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改革服務招商引資
⑴ 園區招商引資的稅收返還政策
招商引資, 車船稅可以作為地方稅收返還。具體由當地政府來確定,財政部門負責實施的。
⑵ 淺談如何加強招商引資項目的稅收管理
當前,各級黨政領導都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本地經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經濟專相對欠發達地區屬,在國家投入不多、銀行投入不大、自身積累不快的情況下,更是把招商引資作為破解困難、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徑,不遺餘力,奮力直追,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以江西九江為例,僅2002年一年就引進項目1273個,其中境外51個,資金75億元,其中外資16.1億元。這些資金項目的引入,無疑給當地經濟注入了活力,並為今後的發展增強了後勁。引資是為了發展經濟,增加收入,能否真正增加財政收入,中間的管理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本文現就如何加強招商引資項目的稅收徵收管理,最大限度發揮其經濟效益作一探討。一、當前招商引資項目和管理存在的問題據了解,當前招商引資項目的稅收管理總體是好的,大部分項目法人納稅意識比較強,基本上能做到依法納稅,稅收收入每年都有較大幅度增長,占當地財政收入比重不斷提高。但是對照法律、法規和比較內資企業來看,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未按規定辦理證照。
⑶ 稅務系統推出了哪些創新服務舉措
據報道,自2014年以來,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已在全國稅務系統連續開展了四年,至今已相繼回推出了26類90項系列答創新服務舉措,目前基本實現了105個辦稅事項只需「最多跑一次」。
希望稅務系統更多的創新服務舉措可以不斷推出!
⑷ 稅務部門如何服務發展大局
我認為,稅務局的基本職能就是依法征稅。也就是說,稅務局是執行國家稅法的執法單位,而不是服務單位。當然,執法分為文明執法和暴力執法,我們強調和執行的是文明執法。有觀點認為,稅務局是服務單位,即你交稅我服務,你偷稅我執法。那麼請問,稅務局既然是服務單位,有什麼資格去執法呢?公安局也強調要增強服務意識,那你能說公安局就是服務單位?也就是說,確定一個單位的性質,必須要看國家賦予這個單位的基本職責是什麼,而要履行職責靠的是什麼。稅務局要履行職責靠的是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離開這個,稅務局憑什麼徵收稅款,納稅人憑什麼自覺的到稅務局來繳稅!
⑸ 基層國稅部門如何在招商引資中發揮服務職能
近年來,招商引資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許多地方政府都將招商引資視為發展當地經濟的重中之重,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在國家政策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從其形式上來看,稅收優惠已成為各地招商引資中運用最多的手段之一。荊州開發區國稅局作為地方政府對外招商引資的一個重要窗口,通過近年的努力,積極履行職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此項工作中有所為,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力量,也促進了稅收收入的增長。下面,筆者就基層國稅部門如何在招商引資中發揮其服務職能談幾點粗淺建議:一、樹立稅收服務理念,適應招商引資工作的需要 1、樹立稅收經濟觀。作為國稅幹部,我們應自覺把日常稅收征管工作置身於地方經濟發展大局中,面向社會、面向政府,充分認識招商引資工作對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以開放型的思維開展稅收工作,認真、全面、依法履行好稅收職能,為政府招商引資提供稅收政策服務,既要依法組織稅收收入,又充分發揮稅收的宏觀調控作用,為促進經濟發展服務。 2、提高綜合素質。為了適應日常稅收征管工作不斷發展的需要,我們應積極樹立學習理念,不斷豐富和更新知識,把稅收業務知識和政治理論學習相結合、與黨性知識學習相結合、與法制知識學習相結合、與信息化知識學習相結合、與國際稅收理論學習相結合,掌握過硬的技能本領,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以應對紛繁復雜的征管現狀。 3、轉變管理思想、樹立服務理念。國稅機關應根據稅收本質和行業職能,結合國內國際稅收形勢發展的要求,從管理模式上轉變過去那種以監督寸丁擊為主的管理思路,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把服務貫穿於征管工作各個環節的始終,以服務作為管理的手段,通過服務促使管理職能的實現,自覺為納稅人提供積極、主動、優質、高效的服務,進而確立從征管運行、組織機構、工作制度、評價標准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能夠保障服務職能落實的機制。