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回報恩師
㈠ 佛弟子行善的動機是為了得到更大的回報嗎
雖然我不信教,但是就這個 三輪體空 來講,既然假定的世界觀設定是一切本身是無有的是空的,那麼既然行善的道具是空,那行善的結果也是不會產生福報的空。我們再想一想其他的說法,佛教認為人身上都有業,這就很奇怪,既然都是空的,那麼業又是從哪裡來的,或許我們可以解釋為,人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業,但是人物行善之後,雖不會獲得福報,但是能得到到空得到清凈,這空這清凈不知不覺中就能帶走業。
㈡ 名人回報恩師的事例或名言
在這說一個居里夫人的故事吧,
居里夫人是波蘭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科學家,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被人們尊稱為「鐳的母親」。她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和受到世人的無限敬仰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少年時代教法語的歐班老師,因為居里夫人深深懂得,如果當初沒有老師細心嚴格的教誨,自己是不可能取得這樣偉大的成就的。
這一天,歐班老師收到一封信,寄信人是「瑪麗·居里」。 歐班老師簡直不敢收下,還以為是郵局弄錯了呢!因為,這時的居里夫人早已經是一位在全世界都被贊頌的偉大科學家,怎麼會給一個又老又窮,默默無聞的農村教師寫信呢?歐班老師連連擺手對郵遞員說:「先生,您一定是弄錯了,一定是弄錯了,我不可能收到這位名人的來信!」直到送信的人十分肯定收信人沒錯,她才用不斷顫抖的手拆開了信封。
歐班老師覺得這件事情真是難以置信啊!她顫顫巍巍地戴上老花鏡,拆開信仔仔細細地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激動地淚水不禁湧出了眼眶,原來寫信人竟是她二十年前門門功課都考全班第一的小姑娘瑪麗亞!居里夫人在信中向歐班老師深表敬意,告訴老師,她一直在法國從事科學研究,並且誠懇地邀請老師能到巴黎作客,細心的居里夫人還把往返的路費一起寄了過來。歐班老師讀完了信,獃獃地坐在椅子上,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那個多年前可愛勤奮的小瑪利亞浮現在她的眼前,歐班老師喃喃地說:「我竟然教出來了一個這樣偉大的科學家。」
過了不久,久別的師生就見面了,居里夫人在家裡熱情接待了少年時代的老師歐班女士。她親自下廚房做菜,向老師祝酒。飯後又和老師緊緊挨在一起,親切地談心。她使歐班老師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了。作為贊助人的居里夫人愉快的接受了祖國的邀請,到華沙去參加開幕式典禮。這天,全世界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居里夫人周圍,他們中間有國王王後,有許多國家的領導人,有各個領域最著名的科學家,還有居里夫人的親朋好友。
開幕式馬上快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不顧眾人,忽然從主席台上快步走下來,捧著鮮花穿過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居里夫人深情地親吻了她,輕輕推著她的輪椅向主席台走去。回到台上,居里夫人向大家介紹,這位老人就是自己少年時代的歐班老師。會場里的人見到這情景,都向這師生倆投來羨慕敬佩的眼光,全體起立熱烈地鼓起掌來。這位八十歲的老人的臉上掛滿了激動幸福的淚水,她的學生成為世界名人之後,對她還是那樣熱愛,那樣尊敬。
一個世界名人尚且對自己的老師如此心懷感恩,而我們呢,又該用怎樣的行動來回報那些含辛茹苦的教育我們的老師呢?
希望能夠幫到你 ~
㈢ 佛教中說的三恩師是什麼意思
佛、法師、僧,即三恩師
㈣ 與人為善,終得善報。佛家講來生,今生的善行善意來世才會得到回報。其實,何必等到來世,今生今世所做的
說得真棒.
㈤ 佛教關於付出不求回報的解釋
在佛教里,付出也叫布施。布施分為兩種,一種是清凈布施,一種是不清凈布施。如求回報則屬於後者。不清凈布施有福報,但如美食雜毒,雖得好味,終必有害。所以,大乘佛教教導菩薩,布施時應觀三體輪空,即,施者,受者,施物皆空,為最上布施。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1]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㈥ 佛教感恩師父句子
1、您就像是大雨里的一把雨傘,讓我在濕漉漉的世界感受著內心的溫暖。
2、漫漫四季實習路,諄諄教誨恩師情;心海向陽靜若水,粼粼波光赴星辰。
3、感謝你的諄諄教導,讓我成長。
4、感恩您我的老師,無數日落日出,春夏秋冬,永遠陪著我們。
5、謝謝你師傅,謝謝你的栽培與照顧。
6、跟師傅學習的日子裡,我得到了迅速成長,感謝師傅的悉心教導,我會更加努力,踏踏實實干好每一項工作。
7、能遇見您真好,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幫助和關照,給我方向讓我成長。
8、感謝你工作上不厭其煩一遍遍教我技能,一次次告訴我經驗,讓我能迅速成長獨當一面。
9、願您能被幸福最大限度地寵愛,伸手便能觸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一生無憂!
10、您像一支紅燭,為後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能夠用兩個字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
11、師傅,徒弟敬您一杯,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幫助,和對我的關照。
12、有您這樣一位師傅,是我的榮幸,您不僅僅在工作中教導我,更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您是一名師傅,也像一名父親!
