實:

A險招、惡招、邪招——要突出自己的特點,深刻了解自己報紙的位置和特點。每個報紙的特點是一次一次策劃出來的。舉例:亞運會報道。面對每一次新聞報道,都是一次媒體的競爭。只有在競爭中不斷取勝,才能贏得讀者。在重大新聞報道中,作為弱勢媒體,絕對不能採取常規手段,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注意力在於對差異的渴求。1999年,五四運動80周年。北青報對不得不報的內容,做了4個整版。把五四精神八個字拆成四塊版,愛國,進步……同日,南方周末也推出報道。中國青年,在所有媒體里突出青年特色,做20世紀百年青春人物(青年名人)殿堂金版;年底,百年時尚,20世紀風情畫卷銀版。大獲成功。

B版面轟炸。重大新聞,給足版面,給足信息,解渴,讓受眾不用找別的媒體。面對互聯網,不能以己之短,攻人之長。 舉例:「9.11」事件,境外報紙,號外。接著出了雜志。比如:「 伏松戀」的報道。

C體例一致,增強連續性,做深做透。 舉例:海灣戰爭

D側面迂迴,繞道過去。 舉例:兩會報道。成了一種負擔,很難出彩。主要原因是位置擺的不對,功夫應該在會外。比如《39級台階走了半個小時》的消息,說的就是代表受到記者圍追采訪的熱烈場面。這時候跳出去,不做會上。比如八屆人大的時候,中華工商時報做的就是《中國工商界的期望》。

②非正常情況下策劃,看起來辦不了,已經晚了的新聞:

