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策劃 » 科技投入與回報

科技投入與回報

發布時間: 2021-11-12 04:35:39

① 中國政府的科技資金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科技資金的投入比例應當是越來越大 才能適應經濟勢頭 促進經濟發展

個人之見

② 什麼是科技投入

所謂的「科技投入」是支持開展科技活動的投入,也是生產性的投入。根據我國國情,科技活動的全部內容應包括:研究與發展活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活動、科技服務活動三大部分。其中研究和發展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活動包括設計與試制、小批試制、工業性試驗等;科技服務活動包括計量、標准、統計等。

③ 科技投入

優化科技投入配置是一國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各國關於科技投入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投入規模、投入強度、投入結構等方面。

(一)投入規模

R&D投入是測度國家R&D規模、評價國家R&D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各國R&D總額總體呈上升趨勢,美、日、德、韓等國始終保持較高的投入量。進入新世紀,我國的R&D投入經費投入持續快速增長,年平均增幅超過20%。雖然我國在R&D投入總額上逐漸增多,2011年總量居世界第三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總體投入還是不足。

(二)投入強度

投入強度是指R&D與GDP之比,不僅是測度一個國家R&D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評價一個國家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連麗,2006)。美、日、德、法、韓等發達國家R&D投入佔GDP的比例大都保持在2%以上,日本超過3%,以色列甚至超過4%。高水平的R&D經費投入強度是這些國傢具有較高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國的R&D投入強度自2002年開始已超過1%,2011年達到1.84%,在發展中國家處於首位,但與大部分發達國家相比,還明顯偏低。反映出我國主要經濟增長方式仍然以高生產資料投入的粗放型方式為主,科技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仍然有待加強(李鵬,2009)。

(三)投入結構

在R&D經費的來源上,發達國家以企業為主要力量,大多數發達國家企業R&D經費佔全部R&D的比重都在60%以上。2011年,我國的R&D經費支出總額中來自企業的資金佔73.4%,企業成為我國R&D活動資金的投入主體,我國實現了由政府企業雙主型向企業主體型的轉變。在R&D經費的使用結構上,發達國家企業所用的比例在70%左右,我國近年來的比例也和這些國家相近。

R&D活動按屬性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3種類型。3類R&D活動的投入比例,在各個國家因為國情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別,在各國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有差別,但在一定時期內都保持相對的穩定。現階段一般為:基礎研究12%~20%,應用研究20%~25%,試驗開發為50%~70%。我國2011年基礎研究經費在全國R&D經費支出總額中的比重僅為4.7%,而多數發達國家都在10%以上。應用研究所佔比重為11.8%,比2010年回落了0.9個百分點,與美國和日本相比,也分別低6個百分點和10.5個百分點。說明我國研發經費支出中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支出所佔比重偏低的現象仍未得到根本改觀,原創性的研究較少,企業在自主創新投入上目光尚不夠高遠。

④ 國內外科技投入機制比較與評價

(一)國外發達國家的科技投入機制給我們的啟示

通過對國外發達國家的科技投入機制進行研究,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值得借鑒的經驗:

圖2-7 各國R&D按研究類型分布情況

1.投資主體多元化

政府投入是科技投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政府科技投入佔GDP的1%成為主要發達國家的投入目標。2003年,美國聯邦政府科技投入創歷史最高紀錄,達1120.47億美元,增幅達8.6%,占政府總預算的5.2%,相當於2003 財政年度GDP的1%(楊梅,2008)。日本於2001年提出第二個科技基本計劃:保證政府科技投入佔GDP的1%,爭取5年時間研發總投入達到24萬億日元(陳少暉,2010)。

企業逐漸成為科技投入的投資主體。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企業投資高於政府投資10個百分點以上(楊梅,2008),企業為了提高核心競爭能力,不斷增強科技投入力度,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高投入與高回報的良性循環機制有效刺激了企業科技投入的積極性(祝健,柴宇平,2006)。