二、加強稅收政策調研分析,為政府招商引資提供參考 1、經濟是稅收的基礎,稅收是經濟的反映。在經濟穩定發展的情況下保持國稅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這是地方政府和稅務部門共同追求的目標。國稅部門應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牢牢把握國內國際經濟發展變化趨勢,認真研究國家稅收政策變化對收入的影響,提高對重點稅源的監控水平以及對稅源結構、增減變化趨勢的預測和分析能力,變事後核算為事前預測和過程監控,全面掌握稅源動態變化情況,及時反饋與政府,為收入計劃的執行和跟蹤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確保稅收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為地方政府提供經濟動態分析和可靠的財力保障。 2、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是政府根據客觀經濟規律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要求,為達到一定的稅收分配目標而制定的指導稅收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准則,它決定稅收調節目標和調控效果。國稅部門在大力組織稅收收入的同時,也要把認真宣傳和落實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作為發揮稅收宏觀調控作用、優化投資環境、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稅務部門應該加強對稅收政策的調研分析,主動為地方政府提供輔助決策服務。建議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加大交通、通訊、健全法制、社會治安、政府機關辦事效率、勤政廉潔等綜合環境的建設力度,消除招商引資中急功近利或者是政績工程的思想,走出拿稅收優惠政策說事的誤區。建議地方政府應從思維方式上多轉型,多從優化服務上下功夫,給企業提供一個優良的經營環境。如健全政策咨詢制度,及時傳遞政策信息,做一些可利用資源的開發項目提示等等。三、以優質服務誠待納稅人,發揮「葡萄串」效應,以商引商 1、加大稅法宣傳力度。依託報紙、電視、電台、網路等各類現代媒體,開展長期性、陣地化的稅法宣傳和政策發布,為納稅人提供政策咨詢便利;公開服務承諾與稅政透明。將所有服務的項目、內容、質量標准等向社會進行公開承諾,承諾內容要針對納稅人實實在在的利益和迫切的需要,簡潔、明確,包括承諾不能兌現時的補救或懲罰措施,以體現承諾的真誠,要切實維護納稅人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努力營造公開、公平、高效、誠信的社會納稅環境。 2、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在「一窗式」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實現由以前文明用語、限時、延時服務等淺層次服務方式向公開稅收執法、簡化辦稅手續等深層次服務轉變,實行「八公開」,方便納稅人,優化征管流程,減並環節,提高效率;實現由傳統的面對面服務向依託信息化手段實行網路服務等電子服務方式的轉變,改進納稅人資料報送的方式,降低納稅遵從的成本;積極開展納稅提醒服務,如辦理稅務登記提醒、抄稅報稅提醒、稅負異常企業提醒,變事後處罰為事前督導提醒,融洽征納關系;積極引導和發揮社會中介機構作用,加強對新辦戶培訓和納稅指導,使服務體系盡快作用於新納稅人,將堵塞征管漏洞工作做在前面,實行稅務機關管理服務與中介代理服務相結合,構建完善的稅收服務體系。 3、加強溝通和聯系。國稅部門應加強與工商、地稅、金融、招商、外經及其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機構的協調聯系,及時掌握納稅人經營信息,如注冊登記、銀行賬戶及資金往來等方面實現實時的信息交換和共享,在提前介入上下功夫,從洽談投資意向、籌劃,建築廠房、購買設備到投產的全過程,提供相關的稅收政策服務,增強投資客商的信心、決心。加強稅企聯系和溝通,按照責任區、責任人制度的要求,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企業,設身處地體會納稅人的酸甜苦辣,主動了解納稅人在生產經營和納稅過程中的特事、急事、難事,並進行針對性的幫助解決,營造安商、富商、穩商的投資環境號讓投資商取得相應的利潤回報,進而以資引資、以商引商和擴大規模、增力口投資,進而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⑹ 稅務總局出台16項舉措支持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稅務總局日前印發《關於支持和服務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措施的通知》,推出16項稅收便利服務舉措,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圍繞促進長三角區域內經濟協同融合,通知明確,推出便利跨省企業遷移業務辦理、便利跨省涉稅事項報驗業務辦理、便利跨省房產土地稅源管理業務辦理3項措施,進一步便利長三角區域企業跨省辦稅。