A小中看大。看時間和范圍。 舉例:三里屯農貿市場,小競爭,說出市場經濟的大文章。

B後發制人。沒有搶先,不要放棄,盯緊,尋找機會。舉例:中國消費者權益第一案——紅顏一怒為自尊

C化平淡為神奇。舉例:春天裡我們把人字寫得更大。新的一年,新訴訟法出台,人權狀況好轉。

D危難之中找捷徑。 舉例:上海貨怎麼了,一戰成名上海灘。

③調動多種編輯手段在版面上創新。 舉例:廣告也是好版面——國慶長假100種方案。

④註定要發生的事情,要精心策劃,早作準備。 舉例:鄧小平逝世專刊

秘訣,在於差異。先想別人會怎麼做,之後決不這么做,另闢蹊徑,石破天驚。

4. 新聞專題策劃怎麼做

新聞策劃,是指新聞機構對一個時期或一項專題的報道所進行的有創意的設計、指揮和調控。其目的在於充分挖掘客觀事物的新聞價值,選擇最適當的時機、運用最恰當的方式推出報道,以求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新聞策劃從實施的角度來說,主要有以下7個步驟:
(一)市場分析
要做一個新聞策劃,必須先對策劃對象所在行業及相關情況有個深入的了解,比如行業的歷史,行業的現狀,行業發展的新特點,相關的法律配套等。了解得越詳細,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點。
(二)確定宣傳目標
對新聞策劃來說,主要需要確定的是宣傳的范圍和宣傳的目標人群。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宣傳目標影響著後面新聞點的策劃、媒體的選擇和預算的編制等步驟。
比如宣傳范圍只是地域性的,那麼就不一定非策劃出轟動全國的新聞事件了,媒體也只需選擇地方性媒體就可以了,預算也會比做全國性宣傳低得多。
再比如宣傳是針對年輕白領的,那麼策劃的新聞事件必須能吸引他們的關注,媒體也應針對性地選擇白領媒體。
(三)策劃「新聞點」
這一步,需要策劃出能達到宣傳目標的「新聞點」。
如何找到「新聞點」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下面將會介紹尋找「新聞點」的基本模式和「借勢」、「造勢」兩大基本方法。
(四)選擇媒體
新聞策劃都是通過媒體的傳播來完成的,因此媒體的選擇非常重要。
一般根據產品的特性和宣傳目標來選擇媒體,比如大眾產品,應選擇大眾媒體;如果客戶目標是女性,則應選擇女性媒體;專業化的產品,應選擇專業化的媒體,像計算機產品,最好選擇計算機專業媒體和大眾媒體中的計算機版面;而市場在全國的,則應選擇全國性媒體。
(五)編制預算
做一次宣傳,當然要衡量投入產出比,對預算做到心中有數。
廣告投放通常採用兩種預算方法,1、銷售百分比法:以銷售額的某個百分比,比如3%,作為廣告宣傳費用;2、競爭對比法:以主要競爭對手的大致費用來決定自己的廣告預算。
但新聞策劃和廣告投放在費用上很不同,廣告費用主要包括廣告製作和媒體投放的費用,而新聞策劃則主要是新聞事件的實施費用,優秀的新聞策劃只需要少量的甚至不需要媒體費用。
因此,新聞策劃費用很難像廣告投放那樣在今年就可以計劃好明年的投放量。新聞策劃不同個案的實施費用往往會根據具體的策劃而有所不同,因此應採用「目標任務法」來預算。
所謂「目標任務法」,就是先確定一個新聞策劃的目標,然後估算出要達到這一目標所需的費用,包括新聞事件實施費用和新聞發布費用,這兩項費用相加就是一次新聞策劃的總費用。
(六)策劃的實施和控制
這是新聞策劃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再精妙的策劃,也需要通過媒體進行傳達。如果媒體不配合,新聞策劃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還有,現在不少媒體已出現「排他性」傾向,就是一條新聞如果其他媒體(尤其是競爭媒體)已經刊播了,就不再採用。這為新聞策劃所需要達到的「大規模轟炸」效果製造了難度。
這一情況下,需要策劃人有很強的媒體運作和控制能力。
在美國,有一個與此相關的「守門人」概念。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現已得到美國大眾傳播學者的普遍認同。學者們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在向公眾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起著過濾的作用。拿新聞來說,通訊社決定發布的新聞只佔已發生的重要新聞的百分之一,而讀者最後從報紙上看到的新聞又只佔通訊社發布的新聞的百分之一、二。主管這種過濾工作的記者和編輯,就是大眾傳播媒介的守門人。企業發出的信息,只有順利通過守門人這一關,才能經媒介流向公眾。
因此如何通過媒體「守門人」這一關,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課題。
