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回報母親的典故
⑴ 孩子孝敬母親的典故
0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⑵ 子女報答母親的愛的古詩
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父書空屬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勸孝歌》
青天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慈烏夜啼》 (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⑶ 母親教育子女和子女回報父母的典故
如:岳母刺字——王祥卧冰求鯉
⑷ 子女回報父母的典故 在線等...
黃香溫席
⑸ 古今中外,有許多演繹親情的故事,請你用簡介的語言寫一個母親教育子女和子女回報父母的典故
媽媽:說實話,我真的不在乎!我在乎你的是學習品質!具有良好學習品質的學生就能夠享受學習的過程。不想結果會怎樣,愉悅地面對所有的過程。
兒子:媽媽,那我考上大學後你在乎我什麼呢?聽人家說,上了大學就是玩樂,很輕松的。
媽媽:兒子,等你上大學,媽媽就一定在乎你的成績了。你想想,別人都在玩樂,都在揮霍學習的時候,你依然堅持,最後得到實惠的必定是你自己。
兒子:我明白了,小學的時候你在乎我的學習態度,中學時你在乎我的學習品行,高中時你在乎我的學習品質,上了大學你在乎我的學習成績,是不是?
媽媽:我兒子感悟深刻呀!你將來踏上社會,我在乎你是否能夠明智地選擇。選擇自己的事業,選擇自己的愛情,這些都將左右你生命的大部分。
兒子:這些對我來講很遙遠的,我還沒有想過。
媽媽:不著急,但是媽媽給你一個忠告——寧靜致遠!你看這兩個字,寶蓋頭代表著家,下面一個丁,說明你必須具有擔當,為自己的將來負責;靜是一個青一個爭,爭得春天,春天意味著希望、美好和憧憬。只有時刻讓自己的心寧靜才能讓自己達到更遠的境界!
兒子:媽媽,你可真會曲解漢字,哈哈!
媽媽:怎麼叫曲解呢?想想看,十年前你又哭又鬧要玩電腦,我果斷拒絕了。到現在,你可以和自己的同齡人比較比較,你的心不浮躁,這一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呀!明確了每一個學習階段的重點和目標,再過十年,你會更加受益。我很欣賞你的不跟別人比就跟自己比,體現了你樂觀積極的心態!有了陽光般的心態,無論你將來做什麼,你都會不辜負自己,都會做到享受生活的本身,這就是幸福!
兒子:跟你一談話,心裡感覺有更大的力量了。
媽媽:兒子,快12點了,睡覺吧!
兒子:好的,媽媽晚安!
媽媽:晚安!
兒子帶著滿足很快進入了夢鄉,母親卻平生第一次失眠了,沒辦法,就讓自己享受這失眠的當下吧...
小學重態度,中學重品行,高中重品質,大學重成績,將來重選擇。不可顛倒,因為教育沒有回頭路可走。家長的引導很重要,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地球的手。
⑹ 用簡節潔的語言寫一個母愛教育子女和子女回報父母的歷史小故事。
母愛教育子女的故事感覺應首推「孟母三遷」,眾所周知,不多說。這里提供一個匡衡的母親與望子石的故事。
山東蒼山縣城西30公里處有個魯城鄉,古代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就發生在境內匡王村。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丞邑(今蒼山縣)人,著名經濟學家,官至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光祿勛、御史大夫、丞相。匡衡少年時酷愛讀書,父母送他到鄰村(今老書房村)上學。每天放學後,匡衡仍在學校讀書到傍晚,母親就站在村邊石頭上翹首盼望,天長日久,石頭竟然留下了一雙腳印,人稱望子石,後有人在此居住,漸成村落,名望子石村,後訛傳為王子石村。由於家境貧窮,買不起燈油,匡衡就暗暗在隔壁一家富戶的牆上鑿了個洞,晚上借著從洞中透過來的一束光亮讀書。後來,匡衡聽說鄰村財主家有不少藏書,就自願去他家當長工,並商定不要工錢,只要能看書就可。
關於子女回報母親的歷史故事,推薦一個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三個,「棄官尋母」,感覺還是比較客觀、可信的。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
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⑺ 關於回報養育之恩的成語典故
寸草春暉———— 此一名句出自唐·盂郊《遊子吟》
全詩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回密密縫,意恐遲答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以富有感情的語言,表達了一位慈母對即將離開自己的兒子的深深的愛。讀來令人感動。全詩只有短短六句,大意是這樣的:
即將漂泊異鄉的兒子啊。
你身上穿的衣裳是母親手中的線縫做的呀。
臨行時讓我把這衣裳縫得密密的, 怕的是在外日子久會破損。
誰說做兒子的這顆象小草一樣稚弱的心,
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一樣的慈愛呢?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徵子女,「春暉」指春天的陽光,象徵母親的慈愛。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難以報答。
成語「寸草春暉」就是從這首詩中簡縮而來的
⑻ 子女回報父母的典故
廿四孝----------劉安殺妻,看了就曉得何為至孝了。
⑼ 在歷史上有哪些子女報答了母親的教育之恩
最著名的要說是花木蘭從軍了。