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策劃 » 我國目前招商引資

我國目前招商引資

發布時間: 2021-11-10 14:19:32

⑴ 為什麼目前我國實行的招商引資與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華進行的資本輸出的目的不同,哪點不同

招商引資來是我國主動引源進外國資本,目的是為了用外國的資本解決本國的就業和技術問題,比如有五十萬人等待就業,但我們沒有i錢再建工廠為她們提供崗位,或者有錢但沒有技術,無法建造需要的工廠,這就需要外國人的錢和技術。而我 門可以把更多的錢用在更需要的教育,基礎設施上。 另外招商引資能加強與外界的聯系,試想現在的朝鮮,不與任何(除了中國等少數國家)國家交往,他就不能獲取技術,科技,信息。
而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目的除了賺錢還為了利用資本來控制中國。比如他們傾銷商品,把中國本土企業擠垮,等到中國企業跨了之後再高價壟斷出售,以此控制國計民生 ,雖然這在表面上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但根本上是有害於國家的。
我國的招商引資是有一定條件的,絕對不能壟斷,這是在國家主權完整的前提下施行的,政府能宏觀調控。而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國家,外商胡作非為政府都是不可能很好懲治的,所以兩者存在巨大而本質的差別。

⑵ 如何看待我國今天的引資政策

近年來,有關"中國經濟命脈被外資企業掌握""市場換技術完全失敗"等反對的聲音頻頻出現。外資一夜之間從天使變成了魔鬼。在這場"反外資"的思潮中,不少人問道:"我們還需不需要外資?我們該如何引進外資?"2006年1月,商務部有關官員堅定地表示:外資在中國沒有形成壟斷,今年中國引資步伐不會放緩,目標將鎖定為600億美元

隨著世界經濟自由化和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我國經濟中極其活躍的組成部分。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後,引進外資的數量在幾年中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

與此同時,近年來,有關"中國經濟命脈被外資企業掌握""市場換技術完全失敗"等反對的聲音也是頻頻出現。外資一夜之間從天使變成了魔鬼。在這場"反外資"的思潮中,不少人問道:"我們還需不需要外資?我們該如何引進外資?"2006年1月,商務部有關官員堅定地表示:外資在中國沒有形成壟斷,今年中國引資步伐不會放緩,目標將鎖定為600億美元。

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一極,引進外資企業無疑是不能動搖的方針。但是,這場聲勢浩大的"反外資思潮"也的確暴露了引資政策的種種不足之處。在堅定不移地推行開放政策的"十一五"階段,中國的引資政策該如何調整呢?

1、中國引資政策的冷思考

引入外資20多年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國之一。外商投資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就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因素。外資企業在改變我們傳統的經營方式、經營觀念,提升市場競爭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回顧中國利用外資所走過的路程,我們就不得不提及以下三個階段:

1992年以前,中國雖然在政策上制定了很多鼓勵外資和華僑資本直接投資的政策,但真正進入中國市場的投資很少。1979年至1991年,合計利用FDI才233.5億美元,FDI占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很低。

第二階段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國內掀起了經濟發展的新高潮,也吸引了大量的FDI進入。當年FDI比1991年增加一倍以上,超過了100億美元。1996年,更是突破了400億美元。

第三階段是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從2002年開始,FDI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年突破了500億美元,2004、2005年均突破600億美元。從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到2005年底,中國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資63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對GDP的貢獻率超過40%。

毫無疑問,引進外資對中國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但是20多年的實踐也告訴國人,外資對中國的影響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從而也引起人們對中國引資政策的思考。在引資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往往出現許多"中國特色"的誤區。特別是在國內盛行追求GDP政績的背景下,招商引資對中國各級政府有巨大的誘惑力,這種誘惑力增加了我們調整引進外資戰略的難度。有些地方的領導,急於建立政績,不做調查研究,未搞科學論證,卻盲目下達不切實際的招商引資"硬指標",作為考核政績的重要標准。為了完成指標,不問投資者的信譽,不顧投入產出結構是否合理,也不管影響不影響環境保護,敞開大門一概招來。