早在1997年,作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贏海威在內部刊物《瀛海威人》上,刊載一篇題為《如何與媒體打交道》的短文:
「……與媒體記者打交道應當盡量了解各個媒體的特點、每個記者的脾氣稟性、他們的需求和特長。報紙和雜志有區別,電台與電視台不同,大眾報刊與專業媒體又不同,專業媒體中信息類與電腦類又特點各異,中央級媒體與一般類媒體更要有所側重。針對各種類的記者也要有不同的策略,年輕與年長、有版和無版、科技類、文化類、教育類、社會新聞類等等都要有針對性地打交道。善於寫評論的與善於寫長篇報道的,在我們提供資料及公關活動時要使其各盡其長,各得其所。同時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動結交—些記者朋友,記者中也有噱頭,記者朋友面可以寬泛,各種媒體都可以,但要選擇對公司最能發揮作用,願意理解瀛海威思想和闡發思想的人……」
還有一家大公司在進駐上海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出了一篇《上海媒體概述與公關策略》的調查報告,在對上海媒體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媒體的特點作了詳細分析後,提出了進行新聞策劃的「具體對策和機會」:「首先,大局上抓住關節點。恰恰因為上海媒體管的死,所以宣傳主管部門的權力非常大。抓住這個節點,所有工作相應會順利很多。平時注意和宣傳主管部門實力官員建立關系,多多交流,對於企業危機公關有決定意義。上海媒體領導相當聽話,只要主管部門打招呼,毫無折扣執行。另外,企業大的宣傳活動,可以考慮請宣傳主管部門參與,事半功倍。其次,研究不同媒體特點,分別對待。比如對於申江這樣的周報,主要提供的就是產品特別是時尚產品類信息。其他幾張周報和周刊,側重人物性的新聞。公關公司統一式新聞稿肯定是不行的。再次,研究公司新聞中的『上海因素』。發掘公司新聞中,與上海有關的,可能對上海造成影響的新聞要素。……」
除了像贏海威和這家大公司倡導的「公關」模式外,現在還有一種更高明的「新聞誘惑」辦法,就是不是企業去找媒體,而是想辦法讓媒體主動來求企業。
比如有家企業急於放出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消息,但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往往並不急於找某一個媒體,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出蛛絲馬跡,使目標媒體的目標記者(一般是比較勤奮的知名記者)主動找他,然後做出千分不高興、萬分不情願的樣子,遮遮掩掩、欲語還休,並在采訪中一再強調「這個事件太敏感,最好不要寫」,「這句話可能會引起業內震動,無論如何不要指明是我說的」等等……
這樣做,反而更容易引起媒體的重視,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七)策劃效果衡量
對策劃效果進行有效評估,有助於判斷整個策劃成功與否,也能對下一次策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現在,廣告的效果評估方法已經比較成熟,大學課堂上也出現了專門的《廣告效果評估》課程。但由於新聞策劃至今還沒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所以也還沒有一套完善的評估方法。
一般來說,新聞策劃的效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標准來衡量:
a、刊登播出數量 在策劃實施後統計媒體刊登播出的新聞數量,看是否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
b、刊登播出質量 主要指篇幅、字數、播出時間長度、刊登的版面(是否頭版或其他重要版面)、播出的時間段(是否黃金時段、知名欄目)、企業和產品的名稱是否出現、產品性能是否介紹等。
c、市場反應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銷售業績,只需對策劃實施前後實際的市場銷售情況作出比較,就可以分析出策劃是否推動了銷售。二是看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是否提高,這需要在策劃前後各做一次問卷調查。
比如要了解某品牌的知名度可設計一個簡單的調查表:1、從未聽說過 2、僅僅聽說過 3、知道一點點 4、知道相當數量 5、非常熟悉。
如果策劃前大多數消費者回答時1和2,而策劃實施後則主要回答3和4,說明策劃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d、還可採用「比較法」 就是與其他競爭產品的市場表現進行比較,從而對新聞策劃的效果作出評估。

