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策劃 » 孔子回報恩德

孔子回報恩德

發布時間: 2021-11-09 21:29:57

『壹』 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怎麼直

那又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原文】

或曰:「以德報銀,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

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那又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讀解】

《老子》第六十三章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報怨以德就是以德報怨,用恩德回報怨恨。最典型最極端的說法是基督教《聖經》上所說的,你在我左臉上打了一記耳光,我不僅不還手,不躲避,反而再送上右臉讓你打一記耳光。或者用我們中國的說法,就是唾面自乾。《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當婁師德的弟弟要到代州去做官時,他教導弟弟要學會忍耐。弟弟說:「這沒問題,比如說有人向我臉上吐口水,我把它擦掉就是。」可婁師德卻說:「擦掉也不對,因為這樣還是會顯露出你對他的做法不滿,所以,應該讓它自己在臉上幹掉。」這樣的修養功夫就是以德報怨,一般人真是很難做到。同時,我們也看到,孔聖人並不贊成這樣的做法。他雖然沒有正面回答有人提出的這個問題,但卻很藝術地說,以德報怨,那又用什麼去報德呢?所以他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要用正直的行為去回報別人的怨恨,用恩德去回報別人的恩德。所謂用正直的行為去回報別人的怨恨,那就並不排除對那些惡意怨恨的反擊,善惡是非還是應當恩怨分明。總而言之是「投桃報李」或「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而不是一味地送來順受,不講是非原則地以德報怨。
當然,聖人也並不主張以怨報怨。你不仁,我不義;你打我一舉,我踢你一腳。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無休無止地斗下去, 那也就沒有意思了。

『貳』 論語中孔子說過,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是什麼意思

以直報怨的意思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

出處:《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感激、恩德來報答恩德。」

(2)孔子回報恩德擴展閱讀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寓意:

善與惡、德與怨,是人類有了價值判斷之後的概念。善與惡,性質相反,一正一負;通常談及的善惡,判斷標準是明確的,即總體而論的、倫理的;具體說來,對人類社會有益的為善,對人類社會有害的為惡。

對於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響,內心不存貪嗔痴,用真誠心。正直的原動力是真誠。對於別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來回報他人。

『叄』 解釋;以德報怨何如子約:和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那又用什 么來回報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肆』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翻譯1

這句話的意思是:

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那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出處:《論語·憲問篇》

所謂以直報怨,就是在對待那些對自己不好的人時,以直道而行。分析他們為什麼對自己不好,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就去修正自己的行為,而如果是對方的問題,也沒有必要委屈自己討好別人,事情該怎樣處理就怎樣處理就行了。

(4)孔子回報恩德擴展閱讀:

孔子所提倡的「以直報怨」,是用公正的、直率的、光明磊落的方法,正確面對那些對自己不滿或有抱怨的人。既不能冤冤相報,也不能姑息養奸。《禮記·檀弓上》記載了一段孔子和弟子子夏的對話。

子夏問孔子:「心裡懷著殺害父母的深仇大恨,該怎麼辦?」孔子說:「要時刻記著這仇,磨煉自己的心智,睡在草苫上,頭枕著盾牌,不去朝廷做官,與仇人不共戴天。在市集或朝堂之上遇到他,不必回家取兵器,要立即與之決斗。」

子夏又問:「那麼心裡懷著殺兄弟的仇要怎麼辦?」孔子回答:「不和仇人待在同一個國家中做官。如果奉君命出使仇人所在的國家,遇到仇人也不決斗。」子夏又問:「那麼懷著殺堂兄弟的仇要怎麼辦?」孔子回答道:「不帶頭為死者報仇,如果死者家人去報仇的話,就拿起兵器跟在後面。」

在這里,孔子講的就是「以直報怨」,如果對方冒犯自己,對自己造成嚴重損害,那麼就不能一味忍讓,忍讓會讓對方覺得我們好欺負,會變本加厲地欺負自己。

『伍』 孔子的哪一句話告訴我們正直和報恩的重要信

孔子不主張「以德報怨」,而是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版問》載:「或曰:『以德報權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是,有人向孔子請教,以恩德去回報仇怨,怎麼樣?孔子反問如果報答仇怨要用恩德,那麼,受人恩惠之德又將何以報之?可見,孔子不主張「以德報怨」。

『陸』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翻譯

標准答案來了
那又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原文】

或曰:「以德報銀,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

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那又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讀解】