結合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通知稱,在稅收執法層面,制定長三角區域「首違不罰」清單;在辦稅服務層面,制定長三角區域「最多跑一次」清單和長三角區域通辦清單,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圍繞加強長三角區域納稅人涉稅信用信息共享,通知明確,實施共用動態信用積分、共認信用評價結果、共推風險預警提醒3項措施,有利於提升區域內納稅人稅法遵從度,營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據了解,稅務總局目前已在上海、寧波試點信用動態監控,按照信用等級相應提供服務與管理措施。
圍繞提升區域納稅服務水平,通知推出實現智慧辦稅、統一納稅咨詢、優化大企業納稅服務等3項措施,探索運用5G、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智慧辦稅,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
圍繞服務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通知還推出了統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標准、擴大稅收優惠備案改備查范圍、對標提升稅收營商環境、聯合開展稅收經濟分析4項舉措,助力打造長三角區域優良營商環境。
⑺ 招商引資企業稅務問題
首先你得確定你抄們招商引資企業免襲的是什麼稅。據我所知,一般招商引資企業所謂免稅,都是以財政返還的形式,把你繳納的所得稅或者是流轉稅免除。 你所說的增值稅是中央稅,地方政府是沒任何權利給你免掉的。所以建議你,在認定下來一般納稅人以後,在采購的時候一定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因為普通發票沒法抵扣進項稅。
當然如果很據你們企業生產的產品的是法定(注意一定是國家明文規定的)的免徵增值稅的業務,進項稅就沒法抵扣了。所以邏輯是,因為免稅,所以不能抵扣進項。但是要增值稅的專票也沒壞處,因為不存在說要了專票就不能免稅一說。
⑻ 我國稅收改革(稅收新規定),從個人、企業、國家三個角度分析(對個人、企業、國家的影響)
我國將要進行稅收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各地方政府違規減免稅的現象很普遍,以及地方主體稅種缺乏,進而導致地方政府過於依賴非稅收入。進行稅收管理體制改革將對我國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政策、地方政府收入來源,以及對地方稅收體系的建立、地方政府調節經濟的方式產生重要影響。
一、我國稅收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分析
目前我國進行稅收管理體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背景因素。
(一)各地方政府違規減免稅的現象愈演愈烈
當前,各地為了吸引外資,不惜一切代價,紛紛給予外商各種優惠政策,特別是稅收優惠。按照我國現行的稅收管理體制,除中央政府有明確授權的以外,各級地方政府均無權制定稅收減免政策。然而現實情況是,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越權制定了各種減免稅「土政策」,包括納稅前的減免優惠和納稅之後的稅收返還,即先征後返,在稅歉入庫之後,財政進行「退庫」,將稅款返還給企業。因為某些稅種是中央、地方共享稅種,地方如果擅自減免就等於變相剝奪了中央收人。國稅總局曾於2004年對開發區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了大規模的檢查,發現在全國2527個開發區共查出1000多家企業存在區內注冊、區外經營問題,接近全部被查企業的一半。檢查中還發現了擴大稅收優惠適用范圍、提高優惠比例、延長優惠期限、違規減免稅收等問題。違規企業累計少繳稅款達4.3億元。稅務機關同時還清理出不符合稅法規定的地方違規涉稅文件88份。④國家稅務總局又公布了《關於開展減免稅政策落實情況調查活動的公告》,對稅務部門負責徵收管理的各種減免稅進行調查。如此大規模的調查反映了國稅總局對當前減免稅問題的高度重視,這正是由於地方政府違規減免稅導致地方惡性競爭,已經嚴重阻礙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我國經濟的區域協調發展。
(二)地方主體稅種缺乏,導致地方政府過於依賴非稅收人
當前地方稅收體系中稅種雖多,但缺乏對地方財力具有決定性影響且長期穩定的稅種,稅源零暈分散,受制因素多,稅源潛力小。而且地方政府的稅收管理許可權偏小,地方稅的立法權完令集中在中央,省級以下政府沒有地方稅的立法權,地方政府不能根據當地公共支出需要及本地區域特徵開設稅種籌集收入,地方政府收人稅收依存度過小,地方稅收收入遠遠滿足不了地方財政支f「的需要,越來越依賴各種預算外收入以及舉債收入。以海為例,上海城市建設飛速發展,面貌¨新異,但建沒項目所需資金巨大,現有的財政預算收人只是杯水車薪。上海市政府在上世紀八、九}年代主要依靠國有土地資源收益、直接或間接舉債,以及通過政府信用帶動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等方式,籌集巨額城市建設資金。從上世紀9o年代中期開始的十年時間里,上海通過土地批租,共籌措資金1000多億元人民幣。②土地資源是政府手裡的巨大財富,因而成為了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此外,舉債雖然是國外地方政府獲得收入的重要方式,但是由於我國禁止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各地方政府大量通過下屬投資公司發行企業債券,並為其提供擔保,以獲取資金用於城市建設。例如上海市市、區(縣)兩級政府各自成立了許多家政府性投資公司,作為其融資主體,如市政府有十大投資公司,各區(縣)政府都有2~5家不等的投資公司,一些公司根本沒有盈利,有些純粹就是借債公司,它們憑借其政府背景搞舉債投資,最終債務大部分都得由地方財政來負擔,從而為地方政府帶來較大的財政風險。