另一角度來說:

一般來說,新聞策劃大體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主題 主題的選擇是整個新聞策劃的靈魂,是統率整個活動的思想紐帶和思想核心。主題的確立往往建立在掌握種種資料和整合種種資源的基礎上。一個新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重點,不同的角度會產生不同的方案,所以一般在討論後都要從多個方案中選擇並確定一個主題而不是多個。而確定這個主題的標准即是新聞價值的大小,即追求新聞價值的最大化。這里所形成的主題往往比較寬泛並有待於進一步細化;必須說明的是,在最初的討論時期,主題的寬泛有利於從多個層次展開新聞采訪活動。

2、體裁與風格 體裁關繫到報道的性質。可以選擇解釋性報道或是預測性報道、調查性報道的新聞體裁,也可以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對策性很強的研究報告,也可能策劃為整合報道或是連續報道、組合報道。 風格問題,關乎文章的外在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產生獨特的敘事修辭。通常,風格的策劃背後,多少會存在一個較為理想化的摹本——它或是本媒體的典範作品、或是一個存在於新聞人心靈深處的經典範例。在風格策劃的細致之處,甚至會涉及到像是否採用倒敘寫法,要不要「編者按」等等,如何對待日常用語、科學用語,重視講故事還是重視說服力這一類微觀問題。