由於科技的研究與開發風險性較高,一般銀行對於提供貸款方面限制很多。為此,很多國家都採取了提供政府信貸、信貸擔保,建立專門的科技信貸銀行,發行高新技術債券等金融措施籌集資金(楊梅,2008)。另外,風險投資以其獨特的運行方式和規避風險的有效性應運而生,為社會資金進入高科技產業架起了一座橋梁,推動高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目前在美國共有約1000家風險投資公司,它們的資金主要投向高科技企業(祝健,柴宇平,2006)。

此外,大學的科技投入、海外投資、個人投資等也都是科技投入的廣泛來源。

2.投資方向戰略化

科技投入要根據國家的發展戰略進行合理規劃。美國科技投入的目標是,強調全面領先,保持在所有科學知識前沿的領先地位;德國強調發展尖端技術,確定了4個投入目標,即原始創新的目標、全國均衡發展的目標、高技術領先的目標、技術尖端的目標;日本和韓國強調發展產業共性技術;印度與巴西則強調局部領先,資金主要流向工業領域。

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個階段中,基礎研究階段由於較高的風險性以及外部性,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支持。此外,基礎研究的特殊性還需要科技投入的長期性以及集中性,這樣才能較好地保證項目順利進行,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即使像日本、韓國這樣以技術應用和技術引進為發端的國家,也開始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並把自主創新作為爭奪未來產業高地的重要武器(陳少暉,2010)。

在研究領域方面,科技投入也應該依據國家戰略而有不同側重。2001年日本政府科技投入預算中,生命科學投入增長16.7%,環境科學投入增長18.7%;美國先後把新型材料、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列為戰略技術,其超強、超前的投入對美國科技的全面領先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印度根據自身特點確定以軟體技術為戰略技術、軟體產業為戰略產業,對發展本國經濟起到了龍頭作用(楊梅,2008);從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政府科技投入分布上看,在非國防領域,其資助重點是醫療保健和環保,這兩個領域的研發投入占政府研發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陳少暉,2010)。

3.注重成果轉化

近年來,發達國家不僅十分重視科技投入,推動科學技術進步與發展,而且也十分重視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二者的聯系,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有利於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從而更進一步促進科技進步,實現良性循環(廖添土,2007)。

4.立法保障

發達國家注重通過立法保障科技投入。美國《小企業投資法》幫助小企業獲得補充的股東資本和長期貸款資金,《小企業創新發展法》、《加強小企業研究與發展法》、《聯邦技術轉讓法》等立法,都激勵著中小企業R&D的投入(李松濤等,2000)。英國政府實施「對創新方式的資助計劃」,通過《企業擴展計劃法》等立法,對科技研發在稅收上給以優惠。法國於1983年制定的《技術開發投資稅收優惠制度》明確規定:凡R&D投資比上年增加的企業,可免繳投資額25%的企業所得稅;1985年通過的《特種投資貸款法令》,要求政府以低息貸款支持中小企業的科技研發。義大利《扶植中小企業創新與發展法》明確規定:凡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創新投資,均可享受優惠(杜偉等,2004)。

5.政策支持

政府採取財稅、金融、政府采購等政策,對科技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比如,對風險投資、研究開發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高新技術產業少征稅等。此外,美國等國家規定了研究開發所用的儀器設備和科研用房等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以免徵房地產等稅。韓國稅法還鼓勵科技成果轉讓,轉讓或租賃專利、技術或新工藝所得收入可減免所得稅(楊梅,2008)。有的國家為鼓勵企業從事技術研發和使用國產技術,還開征了技術開發專項稅。如1986年,印度政府對企業界引進國外技術徵收占引進費用5%的稅,並用這項稅收建立創業投資基金,促進和加速國產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陳少暉,2010)。

(二)我國科技投入機制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我國科技投入情況進行分析,與國外發達國家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我國科技投入機制仍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明確的戰略

雖然我國確定了「科教興國」戰略,但並沒有清晰的科技投入戰略,對於不同科技投入主體、不同科技投入客體、研究類型等方面的比例也並未有明確的范圍,重大科技項目投入在國家發展規劃中也沒有較為確定的渠道(賈康,2006)。