二、我國稅收管理體制改革對地方政府的影響
盡管各地有不同的地域特點,但稅收管理體制的改革將在以下四個方面對地方政府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所採取的政策將多元化
通過稅收管理體制改革,中央將加強對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等中央稅和共享稅的管理權,而地方主體稅種缺乏,對企業影響較小,因此,地方政府在引進外資時所能利用的有效稅收優惠政策將十分有限。而且,中央將逐漸減少地方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各地在稅收方面的地區性競爭因素將大大減弱。中央一度給予東部沿海地區較為優惠的稅收政策,使得該地區政策性優勢較為明顯,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其招商引資的力度和成效。稅收管理體制改革後,為了保持地區競爭優勢,加快招商引資步伐,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各地需要改變過去過於倚仗稅收減免,政策單一,進而出現惡性稅收競爭的現象。地方政府將更多地從完善投資環境,對地方優勢產業提供政策扶持人手,不斷優化其產業結構,保持本地的競爭優勢。東部沿海地區為了保持其強勁的經濟增長和地區優勢,應由僅僅依靠稅收減免政策,轉變為憑借地方政府的雄厚財力,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和政府服務水平,並且改變過去對所有外資企業盲目提供優惠的做法,建立專項基金,對符合當地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以及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性企業給予扶持,以有效引進資金,促進產業調整,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二)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將規范化
當前地方政府主要通過三個來源獲得收入,即稅收、國有資源收益和舉債。它們各有其特點:土地資源雖然能為政府帶來巨大財富,但是在土地使用權轉讓中,監督成本大,交易費用高,很難以公正透明的市場化方式進行交易,這樣會影響政府財源的規范性和政府形象。舉債是國外地方政府獲得收入的重要方式,特別是當籌集資金是用於造福子孫萬代的城市基礎建設項目時,符合效率和公平原則。但是,我國地方政府大量通過下屬投資公司發行企業債券籌集建設資金,由於這些企業和政府在責、權、利等關系的界定上十分模糊,當這些企業的債務融資出現了到期無法支付的情況時,會找出各種理由依賴政府來償還債務,從而導致其在債務資金的籌集和使用上缺乏硬約束,而政府則產生了巨大的債務風險。而稅收是以法律為依據,較為透明,具有可預見性,可以規范政府收入來源,體現公共財政原則。
在稅收管理體制改革以後,當地方主體稅種尚未建立時,土地資源收入仍將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政府只要優化本地投資環境,搞好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就可以推動不動產升值,獲得巨大財政收入。但從長遠來看,地方政府將利用增大的地方稅收管理權,根據公共支出的需要和區域特點開設新稅種,加快地方主體稅種的培育,以稅收形式籌集必要的資金用於公益事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使稅收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從而使政府獲得收入的方式更透明、更確定和更規范。
(三)地方政府將建立起以財產稅和行為稅為主體的稅收體系
從大多數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來看,地方政府基本上都是以財產稅為主體稅種。因為財產課稅一方面具有稅源分布廣泛的區域性特徵,便於地方政府嚴格監控稅源,提高征管效率;另一方面,財產稅收入的財政支出目標主要是提供地方公共品,極大地體現了負稅與收益的對等原則。房產稅是目前我國主要的財產稅,但各省市的房產稅占本級財政收入的比重還比較低。以上海為例,在2003年房地產相關稅收占上海市地方財政收入比重不到10%,而佔比重較高的地方稅種是營業稅,佔37%。但是在新一輪稅改中,隨著增值稅范圍的擴大,營業稅的徵收范圍將縮小。而且中央提出了物業稅的改革思路,即將現存的具有財產稅性質的城市房地產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合並成統一的物業稅,並且逐漸擴大其征稅范圍,恢復對城鎮居民自有自用住房的征稅,待條件成熟時將物業稅的徵收范圍擴大到農村。可以預見,隨著城市建設與地方經濟的發展,縣鄉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房地產業將不斷發展,這將為物業稅提供充足的稅源,使物業稅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大為提高,而且隨著不動產在個人財富中比重的增大,該稅的調節功能也將增強,這都使得物業稅將成為地方稅收體系中的主體稅種。