3、單元結構 通常是指內在結構。結構必須堅實而穩固,與此同時,它應該由多個結構單元組合而成。往往每個結構單元代表了一個次主題。為了尋找到盡可能理想的單元組合,在策劃的這一階段,我們往往採取窮舉法進行無限制列舉,然後再通過篩選和歸納的方法得到一個真正科學、高效、具有閱讀價值的內在結構。

4、任務描述 這是一個對文章結構總體和每一個單元的任務作進一步細化的過程——使用一個長句子,具體可感的描述出:每一單元將會包括哪些內容?具體要采訪什麼?難點和重點是什麼?成稿後的面貌如何?等等。 對於職業新聞記者而言,任務的描述無異於是對於相關文本的工作量的描述。

5、分工與計時 具體分工包括:基於文本單元,或者采訪工作的不同側面,把采訪對象和采訪內容分配到每一個相關人員,提出注意事項。分工的策劃將會最終形成兩張表:任務人表和日程表,交與主持者和每個相關人員共享、掌握。 任務人表便於使參與者有章可循,主持者通過對任務人作必要的講解、認真的督促,為新聞活動保駕護航。日程表主要用於時間的控制,一般以時間進度表(倒計時)的方式來表現。時間的安排要合理,在考慮新聞同業競爭的同時也要留有餘地,一般來說:日程表上前面的時間進度較緊湊,後面可以留有時間餘地來調整。

5. 怎麼做新聞報道策劃

1.報道客體的信息.如報道一個重大事件,就需要了解有關這一事件的背景情況、目前進展勢態、各方面對事件的反應、有關專家對事態發展的分析預測、與此事件有關的其他事件及人物的情況、歷史上的類似事件的情況、其他地區類似事件的情況,等等.報道策劃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報道客體的相關信息,才能對其本質和意義有更為准確的把握,從而決定報道如何進行.
2.報道接受者的信息.如讀者對這新聞線索是否已經有所了解,他們對此選題的獲知需求點究竟在哪裡,已知事件的讀者對事件的反應、有關專家對事態發展的分析預測、有關領導者對事件的態度和對策等.這些信息有助於策劃者把握受眾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策劃報道,而且這些信息有一部分可能直接成為報道的內容.
3.報道競爭者的信息.如對一些意義重大、媒介普遍會加以報道的選題,要設法了解其他新聞媒介的報道方案,弄清其報道的規模會有多大、可能選擇什麼報道方式等,這樣才能針對競爭對手的行動,採取相應的對策,在報道中揚長避短,出奇制勝.
信息是決策的依據,策劃前期收集與分析相關信息對於策劃至關重要.一些重視報道策劃的新聞媒介,甚至有專門的人員從事這類信息收集與分析的工作,並且在機制上予以保證.
收集與分析有關信息,一方面是為了對選題作進一步的推敲,必要時作出修正和調整,另一方面還為了確定報道效果目標.所謂報道效果目標,是報道者根據報道策劃前期所掌握的信息,在對新聞報道可能取得的社會效果的預測的基礎上所希求達到的目標.報道效果目標,為報道策劃指明了方向,報道方案的設計將圍繞實現這一目標來進行.
報道效果目標與報紙的社會功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新聞媒介具有傳播信息、政治宣傳、普及教育、輿論監督、社會服務、文化娛樂等多方面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都要通過具體的新聞報道來實現,因此報道效果目標也相應呈多元化的形態.如通過報道宣傳某種政策、觀念或主張;通過批評報道揭露社會弊端,促進問題的解決;通過追蹤報道傳播最新信息、監視社會環境;通過活動策劃與新聞報道的結合,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娛樂,或進行道德教育、解決社會問題,或塑造報紙形象,擴大社會影響等.具體到一次新聞報道策劃,其報道效果目標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復合的,即同時具有若干目標.報道效果目標可因報道選題不同而不同.一般說來,報道選題越重要,報道效果目標往往也越高.報道效果目標規定了報道策劃的方向,從而規定了報道規模、報道方式與表現形式,報道策劃方案是依據報道效果目標而設計的.
指根據報道效果目標,對報道進程、報道方式、表現形式大膽設想.最終形成系統的報道設計方案的這一階段.這是報道策劃的核心階段.
新聞報道策劃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而且這種創造性的勞動通常是以一兩人為主、更多的人參與進行的.報道思路是設計報道方案所依循的思考途徑,報道思路的形成有一個由醞釀期向明朗期過渡的過程.醞釀期是沉思和多方假設的階段,策劃者在此時對所收集的資料、信息在頭腦中進行加工處理,尋找報道的突破口,不斷從正面、反面去進行各種假設,並讓這些假設在頭腦中反復地組合、交叉、撞擊和滲透,不斷地否定、選擇,形成新的假設和創意.這一階段的心理狀態呈現多種思維狀態的交替,思考強度大,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內心困惑出現.明朗期則是頓悟和突破階段,最終找到了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策劃者經過長期醞釀,創造的火花猛然爆發,靈感、直覺等非邏輯思維往往起決定作用.這一階段的心理狀態是高度興奮的,豁然開朗的頓悟,突如其來的成功,往往使策劃者自己感到驚愕和快慰.