在國內,目前引資政策已面臨種種挑戰。據商務部最新消息,2005年外商在中國的投資方式發生明顯變化,呈現獨資化加快、大型投資項目增多、跨國並購大增、工業領域外資集中度上升等新特點。在國際上,目前中國吸引外資面臨著兩方面的競爭壓力:一方面,發達國家的資本能流出多少到發展中國家,還是個未知數;另一方面,在流向亞洲的國際資本中,資金投資對象不僅有中國,還有韓國、東盟各國、印度等,流向相當分散;況且,東南亞國家經過金融危機後也在調整吸引外資的政策和改善投資環境,與中國一爭高低。鑒於國際國內利用外資形勢,國家及時調整引資政策和引資重點顯得十分重要。

在改革開放的25年中,雖然我們招商引資的能力提高了,但自主創新的能力卻受到抑制和削弱;中國經濟總量增加了,但經濟的自控力和安全性降低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但"智力"發育不足。調整中國引進外資的戰略,強化中國經濟主體意識,是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說,經過25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跨國公司受到了批評,反映了中國進一步改進外資工作以適應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我們應當善於從這些批評、質疑中發現外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質量、效益雙管齊下

"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以及外資管理工作等方面出現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引資惡性競爭,不計成本招商,優惠政策過濫和開發區過多過濫,佔用土地過多。有的地區引進的外資項目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王志樂說。在以往的引資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及領導盲目追求招商引資的"政績",重引資數量而忽視引資質量,經常將勞動密集、自然資源密集、污染密集的產業移入我國,從而導致資源大量消耗和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使引進外資戰略的可持續性大大減弱。由於層層搞引資,人、財、物不集中,造成某些地方散、亂、差現象極其嚴重。有些地方大片圈地長期荒蕪,無人過問;有些人甚至欺上瞞下,弄虛作假,使引資工作誤入一種浮誇風和泡沫式的歧途。有些地方的領導由於引資的指導思想不明確,搞短期行為,急於求成,在招商時不加選擇地"眉毛鬍子一把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過去我們非常缺乏資本,所以必須大力引進外資,但在提倡自主創新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引進外資政策應該從以前只注重外資數量轉向注重引資質量、引資效益。我們不能只講增長不講效益,只看數量不看質量,只想現在不想將來。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的國家宏觀經濟戰略正在發生轉變。上海市發出信號,在"十一五"期間,上海利用外資不僅要繼續注重數量和質量,更要提高其社會效益。在前段時間發布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科學發展觀和自主創新被列為重要內容。而在近期中美經濟官員聯合會議和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談話中,"擴大內需"被視為減少中國貿易順差、解決中外經濟失衡的葯方。

3、技術溢出走上正軌

從"市場換技術"政策的長期實施中可以看出,利用外資的一個動因是獲得先進技術。但是研究發現,外資帶給中國的技術相當一部分是已經淘汰或正在淘汰的技術。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春法認為,至少目前看來,FDI的大量引進並沒有帶動中國科技創新的質的飛躍。

有人甚至認為,隨著FDI帶來的大量國外科技,實際上對本地原有的科技是一種"擠出"效應。從產業和商業化角度來說,就是國外先進科技帶來的產品,對國內現有技術生產的產品實際上是一種摧毀,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要想跟跨國公司競爭就必須購買他們的技術,循環始至,我們始終在技術創新上難以有所突破。更為嚴重的是,引進的技術並不一定是先進的,但市場卻被外資佔領了。

以深圳為例,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深圳FDI主要來自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地區和東南亞等近鄰國家的中小投資者。即使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進行投資,也以中小型項目為主,基本上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如紡織、成衣、玩具、低端消費電子品等,高科技比重偏低。

從總體上看,這些企業的技術水平並不比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平均水平高。

雖然FDI的技術溢出是正是負,迄今為止尚未定論,但調整引資策略,使"技術溢出"效應走上正軌卻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共鳴。

長期以來,我們把中國的技術升級依靠在引入國外技術和資本上。雖然日本經濟、韓國經濟起飛就是建立在引入技術的基礎上,但日本和韓國並非把資本與技術捆綁在一起引進,而是在保持內資相對獨立性的基礎上,對所需技術進行引進和學習。要實現外來技術與本國資本的有機結合,就必須在創新中吸收。這樣一個引入的過程,既是不斷提高本國資本技術含量的過程,也是打造民族品牌的過程。日本和韓國在汽車產業中都有自己的品牌產品,就是最好的例證。