2.科技投入強度弱

近年來我國R&D投入總量不斷增長,但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僅為美國的9.57%(廖添土,2008)。R&D/GDP值象徵一國在經濟發展中的科技投入強度,是進行科技投入強度國際比較時普遍採用的指標。經濟發達國家投入強度均在2%~3%(程文欣,劉敏,2007),2005年我國R&D強度為1.34%,而瑞典的R&D強度達到4.25%,是我國的3倍多(廖添土,2008)。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R&D強度仍處於較低位置。

3.多元化投入機制不完善

發達國家R&D經費的絕大多數來源於企業,我國2009年的 R&D經費來源中,有71.7%來自於企業,與發達國家基本相當,但政府的R&D投入比重相比較歐美老牌發達國家而言相對偏低。此外,我國其他渠道的資金來源僅佔到4.8%,遠低於其他國家。我國R&D經費來源渠道還較為單一,有待進一步拓展。

4.人力投入不足

從相對量上來看,發達國家如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每萬人勞動力中從事R&D的人數基本在100~120人之間,我國2009年只有40人,不僅遠遠落後於這些發達國家,與很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5.基礎研究投入比例低

基礎研究是高新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源泉,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最高水平的標志(李博,2009)。我國基礎研究科技投入不足,2009年基礎研究的投入只佔總投入的4.7%,其他國家這一比重都保持在15%以上,我國的基礎研究領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廖添土,2008)。

6.科技產出轉化率低

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率僅為3%左右,轉化速度也較慢(高思中,2006),主要是因為當前我國的研究部門之間自成體系,缺乏總體的規劃,導致重復建設很多;研究部門與企業之間的結合並不緊密,科技和經濟聯系不緊密,導致成果研發和成果應用分離,科研成果無法進入應用領域,從而無法實現經濟價值。此外,科技投入在使用過程中實行的是粗放績效考評,問責機制薄弱。

⑤ 企業科技投入與研發費用有什麼區別

企業在研發無形資產的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 對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發生的費用區別對待:對於研究階段產生的費用進行費用化處理;對於開發階段發生的費用,在符合相關條件的情況下,允許資本化。

新會計准則:無形資產核算新增加「研發支出」一級科目, 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支出。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研究開發項目,分別「費用化支出」與「資本化支出」進行明細核算。
三、研發支出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發生的研發支出,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本科目(費用化支出),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本科目(資本化支出),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二)企業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進行中研究開發項目,應按確定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資本化支出),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以後發生的研發支出,應當比照上述(一)規定進行處理。
(三)研究開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的,應按本科目(資本化支出)的余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本科目(資本化支出)。
期末,企業應將本科目歸集的費用化支出金額轉入「管理費用」科目,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費用化支出)。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開發項目中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