6. 什麼是新聞策劃如何進行新聞策劃!

新聞策劃,是指新聞機構對一個時期或一項專題的報道所進行的有創意的設計、指揮和調控。其目的在於充分挖掘客觀事物的新聞價值,選擇最適當的時機、運用最恰當的方式推出報道,以求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新聞策劃從實施的角度來說,主要有以下7個步驟:
(一)市場分析
要做一個新聞策劃,必須先對策劃對象所在行業及相關情況有個深入的了解,比如行業的歷史,行業的現狀,行業發展的新特點,相關的法律配套等。了解得越詳細,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點。
(二)確定宣傳目標
對新聞策劃來說,主要需要確定的是宣傳的范圍和宣傳的目標人群。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宣傳目標影響著後面新聞點的策劃、媒體的選擇和預算的編制等步驟。
比如宣傳范圍只是地域性的,那麼就不一定非策劃出轟動全國的新聞事件了,媒體也只需選擇地方性媒體就可以了,預算也會比做全國性宣傳低得多。
再比如宣傳是針對年輕白領的,那麼策劃的新聞事件必須能吸引他們的關注,媒體也應針對性地選擇白領媒體。
(三)策劃「新聞點」
這一步,需要策劃出能達到宣傳目標的「新聞點」。
如何找到「新聞點」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下面將會介紹尋找「新聞點」的基本模式和「借勢」、「造勢」兩大基本方法。
(四)選擇媒體
新聞策劃都是通過媒體的傳播來完成的,因此媒體的選擇非常重要。
一般根據產品的特性和宣傳目標來選擇媒體,比如大眾產品,應選擇大眾媒體;如果客戶目標是女性,則應選擇女性媒體;專業化的產品,應選擇專業化的媒體,像計算機產品,最好選擇計算機專業媒體和大眾媒體中的計算機版面;而市場在全國的,則應選擇全國性媒體。
(五)編制預算
做一次宣傳,當然要衡量投入產出比,對預算做到心中有數。
廣告投放通常採用兩種預算方法,1、銷售百分比法:以銷售額的某個百分比,比如3%,作為廣告宣傳費用;2、競爭對比法:以主要競爭對手的大致費用來決定自己的廣告預算。
但新聞策劃和廣告投放在費用上很不同,廣告費用主要包括廣告製作和媒體投放的費用,而新聞策劃則主要是新聞事件的實施費用,優秀的新聞策劃只需要少量的甚至不需要媒體費用。
因此,新聞策劃費用很難像廣告投放那樣在今年就可以計劃好明年的投放量。新聞策劃不同個案的實施費用往往會根據具體的策劃而有所不同,因此應採用「目標任務法」來預算。
所謂「目標任務法」,就是先確定一個新聞策劃的目標,然後估算出要達到這一目標所需的費用,包括新聞事件實施費用和新聞發布費用,這兩項費用相加就是一次新聞策劃的總費用。
(六)策劃的實施和控制
這是新聞策劃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再精妙的策劃,也需要通過媒體進行傳達。如果媒體不配合,新聞策劃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還有,現在不少媒體已出現「排他性」傾向,就是一條新聞如果其他媒體(尤其是競爭媒體)已經刊播了,就不再採用。這為新聞策劃所需要達到的「大規模轟炸」效果製造了難度。
這一情況下,需要策劃人有很強的媒體運作和控制能力。
在美國,有一個與此相關的「守門人」概念。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現已得到美國大眾傳播學者的普遍認同。學者們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在向公眾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起著過濾的作用。拿新聞來說,通訊社決定發布的新聞只佔已發生的重要新聞的百分之一,而讀者最後從報紙上看到的新聞又只佔通訊社發布的新聞的百分之一、二。主管這種過濾工作的記者和編輯,就是大眾傳播媒介的守門人。企業發出的信息,只有順利通過守門人這一關,才能經媒介流向公眾。
因此如何通過媒體「守門人」這一關,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課題。
早在1997年,作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贏海威在內部刊物《瀛海威人》上,刊載一篇題為《如何與媒體打交道》的短文:
「……與媒體記者打交道應當盡量了解各個媒體的特點、每個記者的脾氣稟性、他們的需求和特長。報紙和雜志有區別,電台與電視台不同,大眾報刊與專業媒體又不同,專業媒體中信息類與電腦類又特點各異,中央級媒體與一般類媒體更要有所側重。針對各種類的記者也要有不同的策略,年輕與年長、有版和無版、科技類、文化類、教育類、社會新聞類等等都要有針對性地打交道。善於寫評論的與善於寫長篇報道的,在我們提供資料及公關活動時要使其各盡其長,各得其所。同時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動結交—些記者朋友,記者中也有噱頭,記者朋友面可以寬泛,各種媒體都可以,但要選擇對公司最能發揮作用,願意理解瀛海威思想和闡發思想的人……」
還有一家大公司在進駐上海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出了一篇《上海媒體概述與公關策略》的調查報告,在對上海媒體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媒體的特點作了詳細分析後,提出了進行新聞策劃的「具體對策和機會」:「首先,大局上抓住關節點。恰恰因為上海媒體管的死,所以宣傳主管部門的權力非常大。抓住這個節點,所有工作相應會順利很多。平時注意和宣傳主管部門實力官員建立關系,多多交流,對於企業危機公關有決定意義。上海媒體領導相當聽話,只要主管部門打招呼,毫無折扣執行。另外,企業大的宣傳活動,可以考慮請宣傳主管部門參與,事半功倍。其次,研究不同媒體特點,分別對待。比如對於申江這樣的周報,主要提供的就是產品特別是時尚產品類信息。其他幾張周報和周刊,側重人物性的新聞。公關公司統一式新聞稿肯定是不行的。再次,研究公司新聞中的『上海因素』。發掘公司新聞中,與上海有關的,可能對上海造成影響的新聞要素。……」
除了像贏海威和這家大公司倡導的「公關」模式外,現在還有一種更高明的「新聞誘惑」辦法,就是不是企業去找媒體,而是想辦法讓媒體主動來求企業。
比如有家企業急於放出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消息,但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往往並不急於找某一個媒體,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出蛛絲馬跡,使目標媒體的目標記者(一般是比較勤奮的知名記者)主動找他,然後做出千分不高興、萬分不情願的樣子,遮遮掩掩、欲語還休,並在采訪中一再強調「這個事件太敏感,最好不要寫」,「這句話可能會引起業內震動,無論如何不要指明是我說的」等等……
這樣做,反而更容易引起媒體的重視,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七)策劃效果衡量
對策劃效果進行有效評估,有助於判斷整個策劃成功與否,也能對下一次策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現在,廣告的效果評估方法已經比較成熟,大學課堂上也出現了專門的《廣告效果評估》課程。但由於新聞策劃至今還沒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所以也還沒有一套完善的評估方法。
一般來說,新聞策劃的效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標准來衡量:
a、刊登播出數量 在策劃實施後統計媒體刊登播出的新聞數量,看是否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
b、刊登播出質量 主要指篇幅、字數、播出時間長度、刊登的版面(是否頭版或其他重要版面)、播出的時間段(是否黃金時段、知名欄目)、企業和產品的名稱是否出現、產品性能是否介紹等。
c、市場反應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銷售業績,只需對策劃實施前後實際的市場銷售情況作出比較,就可以分析出策劃是否推動了銷售。二是看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是否提高,這需要在策劃前後各做一次問卷調查。
比如要了解某品牌的知名度可設計一個簡單的調查表:1、從未聽說過 2、僅僅聽說過 3、知道一點點 4、知道相當數量 5、非常熟悉。
如果策劃前大多數消費者回答時1和2,而策劃實施後則主要回答3和4,說明策劃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d、還可採用「比較法」 就是與其他競爭產品的市場表現進行比較,從而對新聞策劃的效果作出評估。