跨國公司對外技術溢出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的:當地企業通過與跨國公司的前向後向關聯得到技術;通過人力資源的流動產生溢出效應;通過示範與模仿來產生溢出效應。因此我們應通過增強本土企業的技術吸納能力、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機構、增強本土企業與跨國公司的配套協作等方面來獲取技術溢出效應。

4、營造良好法制環境

在我國吸引外資的要素中,廉價生產要素和市場潛力居於前兩位,尚未集中到投資環境綜合競爭力上。

近幾年,外商對中國的投資環境的關注重點已逐步從優惠政策轉到法律執行、產業導向、技術標准等方面,對中國進一步健全法律制度,增強執法能力和水平,提高監管制度的透明度,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加快各項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國際資本流動更趨理性的趨勢下,我們一方面應進一步完善吸收外商投資的法律體系,保持外商投資政策法律的穩定性、連續性、可預期性和可操作性,努力為外商投資創造統一、穩定、透明、可預見的法律環境和政策環境。

另一方面,要增強法制觀念,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為外商創造良好的法律執行環境。實行"法律環境優先"策略,即把加快建立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大力改善外商投資的法律環境,作為利用外資工作的要務。

我國加入WTO以後,跨國並購、股權轉讓等新的投資方式逐步成為外商投資的重要方式。為適應並購這一國際資本重要流動形式,有必要盡早制定相應法律與實施細則,跟上國際資本流動趨勢,這不僅對新世紀我國擴大吸收外資規模和提高引資水平十分必要,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我國改組改造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最佳途徑之一。

同時,中國應盡快建立外資並購風險防範機制。除了加緊制定和完善《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外,應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並購行為評價體系和標准,內容包括外資並購對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影響、外資並購對市場形成壟斷的可能性、外資並購對產業結構升級政策的影響以及外資並購對國有資產流失的影響等。

5、注重內外資公平競爭

以往,我國所制定的投資鼓勵政策,有很多隻適用於外國投資者,對內外投資者不能一視同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機制的扭曲。其後果是排擠內資投資者、降低外資質量、損害國家利益,最終影響有效利用外資目的的實現。甚至出現內資千方百計變成外資,再向國內投資的現象。如果給予國內投資者以同樣的優惠政策,國內企業具有同樣的有利條件,則本土企業的競爭力就會大大增強,可以實現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公平競爭。因此,應該對內資和外資投資者創造平等的條件,在市場准入、稅收優惠、貸款條件等方面一視同仁。

國內一些長期壟斷的行業,由於長期缺乏競爭,效率水平與國外同行相比,相差甚遠。因此,這些行業在對外開放前,應先向內資開放。將壟斷性強、以國有企業為主、缺乏競爭的行業盡快推向市場,並且制定必要的維護競爭的法律、法規,以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力。通過競爭增強實力,以便更好地承受開放帶來的壓力和更好地利用開放提供的機遇。這樣做的結果是有利於提高市場效率,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競爭力的提高。全球並購研究中心秘書長玉巍強調,引進外資一定要充分考慮給中國本土企業一個公平待遇,警惕外資與國有企業的"合謀"造成國資流失的危險和壟斷的形成,要防止外資並購威脅到國家經濟安全。

另一方面,國家發改委表示,中國雖然具有引進外資的優勢,但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引進外資同時也將消耗大量不能進口或不可再生的資源。如果不注意到這一點,中國的引進外資戰略將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我們應該用新的發展觀來統籌經濟發展的模式,更多地關注國家經濟安全,並且要加大對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的創新力度,考慮大幅下放引進外資許可權,簡化審核手續,完善投資環境特別是軟環境尤為重要。

⑶ 我國的營商環境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惠企政策落實難、監管與審批脫節、信息不能共享、融資難、人才引不進。好的營商環境是需要政府引導企業配合,不斷的共同營造出來的,以上就是營商環境目前存在的問題。

5、人才引不進:人才招引渠道狹窄、招引的專業化程度不夠,難以招引來高端人才;由於缺少綜合性的人才供需平台,企業和人才的需求信息交流受到制約,雙方難以通過供需平台進行雙向選擇,這對多數企業和人才來說猶如鏡中花。

⑷ 招商引資的意思是什麼

招商引資的釋義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或其有關部門為地方經濟發展,吸引行政區域以外的投資人到當地投資的活動。招商引資是指地方政府(開發區)以說服投資者受讓土地或租賃廠房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針對一個地區的投資環境的銷售行為。招商引資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將別人(其他地區和國家)養大的孩子(企業)抱到自己家來的行為。