13、感恩教誨;望前路多給活干,各方面指導,徒弟以進一步全面務實前行!
14、桃李芬芳離不開師傅的辛勤教導,得益於良師的悉心栽培。
15、感謝他作為我的長輩,在工作生活中給予我的幫助。
㈦ 佛法做好事不求回報但還是有了回報就等於求了回報解脫就是回報那是否可以
佛法做好事的目的是為了忘我,如果帶著要有回報的目的,也就丟掉了忘我的根本目的。如果做好事的目的是為了回報,那做好事就淪為一種交換手段,也就不能稱為做好事了。誰到市場里付了錢買回東西,也都不會認為這是在做好事是不?就是這個道理。
而不求回報,回報卻不請自來,這種不是交換手段的回報在佛法中被稱為福報。如果因為做了很多好事都是做完就忘掉它,真正做到了忘我而最終去掉了我執甚至法執,就離解脫不遠了。能夠解脫才是學佛的真回報,這種回報在佛家被稱為功德。
㈧ 佛教感恩師父句子
《師父啊師父》
師父啊師父
當我叫您一聲師父
多生的緣 多生的緣在這一刻成熟
茫茫人海啊
您一眼就將我認出
從此我們成為,成為了師徒
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您歡喜的笑容
您溫馨的話語
您慈祥的目光
都把我來調御
啊!師父啊師父
做您的弟子
是多麼幸福
我要永遠跟著您
從娑婆到凈土!
師父啊師父
當我叫您一聲師父
多劫的輪回,多劫的輪回在今生結束
漫漫長路啊
我不再孤獨悲苦
因為師父在前面,在前面帶路
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您慈悲的法音
您精神的身軀
您堅定的步伐
都把眾生救度
啊!師父啊師父
做您的弟子
是多麼幸福
我要永遠跟著您
從娑婆到凈土
我要永遠跟著您
從娑婆到凈土
到凈土,到凈土,到凈土!
師徒緣
執迷愚痴的我,在無量劫生死輪回中忘記了回家的路。
沉迷六道、貪戀火宅中短暫的快樂,造下無量無邊的生死重罪。
諸罪之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慚愧愚痴的我,在釋迦世尊住世之時,仍貪戀六道不求解脫。
今生,於此去佛已遠的末法時代,幸得人身。
慶幸宿世種下的善根,機緣成熟,蒙受大願地藏王菩薩加持,聽聞正法,皈依三寶,值遇恩師。
恩師,傳業解惑解道,潤物無聲,度脫弟子。
五濁惡世,眾惡集聚,業力牽引之時,積劫以來,我孤零,猶如一片落葉,隨風飄落,無依無靠。
直到,遇見您,師父!您是我曠劫以來的守護者。
無量劫以來,我剛強難調,不聽教化,您卻從未舍棄我。
今生的相遇,是恩師的又一次不舍。在這個世界裡,愚痴無知的我,造下無量無邊的身口意業。
沉迷紅塵中的花花綠綠,墮入醉生夢死的虛幻之中。
我在這個虛幻的世界裡顛倒著,以假當真,以真當假。
當我蒙受佛恩,開始接觸佛法,是那樣悔恨,所造下的一切身口意的惡業。
慚愧的我,於佛前,立宏誓願,從此唯願如法修行,此生必定了脫生死。
但,我還是一個人,孤零,在修道中艱難地前行。直到,與您再次相逢。
師父,遇到您,是我今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早已深心今生對您依教奉行。師父啊……,您是慚愧的我,在這個世界最大
㈨ 佛歌《寄恩師》歌詞
是不是 恩師頌 ?手機軟體 吉星許願 就有很多佛歌,也很好聽,你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歌詞:
人之初 性本善
一切罪孽欲始端
開鴻蒙 生萬物
貪嗔痴念萬惡源
前世情 今生債
生生世世輪回苦
人間道 何是果
佛法無邊拯救我
前世積何德,能結師父緣
師為菩薩化,渡我向佛行
不嫌愚痴笨,教化憫眾生
渡一切苦厄,是大慈悲心
從今無所懼,隨師心堅定
日日三叩首,分分念修行
發起菩提心,救護諸眾生
大悲傳普化,真誠報佛恩
前世積何德,能結師父緣
師為菩薩化,渡我向佛行
不嫌愚痴笨,教化憫眾生
渡一切苦厄,是大慈悲心
從今無所懼,隨師心堅定
日日三叩首,分分念修行
發起菩提心,救護諸眾生
㈩ 佛祖在傳經給唐僧師徒時為什麼要索取錢財,有何寓意呢
收取費用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真經難得,從來都不白白外傳的。你想要真經,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這個問題應該要分為兩部分來談。
吳承恩是明朝中後期人,這個時候的明朝早已不像是明朝初期那般政令嚴苛但是清明,就像是落入歷史的怪圈一般和之前的王朝一樣不可避免地顯現出頹勢。官場官官相護,互相勾結。官員的親戚朋友仗勢胡作非為,魚肉鄉里,宦官禍亂朝堂。雖嘉靖皇帝大力改革,官場問題得到一些解決,但此時明朝還受外來勢力侵擾,民不聊生。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本就熱衷於運用志怪小說來針砭時弊的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諷刺明朝官場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