此外,在稅收管理體制改革以後,各地還可以開征符合地域特徵,有利於地方經濟發展和增加財政收入的新稅種。筆者認為可以考慮開征環境稅和教育稅等行為稅。隨著經濟的逐漸發展,企業的規模和數量增長很快,尤其是一些製造業企業,規模大,污染也大,在對地方經濟做出較大貢獻時,也對城市面貌和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地方政府可按照「誰污染,誰繳稅」的原則,結合稅費改革,將現存的排污費、垃圾費等合並成規范的環境稅,對企業排放各種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等污染行為徵收較高的稅收,並將該收入專門用於城市環境的改善,這樣既矯正了企業的污染行為,又為城市環境建設籌集了大筆資金。另外,各地經濟的發展,需要居民基本素質的提高和高等教育人才數量的增加,除了引進外地高素質人才以外,還需要政府加大地方教育的投入。因此,可以將現存的一些分散的教育性收費,如教育費附加,合並為一個獨立的教育稅稅種,這樣就能以規范的方式為教育的發展籌集大量穩定可靠的資金。此外,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地方政府都對各種形式的娛樂征稅,作為地方的重要財源,我們還可以根據地方實際情況積極研究開征娛樂稅等新型稅種,從而最終形成以財產稅和行為稅為主體的較為穩定的地方稅體系。
(四)地方政府調節經濟的方式將更符合市場經濟的原則
一直以來,地方主體稅種缺乏,地方政府稅收自主權有限,很難通過地方稅收政策對當地經濟進行調節,而主要是通過財政支出政策和其它行政命令直接干預經濟,極大地提高了市場交易成本,這樣不僅調節效果差,而且造成了很大的效率損失。稅收管理體制改革以後,地方政府可通過時地方主體稅種的培育和新稅種的開設,利用更為自主的地方稅收管理權,制定合理的地方稅收政策來對經濟進行調節,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減少對企業和個人的直接行政干預,使政府和市場主體的關系規范化、法制化和穩定化,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及地區經濟的良性增長。
當物業稅成為地方重要收入來源後,容易出現過於強調其財政功能而忽視調節功能的現象。物業稅將不僅僅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而且還是地方政府調節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強有力的政策工具。通過對擁有房地產的居民征稅,可以對個人在不動產方面的行為做出符合效率原則的調節。近年來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迅速,價格高漲,地方政府通過物業稅這一強大的政策工具,除了可獲得長久不竭的財源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對房地產價格進行影響,對房地產交易者的非理性行為進行控制和引導,最終促進房地產市場和整個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隨著不動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個人可支配收入已轉化為不同類型的不動產,它在個人財富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對其征稅可成為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此外,通過環境稅等行為稅可以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矯正,以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根據企業的生產量或排污量徵收環境稅,使企業對社會環境損壞造成的外部成本內化成自己的成本,這樣,企業在做成本收益分析的時候就會考慮到污染的成本,從而做出符合資源配置效率的生產決策。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⑼ 7月1日起,稅務改革有哪些變化,全部都在這里
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消費立稅;
7月1日起,《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合作工作規范(3.0版)》全面實施;
7月1日起,稅務稽查案源將這樣管理;
7月1日起,按季申報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自7月1日起《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後增值稅納稅申報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13號)的規定要求進行增值稅納稅申報。