⑸ 我國學者對國內招商引資的研究

李達昌. 政府在西部招商引資中的職能定位[J].中國外資,2004(2)
趙文. 城市招商引資:惡性競爭與「贏專商環屬境」[J].商務周刊,2004(10)
沈立人.《地方政府的經濟職能與經濟行為》.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8
謝曉波.地方政府競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博弈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2004(4):100-104

⑹ 我國出台了哪些影響招商引資的重大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地方政府為了加快本區經濟發展,紛紛設立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作為地方經濟對外開放的窗口,通過稅收優惠.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等舉措進行全面的招商引資,極大地影響著各地經濟的啟動,創造了許多「經濟奇跡」和「財富神話」。

⑺ 什麼時候,我國開始大規模的「招商引資」

對超大規模的中國轉型社會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關繫到中國社會現代化變遷的成敗...招商引資就是區域資源合理的分配,優化各地區的產業布局產業結構,通過引進項目...

⑻ 我國當前招商引資政策的概況,要一個總體的概括,大概的就好了。。

西充,位於四川盆地中偏北部, 地跨東經105度36分4秒至度4分7秒,北緯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東鄰順慶,南接嘉陵,西南連射洪、蒼溪,西靠鹽亭,北與南部接壤,幅員面積1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轄6區,47鄉鎮,603村,5675村(居)民小組。總人口65。28萬人,農業人口佔90%。縣人民政府駐晉城鎮,在縣境中南部,距成都309公里,距南充36公里。 地饒物豐,多有勝跡,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常年平均氣溫17.1—17.6攝氏度。年降雨量970毫米。 無霜期300天以上。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辣椒、柑桔、蠶繭、油菜、中葯材等經濟作物。地下儲藏石油、天然氣等礦產,鹽鹵磚用粘土、含鋪頁岩、建材砂岩。境內有鳳凰山、化鳳亭、將軍碑、青龍湖、油井塔、百福松、鳳凰煙雨丞相牌坊、寶馬渡等眾多景觀。 崇教尚學,代涌英豪。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百世流芳「窮不離書,富不離豬」的治家訓條世代相傳。素有「文化縣」之美譽。多著書立說之先賢,慷慨悲歌之志士。漢代有「誑楚存漢」的大將軍紀信,三國有「全國之功」的政治家譙周,唐代有佛教第五祖師圭峰何炯,宋代有書寫和繪制《妙法蓮花經》的何子芝夫婦,元代有尚書馬廷用父子,近年有共和國副主席張瀾、民主革命家鮮英、無產階級革命家於江震,「保路運動」先鋒羅倫以及為民族復興而貢獻聰明才智的高級幹部和高級知識分子群。 路暢村通,環境優越。國道212線縱貫全境,建成高等級公路47公里,實現鄉道油路化。郵電數網工程投入使用,行動電話、無線尋呼覆蓋所有鄉鎮。水、電、氣供應充足。化鳳山公園建成開放,東江大酒店投入使用。四平方公里城南新區建設拉開帷幕。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掃除文盲達標。 醫院創二甲,衛生防疫全國先進。縣委、 縣政府確定了以大開放促大發展的策略,制定了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的16條優惠政策, 一大批有識之士和外地客商紛紛來西充安身創業,一個開明開放的發展氛圍已經形成。 天酬人勤,經濟起飛。實施縣委「產業化、民營型、衛星城」發展戰略,建成了糧食、棉花、油菜、 蠶繭、生豬、家禽、辣椒、柑桔、蔬菜、水產等商品基地。年產棉花0.36萬噸,蠶繭0.3萬噸、辣椒26萬噸、 油料1.78萬噸,水果3萬噸,出欄肉豬50萬頭,小家禽280萬只。 國優臍橙「青三九」暢銷全國,優質辣椒「二荊條」辣遍亞非拉。農民人均佔有糧食454公斤,純收入1457萬元。機械、食品、化工、絲綢、 建材等行業初具規模。川北風機暢銷全國,川沱酒榮獲四川名牌,「梅喜」牌煙花榮獲部優,絲綢 產品出口東南亞。個體私營經濟異軍突起。商貿流通日趨活躍。財政金融快速增長。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6.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2.4億元,財政收入6530萬元。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