⑥ 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和科技投入有何不同

研發經費投入是指費用化的部分。
科技投入包括研發經費投入,同時還應包括資本化部分。

⑦ 投入與回報作文

過去,我們一直在講:只管付出,不望回報;只講奉獻,不講報酬。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對人性心理的一種扭曲。 其實,就人的心理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報,而且付出的越多,回報的期望值也就越高。當然,這種付出和回報既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果付出了而沒有得到回報的話,至少人的心理是會失衡的。至於那些曾經付出了而沒有得到回報卻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話,就一定是心理素質比較高的人了。前者以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顯示自己的大度。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能說出自己付出不望回報的話,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報的酸溜溜的潛在心理,這就好比為愛付出了很多,卻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自己不渴望愛的回報一樣,畢竟蒼白的言語難以遮掩不平的心靈。我想,這只不過是難以得到回報或根本得不到回報時的一種說辭而已,並不是其心理的真實寫照。試想,如果上述表白出自真心的話,那麼,當其得到愛的回報時,他是否還會再向對方說出——我為你付出了很多,但並不希望得到你的回報,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願的,你可千萬不要因為這個原因而給我愛的回報,這一點還是請你考慮清楚的話呢?我猜想,面對這種情況,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欣喜若狂以外,都是不會說出這種話的。因為,畢竟付出了愛就總想得到愛的回報。由此可見,人的內心深處還是渴望得到回報的。至於後者——那些心理素質比較高的人,即便心理素質再高,恐怕也是由於付出不過九牛一毛或者只是自認為做了該做的事情而已的原因,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吧。這就好比給老弱病殘讓座,給災區群眾捐款捐物一樣,當為而為罷了,自然是不求回報的了。如若他的付出超過了一定的界限,那麼,他也會產生渴望回報的情結的。其實,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夠得到回報,譬如:幫助別人了,就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感謝,為別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回報等等。既然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態表現,那麼,我們就應該尊重彼此的這種心理需求,使我們彼此都能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這樣做,於人於己皆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想想看,如果別人為自己付出了,而且自己又心知肚明,可就是無動於衷的話,那麼,我們自己往往是會產生一種負疚感的,而且這種負疚感的折磨恐怕是不會亞於心理失衡的。所以,能給別人的付出以回報的話,最好就給予別人回報;如果不能給予回報,最好就不要接受別人的付出,或許這樣的拒絕會對別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但小傷害總比以後可能造成的大傷害要強得多吧。過去,我們常常說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知恩圖報的民族,甚至還提出了「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的道德准則,這都沒有錯,因為這種道德准則其實就是人的一般心理需要,至於是否「湧泉相報」,這似乎倒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至少該有「報」的表示。「報」了,我心坦然;「報」了,彼心平和。當然,這種「報」指的是積極意義上的回報,與「以德報怨」和「以怨報德」無關。 總之,就常人的心態而言,如果在付出的時候能少一點回報的期望,多一點「助人為樂」的精神;在得到回報的時候少一點對等的要求,多一點滿足的情感。那麼,我們就一定會活得更加開心快樂!

⑧ 科技創新投入與經濟增長為什麼會成負相關

A試題分析: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和個別勞動時間無關。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的生產者可以降低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為其商品降價提供空間,A正確;個別勞動生產率不能決定商品的價值量,BD錯誤;個別企業縮短的是個別勞動時間,C錯誤。

⑨ 企業科技投入占產值的百分比有要求嗎

不同類型企業,比例不同。

  1. 商業企業,很少。

  2. 製造業,10%

  3. 高技術企業,10~30%。

⑩ 我國科技投入機制

(一)概況

我國科技投入模式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遷: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財政撥款是科研開發的唯一資金來源。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過渡階段,中國逐步邁向市場化,政府逐步削減財政科技支出,同時鼓勵企業和民間機構投入科技創新。20世紀90年代,政府科研經費、企業自籌資金二者的比重基本維持在30%和40%左右,企業與政府投入互為補充。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企業已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要資金來源(孫劭方,2009;嚴四容等,2008)。

我國的財政科技投入,是保障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實施和國家科學研究機構正常運行、貫徹落實「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手段。從「一五」到「七五」時期,我國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1.1%上升到4.8%;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社會對科技的發展更加重視,科技資金投入的總量始終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近年來,我國還通過了「973」計劃、「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等一系列科技計劃以及政策措施,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廖添土,2008)。

從科技經費籌集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2000年科技經費為2346.7億元,2008年經費額度已達9123.8億元(表2-1 ,圖2-1),是2000年的4倍,平均每年約增長32%。政府資金、企業資金以及金融機構貸款都是科技經費籌集的主要渠道(圖2-2),其中,企業資金是科技經費的主要來源,2008年企業資金比重達到69.8%。

表2-1 2000~2008年我國科技經費籌集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2001~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

圖2-1 2000~2008年我國科技經費籌集情況

圖2-2 2000~2008年我國科技經費籌集渠道

(二)我國研究與開發投入情況

1.投入總量

研究與開發(R&D)是科技活動的核心,R&D資源作為創新活動的基本要素,在技術創新中起著關鍵作用,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我國R&D投入總量不斷增長,但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為298.98億美元,而美國2004年R&D經費投入總量為3125.35億美元,兩者相差2826.37億美元,我國僅為美國的9.57%(廖添土,2008)。與日本、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R&D投入總量也處於較低水平。