一、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這是繼營改增全面推開後,我國推出的又一重大稅制改革。
本次改革就是把過去礦產品按照銷售量的從量定額征稅方式,改為按照銷售價格進行征繳的從價計征方式。也是在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6個品目資源稅實施從價計征改革試點基礎上,開始對絕大部分礦產品實行從價計征,同時清理全部資源收費。
此外,此次改革由中央統一規定了礦產品的稅率幅度,在規定的幅度內,省級人民政府可以擬定或確定具體適用稅率。
為落實資源稅改革政策,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2016年第38號公告對原資源稅納稅申報表進行了全面修訂。形成了《資源稅納稅申報表》、《資源稅納稅申報表附表(一)》(原礦類稅目適用)、《資源稅納稅申報表附表(二)》(精礦類稅目適用)、《資源稅納稅申報表附表(三)》(減免稅明細),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修訂的內容主要包括五部分:
一、將原資源稅兩張納稅申報表修訂為一張主表、三張附表,既適用於從價定率徵收的納稅人填報,也適用於從量定額徵收的納稅人填報。主表反映從計稅依據(包括計稅銷售量、計稅銷售額)到應納稅額和應補(退)稅額的計算過程,簡明扼要。附表主要反映計稅依據的算過程以及減免稅項目有關情況,反映應稅產品銷售額需要折算、換算或者扣減運雜費、外購礦購進金額等情況。納稅人在填寫附表後,主表相關數據項由系統自動生成,無需納稅人再次填寫,僅需簽章確認(特殊情況下需要手工先填寫附表、再填寫主表的例外)。
二、將全部資源稅稅目(水資源除外)按征稅對象歸納為原礦和精礦兩大類稅目填報。同時明確:煤炭、原油、天然氣、井礦鹽、湖鹽、海鹽等稅目視同原礦類稅目填寫附表(一);以金錠和原礦加工品為征稅對象的稅目視同精礦類稅目填寫附表(二)。
三、納稅人開采原礦類稅目需要填寫附表(一),開采精礦類稅目需要填寫附表(二);兩類稅目均開采,則附表(一)、(二)均應填報。凡不涉及減免稅項目的納稅人不需要填寫附表(三)。從量計征資源稅的納稅人不需要填寫應稅產品銷售額之類的數據項。
資源稅申報表由過去的兩張主表修改為一張主表、三張附表,雖然表樣增多,但並沒有增迦納稅人填寫申報表的工作量,同時又規范了資源稅納稅申報工作,符合征納雙方稅收風險防控的需要。
四、規范了油氣資源稅的填報。在附表(三)中,要求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的減征比例按下列公式計算填寫:減征比例=(綜合減征率÷適用稅率)×100%;綜合減征率=適用稅率-實際徵收率。
五、規范了煤炭資源稅的填報。在附表(一)中,比照其他礦產品設計了煤炭的平均選礦比,其計算公式為:平均選礦比=1÷平均綜合回收率;綜合回收率=洗選煤數量÷入洗前原煤數量×100%。
二、合作工作規范
全面推開營改增、資源稅改革和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對深化國稅、地稅合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為積極應對改革的迫切要求、稅務人的普遍呼聲和納稅人的熱切期待,按照問題導向、持續深化、便於落實的原則,稅務總局對《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合作工作規范(2.0版)》進行了修訂完善,升級為3.0版。3.0版保留了2.0版全部44個合作事項,重點修訂了其中13個合作事項,新增了7個合作事項,合作事項總數為51個。3.0版的實施,將有利於進一步統籌國稅、地稅兩方資源,充分調動兩個積極性,推動國稅、地稅服務融合、征管協同、信息共享、經驗互鑒,實現國稅、地稅合作全面升級。
三、稅務稽查案源管理辦法
四、首次申報納稅人
納稅申報所需資料:
(一)《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小規模納稅人適用)》。
(二)《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小規模納稅人適用)附列資料》,本表由銷售服務有扣除項目的納稅人填寫,其他小規模納稅人不填報。
(三)《增值稅減免稅申報明細表》,本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共用表,享受增值稅減免稅優惠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需填寫本表。
發生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費用、技術維護費以及購置稅控收款機費用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也需填報本表。
僅享受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免徵增值稅政策或未達起征點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不需填本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