《老子》第六十三章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報怨以德就是以德報怨,用恩德回報怨恨。最典型最極端的說法是基督教《聖經》上所說的,你在我左臉上打了一記耳光,我不僅不還手,不躲避,反而再送上右臉讓你打一記耳光。或者用我們中國的說法,就是唾面自乾。《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當婁師德的弟弟要到代州去做官時,他教導弟弟要學會忍耐。弟弟說:「這沒問題,比如說有人向我臉上吐口水,我把它擦掉就是。」可婁師德卻說:「擦掉也不對,因為這樣還是會顯露出你對他的做法不滿,所以,應該讓它自己在臉上幹掉。」這樣的修養功夫就是以德報怨,一般人真是很難做到。同時,我們也看到,孔聖人並不贊成這樣的做法。他雖然沒有正面回答有人提出的這個問題,但卻很藝術地說,以德報怨,那又用什麼去報德呢?所以他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要用正直的行為去回報別人的怨恨,用恩德去回報別人的恩德。所謂用正直的行為去回報別人的怨恨,那就並不排除對那些惡意怨恨的反擊,善惡是非還是應當恩怨分明。總而言之是「投桃報李」或「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而不是一味地送來順受,不講是非原則地以德報怨。
當然,聖人也並不主張以怨報怨。你不仁,我不義;你打我一舉,我踢你一腳。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無休無止地斗下去, 那也就沒有意思了。

『柒』 救人不求回報的孔子名言

【孔子語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回德。」——出自答:孔子《論語》
【譯文】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麼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捌』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釋義

有人問孔子:「用感激來回報怨,怎麼樣?」 孔子回答:「怎麼回報恩德?用正直報答怨,用恩惠報答德。」 直:(zhí)<形>正直。
德:(dé),第一個德<動>感激;第二個德<名>恩德,恩惠。
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感激、恩德來報答恩德。」。
對於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響,內心不存貪嗔痴,用真誠心。正直的原動力是真誠。對於別人的恩惠、恩德,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來回報他人。
直的意思是跟寬厚的心量有著莫大的關聯,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智慧來讓他們覺悟。直,不管從古漢語還是從現代語中,都跟法律、懲戒是沒有直接的關系。法律的懲戒是一種手段,需要有足夠的真誠心,和足夠的心量和足夠的智慧來運用。也就是,直是與純凈純善的內心是一個涵義,而表露出來的行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法律而其中之一。假如法律淪為以怨報怨的工具,則正義不存,黑白顛倒,人心淪喪。「以直報怨」最需要的是有足夠的道德修養為基礎才能真正得以實施和產生巨大的作用。
直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饋,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擊。不可一味姑息從而縱容罪惡擴散而良善喪失,也不可挾私加重報復。 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的做法,認為應當是「以直報怨」。這是說,不以有舊惡舊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堅持了正直,「以直報怨」對於個人道德修養極為重要。
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不贊成以一種惡意,一種怨恨,一種報復的心態去面對別人的不道德,否則這個社會將是惡性循環,無休無止,那樣我們失去的將不僅是自己的和諧,當今的和諧,還有子孫後代的和諧。
法律和刑法的使用是法家所提倡,在這種提倡外在壓制的形式下,往往忽視了每個人都有一個純凈純善的本性,猶如烏雲遮日,被障礙住的是人性。所以儒釋道三家皆提倡人性的恢復,善惡皆有因,然後根本都是善的。所以「以直抱怨」在於讓迷惑犯錯的人懺悔、醒悟,更體現了大慈大悲之心。「以德報德」,更需要用很感激的內心感恩給我們恩惠的人、事、物。

『玖』 孔子的經典名言加上解釋

一、 以德報怨
或曰:「以得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

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報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孔夫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人們通常把「以德報怨」後邊那段話省略了。整段話的意思是說,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用恩德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如果一個人他已經用德去報怨了,那他還留下什麼去報別人的恩德呢?用公正、坦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主張明辨是非的;孔子的這句話為什麼時候會被別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還是當時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的心思,無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萬千民眾成為「以德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剝削和壓迫。

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論語秦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是說國家統治人民,指使驅趕他們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讓他們明白他們在做什麼。這句訓誡不可謂不惡毒,它被千百年來中國的大小封建統治者奉為至寶,抹殺了多少真理與人民的創造性,但同時,我們的問題就來了,這樣的一條愚民之術,真是孔子這位致力於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嗎?

我們知道,春秋時代的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後人要研讀那時候的文章,便要再經過一個「句斷」的過程,即根據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適當地方加上標點和停頓,這樣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順而連貫的話。從原句來看,我們孔老先生前邊在討論詩、禮、樂這三個方面的教育問題,可怎麼後邊一下子卻為何變成去教帝王權術的訓誡?原來,這又是後人別有用心地斷章取義,刻意在句子的中間用一個不恰當的「句斷」使這句話產生了歧義的緣故。我們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很容易就能得出這句話正確的分句方法: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話就是說,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眾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詩、禮、樂,就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人民還掌握不了這些東西,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你看,這才是「有教無類」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話,硬是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生生地變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撓人民知書答理尋求知識的愚民之術。

『拾』 孔子關於回報的名言

【孔子語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專以德報德。」屬——出自:孔子《論語》
【譯文】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麼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