另一角度來說:

一般來說,新聞策劃大體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主題 主題的選擇是整個新聞策劃的靈魂,是統率整個活動的思想紐帶和思想核心。主題的確立往往建立在掌握種種資料和整合種種資源的基礎上。一個新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重點,不同的角度會產生不同的方案,所以一般在討論後都要從多個方案中選擇並確定一個主題而不是多個。而確定這個主題的標准即是新聞價值的大小,即追求新聞價值的最大化。這里所形成的主題往往比較寬泛並有待於進一步細化;必須說明的是,在最初的討論時期,主題的寬泛有利於從多個層次展開新聞采訪活動。

2、體裁與風格 體裁關繫到報道的性質。可以選擇解釋性報道或是預測性報道、調查性報道的新聞體裁,也可以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對策性很強的研究報告,也可能策劃為整合報道或是連續報道、組合報道。 風格問題,關乎文章的外在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產生獨特的敘事修辭。通常,風格的策劃背後,多少會存在一個較為理想化的摹本——它或是本媒體的典範作品、或是一個存在於新聞人心靈深處的經典範例。在風格策劃的細致之處,甚至會涉及到像是否採用倒敘寫法,要不要「編者按」等等,如何對待日常用語、科學用語,重視講故事還是重視說服力這一類微觀問題。

3、單元結構 通常是指內在結構。結構必須堅實而穩固,與此同時,它應該由多個結構單元組合而成。往往每個結構單元代表了一個次主題。為了尋找到盡可能理想的單元組合,在策劃的這一階段,我們往往採取窮舉法進行無限制列舉,然後再通過篩選和歸納的方法得到一個真正科學、高效、具有閱讀價值的內在結構。

4、任務描述 這是一個對文章結構總體和每一個單元的任務作進一步細化的過程——使用一個長句子,具體可感的描述出:每一單元將會包括哪些內容?具體要采訪什麼?難點和重點是什麼?成稿後的面貌如何?等等。 對於職業新聞記者而言,任務的描述無異於是對於相關文本的工作量的描述。

5、分工與計時 具體分工包括:基於文本單元,或者采訪工作的不同側面,把采訪對象和采訪內容分配到每一個相關人員,提出注意事項。分工的策劃將會最終形成兩張表:任務人表和日程表,交與主持者和每個相關人員共享、掌握。 任務人表便於使參與者有章可循,主持者通過對任務人作必要的講解、認真的督促,為新聞活動保駕護航。日程表主要用於時間的控制,一般以時間進度表(倒計時)的方式來表現。時間的安排要合理,在考慮新聞同業競爭的同時也要留有餘地,一般來說:日程表上前面的時間進度較緊湊,後面可以留有時間餘地來調整。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