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是國際上用於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及科技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從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的大小與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的關系來看,國外總結出如下規律:①R&D/GDP在2.0%以上的都是經濟發達且重視科技投入的國家。②R&D/GDP在1.0%~2.0%之間的國家有經濟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包括經濟發展較快的一些發展中國家。③R&D/GDP在0.6%以上(含0.6%)且1%以下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④R&D/GDP在0.6%以下(不含0.6%)全是發展中國家,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國家的R&D/GDP在0.1%~0.3%的極低水平。

該指標具有理論上的可行性和實際上的可比性,根據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階段(發展中、工業化和發達)與R&D/GDP對應關系來看,R&D/GDP達到1.5%大致意味著該國將站在工業化大門的門口(宋彧,宋錦,2007)。

從圖2-3、表2-2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R&D/GDP從2000年開始,一直保持在1.0%以上,除2005年外,這一比值逐年上升,並於2008年達到1.5%以上,依據國外總結的規律,我國作為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的階段。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R&D強度仍處於較低位置。2005年我國R&D強度為1.34%,而瑞典的R&D強度最高,達到4.25%,是我國的3倍多。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的這一比重基本相當,大約在2.0%~3.0%左右(廖添土,2008)。

表2-2 2000~2009年我國R&D經費佔GDP的比重單位:%

資料來源:2001~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

圖2-3 2000~2009年我國R&D經費佔GDP的比重

2.人力投入

近10年來,我國R&D人員呈逐年上升趨勢(表2-3)。從總量上看,目前我國R&D人力資源投入已經居於世界前列。統計顯示,2009年從事R&D的人數達到318.3萬人,居世界第一位。

表2-3 2000~2009年我國R&D人力投入單位:萬人·年

資料來源:2001~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

但是從相對量上來看,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從每萬人勞動力中從事R&D的人數比較來看,丹麥最高,達到164人;瑞典次之,達到158人;其他發達國家如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也都基本在100~120人之間。我國2009年每萬人勞動力中從事R&D的人數只有40人,遠遠落後於這些發達國家(圖2-4 ,表2-4)。

3.經費來源

發達國家R&D經費的絕大多數來源於企業。2008年,日本和韓國來源於企業的經費在全國經費中所佔比重達到78.2%和72.9%,在各國中比重最高。我國2009年的R&D經費來源中,企業投入佔71.7%,與發達國家基本相當(圖2-5 ,表2-5)。由此可見,同發達國家一樣,企業在我國R&D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已經確立。

表2-4 各國R&D人員投入情況

資料來源:2010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圖2-4 各國R&D人員投入情況

表2-5 各國R&D按經費來源分布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2010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圖2-5 各國R&D按經費來源分布情況

與此同時,在歐美老牌發達國家中,如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政府科技投入比重基本上都在30%以上,仍然是R&D經費的重要來源。可見,盡管企業科技投入占據主體地位,但老牌發達國家仍十分重視政府對科技事業的投入。我國來源於政府的R&D投入比重是23.4%,相比較歐美老牌發達國家,這一比重仍然偏低(廖添土,2008)。

此外,我國2009年其他渠道的資金來源僅佔4.8%,遠低於其他國家。可見,我國R&D經費來源渠道還較為單一,有待進一步拓展。

4.經費支出

近10年來,R&D經費內部支出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2000年R&D經費內部支出為895.7億元,2009年的經費為2000年的6.5倍,達到5791.9億元(表2-6 ,圖2 6),平均每年增幅為5.5%。

表2-6 2000~2009年我國R&D經費按研究類型內部支出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2001~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

圖2-6 2000~2009年我國R&D經費按研究類型內部支出情況

R&D經費按照研究類型主要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三個渠道進行支出,其中試驗發展費用占最大份額,應用研究次之,基礎研究花費的R&D經費最少。但這並不意味著基礎研究不重要,相反,從圖2-6中我們可以看出,基礎研究花費上升趨勢最快,我國對基礎研究越來越重視。

但是,我國2009年基礎研究的投入水平仍然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只有4.7%,與這一比重最高的捷克相差25%,還不到瑞士的1/5。其他國家這一比重也都保持在15%以上(圖2-7,表2-7)。因此,我國的基礎研究領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表2-7 各國R&D按研究類型分布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2010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